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徐悲鴻與陳子奮的金石緣

善和齋奇石館 2017-10-06

徐悲鴻(1895-1953)

原名徐壽康,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江蘇宜興人。少時刻苦學畫,後留學法國。曾攜中國近代繪畫作品赴法、德、比、意及蘇聯展覽。抗日戰爭期間,屢以已作在國外展售,得款救濟祖國難民;並參加民主運動。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建國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

在繪畫創作上,提倡盡精微,致廣大;對中國畫,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擅長油畫、中國畫,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寫實,傳達神情。

曾創作《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寓有進步思想的歷史畫。所畫花鳥、風景、走獸,簡練明快,富有生氣,尤以畫馬馳譽中外。畫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在北京設置畫家徐悲鴻紀念館

陳子奮(1898-1976)

字意薌,原名起,號無寐,晚年別署水叟。以誕生於宿月埕,因名所居曰宿月草堂,後移居月香衙,因又名曰月香書屋,畫室曰鳥石山齋。福建長樂人。生前任福建省文史研究館聘為館員、美術界又推為國畫研究會理事長、美術家協會福建分會副主席、福州美協主席等職。著有《壽山石小志》、《甲骨文集聯》、《籀文匯聯》、《古錢幣文字類纂》等。

子奮詩書畫印,四藝俱精,尤以畫善白描,國內稱大師焉。以鐫印與徐悲鴻為摯交,其題照云:「皓目四流照,隙小而無遺。大雅喜一士,如食之於飢。平生何所有,乃荷披肝知。譽之或過實,愛之寧非私。至老一無就,霜白生鬂髭。詎知金陵別,相見終無期。語聲歇清響,佳作犯懸帷。掩窗坐風雨,雙淚流交頤。足見徐悲和陳子奮的情緣之深。」

兩人同出生於書畫世家,賣畫為生,拜古人為師。歷經艱辛,自強不息。

民國17年(1928年),徐悲鴻應福建教育廳長王孟圭邀請,來福州參加福建省第一屆美術展覽。他對陳子奮作品頗為欣賞,一家人次日乘黃包車登門拜訪。陳子奮家住水玉巷一號。據陳子奮先生長子陳漢先生對筆者說:「我當時還小,未及桌面高。隔天,徐悲鴻隻身來訪,特為我父親素描一幅畫像,夜晚父親留他吃晚飯,兩人暢飲開懷,我父連夜為徐悲鴻治印數方。臨別時,徐悲鴻贈《九方皋圖》給父親。」

1928年9月12日離福州前夕,徐悲鴻為陳子奮作《伯樂相馬圖》,並題跋云:「戊辰夏盡,薄游福州,乃識陳先生意薌,年未三十,已以篆刻名其家。為余治『游與藝』『長顱頷亦何傷』、『天下為公』諸章,雄奇遒勁,腕力橫絕。盱衡此世,罕得甚匹也。畫宗老蓮、伯年,漸欲入宋人之室,曠懷遠去,品潔學醇,實生平畏友。吾國國文藝復興,詎不如意薌者期之哉!茲將遠別,悵然不懌,聊奉此圖,願勿相忘,悲鴻畫竟並志。」鈐「徐悲鴻印」、「困而知之」圖章。圖右下角還鈐「生於憂患」的圖章。

徐悲鴻滿載壽山石章而歸,常請好友謝公展鑒賞。並寫信致謝陳子奮說:「憶此行足紀者,為獲一良友,及所刻印十餘方。昨示謝君公展,相與嘆賞者久之。高藝動人,此世知音者度不少也。足下當益奮發努力於不朽之業。」又評介陳子奮說:「當代印人,精巧若壽石工,奇岸若齊白石,典麗則喬大壯,文秀若錢瘦鐵、丁佛言……而雄渾則無過陳子奮者。」自此兩人書信不絕,遂成莫逆之交。

作賀陳子奮築樓奉親詩一首:

閩中自古多才士,吾得福州識陳子,

金石刊刻妙入神,秉性孝悌追古人。

自惟廿載風塵老,損卻少年顏色好。

安得避地從君游,歌吟登臨樂此樓。

意薌賢兄築樓奉親今之高士書此申賀

辛未之秋悲鴻

在兩人交往的22年中,子奮為悲鴻刻印80多方,悲鴻複信24通。子奮白描勾勒花卉有獨特風格,具有金石書法韻味。據統計在徐悲鴻給陳子奮的24封信中,言及請陳子奮刻印的就有數十方。

徐悲鴻經常托陳子奮採購田黃、艾綠等壽山石品。據說,徐悲鴻一生用印大多用壽山石,除「江南布衣」和「吞吐大荒」為齊白石所刻外,其餘皆陳子奮所為。1953年徐悲鴻病逝,其夫人廖靜文特向陳子奮報喪,稱他是為徐先生刻印最多的人。

推薦閱讀:

金石 | 金石論著和金石著錄總覽
【liao】遼聊寥寮料:是三行先生金石文、篆體字形彙編
小心 | 你的青金石、蜜蠟、綠松石、南紅....可能是琉璃高仿!
金石學與篆刻藝術的關係?
刑訴法是人權保障的試金石

TAG:徐悲鴻 | 金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