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史』 [近代風雲]紅流——紅一軍團戰事12

九十八、對張國燾最後的幾次呼喚    中央也一直在試圖和紅二十五軍取得聯繫,紅二十五軍也一直打聽中央紅軍的信息。35年7月15日,一個老交通員石健民,冒著生命危險,找到了紅二十五軍軍部駐地。他帶來了中共中央的幾份文件,以及紅一、四方面軍已在川西會師,並確定繼續北上的消息。    紅二十五軍根據這種情況,立即決定到陝甘蘇區會合紅二十六軍,爭取陝甘蘇區的鞏固,直接有力地配合紅軍主力。這一切都是在沒有中央指示的情況下主動進行的,那時黨的基層組織當真了不起!     在哈達鋪發現的報紙,為紅軍找到了一個實實在在的落腳點,但也不能簡單地說是幾張舊報紙偶然地決定了紅軍的命運。即使當時沒有找到這些報紙,中央紅軍按此前俄界會議制定的計划行軍,到靠近蘇聯的地區創建根據地,在北上途中,紅軍也遲早會獲得陝甘根據地的消息的。     如果說此前北上川陝甘,只是有一個大致的方向,算是「定向」吧;那麼在哈達鋪確定落腳點,則起了「定點」的作用。    不管怎麼說,這是紅軍長征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它為使陝北成為共產黨的大本營,保存革命的基本力量,起到了關鍵作用。     流浪將近一年的紅軍即將有「家」了!這個意義非同尋常,紅軍脫離根據地,轉戰在敵占區、少數民族聚居區或無人區,衣、食、住、行幾方面都遇到常人無法想像的難題,克服這些難題付出的代價通常不亞於征途中的廝殺。     軍無輜重則亡!    此時的中央紅軍最緊迫的莫過有個地盤休息整頓一番,就軍容來說,此時的紅軍已經看不出是一支軍隊,幾乎如同一幫要飯的花子在結夥走路!    紅軍長征出發前,大都由蘇區政府保障軍服供應,樣式都是仿蘇俄紅軍的八角帽、列寧裝,綴紅色帽徽和領章。從蘇區突圍前,每人發放了一套新軍裝,到了遵義地區時,經過近3個月轉戰已經多已磨損。    紅軍佔領遵義後休整半月,被服廠日夜開工,為每人補充了一套新軍衣,此後行軍9個月未能更換,到達陝北時多數人已衣衫襤褸,不像叫花子像什麼?    長征中的紅軍最大的任務就是走路,受大批敵軍圍追堵截,主要靠快速行軍擺脫險境。當時膠鞋是難得的寶貝,布鞋不耐磨,只得一路行軍一路自己打草鞋,現在每個官兵腳上穿的都是草鞋。    就是這樣一支破衣爛衫、腳穿草鞋的特異部隊!    突破臘子口之後,林彪大概是奉令,同彭德懷、聶榮臻、李富春聯名致電朱德、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我們執行中央正確路線,連日擊潰魯大昌師繳獲甚多,於昨十七日佔領距岷州、哈達鋪各三十里之大草灘、占扎路、高樓庄一帶,前鋒迫近岷州城,敵人恐慌之至。此地物資豐富,民眾漢回各半,十分熱情擁護紅軍,三個半月來脫離群眾的痛苦現在改變了。請你們立即繼續北進,大舉消滅敵人,爭取千百萬群眾,創造陝甘寧區,實現中央戰略方針。」    這時紅軍的絕對主力還是張國燾率領的四方面軍,中央還是想儘力把他們拉回來。    不過,北進部隊的這點戰績可能暫時還入不了張國燾的法眼,與他自己指揮的部隊相比,張國燾更有驕傲的資本,不過,很快就要將這點資本糟蹋光了。    9月20日,中央政治局在哈達鋪召開了陝甘支隊團以上幹部會議,決定:改變俄界會議的計劃,把陝北作為領導中國革命的大本營。    會議調整了部隊的一些人事安排:葉劍英為第三縱隊司令員,鄧發為政治委員,蔡樹藩為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劉亞樓調任第二縱隊副司令員,羅瑞卿調任第二縱隊政治部主任,袁國平調到林彪的第一縱隊任保衛局局長。    值得深思的是:這次會議上,陝甘支隊政治部提出「大家要吃得好」的口號,並給每一位指戰員發一塊大洋(當地物產便宜,二元可買一隻羊)。――可見這時紅軍士兵的體力衰弱到了何種地步!  有了充足的食物,紅軍需要的是時間,用來恢復體力,在哈達堡,紅軍全軍休整了五天之久。    這期間,國民黨西北剿匪總司令部在西安成立。蔣介石自兼總司令、張學良為副總司令並代行總司令職權,統一指揮陝、甘、寧、青、晉五省軍隊圍剿紅軍倖存殘部。    9月27日,林彪率領第一縱隊與中共中央進駐通渭縣榜羅鎮,次日,中共中央在榜羅鎮召開政治局會議,正式決定改變俄界會議關於接近蘇聯建立根據地的決定,正式決定把中共中央和陝北支隊的落腳點放在陝北。    現在,到達陝北還有最後一關:由胡宗南部組成的固原、平涼封鎖線。    10月1日,毛澤東對張國燾做了最後的努力:由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李富春等再次聯名致電朱德、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一)我們自擊破魯大昌部,佔領哈達鋪休息三天,於二十七日佔領通渭縣城,擬在此休息數天,繼續北進。(二)我們現用全力整理部隊,因此部隊日有進步,物質生活改良,體力亦逐漸恢復,擴大紅軍正動員中。(三)胡敵集中西固附近,王均第七師在狄道(今臨洮)、十二師在岷州,周渾元向武都,于學忠在天水、隴西線,毛、許在靜寧、平涼線,均各恐慌萬狀,踞守不敢出。(四)你們現在何處,是否乘虛進取松潘,若出此到,則你我兩軍配合更好,盼每逢五日聯絡一次。」    豈知,現在的張國燾正準備軍事、政治雙管齊下,決心自己打出一片天地來!    政治上,自立中央;軍事上,正計劃一場大戰:以八萬南下紅軍和二十萬川軍在百丈關周圍縱橫數十公里的開闊地帶展開一場生死對決!史稱「百丈關大戰」。

九十九、張國燾的「滑鐵盧」:夢斷百丈關    10月3日,林彪率部向固原、平涼封鎖線開進,在到達西寧與蘭州公路時,遭遇了國軍24師運送給養的車隊,送上門的禮物當然不必客氣,一縱輕鬆的繳獲汽車十餘輛。    越過西蘭公路之後,前面就是六盤山了,這裡已經到了甘肅省境內,國軍24師黃子咸部還不知道劫走軍用物資的那路神仙,不甘吃這個啞巴虧,派出部隊追擊劫匪,結果被林彪回頭反咬一口,追兵一個營被擊潰。    這時蔣委員長的嫡系國軍並未止步,還是沿著紅軍的行軍路線緊緊的追蹤上來,不過規模小多,川軍已經止步不追,老家打回來了四方面軍,需要回頭顧家;尾追中央紅軍的僅有毛炳文部兩個師,欲要殲滅前面流竄的赤匪,那就需要張學良駐在大西北的東北軍了。    還有,其時固原還駐有有馬步芳的一個團騎兵,紅軍決定,兵向平涼,誘使馬家軍騎兵追擊,爭取一戰打垮馬家軍。    平涼沒有國軍駐守,紅軍得以順利翻越六盤山,毛澤東在六盤山頂詩興大發,填詞一曲:    清平樂(六盤山)――毛澤東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諸多詞評家都解釋:這最後的「蒼龍」意指東方的日本帝國主義,老孫怎麼也分析不出毛澤東口中的「蒼龍」與這時的日本人有什麼關係,此時莫斯科共產國際的七大決議還沒有傳到長征途中的紅軍手裡,黨的政治路線還是以前的赤化一方、工農割據的政策,毛澤東心中欲縛的「蒼龍」應該還是蔣委員長的國軍。    不過,毛澤東在「望斷南飛雁」之時,肯定會觀雁思人,極為擔心南下的紅軍,那畢竟是紅軍的八萬精兵!    張國燾的信息到了:已經在在四川馬爾康縣東南的卓木碉另立了中央,連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博古的黨籍都被開除了!    此時還無法抽出精力來口誅筆伐回擊張國燾,紅軍急需的是匯合劉志丹的陝北紅軍,何況,前面還有以逸待勞的國軍在等著疲憊到了極點的紅軍!    10月7日,毛澤東也越過了海拔2928米的六盤山。與此同時,前方傳來捷報:林彪指揮部隊在寧夏境內的固原青石嘴地區,殲滅國軍何柱國部騎兵第七師的兩個連,繳獲戰馬一百餘匹。    第二天,林彪指揮一縱第四大隊(紅四團)於固原白楊城遭遇並殲滅鄧寶珊部一個團。行至河連灣小鎮時,又擊潰了當地民團――疲憊的紅軍進軍途中卻勢如破竹!看來來陝甘究竟還是來對了。    終於,中共中央以及林彪所率的第一縱隊到達了甘肅鎮原縣三岔,與劉志丹部紅軍的接應人員會合了,這天是10月10日。    10月19日,中共中央及所率中央紅軍到達了陝西省保安縣吳起鎮,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歷時一年,縱橫十一個省,長驅二萬五千里的艱苦長征宣告結束。    而此時南下的紅軍也要玩把大的了!在拿下天全、蘆山後,張國燾命徐向前率部乘勝直撲名山、邛崍地區的百丈關。    百丈關在名山縣境內,位於由雅安、名山通往邛崍、成都的公路隘口,是紅軍進入川西平原的必爭之地。    為阻止紅軍進入川西平原,保住成都,各路川軍在名山、邛崍一帶已經集結了多達80多個團,共計20多萬人的兵力。    此時,張國燾所率部隊因為留下了一方面軍的五、九軍團,再加上南下途中竭力擴軍,已經接近十萬之眾,但比起張國燾看不起的川軍來,還是屬裝備極陋,與二十餘萬川軍及老蔣的中央軍在四川的平原地帶爭勝負,怎麼會有勝算?    這與張國燾和四方面軍的許多高級將領輕視川軍的戰力有關:四方面軍在川陝蘇區時,和川軍打起仗來是得心應手、左右逢源,由一萬多人打到八萬多人,現在以將近十萬人和敵二十萬人展開決戰,應該是問題不大。    可是,此川軍非彼川軍,即將開始的百丈關大戰,國軍的主力雖然仍是川軍部隊,但已經老蔣整編過,戰鬥力已非往日可比。    這還不算薛岳、周渾元的嫡系國軍就離此不遠,事實上的戰鬥進程,中央軍部隊還沒來得及全力投入戰鬥,紅軍就支持不住了。    1935年11月19日,徐向前指揮南下紅軍向百丈關發起攻擊!二十萬川軍寸步不讓,在周圍縱橫數十公里的開闊地帶展開激烈的爭奪戰,結果,紅軍與川軍激戰七晝夜,不支而退,奪取川西平原的計劃就此功敗垂成。    百丈關大戰是南下紅軍軍事行動的轉折點,也是張國燾政治生涯的轉折點。張國燾在回憶錄中對他指揮的南下軍事行動記述極為簡略,可以說是草草帶過,從頭到尾都沒有提起「百丈關」三字,可想而知,這確是他一生的憾恨所在。    紅四方面軍在百丈關大戰中投入了八萬人馬,血拚國民黨軍的二十萬人,在此次戰役中也殲敵一萬五千人,自身傷亡一萬多人,從計算兵損也不能說是打敗。但紅軍賠不起,而且沒有達到佔領百丈關,打開進入川西平原的通道,實際上是場極不划算的敗仗。    百丈關大戰戰況慘烈程度在紅軍戰史上恐怕僅次於中央紅軍的湘江血戰,但百丈關大戰遠不如湘江血戰出名。    兩者不同點:中央紅軍當時是突破敵人的封鎖線,捨命求生;紅四方面軍卻是主動進攻敵人的陣地,而且是全力出擊與敵決戰。    這種打法,恐怕毛澤東指揮下的紅一方面軍是決計不幹的,可見,紅一、四方面軍在戰術風格上有明顯不同。    毛澤東的游擊戰術強調要在戰役中形成局部的兵力優勢,最反對打消耗戰,更不要說以劣勢兵力和敵優勢兵力對攻,而四方面軍就敢這麼干。    以八萬人去進攻二十萬國民黨軍組成的防線,張國燾膽量可嘉,但終究勝仗不是這麼打得,紅四方面軍雖是一支勁旅,也經不住這麼折騰。    百丈關大戰,國共兩軍拉據得極為艱苦,不過,紅軍也存在著取勝的可能。    徐向前戰後總結百丈關大戰失利教訓,其中之一是集中兵力不足。那意味:如果全體紅軍南下,一方面軍精銳的一、三軍團也能參加戰鬥,百丈關大戰的結果大概就會不一樣了。    這種假設估計不能成立,設想:假如毛澤東也一起南下,以他這老游擊家的一貫思路,理所當然地會反對紅軍進行這樣的決戰。而沒有毛澤東的支持,張國燾這個總政委也未必指揮得動一、三軍團。    紅一、四方面軍會合之初,四方面軍將領聽到一方面軍說起國民黨中央軍的飛機大炮如何利害,還頗不以為然,甚至埋怨一方面軍散布此類言論會影響四方面軍的士氣。待到南下與中央軍一交手,一次戰鬥三百多人的傷亡竟幾乎全部是由敵機轟炸造成的,這才感到以往一方面軍將領所言非虛。    連張國燾也不得不承認敵人的飛機和碉堡憑四方面軍目前的能力無法摧毀,要沒法避免「重蹈江西蘇區的覆轍」。    百丈關大戰失利後,南下紅軍退保天全、蘆山、寶興等地,由進攻轉入防禦,張國燾的南下計劃至此正式宣告落空。    其實,即使紅軍能在百丈關大戰中獲勝,進入川西平原,處境也好不了多少:平原地帶,無險可據,紅軍必然不能堅守,最終的結局也不過是籌糧擴紅後退卻,還是要退到人口稀少的少數民族西康地區。    南下紅軍的這一前景毛澤東早就警告過,張國燾最後走的正是這樣一條路。    但是,事情還有另一面:張國燾率領的南下紅軍,客觀上有力地支持了北上紅軍,其軍事行動牽制了國軍的大部兵力。假如紅軍全體北上的話,薛岳、周渾元部必然會尾隨,到時再加上胡宗南部及原在陝西的張學良、楊虎城部,紅軍會不會有時間在陝北站住腳都難說得很。    南下紅軍在35年11月下旬撤出百丈關地區,幾乎與此同時,北上紅軍卻取得了殲敵五千餘人的直羅鎮大捷。    百丈關大戰標誌張國燾建立川西根據地計劃的落空;直羅鎮大捷則奠定了陝北蘇區的基礎。    兩相對照之下,張國燾心中的滋味如何可想而知!這軍事上的失利還不算,政治戰場上,毛澤東的強援到了陝北!這才打消了張國燾的一切希望!    這就是:11月底,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張浩,也就是林彪的堂兄林育英,帶著電報密碼,經外蒙古潛抵陝北。

第一百、精彩的收尾戰:直羅鎮大捷    直羅鎮戰役開始於張國燾南下受阻的幾乎同時。    戰役是由紅一軍團與陝北的紅十五軍團共同實施的。紅二十五軍到達陝北與劉志丹的陝北地方紅軍會師後,由當時的川鄂陝省委主持編為紅軍第十五軍團,但此時的劉志丹卻正陷牢獄,正被省委作為肅反對象審查著。    而來到陝北的紅軍陝甘支隊也於11月3日恢復了一方面軍的建制,各軍團番號也同時恢復,彭德懷與林彪一起成了新組建的「軍事五人團」成員。    十五軍團被編入了一方面軍,這樣,僅剩了七千餘人的紅一方面軍一下擴充了一倍:原陝北的紅軍再加上游擊隊各部也有七千餘人。    中央紅軍到達陝北的消息傳到蔣委員長耳中後,委員長大為遺憾不安,便嚴令調集東北軍5個師的兵力,以董英斌部4個師為西路,自慶陽、合水出動,經太白鎮沿葫蘆河東進;以王以哲部1個師為東路,先由洛川前推,然後經羊泉鎮沿葫蘆河西進,總的意圖是東西對進,圍殲紅軍於葫蘆河、洛河之間地區。    此次戰役彭德懷被任命為前敵總指揮,在與毛澤東商議後決定:集中兵力,向南作戰,首先在直羅鎮一帶殲滅沿葫蘆河東進之敵一部,爾後轉移兵力,各個殲敵。    直羅鎮位於葫蘆河南岸,是由甘肅合水縣通往陝西省富縣必經的一個集鎮,南北群山起伏,中間是一狹長谷川,不便於大部隊展開,紅軍就借地勢布置了個口袋:主力部隊林彪的一軍團及十五軍團就埋伏在四面的山上    戰術上並沒有採取什麼新鮮的高招,與許多古籍小說中描寫的情景類似:派出一支許敗不許勝誘敵小部隊,把追兵引入自己部隊的埋伏圈,就算完成了任務。    這就需要東北軍配合了,現代戰爭還有這麼牛脾氣的將帥?    巧了,東北軍前鋒109師就是牛!師長也姓牛:牛元峰    11月20日,牛師長率領先頭部隊第109師官兵兇狠狠的撲了上來,大軍兵分三路,沿葫蘆河谷及南北山地向直羅鎮進擊,紅十五軍團派出的誘敵兵力一個連,竟然沒用費什麼事,一照面便節節抵抗,逐漸將牛師長如同小孩牽牛一般牽入了直羅鎮,牛師乖乖的進入了紅軍預設口袋。    估計牛師長也並非不通任何兵法戰術,其上當原因大概有兩點:一是東北軍一槍未放撤出東北,而牛元峰卻是一貫自吹:老牛與日本人干仗從沒佔過下風!現在逃命般竄入關內,委屈在大西北這麼個兔子不拉屎的荒涼地方,心裡肯定憋氣窩火!    據說牛師長曾做如下戰前動員:「此次作戰,兄弟號召全體將士奮勇衝殺,以消我心頭之恨,誰他媽的當熊包,俺日他的祖宗……」    其次是還沒與正宗紅軍打過交道,在牛哥們兒眼裡或許還認定面對的不過是一幫流竄赤匪,牛師不得不牛上一把。    牛師的確牛的一塌糊塗!進軍直羅鎮之時,天空竟然還有6架飛機掩護!就這樣,109師在牛師長的親自率領下,順利「攻佔」直羅鎮,部隊趕了一天山路,便點起火堆休息,該燒烤大西北的特產羊肉串或者美味全羊了。    誰知,21日子夜,林彪指揮1軍團主力分別由待機位置向敵展開,拂曉時分,突然向直羅鎮發起進攻,從正北和西北方向,攻佔了直羅鎮北山,切斷了牛師的退路!    與此同時,15軍團從西南、正南和東南三個方向,進攻直羅鎮南山及東南地區,阻敵東逃。    隨即,兩路紅軍猶如兩隻鐵拳,從直羅鎮南北兩側的高山上砸了下去,炮火猛烈,動作迅猛,聲勢浩大,殺聲震天,整條山谷恰似天塌地陷。    來自東北的國軍官兵被這突如其來的槍炮聲給震懵了:原以為紅軍雖然善戰,但那是在南方,如今遠道而來,肯定人疲馬乏,不堪一擊。更何況昨日剛一交手,紅軍掉頭便跑,這更增了將士們的傲氣。    萬沒有想到,這萬餘人卻被擠在了一條狹小的山谷川地,既無險可守,又無陣地可踞,處於被動挨打的絕境,頓時軍心大亂,兵無鬥志,北邊的槍響,就向南跑,南邊槍響,又調回頭來向北逃,猶如一群驚恐的野牛,被獅群圍捕追獵,就此亂跑亂竄。    還是林彪的四團首先突入直羅鎮,牛師猝不及防倉促應戰之時,實在難以組織起有效防禦,激戰至14時,第109師大部被殲,牛師長也沒有了牛脾氣,率其殘部500餘人退入直羅鎮東南土寨負隅頑抗。    此時,東北軍東西兩路援軍已迫近直羅鎮,為繼續擴大戰果,彭德懷則以以十五軍團少數兵力圍困敵第109師殘部和阻擊西援之敵第117師,命令其餘主力向西迎擊東援之敵第106、111師。    該兩師遭阻擊後,因害怕被殲,於23日紛紛沿葫蘆河西撤。一軍團則乘勝追擊,在張家灣地區追上了第106師1個團,結果此團遭圍困被全殲。    被包圍在直羅鎮東南土寨的牛元峰待援無望,於23日午夜分路突圍,區區五百餘人,還能有什麼戰力?被紅15軍團發現後於24日上午包圍全殲,師長牛元峰被擊斃,109師就此全軍覆沒。    長征組歌中說是牛元峰被活捉;大多史載說牛元峰被戰場擊斃;但據好多當事人回憶,牛元峰是眼看逃脫無望,用手槍給了自己腦袋一槍。不管怎麼說,紅軍策劃的直羅鎮戰役是就此勝利結束了。    此役堪稱大捷,共殲東北軍1個師又1個團,俘虜東北軍5千餘人,粉碎了國軍對陝甘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    無怪毛澤東說:直羅鎮戰役的勝利,給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    奠基禮收到的禮物的確不菲!    輜重補充:據一個當時只有八九歲的陝北農民李相元說,他當時接觸的紅軍「都穿的草鞋,有些人還穿著袍子,有的人腿和腳都凍爛了。軍官也穿著土布做的制服。……隊伍中婦女不少,有的還抱著孩子。」    據《聶榮臻回憶錄》載:紅一軍團當時還缺兩千多套棉衣補給不上,部隊在陝北鑽心透骨的寒風中致病送醫院的先後達千餘人次,但靠士氣旺盛禦寒,並寄希望於打一個勝仗解決棉衣等軍需、給養問題。直羅鎮大捷為紅軍在關鍵時刻補給了軍需。    兵員補充:直羅鎮大捷,迅速擴大了紅軍的影響,據富縣黨史記載,戰後開展的「擴紅運動」中,富縣不到一個月就參軍1000多人,編成了一個獨立團。    前敵總指揮彭德懷因此戰大大受到毛澤東青睞,不久紅軍三大主力會師陝北之後,竟然主動接受了林彪在渡過金沙江時的建議,以軍委的名義明令:由彭德懷接任紅軍前敵總指揮,此後中央不再參與前線具體指揮,紅軍各方面軍一律以彭德懷的前敵總指揮部電令為準。    由此看,林彪當初寫信建議撤換毛澤東的前敵總指揮,實在算不了什麼。第一戰、龍岡伏擊戰      【第一次反「圍剿」戰役小檔案】      戰役時間: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1930年11月5日至1931年1月3日,      歷時60天      戰役地點:江西省永豐縣東固鎮、龍岡鎮,寧都縣東韶鎮      戰役手段:誘敵深入的山地伏擊戰      經典戰鬥:龍岡伏擊戰      林彪職務:中國工農紅軍第l軍團第4軍軍長      林彪年齡:23歲      雅號別稱:與彭德懷、黃公略、伍中豪並稱為毛澤東麾下「四驍將」      所轄部隊:紅4軍為中央紅軍主力中的主力,精銳中的精銳      戰役特點:我軍總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以伏擊戰為主      殲敵情況:紅一方面軍共殲國民黨軍1個師部和3個多旅約1.2萬人,繳獲各種武器1.1萬餘件。林彪所部第10師俘獲敵第18師師長張輝瓚      我軍主要將領:彭德懷、林彪、黃公略、伍中豪、羅榮桓、陳毅、粟裕、      敵軍主要將領:魯滌平、朱紹良、蔣光鼐、張輝瓚、譚道源、公秉藩、蔡廷鍇      戰役戰鬥經典理由:中國工農紅軍建立後殲敵最多、戰果最巨大的一次戰役,也是紅軍由以游擊戰為主向以運動戰為主轉變過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紅4軍擔任主攻。第二戰、黃陂草台崗伏擊戰      【第四次反「圍剿」戰役小檔案】      戰役時間: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1933年2月9日至3月21日,歷時41天      戰役地點:江西省宜黃縣黃陂鎮、草台崗鎮      戰役手段:誘敵深入的山地伏擊戰      經典戰鬥:黃陂伏擊戰、草台崗伏擊戰      林彪職務: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團軍團長      林彪年齡:25歲      雅號別稱:被譽為「常勝將軍」,蔣介石稱其是「戰爭的魔鬼」      所轄部隊:紅1軍團為中央紅軍主力中的主力,精銳中的精銳      戰役特點:我軍總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以伏擊戰為主      殲敵情況:紅一方面軍共殲滅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近3個師,俘虜官兵萬餘人,繳槍1萬餘支,及大量槍械、子彈、電台等軍用物資。俘獲敵主力第52師師長李明和第59師師長陳時驥,擊傷王牌第11師師長肖乾      我軍主要將領: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滕代遠、肖勁光、方誌敏、羅炳輝、尋淮洲、羅榮桓、粟裕、羅瑞卿、張宗遜、李聚奎      敵軍主要將領:陳誠、蔡廷鍇、余漢謀、羅卓英、吳奇偉、趙觀濤、李明、陳時驥、肖乾、莫與碩、黃維      戰役戰鬥經典理由:首創了紅軍大兵團山地伏擊戰的範例,也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打的最大的一次伏擊戰,林彪為戰場總指揮。第三戰、飛奪瀘定橋激戰臘子口      【中央紅軍長征小檔案】      戰役時間: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1934年10月10日至1935年10月19日,      歷時371天      戰役地點:轉戰閩、贛、粵、湘、黔、桂、滇、川、康、甘、陝共11個省,行程二萬五千里。      戰役手段:運動戰、伏擊戰、阻擊戰、攻堅戰      經典戰鬥:奪占瀘定橋,強攻臘子口      林彪職務: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團軍團長      林彪年齡:28歲      雅號別稱:毛澤東稱其為「娃娃軍團長」      所轄部隊:紅1軍團為中央紅軍主力中的主力,精銳中的精銳      戰役特點:我軍總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      殲敵情況:紅2師第4團奪占瀘定橋,殲滅川軍第14軍第38團主力;紅2師第4團強攻臘子口,殲滅國民黨新編14師第6團一部      我軍主要將領:林彪、聶榮臻、左權、陳光、劉亞樓、肖華、王開湘、楊成武      敵軍主要將領:薛岳、劉湘、劉文輝、楊森、劉元璋、李韞珩、袁鏞、魯大昌      戰役戰鬥經典理由:飛奪瀘定橋和激戰臘子口兩場戰鬥,是林彪在萬里長征中指揮的許多戰役戰鬥中最為經典之戰。飛奪瀘定橋一戰,紅4團一晝夜高速行軍240里,僅以22人便奪取了瀘定橋,越過天險大渡河,堪稱奇蹟。激戰臘子口一仗,紅4團強攻「人過臘子口,像過老虎口」一樣的天險,驚心動魄,奇險無比,為紅軍陝甘支隊北上打開通路。    戰役戰鬥經典指數:第四戰、平型關伏擊戰      【平型關戰鬥小檔案】      戰鬥時間:抗日戰爭時期的1937年9月25日,歷時1天      戰鬥地點:山西省靈丘縣平型關      戰鬥手段:山地關隘伏擊戰      林彪職務: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15師師長      林彪年齡:30歲      所轄部隊:八路軍第115師是我軍抗戰主力中的主力,精銳中的精銳      雅號別稱:「抗日英豪」、「民族英雄」、「無敵元帥」、「常勝將軍」      戰鬥特點:我軍總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以伏擊戰為主      我軍主要將領:林彪、聶榮臻、陳光、徐海東、陳士榘、肖華、楊得志、李天佑、楊成武、楊勇、張紹東、      敵軍主要將領:板垣征四郎、三浦敏事、粟飯原秀、濱田、新莊、橋本、      戰役戰鬥經典理由:平型關之戰是八路軍挺進抗日戰爭前線後的第一仗,取得了中國全面抗戰以來「零的突破」,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打出了中國人抗戰的決心,打出了共產黨和八路軍在全國人民心中的威望,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士氣,打擊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    戰役戰鬥經典指數:第五戰、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之戰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小檔案】      戰役時間:解放戰爭時期的1946年12月17日至1947年4月3日,108天      戰役地點:吉林省北部和南部地區      戰役手段:運動戰、伏擊戰、阻擊戰、圍殲戰、攻堅戰      經典戰鬥:張麻子溝伏擊戰、焦家嶺圍殲戰、清溝子伏擊戰、城子街攻堅戰、靠山屯圍殲戰、紅石砬子伏擊戰      林彪職務: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委      林彪年齡:39歲      雅號別稱:解放戰爭初期在東北一退再退,得了個「撤退將軍」的名聲      所轄部隊:東北民主聯軍為我軍主力中的主力,精銳中的精銳      戰役特點:我軍總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伏擊戰已退居次席,作戰樣式多元化      殲敵情況:殲滅國民黨軍4萬餘人,收復城鎮11座      我軍主要將領:林彪、劉亞樓、譚政、肖勁光、肖華、李天佑、萬毅、劉震、洪學智、賴傳珠、韓先楚、梁興初、梁必業、楊國夫、吳克華、彭嘉慶、胡奇才、羅舜初、莫文驊、程世才、李作鵬、陳光、鍾偉      敵軍主要將領:杜聿明、廖耀湘、孫立人、鄭洞國、陳明仁、侯鏡如、石覺、李濤、潘裕昆、劉玉章、向鳳武、曾澤生、陳林達、梁愷      戰役戰鬥經典理由:林彪指揮東北民主聯軍採取「南拉北打,北打南拉」的戰術,徹底粉碎了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計劃。國民黨軍隊的機動力量在民主聯軍的不斷打擊下遭到嚴重削弱,轉主動進攻為被動防守。東北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戰役戰鬥經典指數:第六戰、遼瀋大戰      【遼瀋戰役小檔案】戰役戰鬥經典指數:      戰役時間:解放戰爭時期的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歷時52天      戰役地點:吉林省、遼寧省      戰役手段:運動戰、阻擊戰、圍殲戰、攻堅戰      經典戰鬥:義縣攻堅戰、塔山阻擊戰、錦州攻堅戰、黑山阻擊戰、長春圍困戰、遼西圍殲戰、瀋陽攻堅戰      林彪職務:東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      林彪年齡:41歲      雅號別稱:「101」      所轄部隊:東北野戰軍為我軍主力中的主力,精銳中的精銳      戰役特點:東北戰場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我軍的軍力和經濟力均已超過國民黨軍,軍隊在數量上特別是質量上都佔優勢。已不打伏擊戰,作戰樣式多元化,以城市攻堅戰為主,陣地阻擊戰相結合      殲敵情況:殲滅國軍47.2萬餘人,其中斃傷國軍官兵5.68萬人,俘虜32.43萬人,反正及投誠6.49萬人,起義2.6萬人,俘虜國軍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86名。國軍共損失1個東北「剿匪」總司令部,1個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1個冀遼熱邊區司令部,4個兵團部、11個軍部和36個師。此外,還有1個騎兵司令部,5個炮兵團、戰車團等特種兵部隊。損失各種火炮4709門,輕重機槍13347挺和其他槍支175361支。      我軍主要將領: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譚政、周純全、肖勁光、肖華、陳伯鈞、程子華、黃克誠、呂正操、李天佑、曹里懷、劉震、韓先楚、吳克華、胡奇才、萬毅、吳瑞林、黃永勝、賴傳珠、李作鵬、鄧華、段蘇權、邱會作、詹才芳、梁興初、方強、賀晉年、鍾偉、蘇靜、      敵軍主要將領:衛立煌、鄭洞國、范漢傑、孫渡、侯鏡如、梁華盛、趙家驤、盧浚泉、盛家興、闕漢褰、劉雲瀚、沈向奎、曾澤生、周福成、尤天武、李濤、潘裕昆、鄭庭芨、劉玉章、向鳳武、      戰役戰鬥經典理由:遼瀋戰役結束後,國軍總兵力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總兵力上升至300萬人。國共雙方的正負位置,已經顛倒過來了。東北野戰軍獲了得第一個戰略決戰的完全勝利,取得了打大規模殲滅戰的寶貴經驗,率先成為人民解放軍一支強大的戰略機動力量。第七戰、平津大戰      【平津戰役小檔案】戰役戰鬥經典指數:      戰役時間:解放戰爭時期的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歷時64天      戰役地點: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      戰役手段:運動戰、阻擊戰、圍殲戰、攻堅戰      經典戰鬥:天津攻堅戰、      林彪職務:東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      林彪年齡:41歲      雅號別稱:「林總」      所轄部隊:東北野戰軍為我軍主力中的主力,精銳中的精銳      戰役特點:東北野戰軍與國民黨軍相比,在數量上特別是質量上都佔優勢,已不打伏擊戰,作戰樣式多元化,以攻堅戰為主,圍殲戰、追殲戰相結合,還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和平戰      殲敵情況:東北和華北野戰軍共同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個「剿總」司令部、1個警備司令部、3個兵團部、13個軍部、50個師,共52.1萬人。      我軍主要將領:林彪、聶榮臻、羅榮桓、劉亞樓、譚政、肖勁光、肖華、楊得志、楊成武、鄭維山、曾思玉、陳伯鈞、程子華、黃克誠、呂正操、李天佑、曹里懷、劉震、韓先楚、吳克華、萬毅、黃永勝、賴傳珠、李作鵬、鄧華、詹才芳、梁興初、      敵軍主要將領:傅作義、李世傑、李文、袁朴、鄭庭笈、侯鏡如、林偉濤、石覺、郭景雲、李士林、安春山、袁慶榮、鄧寶珊、左協中、陳繼承、陳長捷、孫蘭峰、馬法五      戰役戰鬥經典理由:平津戰役中產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綏遠方式」成為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隊實行軍事打擊和政治爭取的基本方式。東野與華北軍區聯合完成我軍三大戰略決戰的最後一戰。第八戰、衡寶圍殲戰      【衡寶戰役小檔案】戰役戰鬥經典指數:      戰役時間:解放戰爭時期的1949年9月13日至10月16日,歷時33天      戰役地點:湘南衡寶地區      戰役手段:兩翼大迂迴鉗形包圍,正面大突破強攻      經典戰鬥:靈官殿截擊戰、祁北圍殲戰      林彪職務:第四野戰軍司令員      林彪年齡:42歲      所轄部隊:第四野戰軍為我軍主力中的主力,精銳中的精銳      戰役特點:第四野戰軍已成為我軍最強大的戰略機動力量,追殲戰、圍殲戰已成為主要作戰樣式,伏擊戰不用打,攻堅戰也很少打;我軍總體以多勝弱,以強擊弱,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少吃多,以弱勝強      殲敵情況:四野主力和二野一部共殲敵正規軍三個軍部、五個整師,共4.7萬人,其中俘虜17名將官以下3.8萬人,收復縣城24座      我軍主要將領:林彪、譚政、肖克、肖勁光、陳賡、程子華、韓先楚、羅舜初、吳克華、陳伯鈞、詹才芳、鍾偉、周希漢、李成芳、秦基偉、鄧華、賴傳珠、李作鵬、方強、曾生、梁興初、劉震、曹里懷、吳瑞林      敵軍主要將領:白崇禧、張軫、宋希濂、夏威、潘文華、徐祖貽、李品仙、張淦、劉嘉樹、黃傑、徐啟明、劉安祺、張光瑋、李本一、魯道源、      戰役戰鬥經典理由:我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兩翼大迂迴,正面大突破,前後只用33天,就殲滅了白崇禧賴以起家的第7、48軍的四個精銳師,並消滅了湘系惟一美械的第62師,給湘系戰力最強的第10師以殲滅性打擊,成為我軍渡江以來華中最大的一次戰果。第九戰、廣西追殲戰      【廣西戰役小檔案】戰役戰鬥經典指數:      戰役時間:解放戰爭時期的1949年11月6日至12月14日,歷時39天      戰役地點:廣西、廣東兩省      戰役手段:兩翼大迂迴鉗形包圍,正面強攻大追殲      經典戰鬥:粵桂邊境殲滅戰、欽州圍殲戰、      林彪職務:第四野戰軍司令員      林彪年齡:42歲      所轄部隊:第四野戰軍為我軍主力中的主力,精銳中的精銳      戰役特點:第四野戰軍已成為我軍最強大的戰略機動力量,追殲戰、圍殲戰已成為主要作戰樣式,伏擊戰不用打,攻堅戰也很少打      殲敵情況:林彪指揮3個兵團9個軍31個師及粵桂邊、滇桂黔邊縱隊共40多萬人,殲滅白崇禧集團和余漢謀集團17.29萬人,其中俘虜16萬餘人(包括將級軍官78人),解放了廣西全境      我軍主要將領:林彪、譚政、肖克、肖勁光、陳賡、程子華、韓先楚、羅舜初、吳克華、陳伯鈞、劉震、張天雲、吳信泉、周希漢、李成芳、秦基偉、鄧華、賴傳珠、李作鵬、梁興初、劉震、曹里懷、      敵軍主要將領:白崇禧、張軫、宋希濂、夏威、潘文華、徐祖貽、李品仙、張淦、張光瑋、李本一、魯道源、楊幹才、李勃      戰役戰鬥經典理由:我軍解放了桂林、柳州、梧州、南寧和廣西全境及廣東西南沿海的城鎮和全部海港。華中華南所轄範圍內除海南島一隅外,業已全部解放。桂系及蔣介石在華南蔣殘餘的殲滅,加速了全國解放的進程。第十戰、海南島登陸戰      【海南島戰役小檔案】戰役戰鬥經典指數:      戰役時間:解放戰爭時期的1950年3月5日至5月1日,歷時58天      戰役地點:海南島      戰役手段:偷渡海峽強攻戰、海島圍殲戰、追擊戰      經典戰鬥:臨高角強攻戰、瓊北圍殲戰、天涯海角追擊戰      林彪職務:第四野戰軍司令員      林彪年齡:43歲      所轄部隊:第四野戰軍為我軍主力中的主力,精銳中的精銳      戰役特點:海戰敵強我弱,我軍以木船為主、配以部分機帆船作為航渡工具,突破敵人海軍軍艦、空軍飛機、海岸炮兵立體封鎖;海島陸地作戰,雙方勢均力敵,但我軍氣勢更盛,戰術更高,最後戰勝敵人      殲敵情況:我軍共殲滅敵軍5個師9個團,總計33148人,其中俘虜26469人,繳獲火炮418門、飛機4架、坦克和裝甲車7輛、汽車140輛,擊落敵機2架,擊沉敵艦1艘,擊傷5艘      我軍主要將領:林彪、葉劍英、譚政、肖克、鄧華、賴傳珠、洪學智、韓先楚、袁昇平、李作鵬、張池明、馮白駒、解方、鄧岳、徐國夫、龍書金、王東保、馬白山、      敵軍主要將領:薛岳、陳濟棠、余漢謀、歐震、長薛仲述、李玉堂、李鐵軍、容有略、陳驥、羅懋勛、莫福如      戰役戰鬥經典理由:海南島戰役,是人民解放軍以木船為主、配以部分機帆船作為航渡工具,突破敵人海空封鎖的一次成功的渡海作戰,開創了陸軍乘木帆船大規模渡海作戰,摧毀敵立體防禦的先例。該戰也是林彪指揮第四野戰軍的最後一戰。林彪十大經典戰役殲敵+俘虜+投誠+起義共計約:210.4517萬人,其中許多戰役殲敵+俘虜+投誠+起義人數不清無法做精確計算,如果按栗粉們的推算那就多了林彪十大經典殲敵最少也有350.0000萬人了。    1.龍岡伏擊戰殲敵情況:紅一方面軍共殲國民黨軍1個師部和3個多旅約1.2萬人,繳獲各種武器1.1萬餘件。林彪所部第10師俘獲敵第18師師長張輝瓚    2.黃陂草台崗伏擊戰殲敵情況:紅一方面軍共殲滅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近3個師,俘虜官兵萬餘人,繳槍1萬餘支,及大量槍械、子彈、電台等軍用物資。俘獲敵主力第52師師長李明和第59師師長陳時驥,擊傷王牌第11師師長肖乾    3.飛奪瀘定橋激戰臘子口殲敵情況:紅2師第4團奪占瀘定橋,殲滅川軍第14軍第38團主力;紅2師第4團強攻臘子口,殲滅國民黨新編14師第6團一部    4.平型關伏擊戰殲敵情況:1000多人.    5、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之戰殲敵情況:殲滅國民黨軍4萬餘人,收復城鎮11座    6.遼瀋大戰殲敵情況:殲滅國軍47.2萬餘人,其中斃傷國軍官兵5.68萬人,俘虜32.43萬人,反正及投誠6.49萬人,起義2.6萬人,俘虜國軍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86名。國軍共損失1個東北「剿匪」總司令部,1個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1個冀遼熱邊區司令部,4個兵團部、11個軍部和36個師。此外,還有1個騎兵司令部,5個炮兵團、戰車團等特種兵部隊。損失各種火炮4709門,輕重機槍13347挺和其他槍支175361支。    7.平津大戰殲敵情況:東北和華北野戰軍共同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個「剿總」司令部、1個警備司令部、3個兵團部、13個軍部、50個師,共52.1萬人。    8.衡寶圍殲戰殲敵情況:四野主力和二野一部共殲敵正規軍三個軍部、五個整師,共4.7萬人,其中俘虜17名將官以下3.8萬人,收復縣城24座    9.廣西追殲戰殲敵情況:林彪指揮3個兵團9個軍31個師及粵桂邊、滇桂黔邊縱隊共40多萬人,殲滅白崇禧集團和余漢謀集團17.29萬人,其中俘虜16萬餘人(包括將級軍官78人),解放了廣西全境    10.海南島登陸戰殲敵情況:我軍共殲滅敵軍5個師9個團,總計33148人,其中俘虜26469人,繳獲火炮418門、飛機4架、坦克和裝甲車7輛、汽車140輛,擊落敵機2架,擊沉敵艦1艘,擊傷5艘      林彪十大經典戰役四次拯救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一次平型關抗日戰爭大捷振奮及拯救了中國的軍心、民心的士氣,兩次決定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得天下,一次誇海南島登陸戰殲維護了祖國的完整,林彪解放了大半個中國。
推薦閱讀:

TAG:近代 | 風雲 | 團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