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教學--音階的訓練與掌握
基本功的訓練對於學習琵琶演奏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及作用。而音階訓練則是基本功訓練內容的一個重要部分。在琵琶的多個音位上(音位與音域不同,不同的音位可以產生相同的音高),組成幾種調式音階並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如果要把這些音階的練習,達到一種不用大腦去指揮的熟練技巧,卻是十分艱苦的事,總結多年的教學經驗,我想就音階的訓練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音階要熟悉各種音階的結構,在琴上找准各音的位置,合理安排指法,記住音位
音列是構成音階的音高材料,練好音列與練好音階差不多是一回事。下面我以D大調音列為例加以說明。
上行:從倍低音sol到倍高音do。
下行:從倍高音do到倍低音sol。
二、指距與把位
在訓練當中感受並牢記指距與把位。下面上行音列中的部分音來加以說明。
從倍低音sol開始的前四個音:「sol la si do」這幾個音在相把。其中「sol」是第四弦空弦,「la」是一指,「si」是二指,「do」(低音)是三指;接下來的低音「re mi
fa」三個音在第一把位,也在四弦上,指法與上述「la si do」三個音指法相同,都用一、二、三指(即食、中、無名指),但指距與把位的寬窄都不同。「la si do」比「re mi fa」指距、把位要寬些。
「re mi fa」(低音的)「la si(低音的)do(中音的)」;「re mi fa」(中音的)這三組音均在第一把位,但弦數不同。「re mi fa」(低音的)在四弦;「la si(低音的)do(中音的)」在二弦;「re mi fa」(中音的)在一弦。指距感相同。
「re mi fa」(中音的);「re mi fa」(高音的)均在一弦、指法一樣,但把位不同,「re mi fa」(中音的)在第一把位;「re mi fa」(高音的);在第三把位。因而指距感不相同。「la si(倍低音的)do(低音的)」是這一音列中指距最寬的。而「la si(高音的)do(倍高音的)」卻是這一音列中指距最窄的。中間各組音均因把位不同指距感也有所不同。每次練習都要認真感受。
三、指法、弦數、把位等技術動作的定形
仍以上行音列為例。如「la si(倍低音的)do(低音的)」;「re mi fa」(低音的);兩組音指法、弦數都是一樣的。
首先,第一指摁弦彈完「la(倍低音的)」,用第二指摁弦彈「si」時,第一指可以離相品,也可以輕輕地放在原位,但不可以移位,即垂直將手指抬起,也不可離相品太遠。彈「do(低音的)」時,第二指和第一指要求一相同。
「la si(倍低音的)do(低音的)」這一組音彈完後手形不要變,因為下兩組音「re mi fa」(低音的)和「la si(倍低音的)do(低音的)」的指法一樣、手形均與「la si(倍低音的)do(低音的)」一樣,不過,「re mi fa」(低音的)在第一把位,需換把。注意換把時左胳膊的大臂、肩肘、小臂、手腕、手,同時從一組音換至另一組音,且動作是垂直下行,速度要快(包括右手彈挑動作,右手和左手同時觸弦,右手大指、食指手指均是末關節和手臂同時運動,觸弦時人指要淺,速度要快,(快彈慢彈動作要一樣),多餘的動作不要。可運用同樣的方法練習之後的各組音。
下行音階(或音列)的彈奏方法與上行音階(或音列)的彈奏方法一樣。換把時左胳膊的大臂、肩肘、小臂、手腕、手,同時從一組音換至另一組音,且動作是垂直上行,每次彈奏時動作要一樣,建立技術動作的定形。
四、培養「下意識」的能力
在訓練當中一定要注意每次彈奏時左右手感覺要一樣(包括左手換把;摁弦的位置、力度;過弦;右手觸弦位置、角度、力度的動作),經過反覆地、多次地練習,獲得具有習慣性的、控制自如的技術動作的能力。即從「有意識」的技術動作逐漸過渡到「下意識」的技術動作。
以上我談的是訓練音階的幾個步驟。先練好一條音階,再把所有的音階按此方法一一訓練,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定能熟練地掌握各種音階的演奏方法。
推薦閱讀:
※太極拳搏擊教學法(十三)
※交誼舞教學視頻(一學就會)
※文字學基礎與字理教學
※破鋒八刀 原二十九軍讓鬼子聞風喪膽的刀法 視頻教學
※【體育舞蹈教學系列】 第三章 第二節標準舞1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