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孩子,聲音要低

批評孩子,聲音要低生命時報 2014-12-23 第875期 第11版 | 要聞 作者:鄭莉批評孩子,聲音要低有助於他們反思錯誤,培養自信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進中心簽約心理諮詢師 鄭 莉 一天晚上回家,剛走進樓門,就聽見一聲尖叫:「為什麼又考不及格!說!」隨之而來的就是孩子的哭聲。我苦笑了一下,這樣的情景已經是家常便飯了。一樓這家人有個12歲的男孩,平時看起來挺老實,只是不敢跟人對視,偶爾與他目光接觸,也能從其眼神中看出怯懦和自卑。他的父母都是暴脾氣,而且喜歡大喊大叫,而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只能越來越沒有自信。 生活中,不少家長可能不打孩子,但往往把滿腔怒火訴諸言辭,聲調高、話難聽。剛開始,孩子一般能被父母的大嗓門「鎮住」,乖乖地聽話,但他們只是被嚇住了。逐漸地,孩子會開始抵觸父母的訓斥,這樣宣洩憤怒還會破壞親子關係。我們可以看看這種大聲訓斥中,高頻出現的一些句子及孩子的理解。1.「你怎麼又這樣」:我又做錯了,也許我就是個壞孩子。2.「你還是不是我的乖寶寶」:媽媽覺得我不乖,她可能不會愛我了。3.「你不要」:父母太不講理了,我沒有自由。4.「你必須」:這是個沒有任何商量餘地的命令,我要反抗!長此以往,父母的大嗓門對孩子的效果會跟撓痒痒一樣,孩子還能從中明顯感受到父母的無助。 比起對孩子大聲批評、威嚇等方式,不如試試低聲教育。心理學家發現,傳遞信息,不同的聲調會起到不同效果。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低聲調更容易讓其接受。首先,低聲調讓人更有理智,情緒更平和,也讓孩子抵觸、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鬆弛,利於溝通。其次,低聲批評能讓孩子的聽力更集中,更容易反思自己的錯誤。第三,低聲教育還可以先發制人,尤其對青春期的叛逆孩子來講,父母低聲教育,孩子反抗的聲音往往也高不起來,能防止雙方情緒越來越激動,大人惹了一肚子氣,孩子也不服氣。最後,低聲教育能維護孩子的自尊心,並建立起強大的自信,性格更好。 其實,孩子更容易記住的,不是家長說過的話,而是父母當時的情緒和他自己的感受。父母讓孩子感到愉悅、舒適,那他就會跟隨你的引導;他感受到的是壓抑、憤怒,就會離你越來越遠。要想做到低聲教育,父母需注意以下幾點: 1.想發火前先深呼吸。當你怒不可遏、想要發火的時候,請趕緊深呼吸。假如還是難以控制情緒,那麼就暫時離開一會兒,等自己的情緒調整好了再去面對孩子。降低聲音不但可以約束自己,控制情緒,也可以降低孩子的反抗。孩子也會因此更集中注意力聽,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 2.語氣和措辭恰當。父母批評孩子天經地義,但必須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說話前三思,運用恰當的語氣和措辭。比如說「我愛你,但是你的行為媽媽不能接受」,這種話比粗暴地指責要好得多。還要堅持到底,不要越說越來氣,聲音突然高八度。 3.解釋明白你的要求。家長要用低聲調,秉持客觀和建設性的態度,把期望孩子做到的事情解釋明白。比如帶孩子逛超市,告訴他不要亂動商品,並說清楚違反規矩的後果是什麼。從頭到尾說清楚就好,無需大聲威脅。還要注意就事論事,不要給孩子貼標籤,更不能舊事重提。少說「你這孩子怎麼總這樣」、「你太不不讓人省心了」這樣的話,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推薦閱讀:

自己被批評 蔡英文卻抹黑、卸責大陸 語氣咄咄逼人
袁立發了條什麼微博,竟被批評了! 【貓眼看人】
不要批評客戶的缺點
批評的維度
我師父說丨勇於接受批評,人才能不斷進步

TAG:孩子 | 聲音 | 批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