標籤:

中國,你拿宗教來幹什麼?

中國,你拿宗教來幹什麼?

文/蔣亞飛

我們還是先從社會期望談起。中國人一向對社會的期望並不高,或者說還有一定程度上的憂患意識,然而對個人品行要求就比較高,也就是有一種積極態度。在日常所接觸的事物當中,總是在用善與惡的標準來衡量群體性或者個體性的行為,無論是政府還是宗教或者是一個小孩的行為,我們都會進行一定的評判,至少要得出對與錯或者是好還是不好的結論。

在這篇文章開端,我們還是先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就是人文精神能不能成為「宗教」?第二是中國長期形成的文化有沒有宗教性質?這些問題的談論,我並不能全面展示,那麼僅僅為之評述,最多可以稱之為深度觀察。我更不能有決定之能力,亦不可將思想系統之闡明。願讀者包容缺漏,直接批評,以後成文有所改進。

其他信仰不能成為宗教。人文主義在信仰領域的體現主要是對政治、經濟、文化的信仰。所以我認為在人文領域中政治的崇拜,唯經濟至上,文化的高度推崇等都不能成為準宗教的理念。再而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或者孔子思想等等等都屬於人文範疇,在其形成過程中,所具有的原初神聖有所缺失。所以凡信仰即可成為宗教是不可取的。於是我們可以懷疑宗教是不是完全建立在唯心主義的基礎上的?我覺得並非如此,在唯物的範疇也可以形成,因為宗教與物質是可以分開的,一個屬於人類智慧的發展範疇,一個屬於人類內心精神領域的範疇,所以兩者並不相悖。

既然人文主義可以形成信仰,不能形成宗教,那麼人文信仰是否可以形成了完整的文化呢?宗教和哲學都是屬於一個國家文化的基本組成部分,兩者都不能缺失,宗教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的內心衝動與傳承動力,在其具備一定理論和普遍性的時候,總會在人面臨絕望和悲劇時候給予超脫。通過自我肯定或者自我否定來實現。對比儒家思想,所講究的「成仁」「取義」,儒家所肯定的人性人倫與宗教屬性相差也是極大。哲學是對文化對思維的研究,它形成於固定的時代,具有很強的文化特徵,是對一種文化的提煉。

中國人的宗教觀是建立在儒家道德思想的基礎上的。在前一段時間熱議的小悅悅事件來看,中國人之道德已經收到了自身利益觀的強大衝擊。政治正義、政治民主等都最多停留在人文道德上,與宗教仍舊存在距離。宗教的信仰者能夠遵循宗教的思想的指導來規範自己的行為。中國人的信仰問題從一開始就和西方已經發生很大差異,如今科學的發展,理性邏輯思辨,用這些東西來抹滅宗教道德規範是不可取的。

孔子、老子、釋迦牟尼都具有高度的人生智慧,他們在中國的地位絕不亞於上帝在西方世界的地位。生命為中心的中國宗教思維我想應該算是中國宗教思想的一部分,中國哲學的根源來源於中國哲學的重德性,其中憂患意識是中國人信仰思維的開始,一直到悲天憫人情懷,都是很大程度改變中國人的宗教觀念。

法律能夠解決多少東西?我想法律僅僅是道德規範的補充。是人與人之間交往所形成的契約,而道德則是長期形成的,在內心具有約束力,但當人內心因為外在事物所壓迫時,必然就需要法律的規範來解決這些問題。人與人之間道德領域的衰退是道德傳統的衰退。因為我們沒有一個明確的宗教組成,僅僅利用傳統美德來概括,強制性、神聖性就有所缺失。這樣就不同於西方人在上帝面前無比謙微,而產生自然尊重。

中國人的主體性和謙卑性是儒家文化的體現。在儒家思想當中對「禮」要求很高,為人處世必然與禮所聯繫。社會活動也是受到禮的約束。倫常思想是儒家的中心,此普遍存在的道德性並沒有達到實體肯定、價值肯定的地步,所以儒家思想在約束力上還未達到宗教的能力。「佛」是一個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因為佛的完美,所以我們就該遵循他的指導。佛對世界對有一個智慧的認識,佛家有一個觀點,人人都可以成佛,所以人們才努力追求佛法,普度眾生,以此來實現自身人格的完善。還有一個現象,當在我們面對我們所信仰的「佛」或者「真主」還是「上帝」時,如果你都相信或者都不信,你都會給自己一個理由,因為這是一個人對自己說服內心的方式。

在我們眼中,凡是道德的就是正確的,就是我們應當認可的。我們一直有一種消極觀念,就是我們應當受到束縛,而不遵循自身的情感。也就是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得考慮什麼我們該做,什麼我們不能做的問題。我們也有消極的義務和責任,在我們對自身行為進行審視的時候,我們應該是以教義來規範自身,長期就形成了一種自我約束,也就形成了自身的消極自由和消極責任。

從預先文化因素來看,目前在中國存在的宗教,它們的存在在一定領域和時間上是非常有必要的。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民族地域差異之大,所以對於行為道德的思考也是有很大差別的。從傳統討論的角度來講,牟宗三老師所講,主體道德性的宣揚正是中國哲學一直具有的特性,性命天道相貫通也是中國現存宗教一個很大的特色。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一點,從傾向性和功能性上分析儒教,儒家具有宗教和哲學的雙重身份。中國人的宗教思維在哪裡得到體現?主觀和客觀相統一是中國宗教思維的一個核心,儒教思想則是體現中國人宗教思維的中心和重心。

自我否定觀念是宗教非常重要的一個思想。在佛教當中,各種戒律就是我們的自我限制,來源是我們對自己行為的否定,認為只有我們遵循戒律,才不會被打入地獄。人性活動所涉及的信仰問題就是在於道德的審視上。從當下大家談論的中國人之信仰看,理智、唯物主義與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已經有一定衝突,故保持中國儒家思想就是一項相當緊迫的任務。

原罪思想是人為什麼一直在贖罪的原因。可能會有很多人會對此感興趣,原罪是猶太基督教的一種學說。據《聖經》,所有人的共同祖先亞當和夏娃沒能抵擋住惡魔的誘惑,破了不得偷食智慧之樹果實的戒律。因此,他們犯下了原罪,失去了上帝的寵愛。在《創世紀》中有言「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親懷我的時候就有罪。」這種罪被遺傳給了亞當和夏娃的所有後裔,被他們大家所分有,那麼我們就有救贖的必需,洗禮聖禮的必需,對沒獲救的人進行永久懲罰的正當。其實我看來人類的本性不完善以及我們不能過完美的有德性的生活,著應該認識為我們都只是不完美的生活。縱觀中國文化,中國人並不具有贖罪心理。

基督教都是從反面入手,人之負罪心理,皆有原罪;相反中國人則是從正面思考,從道德審視、進而利益審視。佛教則是補償自己與負疚感與自責感。道德判斷是宗教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道德的判斷並不是隨宗教的信仰問題來有所偏愛,中國人的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我否定是中國人不需要宗教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人並不否定神,而是在總談論我們是否需要神,需要一種宗教信仰,我想中國人在目前是不需要的,我們中國人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獨特的類似於宗教的信仰。也形成了一個民族自身的文化。

恥感和罪感促進東西方宗教的發展,宗教傳統的思維方式也是因為這些先天的道德氛圍所決定的。鄢烈山在《殺人者與被殺者誰更該同情?》文章中說:「宗教講悲憫情懷,同情一切生命:因為沒有誰是天生的惡人,如果他是天生的惡人,那就是造物之責。同時,無論社會環境有多大的責任,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基督教講末日審判,有上天堂下地獄之別;道教有「司命」錄每個人每天的功過;佛教講業報和六道輪迴。」佛教和基督教消極思想一直存在,都是從人性的背面來談論。作為中國准宗教性質的儒教則是從正面入手,這是儒教與基督教和佛教的重要區別。

以我們人類的道德經驗來論證神的存在問題是有爭議的,我們如果用如馬恩主義來分析的話,可以理性的來談論並非神的權威引發了人的道德問題,但在中國,道德問題的真正確立來自於儒家思想的興起。現在的宗教思考方式都是先驗主義,都通過道德論證來證明神的存在,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宗教信仰問題。所以,在我看來,從目前中國的發展來看,中國人並不需要一個統一的宗教,而是不丟棄現有的,並且理清中國的信仰之路的同時,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營造倫理道德文化的氛圍。

對宗教信仰問題和牟宗三老師所提儒家憂患意識與宗教恐怖意識的比較研究將會在以後的博文《宗教的慰藉與危機》中繼續討論,歡迎大家以後來博報繼續閱讀。

更多文章:

藝術的慰藉與危機——談人體藝術等的審美問題 少年瑣碎零星步

李敖:大江大海騙了誰?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

青年文化分子,你們得有一張「身份證」給信仰一個機會,給理想一點時間

生命的完滿昭示著什麼? 禁止刑訊逼供,防止假象發生

特立獨行與殊途同歸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園

取消部分死刑罪名就是社會法治的進步?燒出你的光明

柏拉圖式愛情,是怎麼個愛情? 願望是生命的一半——記史鐵生

走出象牙塔,我們去遠方 詩意的棲居

談讀書方法 為青年菁英博客大賽作序IFeng·I Fly

清代的「大學」上課點不點名? 有些夜晚難以成眠

您可能也喜歡:

信仰宗教到底能否拯救物慾沉淪的中國與世界?

宗教界委員駁斥「中國官辦宗教」論

轉文:中國需要宗教!

宗教

中國無宗教(二)
推薦閱讀:

印度的恆河水葬真的對生活在恆河邊的居民沒有什麼大的影響嗎?印度政府部門允許這樣的做法嗎?
世界上凡是宗教信仰,都有過發生大規模戰爭的事情,那麼伊斯蘭教也可以脫離極端主義,重新回歸理智嗎?
為什麼許多猶太男人的裝扮都是大衣黑帽,鬢髮垂頰,絡腮鬍,這種裝扮的起源是什麼?

TAG:中國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