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新茶好喝時—綠茶文化有感
06-07
我們常說的綠茶以春茶為最好,所以常常我們所說的春茶也主要是指綠茶,綠茶是中國六大類茶葉中最大的一類,多達幾百種,一千多個名稱。 每到春天的採茶季,各地的茶山上就漸次地進入一片忙碌。明前茶最早開採,因其採摘期極短,僅有十多天,「早采一天是個寶,晚采一天是個草」,芽頭和嫩度每天都會有明顯變化。 各春茶標兵中,河南以毛尖出名,也有龍井;江蘇以碧螺春和龍井出名;各地還有安徽的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四川峨眉竹葉青,浙江安吉白茶等眾多品種;另外在中國的春茶地露天上,翠柏、雀舌、銀毫等占著重要一席;而鐵觀音則是烏龍茶春茶的代表,稱為春觀音。 從米佳茗似佳人 蘇東坡詩云:從來佳茗似佳人。二八佳人,正是春茶的感覺,鮮嫩美妙,清新自然,完全一股春天的氣息。春茶如何品,其實是心境為上。不像普洱等,綠茶的沖泡不必過於拘泥,沒有一定之規,茶具如玻璃、瓷、紫砂都可選用,你覺得好喝即可。只水溫要掌握好,不可過高,80攝氏度最佳,沖水也不要對準茶葉直衝下去,而要順著杯壁徐徐流入杯內,讓茶和水充分浸潤、舒展,既讓茶香散發,又不致燙熟,埋沒了茶香。而茶葉和水的比例則以1克茶對50毫升水為佳,當然根據個人習慣也可適當調整。 當然,如果茶葉的品級有別,那麼沖泡要求也有不同。上品的綠茶,如果用透明玻璃杯沖泡,能看見細嫩的茶芽在水中舒展、起伏,如水中舞蹈,分秒不同,充滿動態感。相對於這樣的直觀,也有人更愛細白瓷蓋碗來沖泡綠茶,讓品茶人多了些期待,短暫地悶蓋後,茶的內質就已經很充分地散發,揭開後,杯內如春蘭初綻,片片青綠,香氣渺渺地氤氳開來,再用蓋子撇開嫩青的芽葉輕啜,滿口的清鮮,讓口舌生津。如果要以瓷壺、紫砂壺沖泡也可,尤以紫砂壺為好,只水溫要略高一些。因紫砂有氣孔,可疏理茶中雜味,讓茶味更正。 好一幅新茶地圖 一方水土養一方茶,中國茶區眾多,每一地區氣候環境、土壤結構不同,所產茶不同,個性非常明顯。然好茶有個規律,一般出自高山絕頂、雲霧繚繞的地方,所以龍井以獅峰龍井為最佳,碧螺春以洞庭東山碧螺峰上幾株野茶為最,毛尖以五山二潭一寨為優。選春茶時,一要看外形,包括色澤、嫩度、干香、凈度:二要看內質,從湯色、香氣、滋味、葉底四方面來選定,其中內又重於外。這樣紛繁的選擇,總有你愛的那一款。 古意茶裝備 這些茶具,也許我們早已不用了,又也許我們甚至從來沒見過。但只透過文字,我們都能感受到那濃濃的古味茶意。 01 炭爐|就是古人煮茶要用到的火爐,而唐以來煮茶的這個爐又通稱為「茶灶」。《唐書·陸龜蒙傳》中說他居住松江甫里,不喜與流俗交往,雖造門也不肯見人,還不乘馬不坐船,喜歡獨自往來於江湖,整天只是「設蓬席齋,束書茶灶」。宋南渡後譽為「四大家」之一的楊萬里在《壓波堂賦》中有「筆床茶灶,瓦盆藤尊」之句。唐詩人陳陶《題紫竹詩》寫道:「幽香入茶灶,靜翠直棋局」。可見,唐宋時期文人墨客在讀書下棋時的的標配之一,就是這件茶灶。 02 茶焙|古時把烘茶葉的器具叫「茶焙」。按《茶錄》記載說,茶焙是一種竹編,外面包裹著箬葉(箬竹的葉子),因箬葉有收火的作用,可以避免把茶葉烘黃,茶放在茶焙上,用小火緩緩烘製,就不會損壞茶色和茶香了。想想看,這樣一幅文人騷客DlY茶葉的場景,是何等的詩意。 03 茶墟|《長物志》記載:宋元以來,煮茶器具叫「茶鑣」,亦稱「風鑣」。所以,在宋、元、明三代,煮茶器具是這種銅製的茶鑣,長相和作用基本就是現在的茶壺+煮水壺,那時還是喝煎茶的年代。茶鑣不僅光滑美觀,且上有細巧如錦的花紋,已經是非常精緻的物件。其中以一種饕餮銅鑣在明代最為華貴。「饕餮」作為古代名惡獸,是常在古代鐘鼎彝器上見到的琢刻獸形,極其講究。 04 還有……|其他在各種古籍中還能見到的茶具,種類非常繁多。有:茶鼎、茶甌、茶磨、茶碾、茶臼、茶櫃、茶榨、茶槽、茶憲、茶籠、茶筐、茶板、茶挾、茶羅、茶囊、茶瓢、茶匙……究竟有多少種呢?按《雲溪友議》說:「陸羽造茶具二十四事」。所以,再合上唐代文學家《茶具十詠》所言,那麼古代茶具種類至少有24種。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什麼叫客家人?
※【今日話題】紗巾與文化底蘊
※鞋趣橫生的中國古鞋文化
※【節氣手帖】寒露:板栗,愛是想觸碰又收回手
※消防員在美國爲什麽是非常受到尊重的一個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