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了空居士答疑整理帖

了空居士開示答疑整理緣起

秉如來之遺教,闡一乘之了義,開廣化之方便,攝群機以導歸。凈土,聖者所住之國土也,無五濁之垢染,故云凈土。西方凈土乃法藏比丘因地承世自在王神力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清凈之行發四十八願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而成,成佛以來於今十劫。釋迦慈父,憫娑婆眾生輪轉三界受苦無量而屢宣凈土法門,實欲令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盡抒三世諸佛之本懷也。誠如古聖所言:念佛法門乃普被三根,等攝凡聖;上之則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一句佛號,實乃一大藏之總攝,萬善之總門,度生死苦海之慈航。末學宿業深重而致今世福緣淺薄,於數年前初入行門即隨邪師宣揚邪說,種下謗佛、謗法之重罪。因慧根淺薄故,雖屢遇凈土一法,均因宿世未植善根故而久久不能深信,幸得彌陀垂憐,於庚寅年夏,得遇大善知識,眷眷誘導,逗機教化,始得深信。大善知識俗姓蔡,廣東人氏,別號了空居士,青年入道,初修道家功法至臻極而後入佛家,始由宗門參得虛空粉碎、大地平沉之境而轉凈土法門專修。居士一生淡泊名利,唯以度生為本願,普賢行為正導,求生凈土為旨歸,實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楷模,其為人坦率熱誠,待人苦口慈心,感人極深,藝高為師,品端堪范,歸信者眾,末學亦深受其法潤多時無以回報,此應眾同修之請,為報佛恩與師恩,令有緣眾生同沾法雨,故作此開示整理序文。法不孤起,仗緣而起,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今幸因緣成熟,三寶加被,有智之士,幸勿忽此快龍天法喜之盛舉,共建大弘慈以導眾生一心念佛,消無量劫之宿業,往生極樂圓證三身證不退轉。

阿彌陀佛!

頂禮合十!

公元二零一二年二月明無書於西安

答疑錄音文字版整理說明(必讀)

1、該文字版是依據了空師父YY答疑錄音整理而出,非由某人撰寫而成,通過選取不同類別較具代表性的問題,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在YY共修頻道(房號47980)進行,另未授予任何個人及相關機構發表權利,本帖內所有內容以本論壇為第一來源處。

2、本答疑錄音文字版的著作權及所有權歸屬了空師父及本論壇所有,答疑整理內容不包括任何政治性和違法言論,無不文明詞語,本著尊重著者原創性的前提下,以實事求是為原則,不虛構,不誇大,不擅自增、減錄音內容,以真誠和謙虛的態度將其整理後發於此處供各位同修交流、學習,互相提高。未經同意,禁止擅自修改文章內容、禁止任何人以盈利為目的進行出版、販賣,若轉載本帖內容請註明出處,著者本人及本論壇保留對違反以上規則人員的法律追訴權。

3、本文字整理內容僅依據答疑錄音整理,並對部分經文出處進行注釋,相同經文出處只注一處,後不再注,內容並未由了空師父逐一審定。本文字整理為了方便大家對於文字版的閱讀,在不影響解答內容的基礎上刪除了一些語氣助詞,若對於某處有疑問者,可自行下載錄音收聽。(下載地址如下: http://cid-72f0009f8342f994.skydrive.live.com/browse.aspx/.Public)

4、感謝為整理答疑錄音辛勞付出的明治、明桂、明煉等各位以及一切為大家提供幫助的各位同修。

5、最後感謝師傅不辭辛勞的為大家及眾生的付出,也請大家多提出意見,以便讓後續工作能夠更加完善,每一類問題將視情況不定期更新。

凈土類問題(答疑日期3.14、4.14-4.27)

問:師父好,對於初學凈土的人,因為心念還無法足夠專一,清凈,是不是每一次念佛後都迴向凈土比較好還是等有一定程度後才再不用特定迴向,而念念迴向比較好呢,謝謝師父

答:對於初學者我還是建議兩種情況都做比較好。你可以念念迴向極樂,具體做法就是平常我所說的,你想像你就在極樂,空中有很多阿彌陀佛的化身在聽你念佛,這個模式就相當於念念迴向。有些時候,比如情緒波動的時候,你在心中反覆誦讀一下迴向偈,有增強你心愿的作用,也是很好的,我建議兩種情況結合起來,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不是說每位即將成佛的補處菩薩都要會在兜率內院然後下生人間成佛么?往生極樂就直接在凈土成佛么?

答:兜率內院是在欲界天,我們讀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就知道,往生極樂到一生補處,以後有緣到哪裡就到哪裡圓滿成佛,不用經過兜率內院。那這兩者有沒有差別?沒有差別,兜率天是在欲界天的一個層次,據說那裡種種財色名食睡都有,那為什麼一生補處的等覺菩薩要到那裡去呢?其實,到那裡去是能夠達到最深層次的歷景練心。我們很多時候想得到的東西,如果周邊一定沒有,也就死心了,如果到那個地方要什麼就有什麼,貪嗔痴慢疑就很容易暴露出來。到等覺菩薩的修行人,他的定慧非常之高,普通的外景是不會使他動搖的,所以要到要什麼就有什麼的地方去試一下,如果你的心能如如不動,你的定慧就圓滿了。那回頭來看,極樂世界又是什麼情形呢?往生極樂的人對一切六道眾生都能夠洞視徹聽,任何道的東西都會知道,這些道中也有天道人道畜生道等等,有最恐怖的,也有最令人貪著的,以這兩者來對比,其實在極樂世界你想看什麼從理論上說就能看什麼,你想接近什麼,瞬間就能洞視徹聽,以我對這兩方面的對照,這兩種情況歷景練心達到的效果是一致的。那你可能說,那我們為什麼還要求生極樂而不到兜率天呢?兜率天確實是你要達到等覺水平到那裡磨歷才沒有危險的,在極樂你雖然剛剛成長,對六道眾生也洞視徹聽,為什麼不會墮落呢?那是因為有阿彌陀佛的大願和周邊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大家都是修行修的非常好,在這好的環境里,你就算能夠看到其它道的種種情景,就算心裡升起貪著,也會耳濡目染,往好方向不斷進步。所以通過對比,要圓滿成佛還是要走往生極樂這條道路,最為安全,最為快捷,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世尊在此娑婆世界,用音聲作佛事,此方眾生,耳根最利,其餘五根皆鈍,這樣來說耳根圓通章中觀音菩薩說這個法門最適合末法的娑婆眾生,為何念佛圓通章理(里)大勢至菩薩又說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呢?

答:這個問題可以參考楞嚴會上文殊菩薩最後那首長長的偈,就會發現,之所以大勢至菩薩、月光童子、虛空藏菩薩等等,他們每個人悟入三摩地的途徑不同,這也許是因地個人的因緣不同,那為什麼歷史上很多大德都提倡凈土,甚至說凈土是末法時期眾生修行最為當機的法門,那和文殊菩薩的看法是不是不同呢?不是,有一句古話,觀音反聞聞自性,勢至念佛念自心,反聞最後也能夠達到圓滿境界,念佛的過程也是一個耳根反聞的過程。觀音菩薩在因地修行,人們常說他在海邊打坐聽海濤的聲音,那如果說修行人修耳根法門最當機,是不是都要到海邊聽海濤的聲音?不是,我們可以念佛或默念時,聽自己念佛或默念的聲音,這跟觀音菩薩反聞聞自性其實是一致的,所以歷史上的大德說末法時期的人修凈土念佛法門最為當機,這和文殊菩薩讚歎耳根圓通,其實道理是一致的,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法華經中釋尊因五濁惡世眾生心想雜亂,而將一佛乘為眾生說三,而凈土是一個清凈的世界,往生到那的人都已經沒有了分別心,為何還要分三輩九品呢?

答:蕅益大師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低全憑持名之深淺"(蕅益《阿彌陀經要解》-出自《凈土十要》卷1:「得生不得生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三輩九品就是在具足信願的前提下往生了,但他們念佛的深淺而引發了三輩九品的差別,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修凈土是念阿彌陀佛,最後念到自己都變成阿彌陀佛,這個是不是就是經文說的「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呢?

答:這是外行話,最後念到自己都變成阿彌陀佛了,是著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凡是說這句話的人都是沒有證悟佛我不二的,當你證悟佛我不二的時候,就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就是觀音菩薩的十方圓明。如果你念著念著,覺得自己變成一尊佛了,那你入魔了,你念著念著剎那間盡虛空遍法界和你融化了,這個時候你就明白什麼叫無我相,肉身虛無了無人相,天地萬物剎那間和你融為一體,這就是波羅密多心經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了,這才對呀,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凈業成就,以什麼做標準呢?是不是生死來去自由就能夠算凈業成就了呢?

答:首先說生死來去自由這句話是不成立的,我一直在追尋這個事情,雖然歷史上說梁武帝時有定光古佛,說彌陀饒舌,永明大師也圓寂了,當然,第一沒有絕對的有力的證據,第二也許這兩位大師他的世緣到那個時候就緣絕了,我為什麼敢這麼說呢?因為大徹大悟的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那為什麼還有我要快點死去的感覺呢?這是不成立的,另外我在「岳飛全傳」中看到有個道月和尚,他說「何立從東邊來,我往西邊走,不是佛力大,定遭他人手」 (岳飛回京後,秦檜用莫須有的罪名將其父子下獄。臨刑時,岳飛才悟出道月禪師一片天心:那年歲末是農曆12月29,「歲底不足」;同時天降大雨,「謹防天哭」;「奉下二點」就是秦字。父子在獄中聽到雨聲,知道大難臨頭,果然被斬於風波亭。岳飛在被害前嘆息:「悔未聽道月一句勸。」秦檜得知,即令何立拘捕道月。何立到了金山,道月正在堂上說法,口中念念有詞:「吾年四十九,是非終日有,不為自己身,只因多開口。何立自南來,我向西方走,不是佛力大,幾乎落人手。」),說完就閉上眼睛圓寂了,好像來去自由,但真正大徹大悟的人是徹底的破盡我相,還有什麼我一定要去呢?我覺得嚴格來說,是他的世緣結束了,是一種瓜熟蒂落的現象,而不是說他故意要快點死,故意快點死就好像要自殺一樣了,這說不過去,真修行人心地很清凈,所以來去自由是一種誤解,真正開悟的人,是隨所住處恆安樂,也就是這裡有緣自然就在這裡,這裡的緣盡了,他自然會離開,或者消失。再來說凈業成就,業一般分善業和惡業,凈業是什麼?為善而不著功德相,在經典中有沒有依據呢?金剛經究竟無我分,菩薩不受福德相,何以故?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既然無四相,就自然不著功德相,為什麼不著功德相?因為菩薩有大慈悲,幫助別人就像幫助自己一樣,怎麼會有功德的感覺呢,肯定沒有了,我舉例說你的手天天為你的頭梳頭,你的腳天天在拖著你的身體走路,什麼時候看到你的腳踢踢你的手,抱怨說天天壓在我身上?沒有,也沒有你的手拍你的頭抱怨說我天天幫你梳頭,不會,因為知道是一個整體,這就是所謂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從這些現象大家認真去理解,佛學的很多道理,我們凡夫怎麼猜都猜不出來,最主要就是我們沒有進入那個境界,所以請大家精進修行吧,謝謝大家。

問:師傅好,念佛一法不以開悟為事,而念到極處亦能開悟,這是為什麼?謝謝師傅!

答:首先來說,怎麼念佛?古大德提醒我們,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心散亂念佛,就沒什麼效果。什麼叫心散亂?弔兒郎當,你心裡沒有信願,如果你心裡有信願,你念佛的時候確實是憶佛念佛,猶如你就在佛的面前念佛,你那個真誠恭敬心流露起來,心就自然不怎麼散亂了。真信確願其中很多都是講放下貪嗔痴,破我執,信願其實就是信佛的教導,佛的教導就包括了熄滅貪嗔痴,見賢思齊,向諸佛菩薩學習,這些都是在破我執。念佛真正按照信願行具足而修,你的貪嗔痴越來越淡薄,我執越來越淡薄,你越來越和阿彌陀佛打成一片,也就是佛我不二,佛我不二達到一定深度,那就是開悟了,證得無我相,無人相,能念的我和所念的佛剎那間不二了,整個法界也和你不二了,這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悟入這個不二的境界,以後你的言行就會自然地流露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也就是自然地符合《金剛經》凈心行善分的「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那就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無我相到無壽者相,這些無四相就是開悟了。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印光大師開示念佛和行善的功德要迴向法界和西方極樂世界,可是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已經非常殊勝很好了,為什麼十方眾生乃至菩薩仍然要將自身功德迴向西方極樂世界而不迴向娑婆世界,讓它也和極樂世界一樣莊嚴呢?

答: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其實,原則上功德是迴向十方法界,也就是包括娑婆世界,包括六道一切眾生,包括極樂世界,包括十方佛剎。功德迴向十方法界就是包括了一切佛剎和一切六道。那麼印光大師為什麼常常提醒我們功德迴向極樂呢?其實是要我們念念都不離極樂,這就形成了永駐極樂,顯意識、潛意識你都念念想到極樂,嚮往極樂,以後就能夠達到萬修萬人去。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念佛和吃素是什麼關係,不吃素會影響往生么?印光大師為何在文鈔中強調念佛人應該吃素為佳呢?

答:這個問題很好,印光大師說念佛人以吃素為佳,不吃素就不那麼佳,但並沒有說不吃素就不往生,不吃素就不準念佛,從印光大師文鈔中也可以看到白衣也可以成佛,白衣就是我們俗家人,就包括了吃素和不吃素的俗家人。那念佛是什麼?大勢至菩薩解釋得很清楚,憶佛念佛,如子憶母。如子憶母幹什麼?就是禮敬諸佛,常隨佛學,念佛就是要心愿如佛,言行如佛,念念念佛,這才是真念佛,這才能達到佛我不二,這才能達到永駐極樂,不墮落其它道。吃素是什麼?有一段佛經上說,菩薩慈悲,不忍吃眾生肉,所以吃素就是避免吃肉,為什麼?因為慈悲心升起,吃眾生肉真的會有血淋淋的感覺,如果以普賢菩薩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的教誨來考慮,吃眾生肉是很害怕的,因此就自然去吃素,而不是說一邊吃素,一邊很想吃肉,是慈悲心的流露,所以我們吃素更好,暫時還不能吃素就慢慢來,我們勸別人吃素的時候,最好也不要馬上以因果等等來說,我們完全可以科學的理論如三脂高等來勸大家少吃肉乃至不吃肉,我相信接受的人會更多,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往生極樂什麼時候才能夠乘願再來?乘願回來還會墮落么?

答:我們讀四十八大願就知道了,往生之後就不退成佛,直到一生補處,一生補處就是等覺菩薩,一切覺悟,既然一切覺悟還會墮落嗎?當然等覺菩薩乘願再來也會隨順眾生,可能會示現成凡夫,慢慢修慢慢修就覺悟了,但一般來說,他們心地已經很清靜了,娑婆世界的一切財色名食睡是非得失對他們已經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了,所以真的乘願再來的菩薩是絕對不會墮落的。好比我們長大了,現在看到兒童在地上爬來爬去在哪裡玩泥沙之類的事情,我們絕對不會又學著他們在地上爬來爬去玩泥沙的吧,謝謝大家。

問;師傅您好!西方極樂國土有十萬億佛土那麼遠,念佛人臨終一念能夠立刻生到那麼遠的地方去是什麼道理呢?謝謝師傅!

答:世尊只是說過十萬億佛國土,沒有說過十萬億個太陽系。眾生有一煩惱,佛就有一解脫法門,也許說一念就有一佛國土,從煩惱與解脫、無名與覺悟這兩點來說,十萬億佛國土,只要我們去掉貪嗔痴,心地清凈,當下就超越了,還有十方佛剎盡在一心之中,為什麼?因為我們的自性本來就遍一切處,阿彌陀佛的法身和我們的自性是不二的,十萬億佛國土之外的極樂也在我們一心之中,從這兩點我們就明白,只要我們有真信確願,求生極樂,只要我們的心地清凈,一心念佛,全心即佛,全佛即心,當下就相應了,絕對不是說有多少公里之遙,要飛過去,不是,是當下就相應了。六祖在壇經里有開示,唯其心凈則國土凈,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做往西方怎麼飛得想法,就想像極樂就在你面前,阿彌陀佛就在你面前,你現在就在極樂,然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永遠念佛求生極樂,放下對娑婆的貪嗔痴,怎麼求生呢?你放下對娑婆的貪嗔痴,心裡永遠有個堅定的信念就要和阿彌陀佛在一起,這就相應了。有些人說出陽神帶人飛過去,一個天又一個天,都是騙人的,都是在欲界里,因為有我相人相。阿彌陀佛是破盡四相,究竟圓滿的大覺者,我們只有放下貪嗔痴,升起真信確願求生極樂,當下才能相應,如果有貪嗔痴和我相人相的執著,是不能相應的,謝謝大家。

問:師傅好,念佛有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與實相念佛四種,師傅教我們平時念誦佛號的時候可以觀想自身為一尊彌陀像或者虛空中都有佛菩薩,這個算持名和觀想的結合么?蓮池大師曾開示「觀想理微,眾生心雜,雜心修觀,觀想難成」那我們是不是就持名比較好呢?謝謝師傅!

答:剛才有說到一句話,說觀想自身是一尊阿彌陀佛—佛像,請大家記得,是一尊佛像,千萬不能認為自己是一尊佛了,那就完了,那「我執」就起來了。應該觀察自己身體就是一尊佛像,彌陀像,或者是其它的什麼像,千萬你不能認為自己就是成佛了,那就徹頭徹尾地錯了,那「我執」、「我慢」什麼都起來了,就墮落魔道了。我覺得還是寧可你觀想你整個身體由密密麻麻的阿彌陀佛所構成的,就是說,每一個細胞就是一尊阿彌陀佛,那反而就比整個身體是一尊阿彌陀佛更殊勝,那就不會升起「我慢」、「我執」。

觀想,蓮池大師所指的「觀想」,是「唯一」,老是觀想,就是十六觀。《觀無量壽經》裡邊的那些觀想方法,真的那麼去觀,對我們一般凡夫來說,確實效果不好。那麼,我有時候叫大家想一下,阿彌陀佛在你面前,或者是想像整個身體由密密麻麻的阿彌陀佛所構成,然後叫你們專心地念佛。其實,我主要還是希望大家持名念佛。我從來都是交代大家,你們隨便觀想一下就好了,或者中間有時候偶爾也觀想一下,千萬不要觀想阿彌陀佛長得怎麼樣啊,觀想得很細,那是不可能的,反而變成一種執著。我就說,你們糊裡糊塗,想像阿彌陀佛就在你的面前,或者是你整個身體就由密密麻麻的阿彌陀佛所構成的,有這個概念就好了,然後你就專心地念佛。所以我所建議的方法,也跟蓮池大師是一致的,我是同樣是以持名念佛為主,我不是要你們從頭到尾不停地觀想,那反而是一種雜念。謝謝大家。

問:師傅好,大集經中說「末法眾生修行罕一人得道,唯依念佛法門得度」,南傳佛教的僧侶只認同小乘經論,而認為大乘非佛說,根本就不知道還有一個西方凈土,那他們在末法時期是不是都修不出去了呢?謝謝師父

答:也許,他們只有那個小乘經典,沒有大乘佛教,嚴格來說,也許真的,一個人都沒有修成。我只是加個「也許」。如果他們修得好,也變成一個阿羅漢啊什麼,也有的。但是說,求生極樂這一點,如果沒有真信確願,他不相應,這個就不成立。那麼他們是不是很可惜。確實很可惜。不過天下可惜的事很多。地球上六十多億人,修凈土的人,據說差不多有一個億是不是,那才六十分之一。那修凈土的人,以後真的能夠往生極樂的,也不知道是六十分之一,還是六百分之一,還是六千分之一,還是六萬分之一,還是,六十萬分之一,這個我也搞不懂。也不是說修凈土的人都能往生。為什麼?因為我看很多修凈土的人,其實都沒有真信確願,也就是很多都處於「喊破喉嚨也枉然」這種類型。所以這個可惜,確實,到處都有可惜啊!謝謝大家。

問:師傅好,藕溢大師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而臨終一念也很重,那麼如果一個人一生都精進念佛,而臨終一念沒有落在一句佛號上,還能往生么?

答:這句話非為正問,一個武林高手,就算怎麼忘記,如果一個人找他打架,肯定是身手不凡,因為這是養兵千日了,怎麼會忘記呢。如果說修幾十年,到臨終忘記那一念,那他這幾十年其實就是有口無心,就是喊破喉嚨也枉然那一類型的人。如果他幾十年真信確願,正如省庵大師所說:「金剛非堅,願力最堅」金剛石還不夠堅硬,真信確願的願力才是最堅固的,鳥什麼時候才會忘記飛呢?變成本能的時候啊,謝謝大家。

問:師傅好,金剛經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那麼我們持名念佛算以音聲求我么?謝謝師傅!

答:持名念佛我們首先要請教最內行的人,誰呀?大勢至菩薩,憶佛念佛,如子憶母,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果像鸚鵡鳥一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確實是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那我們念佛人有沒有像鸚鵡鳥一樣的?有,那些有口無心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嘛,這些人是不能往生的,這些人就執著於以音聲求我。真念佛人是如子憶母,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念念是佛而無執著,是以真信確願成就佛我不二,以念念念佛來鞏固真信確願啊。求生極樂一定要在真信確願的基礎上來念佛才有效果,念佛這個行其實就是在鞏固你的信願,如果沒有信願還鞏固什麼呢?就是在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所以請大家記得,信願行不可少,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念佛往生的最低標準是什麼?」真信切願」的標準是什麼?

答:這個就是真信切願,然後持之以恆地念佛,念佛其實就是確保真信切願的延續。譬如說,我發願求生極樂了,有真信切願,那你具體怎麼做呢?其中一個做法就是有空就念佛,見縫插針。念佛能否往生極樂的標準,古大德說,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那麼回頭再來說,我有信願了,那我的信願達到什麼標準,才叫做有把握呢?這就是我以前講過的業力和願力,如果願力大過業力,那就能往生。那怎麼看呢?你平時碰到什麼事情,高興的時候,你能否還是念佛求生極樂;碰到什麼不高興的事情的時候,你能否也能念佛求生極樂。正如某一位凈土宗祖師說的,平時你的念頭經常處於何道,一直到臨終,那麼以後神識就一般是歸於何道。如果平時只要方便你就念佛,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你都能念佛求生極樂,那這個願力就大過業力,這種人到臨終都保持這種狀態,那就萬修萬人去。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常見很多法師說替人做法超度人去極樂,藏地還有所謂的神識遷移法,就是人已經死後,將人神識牽引去極樂,人真能被超度或靠神識牽引方法往生到極樂世界嗎?

答:這個請大家詳細看一下《地藏菩薩本願經》第七品,利益存亡品,超度的原理就請看這一段。那麼,提到《地藏菩薩本願經》,可能大家都知道裡邊有一個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婆羅門女。婆羅門女念佛,母親乃至和她母親同一天入無間地獄的眾生都能得度,這是什麼道理?這個一方面是婆羅門女念佛很真誠,確實是達到了很深層次的佛我不二;另外一方面,是婆羅門女和母親的緣很深。那麼你說:「和母親緣很深好理解,那和她母親同一天入無間地獄的眾生跟婆羅門女沒什麼緣哪?」雖然沒什麼緣,但是和她母親同一天入無間地獄,就說明他們和婆羅門女的母親也有很深的因緣或共業。這個佛力的加持,就通過婆羅門女,再聯繫到她母親,再通過她母親聯繫到同一天入無間地獄的眾生,就有這個因緣。我常說,如果你晚上在家裡打開電燈想在那裡看書,書被照亮了,房間里的很多東西同樣會被照亮啊,因為這個燈就照著整個房間嘛!婆羅門女念佛,佛光照耀,她的母親,以及和她母親同在的眾生也因此被照亮了,這是同一個道理。那麼家人請法師超度,法師就是念佛誦經,求佛力加持,然後法師、家人、再到亡者,這樣算起來確實有某一些聯繫。當然,能否超度得了,一方面是法師的願力;另外一方面,也是家人的願力;再接上來是家人和亡者的因緣,這樣連起來就是佛——法師——家人——去世者,這就連這麼遠了。婆羅門女自己虔誠念佛,就是佛——婆羅門女——母親,她能夠那麼虔誠地念佛,再加上她平時和母親的緣又那麼深,這就比佛——法師——家人——亡者的緣大大的不同。至於詳細的情況,還是請大家看一下《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第七品,利益存亡品。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念佛可以說是修行中最穩妥的一種方法,但是為何一些念佛人也著魔出偏了呢?

答:念佛雖然說很穩妥,但是,你也必須懂得正確的做法,比如你念佛念著念著,眼前出現什麼圖像,佛的形象或蓮花等等,或者聽到空中有某些聲音,你就很高興,以前有一位老前輩曾講到,有一個人在三樓陽台念佛,忽然空中有一尊佛像,他就趕快衝過去,摔到樓下摔死了。還有一個人在水池邊打坐念佛,看見池中出現一尊佛像,他就衝過去掉到水裡淹死了。這些人如果讀了金剛經就不會這樣,經中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離一切相則名諸佛,他們有個佛像就去追,念佛人入魔,主要是太執著於眼前的形象,忘記了念佛是隨其心凈則佛土凈。我們讀六祖壇經裡面韋刺史有問,「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請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為破疑。」六祖說「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凈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宗寶《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1:刺史又問曰:「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請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為破疑。」師言:「使君善聽,惠能與說。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里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凈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凈即佛土凈。』使君東方人,但心凈即無罪。雖西方人,心不凈亦有愆。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凈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恆安樂。』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除八邪乃過八千。念念見性,常行平直,到如彈指,便覩彌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不斷十惡之心,何佛即來迎請?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方只在剎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遙如何得達。惠能與諸人,移西方於剎那間,目前便見。各願見否?」)告訴大家,主要就是修身養性,往生西方的原理就是隨其心凈則佛土凈,不能很著相的等佛祖有沒有接引等等,有大師寫過(出自智者大師的《凈土疑論》),包括臨終的人不要老去想三聖有沒有來接引,印光大師也有開示,全心即佛全佛即心,只管一心念佛就好了,就不會入魔的。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大概十幾年前,上海有二位居士,一位在三樓陽台,念佛見佛來迎,即踴身跳下,結果跌死。另一位見荷花池中現西方聖境,也跳進池中而淹死。一般是念佛到一定程度了才會看見佛和瑞相,但都因為著相執幻為真斷送性命,那他們這樣死了之後是否還能往生極樂呢?

答:問的太好了,他們這樣死了,很高興,衝出去,我相人相,慾望很強,嚴格來說,他們應該還在欲界,那麼他們以前念佛的功德是不是就浪費了,不是,還是跟佛有很深的善緣,只不過他們的我執很強,法執很強,所以他們還是屬於欲界的層次,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凈土法門是以念佛成就往生凈土,但佛經中又說:持觀世音名號,得無量福,滅無量罪,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那麼請問此法與凈土宗念佛往生是否等同?若有人求生往生凈土,可否用此法?

答:念觀音菩薩求生極樂同樣是可以的。印光大師有開示,觀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助手,一心念觀音菩薩求生極樂也成立的,因為觀音菩薩本來也在極樂嘛,西方三聖一邊是大勢至菩薩,一邊就是觀音菩薩,中間是阿彌陀佛,這是成立的。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佛號是念a還是念e呢?有法師說按照梵文語法原來的意思,如果念a的話,意思就變成有量光有量受了,所以還是念e是正確的,請師父開示念哪個比較好。

答:佛經上有一句話,「佛以一音聲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卷1〈1 佛國品〉:「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還有金剛經上世尊也說「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諸佛本事這麼好,我念e他也聽得懂,我念a他也知道。那麼你們要我來選,我毫不猶豫的告訴大家,我念a,念的很爽,念的身心很舒暢,所以我就喜歡念a,佛祖聽得懂的,你們放心,佛祖也沒有說你們念e就是有量光,念a就是無量光,沒有的,佛祖不會有這種想法的,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印光法師強調平時念佛宜念六字,平時聽您念佛時是念四字,四字和六字有什麼區別呢?平時念哪種比較好?

答:四字和六字的差別就是前面有沒有「南無」兩個字,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有皈依、恭敬、皈命的意思,如果說的廣泛一點,就有求佛力加持的意思。印光大師開示初學者最好先念六字,培養恭敬心,以後念的日久功深了,也可以直接念四字。如果讓我來念,我也覺得我們念佛念的日久功深了,確實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確實能感受到某一程度的佛我不二,那就直接念「阿彌陀佛」吧,大家平時念,如果你真的很恭敬,很真誠,那你直接念「阿彌陀佛」也可以,如果你是初學者,你怕自己的恭敬心還不夠,就念「南無阿彌陀佛」也好,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有法師說念佛念的好,三年就往生了,曾經聽一位同修在向別人炫耀說自己的一位師兄念佛念的好,27歲就站著往生了,還有的凈土修行人說自己預知時至,就找同修來助念,結果幾次都沒走成,更有人到處參加寺廟的打佛七以求往生,我知道凈土好,但是我還不想這麼早死啊,請師父開示。

答:這問題問得非常好,你們知道我年輕的時候,二十來歲就接觸到凈土,我聽說念佛念得好,就能往生,我就說,算了,我還不想死,老母還在堂啊!我十五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媽媽含辛茹苦地將我們帶大,如果我念佛念得好,就死去了,那媽媽不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很可憐啊!因為這個愚痴的見解,我就去修禪宗,回頭想,這也是一個好因緣。大家看歷史上的那些凈土宗的祖師,從初祖慧遠大師到十三祖印光大師,印光大師活到八十多歲。請問大家,你們念佛有誰念得比這十三位祖師好嗎?他們很多念三十年還不止,是他們念得不好,就不往生是不是?如果他們念得不好,就不可能成為凈土宗的祖師。那麼,現實中也確實有人念佛念了幾年,就站著或坐著往生了,確實有,那些人是什麼因緣啊?他是跟我們這個世間的緣盡了,沒事幹了。以前諦閑老法師有個徒弟,打鐵為生,他覺得活在這個世界苦不堪言,想求下輩子找個好地方,師父就告訴他念佛求生極樂,結果他念了三年確實就往生了。那這個現象又怎麼解釋呢?你要說他功夫好,也不會超過那些祖師吧;功夫不好,又能夠站著往生。如果讓我來評,確實他念佛功夫也很好,但為什麼又那麼快就往生呢?因為他跟這個世界的緣已經完畢了,你們如果哪一天買了新房子,請了一幫師傅裝修,房子裝修好,你付了工錢,他們拍拍屁股就走了。你說:「師傅啊,為什麼要離開我?」他說:「我沒事幹了,還留在這兒幹什麼?我要到別處去裝修了。」你們出門打的士,到了目的地,你們就給錢下車走了,還坐在的士上幹什麼?沒事了啊!那些念佛念了幾年,念得好往生了,其實他是世緣斷了。那些祖師大德念佛念得好,大徹大悟,他還有大把事要做,多少眾生還等著他講經說法呢!彌陀經里世尊告訴我們,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句話是非常重要的!這善根福德因緣是什麼?就是勤修凈業三福,所謂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等等,請看《觀無量壽經》。這修凈業三福,第一,是結善緣。第二,是破我執。第三,示現你的價值,眾生喜歡你,都希望你常住世間,為大家講經說法,那你自然就長壽了,不用求,眾生會幫你求嘛!請善知識住世,自然的嘛!如果我們說,看破放下,快點死啊,什麼事情都不想幹了,那也許會死得快了,就算死不快,也會覺得很無聊,覺得在世間是多餘的了。所以,請大家記得,看破放下是應該更好地精進正道,去力所能及地幫助眾生,看破放下是放下包袱,開動機器(借用毛主席的話)。不是說,看破放下是希望快點死,那也許真的會快點死,就算死不去,也會覺得在這個世間很無聊、很厭世。請大家記得,佛弟子是菩薩,佛弟子不是墮落頑空的那些怪人,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有法師說念佛一句佛號就夠了,但是有的法師又提倡廣學多聞,那念佛人平時是該「一門深入」,還是應該「廣學多聞」?

答:請大家記得,說「一句佛號就夠了」,這句話有些人會望文生義,說,念一句就好。不是,是具足信願,一句佛號念到底。而且這句佛號要念一輩子,不是說「阿彌陀佛」念一句,以後都不用念了,不是。我們都是同行,就知道,具足信願,一輩子念佛,求生極樂,靠這句佛號就夠了。確實是。如果到臨終都不退此願,一句佛號念到底,求生極樂,那肯定是「萬修萬人去」了。那「廣學多聞」要不要?如果你真的有真信確願,求生極樂,平時也勤修凈業三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你真的能夠做到這點,那千經萬論不讀,也是夠的了。佛祖說的千言萬語,目的就是要我們修菩薩道。也就是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凈其意,念佛求生極樂。真的能夠這樣。你這個本來就是菩薩行了。菩薩行,行到圓滿處,就圓滿成佛了。那麼有些法師又說,要「廣學多聞」。這個說法對不對?也很對。「廣學多聞」是不是增長智慧?不是,是增長知識。幹什麼?度眾生。度眾生為什麼需要這些?專修一下嘛。你們會發現,我有時候給你們回答問題,都會說《法華經》上怎麼說,六祖《壇經》怎麼說,《金剛經》上又怎麼說。我就是請來佛祖的話,增強大家的信心。如果用我這個凡夫的話,說來說去,婆婆媽媽的,你們聽都不想聽。廣學多聞,是為了以後去幫助眾生。廣學多聞,就是背誦幾句重要的詞語,有時候給大家引經據典,使你們增強信心。我還告訴你們,這句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是哪位祖師講的,你們一聽就很高興,是不是啊,我相信大家很喜歡我引經據典,給大家做印證。所以廣學多聞是用來做這些的。如果真修行,心愿如菩薩,言行如菩薩,然後真信確願,求生極樂,你這兩方面做得到,就夠了。要幫助眾生,也確實要搞一點經論,來充一下門面嘛,就像我這樣,我要告訴你,我是凡夫,但我嘴巴說出來,還是聖賢的語言哪!就是這個意思,這叫方便善巧。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是念佛號容易往生,還是念咒語容易往生呢?念咒和念佛又什麼區別?

答:佛經上所說的咒語,都是某一位菩薩在因地修行的一個法門,也許這個法門是當時某一尊佛告訴這位菩薩去修行的。如果讓我來看,咒語的字也很複雜,而且比較抽象,沒有什麼具體的人格化。就好像你們在念這些問題的時候,用英文字母,如ABCD來問我,或者是某一位有個中文名字的來問我,就感覺一個是形象比較具體一點,一個比較抽象,ABCD問你,或張三李四問你,好像親切感略有點不同。所以,以念咒求生極樂或念佛求生極樂來說,我覺得還是念佛這個親切感更強吧!所以,我就建議還是念佛,還有,阿彌陀佛發願,眾生念他名號,阿彌陀佛在四十八大願里沒有說眾生念他的咒語吧,謝謝大家。

問;師傅好,凡夫往生極樂,尚未達到無漏凈心,而佛法又說周邊一切境界都是自己唯心所現,那麼尚且有漏的人所居住的地方應該是穢土,為何又能稱為凈土呢?而且凡夫慾望未斷,而欲未斷應該還是在欲界天,再高也是不出三界啊,請師父開示

答:這個問題裡邊自相矛盾。能往生的人,就不是凡夫了,為什麼?往生的條件就是要真信確願,也就是真信確願的力量要大過你貪嗔痴的業力。我們都知道拔河吧,那根繩子左右兩邊,哪邊力量大就往那邊拖嘛!也不是說,輸的那邊一點力量都沒有,譬如,那邊是一千斤的力量,只要你這邊有一千一百斤的力量就足以把他們拉過來了嘛!業力和願力亦復如是。如果你有真信確願,貪嗔痴升起來的時候,你都能夠提起正念,就說明你的願力大過你的業力。並不需要你一點貪嗔痴都沒有,不是,關鍵就是你貪嗔痴的念頭起的時候,你的正念,求生極樂的願力能不能敵得過,也就是高興的時候,還能夠念佛求生極樂;你悲哀的時候,也能念佛求生極樂,這就是依高興而離高興,依悲哀而離悲哀,這就是《金剛經》里「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須菩提!是故菩薩應生如是無住著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以形象來比喻就是拔河,貪嗔痴的念頭起來,你不要這麼想,念佛求生極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能夠往生者,願力大過業力。你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你尚且能夠願力大過業力;去到極樂,諸上善人聚會一處,阿彌陀佛大願力加持,往生極樂的人都是諸根寂靜,樂如漏盡,一下子這願力就大大地提高了很多倍,已經是屬於某一層次的聖賢了,心凈則國土凈,哪來的欲界呢?也就是願力已經大過業力了,願力大過業力的人,在我們這個五濁惡世,尚且能夠如如不動,何況去到無有眾苦的極樂,那更是如如不動了。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紫柏真可大師曾經告訴一位僧人如果夢中不能念佛那麼無法往生,如果能夠夢中念佛,夢中見佛,乃至定中見佛一定就能夠保證往生么?

答:請大家記得,夢中念佛首先你要分別是什麼夢,如果是做一些平常的夢,不念佛也正常,如果是惡夢,能念佛說明你念佛有一定的功底了,比如我們平時聊天,我們的心很清靜,也沒念佛啊,但有空了,或碰到有什麼事情念佛,說明你在順逆境界中還能提起念佛的念。做一些平常的夢不念佛也是正常的,因為你那時也是心無掛礙呀,甚至和極樂也是相應啊,以禪宗的道理來說,你那個時候還是清凈心,做惡夢的時候能念佛就好了。至於定中見佛,如果你很高興,阿彌陀佛來了,那你麻煩了,那是見魔了,因為你落入我相人相,如果你打坐時眼前現出阿彌陀佛的形象,你還不驚不怖,不貪不取,還是虔誠的念佛,只管想我在極樂就對了,一輩子都這樣,你就是永駐極樂了,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在看小說,看電影等一些雜事時有時候都達到忘我境界,外在干擾都與自己無關,請問師父這種專心的狀態和念佛的一心不亂有什麼分別?「一心」應該如何理解,謝謝師父!

答:看書看的很投入,旁邊的事情都不知道了,和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旁邊的事情都不知道了,這是同一種境界,這是什麼境界?還是有定無慧的境界,充其量是禪宗參禪參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境界。那麼,我們來插一下觀音菩薩修耳根圓通法,初於聞中,入流亡所,一直修到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夠不夠一心呢,肯定夠一心了,那觀音菩薩大成就之後,周圍的事情知不知道呢,肯定知道了,問誰?問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一體同觀分講,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說都知道又說不可得,其實就是說他和一切眾生成為一個整體。正如觀音菩薩所說的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眾生的悲仰和諸佛的慈力都一一相應,因此我說念佛真正念到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的人,是什麼都知道的,只是他不會被周圍的一切所動搖,他的心永遠是平靜的。二十五聖中虛空藏菩薩也說,十方佛剎盡在一心之中嘛,也就是說真正修到高境界的人,他的心是很清醒的,對一切都了了分明,只不過他的心不會被外景所干擾,他的心永遠是如如不動。古人早就給我們打了一個比喻,心如明鏡,鳥來影現,鳥去影空,不是明鏡蒙塵,什麼都不知道。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自古以來很多大德都開示過,人臨終時做佛事或宴請賓客不能殺生,如果一個修凈土的人,在臨終時通過助念已經往生,但是之後,其家人又按照世俗的習慣,宴請親朋好友大吃大喝,殺雞殺豬,造了很大殺業,那這樣的殺業是算在去世的那個人身上,按理說往生的人已經不可能再墮落回三界,那這些算在他頭上的殺業怎麼辦?

答:釋迦牟尼佛已經示現過了,金槍馬麥之報,這個人已經往生了,確實不會倒退,家人因為他的去世而殺雞殺豬,造作的殺業,一方面跟家人有關,一方面跟去世的人有關,那這些業該這個往生的人承擔還要承擔,就像百丈禪師和狐狸的不昧因果之理。世尊究竟圓滿,無始劫前敲了那條魚的頭,果報還會顯現在釋迦摩尼佛的身上。只不過真的往生極樂了,按照佛經來說你已經一生補處,乘願再來,成了等覺菩薩了,你有智慧,有福報,很多冤親債主的事情很容易化解。那麼聽了這句話,不能說沒事,現在去造造罪業,反正以後往生了…你的心這樣一想,就唯除五逆,就不能往生了,你明知故犯了,那就麻煩了。那世尊頭痛三天之報是不是很痛苦呢?不會的,金剛經已經給我們解答了,世尊在無量劫前做忍辱仙人時,歌利王誤會他,用劍去砍他,他那時也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心中沒有嗔恚,可以看出,他受劍所砍殺的時候,當然多少是有感覺的,只不過還是可以忍受的。我們舉三國演義中關雲長刮骨療毒的故事為例,華佗還要豎一木樁,打一個鐵環,將將軍的手綁在上邊,才可動手術,關羽說不用,一邊下棋一邊做手術。華佗將關羽的肉一層一層刮出來。也許有人說關雲長是那種沒有痛覺的人,當然,一個人沒有痛覺,就很特殊了。以前讀書是讀到人的神經線分傳入和傳出,比如有些老年人走路鞋子掉了不知道,是他的傳入神經產生障礙了,如果說關公的傳入神經不知道了,那他不可能練出高強的武藝,從這點來看,關公也是一個大英雄,忍耐力非常好。金槍馬麥之報尤其是金槍之報,對比忍辱仙人被劍斬割,我們又聯想到關羽,這麼一想就通了,就覺得世尊雖然告訴我們,他頭痛三天,其實可能痛也是虛無飄渺的,痛而不痛,不痛而痛,只是有痛的感覺,很自然的就能夠忍得過去的。所以我們真的往生極樂了,乘願再來的時候,我們已經有大智慧,大福報,以前的很多冤親債主的事情就比較好處理了。當然,老人去世,儘可能少造惡業,有時真的是入鄉隨俗,移風易俗一時一刻談何容易,也只能不得已恆順吧,謝謝大家。

問:師傅好,凈土修行者中有兩派分歧,一是持消業往生論者,一是帶業往生論者,消業往生派說帶業往生佛經中未曾提及,不可信,帶業往生派中許多人又以為可以帶業往生而覺得平時做些壞事沒有關係,請師父對這兩種情況分別解說。謝謝師傅!

答:這段話最差的就是最後一句,是邪說,就是平時做些壞事沒有關係。請問你為什麼平時要做壞事?那你接下來可能會說,反正能帶業。那我告訴你,這就帶不去了,為什麼?因為你隨喜造惡,諸佛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的,你隨喜造惡,喜歡造惡,跟諸佛是不相應,這是第十八願里的唯除五逆,不得往生,你自己願意墮落在壞的這一邊。那麼你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也是啊,但你往下讀嘛: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四十八大願里本來就有悔過得生願嘛!我們不小心做錯事了,認真懺悔,以後儘可能不要再犯錯,這個是有誠心,這個是我們認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的。我們每個人無始劫來都有很多業障,普賢菩薩在十大願王里分明告訴我們,業障如果有形體,虛空都裝不了。也就是每個人的業障都太多了,請問大家,你要消到什麼時候才消得完呢?無始劫的業障,你用無始劫的時間去懺悔都懺悔不完,也就是消業這條路你是走不通的,你沒辦法消亡的。那麼,帶業,怎麼帶呢?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那怎麼照?具足真信確願,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求生極樂!只要你勤修戒定慧,貪嗔痴就暫時被熄滅下去了,這個時候你就沒有再造新業了,這個時候的你就變成照見五蘊皆空,就達到某一程度的佛我不二的層次。這個時候成了什麼?要說消業嘛,似乎是消掉了,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要說帶業嘛,確實萬般皆不去,唯有業隨身。要說你消盡了,世尊圓滿成佛,還有金槍馬麥之報,我們無始劫的業障,存不存在?存在!往生極樂之後,回頭一想,無量劫來的業障還有沒有?有,還是有的。那我去極樂幹什麼?業障還是那麼多,那沒用啊?不會!往生極樂不退成佛,福慧圓滿,乘願再來,業障現前,怕嗎?一點都不怕。你是凡夫,沒有智慧,也沒有福報,一點障礙就將你搞倒;你是大菩薩,有大智慧大福報,天大的困難都不會把你難倒,這是往生極樂的妙處。也就是說你以前欠人家幾百塊錢,現在先跑到別處去做什麼事情發財了,發財之後回到故鄉,人家說:「你還欠我幾百塊錢沒還呢!」你說:「不好意思,別說幾百塊,就是幾萬都有。沒事!沒事!欠多少?儘管說,我都可以加倍還你。」那不是冤家債主很快就擺平了嘛!如果你還是一個窮鬼,欠人家五百,口袋裡才只有五十,那麻煩了,衣服都要被人家扯掉了。所以請大家記得,只要具足信願行,求生極樂,剎那間,你就是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以後乘願再來,業障現前,你有福有慧,那也不怕了。更何況乘願再來的菩薩,他是勤修善因,那些惡的種子,再也沒有惡的助緣,甚至是不怎麼會萌芽的,就算萌芽了,影響也不會太大。正如世尊現金槍之報,如果這金槍之報現在我們頭上,我們頭痛了三天,痛得哇哇叫;你們在佛經上,有沒有看到世尊哇哇叫?沒有,這就是功德圓滿的殊勝之處!謝謝大家。

問:師傅好,《觀經》中說上輩往生者是「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身前」,而中輩往生者臨終時則說「無量壽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而下輩往生則說「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難道只有上輩往生的人才是真佛來接引么?

答:其實,這三個情況都是一樣的,為什麼佛經要以不同的言語來表述呢?上品上生的人,他是親證實相,所以他堅定不移。中輩往生的人,嚴格來說,他們的境界還不屬於親證實相,所以他們內心深處,多少還沒有絕對地相信。下輩往生,真的是機緣和合、碰巧,他們心中是沒有太大的信願的,也就是說他們的信願還是比較薄弱的。念佛如果真的念到像大勢至菩薩那樣,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那個時候,十萬億佛國之外的極樂,頓現眼前,他的心如如不動,堅定不移,就是十方眾生來告訴他這是假的,他也不會去理會,所以這些語言的表達,是針對修道者的心境而設的方便。

問:師傅您好!善導大師說「極樂無為涅盤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的彌陀專復專。」善道大師教我們要一心專念,不提倡雜修雜行,那我們深入經藏、念經、持咒、持其它菩薩名號、打坐這個算雜么?永明大師除了念佛外還一天行108佛事,提出廣修萬行,印光大師也教我們平時要多持誦觀音菩薩名號,這樣前後是不是有矛盾了呢?謝謝師傅

答:我舉個例子,就是那天晚上有位同修問我,他很喜歡念南無阿彌陀佛,同時他也很喜歡念藥師佛,問我怎麼辦?我說,那你念阿彌陀佛就求生西方極樂,念藥師佛就求生東方,剛才念著求西,現在念著求東,那不是搖擺不定嘛!那怎麼辦?他確實都喜歡念。我說,你沒有看到那大雄寶殿的中間供的就是釋迦牟尼佛,一邊是藥師佛,一邊是阿彌陀佛,念佛的時候,你就想像你在極樂,藥師佛和阿彌陀佛都在極樂,你認為你就在極樂念這兩尊佛就好了嘛!其實,念佛念到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的時候,就會明了十方佛剎盡在一心之中。只要你求生了極樂,東方琉璃世界也剎那間都在極樂啊!其實,極樂同樣是遍一切處的,只是凡夫著相,佛陀方便設教,使大家有一個目標可以去專念。念到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剎那間,你就心量廣大,猶如虛空,十方佛剎盡在一心之中,你就知道你住極樂就能夠圓融十方佛剎了。

問:師傅好,彌陀退位,觀音補彌陀成為西方極樂教主,那麼阿彌陀佛退位後極樂世界教主變成觀音菩薩,那麼念佛求生極樂的這個法門是否還有效果呢?謝謝師傅!

答:這個問題非常好,在哪一部經我忘記了,講過彌陀退位,觀音即位的事情,講的是多少劫後,阿彌陀佛入涅盤了,人們只要一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聖像就會同樣會現在面前,也就是說就算觀音菩薩做教主了,你們只要還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同樣會現在你們的眼前,所以還會有效果的,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印光大師說念佛要如救頭燃的念,但是這樣念的話,速度往往會比較快,可是念佛又不能只管次數還要相應,如何能夠如救頭燃地念而又相應呢?請師父開示。

答:有些人碰到什麼意外,就會大聲呼叫求救命。請大家記得,念佛猶如向阿彌陀佛求救命,你要有真誠心,我今天和身邊的一位同修說,你看普賢十願,念佛你就要以禮敬諸佛的心態來念佛,或者說以禮敬阿彌陀佛的心態來念佛,功夫深了就以常隨佛學來念佛,就像佛一樣大慈大悲落實到行為上去,剛開始你大慈大悲還沒有升起,就以禮敬阿彌陀佛的心態來念佛,說的通俗一點就是好像向阿彌陀佛求救,像落水的人喊救命的心態,這個心態就是如救頭燃,但喊救命也不一定喊得很快,有時也會恨得很慢呀,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彌陀四十八願中有一願是「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而在觀經中下品下生中又說的臨終善知識教導能夠「十念得生」,同樣是凈土經典,為何會不一樣呢?

答:再往下讀四十八大願,下面還有一願「悔過得生願」本來就有這一願,剛才讀到的那一願,就是指那些死不改過,死不改悔的傢伙,就不能往生,悔過就能得生,本來就有的(是不矛盾的),謝謝大家。

問:師傅好,維摩詰經說「世間出世間不二,世間性空,即是出世間,於其中不出不入,是為不二」而佛陀在彌陀經中又請大眾發願出離娑婆,求生極樂,這與維摩詰經的不出不入的不二境界好像又不一樣,請師傅開示!謝謝師傅!

答:維摩詰居士說「世出世間不二,世間性空」,就是離世,離世著空就是出世間。我們常說凡夫著有,小乘人著空,凡夫是著世間法,小乘人是著出世間法。有、無都不著,依有離有,依空離空,這就是不二,這就是中道。那麼世尊要我們願離娑婆,求生極樂,如果叫你願離娑婆,沉空守寂,那就是離世間而墮落出世間;要你們願離娑婆,求生佛剎,這就是離世間而證中道。求生極樂的條件就是佛我不二,就是信佛的教誨,求生極樂也就是以大慈悲心行菩薩道,以此功德求生極樂,這個都是中道之理,這兩者沒有矛盾。只是世尊這裡強調說願離娑婆,但是他沒有告訴你們要沉空守寂。他要你們求生極樂,求生極樂必須勤修三福,也就是以大慈悲心行菩薩道!這菩薩道就是不落貪嗔痴,也不落頑空,是依有離有,依空離空,跟維摩詰居士說不著出世間,也不著空相,而證中道是一致的。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印光大師說念佛要心念耳聞,但是其實心念並不是耳朵來聽,心念還是心在聽啊,感覺其實沒有二個東西,心念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在聽,為什麼印光大師不說心念心聽呢?謝謝師傅。

答:如果你對一個初學的人(他一點基礎都沒有),告訴他心念心聞,他就會問你:「師父啊,心在哪裡?」不相信?你們可到處去問問!尤其是那些真的是一點基礎都沒有的人,你說心念心聞,他會說心哪能聞呢?甚至你教他們心念耳聞,他們都搞不懂!你乾脆告訴他默念耳聞,他一下子就懂了。你要知道:默念是誰在念?是你心裡在念,心裡在想嘛!有些人搞不明白,這心怎麼念啊?這心念跟我們讀書時默讀,在心裡讀相似,這麼講,大家對心念這個詞就比較清楚了。但是心聞,有人就會說:「天哪!我的心哪有耳朵呢?」那反過來,你說心念耳聞,人家一聽,嗯,耳朵還是有的!要念到一定程度,人覺得虛無了,確實能念的我和所能聽者是同一個心,那時候他就明白了。如果一下子教他心念心聞,他搞得一頭霧水,找都找不到。不相信的話,你們以後可對初學者說心念心聞,人家則會說:「心怎麼能聞?耳朵才會聞哪!」所以,你一定要從簡單入手,也就是大眾化能夠接受的入手,這也體現了印光大師的大慈悲和大智慧啊!

問:師父好,楞嚴經中阿難對佛說「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阿難雖然跟著佛這麼多年,天天見佛,最後還是沒有開悟證果而被摩登伽女誘惑,永明大師四料簡中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見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都是見佛應該沒有差別,阿難當時身邊也都是大阿羅漢和大菩薩聚集,也算是諸上善人聚集啊,雖然見釋迦佛但自己不修,只想依靠外力還是無法開悟,那我們修凈土依靠佛力見了彌陀,怎麼能保證一定開悟呢?

答:是啊,這個問題太好了,是其中一個人在說謊話嗎?一個是永明延壽大師,是凈土宗第六代祖師,在歷史上稱得上祖師的人,他們的見地是絕對正確的,是跟佛一致的,是不會說錯話的。那阿難也確實在楞嚴經中有記載,差點被摩登伽女勾引,確實沒有開悟,那他天天見世尊,見的世尊是誰,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釋迦摩尼佛的色身,金剛經分明這麼說,以三十二相而見如來,轉輪聖王也是如來,世尊還有一首偈,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世尊是阿難的哥哥,阿難以為世尊是我大哥,如來惠我,我不用修也可以開悟的,其實沒有,他犯了忌,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那要怎麼才見如來呀,金剛經分明這麼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離一切相則名諸佛,阿難著相了,所以不見如來。那永明大師所說「無禪有凈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往生極樂的人,個個見彌陀,個個都能成就一生補處,百分之百都能大徹大悟,成就等覺菩薩的果位,是遲早的問題,只要是往生極樂的人,就一定能成就一生補處,因為這是阿彌陀佛的願,這個願是成功的,一定會實現的,那這其中有什麼不同呢?請大家記得,往生極樂必須有三資糧,即信願行,簡單說就是信阿彌陀佛的願力,信極樂的存在,發真信願求生極樂,那信阿彌陀佛的願力,信佛的教導,信到底是幹什麼呢?就是為熄滅貪嗔痴,勤修戒定慧,貪嗔痴熄滅了,成就戒定慧了,幹什麼呢?破我執,甚至還在破法執。一個真正有戒定慧的人,沒有貪嗔痴的人,他的心是何等的清凈平等,我執法執都在真信確願的作用下,漸漸破掉了,這過程就是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過程,也只有具足三資糧,才能往生極樂,具足三資糧,也就是說你要忘我和佛,佛我不二,才能往生,忘我和佛,佛我不二本身就是離一切相則名諸佛,在求往生的過程中,你已經是在破四相了,到真的往生的時候,你已經是深層次的破四相了,你已經是有相當程度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了,你具足真信確願的剎那間算起,你已經是在見如來了,所以,真的往生了,就是深層次的見如來了,也就是深層次的離一切相了,也就是深層次的則名諸佛了,所以一定就是開悟的了,這兩種見解,以信願行求生極樂,是離一切相則名諸佛,以三十二相而見如來,是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念佛人因誠心專念佛號,念到妄念消停,佛號念不出來時,這是落空呢還是心佛道交打成一片的狀態呢?謝謝師傅

答:佛號念到念不出來的時候,那是墮落頑空了,請大家記得,當你念佛念到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的剎那間,你就會覺得你心量廣大,猶如虛空,同時也會覺得身心五蘊皆空,雖然五蘊皆空,尤其是肉身會明顯虛無,但你的心還是清清楚楚的,這時候能念的我和所念的佛剎剎那間融化在一起,融化在一起的時候,你還能提起念頭念的,這同樣會覺得能念的我和所念的佛還是一個整體,也就是說,當你的眼睛執著於看海的波浪的時候,執著一個小範圍,你可能會忘記整個大海,如果你這個時候又知道,大海不僅僅有表面的波浪,還有深層次的水域,這波浪和大海深層次的水是一個整體,你就明白了,能念的我繼續在念,盡虛空遍法界的自性依然如如不動,這才是真正證悟的人的境界,不是念到什麼都沒有了,你只能證得大海的平面,忘記了波濤,真正大徹大悟的人是理事不礙,他知道大海,也清楚波浪,同時也了知海水和波浪是不二的,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古大德說:「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但是又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也徒然」,既然佛號能對治亂心,為何還會心散亂呢?這前後矛盾么?請師父開示!

答:這兩句話對比起來就知道如何念佛才是正確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也惘然是怎麼念,我看過一些念佛人,他們整天走來走去,「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但東張西望的,他的注意力,是在東張西望,佛號就像說夢話一樣隨口說的,那麼以佛號投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怎麼投?真信確願,你要想像你就在阿彌陀佛的面前,你要以真誠恭敬心來念佛,那你散亂的心就越來越安定下來了,這也就是真信確願的重要性,謝謝大家。

問:師傅您好!凈土法門算小乘么?小乘講究自度,大乘講究度他,佛經也說「諸菩薩未成菩薩前,先度他人,故稱為菩薩」那我們這樣只求自度往生是否太自私呢?謝謝師傅開示

答:這個問題非常好,首先我們要去讀一下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求生極樂之後,幹什麼?就在那裡修到一生補處,一生補處是什麼?是等覺果位,等覺果位是什麼?接下來就是乘願到自己有緣的地方去示現成佛,示現成佛幹什麼?就是普度眾生,所以凈土法門屬於大乘。那麼說菩薩在修行之前都發願要去度眾生,這句話據我所知出自楞嚴經阿難所說,說道「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般剌蜜帝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6:「:『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我雖未度,願度末劫一切眾生。)我們從後面一句分析,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就是說自己已經覺悟到圓滿了,然後來教化眾生,幫助眾生覺悟,這是如來應世,是有大成就的了,如來者就是破盡四相的修行人,在金剛經中講到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就是自己覺悟了再來度眾生,這就是有大成就的人。那第一句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自己還沒有覺悟,就去度人,菩薩發心,自己還不會游泳,看見人家落水就跳下去救人,這是菩薩的心愿,這句話好像搞不懂,其實這是古文的特點,字數限制(佛經屬於古文類型,常常每句話字數是一樣的),要讀下面一句印證上面一句就明白了,自己還沒有得度,就發願我以後要去度眾生,菩薩發心,如果將菩薩發心調到前邊就明白了,自己還沒有得度就發了菩薩願,以後要去度別人,然後好好去修行,練好本事再去度別人,這就成立了,這句話關鍵就是菩薩發心,自己先發個願嘛,我以後要去度眾生,然後就好好去修行,這就順理成章了,當你有成就了,自覺已圓,然後再去幫助別人覺悟,這是如來應世。像我等凡夫,現在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但是你現在能度人嗎?自己都不懂,自己都沒有文化怎麼做老師呢?自己都不會游泳還敢跳下水去救人嗎?所以這是菩薩的發願,大家要修行了,發個願吧,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然後從今天開始好好修行了,不懂不能裝懂。所以這句菩薩發願,只是一種心愿,是一種理想,而不是一種行為,什麼時候才能付諸行為呢?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這是不矛盾的,我們先發願求生極樂,等到一生補處,再乘願再來,自覺已圓了,那時候你就是能覺他者,就是如來應世,這兩者是不矛盾的,謝謝大家。

問:師傅好,觀音菩薩普門品中就說"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者,菩薩即現何身為其說法",往生凈土的人,也不是每個人當時就能夠成菩薩,成佛,為何都是以三聖的形象來接引,如果臨終是其它天神或者菩薩來接引而不是西方三聖,可以跟著走么?

答:這些是外行話,什麼跟著走?誰跟著走?往生極樂是佛我不二,是全心即佛,全佛即心,是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那還(有)辨認什麼像,不管眼前出現什麼像你都虔誠的念佛,只是想你就在極樂就好,不要去分別天神還是菩薩。以前我聽哪個法師講過,我忘記了,說有個人念佛求生極樂,有一天就看見阿彌陀佛手上拿著一朵銀色的蓮花來接引,他說,我不要,我要金色的,阿彌陀佛就消失了,他又精進念佛,有一天阿彌陀佛拿著一朵金色的蓮花來接引,他就很高興,說我要走了,其實這些記載嚴格來說是一種方便說,帶有文學色彩,真正往生極樂的人,根本就不用管我什麼時候死,時時處處都是極樂,處處都當行菩薩道,念佛念到有成就的人,他永遠都會覺得活在另外一個世界裡,而沒有執著,他永遠覺得十方佛剎和自己不二,也就是觀音菩薩所說的十方圓明的狀態,還有我要跟他去嘛。好像是智者大師說過,千萬不要執著臨終有沒有佛來接引,你只管念佛就好了,印光大師也告訴大家,全心即佛全佛即心,佛我不二之理,千萬不要道聽途說,我輩虔誠求生極樂,就要學普賢菩薩,一切眾生都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做什麼事情都要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然後時時念佛,認定自己在極樂就對了,不要分別誰來接引。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佛經說在娑婆世界修梵行一日一夜,勝於極樂世界修行百千歲修行的功夫,那為何我們又要求生極樂去呢?既彼修道百歲當此一日。如何速證無上大菩提耶。

答:這個問題問得很殊勝,請大家記得,來到世間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隨業而來,一種是乘願再來,像我輩凡夫是受業力牽引,身不由己來此娑婆,來此娑婆幸好過去生和諸佛結緣,能聞佛法,那麼你今生不往生極樂,下輩子來萬一聞不到佛法,那又怎麼辦呢?那不是慢慢墮落嘛,那你說我今生也跟佛法結個善緣,我下輩子來到人間一定還會聞到佛法,不一定,為什麼?真正真信確願佛陀教誨的人,都會求生極樂,從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就看得出,你今生往生極樂是最輕鬆最直接的大成就的途徑,十念往生甚至一念往生,如果你今生不趁著順風車趕快跑掉了,那你下輩子來了還修其它自力修行的法門,那不是很麻煩嗎,那麼,世尊又為什麼說娑婆世界修梵行一日一夜,勝於極樂世界修行百千歲修行的功夫呢?娑婆世界八苦交煎,在逆境里你能精進正道,你的信願是何等的堅固。那麼,我們能不能求在娑婆世界多一點時間,多一點成就,行不行?不行,這就等於你貪著娑婆,往生極樂的力量就下降了,也許就真的不能往生了。那麼世尊為什麼又說娑婆世界修行這麼殊勝,就怕人們邪知邪見,甚至以不正常的途徑比如自殺往生,所以世尊諄諄教導,你在娑婆世界隨緣,能呆多長時間你就呆吧,只要精進就好了,該往生的時候就往生,千萬不要想快點往生,什麼事情都不管了,越快往生越好。什麼事情都不管其實也是我執,只有隨緣精進,才是真正的無我的狀態,所以,這兩者是這種關係。就隨你過去生結的緣,在娑婆世界該呆多長時間你就呆多長時間,呆一天就精進一天,同時一定要求生極樂,求生極樂後,到一生補處,你去哪裡呀,嚴格來說,我們今生和娑婆世界的緣很深,當你有成就的時候,我相信肯定是首先乘願再來娑婆世界度眾生,那在娑婆世界會不會墮落呢?你已經有大智慧大定力了,你已經不再動搖了,哪會墮落呢,正如舍利弗問維摩居士說:「居士呀,你怎麼敢從妙喜佛國來娑婆世界,你不怕墮落嗎?」維摩居士說:「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天就亮了」有誰曾經看見,因為天太黑,太陽升起來也失去光明嗎,光明本來就是來(消)除黑暗的,不是黑暗能將光明吞掉,當然,你們有一點天文知識的,都知道宇宙有黑洞,光線到那裡被吸收了,那是一種特殊的現象,有智能的人猶如我們長大了,懂事了,就不會像小孩光著屁股到外面玩了,應該以懂事和不懂事來對比,不要以黑洞和光線來對比了,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我想生生世世來度眾生,可往生極樂不知道什麼時候再來,要是我往生了,覺得那裡很殊勝,不願意再來了怎麼辦呢?請師父開示。

答:我首先回答你後面的問題,我問你,誰不想再來,你說,我呀,那我是誰?你說我是**啊,我說不是,你到極樂修到一生補處的時候,你不是**,是誰?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有那麼多嗎?四十八大願里說,往生極樂的人皆行普賢行,言行如普賢,不是也變成普賢了嘛。那普賢菩薩視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他會喜歡呆在極樂不來嗎,凡夫有我執,所以有貪嗔痴,菩薩破盡四相,所以都是大慈大悲。所以你能夠往生極樂,就不用愁你不來,一定會來的,不用愁,一定要去。反過來我再問你,假如你自己都不開悟,眾生有煩惱問你,你都被問倒了,那你能幫助別人嗎,你自己都不會游泳,你敢跳下去救人嗎,自覺不圓,能覺他者,無有是處,謝謝大家。

問:師傅您好!《阿彌陀經》上說,人臨命終時,如果能夠念佛,從一天到七天,念得一心不亂,就能往生極樂世界。但若人身體為病苦所逼,不能出聲正念,甚至心念能力都不足,變成憶佛想佛,能夠往生嗎?謝謝師傅!

答:經上好像不是這樣說的,請再查證一下。佛經上說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往生極樂,有人要嚇死了,以為要死了,不是,請讀觀無量壽經上品上生就知道了。有位古大德說過,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這是什麼(意思)?這就是大勢至菩薩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剎那間十萬億佛國土之外的極樂和我不二了,也就是觀音菩薩的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不是死是活了。那麼我們再說人臨終為病苦所逼,如果他感覺很痛苦,抱怨念了一輩子佛怎麼還生病呢,佛祖啊,我不相信你了,完了,信念退掉了,確實就不相應了。如果照見五蘊皆空,生病就生病嘛,觀身不凈觀法無我,還是從容鎮定,念佛求生極樂,那不管生什麼病,只要你信願求生極樂,同樣是相應的,因為病苦也是因緣和合而生,當體皆空的因緣相,謝謝大家。

問:師傅好,藕溢大師說「一句佛號念純熟,三藏十二部極則道理都在里許,三藏經文不出戒定慧三學,為何念佛與戒定慧三學的修持可等同呢?謝謝師傅!

答: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天下念佛的人多如牛毛,真的能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的人少如牛角,往生極樂的人也少如牛角,為什麼?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如子憶母,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般剌蜜諦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5:「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凈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我曾經看到念佛堂的一些人,一路念,一路東張西望,心很散亂,念佛念的好的人怎麼念呢?剛開始以禮敬諸佛的心態來念,以恭敬心來念,念的功夫深的人是以常隨佛學來念,心愿如佛,言行如佛,處處以佛的行為標準做我們行為的參照,那佛的行為標準在哪裡看呢?最簡單就是無量壽經的經題嘛,清凈平等覺,你要有清凈心,不要老帶著有色眼鏡看問題,古人不是說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嗎,人家過去可能做的不好,也許現在就做好了,所以不要老是用成見來看別人。平等心怎麼看,客觀的心態,也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幫他們考慮。真念佛人一定要以這兩條為為人處事的標準,那清凈平等覺是什麼意思?戒、定、慧,戒是具足眾戒,不犯威儀,言行舉止一定要真誠恭敬。定是問心無愧,做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也不驚,定就來了。慧是做人大公無私,光明磊落看事情,就全面周到,也看得准了,慧也出來了。所以念佛念到有禮敬諸佛的心態,最後又能念到常隨佛學的真實行為上去,那戒定慧就成就了,就破我執了,一心念佛求生極樂就能真正達到佛我不二,智慧大開了,你進入了佛的境界,開口閉口,為人處世也是言行如佛,那不是有大成就了嘛,所以,念佛一定要這樣念,千萬不要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謝謝大家。

問:師傅您好!有法師說解迷開悟的人一定會專修凈土,但是開悟並不是那麼容易做到,開悟後修凈土與比沒開悟修凈土相比會不會精進的比較快呢?我們要不要先求開悟再去念佛呢?謝謝師傅!

答: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不知道這句話是不是法師的原話,問的時候有沒有修改過?嚴格來說,開悟的人一定專修凈土這句話是不妥的,我問你,六祖慧能大師開悟了沒有?達摩祖師開悟了沒有?慧可大師開悟了沒有?僧璨、道信、弘忍三位大師開悟了沒有?膽子再大也不敢說他們沒有開悟,他們傳佛心印,絕對是標準的開悟,那他們有沒有修凈土?沒有,他們修什麼?修禪?不是,禪是一種境界,印光大師好像開示過,禪就是佛心。禪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狀態,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果位,不是一種具體的修行方法,嚴格來說參禪是參話頭,就好像拿東西出去曬太陽,太陽不用曬,是讓太陽曬東西,只是說習慣了,也不要鑽牛角尖。這些禪宗的大德是寂照,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你看六祖壇經,沒有叫你們去參什麼禪,參什麼話頭,篇幅最長的就是般若品,六祖講般若,沒有講參禪,那後世搞參禪好不好呢?其實搞參禪也算是如理如法的,搞一句你永遠想不通的話讓你去想,就形成了外不著相內不著空,這句話讓你執著也沒什麼可以執著,要達到什麼目的呢?達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達到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這個心態就是禪的境界,這個境界越來越深入,境界就越圓滿,那你說了空居士你搞一句話頭讓我參吧,我就還是用古老的一句話,「念佛人是誰?」你們會說:「念佛者是我」,我說不是,你們千萬不要說念佛者是我,你在去參吧,你們肯參嗎?我相信應該都不肯,因為覺得我在鬧笑話,在騙你們,為什麼?古代的師傅個個是很威嚴的,他們的弟子很恭敬的,師傅說一句話他一定會聽的,尤其知道這個師傅是大徹大悟的,當然我就不徹悟了,我說話你們不聽是正常的。所以說參禪必須有真正的恭敬心的人,他才會持之以恆,天天想念佛者是誰?最後要參到能念的我和所念的佛剎那間融為一體,天地和我不二,佛我不二,過去未來不二,恭喜你,開悟了,悟到什麼?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何其期自性本來清凈,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悟到這些幹什麼?以後有什麼標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反過來說,一些老爺爺、老奶奶,他們很善良,很慈悲,你要說他開悟了也說不過去,也就是說慈悲的人不等於大徹大悟了,大徹大悟的人一定很慈悲,因和果是不能劃等號的,因要有助緣才成為果,就像雞蛋不能說它一定是雞,但雞一定是雞蛋變過來的。淺層次來說,開悟確實是慈悲心的升起,剛才說老爺爺、老奶奶很善良,如果他們有緣接觸到念佛法門,虔誠的念佛,求生極樂,同時繼續保持慈悲的行為,老爺爺、老奶奶就可能是萬修萬人去的。那回頭來說凈土和開悟是什麼關係?開悟是果地,凈土是法門,我們以凈土能夠修到開悟的境界,當然以其它法門,如果機緣成熟,同樣也能修到開悟的境界。那麼開悟之後修什麼?就是金剛經凈心行善分,一輩子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也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開悟之後他歷景練心,不斷除掉深層次的貪嗔痴,也就是不斷地向無上正等正覺的方向邁進了,也就是不斷地深入佛我不二的境界,那開悟的人有沒有念佛?他同樣可以念佛求生極樂,比如文殊、普賢菩薩都求生極樂。那六祖開悟之後沒有看到他念佛啊,他沒有修凈土法門,沒有念佛求生極樂,從言語上沒有直接流露這個事情,但是嚴格來說,他們也在念佛啊,念什麼佛?實相念佛,也就是心佛不二,也就是一行三昧和一相三昧,但不能說他在修凈土法門,凈土法門最大的標誌還是事相起修,而不是一下手就與理體相應,也就是說從因地起修,實相念佛是從果地相應。但六祖懂不懂念佛?他是最懂得了,他告訴我們,唯其心凈則佛土凈,這就是念佛的要訣,為什麼凈土宗不講?講啊,用什麼講?用真信確願來講,一個有真信確願的人,就能夠盡心儘力的心愿如菩薩,言行如菩薩,他的心也是在不斷的清靜啊,他的心越清凈,佛土越清凈,跟阿彌陀佛越相應,六祖唯其心凈則佛土凈是從果地上直接相應,凈土宗的真信確願是從因地上的言行來規範,所以我說大徹大悟的人都修凈土是不成立的。那我們回頭再來說念佛法門,用不用先求開悟再去修行效果會更好呢?是不是?不是,開悟是果,真信確願是因,如果你有真信確願,求生極樂,日常勤修三福,持之以恆,到一定程度,同樣能夠證悟佛我不二的境界,也就是能開悟。那具足真信確願到底算不算開悟呢?真信確願的人不能說他已經證悟,但是我們可以認為他已解悟,他已經理解如來真實義,就是說你要真修行,求生極樂,必須以佛我不二為標準,所以必須有真信確願,反過來他有真信確願,確實願意聽佛祖的話了,聽得進去了,就可以認為他解悟了,所以我們不能小看末學,就是初學的人,有些人一接觸就真信確願,信心堅固,猶如金剛,有些人修成老油條了,反而就沒有初學者那麼勇猛精進了,所以請大家記得,凈土法門是從事項上起修,也就是說從因地起修,從零開始,只要你有真信確願和持之以恆的修行,是一定會有成就的,你真信確願升起的剎那間就算是解悟了,你修到一定程度,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你就是證悟了,所以凈土法門不用先求開悟,只要你能夠有真信確願就行了,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佛經中曾說彌勒菩薩往昔修行易行道,而釋迦牟尼佛往昔修行難行道,所以比彌勒菩薩早成佛,菩薩道的行者應該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才比較有益於修行,當初有僧人問龍樹菩薩有沒有快點成就簡單的方法,就被龍樹批評了一頓,說大乘行者不能老想走捷徑,那麼凈土法門是易行道,怎麼能夠比難行道還容易成佛呢?

答:這個問題,分兩塊來說。我們首先來說後邊的,就是說念佛法門是易行道,反而容易成佛。這「易行」前邊還有兩個字啊—「難信」。難信!難信易行,你信都不相信,這個門瞧都不瞧,別說你走進去。所以這個「難信」隔在前邊,那後邊的「易行」—門都看都不看,別說走進去,更不要說一門深入。看都不看!所以這點來講,其它法門難行,但是易信啊,很容易相信,你至少願意走進這個門,願意邁進幾步,只是越走越難,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越走越不對勁覺得,太深遠了。人家是能夠入門了,你這個憑著「難信」,你連門瞧都不瞧,入都不入了,還談得上「易行」嗎?大家就明白了嘛。

那我們回頭,再來看社會上現在修凈土的人非常多,但真正稱得上是真信確願,修行的人還是很少,很多還是處於「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那這個現象要算他們信,還是不信?嚴格來說,還是算他們不信,如果你真的信了,你為什麼不標準地去做?真信確願,見縫插針,怎麼沒有這麼做?你說你信,信就沒有做好,沒有做好就是不信,或者就是半信半疑。嚴格來說,沒有做好,是屬於不信,半信半疑,還有時候做好,有時候做不好。如果老是這麼婆婆媽媽的,根本就是不信。所以難信、難信,信都不信,哪能一門深入呢?

那好了,那我們回頭來看,難行道和易行道,釋迦牟尼佛在因地多劫成為忍辱仙,這個永嘉大師證道歌裡邊一句話嘛,「我師得見燃燈佛,多劫曾為忍辱仙」。這也是一種緣啊,如果他當時沒有碰到歌利王,沒有碰到那個老虎,沒有碰到那個小鳥和老鷹等等,沒有碰到這些,他想忍辱,也沒有機會去體現。那麼這麼說,我們要去找是不?不是,我這是跟大家開玩笑的。釋迦牟尼佛他一定本來就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氣質,否則你碰到那個事情,你也沒辦法做的那麼好,這是他發自內心的「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毅力。不管碰到老虎,還是碰到歌利王,還是碰到老鷹,不碰到,他也是屬於「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人。那個彌勒菩薩修易行道,幸好他老人家是真修行人,一直心(師父這裡說的意思就是以一直心而修,也就是自他不二的心態和最客觀的心態去處理、看待事物),不說謊話,他在哪裡說的他修易行道的事情呢?《二十五聖圓通章》裡邊都有說,他說他過去的時光里,他很喜歡跟那些有錢人交往,你們去讀《二十五聖圓通法》,裡面有的,就是,他還是有點貪著這些名利,等等的東西,他說要通過無量劫之後,慢慢才去掉這個習氣。這個不是說他修易行道是他自己逃避,就是彌勒佛坐在面前,我也說,菩薩啊,這句話是您說的,如果您不說,我這個凡夫怎麼會知道您無量劫前的事情?我說我知道都是妄語,是您老人家自己說的,在楞嚴會上說的。所以你們不要以為釋迦牟尼佛專去尋找「難行道」,歌利王這個東西可能也不是能夠去尋找的嘛,如果你有意去尋找,那就是自找麻煩,搞的歌利王產生殺業是不是啊?不是。這個是隨緣遇到的,是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他本來就具備了「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這種氣質,彌勒菩薩是沒有,他還有點貪圖享受。楞嚴會上《二十五聖圓通法》那個阿逸多,那個就是彌勒菩薩。大家去看,易行道是他自己選的,難行道不是釋迦牟尼佛去選的,這走難走易,其實都是他們內心深處的特徵,不是他有意去找的,所以大家不要搞錯了。

那龍樹菩薩批評他的弟子對不對?對!他就是怕他弟子落入法執,搞個「易行」、「難行」道。譬如燃手指什麼,這些行為我很讚歎,但是如果你們問我,你們也去燒手指,要不要?我會說,千萬不要啊,那個功德很小的!為什麼,誰說的,是我說的是不是?不是。《金剛經》上世尊分明這麼說:初日分以恆河沙數等身布施,中日分以恆河沙數等身 布施,後日分以恆河沙數等身布施,還不如「知萬法無我,得成於忍」。(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我說同修們啊,你們就算十個指頭都燒完了,還不如「知萬法無我,得成於忍」呢!那「知萬法無我,得成於忍」具體怎麼做?就是凈心行善分,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所以大家不要去燒手指,你燒了一個也沒什麼的,燒了十個也沒什麼的。所以大家千萬不能去燒,那些邪教的傢伙,教人家去用汽油搞在身上去燒,那些,如果能夠得度,燒豬個個得度了!請大家記得,「知萬法無我,得成於忍」,這才是最殊勝的,也就是凈心行善分,也就是能夠做利益家庭,利益社會的事情,無怨無悔,這才是最殊勝的。千萬不要去聽那些歪門邪道,燒這個燒那個,真的能燒的話,燒豬燒鵝,那他們個個是得道高人了。謝謝大家!

問:師傅好,如果我們按照金剛經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來對照念佛,那麼就是不求往生,也不求不往生,簡單點說就是往生即是不往生,如果念佛時這樣想可行么?謝謝師傅!

答:不可行,那我問你,你不想往生,那你想去哪裡?你可能會說,留在娑婆也可以,完了,不想往生,就是貪著娑婆,雖然你大腦一片昏沉,連自己的想法都不知道,但我知道,不去極樂就在娑婆嘛,還有那個地方呢?往生極樂就是要破我執,去貪嗔痴,也就是真信確願,信什麼?信佛的教誨,發願要向佛學習,要往生極樂,你才能往生啊。真信確願是幹什麼?是破我執,破我執最直接是破貪嗔痴,破貪嗔痴是破對娑婆世界名利得失的執著,我執破了,你的心還住什麼?佛我不二,還住不住?無我了誰住誰?所以你不求往生極樂,就是想貪著娑婆世界,就是執著六道,法界就是這樣的結構,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念佛三昧和一心不亂等同么?二者是什麼關係?

答:一心不亂和念佛三昧有天淵之別,一心不亂就是你能夠專心念佛念下去,譬如每天晚上我在這裡大聲念佛一直念下去,沒有停頓,就是一心不亂。念佛三昧是屬於證果的境界了,就是一個很好的境界了,就相當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了,三昧就叫做正受,正受是屬於證悟的範疇的了,念佛念到整個人空掉了,覺得遍一切處和自己不二了,這才叫三昧,請大家精進,都有可能會證得的,謝謝大家。

問:師父,觀經中說"即佛是心,即心是佛」念佛就是念心,以佛號克制我們散亂、整天顛倒妄想的心,如果心即是佛,那麼又何必念佛呢?

答:大家要知道我們現在的心是貪嗔痴的狀態,要通過真信確願,放下貪嗔痴,一心念佛,達到了剎那間十方圓明了,這才稱得上"即佛是心,即心是佛」也就是說,你放下一切妄想執著而親證大圓鏡智,才稱得上"即佛是心,即心是佛」啊。還是那句老話,你要念到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也就是觀音菩薩所說的十方圓明,這時才可以說"即佛是心,即心是佛」我們現在胡思亂想是不算的,當然狂心頓歇,歇即菩提,就看你什麼時候能歇,那歇了是不是一個念頭都沒有?不是,歇的時候就是慧能大師對五祖說的「慧能之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大徹大悟的人同樣有起心動念,只不過他念念都是大慈大悲的,不是貪嗔痴的,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善導大師教我們要身專禮佛,口專稱佛名,意專想佛,師父也教我們要常隨佛學,心愿如佛菩薩,言行如佛菩薩,這樣和密宗的「身口意"三密相應是不是一樣的呢?

答:這是一樣的。善導大師教我們要拜佛、念佛、還有想佛。密宗就是要結手印,觀想佛菩薩,還有口誦真言,所謂的跟本尊相應的一些咒語。密宗就很明顯,手結手印,腦海裡面觀想,口裡面念誦,一切都做的跟佛菩薩儘可能地相應。善導大師這個「禮佛」就是拜佛,就是對佛很恭敬,恭敬了,其中也有個道理,就是,向佛學習,向佛看齊,還有念佛,還有憶佛,也就是,盡量常常思念佛德,向佛學習。密宗他們也是,儘可能模仿得跟佛菩薩的樣子一樣,連心裡誦念真言,也學得跟他一樣,也就是儘可能身心都學得跟佛菩薩一樣。他們這是儘可能學得一樣。我所說的心愿如佛菩薩,言行如佛菩薩,說句實在話,我們這三方面的說法,大方向是一致的,只不過我說的就更加直接,就要你徹底地將自己變得跟佛菩薩一樣,那這樣就更加相應了。就是說密宗所講的「三密相應」和善導大師所講的身專禮佛、口中念佛、心中想佛,這個是對於初學者,密宗和善導大師這個說法是對於初學者,可以這麼勉強去為之,對於修行功夫深的人,就要當下相應,你就一切都要以佛菩薩的言行作為標準,也就是說,你要以佛菩薩的要求來要求你自己的言行,那就是更深層次的「三密相應」。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當初永嘉大師答六祖的話時就說「分別亦非意」,那我們念佛求生凈土,自古很多高僧大德都說要信娑婆污濁不堪,發出厭離之心,要信極樂世界清凈祥和,生起願生之心,這個算不算分別呢?

答:這個算分別。那麼回頭,永嘉大師說「分別亦非意」,將這句話分成兩邊,頭兩個字就是分別,他也承認他有分別。與六祖對話時,永嘉大師曾說:「仁者自生分別?????分別亦非意」(宗寶《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1:「師曰:「汝甚得無生之意。」曰:「無生豈有意耶?」師曰:「無意,誰當分別?」曰:「分別亦非意。」),他這句話就跟六祖在說,我也在分別,只是我並不是有意地去分別。這個不是有意去分別就是無意分別了?不是,這裡的有意的意思,就是他是非常直觀的,以客觀的心態來分別,而不是以自己的私心妄想來分別。那你們聽起來又很糊塗:私心妄想分別是分別,不私心妄想分別也是分別,這是什麼意思?這就是六祖所說的直心是道場的原因,他是以真誠心來回答六祖的問題,他沒有以扭曲的心態來回答問題,所以他這個分別是以清凈心來分別,沒有什麼貪嗔痴的意思來分別。六祖強調:若真修行人,存一直心,不動道場(宗寶撰《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1:「若於一切處行住坐卧,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凈土,此名一行三昧。)。六祖也說一行三昧,一相三昧。一行三昧就是言行舉止上要光明磊落,坦坦蕩蕩;一相三昧就是思想境界、人生觀上也是光明磊落,坦坦蕩蕩,里表一致。老子就說返璞歸真,以純真的心態來面對一切,沒有一點造假,真就真,假就假,對就對,錯就錯,是這個意思。我們放下娑婆,求生極樂,娑婆苦難眾多,極樂無有眾苦,我們求生極樂,也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為了不退成佛,以後能夠乘願再來度眾生。我們這種分別心也是以坦坦蕩蕩、清清凈凈去分別,我們這個分別也是「亦非意」,我們沒有貪著什麼。我們知道娑婆很苦,希望能夠出離苦海,往生極樂不退成佛,回頭來救度過去父母,為自己的同時也是為眾生,是自利同時也利他,所以我們沒有一點私心妄想,我們是大公無私,所以這種出離娑婆,求生極樂的分別,也是永嘉大師的「分別亦非意」。謝謝大家。

問:師傅您好!永明禪師說:『有禪有凈土,猶如戴角虎。』那我們念佛的時候是否還有兼修禪宗呢?

答: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有禪有凈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那是不是一天修禪,一天念佛,然後就可以做老師,來生還可以做佛祖呢?不是,禪是什麼意思?就是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狀態,六祖是禪宗祖師,在講禪嗎?翻開六祖壇經,沒有說參話頭,也沒有說怎麼修禪,那講什麼?講般若,講心量廣大猶如虛空,包容萬物而無所執著。六祖還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參禪?(宗寶《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1:「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諠,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那行不直的時候需修禪嗎?是的,六祖在坐禪品中說,外不著相為坐,內不著空為禪(宗寶《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1: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而且還說「生時坐不卧,死時卧不坐;一堆臭骨頭,何為立功課」(宗寶《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1:生來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你以為坐在那裡一坐幾個小時就是坐禪嗎?錯了,禪是佛心,禪的境界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波羅密多心經究竟涅盤。永明大師叫我們有禪有凈土,那我們修什麼?我說修凈土,那有沒有修禪?有,那是不是有禪有凈土,是呀,那是不是帶角虎,不一定,那是不是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不一定,是不是永明大師說謊話,不是,為什麼?有禪有凈土是修行到一定深度,已經達到證悟的境界。譬如念佛念到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你這是就稱得上有禪有凈土了,也就是說,你的境界已達到禪的境界,達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了,達到外不著相內不著空的境界了,穩定了,那麼你還念佛嗎?還念佛,使這個境界越來越深入。也就是說,正確的念佛,也是成就禪的境界的殊勝法門,禪是果地,念佛是正因,我們真正具足信願行念佛,到一定程度就能夠證悟禪的境界,那就是楞嚴會上大勢至菩薩所說的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包括他後面說的入三摩地,光明三摩地,這些都是屬於禪的境界,八萬四千法門最後證悟的都是禪的境界,二十五聖圓通法最後圓通的境界都叫做禪,也就是佛的境界,也是明心見性的境界。所以永明大師是說那些真修實證者,修凈土成就了有禪有凈土,為什麼猶如帶角虎?因為老虎本來就很可怕了,再長兩個角就更厲害。就說明真正有修有證的修行人是無畏的,一切外道都怕他,也就是說他有大智慧,辯才無礙,一切外道都不可能勝過他,因此才能現世為人師,往生極樂後能夠達到一生補處,來生做佛祖,這才成立。只要我們有真信確願,信願行具足求生極樂,就有可能成就有禪有凈土的境界,其實就是因修凈土而成就禪的境界。那禪的境界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屬於哪一種呢?就是上品上生,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維摩詰經中說『煩惱即菩提,沒有了妄想,真理也無從而得,那麼極樂清凈無垢染,無從起煩惱,因為周圍都是增上緣,也無從起妄想,這樣如何精進?那不是往生極樂的人都變成了六祖所說的卧輪禪師那樣的人了么?謝謝師父

答:這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問題,煩惱是什麼,就是麻煩事,哎呀,今天碰到這件事情很麻煩,所以我心情很不好,這就是煩惱。那麼這個煩惱一來了,我們一定要想辦法這個麻煩事該怎麼解決,水來了該怎麼土去掩,有火了,該怎麼水去滅,要選出一個對應的策略,選擇策略很正確,這個煩惱就解決了,這個智慧的策略,就是因為這個煩惱而引發來的,這個智慧的策略就是解決煩惱的正確答案,那麼,我們這些凡夫,碰到煩惱的事情往往並不是說一下子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那麼自在,一下子就想通,甚至可能會煩惱很久,要得到一些有智能的人,或有能力的人幫助才能得到解決。不相信大家去想一下,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曾經被一些煩惱的事情所困,這個事情很棘手。那麼,往生極樂的人他們有沒有煩惱,極樂本來就無有眾苦,無有眾苦即是沒有煩惱,但是,往生極樂的人,你們看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他對一切眾生都能洞視徹聽,(比如)這個是我過去的父母,他們怎麼會有這樣的煩惱,雖然自己沒有煩惱,但是他會發現六道之中各種姻緣的眾生,有種種的煩惱,就因此會升起大慈悲的心,要如何去救度他們,那不是在極樂天天也修行不好嗎?這會兒看到過去父母,那會兒又看到過去的兄弟,等一會兒有是過去的姐妹或是過去的什麼人,那不是天天也煩惱無盡了嗎?你看六祖,就給我們答案了,慧能之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出自宗寶《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1:「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往生極樂的人,得阿彌陀佛護念,得諸上善之人護助,是非明達,定功甚深,真的是遇事不亂,從容鎮定,你不論看到那一個親人,哪一個朋友在何道受苦,你都能在瞬間升起解決的智慧,那不是學習進步更快了嘛,就比如我們一個人自學,如果身邊沒有良師益友,遇到問題就像遇到攔路虎,想不通,越想越煩,如果旁邊有個良師益友,那不是什麼問題都不怕嘛,往生極樂,旁邊就有良師益友,你洞察到六道眾生有什麼煩惱,或者是他們的煩惱引發你的煩惱,良師益友馬上幫你解決,那你增長智慧就像流水一樣快了,所以這兩者是不矛盾的,往生極樂的人,並不是一切都不知道了,一切都不知道了就變卧輪禪師了,一切都知道,進步就更快了,就跟六祖一樣,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迅速達到一生補處,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有位凈土宗祖師說過,念到「心空佛也無」,具體哪一個法師我忘記了,只記得曾經見過,那照這樣的說法,那念佛念到心中無佛豈不和念佛憶佛相違背了呢?

答:念到心空佛也無,這個是跟金剛經中「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是一致的,要我來注釋,念到心空佛也無,佛也無時還要念佛,如果佛無了就不用念了,就著空了,到無的時候,你能夠念佛,就達到能念與所念不二了,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金剛經為眾生破有說空,彌陀經說這個極樂世界實有、彌陀實有,既然極樂是實有,那麼就是有為法,就有生滅,則如何能沒有成住壞空,往生的人又如何能夠無量壽呢?

答:這個問題非常好,我問各位同修,你拍拍你的頭,你現在有沒有?你肯定說有,大家都會說有,但是,再過幾百年我還會在這裡說話嗎?早就死了,骨頭可能都變成灰了,別說是我,就是偉大的佛陀,我們在他涅盤三千年後也只能看到他的舍利子了。所以你說你的肉身有沒有?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不要以為虛妄就是沒有,就是空,不是,佛陀在金剛經上分明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首偈就是註解什麼是虛妄,夢幻有沒有?泡影有沒有?都有,你做夢醒來的時候,你會覺得夢在夢中是有的;有幻覺的人也會認為是真的;洗衣服的時候,洗衣粉在水裡產生很多泡泡,等一下又沒有了;太陽一出來照射萬物,背光的地方就產生影子了;樹葉上會產生很多露水,太陽一曬又沒有了;天空打雷,會產生閃電,一閃而過又沒有了,所以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就是說虛幻的意思就是不永恆,不等於沒有,佛陀舉得這六種東西,我們都知道是有的,只是也知道這六種東西等一下就沒有了。那麼,極樂無量壽是說存在的時間很長,那極樂有沒有成住壞空?也有,假如極樂沒有成住壞空,為什麼有阿彌陀佛入滅,觀音菩薩示現成佛呢,只是說存在的時間很長,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古德雲,一念清凈一念佛,念念清凈念念佛,若能夠意念清凈,雖口不宣佛,心即是佛,這樣能夠稱為實相念佛么?

答:關鍵詞就是清凈,我們凡夫著相,以為清凈就是一念不生,不對,清凈者就是金剛經的凈心行善分,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這種心態才是清凈,不要說清凈就著了清凈之妄想,不要以為一念不生就是清凈,不是,是念念都是大慈大悲,念念都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是一個念頭都沒有。真正的心念清凈是凈心行善分所說的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這樣可以稱為實相念佛,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普門品中說:『若有女子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觀音菩薩是度眾生往西方,為何又度眾生出生娑婆世界乎?

答:請大家記得,求好兒子、好女兒,歷史上很多,從近代說起,虛雲老和尚的父母很虔誠,求菩薩保佑能生一個好兒子,結果就生了虛雲和尚這樣的廣度眾生的人天師範。說的更前一點,凈飯大王夫婦求兒女,就生下了釋迦牟尼佛,多偉大呀。所以虔誠之人求得好兒女,這些好兒女長大了也許就是利益眾生的人才呀,這個世界如果沒有善知識來幫助我們,我們真的是永墮無名之中,永無出頭之日啊,希望年輕人,還沒有結婚的時候,就要勤修正道,自己是好兒女是以後感得好兒女的正因啊,真正有誠心的人,一定要自己做好,然後再去求,才能相應啊,如果我們自己都是壞兒女,去求菩薩想得好兒女,菩薩說你一點誠意都沒有,口是心非,你自己在做壞事,又說喜歡好兒女,這是不成立的,為什麼自己喜歡做壞事呢?為什麼自己喜歡做壞兒女呢?你本來就覺得做壞兒女好,所以你就會感召到壞兒女,這在楞嚴經中有說明,謝謝大家。

問:師傅好,樹上的葉子我們都找不到二片一樣的,為什麼極樂世界每個人從蓮華化生都一樣呢,這樣的話會不會大家見面的時候產生視覺疲勞呢?謝謝師傅!

答:我打個比喻,樹上的葉子確實沒有一樣的,多少會有差異,但嶄新的人民幣同一面值的都是一樣的,為什麼?因為是用同一個模做出來的嘛,有許多同類工業產品也都是一樣的,因為它們是用統一標準做出來的,那麼,往生極樂有沒有模呢?有,模就是信、願、行,真信確願,求生極樂。你看極樂世界個個紫磨金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都跟阿彌陀佛一樣的,為什麼,因為用阿彌陀佛一個模印出來的,貪嗔痴是千差萬別的,真信確願是一致的,因此,蓮花化生個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見面會不會視覺疲勞?不會,因為大方向相同,但過去生所做所造還是略有不同的,我們仔細讀四十八大願,往生極樂的人都有他心通,宿命通,一看就知道這是張三,這是李四,另外往生極樂的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大家執著很淺,視覺疲勞是我執比較嚴重的人才會比較嚴重,往生極樂的人我執很淡薄,所以視覺疲勞基本上等於沒有了,謝謝大家。

問:師傅好,如何一個人活的時候已經證得上品上身,知道自己往生有份,如果自此不再念佛,會影響往生么?謝謝師傅!

答:這句話是外行話,真正活著的時候念佛證得上品上生的人都有堅固的信願,真的是上士聞道勤而行之,處處是道場,時時是道場,事事是菩薩道,就像永嘉大師證道歌「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到這種程度得人,真的是不念自念,念而不念,還有停掉的嗎,真正成就上品上生得人,已破盡四相,達到很深的境界,還有我在作怪嗎,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每天念佛,依然妄想很多,應採取什麼辦法?

答: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請大家不要聽別人說念佛念到沒念頭,那是不可能,也是沒用的,你要知道你的念頭從何而來,你的念頭不是過去經歷過的事情,就是未來打算做的事情,或者是現在接觸到的事情,也許是別人曾經有過的事情等等,就算異想天開,都多少有些實際意義的,說了這麼多,我是想說煩惱即菩提,有妄想才有可能引發你的智慧答案,這智慧答案就是菩提,比如你們問我什麼問題,我好像不用想就知道,其實是我早在腦海里想好的了,因為你們可以提的問題,也許在我的妄想里曾經妄想過的了,所以你們一說我就胸有成竹嘛,就是這個意思。我曾經寫過一篇「如何跟我修行」的文章,我想告訴大家修行其實很簡單,就打坐念佛,有什麼念頭起來就將它想通,想通了又繼續念佛,雞毛蒜皮不重要的就不理它,不過功夫深了,有時連雞毛蒜皮的念頭都很清晰,也都能自然給它答覆,到這種程度你就會智慧大開,辯才無礙,口若懸河了,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遇大災難時,能求生先求生,還是先求往生?

答:我講過一個牧師講道的故事,他非常虔誠地相信上帝。一天,他碰上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當洪水剛剛沒過腳的時候,有一位警察騎著摩托車經過:「牧師,趕快上車吧,洪水會很快把這裡淹沒的!」牧師說:「你走吧,上帝會來救我的!」警察無可奈何地走了。當洪水淹到牧師的腰時,一個救生員劃著一條小船經過:「牧師,趕快上船吧,洪水越漲越高,你在這裡會被淹死的!!」 牧師仍然很堅定地說:「你走吧,上帝會來救我的!」救生員也無可奈何地走了。當洪水最後淹到牧師的脖子時,一架直升機從他頭頂經過:「牧師,趕快抓住我們放下的扶梯,飛機可以帶你走,要不你馬上就要被淹死了!!!」牧師還是繼續一邊虔誠地禱告一邊說:「你走吧,上帝會來救我的!」牧師最後還是淹死了。他死後來到了天堂,見到了上帝,就問上帝:「上帝呀,我是多麼虔誠地信仰您,每天都按照您的教導去做,也虔誠地向您禱告,我危難的時刻您為什麼不來救我呢?」上帝:「我已經派了一輛摩托車、一艘小船、一架直升機去救你,可是你就是不願意被救,那能怪得了誰呢?」當然這是故事不必當真。那麼我們念佛的人,碰到大災難怎麼辦?一邊跑一邊念佛就好嘛,拚命的跑,拚命的念佛,不是很妙嗎,謝謝大家。

問:師傅好,虛雲和尚曾經在定中神遊兜率內院,後來彌勒菩薩讓他塵緣了盡後再來,那這樣說來虛雲和尚圓寂後是去兜率宮了,印光大師和歷代大德也開示說兜率雖然好,但是仍在欲界天,應該致力於求生極樂!虛雲和尚智慧那麼圓滿為何不求生極樂呢?謝謝師傅!

答:求生兜率據說要有大定力,近代史上虛雲老和尚的定功是非常厲害的,我輩定力很一般,還是老老實實求生極樂吧,也許虛雲老和尚是那一尊菩薩再來,或者是一定要跟隨彌勒菩薩的姻緣吧,這個我也不懂,我輩還是老老實實到極樂,修到一生補處那多殊勝啊,謝謝大家。

問:師傅好,金剛經上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那臨終為何阿彌陀佛還會來我們面前接我們呢?謝謝師傅!

答:臨終看到的阿彌陀佛接引,這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是因眾生的所感,諸佛所應,其實你們以為天下一百個人往生,他們看到阿彌陀佛來,那阿彌陀佛就飛過來飛過去嗎?不是,他的法身遍一切處,所以他的化身就遍一切處,好像一百個收音機同時收同一個電台,同時聽到同一個聲音,那是不是有一百個一模一樣的主持人說話嗎,不是,這就是法身和化身的原理,謝謝大家。

問:師傅好,有法師說帶業往生是帶宿業,而不是帶現業,但是地藏經說每個人起心動念都是造業,而且不是每個念佛人都能吃素,這樣不是也在造現業么?宿業和現業如何區別?如果現業已經產生了該如何辦呢?謝謝師傅!

答:這個問題非常好,什麼是宿,就是往昔,就是過去,前一念也是宿,再接下去一念,前一念又變成宿了,那你說沒事了,我就不停地造惡業,只要臨終一念能往生就好,沒錯,但是,如果你有意去造惡業,希望最後一念能往生,這有意的去造惡業,就使你真誠的心扭曲了,最後那一念就生不起來了,如果是不知不覺造了惡業,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不小心做錯了,這很容易懺悔,如果是故意去做壞事的,很難懺悔,所以宿業包括前一念,你前一念起錯了,你後一念懺悔,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還能相應,如果整天故意做壞事,等到臨終再念佛求生極樂,那時連你自己都感覺很慚愧了,那一求生極樂的念就生不起來了,就沒辦法往生了,謝謝大家。

問:師傅好,三界眾生就是有了生才有了死,而佛家修行就提出要出三界了生脫死,而找回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達無生之生,那麼凈土倡導往生極樂之生是否又與無生矛盾了呢?謝謝師傅

答:張拙證道詩說「隨順世緣無掛礙、涅盤生死等空花」就是說不執著生也不執著死,證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狀態就是永恆,波羅密多心經裡邊說,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這究竟涅盤就是無住相的意思,往生極樂破盡我執,破盡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證悟永恆,這就是不著生也不著滅,隨順世緣,生生滅滅,這就是無生的境界,眾生著肉身之相,所以有生滅之相,菩薩不取不舍,所以了悟永恆。永恆不等於沒有生死了,而是不執著分段生死相了,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既然極樂世界這麼好,為何都不見往生的人回來報信的呢?

答:諸大菩薩都是回來報信的,世尊講彌陀經就是來報信,印光大師勸人往生極樂就是在報信,連我這個凡夫也學著大菩薩給你們報信,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我們念佛要達到一心不亂,要的是沒有妄念,可是比如印光大師還教我們十念法和十記數法,這樣念佛還要記數,那麼不是二心了么?

答:請大家記得,無妄念是不是一個念頭也沒有,不是,就是說不要被念頭拉得太遠,想入非非而忘記了念佛,如果你念佛念著有一些念頭你就很快知道又去念佛,那就是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是正常的,等覺菩薩尚有一品無明未破,也就是偶然還有一絲絲的妄想,何況我等凡夫,請大家只管一心念佛,有念頭,重要的你就停下念佛將它想通,不重要的你就壓住就好了,能壓住就壓住,壓不住就停下來想通,想通了就繼續念佛,這就對了,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印光大師說行住坐卧都要不離佛號,往生才有保障,可是如何念佛才能達到一天24小時都在念呢?平時吃飯或者和人說話怎麼樣才能夠也念佛么?是默念么?

答:這個問題非常好,那我們回想一下,印光大師我知道你在睡覺的時候也在念佛好不好,但是你吃飯的時候你在念佛好不好,那你在和我說話的時候有沒有念佛呢,你說有,那怎麼念?印光大師其實早就講過的,念佛大概可分為四大種類,觀想念佛(在心裡想,跟阿彌陀佛在一起)、觀像念佛(供養一尊佛像,天天在那裡看)、持名念佛(無論出聲還是默念)、實相念佛(外不著相內不著空,依相離相依空離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世尊也金剛經中說過,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離一切相則名諸佛),好了,我現在說話也在念佛,怎麼念?我將大家當做阿彌陀佛,我很恭敬的和大家說話,我這就是在觀像念佛,我在睡覺的時候,我就想像我在極樂睡覺,連做夢都在極樂做夢,我不是也在觀想念佛嗎,我在吃飯的時候,我就想像和我坐在一起吃飯的人都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我就在極樂吃飯,有人說你說錯了,在極樂世界是不用想吃飯的,但我不貪著飯菜的味道是好還是一般,我是應無所住而吃飯菜,我的心清清靜靜的,那我吃飯也在念佛也在極樂嗎,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念佛往生全在臨終的最後一念,但徹悟禪師念佛法語說:"應當不斷檢查自己平時所起的意念,與十法界哪一界相應多,這樣就能清醒地看到今後自己會走到哪條道路上去。"這兩個說法有矛盾嗎?謝謝師父

答:沒有矛盾,我用一句俗話就明白了,養兵千日,用之一時,後邊這位大德的開示說平時要覺察你的念主要在何道,覺察了,你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哎呀,我剛才在搞貪嗔痴,不對呀,阿彌陀佛(懺悔),想像跟阿彌陀佛在一起,覺察了就好了,長期的覺察,這就是歷景練心,這就是養兵千日,臨終一念最重要,這就是用之一時,這兩個大德的開示是沒有矛盾的,是說同一個道理,謝謝大家。

問:師傅好,有的法師說「極樂世界是沒有煩惱的世界啊, 你到那個世界的話呢,帶著么多業啊,你不能將煩惱化菩提的,你去的時侯有多少業力啊,過一個大劫幾乎還是多少業力, 沒有一點改變的。所以呢,你帶業往生啊是個麻煩事」,請師父開示!

答:這個法師太傻了,虧他還是個人,如果它是一條蟲,我還不敢說,是人很容易理解這個現象嗎,我們碰到什麼事情,有哪些麻煩事做不成,我們就找人幫助嗎,找親人找朋友,找那些有能力的人幫助嗎,我們帶著一大堆業去極樂,有阿彌陀佛願力加持,還有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周邊都是大菩薩,我們有什麼煩惱別說去到那裡,就是現在大家工作學習有什麼煩惱,碰到我這個凡夫都能幫你們解釋一二,何況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等,真的是一個火柴梗的火丟到大海裡邊去,你還愁燃燒嗎,沒事,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謝謝大家。

問:師父好,念佛要心念耳聞,可是念到最後我的心也沒了,身體也沒了,怎麼心念呢?有法師說這是著魔?請師父開示

答:這個法師一說就露了馬腳,你知道念佛念到心也沒有了,我也沒有了,什麼有?遍一切處和我不二,請大家記得,念佛念到圓滿處,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妄心存不存在,存在,真心存不存在,存在,真心是大海,妄心是波濤,無論你念到多高深,能念的我會照見五蘊皆空,所念的佛和我融為一體,變成什麼,變成十方圓明,十方圓明是不是空蕩蕩的,不是,十方佛剎盡在一心之中,這是虛空藏菩薩說的二十五聖圓通法,還有觀音菩薩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十方諸佛,一切眾生和我不二,這就是很著名的一句話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就是破無明證法身,證法身就是法界為身,那是不是得到大身,不是,大身還有範圍,是法界和我不二,謝謝大家。

問:師傅好,凈宗慧遠大師在臨走時曾經和弟子說,我之前已經三次見過西方三聖,臨終又見到,現在要往生西方了,師父您不是說如果臨終看見西方三聖說明他修的還不是很好,那慧遠大師是高僧,他和徒弟說臨終見到三聖,難道也代表他也修得不夠好么?謝謝師傅

答:那他前面兩次為什麼忘記掉呢,第一次第二次呢,還是以智者大師為例吧,他說自己因為做了方丈,果位就搞成中品了,你們相信嗎?如果你們問我,我不相信,智者大師是在說「妄語」,真修行人不是不打妄語嗎?智者大師怎麼打妄語?這是方便善巧,智者大師已證得法華三昧,這是絕對的上品上生,那他為什麼說假如我不做方丈能得上品,做了方丈只得中品,因為他知道許多弟子還是凡夫,還沒有開悟嘛,擔心自己圓寂後弟子們爭著做方丈,不是有很多寺廟爭權奪勢嘛,智者大師這是大智慧呀,告訴弟子們做方丈沒用的,我做了方丈果位都低了,他這個「妄語」是在度眾生啊,這不是妄語而是大慈悲呀,是方便善巧啊,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規劃讓你的廚房由小變「大」
李三素:尋龍經中篇(二)(牧牛農夫根據網路整理)
王虎應增刪卜易評釋(整理)2
【方法篇】怎麼用卡片製作史料
收集整理的治療痔瘡大全

TAG: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