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大規模的戰爭,是歐洲歷史上最長的戰爭系列

17-19世紀俄國與奧斯曼土耳其之間為爭奪高加索、巴爾幹、克里米亞、黑海等進行的一系列戰爭,其中重要的有10次,旨在結束地跨歐亞非三洲、曾經長達數個世紀的擴張和征服的奧斯曼帝國和其藩屬克里木汗國對俄國的侵略。

第一次

1676~1681年的俄土戰爭是在烏克蘭同俄國重新合併後,奧斯曼帝國(1299~1922)入侵烏克蘭而引起的。土耳其反對重新合併。俄國~烏克蘭聯軍在薩莫伊洛維奇和羅莫達諾夫斯基的指揮下,於1676年春渡過第聶伯河,包圍了奇吉林,並於8月2日攻克該城,俘獲多羅申科。俄軍和烏克蘭軍聯合作戰,是阻止土耳其軍與韃靼軍進一步獲勝的重要原因。

第二次

1686~1700年的俄土戰爭是俄國反對奧斯曼帝國(1299~1922)侵略的鬥爭的繼續。這次戰爭是在俄國加入反土「神聖同盟」之後爆發的。戰爭過程中俄軍進行了對克里木的遠征(1687、1689)和對亞速的遠征(1695~1696)。

第三次

1709年波爾塔瓦戰役後,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逃入奧斯曼帝國境內(見北方戰爭)。1710年俄土戰爭爆發。1711年,彼得一世親征普魯特河,陷入土耳其和韃靼軍隊的重圍。最終以俄國的失敗告終。俄國被迫放棄亞速,拆毀亞速海沿岸的工事。根據1711年7月俄土《普魯特和約》,亞速重歸土耳其。

第四次

俄國在波蘭王位繼承戰爭中取勝後,於1735年向土耳其帝國宣戰,目的是奪取黑海北岸和克里木半島。1735~1739年的俄土戰爭是在1733~1735年的俄波戰爭之後由於俄土之間的矛盾激化而引起的。1736年5月31日,米尼赫元帥的第聶伯河集團軍攻佔彼列科普,然後又佔領克里木汗國首都巴赫奇薩賴,但由於瘟疫流行,糧秣和飲水不足,俄軍被迫撤回烏克蘭。

第五次

1768~1774年俄土戰爭是由奧斯曼帝國(1299~1922)侵略俄國和反對俄國在波蘭擴大勢力而引起的,由俄國武裝入侵波蘭而引起,是俄國取得黑海出海口鬥爭的繼續。9月25日(10月6日),土耳其在法奧兩國支持下對俄宣戰。俄國獲得了第聶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間的地區和刻赤海峽,打通了黑海出海口,克里木汗國宣告「獨立」,並於1783年併入俄國版圖。

第六次

1787~1792年的俄土戰爭是由於土耳其推行復仇計劃而引起的。土耳其要求俄國歸還克里木,承認喬治亞為土耳其屬地,授權土耳其檢查通過海峽的俄國商船。俄國拒絕了這一最後通牒。土耳其出動了20萬軍隊和一支強大的艦隊(戰列艦19艘、巡航艦16艘、輕巡航炮艦5艘)對俄開戰。

第七次

1806~1812年的俄土戰爭是土耳其在拿破崙一世的支持下發動的。土耳其企圖用戰爭進行報復,因為當時俄國正與法國(1805~1807)、伊朗(1804~1813)進行激戰。

第八次

1828~1829年的俄士戰爭是歐洲列強瓜分興起於亞洲西部、後向歐洲東南部和非洲北部地區擴張的奧斯曼帝國(1299~1922)在巴爾幹地區的屬地的鬥爭所引起的。

第九次

即克里木戰爭。1853年俄國借口「聖地」問題,發動的對土戰爭。起初俄國以壓倒性優勢戰勝土耳其,但隨後英法兩國參戰迅速改變戰爭格局,最終土耳其聯合英法兩國共同擊敗俄國。

第十次

第十次俄土戰爭指1877-1878年俄土爭奪勢力範圍的戰爭。1877年4月24日,俄國向奧斯曼帝國(1299~1922)宣戰。俄軍佔領希普卡山口並攻克普列文。接著,雙方展開拉鋸戰。11月,俄軍在高加索攻佔卡爾斯要塞,並包圍埃爾祖魯姆。

前十次戰爭使俄國擴大了疆域,南部邊界伸展到黑海,西部邊界推進到普魯特河,東部邊界越過高加索山脈。

第十一次

第一次世界大戰傳統上被認為是第11次俄土戰爭,俄國和英、法結盟,謀取君士坦丁堡,但先是英法聯軍在加里波利慘敗,損失50萬,1917年俄國又因為戰爭而崩潰,處於崩潰前夕的、已經淪為半殖民地、所轄的屬地僅剩於亞洲西部地區的奧斯曼帝國趁機打下整個高加索,甚至進軍南俄草原。這次算奧斯曼帝國獲勝。

俄土之間的戰爭斷斷續續前後共長達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較大規模的戰爭,是歐洲歷史上最長的戰爭系列,奧地利、英國、法國、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也先後參與其中。戰爭的結果是俄國擴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漸衰落。


推薦閱讀:

二戰歐陸雄心系列之三十八—1944.7.3
二戰歐陸雄心系列之二十—1941.10.12
二戰歐陸雄心系列之三十三—1943.8.23
19世紀末20世紀前期的教育思想
二戰歐陸雄心系列之三十六—1944.3.2

TAG:歷史 | 戰爭 | 歐洲 | 歐洲歷史 | 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