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小關節紊亂推拿治療

胸椎小關節紊亂推拿治療

一、定義:

胸椎小關節紊亂症,系指胸椎小關節在外力作用下發生解剖位置的改變,表現為關節囊滑膜嵌頓而形成的不全脫位,亦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急慢性肋間神經痛和胸腹腔臟器功能紊亂等癥狀,不能自行複位的一種病症。易被誤診為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的「神經官能症」。

二、局部解剖

胸椎小關節由胸椎後關節、肋骨小頭關節、肋橫突關節三組關節構成,屬聯動、微動關節。該關節參與胸廓的構成,具有自身特點。

(1)肋頭關節 由肋頭關節面與胸椎椎體的肋凹及椎間盤構成。其中第l、Il、12肋頭僅與相應胸椎的1個肋凹相關節,其餘各肋頭均上移,與相應胸椎的上肋凹、上1位胸椎的下肋凹及兩者間的椎間盤相關節。

(2)肋橫突關節

由肋結節關節面與相應胸椎的橫突肋凹構成。第11、12肋骨無肋結節,故無此關節。 關節囊薄而鬆弛,在關節的內側、外側、上方有下述韌帶加強:在關節內側,關節囊與肋橫突韌帶附著,此韌帶張於肋頸與橫突之間;在外側,有強韌的肋橫突外側韌帶,連結橫突尖與肋結節;在關節上方,有肋橫突上韌帶,此韌帶起於肋頸的前面和後面,向上止於上1位橫突及其根部,此韌帶最內緣與胸椎體之間圍成1孔,內有肋間後動脈和胸神經的背側支通過,分布於脊柱兩側。

肋橫突關節從第1至第10肋由每肋結節關節與橫突肋凹構成,關節結構亦不穩定。 在外傷、勞損、胸椎椎間盤及胸椎韌帶退行性變等情況下,可使胸椎小關節正常位置改變,胸椎內外平衡失調,進而導致胸椎小關節後仰或仰旋移位而紊亂。胸椎小關節紊亂導致神經、血管等周圍軟組織的功能受到傷害而出現相應的癥狀和體征,稱胸椎小關節紊亂症;胸椎小關節紊亂的常見癥狀是脊背疼痛。

(3)胸椎後關節 其上關節突關節面主要向後,略向上、向外 下關節突關節面主要向前,略向下,向內。所以胸椎後關節的關節面與水平面幾乎垂直,呈冠狀位排列,更有強大的韌帶及肋椎關節在旁,穩定性較強,不易發生脫位。整個胸脊椎的運動前屈50度,後伸55度,側屈l00度,旋轉40度,因此胸椎後關節以側屈為主。

但由於胸椎小關節錯位程度和對周圍神經、血管影響的不同,臨床除表現為常見的脊背疼痛外,還可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急、慢性肋間神經痛和胸腹腔臟器功能紊亂等癥狀,而這些癥狀又常被誤診為心血管、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征」等。

從局部解剖和關節結構可以看出:胸椎小關節的錯位方式多見--旋轉式、側彎側擺式、傾位仰位式和複合式錯位。

三、常見原因:

1、急性外傷 有明顯的外傷史,多因持物扭轉或撞擊,使胸椎後關節發生錯位,導致關節滑膜、韌帶、神經、血管等受到嵌頓擠壓、牽拉等刺激,發生紊亂,並反射地引起肌肉痙攣。 2、慢性勞損

(1) 由於胸椎間盤退變變薄,椎間隙變窄,胸椎後關節的關節囊,韌帶鬆弛,而使胸椎後關節發生錯位。

(2)長期在不協調姿勢下工作、學習,使背膂部軟組織經常處於過度收縮、牽拉、扭轉,而發生慢性勞損。由於這些軟組織的緊張,痙攣等外平衡的不協調,促使內平衡不協調,而致胸椎後關節發生錯位。

(3)外傷後未經及時治療,風寒濕邪侵入背膂都的經絡、肌肉,致肌肉痙攣,氣滯血瘀,日久胸脊椎的內外平衡失調,後關節發生錯位。

四、胸椎小關節紊亂的臨床表現與診斷: 1、臨床表現 :頸肩背牽掣作痛,季肋部疼痛不適、胸悶、胸部壓迫堵塞感,轉側不利,入夜翻身困難,重者雙上肢可有疼痛,活動受限.

查體:痛苦面容,頭頸仰俯、轉側困難,常保持固定體位,不能隨意轉動;受損胸椎節段棘突有壓痛、叩擊痛和椎旁壓痛,深吸氣疼痛更甚,棘突偏離脊柱中軸線,後凸隆起或凹陷等。受損胸椎節段椎旁軟組織可有觸痛、觸及痛性結節或條索狀物,甚至痙攣。雙上肢無被動活動受限,無神經根受壓征. 2、診斷:

(1)、有外傷史或長期不良姿勢勞作病史。(驟然上舉、轉側,長期伏案、扭身等) (2)、臨床癥狀及體征:詳見以上表現部分。 (3)、X線平片、CT影像:由於胸椎小關節紊亂症屬於小關節解剖位置上的細微變化。只能發現其病變棘突歪斜、小關節間隙不對稱, 但能除外胸椎結核、腫瘤、骨折,心電圖檢查排除心臟器質性病變。

五、胸椎小關節紊亂的治療方法: 治則:舒筋通絡,理筋整復。 手法:一指禪推法、滾法、彈撥法、掌按法和推擦法等。 體位:患者取卧位或坐位,醫者取站位。

操作: 1、放鬆手法在松解骶棘肌後以胸椎棘突兩旁,以錯位病變節段為中心,對椎旁軟組織松解20min左右。 2、整復手法 (1)俯卧推按法: 患者俯卧,自然放鬆,醫者站立於患者患側,右手掌根按壓患椎棘突,左手置於右手背上,囑患者深呼吸,醫者雙手掌根隨呼氣漸用力,於呼氣末時,右手掌根向下方給與一小幅度的推衝動作,此時可聞及關節整復的響聲。——適用於中下段胸椎的調整。患者俯卧,醫者站立於患者患側,右手掌按壓在患椎棘突,左手張或前臂內側托住天突穴下胸骨正中托離床面,然後瞬間發力,雙手反向用力,使胸椎再後伸擴大5-10°。—適用於下段胸椎的調整。

(2)擴胸牽引法: 患者坐位,雙上肢上舉180°,兩手掌前後相疊。醫者站立於患者側後方,右手拇指按住患椎棘突,左手臂按抵住患者的兩臂肘關節處。然後醫者雙手瞬間發力,右手前推,左手後扳,使之複位。 ——適用於上段胸椎的調整。

(3)端坐膝頂法: 患者坐在方凳上,令患者十指相扣置於頸項部。醫者在其身後,兩手抓住患者雙肘,膝關節頂在患者偏歪或後凸的棘突上,兩手徐徐用力向後牽引,至牽引到最大限度時,膝頂與雙手的後扳瞬間發力,此時可聽見咔嗒響聲。——適用於中上段胸椎。

3、結束手法 手法調整成功後,可酌情配合用推擦法,透熱為度。 六、預後 本病就診時多屬於急性發作,一般預後良好。

【附註】 1、胸椎小關節紊亂症的推法複位方法臨床有多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用,但是用力應適度,不能造成胸廓的損傷;對於老人、孕婦及體弱者要慎重應用。 2、平常注意動作協調,注意保暖,避免伏案過於勞累。經常作擴胸鍛煉,對於本病的預防有益。

3、康復治療:

①糾正不良姿勢:教育患者保持直立位,避免駝背;坐位1-2h後適當活動

②背部肌力訓練做擴胸運動,每日10-20次;做頸部伸展運動,每日5-10次

③胸背部推拿每次20分鐘,治療3-5天


推薦閱讀:

小兒推拿--推拿手法
脊椎錯縫推拿
按摩可以根治糖尿病 糖尿病專用穴,然谷穴 臟腑點穴推拿治療糖尿病個人體會 按摩穴位降血糖的...
常見的小兒推拿手法(一)
小兒推拿:清天河水 推三關 退六腑

TAG:治療 | 推拿 | 關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