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簡單單教語文

簡簡單單教語文

有人說,語文是個複雜的學科,又要紮實訓練好學習者的語言,又要突出語文中的文以載道,文道合一,還要在這樣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語文能力,語文品質。

也有人提出,語文教學的根本問題應該歸咎於:一是認清教的是什麼,二是認清人們學會一種語言的過程。這裡牽涉到語文的性質問題,牽涉到語文的本位認識,正如葉聖陶老先生所說:「何以為教,貴窮本然,化為踐履,左右逢源」。

語文怎麼教,語文教什麼?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張慶先生在《改革語文教學要用減法思維》一文中這樣闡述:「語文教學的時間是個常數,語文教師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頭緒越複雜,教師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語文教學要跟著潮流走,於是每當一個新的說法提出來,教師便要兢兢業業地去鑽研這些新概念,去體現這些新精神。這麼一來,課堂中那些事倍功半的教學活動多了起來,那些華而不實、形式主義的東西多了起來,從而擠掉了學生對課文本身的誦讀、理解、揣摩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運用。如此進行語文教學,其效率怎麼能高得起來呢?」

我以為,語文教學應該尚簡。應該抓得住語文最根本的東西,扎紮實實而又簡簡單單地教學。

一、簡簡單單預設

預設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它是指教師在鑽研教材的過程中,由自我的興趣、愛好、生活體驗及人生經歷而對文本進行獨特的處理與浸潤,從而賦予文本靈性,實現教師自身的人生價值。也有人將其稱作教師與文本的先期對話。

有什麼樣的預設,就會帶來什麼樣的生成。因此,在預設文本時,既要鼓勵創造,注重多元,尊重主體,又要強調語文教學的「恆定性」(一是指語文閱讀教學的定性要求,二是指讀解作者文本原意的客觀性)。一方面,「語文教學作為一種基礎教育,要培養學生嚴密的思維和科學的態度,要學習有關語文基礎知識」;另一方面,要能夠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感情。

首先,課堂理念的預設應該簡單。一堂課的時間、容量都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時空紮實進行語文的學習?這就要求我們去繁就簡,抓住文本、課堂的最關鍵處做做文章。如在解讀《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蘇教版第十一冊)這首詞時,我以「讀」字當頭,讀讀議議,議議讀讀。一方面要通過讀,走進文本,走進作者,走進那些獨特的歷史時空;另一方面組織學生通過讀,讀出意,讀出味,讀出形,讀出神。既要感受到這一幅鮮活逼真的田原風光,又要於這樣的意境中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美妙感受。為此,我將教學的理念設定為,「閱讀既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有效的對話過程,又是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對於這樣意境優美的詞,要讓學生在個性化的閱讀實踐中,加深對詞的理解與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樂趣,並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及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第二,課堂教學的組織應該簡單。每一課時,每一篇課文都要有一定的教學主線。在教學時,只要抓住主線,鬆弛有度,有放有收即可。如在教學《小露珠》(蘇教版第五冊)一課時,著重這樣三條主線,一是走進文本(以「小」入手,在閱讀文本中感受親切),二是拓展文本(緊扣「露」字,在領略自然科學中開闊視野),三是升華文本(貫「珠」通寶,在賞析文本中積澱情感)。

另外,課堂教學的策略是簡單的。聽、說、讀、寫是語文學習的基本策略,但並非每課時都平均著力,也並非「顧全大局」,需要側重讀的,就突出讀,需要強調寫的,則不放過寫的契機。

二、實實在在讀書

新課標里說,「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讀,實實在在地讀書就是語文學習過程中再好不過的實踐。我們的語文課堂一定要保證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不能以煩瑣的教學分析來替代學生的閱讀實踐,要讓學生在個性化的閱讀行為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著力於文本的感悟與思考,使學生在自主的閱讀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從而享受審美的樂趣。

首先,讀應該有所要求。在準備讓學生讀書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為什麼讀,怎樣讀?不妨問問學生,你讀懂了什麼,你還想知道哪些?因為學生閱讀的過程不僅僅是接觸、感受語言,更重要的是學會閱讀中的欣賞與評價,只有這樣,我們的閱讀才能拓展思維空間,才能讀有所得,讀有所樂。

其次,讀應該講究方法。特級教師孫建峰在教學《最大的麥穗》一課時,先後採用了這樣的讀書方法,值得借鑒。(1)嘗試讀,感知文本,(2)思考讀,感悟文本,(3)展示讀,內化文本,(4)探究讀,賞析文本,(5)無聲讀,超越文本。我在教學《小稻秧脫險記》一文中,還採取了欣賞讀、探究讀、創造讀等有益的讀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既張揚學生的人性,又凸顯出學生的理性,更加釋放了學生的靈性。

最後,讀應該滲透情感。語文有著其獨特的「文性」,文本總會表達一定的思想、情感,總會承載作者特有的想法、情意,所以在閱讀文本時,也應該附以閱讀者一定的情感因素,讓他們在閱讀的同時享受情感的熏陶。

三、快快樂樂寫話

「寫話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課標語)在語文課堂上注重寫的訓練,既是提升學生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的重要途徑,又是注重開發學生創造性潛能,促進學生持續性發展的實質保障;既是語文各種能力的良好實踐,又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1)寫在課前,主動索取。學生到了中高年級,開始學習預習課文。預習課文不僅要預習讀課文,識生字,還要預習課文的寫作背景,相關的歷史知識。可以將自己的預習收穫簡略地寫在課文中,也可以將自己查找的資料整理後抄寫在練習本上。這樣的寫沒有附帶要求,知多少寫多少,有多少寫多少。如在教學《灰椋鳥》(蘇教版第十一冊)一文時,課前組織學生收集閱覽了大量相關資料,於是有學生在練習本上這樣介紹作者:「仙鶴姑娘徐秀娟是我國環境保護戰線第一位因公殉職的革命烈士。1987年9月16日,她為尋找飛失的小丹頂鶴,涉水時不幸遇難犧牲,年僅23歲。她死於天鵝之愛。」

(2)寫在課上,情動而辭發。幾乎所有的課文都可以找到寫話的切入點:優美恬靜的散文,可創設自我想像的情境,寫下自己的感受、體驗;科學、生動的說明性文章,可組織學生模仿創作;情真意切的敘事性文章,可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或擴寫,或改寫。這之中,老師要把握好文章的情感基調,要把握好學生的情感基調,在文本的空白處生成寫的空間,在學生需要寫的時候,點燃他們寫的慾望與激情。

(3)寫在課後,積澱內化。「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我們既要注重文本本身,又不應該拘泥於文本的範疇。課文學完了,一定還要很多需要探討、交流、傾訴的,所以不妨組織學生去寫一寫。這既是對課文文本的有限延伸,又是對語文綜合素養的無限內化。比如,在教學完《大自然的文字》(蘇教版第十一冊)一文時,我安排了這樣的寫話練習:請試著寫一寫《我眼中的大自然》、《大自然的神奇》、《我讀大自然這本書》、《大自然揭密》等等。 (--陸友松)思考:觀點,確實道出了廣大語文教師的心聲:語文教學叫你簡單也無法簡單。當教師難,當語文教師更難!那如何簡簡單單教語文呢?每一課時,每一篇課文都要有一定的教學主線。在教學時,只要抓住主線,鬆弛有度,有放有收即可。聽、說、讀、寫是語文學習的基本策略,但並非每課時都平均著力,也並非「顧全大局」,需要側重讀的,就突出讀,需要強調寫的,則不放過寫的契機。 於永正老師說得更乾脆:「要把語文課上得簡單,就是識字、讀書,就是朗讀、背誦,就是教他們寫好作文。」所以,海爾總裁張瑞敏說: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把簡單的事情做好,你就不簡單。當前語文教學出現一種傾向:教師脫離課文實際和兒童實際過度發揮,大量塞進許多從網上或其他文本上獲得的似懂非懂的內容,使我們的課本變得臃腫起來;或是以文學鑒賞或文學批評的眼光來解讀文本,使我們的文本變得格外複雜;或是脫離兒童生活實際和思維水平,去深挖文本的人文性......如此種種,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變得複雜而繁瑣....... 如何簡簡單單教語文呢?正如祖慶老師所講的那樣,學生學習語文的大目標要精簡。語文教學之所以被搞得很複雜,其主要原因在於將本來很集中的教學目標人為地複雜化了。學習語文的主要目標是什麼?我以為就是「識字」、「寫字」、「閱讀」、「表達」。只要將這四件事情做好了,語文也就學好了。從這個意義上來審視語文,我們不難發現,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將語文的目標搞得太複雜了,以至於我們抓不住本質的東西。當前語文教學一種不正常的現象是:語言文字太淺,思想內容太深。教師用大量時間去深究思想內容。有些問題脫離了時代背景,遠離了學生實際,「把課文都講『腫』了」。。即以犧牲工具性為代價的所謂張揚人文性,成了課堂上另一道風景線,這就是教學目標不簡明所造成的後果。所以,語文課要「消腫」「減肥」「瘦身」,化繁為簡,消枝去葉,突出主幹,凸顯主體,理清主線。如何簡簡單單教語文呢?正如崔巒老師所講的那樣,學生學習語文的大目標要精簡。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課文是例子」,但不完全等同於教學內容。我們語文教師怕聽課老師認為自己鑽研教材不深 ,於是對文本的人文性進行深刻地挖掘,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於是無論是「西瓜」還是「芝麻」統統都要撿,「眉毛鬍子一把抓」來個一網打盡,語文教學被弄得人為的複雜化。導致語文教學老師累,學生煩,效率低,費時多而收效微,以至社會名流對語文教學非議和指責不斷,語文難教,語文老師難當。如何簡簡單單教語文?教師要善於抓住思想內容與語言表達的結合點,問題要提,但要少提,提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最重要是要精選學習內容,對理解、積累、運用語言的整合,從而留給學生大量的讀書自悟和默默思考的時間。孫仁歌先生在《簡單: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中說:「把課講得簡單一些,並不等於簡而不精,單而不豐,簡單一些其實就是精鍊一些。它要求教師在備課環節上狠下功夫……教師只簡單一講,就得要領,就出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全部變成亮點。由此可見,把課講得簡單一些是一種境界,它不是把語文教學簡單化了,而是把語文教學藝術化了、精良化了、高效化了。」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張慶先生在《改革語文教學要用減法思維》一文中這樣闡述:「語文教學的時間是個常數,語文教師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頭緒越複雜,教師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語文教學要跟著潮流走,於是每當一個新的說法提出來,教師便要兢兢業業地去鑽研這些新概念,去體現這些新精神。這麼一來,課堂中那些事倍功半的教學活動多了起來,那些華而不實、形式主義的東西多了起來,從而擠掉了學生對課文本身的誦讀、理解、揣摩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運用。如此進行語文教學,其效率怎麼能高得起來呢?」一、語文學科性質的特殊性。語文和其他學科不同,其他學科要讓學生學的是文字所敘述的東西,學習的重點不是文字如何說,而是說什麼。語文則既要知道說什麼,又要知道如何說。至於如何說,又沒怎麼明明白白的寫出來,大部分時間靠老師引導學生去體會、感悟,從課本提供的語言現象中模仿學習。二、語文教學目標的複雜性。一提起學語文,馬上在語文老師的心中就湧起一團霧,字詞句篇、聽說讀寫、語法修邏,條條兼顧項項落實,還要陶冶情操升華思想,至使語文老師顧此失彼手忙腳亂。比起來數學就簡單得多,說分數的意義就是分數的意義,說數的整除就是數的整除,沒有那麼多旁枝側葉。三、評說家的高深性。一個語文老師講完一節課,評說者眾口不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與理,這個理論哪個觀點,沒個一定之規,讓人無所適從,無可辯駁,只好發胖課堂作自己出氣。凡此種種,叫你簡單也無法簡單。當教師難,當語文教師更難!簡單語文最早我是從崔巒先生那兒讀到的,他說:「我們欣賞並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求發展,扎紮實實求發展,回歸常態的語文教學。」後來,張慶先生也說:「語文教學要倡簡,就是讀讀寫寫,寫寫讀讀。」蘇軾說:「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大家牢記課標的一句話:語文教學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書是最重要的,要激發興趣,培養習慣。有的東西要反覆訓練,比如寫字、朗讀、作文。這都是一種技能或者一種能力,凡技能和能力都必須訓練才能形成。

關於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請大家記住張天若先生的話:「課文讀懂了,思想教育就跑不了,老師的責任是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懂」。老師也是一本書,老師這本書里要更有「人文性」,而且老師這本書的人文性對學生的影響,要大於課文中的人文性。

所以有人說,是好人,才能是好老師。願我們一起做個好人,做個學生喜歡的老師。

6、「簡單語文」的提法真好,它給廣大一線語文老師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語文教學應力求簡單!而簡單不是「粗糙」,不是「簡單化」,它仍然追求教學的高境界——真實、紮實、樸實(崔巒語)。「簡單」是一個相對概念,有簡單就一定有複雜,只有「複雜」作為前提,這樣的「簡單」才會有保障,才不會淪落為「簡單化」。簡單的是語文教學的設計與操作,而複雜的是什麼呢?

簡單語文,首先目標要簡約,語文教學承載的是識、寫、讀、背、說、作、習。再簡單一點,即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在教學中,應該自始至終貫穿一個「讀」字,特別是朗讀。這個要嚴格要求,訓練到位。個人能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字詞句的訓練有了,語感訓練有了,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能力有了,「人文性」也就在其中。在讀的過程中,要會品味,即品詞、品句、品段、品篇,當然,品味也是有度的,不能離開學生的認知水平。


推薦閱讀:

一碗簡簡單單的小米粥怎樣熬煮才最粘稠、最有營養?
清清淺淺人生路,簡簡單單隨緣行
八字算命不神秘,陰陽五行藏玄機 簡簡單單學八字之論日主
朗誦:簡簡單單 的生活,也是一種幸福

TAG:語文 | 簡單 | 簡簡單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