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物流王國新圖譜
背倚著阿里巴巴電商帝國的厚實城牆,馬雲擺開了進軍國內外物流的領軍架勢。無論是豪擲巨資構建倉儲所形成的地面給養戰線,還是主動牽手中國郵政所營造出的商品落地據點,抑或是聯手海爾與蘇寧所鋪展而成的貨物配送渠道,以及引進UPS與FedEx等全球空運巨頭所產生的巨大傳運能力,馬雲形似跨界的鏗鏘腳步實際上正在為阿里王國構建出一條寬廣而堅實的護城河。
「菜鳥」的隱形翅膀
當三年前馬雲辭去阿里巴巴CEO時,外界迅速給出了其可能退居幕後或隱形而居的種種猜想。然而,18天後,馬雲復出。不過,這一次站在熒光燈下的不止他一個人,與馬雲並排而立的有銀泰集團、復星集團、富春控股、順豐集團、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以及宅急送、匯通等國內金融機構和物流巨頭的操盤手與家人。多方集體挽手成立了帶著屌絲味道的新經濟實體——菜鳥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其中阿里出資21.5億元,取得占股為43%的控股地位,馬雲出任董事長。
菜鳥網路的規劃是希望用8-10年時間搭建起一個遍布全國的「開放式、社會化」的「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
(CSN),使之能夠支持日均300億的網路零售額,並讓全國任何一個地區做到24小時內送貨必達。據悉,CSN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在全國幾百個城市通過「自建+合作」的方式建設物理層面的倉儲設施,即「地網」;二是利用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建立基於這些倉儲設施的數據化分析及追蹤應用平台,即「天網」。
應當說馬雲涉足物流最早是在7年前投資快遞公司百世匯通就已經開始,同時阿里還斥資7000萬元入股了星辰急便,後者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多少給馬雲留下了天有不測風雲的感慨。不過,代表著馬雲真正在物流行業拉開大幕的應是2011年初阿里宣布祭出「大物流」戰略並隨後推出「物流寶」。據悉,「物流寶」歷經5年的開發與設計,主要功能定位為數據應用與服務平台,它不僅向發貨方和運貨方提供供需信息,還提供價格參考以及倉儲佔用狀況,同時,「物流寶」還能向市場參與者發出物流預警雷達,避免不必要的資源空置或者重置,提高物流供需方的匹配效率。因此,「物流寶」實際是提前為CSN插上了隱形翅膀。
必須指出,「物流寶」所具備的數據分析與服務能力是其它專業物流公司所不可能具備的,價值稀缺性決定了物流企業對「物流寶」的緊密依賴性。另外,包括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三通一達」的國內快遞企業70%以上的貨量都來自淘寶和天貓,後者可以說是前者的「衣食父母」,再加上不少物流企業又參與了菜鳥網路的投資,這樣,通過「天網」和「地網」,馬雲就可將物流公司籠絡在自己周圍,甚至形成一種無形中的調遣力量,阿里與物流企業事實上也構成了一個命運共同體關係。
連續四年的「雙十一」讓整個物流行業領略與見證了「物流寶」的神奇。「物流寶」面世之前,整個國內快遞界每逢「雙十一」幾乎年年都要經歷「爆倉」的痛苦,用戶投訴甚至謾罵接連不斷。然而,有了「物流寶」的導向與牽引,面對比平時翻了十幾倍的包裹單量,整個快遞行業基本能在2周內消化完畢,並將商品如同平日那樣準時送到購買者手中。數據顯示,2015年,「物流寶」跟蹤記錄超過160萬快遞員的攬收、送貨和包裹的實時情況,日均訂單數量超過3200萬,與5年前「雙十一」當天天貓的交易額僅有的區區0.5億元形成天壤之別。2015年「雙十一」突破了912億元,4. 67億個包裹實現順利流動與交付,阿里再次刷新單一電商平台單天交易的世界紀錄。
阿里巴巴承諾投資200-300億建倉儲網路體系
鋪展開來的「地網」
「天網」已經搭好,接下來馬雲最重要的事情顯然就是如何建造「地網」。據悉,「菜鳥」投入到「地網」上的資金規模共計3000億元。以一個現代化倉庫的標準來看,自建倉儲的成本約為每平方米2500元左右,照此推算,首期1000億元資金可建成的倉儲面積將達到3600萬平方米,而待第二期2000億元的資金完全落地後,「菜鳥」就能形成近1.1億平方米的倉儲面積。正是如此,自「菜鳥」成立至今的兩年多時間,馬雲匆忙穿梭於大江南北,開始了阿里15年歷史上少有的「圈地運動」。
武漢是馬雲「踩點」的第一站。在這「九省通衢」的物流要塞,菜鳥網路成立一個月後就與當地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雙聯手打造「中國智能骨幹網(武漢·江夏)」項目。緊接著,馬雲的腳步行至重慶、鄭州、成都等地,布局了如同武漢那樣的CSN地方版本。按照規劃,未來「菜鳥」將在9個核心城市建立中央倉儲,二十幾個城市建立中轉倉,並搭建一個全國2000多個城市物流倉儲網路,廣佈於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和華中五地。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菜鳥」可以投入使用的物流園區有天津2個物流園區,金華物流園區1個,廣州1個,上海1個、武漢1個。
除收購了亞馬遜上海2萬平方米的倉儲中心外,「菜鳥」最常見的布倉方式是自建和共建,因此,馬雲在全國各地的大尺度「圈地」之舉曾招來不少非議,甚至有人認為阿里在「不務正業」。對此,馬雲的回答是,阿里在做未來10年的事情。的確,倉庫不可能建立在空中,其圍城佔地之勢自然異常迅猛,而且一個倉儲中心從投建到使用並非旦夕之功,即便是建成落地了,短期內未必看到倉儲會發揮立竿見影的作用,其最終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也只有等到十年後才能看得更加清晰。正是如此,馬雲說「菜鳥」可能失敗,但「萬一」成功,將會產生巨大的變革力量。
的確,豪擲數千億的巨資建倉儲,馬雲應當不是心血來潮的鼠目寸光之舉。據商務部統計,2015年我國電商交易額達到20.8萬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個人的電商消費達到了1.6萬元;相應地,2015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200億件,其中90%以上通過網路交易產生。顯然,網購已經成為一種全民性行為。然而,據《中國採購發展報告》顯示,中國現有的5.5億平方米的物流倉儲設施中能達到國際化標準的不足2%。一方面是電商網購的爆炸式增長,一方面是地面倉儲不能形成有效的匹配能力,貨物的傳輸、周轉與發送時間必然受到影響。從這個意義而言,馬雲做物流當屬「天下之事」。
當然,阿里自身對倉儲乃至物流的需求更為旺盛。數據顯示,天貓和淘寶年度活躍用戶近4億,所形成的網購交易占整個網購市場的85%以上,日均訂單達1200萬件,為整個社會快遞總量的65%;另據阿里預測,2020年,天貓和淘寶的日均快遞量至少上1億件。無論是靜態還是動態來看,如此大的物流需求都不是阿里自身或者任何一個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承接與完成的。一方面,馬雲多次申明阿里不會做物流公司,說白了就是不直接做快遞業務;另一方面,受成本約束,物流公司建倉儲也獨木難支。由此,馬雲出面挑頭眾籌建造倉儲,既可以解阿里自身的現實之急與未來之需,也可以消除物流公司眼前之憂與未來之痛。
如同在電子商務領域以平台的角色長袖善舞那樣,阿里對於倉儲的管理也會貫徹平台思維。一方面,菜鳥倉庫將實施外包,由專業公司負責經營與管理,這種輕資產模式可讓阿里省去不少實體物流的維護與監管成本;另一方面,菜鳥倉庫除了提供給負責天貓和淘寶商品運送的物流公司外,為其他電商配送貨物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同樣可以使用,國內整個物流企業的短板得到了強力彌補。另據阿里測算,到2020年,國內網路交易規模將達10萬億元,快遞首重價格至少會漲3-4元,續重同樣會上漲,到時電商給快遞業帶來的收入可能達9000億元,整個網購市場全年產生的訂單至有400億件;如果在2020年阿里的每單快遞從快遞公司手中抽取0.5-1元的倉儲管理費,那2020年阿里物流收入就可達到200-400億的規模。看來,菜鳥倉庫帶給阿里、物流公司以及倉儲管理企業的是多贏。
打通「最後一公里」
儘管「天網」解決了物流數據化問題,「地網」能夠破除物流幹線倉儲的瓶頸,但對於馬雲而言,只做到天地合一還遠遠不夠,因為物流的終極目的就是如何將商品快速、準確和保質地送達到商家與購買者手中,為此,阿里最近數月中在「最後一公里」路程上頻頻發力,以構建出地理覆蓋面積廣泛的「人網」,即所謂的「菜鳥驛站」。
觀察發現,從走進大學校園演講,到做客央視等媒體侃侃而談,最近一年馬雲與青年學子交流對話的機會多了起來,這不僅是馬雲試圖向大學生們傳遞個人創業的成功經驗與經商智慧,其心中恐怕還有一個「小九九」,那就是利用阿里品牌優勢與個人魅力推廣菜鳥驛站的主要菜譜——大學校園「小郵局」。統計結果表明,在中國的網購群體中,90%以上都是年輕人,而在年輕人群體中,又主要以大學生為主。顯然,大學「小郵局」實際是馬雲穩定和擴大天貓與淘寶消費群體的主陣地。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阿里的校園「小郵局「已在400多所大學落地和鋪開,數量達到了500多個。不過,在合作模式上,天貓作為一個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者,並不直接做小郵局,而是提供符合學校應用場景的小郵局操作系統,包括為學校老師及學生提供小郵局操作培訓以及運營指導。與此同時,天貓牽頭與快遞公司總部簽署合同,由快遞公司總部協調快遞公司高校所在區域分公司與學校簽訂合作協議。通常情況下,校園「小郵局」可獲得人民幣2-3千的起步資助,運營者每交付一個包裹還可以收取5毛錢的傭金。
「天貓服務站」是菜鳥驛站落地城市的又一經典形式。據觀察發現,服務站主要布局在居民社區,也會散布在連鎖超市和書報攤位等地。對於消費者而言,只要在淘寶、天貓的網購快件,均可以填寫自己就近的「代收貨」天貓服務站網點地址,包裹到站5天內,服務站予以免費保管,購買者可在此期間憑藉證件及密碼上門自提。數據表明,目前廣佈於北京、上海、杭州、嘉興、武漢等一二線城市的「天貓服務站」數量達1700多個。與大學「小郵局」一樣,菜鳥驛站並不直接參与「天貓服務站」運營管理,而是交給第三方,這些經營實體除了抽取一定的包裹管理費外,阿里還給予每件商品0.6元的補貼。
作為馬雲眼中需要全力開拓的主要電商市場,農村也自然進入了菜鳥驛站織網的範圍。根據計劃,菜鳥將在未來三至五年內投資100億元人民幣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按照馬雲的說法,這種農村「菜鳥驛站」目前處於組建團隊和從事試點階段。除了利用附近的菜鳥物流基地對創業人員進行培訓外,阿里還準備在每個縣市開設一所淘寶大學孵化相關人才,同時,未來不排除引進第三方運營商進入農村對當地運營中心和村級服務站進行經營管理。
通過自身的努力頻頻安插「菜鳥驛站」的同時,阿里還積極借力拓展「最後一公里」的里程。從2015年4月開始,中國郵政(即國家郵政局)開始允許阿里和菜鳥網路使用其遍及中國的5000個網點遞送包裹;同時根據阿里與中國郵政達成的協議,雙方將共同打造終端公共服務平台,該平台將集成中國郵政十餘萬實體服務網店和阿里萬餘協作網店,將菜籃子等民生工程搬入社區、校園、鄉村。此外,百世匯通快遞和圓通速遞也在前不久加入到菜鳥物流網路中,它們的收發點將向菜鳥網路的客戶開放。通過這些合作,菜鳥系統增加了1萬個收發點。數據顯示,目前阿里在全國已擁有超過2萬家菜鳥驛站,覆蓋了190多個城市。繼地面倉儲之後,「最後一公里」的廣袤延伸,意味著阿里線上與線下壁壘的完全打通,馬雲在物流行業所布局的O2O垂直業務模式洞然開啟。
菜鳥網路聯手天天快遞啟動「雲+端」項目
牽手「第三方」
物流行業有4個重要節點,最後一公里,快遞、幹線物流和倉儲體系,對於阿里而言,倉儲系統與「最後一公里」正在有序鋪開,而且做得有聲有色,而快遞和幹線物流是立於阿里體外的兩大體系,因此,接下來馬雲必須考慮如何將這兩個重要節點整合進菜鳥網路之中。
阿里巴巴與蘇寧雲商,一個做電子商務,一個做家電連鎖,看上去彼此互不搭界,但卻有線上與線下渠道之爭,馬雲與蘇寧雲商的掌門人張近東自然也免不了隔空叫戰。三年前,馬雲曾高調錶示,「未來電子商務將基本取代傳統零售業」。同年,蘇寧張近東也明確表示,「競爭對手不是(京東)劉強東而是(阿里巴巴)馬雲」。可誰也沒有想到,兩年過去後,馬雲與張近東又不計前嫌並化敵為友。2015年8月,阿里與蘇寧雲商達成交叉持股合作的戰略協議,如同蘇寧天貓旗艦店閃亮上線從而使蘇寧雲商盡情擁抱阿里龐大的線上資源一樣,菜鳥網路從蘇寧雲商獲得的好處也格外不菲。
資料顯示,長期浸淫線下家電連鎖市場的蘇寧已經積累了非常成熟的物流體系,其在全國除了有超過5000個售後服務網點外,還有4個航空樞紐、12個自動化分揀中心、60個區域配送中心、660個城市配送中心以及10000個配送點,面對這一完善的倉儲與物流體系,菜鳥網路不僅能夠與其直接對接,而且還能減少自身探索的時間成本;重要的是,蘇寧的全國線下倉儲布局能很好地配合阿里的渠道下沉,通過與蘇寧的合作,阿里可以進一步強化其在中國偏遠地區的影響力。
應當說對於蘇寧雲商的合作方式,在兩年前,馬雲就在海爾身上對它小試成功。據雙方達成的協議,阿里巴巴當時斥資28.22億元入股海爾電器,取得了海爾電器旗下日日順物流9.9%的股權。資料顯示,日日順在全國建立了7600多家縣級專賣店、2.6萬個鄉鎮專賣店、19萬個村級聯絡站,在2800多個縣建立了物流配送站,布局17000多家服務商。而且日日順已在1500多個區縣實現24小時內限時達,在460個區縣實現48小時內送達。顯然,擁抱到了日日順,就等於阿里擁抱到了其心儀的農村市場,並在廣袤的中國偏遠地區快速搶佔到了先機。
事實上,在牽手蘇寧雲商的3個月之前,馬雲還動用了自己手中的重磅資源——雲峰基金參與對國內主要物流快遞企業圓通的戰略投資。資料顯示,成立已有5年時間的雲峰基金,以馬雲與聚眾傳媒創始人虞鋒兩人名字而命名,由巨人網路董事長史玉柱、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等國內10多位成功企業家聯合發起組建。據悉,阿里與雲峰基金共同斥資約100億元人民幣,吃進了圓通20%股份。除了如前所述看上圓通快遞眾多的終端網點外,重要的是投資圓通使得菜鳥網路對「三通一達」的控制力大大加強。在此之前,分別持有菜網路1%股份的「三通一達」曾抱團取暖,合資成立「蜂網」, 將業務直接指向智慧快遞、物聯網和雲計算,大有針對菜鳥的反抗之意,但隨著阿里入股圓通的落地,菜鳥掌控地面的能力顯著加強,「蜂網」後來也幾乎不戰而退。
相比於聯手蘇寧雲商和投資圓通而言,阿里與中國郵政共同構建的合作框架所體現出來的戰略意義更為飽滿。除了能夠利用中國郵政如同繁星的網點資源以及雙方聯手打造終端服務平台外,阿里將與中國郵政合作共同制定適合電商發展的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倉儲服務標準。一般人都知道,企業競爭的最高端領域就是標準競爭,誰能具有標準與規則的制定權與話語權,誰就能夠成為王者。從目前來看,國內10多家分散的骨幹快遞公司並不具備這種能力,諸如蘇寧雲商、海爾與國美旗下的非專業物流運營商更不會有相應的企圖,而只有中國郵政這樣的「國字型大小」隊伍才有擬定物流規則與標準的資質與可能。看得出,馬雲主動與中國郵政攀親,謀定的應當是未來菜鳥網路在整個物流行業的支配與主導地位。
海、陸、空的跨國物流
與在國內城市物流和農村物流地帶縱橫捭闔或駕輕就熟不一樣,面對著跨境電商所需要匹配的物流資源與體系,馬雲也許還不能做到胸有成竹或收放自如,不過,只要將眼光轉向到由跨境電商所衍生出來的龐大物流蛋糕身上以及直視國內物流的「短板」,馬雲帶著阿里進軍全球物流的腳步就會不自覺地迅疾提速。統計表明,中國國際物流市場年交易額超過萬億,擁有20萬家貨代企業,是一個極富價值的朝陽行業。然而,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的《中國採購發展報告》顯示,在發達國家,物流成本平均占產品最終成本的10%~15%,在發展中國家佔15%~25%,而在中國要佔到30%~40%。於是,在短期內並不能破除國內物流企業成本瓶頸的情況下,選擇與國外政府、眾多國際頂尖物流商進行合作從而推開與擴展跨境電商市場就成為了馬雲運籌的一個重要棋局,而且阿里所及目標遍及海、陸、空全方位。
出乎UPS、聯邦快遞等國際快遞巨頭的意料之外,在僅僅從中國官方手中拿到了運營執照的半年後,他們就得到了中國最大電商企業阿里拋來的「橄欖枝」。與UPS和FedEx兩大國際空運巨頭簽訂了跨國快遞的合作協議,並將UPS和FedEx服務搬上阿里線上平台。不到一個月,阿里又引進了全球第二大空運服務商德迅。跟蹤發現,與UPS和FedEx聯手後,阿里空運將覆蓋全球170個國家和區域,而牽手德迅、阿里的跨境電商和物流服務半徑將顯著延伸。資料顯示,德迅擁有超過85000條航線,分公司和配送中心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在速度方面,德迅能做到80%的貨物到門準點率;此外德迅還能在全球範圍內整合當地的運輸渠道,計算出最快的轉運方案和最低的轉運成本,精確到小時的送達時間。
布局空運力量的同時,阿里跨境海運的大戲也頻頻上演。一方面,阿里與中海集運合作開發出了主營海運物流的電商平台eshipping,目標是為國內外中小企業提供在線訂艙、在線接收艙位信息確認、在線核對提單、在線支付等服務。據悉,該平台目前不僅與阿里巴巴對接,獲得了阿里巴巴的導流支持,而且與中海集運和中海科技合資成立的公司「一海通」實現線上完整整合。另一方面,阿里在上海、廣州、寧波、深圳、青島、天津、廈門和福州等國內8大起運港布局的全新一站式(拖車+報關)服務不久前上線,覆蓋東南亞、歐地黑、美加、非洲等300多個港口,阿里外貿物流由此加速升級。
陸地上與不同國家的郵政部門展開的廣泛合作是由馬雲親自出面推進的系列大動作,除牽手澳大利亞郵政外,馬雲還在中巴兩國首腦的見證之下與巴西郵政簽署了合作備忘錄,而且阿里斥資1.871億新加坡元入股新加坡郵政。通過這些投資與合作,阿里不僅獲得了國外郵政體系下的網點資源和當地的倉儲設施,而且還輕易取得了郵政清關的快速便捷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阿里與他國郵政的合作,都是以自己旗下的支付寶為主體,從而實現了跨境電商物流、金流與具有國家信用背書的國家郵政體的有機聯合,完全消除了跨境電商中物流和信任這兩大消費者心中的「痛點」,從而有力撬動中國與他國的消費購買力和國際貿易。
如同國內物流一樣,任何國際快遞網路和幹線網路的布局以及「最後一公里」的延伸,都是要使跨境交易產品順利快捷地送達消費者手中。為此,菜鳥網路日前聯合速賣通正式上線「無憂物流」服務。據介紹,無憂物流主要為速賣通商家提供跨境全鏈路一站式物流服務,並得到了新加坡郵政、中外運、英國郵政、DHL等近30家國際知名物流企業的參與和支持,服務範圍覆蓋全球220多個國家與地區,可貨通全球。作為目前國內出口電商首次出現的行業級一站式物流服務, 「無憂物流」提供的物流速度相比業界目前的平均效率提速超過40%以上,並且物流信息全程可以跟蹤。
作為另一層次的合作,阿里還與不少國家的地方政府達成了相關跨境物流協議。如與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政府進行聯合,參與該州經濟特區的國際機場項目投資與建設;與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自治區達成一致,計劃在巴塞羅那建立一處歐洲物流中心;與韓國首爾政府取得共識,在韓國開啟結算、物流綜合服務。資料顯示,從韓國用EMS向中國發送1公斤的商品,運費在15000韓元,而阿里菜鳥網路的運費僅為EMS的30%左右,即4800韓元。另外,在中國海外直購市場中,韓國佔比不到1%,約27萬億韓元,而到2018年該交易額將超過400萬億韓元。顯然,阿里又提前站到了一座「金礦」的門口。
(作者系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
中關村雜誌——新經濟·新科技·新文化
關注我們請長按下方二維碼
請關注近期:
中國的創新優勢
海淀知識產權創造增速創歷史新高
加速知識產權服務業與產業融合發展
推薦閱讀:
※他曾後備箱賣鞋,靠1000美元締造千億體育王國:懦夫從不啟程,弱者死於路中!
※走進皮膚王國之——損容性皮膚病的成因及診斷(下)
※鐘錶王國:2012巴塞爾BASEL直擊
※七絕——振波浪清 37品讀王國維《人間詞話》 第一部分 另感塞外十月情
※微軟王國誰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