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經>陰陽八卦?之河圖洛書

第三節經絡穴位

談健身不離人體,若談人體又不離經絡。何謂經絡?經絡即人體氣血津液運行之通路。它主要起溝通表裡上下,聯絡臟腑和形體之作用。縱行人體之主幹者,稱為經脈;橫行人體之支幹者,稱為絡脈。經脈可分為正經和奇經兩類。其中正經有十二條: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陰經、足三陽經,合稱十二經脈。奇經有八條: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合稱奇經八脈。

手三陰經有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經、手少陰心經組成,他們皆行於膊之內側;手三陽經有手陽明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組成,他們皆行於膊之外側。足三陰經有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組成,他們皆行於腿之內側;足三陽經有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組成,他們皆行於腿之外側。

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腹。任脈行於腹之當中,統領諸陰經;督脈行於背之當中,統領諸陽經。任脈起於口腔齦交,經咽喉、膻中、肚臍、氣海、至會陰與督脈相接。督脈起於會陰,經尾閭、夾脊、玉枕、百會、印堂、至口腔齦交,經舌搭橋與任脈相接。

談人體,離不開經絡,談人體經絡,又離不開穴位。所謂穴位,又稱穴竅,它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出入之處所。其重要穴位有三田和三關,其主要穴位有二百一十二個(見附錄八),其十四經穴有三百六十一個,經外奇穴有五十六個。

何謂三田?何謂三關?三田即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三關即尾閭關、夾脊關、玉枕關。上丹田:在兩眉中間(印堂穴)內三寸處。是氣血通行任督二脈之要穴。中丹田:在兩乳中間(膻中穴)向體內三寸處。是調理肺、脾、膽氣之要穴。下丹田:簡稱丹田,在臍下一點三寸向腹內三寸處。是凝聚真氣之要穴。尾閭關:在尾骨端肛門上方,是氣血通過督脈之第一要穴。夾脊關:在命門之兩側,是氣血通過督脈之第二要穴。玉枕關:在腦後枕骨下入腦處,是氣血通過督脈之第三要穴。

通過按摩搓揉人體穴位,對於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止痛解痙、平衡陰陽、防病治病有很多好處。常言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可見人體之經絡穴位,如果暢通無阻,人則無病無痛。否則,人則有病有痛,更有甚者,可能會導致死亡。因此,疾病之發生和轉變,與經絡穴位有密切之關係。另外技擊點穴之理就在於阻其經,閉其穴,使其氣滯血阻,臟失常用,肢失常動。要害之穴有36個,對於暈穴、死穴,切忌不可亂使。例如:頭頸部有百會穴、神庭穴、太陽穴、耳門穴、睛明穴、人中穴、啞門穴、人迎穴。其中百會、太陽、人迎,為暈穴、死穴之列,切記不可用重手點擊。另外頸部還有天容穴,亦為暈穴、死穴,此穴為重要經脈、血管、神經上達於腦之通道,切不可亂使。頸之前方還有氣管、食管,亦為致命之處。

人體還有上中下三節:身體立正兩手上伸,則兩臂為上節;自頭至臀為中節;自胯至足為下節。每三節又可分別再分三節。上三節:手腕為梢節,肘為中節,肩為根節。中三節:自頭至主心骨為中節之上節,自主心骨至臍為中節之中節,自臍至兩臀為中節之下節。下三節:胯為根節,兩膝為中節,兩腳腕為下節。以上九節,合稱為九段。人體之構成共有三百六十五節,像一片散沙不能團聚在一塊。身體一動,有腳去手不去之患。所以習武之人不懂三節九段,則落點不整,出手不能發出千百斤之氣力,能知三節九段,六合如一者,身體自然能成一塊,而發出千百斤之氣力。

何謂六合?六合即內三合、外三合。內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肩與胯合,肘於膝合,手與足合。人體內三合已動,外三合必隨。心一動全體俱動,稍有一處不合,發手必不勇猛,落點必不堅剛,欲求疾快猛,必不可能。在鍛煉身體時,起身落點能整,自然能進能退,動如風吹不停,行如流星趕月,自然能達到上乘之功夫。

第五章陰陽之道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無極(見附圖)生太極,太極生陰陽,陰陽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其生生無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然而萬事萬物、無極、太極都可以用陰陽來表示,可以說陰陰無所不包。現將其陰陽之道,簡要地傳授與你:

第一節陰陽太極

太極變陰陽,陰陽變五行,五行變九宮,其變化無窮無盡。何謂太極?太極即陰陽平衡、對立統一(見附圖)。因此一為太極,道為太極,心為太極,中為太極,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處處皆有太極,萬物之理聚於一心,隨感而應,皆合其宜,如四時行而萬物生。

修鍊文武,不離太極,太極又不外乎陰陽,陰陽不明,從何練起。何謂陰陽?陰陽即對立相反的兩個方面。它包羅萬象,萬事萬物皆有陰陽組成。處處都有陰陽,事事都有陰陽,物物都有陰陽,陰陽無處不在。一長橫線表示陽,兩短橫線表示陰。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變成陽,陽變成陰;陰陽分明,互相對立;陰陽平衡,互相依存;陰陽變化,永無窮盡。

例如:天為陽,地為陰;土為陽,木為陰;木為陽,金為陰;金為陽,火為陰;火為陽,水為陰;水為陽,土為陰。又如:中為陽,東為陰;東為陽,西為陰;西為陽,南為陰;南為陽,北為陰;北為陽,中為陰;黃為陽,青為陰;青為陽,白為陰;白為陽,紅為陰;紅為陽,黑為陰;黑為陽,黃為陰;脾為陽,肝為陰;肝為陽,肺為陰;肺為陽,心為陰;心為陽,腎為陰;腎為陽,脾為陰。再如:有為陽,無為陰;動為陽,靜為陰;實為陽,虛為陰;剛為陽,柔為陰;伸為陽,屈為陰;上為陽,下為陰;左為陽,右為陰;前為陽,後為陰;外為陽,內為陰;高為陽,低為陰;仰為陽,俯為陰;進為陽,退為陰;攻為陽,防為陰;正為陽,邪為陰;日為陽,月為陰;男為陽,女為陰;雄為陽,雌為陰。總而言之,陰陽之多不可枚舉。

陰陽是天地之道,神明之府,萬物之剛紀,變化之起源,生殺之根本,宇宙之法則,人生之法則。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動,陽生陰長,陽殺陰藏。

附圖:

無極圖

太極圖

第二節陰陽五行

陰陽變化,不離五行,五行之中,含著陰陽。何謂五行?五行即金、水、木、火、土(見附圖)。五行順次相生,隔一相剋。何謂相生?何謂相剋?相生即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相剋即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

五行既互相制約,又互相生化,此叫制化原理。即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

由五行推而演之,五方、五色、五臟、五官、五味、五勢等等無不依五行之原理,相生相剋,循環變化,永無窮盡。

例如: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臟為肝,在色為青,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辣勝酸。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臟為心,在色為紅,在音為征(讀止),在聲為笑,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咸勝苦。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甜,甜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臟為脾,在色為黃,在音為宮,在聲為歌,在竅為口,在味為甜,在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甜傷肉,酸勝甜。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辣,辣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肺主鼻。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臟為肺,在色為白,在音為商,在聲為哭,在竅為鼻,在味為辣,在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辣傷皮毛,苦勝辣。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臟為腎,在色為黑,在音為羽,在聲為呻,在竅為耳,在味為咸,在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咸傷血,甜勝咸。

又如五勢梅花樁之五勢:大、順、拗、小、敗,與五行:金、水、木、火、土,一一相應並相生。大勢屬金,金能生水,所以能變順勢;順勢屬水,水能生木,所以能變成拗勢;拗勢屬木,木能生火,所以能變小勢;小勢屬火,火能生土,所以能變敗勢;敗勢屬土,土能生金,所以能變成大勢。就拳術而言,金者,如筋骨含力,意如鐵石之堅,有斬金截鐵之意;水者,勢如長江、黃河之水,順流而下,勢不可擋,並無孔不入;木者,四肢如樹木曲折、支撐之形勢,動作能屈能伸,併兼顧四面八方;火者,力如火藥,手如彈發,有火苗燒身一觸即縮之快;土者,用力敦厚紮實,雙腳落地生根,有與天地相合為一體之勢。五勢之變化,本陰陽五行之理,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屈就伸。蓄勁如開弓,發勁似射箭。知寬知窄,隨高就底。一氣貫穿,剛柔相濟。步隨身換,氣隨意發。靜之如山嶽,按之有陰陽,無窮如天地,充實如太蒼,一動似山河,行之似波浪,浩渺如江海,閃耀如三光。總而言之,萬事萬物之變化,無不按陰陽五行之原理,而進行變化。

附圖:

第三節陰陽八卦

五行變化,產生八卦,八卦之中,凈是陰陽。何謂八卦?八卦即乾、坤、坎、離、巽、震、艮、兌(見附圖)。何謂乾?何謂坤?乾即陽剛之道,偉大之天,方位是西北。坤即陰柔之道,包容之地,方位是西南。何謂坎?何謂離?坎即凹陷之坑,流動之水,方位是北。離即上升之日,附著之火,方位是南。何謂巽?何謂震?巽即謙虛之進,能入之風,方位是東南。震即戒懼之震,震動之雷,方位是東。何謂艮?何謂兌?艮即運動之後,停止之山,方位是東北。兌即喜悅之說,聚水之澤,方位是西。

古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萬物之法,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依據河圖,於是始作八卦,依據洛書,於是畫出九宮,以此來貫通神明之德行,以此來分類萬物之情況。

何謂河圖?何謂洛書?河圖即一與六在上方,二與七在下方,三與八在右方,四與九在左方,五與十在中央。面北背南看圖,上方是北,屬水;下方是南,屬火;左方是西,屬金;右方是東,屬木;中央是中,屬土。東西南北中,內外兩數之差,都是五。中央五、十除外,其它奇數一、三、七、九,偶數二、四、六、八,都按順時針排列。十個數之和,為五十五。上中下三差之和、左中右三差之和,各為十五(見附圖)。洛書也叫九宮,即一在下方,九在上方,三在左方,七在右方,二在右上,四在左上,六在右下,八在左下,五在中央。用人來比喻即為:頭九尾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腳,五為心藏。上下顛倒過來看圖,一在北方,屬水;九在南方,屬火;三在東方,屬木;七在西方,屬金;五在中央,屬土。下餘四角二、六、八、四,分別依次排列在西南、西北、東北、東南。其中九個數之和,為四十五。上下左右各排三行,每行三個數之和、對角三個數之和,各是十五。八、三、四、九,與河圖橫列之數字相同;二、七、三、一,與河圖縱列之數字相同(見附圖)。

五行變化,八卦成列。八卦重疊,六十四卦。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爻辭論命,動在其中。天尊地卑,乾坤依此而定。卑下高大,貴賤依此而排。動靜有常,剛柔依此而斷。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依此而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依此而見。故而剛柔相互摩擦,八卦相互推盪,於是雷霆鼓動,風雨滋潤,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之作用在創始,坤之作用在成物。乾:元、亨、利、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柔、順、利、貞。地生物,君子以厚德載物。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充滿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所以乾坤兩卦之後,接著是屯卦。屯即充滿萬物創始之意,物生必蒙,所以接著是蒙卦。蒙即蒙昧、幼稚之意,物幼不可以不養,所以接著是需卦。需是伙食之道理,伙食必有爭訟,所以接著是訟卦。爭訟必然成群結隊而來,所以接著是師卦。師即眾之意,眾多必然就相互親近,所以接著是比卦。比為親近,親愛互助必然就會蓄積,所以接著是小畜卦。畜即積蓄之意,物資有所積蓄然後有禮,所以接著是履卦。履與禮音意相同,有了禮然後安泰,所以接著是泰卦。泰即通暢之意,物不可以終通,所以接著是否卦。否即阻塞之意,物不可以始終阻塞,所以接著是同人卦。能與人同處,物必有所歸,所以接著是大有卦。大有者不可以自滿,所以接著是謙卦。大有而能謙者,必然安樂,所以接著是豫卦。豫為快樂,有快樂必有人追隨,所以接著是隨卦。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所以接著是蠱(音讀古)卦。蠱即腐敗發生事端之意,有事而後可干大事,所以接著是臨卦。臨即大之意,物大然後可以觀,所以接著是觀卦。可觀而後有所合同,所以接著是噬(音讀是)嗑卦。嗑即合之意,物不可以隨便合同,所以接著是賁(音讀必)卦。賁即裝飾之意,過分裝飾然後亨通則盡,所以接著是剝卦。剝即剝落之意,物不可以始終剝落到極點,剝由上返回到下,所以接著是復卦。復即迴轉之意,回復到真實則不虛偽,所以接著是無妄卦。妄即虛偽之意,有無妄然後可蓄積,所以接著是大畜卦。畜即積蓄之意,物資積蓄然後可養,所以接著是頤(音讀遺)卦。頤即養之意,不養則不可動,所以接著是大過卦。過即過度之意,物不可以始終過度,所以接著是坎卦。坎即陷之意,物陷必然得攀附,所以接著是離卦,離即附著之意。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有禮儀。夫婦之道,不可以不長久,所以在咸卦之後,接著是恆卦。恆是長久之意,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所以接著是遁卦。遁是退避之意,物不可以始終退避,所以接著是大壯卦。壯是興盛之意,物不可以始終壯大,所以接著是晉卦。晉是前進之意,前進必然會受到傷害,所以接著是明夷(音讀遺)卦。夷即痍是創傷之意,在外面受到創傷,必然返回家中,所以接著是家人卦。家人即一家人,是家庭倫理之意,家道窮,必生乖離,所以接著是睽(音讀奎)卦。睽是乖離之意,乖必有難,所以接著是蹇(音讀簡)卦。蹇是災難之意,物不可以始終有難,所以接著是解卦。解是解除、緩和之意,緩和必然損失,所以接著是損卦。損是減損之意,損失之極,必然增益,所以接著是益卦。益是增益之意,增益之極,必然決潰。所以接著是決卦。決是決潰之意,潰決之後,必有遭遇,所以接著是姤(音讀夠)卦。姤是相遇之意,物相遇而後聚,所以接著是萃(音讀脆)卦。萃是聚集之意,聚而能升,所以接著是升卦。升是上升之意,升極而困,所以接著是困卦。困是困難之意,升而有困,必返於下,所以接著是井卦。井即水井,象徵用賢之理,井不淘清,就會混濁,故而井道需要革新,所以接著是革卦。革是革新之意,使物革新,莫過於鼎,所以接著是鼎卦。鼎是食器也是祭器與供養賢士之器,祭祀祖先是長子之責,所以接著是震卦。震卦象徵長子,震是震動之意,物不可以終動,動極必止,所以接著是艮(音讀根)卦。艮是止息之意,物不可以終止,所以接著是漸卦。漸是漸進之意,進必有所歸,所以接著是歸妹卦。歸妹即嫁妹,是歸宿之意,得其所歸者必大,所以接著是豐卦。豐是盛大之意,盛大之極,必不安於原居,所以接著是旅卦。旅是旅行之意,旅行找不到容身之地,就要設法進入,所以接著是巽(音讀訊)卦。巽是進入之意,入而後說之,所以接著是兌(音讀對)卦。兌是喜悅之說,說而後散之,所以接著是渙卦。渙是離散之意,物不可以終離,所以接著是節卦。節是節制之意,節制能使人相信,所以接著是中孚(音讀服)卦。孚是誠信之意,中孚即心中誠信,有其誠信,必能行動,難免過度,所以接著是小過卦。過是超越之意,小過即小的過度,能超越者,才足以成大事,所以接著是既濟卦。濟是渡河成功之意,既濟即既成,是己經成功之意。物不可以有窮盡,所以接著是未濟卦,未濟是未完成之意。六十四卦怎樣銜接,到此解釋終止。但宇宙變化,無窮無盡,永無終止。

聖賢之人,按照八卦之理,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能含蓄直率,而不炫耀。外柔而內剛,外圓而內方。盈滿之時,則不會驕傲自滿,而能謙虛謹慎,不斷進取。虧損之時,則不會沮喪頹廢,而能聽其自然,處之泰然。吉祥之時,則不會亂了心志,而能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兇險之時,則不會慌張怨恨,而能冷靜鎮定,從容適應。所以,立身處世,心安理得,通情達理,位居中央,則美在其中,而暢於四肢,發於事業,美達極致。一陰一陽之叫做道,繼之者善,成之者性。仁者見之叫做仁,智者見之叫做智。生生之叫做易,成象之叫做乾,效法之叫做坤,通變之叫做事,陰陽不測之叫做神,寂然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誠精故明,神感故妙。天下之大,無不陰陽,陰陽明了,天下之理皆明。所以說只要弄明白陰陽之道,天下就不會再有不明白之理。

附圖:

河圖

八卦

洛書

九宮

第六章養生之道

聖賢之人,注意養生。若論養生,首推黃帝。其《黃帝內經》,為醫學養生之巨著,他不愧為一代養生學之祖師。黃帝是中華民族之祖先,我們都是他的子孫後代。現將其養生之道,簡要地傳授與你:

第一節陰陽養生

有道之人,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慾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所以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才去。而無道之人,背道而馳,不論陰陽,因此半百而衰。

陽化氣,陰成形,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為氣,氣傷於味。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陰勝則寒,陽勝則熱,寒傷形,熱傷氣,人若受寒,則意志消沉,起居不寧,神氣浮而不固。陰平陽密,精神乃治;陰陽離絕,精氣乃絕。人身陰陽之關鍵,則在於陰氣寧靜,陽氣固密。因此陰平陽密,陰陽調和,才為最好養生之法。

天地之道,不外陰陽,陰陽轉接,出自天然。故靜極而動,動極而靜。推而至於四時,秋冬之後,繼以春夏,收藏極而生長隨之。春夏之後,接以秋冬,生長盡而收藏隨之。陰必轉陽,陽必轉陰,乃造化之生成,故能生生不窮無有止息。因此從陰陽則生,逆陰陽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

第二節四時養生

養生之道,不離陰陽四時。因為四時陰陽之變化,是萬物之終始,生死之根本。逆其根,則殘其本,壞其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疾病不生。因此,人要順應自然界四時氣候之變化,調攝精神活動,並按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規律注意四時養生,從而達到養生防病之目的。

春天,萬物始生,草木繁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梳發緩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為春天養生之道。逆之,則傷肝。

夏天,萬物生長,枝葉茂盛,夜卧早起,勿厭日長,使志無怒,使容色正,使氣得泄,使美外顯,此為夏天養長之道。逆之,則傷心。

秋天,萬物豐收,果實成熟,早卧早起,雞嗚起床,精神內守,使志安寧,使秋氣平,使肺氣清,志不外馳,此為秋天養收之道。逆之,則傷肺。

冬天,萬物閉藏,生機潛伏,早卧晚起,天亮起床,意志伏藏,避寒就溫,保養皮膚,此為冬天養藏之道。逆之,則傷腎。

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並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時刻不忘和於陰陽,調於四時,處天地之道,從八風之理,嗜欲適度,身在世俗之間,但無世俗之心,從不為世俗所累,行為不脫離於世,舉動不效仿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負擔,以恬靜愉快為本務,以悠然自得為目的,形體不衰,精神不散,可活百歲以上。聰明之人,效仿聖人,逆從陰陽,分別四時,雖說不能像聖人那樣長命百歲,但也能夠延年益壽。

另外,四時養生還與年、月、日、節氣、天干、地支有密切之關係,不可不知。何謂年?何謂月?何謂日?一年亦叫一歲,它有三百六十五天組成,一年又分十二個月,一月有三十天左右,一日亦叫一天,它有二十四個小時組成。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都不差,其它四、六、九、十一月份都是三十天,只有二月是二十八天。一年又分四季,四季亦為四時,每三個月為一季,一、二、三月為春季,四、五、六月為夏季,七、八、九月為秋季,十、十一、十二月為冬季。

何謂節氣?節氣亦叫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把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分為二十四段,每段約隔半個月,分別在十二個月裡面。在月首的叫「節氣」,在月中的叫「中氣」,所謂「氣」就是氣象、氣候的意思。這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和順序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署、大署、立秋、處署、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用來劃分一年四季的;"二分""二至"是季節轉折點,"四立"表示季節的開始。小署、大署、處署、小寒、大寒、表示一年中最熱、最冷的出現時期。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氣溫下降的過程與程度;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反映降雨降雪時期的程度;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反映季節和農作物的生長現象。地球繞著太陽轉,轉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上半年是六、二一,下半年是八、二三。這些就是接交日,有差不過一兩天。二十四節氣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七月大署和小署,立秋處署八月間;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何謂天干?天干又被稱為「十天干」,即甲(一)、乙(二)、丙(三)、丁(四)、戊(五)、己(六)、庚(七)、辛(八)、壬(九)、癸(十)。甲是拆的意思,指萬物剖符甲而出也。乙是軋的意思,指萬物出生,抽軋而出。丙是炳的意思,指萬物炳然著見。丁是強的意思,指萬物丁壯。戊是茂的意思,指萬物茂盛。己是紀的意思,指萬物有形可紀識。庚是更的意思,指萬物收斂有實。辛是新的意思,指萬物初新皆收成。壬是任的意思,指陽氣任養萬物之下。癸是揆的意思,指萬物可揆度。由此可見,十天干與太陽出沒有關,而太陽的循環往複周期,對萬物產生著直接的影響。

何謂地支?地支又被稱為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是茲的意思,指萬物茲萌於既動之陽氣下。丑是紐,陽氣在上未降。寅是移,引的意思,指萬物始生寅然也。卯是茂,言萬物茂也辰是震的意思,物經震動而長。巳是起,指陽氣之盛。午是仵的意思,指萬物盛大枝柯密布。未是味,萬物皆成有滋味也。申是身的意思,指萬物的身體都已成就。酉是老的意思,萬物之老也。戌是滅的意思,萬物盡滅。亥是核的意思,萬物收藏。。十天干與十二地支按順序兩兩相配,從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個組合,稱六十甲子。其順序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天干地支與十二生肖,是中國古代曆法研究的成果,一般來說,十二生肖用於記年,天干地支用於計時。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種源於自然界的動物即鼠、牛、虎、兔、蛇、馬、羊、猴、雞、狗、豬以及傳說中的龍所組成,用於記年,其順序排列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另外,一晝夜又區分為十二個時辰,並採用十二地支計時法來記錄這十二時辰(大時),每個時辰相當於兩個小時,這樣一晝夜便是現在所稱的二十四小時。夜晚十一時到凌晨一時是子時,凌晨一時到三時,是丑時,三時到五時,是寅時,五時到七時,為卯時,上午七時到九時,為辰時,九時到十一時,為巳時,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一時,為午時,下午一時到三時,是未時,下午三時到五時,為申時,五時到七時,為酉時,晚上七時到九時,為戌時,晚上九時到十一時,為亥時。

第三節飲食養生

若想延年益壽,還須知飲食養生之法。常言說:民以食為天;病從口入。可見飲食養生,與人體健康有密切關係。飲食合理,不僅可給人體供給足夠之營養,而且還能夠延緩衰老、防病治病。人體若營養不良,氣血就會虧損,陰陽就會失衡,最終就會得病。

因此善於養生之人,特別講究:飲食有節,定時定量,少吃葷食,多吃素食,食宜煮熟,味宜清淡,不宜生硬,不宜冷粘,陰陽相調,葷素相配,因時調膳,飯後保健。

糧為主食,肉為副食,菜為補充,果為輔助。延年益壽之食物有:紅薯、芝麻、蕎麥、香椿、大蒜、蘿蔔、山藥、香菇、核桃、紅棗、海帶、花生、豆類等。不益多吃之食物有:鹹魚、生魚、粉絲、木耳、鹹菜、辣椒、糖類等。營養宜豐富,五味要調和。五味不調和,人體疾病多。多吃鹹味,則血脈凝滯,而面上無光;多吃苦味,則皮膚乾燥,而毛髮脫落;多吃辣味,則筋急拘攣,而爪甲枯槁;多食酸味,則肌肉堅厚,而口唇收縮;多吃甜味,則骨胳疼痛,而頭髮脫落。以上皆為五味偏食之所傷。所以心喜歡苦味,肺喜歡辣味,肝喜歡酸味,脾喜歡甜味,腎喜歡鹹味。

飢則食之,渴則飲之,勿暴飲暴食。另外切記:忌食腐敗變質之物,忌食過寒過熱之物。

要因時調理飲食,一年四季要有所區別,每日三餐要有所不同。春吃蔥蒜姜,夏喝綠豆湯,秋吃蜂蜜漿,冬喝蘿蔔湯。早餐吃好,中餐吃飽,晚餐吃少。早飯之前,飲溫開水一碗;午飯以後,飲溫開水一碗;睡覺之前,飲溫開水一碗。早起一碗水,潤腸又健胃;中午一碗水,精神增百倍;晚上一碗水,美夢來相陪;每日三碗水,長壽又健美。

食宜細嚼,食宜慢咽,不宜狼吞,不宜虎咽。囫圇吞棗,消化不了,損傷腸胃,再吃受罪。進食不語,專心致志。食前勿發怒,進食勿爭吵。情緒要愉快,氣分要和好。滋味細品嘗,食慾才能強。飯後先漱口,然後散步走。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第七章用兵之道

聖賢之人,皆有文韜武略。若論武略,首推孫子。其《孫子兵法》,為武學名著。古今中外,凡研究兵學或習武之人,無不把其書尊奉為聖書,孫子不愧為兵聖先師。現將其用兵之道,簡要地傳授與你:

第一節謀攻之法

武事,為國家之大事,它關係到軍民生死存亡,不可不察。武力是戰爭之工具、軍隊之能力、將士之本領。平時國家武力強大,戰時則勝;平時軍隊武力不差,戰時則強;平時將士武功高強,戰時則生。否則,戰爭必敗、軍隊必弱、將士必死。因此,國家、軍隊、將士,平時就要對武事進行研究探索。

探索戰爭勝負之規律,可從五個方面著手:即一從道;二從天;三從地;四從將;五從法。道即全國上下,同心同德,意見一致。有了道,便可以同生共死,臨危不懼。天即晝夜陰晴,寒冷炎熱,季節更替。地即遠近,險易,廣狹,生死。將即足智多謀,賞罰有信,愛撫士卒,英勇善戰,嚴於律己。法即軍隊編製,軍官管理,後勤保障。

以上五個方面,將領不可不知。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故而未戰之前,要先比較敵我之優勢,探索勝負之實情。然後誰主有道,誰將有能,誰士熟練,誰天地得,誰法令行,誰兵眾強,誰賞罰明,依次了解清楚之後,雙方勝負就會不戰而知。

用兵打仗,全在計謀,計謀好壞,關係勝敗。所以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防之,強而避之,怒而逗之,卑而驕之,逸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為兵家取勝之妙計,要擇情而選,靈活運用。

用兵打仗,要速戰速勝。用兵如果曠日持久,則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竭。長久露師於外,則國用不足。國力不足,則怨聲載道。怨聲四起,則民心不齊。民心不滿,則軍心不穩。軍心渙散,則必敗無疑。故而兵貴神速,不貴持久。不知用兵之害者,必不能知用兵之利。由此可知兵之將,在戰時是民眾命運生死之主宰,是國家安危存亡之主宰。再說將帥是國家之輔佐,若輔助很周密,則國家必強;若輔助有缺陷,則國家必弱。故而將帥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凡用兵之法,依靠自身實力為後盾,不戰而使敵方完整全部地降服,為上策。而動用軍隊去慘苦作戰,來攻破擊敗敵方,為下策。所以戰而能勝者,必多殺傷,勞民傷財,是一種不太高明之法。不戰而勝人之兵者,全而取之,以智取勝,是一種高明之法。總之,善用兵者,勝人之兵而非戰,奪人之城而非攻,取人之國而非久,必以全爭於天下。所以兵不鈍而利可全。此為謀攻之法,是為上乘用兵之法。

第二節破敵之法

凡用戰爭之手段,去慘苦戰勝對方者,都視為下策。戰爭只有在不得已時,聖賢之人才為之。因為天下以和為貴,以不殺生為善。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不能隨便開戰。望習武之人,慎之又慎。

能夠明白以上良苦用心者,才能夠用以下破敵之法去取勝:以十敵一,則圍之;以五敵一,則攻之;以二敵一,則分之;與敵相等時,則能戰之;少於敵方時,則能逃之;不如對方時,則能避之。反之以弱硬敵強者,必被強敵所擒。

由上可見知勝之道: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心協力者勝;以有備對付無備者勝;將帥才能不受限制者勝。所以說知彼知己,則百戰百勝;不知彼,而知己,則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則每戰必敗。

善戰者,先創造勝利之條件,以等待戰勝敵人之時機。不可勝在於己,可勝在於敵。因此善戰者,能造就戰勝敵人之戰機,而不使敵人有可趁之機。所以說,敵無備則勝可知,敵有備則不可為。

不可勝之則守,可勝之則攻。不足則守之,有餘則攻之。善守者,隱藏極深;善攻者,行動極高。所以,守則固,能自保;攻則取,能全勝。

能預見勝利,而不超過眾人之所知,不一定為善策;能戰勝,而天下人說善策,也不一定為善策。所以,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所謂善戰者,是因為勝於易勝者。所以善戰者之勝,不顯露智謀名聲,不呈現勇武戰功。所以能夠戰勝而無差錯。無差錯,其作戰措施必能得以實現,並能戰勝己處敗位之敵。因此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去戰勝敵人之機會。

所以說勝兵先創造勝敵之條件,而後求戰;敗兵先輕易開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既修明道義,又保守法令,所以能成為勝敗之主宰。

若從形上來談論兵法,可從五個方面來談:一是度量土地;二是計量物資;三是計算兵員;四是衡量實力;五是權衡勝敗。

土地決定物資,物資決定兵員,兵員決定實力,實力決定勝敗。所以說勝兵實力強就勝,敗兵實力弱就敗。

指揮士卒作戰,如決積水于山澗。因此,力量相差懸殊,將決定勝兵對敗兵,擁有實力方面之絕對優勢。

若從勢上來談論兵法,可從奇正談起。凡戰者,以正兵交戰,以奇兵制勝。因此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象日月終而復始,象四時死而復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無窮無盡。奇正相生,如循環旋轉一般,永無盡頭,誰也不能窮盡之。

作戰之時,任它紛紛紜紜,旌旗雜亂,而我指揮作戰,從容鎮靜,有序不亂;任它塵土飛揚,迷茫一片,而我擺成圓陣,周到部署,應付自如。常言說: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用於作戰,我則外亂而內治,外怯而內勇,外弱而內強。組織編製是否有序,將決定治亂。奇正之兵運用是否得當,將決定怯勇。軍事實力是否強大,將決定強弱。因此,善於調動敵人者,以假象迷惑、欺騙敵人,使其判斷失誤,為我所乘,迫使敵人被動,不得不聽從我方調遣;以小便益多次給予敵人,使其得寸進尺,誘使敵人上當,不得不進而取之。這就叫做:先以利動之,後以兵待之。

所以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並能選擇人才,創造利用態勢,指揮士卒作戰,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因此,善戰者之勢,如轉圓石於高山之處。

先處戰地,而等待敵人者安逸;後處戰地,而倉促應戰者疲勞。因此善戰者,以逸待勞,能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能使敵人自投羅網者,必得以利益引誘之;能使敵人不得到達者,必得以阻撓牽制之。所以敵逸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

擊其空虛,攻其不意。能行千里而不勞者,是因為行於無人之地。攻而必取之,得攻其所不能守;守而必固之,得守其所不能攻。因此善攻者,敵不知道我怎樣攻;善守者,敵不知道我怎樣守。微妙致極,則無形可睹;神奇之至,則無聲可聞。所以,我能成為敵人命運之主宰。

進而不可抵禦者,是因為攻擊了其虛懈薄弱之處;退而不可追上者,是因為撤退神速而不可追上。因此我想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於我戰者,攻其要害所必救之處;我不想戰,就畫地為界進行防守,敵不得與我戰者,就調動敵人,將其引往他處。

敵人有形,而我無形。則我專一,而敵分散。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我則以十攻其一。若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擊寡者,是因為我以專擊分,與我所敵人數變少。我所與敵戰鬥之地,敵不可知。敵不可知,則敵防備就多,敵防備越多,其兵力分散亦多,則與我交戰之敵就寡。因此,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是因為分兵防備,眾是因為迫使敵人分兵備戰。

因此,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奔赴千里與敵會戰。不知戰地,不知戰日,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何況首尾相離,遠則數十里,近者數里之遙。在此所以說,勝利可以積極造就。敵雖眾,但只創造條件,就能使敵無法與我戰鬥。

所以籌策之,而知得失之計;挑動之,而知動靜之理;示形之,而知生死之地;校量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因此示形之兵,能達致極,則至於無形。無形,則間諜不能窺,智者不能謀。我根據敵情,靈活應變,而安置戰勝眾敵,眾敵卻不能知我為何而勝。人們只知道我克敵制勝之外形,而不知道我克敵制勝之內形。所以,其戰勝之法不重複,而適應敵情於無窮。

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因此,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叫做神。

所以說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大小,月有圓缺。破敵之法,因敵變化。

第三節用兵之法

上得天時,下得地利,觀敵之變動,後發而先至,此是用兵之要術。不知別人之謀者,不能結交;不知山林、險阻、沼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嚮導者,不能得地利。因此,兵以計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所以其疾如風,其緩如林,進攻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凡與人爭利,必先量道路之迂直,審察而後動,則無勞煩寒綏之患,而且進退遲速,不失其機,因此能夠取勝。

三軍可奪氣,將帥可奪心。因此,始時銳不可當,繼而漸趨懈怠,最終完全衰竭。所以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衰,此乃善治己之氣,以奪人之氣。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乃善治己之心,以奪人之心。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飢,此乃善治己之力,以困人之力。勿擊隊伍整齊之敵,勿擊陣容壯大之敵,此乃機動應變之法。

所以用兵之法:高敵勿仰,背敵勿迎,佯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截,圍師留缺,窮寇莫追。

將帥領兵打仗,合軍聚眾,毀壞之地,不要宿營。四通之地,結交鄰朋。絕地勿留,圍地能脫,死地則戰。有些道路不要通過,有些敵軍不宜攻擊,有些城市不應攻取,有些地方不要爭奪,有些命令有所不受。

所以,將帥若能通曉九種地形之利弊,就算懂得如何用兵打仗了。將帥若不能通曉九種地形之利弊,雖知地形,但不能得到地形之利。治兵不知九變之術者,雖知五利,但人力卻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智者之慮,必兼顧利害。若能考慮到利,任務則可實現;若能考慮到害,禍患則可解除。

所以,我方用害勝敵,用事驅敵,用利動敵。勿要想敵不來,我要有所準備;勿要想敵不攻,我要具有實力,使敵不敢攻。

所以將帥有五危:若輕生決死,固執硬拼,就有可能被殺死;若貪生怕死,臨陣畏怯,就有可能被俘虜;若急躁易恕,遇敵輕進,就有可能被輕侮;若潔身清廉,自矜名節,就有可能被受辱;若溺於愛民,不顧全局,就有可能被煩勞。以上五危,是將帥之過,用兵之災。歷來兵家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

兵不在多,而在於精。兵多,不要恃武冒進。能做到集中兵力、判斷敵情、爭取人心就可以了。無深謀遠慮,而妄自尊大者,或蔑視敵手者,必被人擒。因此,敵無大小,均不可輕視。

治兵之法:一是用文教育士卒;一是用武來規範部隊。能做到這樣,用兵打仗就一定能取勝。何謂文?何謂武?文即精神教育,物資獎勵;武即軍紀軍法,重刑嚴罰。

平時,經常教育士卒執行法令規章,戰時,土卒則服。否則,士卒則不服。上以信使兵,兵以信服上,這是因為上下之間相處融洽。所以說文武並重、上下一心,是治兵之原則。

地形有的通暢,有的懸掛,有的支持,有的狹隘,有的險要,有的甚遠。我可以往,彼可以來,叫做通。通暢之地形,要先居高陽之處,保持糧道暢通無阻,戰時則利。可以往,難以返,叫做掛。懸掛之地形,敵無備,出而勝之;敵若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不利。我出亦不利,彼出亦不利,叫做支。支持之地形,敵雖誘我,我不出;引而去之,令敵半出而擊之,則利。狹隘之地形,我先居之,並用充足之兵待敵,若敵先居之,兵盈而勿從,兵不盈而從之。險要之地形,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之地待敵。若敵先居之,引而去之,勿從。遠行之地形,雙方勢均,難以挑戰,戰而不利。以上六種,是地形之道,亦是將帥之重大責任,不可不察。

敗兵有的逃走,有的渙散,有的陷沒,有的崩潰,有的混亂,有的敗北。以上六種失敗,非天然之災,將帥之過。雙方勢均,以一擊十,叫做走。兵強官弱,叫做弛。官強兵弱,叫做陷。副官怒而不服,遇敵心懷怨憤,擅自出戰,將帥不知其能,叫做崩。將帥懦弱不嚴,教育訓練不明,官兵無常,陳兵縱橫,叫做亂。將帥不能料敵,以少戰多,以弱擊強,兵無先鋒,叫做北。以上六種,是失敗之道,亦是將帥之重大責任,不可不察。

地形,是兵之輔助。料敵制勝,考察地形之險厄,計算道路之遠近,是上乘將帥之道。知此而用戰者,必勝。否則,必敗。

視兵如嬰兒,才可以與之同赴深谷;視兵如愛子,才可以與之一起去死。只知厚待而不能使用,只知溺愛而不重教育,只知放縱而不能懲治,則士兵如驕子,不可以用之。

知我兵之可以擊,而不知敵兵之不可以擊,只能算勝一半;知敵兵之可以擊,而不知我兵之不可以擊,亦只能算勝一半;知敵我雙方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還只能算勝一半。因此善知兵者,無所不知,動而不迷,行而不困。所以說:知彼知己,百戰百勝;知天知地,常勝不敗。

用兵之地,其勢有九: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通地,有重地,有毀地,有圍地,有死地。本土作戰,危急時容易逃散之地,為散地。入敵人之地而不深者,為輕地。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敵我雙方,與其它多方相毗鄰,誰先到達,並得到四鄰援助者,為通地。深入敵人之地,並隔城市多者,為重地。行山林、險阻、沼澤,凡難行之道者,為毀地。入口狹隘,歸路迂遠,敵人能以少兵勝我多兵者,為圍地。疾戰則存,不急戰則亡者,為死地。

所以說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通地則合交,重地則掠取,毀地則速行,圍地則計謀,死地則力戰。

所謂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策應,眾寡不相依靠,貴賤不相救援,上下不相收攏,兵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敢問:敵眾整而將來,待之若何?答:先奪其所愛,敵則聽從於我。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走不料之道,攻其所不戒。

凡為客之道,深入敵方則專一,使敵不能戰勝於我。我則謹養而勿勞,保持士氣,積蓄力量,運兵計謀,使敵不可測。進入無路可走之絕境,明知是死,但不投降,戰士死都不怕,還有什麼不可為?越是此時,人人都會儘力。戰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穩固,深入則拘束,不得已則戰鬥。因此,其兵不修治而戒備,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猜去疑,至死不動搖。我兵無餘財,並非厭惡財寶;無餘命,並非不想長壽。令發之日,戰士會激動得熱淚流面、沾濕衣襟。投之無所往者,如專諸、曹劌那樣英勇無畏。

所以善用兵者,就像恆山之蛇那樣,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使兵可如蛇不?答:可。只要全軍上下,同舟共濟,齊心協力,英勇殺敵,團結如一,就無不可。因此善用兵者,攜手作戰如同使用一人。

指揮軍隊打仗之事,要沉著冷靜,幽深莫測,嚴肅公正,治理得宜。能蒙蔽士兵之耳目,使之無知覺。變更事情,改變計謀,使人無識破。變換駐地,迂迴路線,使人無圖謀。將帥與部隊約定赴戰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明了要斷絕其歸路,迫使戰士們勇往直前。帥軍深入腹地,如射出之箭,破釜沉舟,如驅群羊,驅之而往,驅之而來,使敵不知所之。

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是指揮軍隊打仗之要事。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離國越境而師者,為絕地;四達者,為通地;入深者,為重地;入淺者,為輕地;背固前隘者,為圍地;無所往者,為死地。因此散地,我們要統一意志;輕地,我們要相互連接;爭地,我們要後續速進;交地,我們要謹慎守衛;通地,我們要與鄰結盟;重地,我們要保障供糧;毀地,我們要迅速通過;圍地,我們要堵塞缺口;死地,我們要示之不活。因此兵之情,被包圍則御,不得己則斗,陷絕境則從。

所以說九地之利害,有一不知者,就不能成為強盛之兵。強盛之兵,征伐大國,則其軍民不得聚集;威加於敵,則其結交不得聯合。因此不爭取天下之結交,不培養天下之權勢,應當伸張己圖,威加於敵。

所以說其城可拔,其國可毀。施行法外之賞,頒布無政之令,使用三軍之眾,若使一人。土兵參戰,勿言意圖;士兵作戰,只言其利,勿告其害。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眾陷於害,然後能取勝。因此為兵之事,在於謹慎審察敵之意圖,並兵向敵,千里殺將,此叫做巧能成事。

因此決定開戰之日,要封鎖通行之關口,廢除通行之憑證,不與使節往來,聚集上層有智謀之人,在一起反覆推敲計議,來決定戰爭行動之事。敵人有隙可乘之時,必急入之,攻其要害,勿與之約期。不墨守成規,隨敵之變,以決戰事。所以始如死水一潭,令敵放鬆戒備;後如洪水暴發,使敵來不及拒。

攻取戰勝,而不論功行賞者,凶。賞不過日,罰不過時,若立功而不賞,有罪而不罰,則土兵疑惑,費用日增。所以說:明主論之,良將行之。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惱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惱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因此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乃國家軍隊安全之道。

三軍之事,近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何謂間?間即間諜,也就是收集偵察敵人內部機密情報之人。因此,間諜掌握情報是否準確,直接關係到三軍行動是否順利、戰爭是否能勝。所以說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

另外,用兵打仗還有三十六計,在此不再作一一詳述,只將其中每計之名稱告訴與你。勝戰計有: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敵戰計有:無中生有;暗渡陳倉;隔岸觀火;笑裡藏刀;李代桃僵;順手牽羊。攻戰計有:打草驚蛇;借屍還魂;調虎離山;欲擒故縱;拋磚引玉;擒賊擒王。混戰計有:釜底抽薪;混水摸魚;金蟬脫殼;關門捉賊;遠交近功;假道伐虢。並戰計有:偷梁換柱;指桑罵槐;假痴不癲;上屋抽梯;樹上開花;反客為主。敗戰計有:美人計;空城計;反間計;苦肉計;連環計;走為上。常言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因此,凡用三十六計勝敵者,更需靈話運用並謹慎用之。

總而言之,凡用兵取勝之道,不外於上得天時,下得地利,中得人和。然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見,人和是決定戰爭勝敗之關鍵。

所以說我們只有開正義之戰,舉仁義之師,以上兵法妙計,才能得以用之。望用兵之人,慎之再慎。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梅花桃花杏花櫻花,怎麼分得清楚?
《仙易梅花》
花能解語27 梅花5
母嬰文案撰寫套路: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的套路 | 梅花網
【夢十里.梅花似雪】

TAG:陰陽 | 梅花 | 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