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慢性蕁麻疹病因病機的認識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是由多種原因所致的一種常見局限性水腫性伴明顯瘙癢的皮膚病。以突然發作、皮膚瘙癢、出現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時多時少、時隱時現、此起彼伏、消退後不留痕迹為特徵。根據病程的長短,反覆發作6周以上者稱為慢性蕁麻疹。

祖國醫學稱為「癮疹」「赤白游風」,俗稱「風疹塊」。現代醫學治療本病常選用抗組胺藥物和激素類藥物,其效果多不理想,對人體會產生毒副作用,且停葯易於複發,中醫藥治療本病具有明顯的優勢。

辯證施治、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風寒束表型

本證好發於寒冷季節,或患者不慎乘涼飲冷,外感風寒,外襲肌膚、營衛失調發病。臨床表現為皮疹淡紅或淡白,遇風吹或寒冷刺激,皮損驟然而起,當身體轉溫,則皮損逐漸消失。

風熱犯表型

本證多由風熱或風寒之邪入里化熱,或食辛辣、葷腥等生風化熱之物而致。臨床表現為全身或暴露部位出現風團樣扁平丘疹,稍高於皮膚,疹塊色紅,劇癢,遇熱加劇,遇冷減輕。可伴有發熱、惡寒、咽喉腫痛等。

濕熱蘊膚型

本證多與風、濕、熱相關,大凡風盛則癢,濕熱郁於皮下不得透泄而發疹。臨床表現為風團反覆發作,瘙癢,色紅,遇熱增多,青壯年多見,口苦、口乾、頭身困重、煩躁易怒。

胃腸濕熱型

本證多由於食魚蝦葷腥發物,或飲食失節,胃腸食滯,導致中焦胃腸濕熱蘊結,熏蒸肌膚。臨床表現為風團色紅而癢,發作時常伴有消化道癥狀,納差、腹脹、腹痛,大便干或溏泄,甚至噁心嘔吐,全身乏力。

血虛風燥型

癮疹日久,辛散疏風、清熱利濕,以致耗傷陰血,損及肝腎,陰虛生風。本證臨床表現為肌膚乾燥,全身散布抓痕,脫屑,面,頸,胸背可見多處疹塊,皮疹驟起驟消,色呈淡紅色,皮膚劃痕征陽性,伴頭痛,頭暈、煩躁。

沖任不調型

本病多因氣血不耐邪襲,或衛外不固,遂風寒、風熱、風濕之邪客於肌表而發,同時飲食不節或情志不遂,肝脾內生濕熱之邪,蘊於肌膚而發。

肺脾氣虛型

本證肺脾氣虛為本,風邪為標。本證臨床表現多見風團色淡紅,常伴有乏力、氣短、惡風、易感冒、納呆、便溏等肺脾氣虛的癥狀。

肝鬱血熱型

多因情志不舒、情緒波動而發作。肝主疏泄,主情志,若憂思郁怒太過,致使肝氣不疏,氣機鬱結,郁而化火生風,內生風熱之邪,與氣血相搏,則發為風團、瘙癢等。臨床表現常見風團鮮紅,發無定處,伴煩躁,易怒,目眩、胸悶、脅下不適,或伴有月經不調,乳房脹痛,口苦。

脈絡淤阻型

慢性蕁麻疹病程較長,遷延難愈,久病入絡,淤阻絡脈是本病病理變化的基礎。絡脈弊阻,則會導致氣血運行遲滯,人體臟腑功能失調。

氣血虧虛型

氣血虧虛,氣不足,則衛外失固;血不足,則生風化燥,肌膚失養;氣血不足,腠理不密,風邪乘虛而入發病。臨床表現為風團反覆發作,纏綿難愈,夜間或勞累時風團加重,形瘦體弱或虛胖四肢乏力,唇甲無華。


推薦閱讀: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10)
在治霾過程中深化對自然的認識20151225
認識宗教 佛說篇(一百五)佛沒說過一個字(開示「佛心印」)
《過五關度六將證菩提·印廣法師主講》。此開示能令不信佛者也能信佛成佛。破除一切迷信,重新認識佛法真理。大道至簡,真理至易
世界上最稀有的狗狗,你認識多少?

TAG:中醫 | 認識 | 慢性 | 蕁麻疹 | 慢性蕁麻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