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堡方言島地名的比較研究及其文化內涵透視

作者:吳偉軍

在辭彙的構成成分中,地名屬於演變和發展相對較慢的,在其他辭彙成分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文

化的交流逐漸消失或不斷變異而消磨掉原有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時,地名相對的穩定性和歷史的延續

性較好地保存了許多珍貴的文化內涵。尤其是在地名的通名部分,不同的地區地名的通名用字往往

不同,這就有可能積澱一定的文化內容。

我們可以在地圖上標出地名的通名部分,觀察相同通名在地理分布上的特徵,再綜合考察造成

這些通名的歷史文化原因,這樣就可以分析地名包含的文化內涵。

一、安順屯堡村寨和雲貴地區漢族村寨通名的歷史層次

安順屯堡村寨及其周邊漢族村寨通名的歷史層次來源應追朔到漢族統治者對雲貴地區實行大規

模開發的明代。明代實行的是屯田制度,首先是軍事屯田,明代的軍事制度是在全國設十多個都指

揮使司,下面設立衛,衛下面再設所,所下面還有更小的軍隊編製。衛所和屯田是緊密聯繫的,

「邊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內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種」[1]1257。另外,明代在各地還設立了民屯和商屯,民屯是在閑曠土地較多的地方,收羅四方的流民和罪戍之人將其編戶組織並且劃給土地,發給牛種,行政和稅收由州縣的地方官管理;商屯主要集中集市貿易發達的地方,人們農忙時種田,農閑時以貨物交流為主要營生方式。屯田制度的實施在雲貴高原乃至全國範圍內造成了大量移民。處於明代戰略要地和征南戰爭大本營同時又是貴州中部商品集散的「早碼頭」、貿易繁榮的「中轉站」的安順、平壩、普定方圓數百里之內實行屯田的村寨就有二百多個。這些村寨絕大多數以「屯、堡、所、哨、關、旗」作為其通名部分,當然也有稱「庄、營、官」的。用得最多的當然是「屯」和「堡」了。屯堡人和屯堡文化的命名就是取他們居住地地名的通名部分。據民國年間所編的《平壩縣誌·民生志》載:「名目屯堡者,屯軍住居之地之名也。以意推測,大約屯軍在明代佔有二、三百年之特殊地位。旁人之心理習慣上務欲加一種特殊名號別之。迨屯制既廢,不復能再以軍字呼此種人,惟其住居地名未改,於是遂以其住居名而名之為屯堡人。實則真正之屯堡人,即明代屯軍之裔嗣也,決非苗夷之類也」。[2]66我們統計了一下,今天屯堡村寨密集的一帶,從東北部的平壩縣下轄的馬武屯到西南部的普定縣下轄的張官屯,叫「X屯」、「XX屯」、 「X官屯」、 「X家屯」、「X旗屯」的大大小小的村寨超過了六十個,而叫「X堡」、「X堡」、「X家堡」、「X官堡」、「X旗堡」的村寨就更多,從東北部平壩縣所轄的新堡到西南部鎮寧縣下轄的張官堡,密密麻麻共有一百多個。「官、旗」等通名與「屯」或「堡」的疊用大大擴充了通名中「屯」與「堡」的數量。前面的「X」和「X」一般是姓,如果明代時是軍屯。那麼就以村寨最高軍官的姓名之。例如「蔡官屯、龍旗屯、高官堡、魏旗堡、甘堡」就是蔡姓、龍姓、高姓、魏姓、甘姓軍官的屯戍之地,安順城南七里之地有個叫張指揮屯的村寨,就是當年姓張的指揮使屯田駐守的地方。如果是民屯和商屯(這在安順一帶較少),也可以村寨的大姓來名之。另外,還可以用村寨所依傍的山地河流來命名,例如雲山屯,就是因為其背靠雲鷲山而得名的。①

比較一下貴州其他地區村寨的通名,以為「屯、堡、旗、官、營、哨、庄」的村寨就不多,只

在老黔滇通道②一線的城市例如貴陽、盤縣、六枝、銅仁、江口、玉屏、思南、松桃、黃平、福泉、岑鞏、興義、興仁、貞豐、修文、開陽以及明代戰略重鎮威寧、鎮遠等地有少許分布。由此可見,明代漢族移民在今天安順一帶是有相當大的密集程度的,而在貴州其他地區的分布就要稀疏得多。這主要是因為明代漢族移民更多的是在政府行政干預下進行的,所形成的村寨在貴州的分布僅限於交通幹道和軍事交通重鎮上。廣大的高山深澤、低洼谷地是明王朝軍隊鞭長莫及的,這些地方自然成了當地土著民族的領地。

然而,清代移民更多的是個人和家族的行為,移民深入到了苗族、布依族、仡佬族、彝族、侗

族等少數民族居住的腹地,形成了許多漢族和少數民族錯雜居住的村寨,這些村寨與明代移民後裔

居住的村寨是可以從通名上區分開來的。在安順市所轄的西秀區、平壩、紫雲、關嶺、普定等地,

清代的漢族移民後裔居住村寨以及漢族移民和當地的少數民族雜居的村寨大多是以「寨、塘、壩、

沖、院、灣、坪」等作為通名的,其中,「寨」和「塘」用得最多。例如西秀區的竹林寨、鏡子塘、王家灣;平壩的陳家寨、黃水沖、羅家院;普定的何家寨、華家灣、砂子沖、下大壩;關嶺的周家寨、張家壩;鎮寧的看牛坪、石頭寨;紫雲的長風塘、梨樹灣、瓦窯寨等等。清代雍正年問劃給貴州的遵義,當時也是漢族移民分布較多的地區,這裡村寨的通名以「溝、灣、坪、寨」居多,當然也有稱「坡、塘、場、洞、井、田、埡、岩、台、崗、隴、坳」的。例如紅花崗區的袁家溝、平陽壩、黃家寨;赤水的野豬坪、觀音岩;仁懷的熊家溝、石子嶺、高鐵壩、出水洞;遵義縣的大茅坡、楊柳灣、三星場、石鹽井;桐梓的王家坪、涼風埡、火燒崗;綏陽的龍塘、白果坪、鵝巷嶺;正安的周家灣、胭脂塘、白雲岩;道真的風洞、馮家坪、饒家溝;務川的鄒家灣、白楊坡,文家壩;風崗的楊樹溝、龍台、龍門井;湄潭的聚寶場、猴子岩、黃家寨;餘慶的童家灣、土地坳、磨子坪;習水的條台、大泥壩等等。貴州其他地區的漢族移民村寨甚至是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村寨,也多以「寨、溝、塘、灣、坪、洞」等作為通名,如貴陽的落刀寨、冷水溝、馬家灣、高寨;畢節的核桃坪、青崗寨、楊柳灣;興義的高家灣、龍家寨;興仁的陳家溝;晴隆的兔場坪、麻江的老熊塘、陳家寨;都勻的羅家寨、平地坡;獨山的蔡家寨等等。少數民族聚居的村寨,其命名方式大部分與漢族移民村寨和漢族移民與少數民族雜居的村寨大不相同。例如三都水族自治縣的村寨有:姑千、姑好、姑要、姑任、姑下、姑良、古幫、古蒙等: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榕江縣的苗族村寨有擺貝、擺居、擺外、擺橋、擺丟、擺交等;水族村寨有姑角、烏坡、烏孝、烏泥等;雷山縣的苗族村寨有排翁、排落、排肖、排里等;天柱縣的侗族村寨有閃溪、聚溪、翁溪、蒲溪、毫溪等等。很明顯,這些村寨名都是少數民族語言的漢語音譯。

在今天雲南省的東部曾經也是明代屯軍駐紮的主要地方。考察一下這些地區的村寨通名.我們

發現在明代從湖南經貴州到達雲南的重要驛道沿線的城鎮如陸良、曲靖、富源等都有以「屯、堡、

旗、關、官、哨、庄、營、所」等作為通名的村莊。例如。陸良的劉官堡、伏家營、朱旗田、周旗

堡、方官屯、黃官莊、松林哨、左所等等。這些村莊的通名都是當時屯軍村寨的見證。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雲貴地區村寨的通名有其歷史層次。稱「屯、堡、旗、關、官、哨、庄、營、所」等的村寨地名的歷史層次是明朝:以「寨、塘、壩、沖、院、灣、坪、洞、井、田、埡、岩、台、崗、隴」等作為通名的村寨,地名歷史層次是清代。舉一個有趣的例子。處於安順市西秀區的本寨,從語言、風俗、服飾、建築來說都是一個典型的屯堡村寨,但是它的通名卻稱「寨」,而不稱為「屯」或「堡」。考察一下該村的歷史,我們發現,這個村子不是建於明代,而是始建於清代中葉。當時居住在安順府城的明代軍屯和商屯的後裔(主要是金、楊、王三個大姓)在集市貿易中發展成為安順的大戶和望族,看中了本寨的山水風光便在此買地購田,建立屯堡村寨。本寨的命名主要是照搬了清代漢族移民村寨的命名方式。而正是因為村寨命名的不同.使得很多屯堡老村寨的人們認為他們不是正宗的屯堡人。

二、十二獸地名及其文化內涵

安順屯堡一帶的十二獸(對應民間的十二生肖)地名③散見於安順市西秀區、平壩、關嶺、鎮寧、普定、紫雲等地。據成都地圖出版社和貴州省第三測繪院合編的《貴州省實用地圖冊》(成都地圖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提供的地圖資料統計,屯堡地區的鄉鎮名稱使用十二獸地名的共有40多個,基本上與清代咸豐年間留存的是一致的,它是明清兩代集市貿易在地名上留下的印記。應該說,古今中外都有以動物名作為地名的例子,但是以十二獸作為一個系統。指稱趕集的日期以及所趕集市的名稱,並進而在地名上固化下來,這在全國的漢語地名中是不多見的。這種地名僅僅分布在貴州的安順市、貴陽市、六盤水市、畢節地區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雲南東部的大片與貴州相鄰的漢彝雜居地區。

安順屯堡一帶的十二獸地名除了用於鄉鎮名外,還用於村寨名和集市名。例如安順市西秀區的雞場鄉,西秀區大西橋鎮的狗場屯和馬場屯,紫雲的豬場集市。十二獸地名通名為「場」,是因為這些地名來源於集市貿易的興起。屯堡一帶方言稱到集市上去進行交易、買賣東西叫「趕場」。「趕場」一般是在相對空曠開闊的場壩進行的,其周期一般是十二天,以漢民族傳統的十二屬相來作為一個計算系統。也就是說,以「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的順序來記日,計算集市的周期,進而集市所在地也用這十二獸來命名,例如鼠日所趕的集市就稱為鼠場,鼠場就是鼠日(或叫子日)趕集,之後就空十一天,到第二個鼠日又是集市,以此類推,牛場是牛日(或稱丑日)趕集,之後就空十一天,到第二個牛日再趕集。

「X場」一般就這樣固定地成為集市地的名稱,有的集市不斷發展壯大具有較大的規模以後。在集市周邊就建立起了村寨甚至鄉鎮。屯堡一帶的十二獸集市名就顯示出了這裡集市的時空特點:定時定點,十二日為一個周期。按十二屬相記住了日期,也就記住了集市的時間和地點。在今天屯堡老人的口中依然流行著這樣的口訣:「今日龍,明日兔,後日萬日趕二鋪(地名,這裡一共有幾個集市)。」後來,隨著集市貿易的發展,集市的名稱沒有改變,但是趕集的日期密集度增加了,出現了一個集市在十二天內趕兩次甚至三次、四次集的情況。例如安順城東二十五里處的狗場原先只是戍日集,後來發展為趕兩次集,逢辰日和戍日趕集。鎮寧城外一百二十里的架布雞場就是逢酉日和卯日趕集。雖然名實之間有了些許不符,但是十二獸的集市名卻固定下來不易改變了,即使今天的安順屯堡有的地方不趕集了,但是十二獸的集市名卻依然保存。

獸集市名的留存以及流傳和人們棄惡揚善的語言心理是緊密相關的.安順屯堡的集市名保存最多的是雞場,基本上各地都有,有很多地方有大小雞場,甚至還有新老雞場。這是因為在漢民族的心目中,雞一直是吉利的象徵,更何況在屯堡方言中「雞」與「吉」是同音的,都念[tc33]。此外,馬場、龍場、羊場等也較多,馬、龍、羊在漢族心中都是比較吉利的動物。十二獸中有兇惡

的動物,例如虎、蛇;有害人之獸,如鼠;有供人驅使的牲畜,如狗、豬等。在屯堡一帶就很少留

有以它們命名的集市,即使要以此作為集市名或地名,名稱都要經過一番雅化。例如,不稱虎場而

稱貓場,不稱蛇場而稱順場。稱順場當然也是由於在屯堡方言中「蛇」與「折本」的「折」是同音

的(音[sei21]),尤其是在做生意的屯堡人口中,都稱「蛇」為「順」或「順條子」。從文字上說,最常見的雅化是把「豬場」寫作「珠場、朱場」,把「羊場」寫作「洋場、陽場或楊場」,把「狗場」寫作「耇場」,把「猴場」寫作「侯場」。另外,兔場也基本沒有,在屯堡方言中。「兔」,音[t『u35],在方言中,與表示吝嗇和小心眼的詞(本字暫不考)是同音的。在有文化的屯堡人口中,還有直接用地支名來指稱某個場的,如稱「鼠場」為「子場」。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十二獸紀日是不斷循環的,按理說來。十二獸作為地名應該是機會均等的,但由於人們的忌諱心理,造成了有的動物名用得很少。而有的動物名卻用得很多的現象。

十二獸地名的命名方式是某種特定的民族心理和思維方式的體現。當人與自然處於原始和諧的

狀態時,人們從一種古樸混沌的思維方式出發,把自然界的動物和沒有生命的時間和空間聯繫起來,用動物名來循環紀日紀年.同時又為了方便記憶,用紀El的動物名來命名地點。這是一種動物與時空異實同名的混沌的具象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具有循環的特點,也就是無論時間還是空間。並沒有從命名上體現了一維性和不可逆轉性。而用十二種動物對應,體現了某種輪迴和循環。正是這種同化了的異實同名系統使人們把時間和空間都歸為某屬,即屬於某種動物,當人們用社會倫理意識和價值觀念來審視這些時間和地點的命名時。便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棄惡揚善的避諱心理,所以前面提到的十二獸地名有選擇地使用和流傳以及稱呼乃至書寫上雅化現象的出現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其實把十二種動物與人的生年聯繫在一起並從而作為人的屬相,也是這種思維方式和心理特點的反映。

我們知道,屯堡人是雲貴高原上大批軍事移民的後裔,那麼十二獸地名的起源,能否完全歸結於漢族文化對土著文化的入侵呢?這顯然是不行的。漢族民間雖有用十二生肖系統④,但是十二獸聯繫的是地支,而且僅用於紀年,和人的生年連在一起。漢族聚居的廣大中原地區,沒有出現十二獸的地名,十二獸地名僅出現在處於邊陲的雲南和貴州,尤其是安順的屯堡一帶,十二獸地名分布是十分密集和典型的。

解放前西南彝族地區通行著一種太陽曆⑥,俗稱十二獸歷或十月曆,以十二獸名循環計日。十二獸的名稱和排列順序是與漢族十二生肖相同的。一個月固定有三十六天,也就是用十二獸紀日循環三次就是一個月。一年是十個月,十二獸紀日循環三十次,共三百六十天,然後另外有五天不列入十二獸紀日的系統,不屬於任何一周,稱為過年日。這樣一年實際上也就是三百六十五天了,然後每隔兩年再把過年日增加一天就恰好符合閏年的天數。⑤

這樣看來,屯堡一帶乃至整個西南邊陲的十二獸地名就很有可能是受到彝族曆法觀念的影響了。但它也不能完全說成是彝族文化的產物。因為在川黔滇三省實行十二獸歷律的地區為四川的涼山一帶最多,佔三省總數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雲貴兩省合起來才占不到百分之三十。但是從比較詳盡的三省地圖冊上。我們發現了有十二獸地名的地區卻集中在貴州的中西部以及雲南的東部和中部。四川的涼山彝族地區反倒沒有。而且我們所論述的屯堡方言島一帶雖有十二獸地名。但是這裡現在基本沒有彝族聚居。

我們經過仔細的考察,發現十二獸地名主要集中在安順的屯堡村寨所在地;貴陽市、六盤水市

的水城、盤縣、六枝的漢彝雜居地區;畢節地區尤其是畢節市、威寧縣、納雍縣的漢彝雜居地;黔

西南自治州的興義市、興仁縣、晴隆縣、普安縣等漢彝雜居地區:黔南自治州的少許地區。另外,

雲南東部的曲靖、昭通、玉溪、陸良等地區和楚雄、紅河、文山諸自治州的漢彝雜居地也有一定的

分布。當然,雲南的十二獸地名的通名部分與貴州的不大~致。很少有稱「場」的,大部分稱「街」或「街子」。例如:珠街、耇街、長蟲街(指蛇街)、永善街(指虎街)等。這是因為雲南大都把趕集稱為「趕街」。只有少數靠近貴州的部分才稱「趕場」,這些地方的集市通名也才叫「場」。貴州的少許與雲南接壤的地區,十二獸地名的通名也稱為「街」或「街子」。

這些有十二獸地名的地區是貴州、雲南漢族開發較早的地區,同時也是明代朱元璋的調北征南

戰爭的主要佔領地和屯軍戍守的主要地區。而且在雲貴地區,當漢族統治勢力還比較薄弱的清朝以

前,彝族長期是這裡的土著統治民族。從現有的史料來看,十二獸地名最早是見於明代。據《貴州

通史》中所引的明代弘治年間的《貴州圖經新志·貴州宣慰司》中載:「郡內夷漢雜處,其貿易以十二生肖為該市名,如子日則鼠場,丑日則牛場之類。及期各員貨聚場貿易,仍立場主以禁爭奪。其附郭者,舊有卯申二場。弘治以來,今巡鎮大臣以軍民生理疏闊,增子寅午戌四場,並前六場,人甚便之。」[3]291嘲劫這不僅是關於十二獸地名的最早記載之一,而且還明確地指出了十二獸地名是與集市貿易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同時記載了隨著經濟的發展,場市貿易不斷發展的概況。於是,我們就可以作這樣的初步推斷:明代隨著征南戰爭的爆發和朱明王朝在雲貴地區戍兵屯田制度的興起,漢族移民大量進入,移民帶來了中原、江淮、湖廣一帶趕集的生活風習,農村集市貿易由此而興盛起來。當然也不是說在漢移民大規模進入雲貴兩省前,雲貴的土著民族完全沒有集市貿易,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明代前雲貴土著民族定點、定期的集市貿易是不發達的,因為目前關於少數民族文化的研究表明,川滇黔的很多少數民族地區在解放前還是實行奴隸制甚至更原始的社會制度。這樣的制度是無法產生健全的農村集市貿易經濟的。集市貿易的集場剛開始只是局限於漢移民進行貨物交換,隨著移民居住時間變長,移民與當地土著(當然主要是彝族,因為彝族是當地的土著統治民族,政治經濟和文化地位較高)產生了一定的經濟交往。從集場的設立地來說,一般開始時都是在無名的空曠之地。人們便於記憶以按期到曠野無名地去趕集,希望用一種最簡潔的方式既記住趕集的日期,同時又記住趕集的地點。在這種要求之下,彝族的十二獸紀日方式成為了最佳的選擇。漢彝兩族在相互的交往中達成了雙方都能接受的記住集期和趕集地點的方式,十二獸曆法以十二獸紀日。這是彝族的傳統,而這種紀日的名稱和順序正好符合漢族民間傳統紀年的方式。⑦漢彝兩族在相互折中、求同存異中確定了這種集期以十二天為一輪,採用十二獸的順序來循環,來命名無名地集市的方式。不過,對漢族而言,雖然以十二獸記住集期,但是並未由此用十二獸來紀日,也就是未採用彝族的十二獸歷律。紀日紀年仍然是採用漢族傳統的歷律。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十二獸地名的出現,不能單純地歸結為漢族或彝族文化的產

物。而應該說十二獸集市名是明代漢族移民進入雲南、貴州地區屯田,使得這些地區的經濟尤其是

農村的集市貿易得到勃興,在漢族與當地土著的統治民族彝族有了一定的經濟交往情況下產生的。

它是明代漢族移民的經濟文化和當地彝族經濟文化相互融合的產物,而以此作為地點的命名方式並

長期固定下來。最終可以歸結為漢彝兩族民族心理和思維方式相互融合的結果。

(本文的撰寫得到授業恩師塗光祿先生的悉心指導。在貴州省語言學會第十二屆學術年會上宣讀

此文的初稿時.與會的袁本良、宋宣、顏邁、明生榮諸位先生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謹此一併致

謝。文章尚存錯謬之處。概由筆者一人負責。)

注釋:

①以山川河流得名的屯堡村寨要麼是清代時安順城中的商屯、民屯在此購田買地建立起來的,要麼

就是清代時由於村寨的壯大而重新命名的。屯堡人居住上講究要符合「山管人丁水管財」的傳統五

行學說要求。觀察安順一帶的屯堡村寨,我們發現。基本都是靠山而不近山,鄰水而不傍水,房屋

的坐向絕大多數是南北向,符合「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規則。安順的特定的地理

環境恰好符合了屯堡人居住的傳統習俗心理,因此。屯堡村寨在清代及以後的歲月中能不斷地發展

壯大。

②老黔滇通道是明王朝時期由湖南、貴州通達雲南邊疆的一條重要的交通樞紐。它從湖南的晃州

(治今湖南新晃東北)和沅州(治今湖南芷江)橫跨今天整個貴州省的中部南部一直到達今天雲南省

的曲靖、昆明一帶。具體的路線為:沅州(治今湖南芷江)一便水驛一晃州(治今湖南新晃東北)

一平溪衛(今貴州玉屏)一清浪(今貴州岑鞏南)一鎮遠府一偏橋衛(今貴州施秉)一興隆衛(今貴州黃平)一清平衛一平越衛(今貴州福泉)一新添衛(今貴州貴定)一龍里衛一威清衛(今貴州清鎮)一平壩衛一普定衛(今貴州安順)一安庄衛一關嶺一查城一安南衛(今貴州睛隆)一新興驛一普安州(治今貴州盤縣西北)一亦資孔驛一平夷衛(今富源)一白水一南寧(今曲靖)一馬龍州一易龍驛一楊林所一板橋驛一昆明。此路是明朝時期從雲南至京城的最重要通道,明朝在其沿線一帶廣設衛所和屯堡,重兵駐紮,並利用行政命令遷徙大量的移民在此長期居住。該路直至明末清初時,貴州段由於局勢動蕩不安才有了梗阻之虞。

③由於十二獸在這裡用於記住集市的日期。而不是紀年,因此雖然它與十二屬相的獸名同,排列順

序也同,但是為了區分起見。我們不稱十二生肖地名,而稱十二獸地名。

④漢族十二生肖起源很早。早在先秦典籍中就有了記載。《詩經》當中,獸名已經與地支聯繫在一

起,東漢王充《論衡》的《物勢》和《言毒》篇把獸名和地支連在一起就已經用得十分廣泛了。南

北朝前後,十二獸就與人的生年聯繫在一起了,南陳沈炯就作有<十二屬詩》。《北史·宇文護傳》中就說:「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

⑤具體的紀日方式,江應梁先生在解放前寫的《涼山彝族奴隸制度》(1948)一書中曾詳細介紹過。

陳久金等先生在《彝族天文學史>(1982)中更系統地總結了彝族傳統的天文歷律知識。

⑥世界古代的曆法,有太陽曆、太陰曆、陰陽曆三種,太陽曆只考慮季節的變化,太陰曆只考慮月

亮的圓缺,陰陽曆則兼顧季節變化和月貌的變化。我國古代傳統上是使用陰陽曆的,但是在局部時

期和局部地區也曾試用過太陽曆。解放後西南彝族地區受漢族的影響,也改用了陰陽曆。

⑦參見劉堯漢《「十二獸」曆法起源於原始圖騰崇拜》(劉堯漢《彝族社會歷史調查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1980年8月出版)一文。文中將中國彝、黎、傣、維、漢各族以及巴比倫、印度、埃及、希臘的紀曆十二獸。連同與之相關的漢族的十二支、十乾和巴比倫的十二宮對照比較。發現川、滇、黔彝族的紀曆十二獸的內容與順序與漢族紀年的十二生肖完全一樣。

參考文獻:

[1]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第七十七,志第五十三食貨一)[M].北京:中華書局,2000.

[2]黃加服,段志洪.中國地方志集成·貴州府縣誌輯第四十五輯(民國:平壩縣誌,江鍾岷修,陳廷菜、陳楷纂)[M].巴蜀書社·江蘇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91.

[3]何仁仲.貴州通史(第二卷:明代的貴州)[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3.

(責編:明茂修 責校:張永光)

作者簡介:吳偉軍(1979-).女.貴州安順人,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文學碩士。研究方向:現代漢語方言。

文章發表於《畢節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第28卷(總第114期)

本文鏈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bjsfgdzkxxxb201001018.aspx

PS:文章是在萬方數據下載,轉換格式時出現部分亂碼,列印後對照進行了修改。


推薦閱讀:

八輔音義補全計劃(零)
趣談松滋地名的由來
全國範圍內出現頻率高的街道名都有哪些?
為什麼中國地名裡面很多都帶有「陽」字?

TAG:文化 | 方言 | 比較 | 地名 | 內涵 | 透視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