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新華網:尊重普世價值才能實現科學發展
06-07
文章提交者:萬里如虎 加帖在文化散論 【凱迪網路】 http://www.kdnet.net尊重普世價值 實現科學發展——兼駁馮虞章先生的「普世價值虛無論」2008-09-17來源: 新華網內容提要序言:普世價值深入人心是30年思想解放的偉大成就之一一、普世價值觀和馬克思主義核心精神及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是一致的二、普世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關係辨誤三、尊重和提倡普世價值有益於中華民族的發展進步四、「沒有普世價值」咋成了「普世價值」?批駁「普世價值虛無論」序言:普世價值深入人心是30年思想解放的偉大成就之一改革開放30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走過了30年不平凡的崢嶸歲月。中國從一個貧窮的、封閉的國家變成了一個富於生機和活力的初步現代化的國家。中國的發展成就,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普遍欽佩。正如黨的十七大報告所總結的:「改革開放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開放不是一次輕鬆浪漫的旅行,而是一次決定中華民族歷史命運的偉大遠航,它有風平浪靜的時刻,也時常充滿驚濤駭浪。改革開放的過程,是無數次不斷解放思想、無數次不斷與時俱進、無數次不斷開拓進取的艱辛歷程。從1978年開始,我國發生了三次思想大解放的浪潮。第一次思想大解放,以真理標準大討論為標誌,它澄清了解決中國的問題到底是從實際出發還是從經典作家的本本出發,檢驗真理的標準到底是實踐還是經典作家的本本的大是大非問題。這場大討論,把中華民族從蒙昧主義、唯心主義和形形色色的迷信桎梏中解放出來,開闢了新的歷史紀元;第二次思想大解放,以鄧小平南巡講話為標誌,它澄清了是計劃經濟優越還是市場經濟優越的問題,開闢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為中華民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三次思想大解放,以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標誌,它澄清了中國的發展是以人為本還是以其他的東西為本,要不要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要不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要不要繼續推進改革開放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的大是大非問題。這其中包括了關於普世價值的討論。這場關係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大討論,需要在黨的領導下,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引導其健康進行。普世價值觀,是指世界各地的人們普遍贊成,社會各個階層、各個宗教、各個民族普遍贊成的價值觀念。普遍贊成,就是多數人贊成,不是人人贊成,沒有人人贊成的東西。普世價值觀並不玄奧,是很樸素的道理。它無非就是引導教化人們,以人為本比以其他的東西為本好,人要有尊嚴地活著,自由比奴役好,法治比人治好,公正比歧視好,平等比特權好,尊重比歧視好,寬容比狹隘好,和諧比爭鬥好,理性比極端好,仁愛比冷漠好,多彩比單調好。普世價值觀是人類在深刻總結兩次世界大戰和專制制度的教訓後形成的。普世價值觀有沒有基本的文字規範?有。首先就是《世界人權宣言》。這是不同國家的代表在聯合國開會達成的共識。宣言頒布後,大會要求所有會員國廣為宣傳,並且「不分國家或領土的政治地位,主要在各級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加以傳播、展示、閱讀和闡述。」聯合國人權憲章所倡導的基本人權原則,是普世價值觀的集中體現,為世界各國人民普遍贊同。2007年11月,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李保東大使在人權理事會第六次會議紀念《世界人權宣言》通過60周年儀式上發言指出:「和平、自由、平等、公平與正義,是我們的前輩們早在半個多世紀以前就確立的最樸素的普世人權價值,直到21世紀的今天,依然散發著不朽的文明之光、人性之光和理想之光。」[1]30年來,我們社會的每一個進步,往往都與普世價值息息相關。正是由於實踐了普遍價值,我們才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和世界的尊重。以人為本,尊重生命,追求公正,實現自由,這些人類基本價值觀已經深深熔鑄到中華民族的靈魂中,成為我們走向復興的精神財富。有沒有普世價值,本不需要太多討論,但在一些理論研究者那裡卻成了問題。這不奇怪,有些思潮慣於「唯我獨真」,喜歡壓制他人思想,有暴戾和極端的傾向,正好與普世價值觀所倡導的自由、公正、平等、寬容等精神相對立。對於那些它存在別人就無法存在下去的極端主義思潮而言,當然是不能容忍的。博客中國2008年7—9月做了一個調查,題目是:「你認為是否應當提倡普世價值觀?」截至9月12日,有1424人投票認為「應該」,佔93%;有115人投票認為「不應該」,佔7%。民間對這一問題的態度可見一斑。否定和攻擊普世價值,試圖把「沒有普世價值」的謬論當成普世價值,其實質是對人類文明基本價值觀採取虛無主義的態度,其目的是維護極少數人的政治、經濟、文化、話語特權,阻礙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是打著馬克思主義旗號的反改革思潮,根本不是馬克思主義,而是「四人幫主義」,是思想領域裡的假冒偽劣產品,對此必須明辨是非。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我們應當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人為本原則,正確認識普世價值,批駁種種似是而非的錯誤認識,把普世價值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建設有機融合起來,為中華民族的進步發展服務。一、普世價值觀和馬克思主義核心精神及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是一致的有理論研究者把普世價值觀說成西方獨有的東西,或美國獨有的東西,或者某個階級所獨有的,還有的把它和馬克思主義以及中華文化對立起來。這些,都是對普世價值觀的誤讀和貶低,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核心精神、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誤讀和貶低,同時也否認了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對普世價值形成所做的重要貢獻,是錯誤的、有害的。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精神與普世價值觀是統一的而不是抵觸的。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精神具有普世性。馬克思主義、共產黨人為普世價值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貢獻。馬克思主義倡導的「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先人後己」、「以人為本」等都具有普世性,是共產黨人對普世價值的重要貢獻。自由、公正、平等、正義等普世價值觀蘊含在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精神之內,為先進的中國共產黨人所普遍認可,也是無數革命前輩浴血奮戰的目標。馬克思說:「自由確實是人的本質,因此就連自由的反對者在反對自由的現實的同時也實現著自由。」[2]「沒有一個人反對自由,如果有的話,最多也只是反對別人的自由。各種自由向來就是存在的,不過有時表現為特權,有時表現為普遍的權利而已。」[3]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85年的歷史,就是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繁榮,為中國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奮鬥的歷史。」[4] 我國憲法:「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黨的十七大報告:「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人權具有普遍性。各國應尊重《世界人權宣言》中規定的人權和基本自由,根據本國國情和傳統促進保障和維護人權,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對話與合作解決分歧。」黨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從國家長遠利益出發,以放眼世界和深謀遠慮的戰略眼光,利用他們的崇高政治威望,在多個講話中對普世價值精神進行了融會貫通的精闢解釋,澄清了長期以來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認識,功績不可磨滅。科學發展觀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前沿內容,其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無疑具有鮮明的普世性,與普世價值高度契合。中國人贊成,西方人贊成;古人贊成,今人也贊成。哪個地方以人為本,哪個地方就發展得好,就比較和諧。但是,也應看到,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後期,我國社會主流價值觀不幸發生了重大偏差,極左思潮大行其道,人的尊嚴和權利受到漠視,法治遭到破壞,出現了嚴重曲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法治和自由得以逐漸恢復,波瀾壯闊的30年改革開放,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念其實在向普世價值觀理性回歸。這是個無法否認的基本事實。但是,極左思潮的流毒至今猶存,且時而沉渣泛起,應當加以警惕。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普世價值觀是統一的而不是抵觸的。中華文化尊崇仁愛、寬容、和諧、誠信、正義、民本、「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基本理念,和普世價值觀是一致的。老子在《道德經》中倡導政治寬容,對暴政進行了嚴厲的批撻,提出了樸素的民主主義政治哲學,為世人所推崇。老子認為統治者只有奉行「無為而治」才有利於人民的富裕和安寧。孔子崇尚仁愛,早在兩千年前就提出「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孟子則崇尚「義」。他們所倡導的基本道德理念今天仍然閃耀著人性的光芒。無論儒家文化,還是道教、佛教的基本精神,都是與普世價值觀一致的,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精神文明的獨特貢獻。同時也應看到,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官(權力)本位的社會,而現代社會則是一個民(權利)本位的社會。在權力本位社會中,強調官府權威,強調被統治者對官府的服從義務,法律思想重管制、輕民權;而在現代社會中,則強調政府必須服從公民意志,其權力的合法性來自被統治者的授權和同意,人權處於核心位置。普世價值是權利社會的意識形態,它旗幟鮮明地否定官(權力)本位思想。顯然,官(權力)本位的觀念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傳統文化中。為此,就需要用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視角來解釋普世價值,或用普世價值來詮釋優秀傳統文化,克服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的內容,使對傳統文化基本價值的解釋不與普世價值相衝突,不與社會發展需要相抵觸,這也有利於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二、普世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關係辨誤普世價值觀是人類和諧生存的基本價值觀。普世價值觀是人類和諧生存的基本信仰,是各種價值觀念和精神體系的最大公約數。普世價值觀和其他意識形態、其他宗教的關係,是共性和個性的關係,是水和各種飲料的關係,各種飲料無論配方口感如何,都以水為基礎原料。離開了水的飲料,是不可想像的。任何宗教都有溫和與極端的因素,當其宗旨與普世價值觀相適應的時候,就會溫良而促進社會團結;當其宗旨脫離普世價值觀的時候,就會極端而滑向原教旨主義而有害社會進步。概言之,任何宗教信仰都應當首先教育信眾認同普世價值觀。有了基本價值基石,才可以建設自己特色的東西。通常,一種意識形態的兼容性、普世性越強,它的市場就越大,吸引的人就越多。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立足於中國的實際,凝聚了黨和人民的智慧,適合中國社會的實際狀況,既有民族性,又有兼容性、普世性,其價值基礎不可能脫離普世價值。「普世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關係辨誤。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這裡,應當弄清什麼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否則又會引起新一輪「姓資姓社」的無謂爭論。什麼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要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來回答。一是用鄧小平理論來回答。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鄧小平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5]鄧小平還說:「我們過去固守成規,關起門來搞建設,導致的結果不好。『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幫』更荒謬地提出,寧要貧窮的社會主義,不要富裕的資本主義。不要富裕的資本主義還有道理,難道能夠講什麼貧窮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嗎?結果中國停滯了。」[6]由此不難得出結論,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屬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阻礙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理念,不屬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有利於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意識形態屬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不利於實現公民經濟、政治、文化上的平等和自由,客觀上加劇社會貧富兩極分化的理念都不屬於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二是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回答。能夠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意識形態,屬於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不能夠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不能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不能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意識形態,不屬於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三是用科學發展觀來回答。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理念屬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不能以人為本的理念不屬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普世價值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例如,《世界人權宣言》主張,初等教育應當免費,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應盡量免費。宣言第一條,「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並應以兄弟關係的精神相對待。」宣言強調:「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並有權享受法律的平等保護,不受任何歧視。」「每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員,有權享受社會保障,並有權享受他的個人尊嚴和人格的自由發展所必需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各種權利的實現。」 這也是我們憲法中的內容。毫無疑問,這都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應有之義。概言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具有普世性,普世價值也具有社會主義屬性。否認普世價值的意識形態不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包含普世價值。否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普世價值不是真正的普世價值,真正的普世價值尊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二者不是矛盾和對立的關係,而是具有高度的相關性、一致性、兼容性。需要強調:計劃經濟不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範疇;階級鬥爭不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範疇;精神控制不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極左思潮不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至少,這些不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被社會實踐證明錯誤的意識形態。全球近一半的人口的社會實踐反覆證明,計劃經濟是低效率的、不科學的、行不通的,只能導致普遍貧窮。鄧小平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階級鬥爭觀念是有害社會安定與社會發展的。一些「理論家」至今還用抽象的階級來衡量生動的人,來衡量以人為本的普世價值,這在理論上是蒼白的。精神控制嚴重窒息科學文化發展,屬於文化專制主義,不屬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計劃經濟優越論」的「社會主義」、階級鬥爭滿口掛的「社會主義」,精神控制的「社會主義」,極左思潮話語下的社會主義,都是不正確的社會主義,沒幾個人擁護這類假社會主義。我們要堅決淡化這種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而要堅決高舉以人為本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這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這種真正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勇於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海納百川,寬容友善,胸懷博大,境界高遠,深得人心,真正有益於中華民族。三、尊重和提倡普世價值有益於中華民族的發展進步提倡普世價值觀有利於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了解,有利於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交流,有利於對外開放事業。外國人對中國人有不少誤解,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個。一是不友好力量的宣傳誤導,使得外國人不了解實際情況,懷有偏見。如受達賴影響,外國人還以為西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其實西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幾十年來有了很大發展,西藏的文化和環境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宗教自由得到了保障,比起舊的封建農奴制,變化可謂天翻地覆。再如人權問題,一些不了解中國大陸實際情況的人包括台灣地區的一些同胞,還真以為我們還生活在可怕的「文革」時代。這些,都是很大的誤解。30年改革開放,中國人民享受著前所未有的人權和自由,是可以親身感受到的。今天,中國兩億多網民可以在網上自由開設播客,享受著前所未有的言論自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每一個勤奮勞動和創業的人提供了致富和改變命運的機會,這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是不可想像的。在中國,行政訴訟每年都有很多,公民可以狀告政府,主張權利,而且勝訴率還不低。中國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受法律保護,公開招考幹部的比例在逐年擴大,公民經過嚴格考試才可以進入政府做公務員。中國的重大決策都要經人民充分討論,方案往往進行反覆修改。中國的黨和國家的領導人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不斷體察基層人民疾苦。這也是民主的形式。但是,很多外國人還不清楚這些。二是我們輿論自身開放度不夠,幹部觀念上還存在一些問題。一些事情,別說外國媒體,就連我們自己的媒體往往也不是很清楚。一些地方出了事,當地領導人怕被問責往往習慣把消息捂住。沒有大道消息,小道消息就多。結果國外先報道了,事情鬧大了,捂不住了,就變得很被動。三是國人在很多時候尚不善於用外國人可以理解的語言描述中國的偉大變化和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要想讓外國人了解中國,就應當學會用普世價值的語言來介紹中國的發展。有些東西,只是說法不同,本質差不多。例如中國領導人倡導思想解放,這其實就是在推進思想自由。「思想解放」和「思想自由」其實是本質差不多的一回事兒。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跟提倡思想解放密不可分。努力用國際社會聽得懂的語言講述中國的變化,才會加深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理解和尊敬,促進對外開放事業。提倡普世價值觀有利於實現社會公正,減少貧富差距。貧富差別是人類社會的普遍現象,計劃經濟下也存在貧富差別。貧富差別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種普遍的現象,一定範圍內的貧富差距是正常的、難以避免的。但是過大的差別就不正常了。貧富差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權利的不平等。有人享受的自由多,有人享受的自由少。持有和靠近權力的人享有更多的政治、經濟、文化、話語特權,這是導致貧富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只有實現了公民經濟、文化、政治權利的基本平等,過度的貧富差距才能得到遏制。提倡普世價值觀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改革開放30年,中國政治文明有了長足進展,人們的民主法治觀念日益增強,民主法治在社會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政治文明發育程度與社會進步不相適應的問題也相當突出。一是社會寬容精神缺乏。寬容精神是人權原則的本質,也是民主政治與和諧社會的意識形態基石,現代民主政治以文化寬容和政治寬容為依託。沒有寬容精神,就沒有健康的民主政治。沒有寬容的意識形態土壤,就容易滋生暴民政治,人人都可能成為極端分子,民主政治有可能搞成「文革」式的惡鬥。我們逐步推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首先就要下力氣在意識形態上確立寬容精神和自由精神的主流地位,反對暴戾、極端和不寬容,反對一切形式的唯我獨尊。由於極左思潮的長期熏染,公民寬容精神欠缺已經成為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二是民主法治機制糾錯能力差、維護社會公正的能力不夠。我國有不錯的憲法,也有不錯的法律,但是法律落實的監督機制相對薄弱。行政機關有一些規章條款、紅頭文件是違法的,甚至是違憲的。例如,我國公務員法規定,報考公務員的年齡為35周歲以下,但是現在全國各地大量招考單位把這個年齡修改了,有的規定30周歲以下,有的規定25周歲以下,這是明顯違法的。35周歲這個年齡界限任何機關和個人都無權改動,除非人大依照法律程序把公務員法修改了。還有的地方組織人事部門規定,鄉鎮書記、鄉鎮長不能超過40周歲,縣委書記、縣長不準超過45周歲,同樣是對黨員和公民政治權利的侵害,也是對「年輕化」的教條理解。由於我國的法律實施的監督力度比較弱,糾錯能力比較差,導致諸如此類的大量政府部門違法行為、脫離群眾的行為難以及時糾正。沒有強力監督和糾錯機制,即使有好的憲法和法律條文,也會成為擺設;沒有監督,社會公正就難以維繫。提倡普世價值觀有利於整合不同的意識形態,促進不同意識形態的團結與和諧。意識形態也要講和諧,少數理論研究者始終抹不開這個彎兒,搞不明白其中的規律,一直信奉鬥爭哲學,認為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總有一種搞「大批判」的衝動,弄得草木皆兵,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新中國成立後的多次動亂或衝突,往往都跟沒有妥善管理好、協調好社會意識形態有關。不同的意識形態往往存在一定的衝突。例如,印度教以牛為聖物,禁止吃牛肉,可以吃豬肉,而伊斯蘭教以豬為忌,禁止吃豬肉,習慣吃牛、羊肉,這兩種信仰的人群生活在一起如果沒有寬容精神作為共同信仰,麻煩就大了。普世價值提倡尊重他人信仰自由,對協調不同意識形態具有重要意義。在意識形態管理方面,鄧小平提出了著名的「不爭論」思想,具有重要指導價值。在中國,所有的意識形態運動和政治運動都是在一塊的,有政治運動必有意識形態運動,有意識形態運動必有政治運動。一運動,左爺們都活躍起來,好好的一個東西,扣個大帽子就搞掉了。要讓社會意識形態保持穩定和諧,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搞運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什麼事處理什麼事,不要動輒上升到意識形態層面打擊一片。老子說得好:「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意識形態管理若能像水的品性一樣,善利萬物而不爭,則更有利於創造寬容的氛圍,促進科學文化的繁榮。當然,「無為而治」不是「不為」,而是法治下的「少為」,是有節制的治理。意識形態建設也是服務,拿國家工資的「理論家」也是人民的服務員,不是科學警察,不是真理法官,不是學術裁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社科院的作者和來自民間的自由撰稿人是完全平等的,前者沒有裁判後者的特權。共和國的每一個公民都有自己的尊嚴,思想自由的權利應當得到尊重。正如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索爾仁尼琴所說:「人民的精神生活比疆土的廣闊更重要,甚至比經濟繁榮的程度更重要。民族的偉大在於其內部發展的高度,而不在其外在發展的高度。」思想世界的果實多姿多彩,有的甚至還比較酸澀,但我們只能用溫暖的春風去撫摸,而不可用冷酷的冰雹去敲打。統一思想、達成共識靠的是擺事實、講道理,要以理服人,這離不開人民參與討論、自我教育。總之,意識形態管理和建設應當尊重公民文化自由,與科學文化發展規律相適應,與世界潮流相適應,與時代要求相適應,與人民需要相適應,與民主法治相適應。提倡普世價值觀有利於促進我國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科學的發展需要自由表達和自由交換思想,一切不能自由思想的環境,都不可能有科學文化的高度繁榮。由於學術刊物少,很多論文沒處發表,不少高校無奈之下只好取消了研究生畢業必須發表論文的規定。由於書號昂貴,薄一點的、專業冷僻、缺乏市場前景的著作的出版自然受到抑制。中國有大量的研究生、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的論文找不到發表或出版的地方,大量精神成果無法表達、傳播、交流和利用,這對科學文化發展的巨大阻礙作用不言而喻。1995年,美國的期刊數量有14萬種[7],美國人口2006年才突破3億;到2007年,我國期刊才只有9468種[8],而我國人口多達13億。按照人口數量和社會對精神產品的需求,我國期刊數量似應在20-30萬種。這個問題關鍵在於思想解放。其實,媒體越多,少數媒體越是無力誤導輿論。截至2008年6月,我國互聯網站共有191.9萬個[9],近200萬網站,絕大多數都非官辦,也沒見哪個網站有誤導輿論的能力。事實表明:黨只要把握主流媒體的控制權,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就不會有大的問題。馬克思指出:「沒有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是泡影。」[10] 出版自由的保障不僅僅是文化問題,積極穩妥開放傳媒事業,兼具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多重價值。世界人權宣言強調:「人人有權享有主張和發表意見的自由;此項權利包括持有主張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過任何媒介和不論國界尋求、接受和傳遞消息和思想的自由。」這和馬克思主義以及我國憲法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對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對促進我國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具有重要意義。提倡普世價值觀有利於深化改革。我國改革的成就偉大,但艱巨性也世界罕見,原因是國家太大了。越南改革的速度肯定超過中國。大國和小國,就像大卡車和摩托車一樣,後者調頭快,運轉靈活,甚至可以鑽衚衕,而前者則迴旋餘地小,必須小心翼翼。利用落實普遍的人權文件來推進改革,比較容易被公眾平穩接受,因為這些東西已經深入人心了。提倡普世價值觀有利於推進祖國統一大業。謀求兩岸統一,總要找到一個雙方都認可的基本價值尺度。兩岸統一的基本價值尺度只能是普世價值,而無其他的意識形態有這個功能。只有用普世價值和中華文化來凝聚基本共識,在和平、發展、共贏、包容中逐步尋找統一的機會,探索統一的方式。尊重和提倡普世價值,有利於增強祖國大陸在台灣同胞心目中的親和力、感召力、影響力和吸引力,創造有利於祖國統一大業的意識形態氛圍。四、「沒有普世價值」咋成了「普世價值」?批駁「普世價值虛無論」雖然普世價值得到先進的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普遍的擁護,但在我國的非主流意識形態成分中,有一些和普世價值不相兼容,甚至衝突,他們以各種理由否認甚至醜化普世價值。好好的東西,他們想一下子搞掉。對於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論,需要引起高度警惕。馮虞章先生的《怎樣認識所謂「普世價值」》(見《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年第7期)對普世價值進行了全盤否定,提出了「普世價值沒有論」,作為一家之言尚無不可,學術自由嘛,但如以為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對普世價值的認識,並作為宣傳內容灌輸給公眾,則是錯誤的,既誤導群眾,又損害馬克思主義聲譽。應當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揭破「普世價值虛無論」或「普世價值沒有論」的嚴重謬誤。1、普世價值就像「人要穿衣服」的道理一樣,並非人人贊成普世價值就是多數人贊成、普遍認可的基本價值觀念,不是人人贊成。世界上哪有人人贊成的東西啊!就像「人要穿衣服」這樣最基本、最普世、最簡單的道理,也不是人人贊成。原始森林裡不是有人只在生殖器官上圍幾片樹葉嗎?城市的大街上偶爾也有精神不太正常的裸奔者。他們大概也是不贊成「人要穿衣服」這個普遍道理的,沒準還會振振有辭地說:「人為什麼要穿衣服呀,光著屁股多涼快啊,我就是不信你們『文明人』的邏輯」。2、普世價值與「新自由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何干馮先生一搭筆就神秘地說,提倡普世價值就是鼓吹「新自由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 ,可謂驢唇不對馬嘴。新自由主義主要體現的是經濟理念。狹義新自由主義主要是指以哈耶克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廣義新自由主義,除了以哈耶克為代表的倫敦學派外,還包括以德曼代表的貨幣學派、以盧卡斯為代表的理性預期學派、以布坎南為代表的公共選擇學派和以費爾德斯坦為代表的供給學派等等。新自由主義有其進步科學的一面,否則他們的代表學者何以獲得了諾貝爾科學獎呢?新自由主義也有局限性的一面,但並非國內少數學者醜化的那樣厲害。而「民主社會主義」則是歐洲社會民主黨的政治意識形態。國際馬克思主義大致分為三個流派,一是以斯大林主義為代表的極左馬克思主義,接近完全淘汰;二是以北歐民主社會主義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以瑞典為代表;三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以中國為代表。普世價值則強調的是公正、平等、自由和正義,是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保障在內的基本價值觀念,與「新自由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沒有必然聯繫。不過,既然是普世價值,無論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應該是都贊成的,否則它的文件怎麼會在聯合國大會通過呢?至於馮先生把美國入侵伊拉克當成「普世價值」,就更離譜了,有幾個學者把侵略當成了普世價值?美國為了反恐侵入伊拉克,是不合法的,應當批評的,沒有人認為侵略就是普世價值,相反,和平也是普世價值。3、「普世價值虛無論」咋成了普世價值?馮先生引用恩格斯《反杜林論》的話來否定普世價值,說普世價值並非「永恆道德」。不存在凌駕於民族差別之上的道德原則,這是正確的,但是這並不等於世界上的一切民族的道德沒有共性,只有差異。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上的事物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只承認道德的個性,而否認道德的共性,就把唯物辯證法拋在了一邊,哪裡還有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的影子?打著馬克思主義的旗號拋棄了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方法論、認識論,真是絕妙的諷刺。普世的道德價值實際上是很早的時候就有的。比如,善良、寬容、誠實、愛心、尊老愛幼,每一個民族都會贊成,這些基本價值就是普世的,你不承認,它也存在。而普世價值形成公認的文字,是在二戰後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開始的。以《世界人權宣言》為載體的普世價值並不是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強加給國際社會的。中國也是參與起草制定《世界人權宣言》的國家之一。我國政府也已簽署承認了包括《世界人權宣言》在內的聯合國人權憲章文件,承認了文件所宣示的各項價值普遍原則,這表明了中華民族吸收和運用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實現偉大復興的決心和信心。至於馮先生宣揚的所有道德都有階級性,更是老掉牙的錯誤。事實是,在各種價值觀中,有的有階級性,有的沒有階級性,並非一切價值觀都有階級性。比如善良、誠實,難道還有什麼階級對它恨之入骨嗎?既然是人類,必然就有共同的人性。比如吃喝拉撒睡,愛情,友誼,難道還有什麼資產階級需要撒尿,無產階級就不需要撒尿的嗎?那些沒有階級性、沒有國界區別、沒有民族區別的價值觀,就是普世價值。「沒有超階級的普遍人性或價值觀」的說法太絕對,是違背基本事實的謬論。進一步說,世界上沒有「永恆道德」,難道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對人類文明的基本美德和基本人權價值,對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對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精神採取肆意否定和虛無主義的態度嗎?這和「四人幫」宣揚的「否定一切」和「打倒一切」有何區別?再說了,普世價值固然不是「永恆道德」,難道「普世價值沒有論」、「普世價值虛無論」就是「永恆道德」嗎?價值虛無主義、道德虛無主義就是「永恆道德」嗎?普世價值是權利社會的意識形態,它反對特權,反對官本,反對歧視,尊崇自由和平等理念,高度強調以人為本和人權,這是對官本位意識形態的一場深刻的革命。極端主義思潮和享受特權的人可能不喜歡它,但是勞動人民喜歡它。多數人擁護的,我們就擁護;多數人贊成的,我們就贊成。不言而喻,尊重普世價值,才是真正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4.到底「以人為本」是抽象的,還是「以階級鬥爭為本」是抽象的?馮文說:所謂「淡化意識形態」或「去意識形態化」,是一種國際性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思潮,其哲學基礎是抽象的人道主義和人性論。由此出發,必然否定、反對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用抽象的「共同人性」、「人類本性」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把「淡化意識形態」或「去意識形態化」判為一種「國際性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思潮」,真是一個新鮮的結論。是韓國的?是日本的?是澳大利亞的?還是俄羅斯的?是不是這種思潮就像一股風,從日本資產階級刮到美國資產階級,又從美國資產階級刮到俄羅斯資產階級,然後又從俄羅斯資產階級刮到中國資產階級?不得而知。各個國家通常都有宗教自由,宗教就是意識形態,民主法治觀念的教育也是意識形態,還沒有注意到哪個國家在「淡化」或「去意識形態化」,建議舉幾個例子讓讀者研究。還沒有弄清到底是哪門子「資產階級思潮」,馮先生就斷言其「哲學基礎」是「抽象的人道主義」。這就怪了,難道人道主義不是意識形態嗎?何來「淡化」和「去」?這豈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再說了,人道主義咋又變成了抽象的了?救死扶傷,尊重人、關懷人、溫暖人,這都是具體的,是全世界公認的優秀價值。我們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就不講人道主義了嗎?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講革命的人道主義;在建設年代,我們講社會主義人道主義。不論哪種人道主義,都是具體的、明確的和清晰的。汶川大地震,全國各族人民慷慨解囊,各國救援隊和全國各地的志願者奔赴災區,不就是活生生的人道主義嗎?什麼時候叫你們販賣給「國際資產階級」,成了「國際資產階級」的專利了?無產階級就不講人道主義么?動輒強調階級鬥爭和階級分析,並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因而也不是馬克思主義,而是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極左思潮。只有在革命的條件下,才強調階級分化。在和平建設時期,動輒把階級鬥爭掛在嘴上,本身就是錯誤的,其實際效果就是鼓吹社會仇恨,破壞中華民族的團結,分裂中國社會,是「四人幫主義」的餘毒,必須旗幟鮮明地加以反對。階級是抽象的,而人則是具體的,把抽象的階級凌駕於具體生動的人性之上,本身就是荒謬可笑的。5、淡化什麼意識形態?強化什麼意識形態?要具體分析馮文說:為了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在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同時,還必須注意那種把「淡化意識形態」宣揚為「普世價值」的主張和傾向,認清它的嚴重危害,清除它的影響。這句話頗有迷惑性,需認真分析。在我們「馬克思主義」話語習慣中,實際上有真馬克思主義和假馬克思主義之分。真馬克思主義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尤其是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的;而假馬克思主義,是指用靜止、僵化、片面的觀點解讀馬克思主義,是抓住經典作家具體論斷不放的教條主義,核心是階級鬥爭。近幾年來,假馬克思主義繼承了「四人幫」的衣缽,以批判「新自由主義」、「資產階級自由化」、「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普世價值」為名,發表了大量攻擊改革開放的文章,成為阻礙中華民族進步的一股腐朽勢力。在一些網站上,我們也看到了打著「馬克思主義」旗號批判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文章,有的甚至在批判黨和國家領導人。這些頑固勢力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危害不可低估。馬克思主義是很樸素的道理。馬克思主義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人為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當代的馬克思主義。我們要鞏固的就是這種馬克思主義,而要堅決淡化的,是那些打著馬克思主義旗號裝腔作勢的蒙昧主義、唯心主義和文化專制主義。因此,說強化,不意味著對,說淡化,不意味著錯,關鍵要看強化或者淡化的具體內容。總之,尊重和提倡普世價值觀,有利於改善和提升中華民族的道德與精神面貌,有利於促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了解和對外開放事業,有利於促進社會公正,有利於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有利於促進不同意識形態的團結與和諧,有利於實現我國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有利於深化改革開放,有利於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把普世價值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核心價值建設有機融合起來,是意識形態建設的戰略性課題。 (李民)資料來源:[1]中國新聞網(www.chinanews.com.cn),時間2007.12.11.[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167頁[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167頁[4]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時的講話》[5] 鄧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鄧小平文選》第三卷370頁[6]鄧小平《社會主義必須擺脫貧窮》,《鄧小平文選》第三卷223-224頁[7]《美國文化產業》,清華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第32頁[8] 新聞出版總署網站(www.gapp.gov.cn)2008年7月22日公布的數據[9]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2008年7月《第22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94頁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學會知福,學會惜福,我們才能享用幸福
※學會隨緣,才能活得自在;看透不如看淡,想開,明天一切依舊
※只有文化 才能讓浮躁的社會寧靜下來
※怎樣做才能生出靚仔乖女?
※怎樣才能選購到好的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