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海南俄賢嶺蝙蝠洞:喀斯特地下秘境

俄賢嶺蝙蝠洞:喀斯特地下秘境

蝙蝠洞中板根狀的喀斯特地質景觀,給人以震撼的視覺衝擊力。

俄賢嶺下的田園牧場風光。

蝙蝠洞深1500米,底部積水從未乾枯,清澈得可以看到每一顆卵石。

洞中石鐘乳有人為破壞痕迹。

石灰岩亦稱喀斯特,是由微小海洋生物的外殼慢慢沉積而成,不但影響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供水,亦造就了獨特的陸地及淡水生態系統,其作為岩石圈與氣圈、水圈、生物圈構成石灰岩自然生態環境。

石灰岩系統以石生、旱生、喜鈣性及地下空間複雜性為特徵,是一種由地質環境所決定的脆弱環境,其環境容量小,抗干擾能力強,受干擾後生態系統的自然恢復能力低。全世界大約有15%的陸地面積為石灰岩所覆蓋,石灰岩地區的居民達10億人。

海南島西部東方和昌江交界處的俄賢嶺,擁有海南最大的喀斯特地貌生態環境,藏身其中的蝙蝠洞,因洞內棲息大量蝙蝠而得名,那裡擁有豐富的物種資源。

「我國西南部,例如廣西、貴州、雲南等,石灰岩地貌早已聞名於世,其壯觀的喀斯特地貌歷來啟發了無數藝術家的靈感。其實海南也有石灰岩地區,並且覆蓋著茂密的熱帶雨林,有很高的觀賞性和生物多樣性研究等價值,只是大家知之甚少罷了。」日前,從俄賢嶺蝙蝠洞探險歸來的嘉道理中國保育(KCC)海南區保育主任盧剛這樣感嘆。

海南島石灰岩地區是我國最南部的熱帶石灰岩,其植物區與海南島非石灰岩地區及我國其他石灰岩地區植物區均存在差異。俄賢嶺就是這樣一個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帶,藏身其中的蝙蝠洞,更是擁有豐富的物種資源。

海南最大的喀斯特生境

俄賢嶺及周邊分布著面積達160平方公里的石灰岩山地,是海南島石灰岩分布面積最大、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地區。此地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共有6座,最高峰海拔超過1200米,山上分布著大片石灰岩季雨林,其植物區系是中國石灰岩植物區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此處石灰岩地區面積相對較大,且海拔高度變化幅度大,所以,無論在種類組成還是種群數量上,都比海南其他石灰岩地區豐富,很多海南特有種都集中分布於這一地區,例如海南大戟、海南鳳仙花、霸王櫟、肉根紫金牛等。同時,一些溫帶成分也分布於這一地區,例如鱗毛腫足蕨、黃腺蕨、鈍羽複葉耳蕨、火焰草、角花胡頹子、紫果槭等。

蝙蝠洞物種豐富

「作為海南最大的石灰岩山體,俄賢嶺擁有很多石灰岩溶洞。」盧剛說,藏身俄賢嶺的蝙蝠洞因洞內棲息大量蝙蝠而得名,很早以前,這個洞就曾被山腳下的村民們所發現,2010年,他在當地人的帶領下進入蝙蝠洞時,就發現了當地村民捕殺蝙蝠的痕迹。那一次,他還驚喜地發現洞內不但藏身有大量蝙蝠,還有珍稀物種霸王嶺瞼虎等,因此,他一直對俄賢嶺的蝙蝠洞印象深刻。

今年8月下旬,在盧剛的倡導下,由嘉道理中國保育(KCC)組織的「俄賢嶺生物多樣性保護訓練營」再次進洞探秘。此次訓練營的目的一是為了培養生物多樣性保護人才,同時更新和完善俄賢嶺野生動植物本底資料;二是為了提高當地人對保護俄賢嶺的認識,提升護林員的工作熱情和對動植物的識別水平,並引起公眾對保護海南石灰岩雨林的關注。營員以大學生和指導教師為主,共約25人,活動計劃持續半年,分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營員與當地的護林員一起接受了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培訓,併到附近兩個村莊舉辦了環保宣教晚會;進入四個村莊開展參與式社區調查(PRA);還用了4天左右的時間對俄賢嶺石灰岩森林管理區進行了生物多樣性調查。

「蝙蝠洞隱藏於山體中,不僅山路崎嶇,由於洞口較小且隱蔽的緣故,一般人也很難發現。」盧剛說,他們是在護林員和當地村民的帶路指引下,才找到洞口的,「在崎嶇的山路中差不多行進了2個多小時」。

然而,進洞後發現的驚喜,很快就讓這群探險者感覺很值。據介紹,蝙蝠洞的主洞深約1500米,裡面還有分為幾層和多個副洞,結構頗為複雜,一不小心就會迷路;洞中有幾處很狹窄的通道和陡坡,需要大家互相協助才能安全通過;洞中有各式石鐘乳、石筍和石柱等,有些發育已比較完整;洞穴的底部是一灣碧玉般的清水,是地下河的一部分,當地的村民說那裡的水從不幹枯,水邊有很多被沖刷得很漂亮的卵石;洞穴里,除了有蝙蝠以外,還有馬陸、弓背螽、蚰蜒和螃蟹,其中,除螃蟹外,其它都是適應在洞穴生活的洞穴特化物種。

尤其讓盧剛等人感到驚喜的是,在洞里他們還發現了類似於大洋洲「洞穴發光蟲」的動物,據觀察和推測,它們可能是雙翅目的昆蟲,會吐出帶粘液的絲線等飛蟲自投羅網。

多樣生物群極具保護價值

無疑,俄賢嶺蝙蝠洞內豐富奇險的資源和景觀讓探洞者無限振奮,盧剛表示,石灰岩生境多樣生物群極具保護價值。一方面,豐富奇特的生物多樣性,具有極高的保育和科研價值;另一方面,部分珍稀物種兼有觀賞、藥用等經濟價值,潛力巨大。然而,就目前洞穴的生存現狀而言,讓人感到擔憂。

「石灰岩的生態系統與環境都異常脆弱,但是近年來,由於採礦、毀林開荒、獵殺珍稀動物等,已經對石灰岩生境造成威脅,最明顯的就是蝙蝠洞里的蝙蝠數量正在急劇減少,十分可惜。」盧剛說,首先,良好的植被覆蓋極為重要,一旦遭到破壞,重要的生態服務系統必然喪失,洞棲的蝙蝠、雀鳥對害蟲的控制,為當地民眾提供如纖維、燃料、糧食及藥物,及確保森林健康的授粉活動等不為人知的生態服務,都會逐步消失。

「希望政府儘快採取有力措施,加強幹預,例如建立保護區,採取封山育林等方式,使得山體植被和生境得到有效保護。」盧剛建議。公式

海南喀斯特生境分布

科學家對於喀斯特生境的研究,由來已久。據記載,第二次鴉片戰爭後(1856-1860年),隨著中國眾多港口和城市被迫對外開放,外國列強開始在中國各地(包括海南島)大量採集植物標本,搜集苗木、種子等活動也日趨頻繁,帶走了大批珍稀物種,使得我國很多珍貴植物資源以及植物模式標本流落國外。

1918年,鍾觀光等一批植物學家開始對海南植物進行採集、研究,是最早在海南島進行大規模植物標本採集的活動之一。此後數十年間,雖然由於戰亂和政治等原因,大規模的植物採集工作曾一度中斷,但小規模的植物採集活動從未間斷。從最初的僅僅進行植物標本採集,逐漸發展成規模較大、學科較多的綜合性考察。不過,儘管前人已在海南進行了大量的植物標本採集、研究,但最近仍不斷有新物種被發現。

海南地貌多樣,由不同地體構造組成,可是人們對其石灰岩生態系統卻知之甚少,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其佔地面積較小,全島石灰岩區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僅佔全島面積的3.5%。

目前,海南已發現有較大石灰岩分布在6個市縣,包括:昌江七差鎮王下與東方市東河鎮南浪村交界處的俄賢嶺、昌江霸王嶺泥下村的燕窩嶺、東方市東河鎮的紅村、東方市天安鄉雅隆村的小桂林、東方市江邊鄉白查村和東河鎮報白苗村的獼猴洞、保亭毛感鄉仙安石林和千龍洞、三亞市落筆洞、白沙向民蝙蝠洞、藍洋鎮觀音洞和儋州市雅星鎮英島山溶洞等。

海南的石灰岩生境具有很高的保育價值,包括:1409種以上的植物,包括63個海南特有種,18個石灰岩專化種;59個陸生貝類物種,其中13個為海南石灰岩特有種。


推薦閱讀:

不用往三亞跑,海南環島沿線風景也美翻天(坐車看攻略)
如何看待海南建省三十周年的發展機遇和前景?
海南的苗族、雲貴川的苗族和東南亞國家的苗族 有什麼異同呢?
什麼季節去三亞比較好?

TAG:海南 | 蝙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