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例說格律詩譜

例說格律詩譜

李海濤

當今詩壇倡導中華詩詞要「傳承、創新、發展」;提倡「舊詩現代化,新詩民族化」;格律詩詞要「求真出新,求正容變」,即在內容上「求真出新」,形式上「求正容變」。所謂形式上「求正」,即欲寫格律詩詞,就須符合詩詞格律;所謂「容變」,即容許符合規則的變格,容許並提倡使用新聲韻,當然也容許你出格去寫「新古體」、「自由詞」、「新詠」等創新體裁的詩作。但想寫「新古體」,必須首先了解「古體」。格律詩詞是我國乃至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詩詞格律是我國的先賢們在長期的詩歌創作過程中,藉助漢字單音、四聲、獨體、方塊、象形等獨特優勢,創造出的美妙絕倫的情感表達形式。其「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韻有定位,律有定對」的固定格式,是經過千錘百鍊後形成的「黃金定律」。符合「五定」要求者屬於「正」,屬於「五美」兼備,堪稱「大美」。目前世界流行「漢語熱」,不少外國的漢語專家也在研究我國的格律詩詞。作為一個以漢語為母語的中國人,理應了解格律詩詞。那麼鑽研詩詞格律當從何入手?格律詩詞譜。

大家對於詞譜和散曲曲譜或許並不陌生,但說到「詩譜」,可能會產生質疑——格律詩還有詩譜?有,只是由於格律詩的譜牒不像詞和散曲的那樣繁多、複雜,所以通常人們慣用文字或語言形式加以表述,較少開列成詩譜;即便開列了,在叫法上也多稱其為「格律詩的體式」。其實,根據格律詩的特定規律和固有模式開列出詩譜,供初學者像填詞那樣照譜作詩,或對照詩譜檢查詩作是否符合格律,繼而熟練掌握近體詩的格律,頗有裨益。

在開列和解讀詩譜之前需要先說明兩點:第一,大家知道,格律詩(除詞外)分絕句、律詩、長律(又稱排律)三種,每種又都有五言、七言之分。在此只將絕句和律詩的正格譜和常用的變格譜開列並舉例加以說明。第二,為便於大家識別格律詩譜,先將漢字的平仄和格律詩詞譜的常用標識符號簡要介紹於下:

漢字有四聲,四聲分平仄。現代漢語將漢字分為陰平(ˉ)、陽平(ˊ)、上聲(ˇ)、去聲(ˋ),陰平、陽平統稱平聲,上聲、去聲統稱仄聲。古漢語將漢字分為平、上、去、入四聲,上聲、去聲、入聲統稱仄聲。

為簡單明了起見,長期以來,人們習慣用標識符號代表平、仄、韻腳等。常用的標識符號如下:

「︱」,代表仄聲,可讀「仄」;

「—」,代表平聲,可讀「平」;

「︱」,表示應仄可平;

「—」,表示應平可仄;

「○」,表示可平可仄,可用其取代︱和—;

「△」,表示押平聲韻,狹義上的格律詩(不含詞和散曲)全押平聲韻;

「▲」,表示押仄聲韻(在詞譜和曲譜中常見)。

鑒於格律詩每句一、三、五字的平仄「一般不論」,二、四、六字的平仄「務必分明」,為便於觀察平仄規律,在下面開列的公式與舉例中,有意將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用紅色符號(其餘用黑色符號)表示。現遵照上述規則,將絕句和律詩的基本體式以譜牒形式分列並舉例說明如下:

一、絕體詩譜

絕句分古絕、律絕兩種,古絕不講平仄,律絕講究平仄。這裡所說的絕體專指律絕。

(一)絕體正格譜

絕句正格譜共有八種,現將七絕譜與五絕譜合併開列,算上括弧中的內容是七絕譜,不算括弧中的內容是五絕譜。

1、首句不用韻式(七絕五絕各兩體)

(1)七絕平起仄收式和五絕仄起仄收式:

首聯:——︱,(△。

尾聯:—︱︱,(︱—△。

說明:①所謂「平起仄收」、「仄起仄收」 以及下面講到的「仄起平收」、「平起平收」,是指首句的第二字與尾字的平仄而言,因為第一字可平可仄,故從第二字算起。②此譜第二句為防「孤平」,倒數第三、五字須有一字是平聲。所謂「孤平」,是指押韻句中後五個字除韻腳字外只有一個平聲字,且被仄聲字分隔孤立開的現象。押韻句中出現「孤平」和「三平尾」(句尾三字都是平聲),不押韻句中出現「三仄腳」(句尾三字都是仄聲)和「拗句」(讀起來拗口的句子),是格律詩的大忌。此譜第一、三、四句倒數第三字之所以規定其不能「可平可仄」,分別是為了防止出現拗句、三仄腳、三平尾。下面開列的其它詩譜均有類似情況,不再重複說明。

例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七絕平起仄收式):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

註:第二句為防「孤平」,倒數第三、五字「始」位、「桃」位,起碼須有一字是平聲。此詩「桃」是平聲。

從例一中可看出,首句平起仄收的七絕,其每句二、四、六字的平仄規律是: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一二句、三四句,二、四、六字的平仄相反(相對);中間的二三兩句二、四、六字的平仄相同(相粘),即第三句粘第二句。一、三句(奇數句)不用韻,仄收;二、四句(偶數句)用韻,用平聲韻。

例二:〔唐〕王之渙《登鸛雀樓》(五絕仄起仄收式):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註:①第二句為防「孤平」,一、三字(亦即倒數第三、五字)「黃」位、「入」位,須有一字是平聲。此詩中「黃」是平聲。②此例詩首句中的「白」字和尾句中的「一」字在現代漢語中均讀平聲,而在古漢語中詩詞上用是入聲(仄聲)。

從例二中可看出,首句仄起仄收的五絕,其每句二、四字的平仄規律是: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其餘規律均與例一相同。

(2)七絕仄起仄收式和五絕平起仄收式:

首聯:—︱︱,(︱—△。

尾聯:——︱,(△。

註:此譜第四句為防孤平,倒數第三、五字須有一字是平聲。

例三:〔唐〕杜甫《絕句四首》之三(七絕仄起仄收式):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

註:第四句為防孤平,倒數第三、五字(「萬」位和「東」位)須有一字是平聲。

從例三可見,首句仄起仄收的七絕,其每句二、四、六字的平仄規律是: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例三第一句和第二句對仗,第三句和第四句對仗,整首詩由兩副對聯構成。絕句可以用對仗,也可不用對仗,可以用一組對仗(一二句或三四句),也可用兩組對仗。

例四:〔唐〕李端《聽箏》(五絕平起仄收式):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

註:第四句為防孤平,第一、三字(亦即倒數第三、五字)「時」位和「誤」位須有一字是平聲。此詩中「時」是平聲。

2、首句用韻式(七絕五絕各兩體)

(1)七絕平起平收式和五絕仄起平收式:

首聯:︱—△,(△。

尾聯:—︱︱,(︱—△。

註:此譜第二句為防孤平,倒數第三、五字須有一字是平聲。

例五:〔唐〕李白《早發白帝城》(七絕平起平收式):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

註:第二句為防「孤平」,倒數第三、五字(「一」位和「江」位)起碼須有一字是平聲。此例詩中「江」是平聲。

從例五可以看出,首句用韻的七絕,一、二、四句用韻,唯第三句不用韻。其每句二、四、六字的平仄規律依然是:一二句平仄相反(相對),二三句平仄相同(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反(相對)。

例六:〔唐〕盧綸《塞下曲》之二(五絕仄起平收式):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

註:第二句為防「孤平」,第一、三字(亦即倒數第三、五字)起碼須有一字是平聲。此例詩中「將」是平聲。

(2)七絕仄起平收式和五絕平起平收式:

首聯:△,(︱—△。

尾聯:——︱,(△。

註:此譜第一句、第四句為防「孤平」,倒數第三、五字須有一字是平聲。

例七:〔唐〕賀知章《詠柳》(七絕仄起平收式):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

註:第一、四兩句為防「孤平」,其倒數第三、五字起碼須有一字是平聲。此例詩第一句中的「妝」字是平聲,第四句中的「春」字是平聲。

例八:〔唐〕盧綸《塞下曲》之一(五絕平起平收式):

鷲翎金僕姑,燕尾綉蝥弧。

△,︱—△。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

註:第一、四兩句為防「孤平」,其倒數第三、五字起碼須有一字是平聲。此例詩第一句中的「鷲」、「金」都是平聲;第四句中的「千」字是平聲,「共」字是仄聲。

(二)絕體常用變格譜

最常見、常用的絕句變格體是「折腰體」,因為它是由〔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推演而來,該詩中有「西出陽關無故人」句,因而又稱「陽關體」。其特點是第二、三兩句二、四、六字的平仄不是相同而是相反,是聯間用「對」不用「粘」。這種體式雖屬變格,但應用甚廣,是公認合律的,連古代應試詩也允許。折腰體的正統譜為:

首聯:︱︱—△,︱△。

尾聯:︱︱—︱,︱△。

註:此譜第二句和第四句為防孤平,倒數第三、五字須有一字是平聲。

例九:〔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七絕折腰體):

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註:「出」字現代漢語讀平聲(陰平),古漢語詩詞上用是入聲(仄聲)。

前面說到,此體第二句、第四句為防孤平,倒數第三、五字起碼須有一字是平聲。在此例詩中,第二句倒數第三字「柳」是仄聲,倒數第五字「青」是平聲;第四句倒數第三字「無」是平聲,倒數第五字「陽」也是平聲。

分析這首原創折腰體七絕可見,其每句二、四、六字的平仄規律是: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一、二兩句平仄相對,三、四兩句平仄相對,這與前面所說的正格譜無異;但中間的二、三兩句二、四、六字的平仄也相對,而不是相粘(相同),這就是這一變格與正格的區別所在。

如把上式「折腰體」推而延之,使其既適用於七絕,也適用於五絕;既適用於首句不用韻式(仄起仄收、平起仄收),又適用於首句用韻式(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就會變成八式。現將七絕與五絕合併開列成如下四式(去掉括弧中內容即為五絕):

①折腰體七絕平起仄收式和五絕仄起仄收式:

首聯:(—)︱︱—︱,(︱)︱△。

尾聯:(—)︱︱—︱,(︱)︱△。

註:此譜第二句和第四句為防孤平,倒數第三、五字須有一字是平聲。

②折腰體七絕仄起仄收式和五絕平起仄收式:

首聯:(︱)——︱︱,(—)︱︱—△。

尾聯:(︱)——︱︱,(—)︱︱—△。

③折腰體七絕平起平收式和五絕仄起平收式:

首聯:(—)︱︱—△,(︱)︱△。

尾聯:(—)︱︱—︱,(︱)︱△。

註:此譜第二句和第四句為防孤平,倒數第三、五字須有一字是平聲。

④折腰體七絕仄起平收式和五絕平起平收式:

首聯:(︱)——︱△,(—)︱︱—△。

尾聯:(—)︱︱—︱,(︱)︱△。

註:此譜第一句為防孤平,倒數第三、五字須有一字是平聲。

二、律體詩譜

律體分五律、七律、長律(又稱排律)三種。長律是五律或七律中間對仗部分的延長。在此只開列五律和七律的詩譜。律詩正格譜共有八種,為節省篇幅,現將七律譜與五律譜合併開列,算上括弧中的內容是七律譜,不算括弧中的內容是五律譜。

1、首句不用韻式(五律七律各兩體)

(1)七律平起仄收式和五律仄起仄收式:

首聯:(—)︱——︱,(︱)︱△。

頷聯:(︱)——︱︱,(—)︱︱—△。(對仗)

頸聯:(—)︱——︱,(︱)︱△。(對仗)

尾聯:(︱)——︱︱,(—)︱︱—△。

註:此譜第二、第六句為防孤平,倒數第三、五字須有一字是平聲。

從以上律詩的詩譜中可以看出,律詩和絕句的區別,除句數增加了一倍外,中間的兩聯(頷聯和頸聯)須用對仗。所謂「對仗」,即同一聯中前後兩句是一副對聯。對仗規則主要有三點:一是詞類相對(詞性相同),即實詞對實詞,虛詞對虛詞;或說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二是詞意相對(內容相反或相關)。如:天對地,雨對風,山花對海樹,大陸對長空。三是平仄相對,即平對仄,仄對平。同一聯中前後兩句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須相對。

例一:〔唐〕劉錫禹《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七律平起仄收式):

首聯: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

頷聯: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對仗)

——︱︱,︱︱—△。

頸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對仗)

︱——︱,︱△。

尾聯: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

註:為防孤平,第二句倒數第三字(「棄」位)、倒數第五字(「三」位)須有一字是平聲,「三」是平聲;第六句倒數第三字(「萬」位)、倒數第五字(「前」位)須有一字是平聲,「前」是平聲。

例二:〔唐〕杜甫《春望》(五律仄起仄收式):

首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頷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對仗)

——︱︱,︱︱—△。

頸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對仗)

︱——︱,︱△。

尾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

註:①為防孤平,第二句一、三字(亦即倒數第三、五字)「城」位、「草」位,須有一字是平聲,「城」是平聲;第六句一、三字(亦即倒數第三、五字)「家」位、「抵」位,須有一字是平聲,「家」是平聲。②此詩前三聯均用了對仗,其實律詩只要求中間的兩聯(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尾聯用不用對仗均可。③此例詩第四句中的「別」字、第七句中的「白」字,在現代漢語中均是平聲(陽平),古漢語詩詞上用都是入聲(仄聲)。

(2)七律仄起仄收和五律平起仄收式:

首聯:(︱)——︱︱,(—)︱︱—△。

頷聯:(—)︱——︱,(︱)︱△。(對仗)

頸聯:(︱)——︱︱,(—)︱︱—△。(對仗)

尾聯:(—)︱——︱,(︱)︱△。

註:此譜第四句、第八句,為防孤平,句中倒數第三、第五字須有一字是平聲。

例三:〔唐〕元稹《遣悲懷三首》之二(七律仄起仄收式):

首聯: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

頷聯: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對仗)

︱——︱,︱△。

頸聯: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對仗)

——︱︱,︱︱—△。

尾聯: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

註:①為防孤平,第四句倒數第三字(「未」位)、倒數第五字(「猶」位)須有一字是平聲,「猶」是平聲;第八句倒數第三字(「百」位)、倒數第五字(「夫」位)須有一字是平聲,「夫」是平聲。②此例詩第一句中的「昔」字,現代漢語讀平聲(陰平),古漢語詩詞上用是入聲(仄聲)。第三句中的「施」字,讀yì,仄聲,「給」的意思;「看」字,讀kān,作平聲。

例四:〔唐〕王維《山居秋暝》(五律平起仄收式):

首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

頷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對仗)

︱——︱,︱△。

頸聯: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對仗)

——︱︱,︱︱—△。

尾聯: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

註:①為防孤平,第四句一、三字(亦即倒數第三、五字)「清」位、「石」位,須有一字是平聲,「清」是平聲;第八句一、三字(亦即倒數第三、五字)「王」位、「自」位,須有一字是平聲,「王」是平聲。②此例詩第四句中的「石」字、第五句中的「竹」字,在現代漢語中均為平聲(陽平),古漢語詩詞上用都是入聲(仄聲)。

2、首句用韻式(五律七律各兩體)

(1)七律平起平收和五律仄起平收式:

首聯:(—)︱——△,(︱)︱△。

頷聯:(︱)——︱︱,(—)︱︱—△。(對仗)

頸聯:(—)︱——︱,(︱)︱△。(對仗)

尾聯:(︱)——︱︱,(—)︱︱—△。

註:此譜第二句、第六句為防孤平,倒數第三、五字須有一字是平聲。

例五:〔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七律平起平收式):

首聯: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

頷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對仗)

——︱︱,︱︱—△。

頸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對仗)

︱——︱,︱△。

尾聯: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

註:為防孤平,第二句倒數第三字(「雲」位)、倒數第五字(「初」位)起碼須有一字是平聲,「雲」和「初」都是平聲;第六句倒數第三字(「沒」位)、倒數第五字(「才」位)須有一字是平聲,「才」是平聲。

例六:〔唐〕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五律仄起平收式):

首聯: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

頷聯: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對仗)

——︱︱,︱︱—△。

頸聯: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對仗)

︱——︱,︱△。

尾聯: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

註:①為防孤平,此譜第二句一、三字(亦即倒數第三、五字)「偏」位、「物」位,起碼須有一字是平聲,此例詩中「偏」是平聲;第六句一、三字(亦即倒數第三、五字)「晴」位、「轉」位,須有一字是平聲,此例詩中「晴」是平聲。②此例詩首句中的「獨」字、第三句中的「出」字、第七句中的「忽」字,在現代漢語中均為平聲,古漢語詩詞上用都是入聲(仄聲);尾句中的「思」字作名詞用讀去聲,為仄聲。③第三句「出」位本應是平聲,而「出」是入聲(仄聲),這裡出現了「三仄腳」,照常規說來屬違忌現象。不過這也說明,有了好的詩句,有時可以不計較平仄。也有把這種情況作為變格對待的。

(2)七律仄起平收和五律平起平收式:

首聯:(︱)︱△,(—)︱︱—△。

頷聯:(—)︱——︱,(︱)︱△。(對仗)

頸聯:(︱)——︱︱,(—)︱︱—△。(對仗)

尾聯:(—)︱——︱,(︱)︱△。

註:此譜第一句、第四句、第八句,為防孤平,倒數第三、五字須有一字是平聲。

例七:〔唐〕〕杜甫《秋興八首》之一(七律仄起平收式):

首聯: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

頷聯: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對仗)

︱——︱,︱△。

頸聯: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對仗)

——︱︱,︱︱—△。

尾聯: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註:①為防孤平,第四句倒數第三字(「接」位)、倒數第五字(「風」位)起碼須有一字是平聲,「風」為平聲;第八句倒數第三字(「急」位)、倒數第五字(「城」位)須有一字是平聲,「城」是平聲。②此例詩第四句中的「接」字、第八句中的「急」字,現代漢語均讀平聲,古漢語詩詞上用都是入聲(仄聲)。

例八:〔唐〕李商隱《晚晴》(五律平起平收式):

首聯: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

頷聯: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對仗)

︱——︱,︱△。

頸聯: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對仗)

——︱︱,︱︱—△。

尾聯:越鳥巢干後,歸飛體更輕。

︱——︱,︱△。

註:為防孤平,第四句一、三字(亦即倒數第三、五字)「人」位、「重」位,起碼須有一字是平聲,例詩「人」是平聲;第八句一、三字(亦即倒數第三、五字)「歸」位、「體」位,須有一字是平聲,例詩「歸」是平聲。

通過以上格律詩譜的分列與舉例,可以看出以下規律:

其一:就韻律而言,格律詩的偶數句,尾字必須用韻,而且必須用平聲韻;首句的尾字可以用韻,也可以不用韻;首句以外的其餘奇數句,一律不能用韻,尾字必須是仄聲。

其二:就聲律而言,格律詩同一聯前後兩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是相反(相對)的,俗稱「聯內相對」;兩聯之間前後兩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是相同的,俗稱「聯間相粘」。絕句中的「折腰體」是「聯間用對不用粘」,它是一種「變格」,是一種特殊情況。

其三:就對仗而言,律詩的中間兩聯(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長律除首尾兩聯外的中間各聯必須對仗)。絕句可以用對仗,也可不用對仗;可以用一組對仗(用在首聯或尾聯均可),也可用兩組對仗。

其四:就忌諱而言,仄收句(不押韻句)忌諱句尾出現「三仄腳」(| | |)和「拗句」(句尾四字為| |—|);平收句(押韻句)忌諱出現「三平尾」(— —△)和「孤平」(句中後五個字除韻腳字外只有一個平聲字,且被仄聲字分隔孤立開的現象,如:|—| |△)。另外,新舊聲韻不能混用,同一首詩,要麼以「平水韻」為準,要麼以「中華新韻」為準;特別是對古入聲字,不能在同一首詩中,將有的入聲字當仄聲用,有的又當平聲用。


推薦閱讀:

格律詩的潛規則
《詩詞格律講義》之「前言」
六言詩格律表
【詩海選粹】格律詩(130)三八節專輯(2)

TAG:格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