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奇隱晦謎語詩
謎語詩謎語詩或稱詩謎。分為三大類:字謎詩、隱語詩、數謎詩。一、字謎詩字謎詩,是以字為謎底的詩。所用詩句多數著眼於字形,將字形分解,而將謎底隱藏其中。有的則兼釋字義,有的是一句詩一個謎底,有的則全詩同一謎底。離合詩也很象文字謎詩,其和文字謎詩的最大區別在於,離合詩是藏的不是謎底而是詩的主題。事實上漢魏南北朝以至唐代出現的許多離合詩甚至都沒有詩題,其詩題就隱在「謎」般的詩句里,只有通過離合手法,才能巧妙地將「謎底」—詩題呈現出來。並且組成詩的主題的每個偏旁部首都表現在詩中,詩的主題就是組合成的字。而文字謎詩藏的是謎底,並且只是謎底是文字,但謎面卻不直接顯示在詩中,使用的方法也不是組合成字,而是採用制謎的方法。字謎詩也叫藁砧體。如古樂府詩:「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藁砧」,就是斧;「重山」,是出字,出;「何當大刀頭」,刀頭有環,是「月半」兩字;「破鏡飛上天」,為「還」字。藁砧體的名稱即來源於此。一句詩一個謎底的很多,、。海南人伯疇是明代狀元,人稱「海南才子」,能詩善文。傳說有一天,他路過一家酒店。店老闆熱情歡迎,客氣有加,求伯疇給酒店寫幾句吉利話。伯疇答應,揮筆而就下面的詩:一輪明月掛半天,淑女才子並蒂蓮。碧波池邊酉時會,細讀詩書不用言。老闆說:「您給我寫首詩管用嗎?」伯疇說:「我這是字謎詩,其實是四個字—有好酒賣。」老闆恍然,萬分感謝。說起來,這也是一個絕妙的廣告運作。其實,在伯疇之前,也有一店鋪的招牌上寫著:月掛半邊天,嫦娥伴子眠,酉時天下雨,讀書不用言。招牌掛出後,人們都爭相觀看,故而生意興隆,顧客盈門。招牌的謎底也是:有好酒賣。宋代文壇名士趙明誠,一次外出歸家後悶悶不樂,食欲不振,形體日漸消瘦,父親詢問他,他回答說,我夢中見一人對我言道: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麻除草麻,芙蓉開新花。他的父親聽了大笑,猜齣兒子說的是「詞女之夫」四個字。因為趙明誠認識女詞人李清照,雙方一見鍾情,但在封建社會裡婚姻是不得自由的,因而憂鬱成病。他父親當即允了這門親事。還有在《夷堅甲志》中記載的就這樣的詩迷:「雪天晴色見虹霓,千里江山遇帝畿。天子手中朝白玉,秀才不肯著麻衣。暗含韓公絳、馮公京、王公珪、曾公布四人。全詩同一謎底的也不少。王安石讓他的好朋友王吉甫猜謎:」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王吉甫以謎破謎,吟道:」東西有條魚,無頭亦無尾,更除脊梁骨,便是你的謎。「王安石聽候大笑。按:兩人的謎底都是「日」字。王安石看來喜歡猜謎,他當宰相時,請一老木匠為其設計一套宅院。看後圖紙無語,在後花園牆壁中間處寫了這詩:倚闌桿東君去也,霎時間紅日西沉。燈閃閃人兒不見,悶悠悠少個知心。然後說:你按這樣去改吧。木匠師父不明其意,回到家後長嘆一聲。女兒乖巧上前問明,解釋給父親說:相爺給您出的是字謎,四句都是說得一個字,是讓您在後花園牆中間開一個「門」。老師父眉開眼笑即刻修改了圖紙,王安石看後連說:「好!好!」我估計這個故事脫胎於《三國演義》:魏武帝曹操令人造了一所花園,竣工後,他前往觀看,未置可否,只拿筆在門上寫了個「活」字就離開了。人們都不曉得他的意思。文官楊修說:「『門』內添加『活』字是『闊』字。曹操嫌園門闊了。」於是重新改造。完工後請曹操驗收,曹操看後非常高興。當然,當他知道是楊修猜出了他的想法,就不會再高興了。有一首無名氏的字謎詩:李白才字泣鬼神,詩文淵博獨超群。四方漫遊遍中國,入水撈月是傳聞。謎底:激。此詩每句第二字嵌「白文方水」四字,乃「激」也。所以此詩也是嵌字詩和離合詩。下一首,與此類似:何人經商出遠門,河水奔流不見影。千柯木材火燒盡,百舸爭流舟自沉。謎底是:「可」字。下面幾首都是字謎詩,但制謎的方法卻不一樣:古月照水水長流,水伴古月度春秋。留得水光昭古月,碧波深處好泛舟。謎底:湖。南朝宋鮑照:二形一體,四支八頭。四八一八,飛泉仰流。謎底:井宋代陳亞:若教有口便啞,且要無心為惡。中間全沒肚腸,外面強生稜角。謎底:亜(繁體亞字),看來這個人比較自戀,拿自己名字作詩。元無名氏:三山自三山,山山甘倒懸。一月復一月,月月還相連。左右排雙羽,縱橫列二川。闔家都六口,兩口不團圓。謎底:用字謎詩經常和民間傳說聯繫在一起,比如下面這個故事:乾隆年間的一天,有十幾名舉子趕到黃河渡口,準備渡河,正趕上黃河漲大水,無人擺渡。舉子們望著洶湧澎湃的黃河,正在焦急之際,忽見從岸邊蘆葦叢中划出一條船來,船頭站著一位老艄公。他把小船靠到岸邊問明情況,就對舉子們說:「我可以送你們過河,不過,有個條件,我先出個字謎請各位猜,猜中者,立即上船過河,分文不收;猜不中者就請撥馬而回,再苦守三年寒窗吧!」舉子們聽罷,都覺得這有何難,就請老艄公出謎。老艄公念道:半邊有毛半邊光,半邊有味半邊香,半邊吃的山上草,半邊還在水裡藏。舉子們聽罷,全傻了眼。這時,正在渡口附近洗衣裳的兩位姑娘「噗哧」一笑說:「這麼多的舉子,連一個普通的字謎也猜不中,真是一群蠢才!」老艄公聽了哈哈大笑說:「聽口氣,你們能解開這個字謎,何不說出來。讓秀才們也長長見識。」兩位姑娘推讓了一陣,一位年齡稍小一點的站起來,念道:水裡游魚山上羊,東拉西扯配成雙,一個不吃山上草,一個不會水中藏。老艄公聽了說道:「這群書獃子,乾脆回家抱孩子去吧,免得浪費盤纏。」說著就舞動雙槳,向黃河對岸划去了。字謎底:鮮。古時候,有個李員外,年過花甲,只有一女。其女二八妙齡,花容月貌。一天,他為女兒挑選女婿,女兒隔著屏風偷看。員外要夫人去問女兒是否同意,女兒害羞地作了一首詩謎:雀屏選佳婿,雙親詢女意;元宵欲觀燈,怎奈才除夕。母親不懂女兒的意思,李員外笑道:「她已允婚啊,詩謎的謎底就是『肯』字呀。」母親一想,頓然領悟:「怎奈才除夕」暗指今天是除夕,在過一天才是正月。「肯」字加上一橫就是「正月」二字。這個女孩子看來很有才氣的,但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最有才氣的無疑就是蘇小妹。在傳說中,人們作詩稱蘇小妹曰:文章華國是三蘇,小妹聰明勝丈夫。借問古人誰得似,不羨班家有大家。詩末一句,蓋言漢儒班彪女、班固、班超之妹,能作女誡,續漢史,才名重於當世,後適曹氏,人皆稱為曹大家。今蘇氏父子三人,又加小妹,可與三班大家齊名考也。蘇小妹真是厲害啊,雖然歷史上並沒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人物,但她卻比很多真實的人有名得多,也有才華得多,其實她就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的象徵和體現。她最出名的恐怕就是三難丈夫秦少游的故事了,雖然歷史上本就沒有蘇小妹,當然秦少游也不可能和她結婚,但故事中的風趣機智實在讓人嘆為觀止。其中的很多都是謎語詩,現摘錄如下:相傳一年秋天,蘇東坡相邀風華正茂的秦少游到秋香亭飲酒賞菊。東坡問道:「賢弟才貌雙全,何以遲遲未得佳偶?」少游答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心中早有鍾情之人,只是羞於啟齒。」東坡問:「但不知是誰家閨秀?」秦少游即席寫了一首詞作答:園中花,化為灰,夕陽一點已西墜。相思淚,心已碎,空聽馬蹄歸,秋日殘紅螢火飛。少游寫完,遞於東坡道:「這是一個字謎,請君猜詳。」東坡看罷,心領神會,點頭微笑,說:「原來如此,這有何難!」於是,東坡親作紅娘相助,成全了少游與小妹的婚事。(按:這個字謎的謎底是個「蘇」字。)那他老兄是怎麼成全的呢?說來話長啊!傳說蘇小妹要求婚的人猜謎,誰猜中了就許配給他。她出了一個物謎和四字謎。物謎是:「越大越好過,越小越難過;越短越好過,越長越難過;白天還好過,晚上更難過。」四字謎是:「東境腳為佳,女未肯成家,半口吃一口,音息心牽掛。」前來猜謎的無不掃興而歸。一天,秦少游前來應猜,蘇東坡器重秦少游的人品才智,也明白他的心思,於是對他有所暗示。秦少游待小妹出謎後,很快就猜中了。(按:物謎的謎底是「橋」,四字謎的謎底是「小妹同意」。)……將到洞房,只見門外齊齊排列著六個侍兒,簇擁一張書案,綉茵錦椅,蘭麝馨香,上面鋪好文房四寶,盤中設下三個酒器,乃是金爵、銀杯、磁盞。另是三個丫環,手內持的是金樽、銀壺、磁瓶。少游不解其意,傍邊的老婆子道:「稟上新貴人,暫請少坐。小姐傳命,不知新貴人才學何如,有三個題目在此,請新貴人看。如三題俱就,金模、金爵滿飲三巡,請進洞房合巹。如猜得一個或兩個,銀壺、銀杯滿飲三巡,請在書房內少停,思索將未就者,俱要一一猜來。倘若三個都不能解,磁瓶、磁盞用三杯白滾水,請回翰林院讀書三年,再請相見。」少游笑道:「好利害試官。既然如此,何不蚤些出題。」只見第一班侍女,取出一幅花箋,上面寫的是一首詩曰:銅鐵投紅冶,螻蟻上粉牆,乾坤無二義,天地我中央。題面寫著,「暗藏四字。」少游想道:「頭一句,『銅鐵投紅冶』,紅冶是炭冶之爐,銅鐵投爐而化。第二句『螻蟻上粉牆』,螻蟻必緣牆而上,分明是化緣二字。『乾坤無二義』,道也。『天地我中央』,人也。他笑我化緣道人。我若一直說出,就不是個作家。待我亦回他一首。」乃舉筆題曰:化工何事把春催,緣到陽和花自開。道是東風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侍女傳將進去,霎時傳話:「恭喜新貴人,猜著第一題了。」第二班侍女,又取錦箋一幅,上面也是四句,隱著四個古人。詩曰:鑿壁當年照讀書,先生知道喜何如。爹娘隔戶來窺看,不枉吾家千里駒。少游笑了一笑:「這四個古人,倒也個個相熟。」乃另取花箋,題詩四句以答之。「猜著我的,便是他的了。」詩曰:三顧茅廬訪此人,(孔明)武丁入夢得賢臣。(傅說)圯橋進履興炎漢,(子房)跋扈將軍太不仁。(梁冀)侍女送與小姐,須臾又傳出話來說:「恭喜新貴人,兩場中式,只看末場何如。」第三班侍女,捧上花箋。說「三場極是容易,只須小小一個七字對兒可也。」少游曰:「七字對,不知對了多少,有何難事。」接來一看,只見上面寫曰:閉門推出窗前月少游初看時,不以為意。念了幾回,倒也有些難對。不覺的起身走下階前,對著一輪皓月,滿徑綠陰,又有一個小小魚池,回欄掩聯,水月流光,十分可愛。少游目注清泉,口念對句,手作推窗之狀。個想荼(艹縻)架外,東坡學士暗暗瞧見,見他推來推去,象個對不出的意思,欲要替他對了,又恐小妹聞之不準。不若與他一個暗中會意,遂拾起一塊石頭,往魚池中打來,打得池水潺激,月光蕩漾,恍如萬片玻璃之景。少游原是聰明過人,觸緒而悟,閃而對曰:投石沖開水底天少游寫與侍女。傳進未幾。只聞房內細樂齊鳴,三班侍女滿斟金樽美酒,各奉金爵,請新貴人飲中式酒。少游並不推辭,次第飲盡。兩邊笙簫琴瑟,簇擁少游,步入洞房,行合巹之禮。有詩為證:才人才女兩相宜,三難新郎千古奇。不是探花秦學士,誰能對得女中師。從此,一雙兩好,夫唱婦隨,彼吟此和,居然一對良朋,兼著大小二蘇,兄妹郎舅,恰又是兩雙詩客。……這段故事中最出名的是第三題,因為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對聯比詩詞更貼近生活和使用更多,本來對聯不是在這個範圍之內,為了完整性,所以一併摘錄。另外第二題詩屬於隱語詩範疇二、隱語詩隱語詩也稱瘦語詩,是把要猜的器物或事情隱藏於詩中,曲折隱晦。隱語詩,古代又稱廋辭,俗稱詩謎、謎語詩等,它是以詩的形式來出謎或形成謎底。隱語,古稱讔。劉勰《文心雕龍?諧隱》中指出:「讔者,隱也;遁辭以隱意,譎譬以指事也。」讔本作隱,隱語,在《國語?晉語五》中稱「廋辭」:「有秦客廋辭於朝」。宋周密《齊東野語?隱語》說:「古之所謂廋詞,即今之隱語,而俗所謂謎。」以詩的形式而為謎,萌芽甚早,如《周易?歸妹上六》、《彈歌》等,如「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以及相傳為黃帝時的《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就已具有詩謎的因素。《春秋左傳?宣公十二年》、《左傳哀公十三年》已用隱語對話,如《左傳?哀公十三年》:「吳申叔儀乞糧於公孫有山氏。曰:『佩玉繠兮,余無所系之!旨酒一盛兮,余與褐之父睨之!『對曰:『粱則無矣,粗則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則諾。』」申儀父以隱語告訴對方缺糧無水,對方告以粗糧尚有。到時登首呼「庚癸」就可。庚,指西方,主谷;癸,北方,主水。春秋戰國時,國君與貴族都喜隱語,俳優往往以隱語娛樂貴人;荀子有《賦篇》,共有《禮》、《知》、《雲》、《蠶》、《箴》五篇,是賦體隱語。《漢書?藝文志》列雜賦十二家,其第十二家為《隱書》十八篇。到漢代,《漢書?東方朔傳》載東方朔善「射覆」(猜物),時以韻語答之;又據《太平廣記》載,漢武帝時優人郭舍人與東方朔賭「射覆」,舍人出謎:「客來東方,歌謳且行。不從門入,越我垣牆。遊戲中庭,上入殿堂。擊之拍拍,死者攘攘。格鬥而死,主人被創。」問是何物?東方朔馬上回答:「長喙細身,晝匿夜行。嗜肉惡煙,常所拍捫。臣朔愚戇,名之曰蚊。已帶有詩謎的特點。東漢時期,以拆字離合之法形成詩謎已很流行。如漢末孔融的《郡姓名字詩》(見本書《離合詩》),袁康《越絕書》卷第十五《越絕篇敘外傳記第十九》中以隱語隱著者姓名、籍貫,魏伯陽在《周易參同契》卷上中,以隱語含魏伯陽三字,都是以離合體詩來形成字謎詩。《世說新語?捷語》所載「曹娥碑陰隱語」,已由離合字體而發展為「文義謎」。謎語與詩謎在東漢與三國時期已由萌生、發展而成型,故劉勰在《文心雕龍?諧隱》中就指出形成於三國魏時。所以劉勰《文心雕龍?諧讔》說:「自魏代以來,頗非俳優,而君子嘲隱,化為謎語。」他認為謎語始自曹魏。謎語與詩謎在南北朝時期得到長足的發展,鮑照的《字謎三首》是文人以詩為謎的開創人物。至唐宋時期大為興盛,隋唐達官貴人以及文人,好以廋詞相嘲諷,是一時的風尚。加上唐代的詠物詩興盛,有一部分詩,詩面上絕不露所詠之物,為物謎詩的形成發展創造了條件,如杜牧的《鷥鷺》:「霜衣雪發青玉嘴,群捕魚兒溪影中。驚飛達影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宋代謎語發展出「燈謎」,明郎瑛在《七修類稿》中指出:「隱語化而為謎,至蘇黃而盛極。」謎語逐步形成拆字、離合、會意、諧音、別解等手法形式多樣;明代文義謎大盛,並總結出燈謎謎格。馬蒼山首創《廣陵十八格》。至清代謎語詩種類繁多,形式更為新奇精巧,並由上層社會遍及民間,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近現代。謎語詩在歷代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以詩詞歌賦各種體裁的表現形式。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二十《隱語》載:「人人皆戴子瞻帽(仲長統),君實新來轉一官(司馬遷)。門狀送還王介甫(謝安石),潞公身上不曾寒(溫彥博)。」「爭地圖王勢已傾(無靶),八千兵散楚歌聲(無弦)。烏江不是無船渡(無弰),羞向東吳再起兵(無面)。」前一首是以宋人名隱藏古人的詩謎;後一首隱語「敗弓」的詩謎。再如元薩都剌的詩則是名物詩謎:開如輪,斂如槊。剪紙調膠護新竹。日中荷蓋影亭亭,雨中芭蕉聲肅肅。晴天則陰陰則晴,晴陰之說誠分明。安得大柄居吾手,去覆東西南北之行人。(所詠是傘)還有清詞人曹溶的《青玉案?贈卯娘隱卯字》: 花間舉樂何須忌,薄曉曈曈初麗。啟戶逢君嬌不語,三秋兔魄,平分留影,垂柳東邊去。 鏤成新玉剛為字,十二時中排第四。中酒嫌人知也未?芳名檢點,春光已半,會取相迎意。 南宋乃至元代,詩人好為詠物詩詞,像王沂孫的詠新月、螢、海棠、蟬等,均可視為謎語詞。元明清散曲中,也不乏謎語曲,像曲家的一些詠物曲,大都繼承宋人詠物詞的風格。像明王磐的[北中呂?紅繡鞋?紙鳶]: 平地上白雲一片,駕東風飛上青天,任兒童牽引且隨緣。你道是閒遊戲,我道是小登仙,有一日斷塵根歸閬苑。 這是一首詠風箏的曲子,通篇所詠之物。王磐還有一首[北雙調?折桂令?燈謎],是對明代燈謎活動的生動再現。再如清無名氏的[南商調?黃鶯兒?風花雪月吟]之一: 無影又無蹤,卷楊花西復東,江湖常把扁舟送。飄黃葉舞空,推白雲出峰,過園社亂擺花枝動。吼青松,穿簾入戶,銀燭影搖紅。(風)以俗曲形式出現的曲謎,如錢德蒼輯《解人頤》「消閑類」:用閨門猜地支十二字:實指望百年好事成姻眷,誰知道兒女緣慳缺半邊。(子)柳絲兒不覺和腸斷,(丑)我待要卜金錢,演卦前川,又恐水兒流不到硯池間。(寅)忽聽得柳陰中聒噪新蟬,又被那伐木丁丁響小園。(卯)黑漫漫一聲霹靂空中震,霎時間雲收雨散。(辰)抽身起,獨自走,又見綠遍山原。(巳)也曾許我急整歸鞭,到如今拋卻前言。(午)昧心人哪管紅日西沉,孤燈閃閃。(未)本待要向神明,將他埋怨,且卸卻衣衫一晌眠。(申)只等到酒闌人倦,珠淚兒滾滾似水如泉。(酉)夢魂中越地里走向陽台,(戌)駭的人縱轡揚鞭,猛可里急急忙忙馬兒都不見。(亥)從謎語的角度,可以劃分為許多種種類,但從詩與謎的結合來論,我們只分為以下幾類:其一是謎面是是詩,謎底則不是,如《紅樓夢》第五十回賈寶玉的謎語:「天上人間兩渺茫,琅玕節過謹提防。鸞音鶴信須凝睇,好把唏噓答上蒼。」(謎底擬紙鳶之帶風箏)無名氏的藥名謎是以詞《憶江南》的形式出現:「才相聚,又作玉關游。縱使綠楊千萬縷,也難系住君歸舟,轉眼雪滿頭。」(謎底:合歡、遠志、絲柳、王不留行、何首烏)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三十二回中的一首《浪淘沙》,整體是一首完整的詞,而每句含一個謎底,便很獨特。《紅樓夢》五十回史湘雲[點絳唇?耍的猴兒謎]則是散曲:「溪壑分離,紅塵遊戲,真何趣?名利猶虛,後事終難繼。」其二是謎面不一定是詩,而謎底則是詩,如謎面是「多好」,謎底是杜甫《贈衛八處士》的「今夕復何夕,兒女忽成行」;謎面是惜春,謎底是晏殊《浣溪沙》的「無可奈何花落去」等。其三是謎面、謎底全以詩的形式出現,如王安石的詩謎,謎面是「夢長隨永漏,吟苦雜疏鍾。動蓋荷風勁。沾裳菊露濃」;而謎底則是「濃露菊裳沾,勁風荷蓋動。鍾疏雜苦吟,漏永隨長夢。」是謎面詩的倒讀。再如,明蔣一葵的謎面詩《春》:「鶯啼岸柳弄春晴,曉月明」,而謎底是一首七言絕句:「鶯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曉月明,明月曉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鶯。」這實為一首迴文詩。馮夢龍《掛枝兒?詠部》八卷載:「秦少游制墨斗謎與東坡射云:『我有一間房,半間租與輪轉王。有時射出一線光,天下邪魔不敢當。』東坡偽射不中,仍作一謎云:『我有一張琴,琴弦藏在腹。憑君馬上彈,彈盡天下曲。』秦亦射不中,歸為小妹言之。妹曰:『我亦有一謎雲—我有一隻船,一人搖櫓一人牽。去時牽纖去,來時搖櫓還。』秦思之良久,仍不能射。小妹云:『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大兄的。大兄的就是我的。』」此猶如連環,謎面謎底連為一體。除上述方式外,詩謎尚有迴文、迭字、藏頭詩以及藥名、花名、曲牌名連環綜合等形式。如清魏秀仁《花月痕》三十二回中的詩謎《浪淘沙》:客路去漫漫,(曲牌一)念女無端。(唐詩一句)長宵獨耐五更寒。(《詩經》一句)對鏡自驚非昔日,(唐詩一句)減卻朱顏。(美人名一)春信到重關,(花名一)綠上眉山。(藥名一)情天有約定團圞。(《紅樓夢》中一物)碧落黃泉還覓去,(《易經》二句)何況人間。(《莊子》一句)這首詞的謎底完全靠熟悉經書、詩詞曲,兼通小說雜物等,如謎底之曲牌《望遠行》,《易經》二句的「上不在天,下不在田」,《紅樓夢》的「風月寶鑒」以及花名、藥名等,已非今人所能完全領悟得到的。還有就是幾個人出的謎面不同,但謎底卻是一樣的:從前,有個老木匠手藝精巧,遠近聞名。有個小夥子帶著禮品去拜師。老木匠說:「要拜我為師可以,只要你猜出我的謎:『木弓鐵作弦,拉弓不射箭,沙沙連聲響,雪花飄眼前。』」小夥子說:「此謎又可為:『滿身都是牙,於是兩頭拉,誰也談不攏,總是鬧分家。』」老木匠滿意地收下他當徒弟。按:兩個謎的謎底都是「鋸』』字。下面一個也是如此,有七個人是老鄉,又都在一個縣城幫工,又都是賬房先生,一日,喝酒射虎行酒令。七人所出謎語分別是:五男二女分家,打得紛亂如麻,欲問何時了結,直到清明方罷。古人留下一座橋,一邊多來一邊少,少的要比多的多,多的反比少的少。長方院子一牆隔,上下分下兩群鵝,多的不過五個整,少的一個頂五個。順著念,會計經常用,倒著念,主意沒拿定。一隻寶盒巧又巧,盒中不滿百粒珠,要是仔細算一算,千千萬萬沒法數。遠看一本書,近看一窩竹,盤盤一下猜不中,請你再讀十年書。竹做欄杆木做牆,只關「豬」來不關羊,三個小子來捉豬,嚇得豬兒亂打撞。七人謎語出完,大家異口同聲道:「咱們是不謀而合,三句話不離本行啊!」原來謎底都是算盤。也有猜人名的,如宋代彭乘《墨客揮犀》及宋代陳正敏《遁齋閑覽》都錄有「四詩人作謎」詩: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玉膚。走入帳中尋不見,任他風水滿江湖。 以上四句分別是「賈島」、「李白」、「羅隱」、「潘閬」四詩人的名字。從前,有一個被百般虐待的媳婦,在實在活不下去的情況下投井自盡了。臨死前,她含淚在牆上寫下遺詩一首:他打我知道,背後有人挑。心中明似鏡,為的路一條。這四句詩,既表明自己清白無辜,又是一則物謎,隱射燈籠。上面這個太凄慘了,說個開心點的:明朝弘治年間,有一次,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文徵明、祝枝山、徐士禎聚在唐伯虎家裡談詩評畫,直到天黑,各自的家人打著燈籠來接了,還興猶未盡。四人相約用眼前之物各作一謎,互相猜射,來日相聚時再論高下。才思敏捷的文徵明先佔一絕:竹將軍築誠自衛,紙將軍四邊包圍,鐵將軍穿城而過,木將軍把住後背。當時,祝枝山正害眼病,對湯頭小有興趣,他的謎面竟是一張「藥方」:淡竹枳殼制防風,一枝紅花藏當中,熟地或須用半夏,生地車前仗此公。唐伯虎新近娶得秋香,心中得意難禁,忽然想起前時混跡奴僕中學到的情歌俚語:口抹煙脂一點紅,隨你萬里到西東,竹絲皮紙縱然密,也怕旁人一口風。徐士禎因情場失意,制起謎來也不無惆悵:牆裡開花牆外紅,心想採花路不通,通得路來花又謝,一場歡喜一場空。四人吟罷,相視大笑,連贊「英雄所見略同」。遂揖別乘興而歸。按謎底也都是」燈籠」。下一首很見高明:二人乘舟,觸景生情,打一謎語,謎面是一首優美的詞:在娘家,綠髮婆娑,自歸郎手,青少黃多。受盡了多少折磨,經歷了無數風波。休提起,提起來珠淚灑江河!這條謎語,既借一個封建社會裡受盡壓迫女子之口,敘述了她的不幸遭遇;也維妙維肖地對謎底(竹篙)作了形象的描繪。下面是兩首詠傘謎語詩,不是用的拆字、合字,而是蘊意於詩中:偶因一語蒙抬舉,反被多情又別離。送得郎君歸去也,倚門獨自淚淋漓。此詩中「語」諧「雨」,「情」諧「晴」。害了相思病,身體瘦如柴。巴得團圓時,不覺淚滿腮。
推薦閱讀:
※埃爾加《謎語變奏曲》—謎一樣的人生
※燈謎(謎語)的實物化載體及特殊藏品
※小酌日曆的元宵燈謎挑戰,教你猜謎還有獎品拿
※謎語懸之於燈,始於南宋
TAG:謎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