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圓滿前行》第14課筆錄
X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現圓滿三身游舞力,離障本來怙主龍欽巴,祈請無垢光尊常護我。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的菩提心!發了菩提心之後,今天我們再一次一起來學習華智仁波切所造的《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也叫作《普賢上師言教》,是華智仁波切在上師如來芽尊者講解《大圓滿龍欽寧提前行儀軌》時做的記錄,記錄當中有道次第的修法、修法的竅訣、修法的關要……大恩上師在這堂課開始也講了關鍵的內容,即噶當派兩個公案中的對話。第一個是仲敦巴尊者和阿底峽尊者的對話。仲敦巴尊者問他的上師阿底峽尊者:「為什麼給其他人宣講密咒卻給我講道次第呢?」阿底峽尊者說:「之所以給你講道次第,是因為此法極其重要,除了你之外其他人無法完全了知,無法真正弘揚道次第的修法。」仲敦巴尊者能夠把佛法核心的修行次第完全了解、證悟後傳下來,對後代弟子相續的調伏非常關鍵。其實這個問題,在當時或是現在修行者中都有類似的想法,覺得道次第不如密咒重要。(密咒就是密乘的修法,以及一些咒語的念誦,生圓次第等諸如此類。)很多人認為,修學佛法就應該通過觀本尊、念誦咒語的方式,其它方面都不重要。現在很多修行者也是持有這種觀點。顯現上阿底峽尊者和仲敦巴尊者師徒的對話,把這裡面的關要講出來了。一方面可以打破我們修行方面的誤解,一方面說明了這裡面的核心。到底什麼是核心?雖然密咒修法非常重要,但是對於一般根基的修行者,如果內心當中沒有依次產生出離心、菩提心等等,那麼上上的密咒很難在相續中相應。即便是修了生圓次第、修了密咒,也不確定可以很快解脫。阿底峽尊者在西藏的時候(有些地方說他是通過神通觀察到,有些地方說是有兩個印度的僧人到了西藏),尊者問他們,現在印度發生了些什麼事情?僧人回答說:「在印度有一個修持密集金剛或是大威德的修行者,證悟了小乘的見道。」還有種觀點,阿底峽尊者感嘆說:「今天早上,我的一位修大威德的印度弟子墮入了惡趣」。也有可能是兩個人的兩種事情,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修行密咒或是密法,如果內心當中沒有真正菩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提心作為基礎,即便是很深的密法,都有可能誤入歧途。有些是會進入小乘道,因為沒有以大悲心修持法,這個算是好的,至少有想要解脫的心。以出離心修持大乘的關要密法,最後修成小乘道,這在聖者們看來是很悲哀的事情。還有些修持殊勝的密法如大威德等,墮入了惡趣,成了很多頭、很多手的餓鬼。通過修持大乘密法卻變成餓鬼,這也是很可悲的事情。所以修行的道次第很重要。以前眾生的根基相對比較利,很多修行者不需要道次第,因為他們內心當中多少已經具備了修道的基礎,所以針對他們的根基稍微開示一點法,就很容易相應、很容易成就。但是越往五濁惡世走,眾生根基越鈍越劣,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如果不通過修道的次第來逐漸凈治有情的相續,讓有情相續當中逐漸具有修法的基礎,想要以暇滿人身修持佛法並得到殊勝成就很困難。很多修行者或許是因緣福報不夠,對於修道次第並沒有引起重視。通過上述對話也知道了道次第的重要,阿底峽尊者認為仲敦巴尊者是他唯一的傳人、法脈和心子,所以專門傳了道次第,這樣可以把這個修法傳下去。後來道次第分了兩支,宗喀巴大師出世時,把道次第修法重新整理並著成《菩提道次第廣論》。此論是在阿底峽尊者的《菩提道燈論》以及道次第法脈的基礎上作了進一步發揮,所造的殊勝修行論典,是為了讓有情通過這些法要而逐漸成熟相續。大恩上師曾說過,藏傳佛教中有一種不共的修行方式就是「道次第」,通過次第性來讓修行者的相續逐漸成熟,這是非常穩妥的一種方法。雖然很多法都是佛法,一心一意修持任何一個佛法都可以獲得成就。但是,有情的相續如果沒有成熟,基礎沒有打牢,那麼修行時也是比較難以相應的,所以道次第是很重要的。還有一組問答,是噶當派的修行者普瓊瓦尊者和金厄瓦尊者之間的對話。兩位都是噶當派著名的格西、傳承上師。普瓊瓦尊者問金厄瓦尊者:「如果是在通達五明、獲得五種神通、獲得八大成就即八大悉地,和在心中生起道次第中選擇,你會選擇哪一個?」其實這個問題也是針對當時有些修行者應該要避免的歧途。以前很多的修行者也不一定抓到了修法的關要,現在的修行者也是這樣。這樣的問答對於澄清當時修行者的一些問題很重要。大恩上師在講記中提出這組問答,對我們現在修行佛法,澄清一些謎團也有很重要的意義。金厄瓦尊者回答說:「當然選擇道次第在心中生起。不要說真實的心中生起道次第,僅僅確定『道次第的確如此』的勝解,也應該選這個。無始輪迴中我們很多次通達五明、獲得五種神通、八大悉地,但是都沒有解脫。如果真實內心當中產生道次第,那麼一定可以從輪迴中解脫出來,這個意義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再分析一下為什麼有這種說法呢?有些人非常希求出名,覺得通達五明就是世間的大智者。醫方明-醫學方面很精通;現在的工巧明範圍比較廣,電腦、修理汽車等其他很多技術都屬於現代工巧明;還有是聲明方面,各式各樣詞句的應用、難解字的辨別、讀音及意義,詞句與詞句之間的搭配等語言學方面都是屬於聲明。如果一個人對語言文字方面特別精通的話,也是很多人羨慕的地方。因明就是邏輯、辯論等等。內明以前主要是屬於婆羅門的教典,都是和宗教有關的,後來我們在講五明時,內明都是和佛法有關的。以前的內明不確定是佛法。主要在這幾個方面講了精通五明。對於一個想成名的人來講,如果通達了五明,在世間也很吃得開了。找工作絕對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各種各樣的技藝都通達,什麼樣的學問都了知。所以在通達五明和道次第生起來之間,有些人肯定會選五明。由此可見,通達五明是非常好的。另外更具有吸引力的就是五神通和八種悉地。五神通包括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以及他心通和宿命通。這些方面無論哪一個,對世間人都會具有極強的誘惑、都想得到。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以及神足通(可以飛來飛去),如果獲得五神通太妙了。獲得五神通和道次第相比,生起道次第感覺不到特別重要,很多人肯定會選五神通。而且很多人如果沒有長時間依止上師,學習佛法的目的可能也是想早日獲得神通,像這樣的話很多人也會選五通。還有一種是八大悉地,即八大成就。悉地有兩種,一個是共同悉地,一個是不共悉地,不共悉地當然就是證悟空性。共同的悉地、成就有八種。全知麥彭仁波切也有專門修世間神通、世間悉地的修法。有些是咒語、有些是葯,有些是通過緣起物,配了之後抹到腳上就可以跑很快等等,諸如此類很多的世間悉地的修法。在印度的話有很多種,比如說金丹術即點金劑,配各樣的藥方、修鍊之後就可以修成點金術等等。還有保健成就如眼藥成就,通過一種修法修成眼藥(不是現在看電腦時間長了,眼睛痛而點的眼藥水),塗在眼皮上面就可以看清楚地下哪個地方有寶藏。這些方面都是共同的成就,還有保健的悉地如飛行術等等,因此八大成就對眾生來講,是頗具吸引力的。選八大成就還是道次第呢?可能有些人會選八大悉地,因為他不知道眾生需要什麼、應該得到什麼。得到成就、從輪迴當中獲得解脫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沒有智慧和福德的話,會對這個問題看不清楚。所以他肯定會選擇八大悉地,對道次第在心中生起不會有興趣,當然就不會去學習了,也不可能在心中生起道次第。真正的道次第是什麼?內心當中逐漸生起出離心。出離心生起當然是暇滿難得完全在內心當中生起,對於壽命無常、輪迴痛苦以及業因果也是完全生起來並堅信不疑。當這些方面的出離心在內心當中生起來,這當中所包含的功德,這個修行者相續當中是有的。通過菩提心的教授,道次第當中的菩提心在內心當中生起來了,然後空性的正見等等生起來了。道次第如果真正在內心當中生起來的話,對有情解脫至關重要。宣講這種問答,也有讓我們清醒的作用。上師說過如果左邊是一萬塊錢,右邊放一個前行的法本,可能很多人會選錢、不會選法本。因為覺得法本到處都有,錢很難賺,有的人就會這樣選擇。有些人在修學佛法過程當中難以進步,難以和佛法相應,並不完全是外境造成的。主要是因為對於佛法的重要性,或者修行佛法的殊勝功德沒有認清楚,當然就會做一些錯誤的選擇。大恩上師說有些修行者往往是把佛法排在最末一位,或者排在很靠後的位置。他們覺得事業、家庭、健康或者賺錢等方面是很重要的,所以總是說修行佛法、聽課、打坐沒有時間。為什麼沒有時間呢?因為他把時間用在其它的方面去了,浪費時間的事情安排的很滿,佛法可能最多擠個十分鐘。其實這說明我們內心當中對佛法還有解脫道興趣不高,如果這樣要獲得解脫當然很困難。大恩上師在之前也提到了,噶當派的很多教言對於我們法入於心、心和法相應力量是很大的。大圓滿前行也是一個道次第,講共同的前行與不共前行分別怎麼修,修行前行之後還會進入正行的修法,修持生圓次第的密法,以及大圓滿修法等等都是按照次第上去的。嚴格意義來講,真正得灌頂修密法,應該是在出離心、菩提心以及空性的基礎上,以及對如來藏在相續當中已經生起定解的基礎上,根基、條件圓滿了,這個時候才可以真實地學習密法。如果前面的基礎打好了之後,學習密法就非常好。因為出離心也有了,不用在修密法的過程中,去遣除心理上的障礙;菩提心也修好了,不用擔心修密法是否為了自私自利;空性的正見也修好了,觀生圓次第的時候也不會把本尊或者氣脈明點執為實有、沒有誤入歧途的可能性。之後如來藏的觀點也有了,在真實的抉擇的時候,比如說很多道友學習的《大幻化網光明藏論》當中,一切都是清凈的顯現,自己是本尊,外面一切都是佛,如來藏這個觀點學好之後,便很容易理解這些問題。否則為什麼我現在這個血肉之軀就是佛呢?為什麼就是本尊呢?外面的一切為什麼就是剎土呢?為什麼一切都是上師的顯現呢?這些就會搞不清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了知這些教法之後,再來接受密宗的觀點,就會覺得特別容易理解,而且很殊勝,對於密宗當中抉擇的觀點,再再地生起永遠不退失的信心。這些都是前期的鋪墊,前期的基礎打牢之後,再修學這些法要,非常順理成章地就可以接受和修行。但是現在很多人對於前期的修法並沒有重視,沒有去努力地修前行,雖然也接受了密法、得了灌頂和竅訣,似乎是個密乘弟子、經常拿念珠等等,但是為什麼這樣修?內心當中還是很迷茫的。在這樣的狀態中修持密法,若要很快相應和成就,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大恩上師經常講,我們要把前行修好。很多上師也都是這樣講,包括慈誠堪布在很多地方都是非常強調加行,還有大寶法王、宗薩仁波切等等,對於前行也是非常重視和提倡。這些聖者的智慧遠遠超過凡夫人的分別心,有人覺得上師每天都會強調前行,這個是不需要的。或者有些時候聽旁邊某某道友說不需要,所以就不需要了,這個某某道友已經學了好幾年了,其實他學了好幾年也不一定學得好,如果這些聖者的語言不相信,反而相信一個普通的人的話,這個也是不應理的。所以我們很容易受到旁邊人的影響。大恩上師在《小甘露丸》這篇文章當中也提到過這個問題,對於佛陀、傳承上師們的教言不相信,反而去相信一個具有業惑的凡夫,這就是顛倒。有時我們可能會受到旁邊一些人的影響。有些人顯現上是道友、世間學者、也可能是完全不懂佛法的普通世間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當中可能具有某種權威性,但是在佛法的修證上面,絕對不是權威,必須要信任佛陀和傳承上師們,他們通過實修實證得出來的經驗是絕對可靠的。其他不了知佛法或剛剛學了一點佛法、對佛法的理解似是而非的人的語言思想,不必要去接受,否則對自己的修行是有影響的。大恩上師經常講,在修行佛法的過程當中,他得益最大的就是修前行,這對他老人家顯現上面幫助特別的大。法王如意寶也是經常講前行,大恩上師非常的讚歎,也在顯現上面講了很多次。在最早的時候,沒找到大圓滿前行的法本,大恩上師給當時在佛學院的十幾個漢僧,講過一次節略本的前行。後來大恩上師在外地得到最早期的一位郭元興居士翻譯的法本,特別歡喜,回來之後又講了一次,我那次也趕上了。但那個法本的確非常難懂,所以在道友們一再祈禱下,大恩上師翻譯了現在這個法本,並改版了很多次。大恩上師經常講大圓滿前行,說明它的內容特別殊勝。上師們在佛法方面是權威,既然上師們說它很重要,那一定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剛剛的分析可知,如果前行的基礎沒打好,要修持上面的法是非常困難的,就好像世間蓋大樓打基礎一樣,如果下面的基礎沒有打牢,那上面也不穩固,很容易坍塌變成豆腐渣工程。不要讓修行變成一個豆腐渣工程,過一兩年後轟然倒塌了,或者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要把修行的大工程變成精心打造的優良產品,那怎麼做呢?認真地把關和落實每一個修法、每一個步驟,尤其是聽上師的教言,這遠遠超勝聽自己的分別念和世間人的指引,這很重要。下面講第二個大科判。甲二(所講之法)分三:一、共同外前行;二、不共內加行;三、往生法。「共同」和「不共同」主要是對比而言的。大恩上師在講記中提到,有些是屬於顯宗密宗共同的。比如出離心、皈依、菩提心等等。還有一些是密宗才有的,比如金剛薩埵的修法,曼茶羅積累資糧的方法,還有上師瑜珈等等,這些屬於不共的。還有一些屬於大小乘的共同和不共。大小乘共同的基礎前行,比如暇滿難得,壽命無常等等,修小乘法也需要有出離心,大乘法也是在出離心的基礎上修。比如大小乘共同的皈依,這些方面可能也有共同的,但是大乘不共的皈依,小乘是沒有的。還有大乘的菩提心,小乘沒有的。講道次第時,有共中士道,大小乘都需要生起共中士道的出離心等等。這也說明在修行佛法過程當中,基礎是必須在內心當中生起來的,否則的話就很難更進一步地修持殊勝的法要,這是大小乘的「共同」和「不共」。還有教派之間的共同與不同。大恩上師講,前譯、後譯的教法之間有共同和不共的。比如前面講的暇滿難得等共同加行是一樣的。有些皈依、發心也是一樣的。不共的比如上師瑜伽,以及在大圓滿前行法本中修曼扎的時候,像心髓派、寧提派的不共曼茶羅的修法、不共的三身曼茶的修法,其他的教派沒有。還有皈依,雖然都是密乘的皈依,但是大圓滿的不共皈依是本派獨有的。這是共同、不共的安立的方式,當然其他教派也有不共的修法。從修上師瑜珈的角度來講,皈依境主要是觀蓮花生大士,其它教派可能是觀想金剛持或是宗喀巴大師等,也有不共的皈依境的主尊,這是共同和不共的差別。但是皈依本體都是佛法僧三寶、都是佛的法、報、化三身的自性,這是沒有很大差異的。雖然在所觀的外表形式上,每個教派所觀的主尊和法脈的因緣是不一樣的,是不共同的,所以必須要這樣觀;但是所觀的本體都是一模一樣,都是佛陀的本體。所有教派的內部都是一味的,但是在觀待眾生的修行根基上面有些差別,這要分清楚。還有就是修行者方面的共同和不共。有些修法,每個教派的修行者都可以修行;但還有一些不共的修法,只有這個法脈的修行者在得到了不共的傳承、了知修行的方式後,才可以修行,這是不共。共同和不共,對修行者來講,都要了知。修行的時候首先修共同前行,再修不共前行。因為不共前行的修行方式、見解比共同前行要高。如果共同前行沒有修好,不共的前行也很難修成。在修加行的時候,剛開始時一定要高度重視外加行即四加行,四加行主要是讓我們看破輪迴,生起真實的想要求解脫的心。如果修行佛法沒有這樣的心,那麼更高的修法就和解脫道沒有關係,而是淪為一種為世間輪迴法服務的修行方法了。這根本不符合於佛法修行的核心思想。共同前行之所以重要,第一步目標定位一定要準確,一定是為了解脫道。如果把共同前行修好了,內心當中一心求解脫,世間的事情有些是可以放棄的,對不能放棄的,做的時候以出離心攝持,有一種超然心態,就不會耽著在世間法上面。修出離心時,有些事情要放棄,為什麼呢?因為這些事情和解脫沒有一點關係,並且對解脫還有很多負面的影響,比如殺生、偷盜、邪淫諸如此類。這些一直背著,不單單得不到解脫,在輪迴當中也無法獲得善趣和安樂。所以對於不符合業因果的取捨必須要放掉。有些不需要放比如工作、掙錢、吃飯、養家糊口諸如此類的,這些暫時也放不掉。放不掉就以解脫心來攝持,知道這些不是主要的,只不過在修行解脫道的過程當中,還有一些責任,這些方面暫時沒有辦法放掉,以出離心來攝持這些世間的工作、家庭的關係。有了更深的智慧,更高的見解,以求解脫道的智慧來攝持這些行為。因為有了這些高的見解,並以解脫道攝持的緣故,雖然在做,但是不會過於執著。事情會不會成為障礙,關鍵要看內心當中對於工作等本身的看法是怎麼樣的。既可以修行得很好,也可以把世間的工作做的好。修行佛法有的會學了出離心後,什麼都不想做了,有些事必須要做,如果該做的事情不做或沒有做好,反過來會對修法的心態有影響,這就需要一種協調的智慧。通過佛法的智慧來做這些事情,該做的還要做,而且在某些情況下應該把它做好。只不過通過修行的心態攝持,過濾掉一些過於貪婪的心和過度的執著。這些去掉之後,我們工作時、在生活中,就會去掉很多額外的煩惱,而且和同事、家人的關係很融洽。有一個很好的環境但是並不耽著,和別人的關係很好但是也不耽著很深。好的工作環境、家庭生活,對我們以一個很平穩的心態修佛法也是很重要的。否則修學佛法過程當中如果沒協調好,家裡的關係、公司裡面的事情搞的很緊張,別人會給你壓力,你沒有成佛也沒有成為菩薩,這些言語、行為不可能對你的心沒有影響。修行的時候也不可能一心一意地去修行,總會想到這些事情。所以上師說修行佛法的話,也要把世間的事情處理好,處理的很善巧的話,反過來對修行也有很大的幫助。通過出離心、佛法的智慧攝受,並不意味著放棄所有的東西,在這裡面獲得能夠協調的智慧和能力,不過於耽著也不走極端。不會認為現在學佛了,就啥都放下、什麼都不管了,不會這麼極端;也不會完全沒有時間去修行、沉溺在世間法當中。有了佛法的智慧攝持生活、修行、工作,這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這樣修行,讓我們的心逐漸的成熟,在此基礎上來修持出離心。道次第的第一個是生起出離心,在出離心基礎上,要修持菩提心,逐漸地把心引導趨向於大乘道、行於大乘道,得到大乘道的果後度化眾生,共同前行和不共前行分析了這幾種情況。第三種就是往生法。往生法在大圓滿前行當中屬於正行,如果是在大圓滿的正行當中,也會作為後行來做。因為前面修行的上師瑜珈或觀心的來、住、去,正行修本來清凈、任運自成,後行的時候會修往生、破瓦法,在本論當中它是屬於正行的。共同外前行共同外前行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因為剛才我們講了,邁入解脫的第一步就是共同外前行。如果把共同外前行修好了,意味著放下了對輪迴的耽著,內心就一心一意地求解脫道,求解脫道對於一個佛弟子來講最重要的。對輪迴的事情該放下的放下,該看破的看破,這個方面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出離心,雖然在修菩提心或者其它的生圓次第,但是因為總的思想沒有求解脫,所以你的菩提心有可能淪為在世間當中得到名利、堅固我執的方便。修空性也是這樣的,所有的修行有可能淪為世間法。這個方面共同外加行特別的重要,所以我們在學的時候要認真學,修的時候要重視。對我們當前來講,最重要的正行就是共同外加行,所以我們不要認為,共同外加行修一下、過一過就可以了,有些認為磕頭是前行,只要過一遍就行了,主要修生圓次第、大圓滿、進密法班聽密法等等。其實每個修法在每個階段都有正行,對我們來講初學者的正行就是共同外加行,在這個階段必須要用絕大多數的時間、精力把這個問題搞清楚,然後用絕大多數的時間、精力來修持內心當中產生的共同外加行,這方面對我們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乙一(共同外前行)分六:一、暇滿難得;二、壽命無常;三、輪迴過患;四、因果不虛;五、解脫利益;六、依止上師。這裡面六個修法,前面四個叫做四種厭世心。四個厭世心是什麼呢?通過觀修四個修法,可以讓我們厭離輪迴、生起出離心、生起想要解脫的意樂,這個叫做四種厭世心。有些地方叫四種轉心法,可以把我們的心從耽著輪迴轉變成為希求解脫,就是把我們的心轉向於正法的四種思維。要解脫、生出離心,光喊口號是不行的,必須要有一個真實的讓心轉變的修法。我們打坐的時候,主要是修四種轉心法或者四種厭世心。有些人說打坐到底需不需要觀想?打坐的內容有些是寂止,就是一緣專註地修,不用想其它的;有些打坐必須要作意,要真實地趨入所觀修的法當中,這個叫觀察修,通過觀察來修。必須把暇滿難得、壽命無常的每一個要點抓住,反覆去串習,這個時候心就會轉變。轉變成什麼?以前是耽著輪迴的,現在通過修行之後,心就轉變成了希求解脫。通過四個步驟的觀修,心真實地轉變成為追求解脫道,那就不是喊口號了。只要內心當中真實生起來了,會很自覺地去修持殊勝的積資凈障等修行佛法的關要。否則的話,內心當中沒有生起,只是說要生出離心,其實心態還是耽著輪迴的,這樣的話很難迅速地邁入到解脫的行列當中。前面四個主要是四轉心法,把心轉向解脫道的思維。按照宗喀巴大師在《三主要道論》當中的竅訣的講法,第一、第二個修法是一個階段,第三和第四是一個階段,暇滿難得、壽命無常主要是斷除對今生的執著,因為輪迴要麼就耽著今生,要麼耽著後世。要不然就是今生當中過得好,把所有的時間精力放在今生的名聞利養上面;要麼今生放棄了,但是後世得到一個更好的身份,後世升天、轉生為一個大富豪,對後世的安樂追求、耽著。所以觀修暇滿難得和壽命無常可以斷除對今生的執著,修持輪迴過患和因果不虛可以斷除對後世的耽著。對今生也不耽著,對後世的輪迴也不耽著,這個時候真實的解脫心就產生了。今生當中有些人很苦行,勵力地去放生、磕頭,想通過修行,後世可以升天、得到天人的果位,啥都不用操心。這只是暫時的安樂,所以說後世的範圍是很廣的。我們看輪迴過患,輪迴過患當中講到所有可以選擇的輪迴當中的選項。六道輪迴有六個選項,哪一個選項都是過患,有什麼可以貪著的呢?即便後世轉成天人,還是過患,還是痛苦。所以對於整個輪迴過患觀想完之後放棄掉,耽著也沒有用。而且輪迴過患、因果不虛都是連接前後世的,當我們把這些修好之後,自然而然地就會放棄對輪迴的希望,開始追求解脫。第一和第二個科判是放棄今生的耽著,第三和第四個科判是放棄後世的耽著。對今生和後世都不耽著,就會生起出離心,出離就是求解脫道。前面四個科判是這樣的。第五和第六個科判是生起出離心的後續。如果特別厭離今生,放棄今生、後世。如果沒有解脫道我們會絕望,但是有解脫道。第五個課判講的略,講到解脫利益。有三種解脫一個是聲聞,一個是緣覺,另一個是大乘菩薩或佛的解脫。這三種解脫果位任何一種獲得都是寂靜清涼的,都可以讓我們離開輪迴。解脫利益這個科判緊跟前面厭離輪迴而來的。厭離輪迴剛剛講過,如果一個人對世間絕望,對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絕望,找不到出路會自殺、會非常的痛苦。如果我們通過觀察,今生也不能耽著,後世也不能耽著,沒有第三條路,沒有解脫道我們也會非常絕望。但是有第三條路就是解脫道,所以上師馬上跟進給我們講解脫利益。要解脫的話憑自己能解脫嗎?不能解脫。必須依靠一個有經驗的導師,要依止上師。上師從現世的顯現來講是學習佛法、長時間聞思修行的專家。不單單是從今世,從整個佛法的側面來講,上師是佛的化身。佛是徹底遠離輪迴的,他就化現成上師引導我們出離輪迴。我們看共同外加行這種次第的安排:斷除對今生、後世的耽著,斷除完之後有解脫道,讓我們生起很大的歡喜心。解脫道沒有助緣,靠自己是不能成辦的,所以讓我們正確地依止上師,找到一個最大的利益。第六個科判大概就是這樣的。這是總的一種層次,大概地分析我們要學習的總綱要。在逐漸學習六個科判的時候,會對修行者內心當中產生很大的觸動。我們對解脫道的認識會逐漸清晰,而且這裡面也能找到很多調伏煩惱的修行方法,我們越學會越歡喜。一、暇滿難得第一個暇滿難得,暇是閑暇,滿是圓滿,難得是珍貴。暇滿難得又怎麼樣?有些人就會想,現在我已經有了瑕滿人身,講暇滿難得幹什麼?現在得到的暇滿主要是我們前世做了一些獲得暇滿的因。如果現在不修行,暇滿就會浪費掉,再下一世就沒辦法得到暇滿,也就沒辦法通過人身獲得解脫。暇滿很難得,講了很多難得的情況,各種各樣的教理、比喻、數目等等,讓我們知道閑暇是什麼?圓滿是什麼?具有閑暇圓滿的身體非常難得到,難得的東西就是非常珍貴的。既然得到了我們要珍惜它,而且越難得越珍貴,它的用處也很大,我們怎麼去使用這個暇滿?這麼難得的像如意寶一樣的人身,我怎麼樣去使用它呢?怎麼樣讓它的人身利益最大化呢?怎麼讓它發揮最大的功效呢?那就是修佛法。如果你用人身去做世間事情就是浪費暇滿的人身。如果你只是找食物、滿足口福之欲、讓自己不挨凍、不饑渴、滿足在世間的慾望,很多的事情旁生都做得到。旁生也可以通過努力吃飽肚子,也可以滿足兩性之間的慾望。得到人身之後只追求這些,這些旁生都做得到,所以我們現在的人身不只是單純地滿足世間的基本要求,也不像一般人那樣追求金錢、地位,這普通人身是能做到。關鍵人身的價值不只於此,這個人身可以用來修解脫道,讓自己、讓眾生解脫。弘揚佛法、利益眾生,這隻有暇滿人身才能做到。如果用暇滿人身做世間的事情,乃至用暇滿人身做禽獸的事情,那就是一筆最大的浪費。所以我們要知道為什麼難得?我們現在用人身幹什麼?整個科判學完之後,有個公案讓我們去了解。應該特別珍惜這個人身,怎麼珍惜?那就是每天盡量地用這個人身去行持善法,讓人身的利益發揮到最大化。真正地知道暇滿難得,一定用這麼難得的人身來修習佛法,從暇滿人身的側面看破今生、放下今生的瑣事。因為我沒有用人身做其它事情,所以從這個角度就看破了。它就是放棄耽著今生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壽命無常。把這兩個修法合起來,就知道真的要看破、放下對今生的耽著。因為人身這麼難得,還會很快死亡,所以追求這些世間瑣事有什麼用呢?只有在短暫的人生當中追求真正對今生後世都有利的善法。這是思維暇滿難得大概的綱要。後面我們還會講暇滿難得和出離心是什麼關係?從哪個方面觀修才能打動我們?讓暇滿難得在哪個方面對於生出離心有幫助?不把暇滿難得思維透,就是想難得難得,我現在得到了又怎麼樣?這是沒抓住核心。我們要去聯繫觀想暇滿難得和出離心之間有什麼關係。為什麼生出離心一定要觀修暇滿難得呢?在觀想的時候慢慢把心就轉向出離心方面。不是說暇滿難得、壽命無常,修好之後可以打破對今生的執著嗎?是在哪個方面做幫助的?這方面要去分析,後面都要穿插這方面的引導,讓我們逐漸認識到暇滿難得和出離心的關係到底怎麼樣。丙一(暇滿難得)分四:一、思維本性閑暇;二、思維特法圓滿;三、思維難得之喻;四、思維數目差別。這裡講的是暇滿難得。第一個科判是閑暇,暇滿的暇。第二個科判是圓滿,暇滿的滿。第三個科判是思維難得之喻,體會暇滿的難得。第四個是思維數目差別,對於一般人身和暇滿人身、一般的眾生和人身之間的差別,思維之後就知道的確很難得。我們上面局部地觀想暇和滿,可能並不知道暇滿和無暇的差距在哪裡,但是把暇滿的人身和其他的普通人,和其他道中眾生的數目一對比,差別就非常明顯,就知道我們能得到人身是非常稀有的,一定要珍惜。這裡暇和滿是分開講的,第一個科判是思維本性閑暇,第二是特法圓滿。閑暇是有空閑的意思,只有空閑夠不夠?還不夠,只是有空閑有什麼用?還要有特法,也就是閑暇的差別法、特別法或者說要點。閑暇就是本性、本體,它相當於大的框架,基本要素是你必須要閑暇,都沒有閑暇,哪裡會有圓滿呢?就像修房子,首先要有框架。畫畫的話,首先要把線條勾勒出來。總之,閑暇就是本體、本性、大框架。首先要先得到閑暇,遠離八無暇,這是基礎、基本的要素。第二個是特法,相當於填充。只有框架還不行,必須要讓它充實。要修佛法的話,單單有閑暇是不夠的,必須還要有特法。特法就是更加圓滿的一些條件。因此講了自圓滿和他圓滿,這叫十圓滿。就像剛剛講的,修房子首先要有框架,這叫閑暇,之後要砌磚、裝修,把這些弄完了,才是一個房子,可以住了,而且住的很好。畫畫也是這樣,先勾勒出整個線條,之後要充實、上色,把局部弄清楚,完善了之後就是很好的畫。暇滿人身首先要有空閑、閑暇。在空閑的基礎上還有很多實際的內容。你要修行佛法僅有空閑還不夠,必須還要具有十圓滿,之後才可以真實去了解佛法。總之,進一步的條件和差別就是特法的意思。暇和滿,一個是本體,一個是特法,閑暇和圓滿是這樣講的。第三個科判是思維難得的比喻,下面慢慢也會了知。丁一、思維本性閑暇:總的來說,沒有生於八無暇處而有空閑修持正法,就叫做閑暇。這裡講的很清楚。總的來講,我們沒有轉生在八無暇的地方,而且有修持正法的空閑,這叫做閑暇,也就是有時間。我們沒有生於八無暇處,而是有時間、有空閑、也有機會修持正法。講暇滿人身時有一個要素,就是修正法。修正法的人身才叫暇滿人身。否則我們會想,人身是到處都有,好像沒什麼。但我們不要忘了,這裡是講暇滿人身,不是一般的人身。一般的人身、造罪的人身不太難得。真正難得的是有修持正法的空閑。有些人有大把的機會、時間、空閑,但他用去天天打麻將、跳廣場舞,沒事時候就去遛彎、逛街、遛狗,時間很多,愁得沒辦法打發。這是有空閑,但不是修持正法的空閑,一定要有修持正法的空閑,才叫做閑暇。既然閑暇是指遠離八無暇,我們要知道到底什麼是八無暇。遠離了八無暇,就叫閑暇即「有空閑」。所謂的無暇是指八無暇處,如云:「地獄餓鬼及旁生,邊鄙地及長壽天,邪見不遇佛出世,喑啞此等八無暇。」這裡面的八種大概可以分兩類:一類是屬於人道的八種無暇;一類屬於非人道的八種無暇。比如說地獄餓鬼旁生這是屬於三惡趣,再加一個長壽天,這四種不屬於人道所攝,而是非人道所攝的無暇處。邊鄙地、邪見、不遇佛出世、喑啞這四種是屬於人道所攝的。大概是分為這兩類,比較容易理解記憶。下面我們要進一步具體分析八無暇,首先是略說,後面還要稍微廣說八無暇。一、地獄:如果轉生在地獄中,那麼日日夜夜連續不斷地感受寒熱的劇苦,根本沒有修法的機會。有機會修法的就叫閑暇,沒有機會的就叫無暇。地獄是所有的六道當中最痛苦最底層的。只要是轉生到地獄,就沒有安樂的機會了,只是日夜感受到劇苦。造了很重的業才會轉生地獄。消盡惡業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通過修善法來懺悔。如果用這種方法沒有消盡那就用第二種方法,就是通過受苦的方式來讓惡業消盡。上師、佛陀教誨我們,自在的時候不要造罪業,這是智者的行為。造了罪業之後懂懺悔,這是另外一種智者。如果這兩種都不是就是愚者了。第一個愚者是造了罪、不知道因果取捨;第二個愚者是造了罪之後不懺悔,任由自己墮落、任由自己去感受痛苦。已經墮入地獄了可能是因為沒有懺悔,即使做了表面的懺悔,力度不夠,還是沒有消盡罪業而墮落地獄,在地獄中用受苦的方式來消盡。為什麼說日日夜夜連續不斷?因為造成墮地獄的業是極重的業。人間的痛苦也是惡業造成的,但畢竟人趣中的痛苦還是有間歇的,地獄當中基本上沒有間歇,日日夜夜連續不斷地感受痛苦。地獄主要分兩類,一個是寒地獄,另一個是熱地獄。墮入寒地獄日日夜夜感受寒冷的痛苦,墮入熱地獄日日夜夜感受炎熱的痛苦。人間的炎熱和寒冷在地獄當中根本不值一提。在夏天漢地有四十幾度,或者在東北、藏地零下三十度、四十度、五十度,這些方面觀待地獄來講不算是最熱或最冷的,因為我們的業沒有這麼重。又因為是人道的眾生,熱的話可以吃冰棍、開空調,或者是去哪個地方避暑。如果很冷的地方家裡面可以裝暖氣,總是有方法,出去冷可以穿很厚的衣服。在人道都有解決之道,但在地獄當中沒有。在地獄當中比如說曾經在世間很有錢,能不能開許我裝個空調?能不能開許我如何如何?這個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地獄是純粹受業報的地方,業果成熟了沒有自在了。而在人間有自在,是因為業還沒有成熟。但一旦墮入地獄了便沒有自在可言,只有被動受苦,所以說這是大愚者。有些人說佛法是消極的,但是佛法並不消極,真正的世間人才消極。為什麼說世間人消極?造罪業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墮落,任何挽救和對治都不做,任何改變的發心行為都沒有,就等著自己墮落去受苦,這是最消極的。所以佛弟子知道自己造的罪業後很積極去拯救,並及時懺罪,這是很積極向上的心態。地獄中的眾生日日夜夜感受劇苦,哪裡有修法的機會呢?因為一直處在劇苦中,根本產生不了修法的心,也沒有機會可以坐在那不動地聽法,連修法的機會都沒有。甚至由於業力的感召,都沒有辦法在面前顯現一個善知識。有人說,難道地藏菩薩不是常駐地獄嗎?地藏菩薩是常駐地獄的。當你的業力輕微的時候,或是在人間精進地修過法、勵力地對治懺悔過,那還有機會遇到地藏菩薩,否則的話連看都看不到。所以從這方面講,沒有修法的機會,一旦墮地獄就是墮入無暇之處了。我們要想這個問題:現在我沒有轉生到地獄,實在是非常安樂、是很幸福的事情。如果轉生到地獄,比現在的痛苦不知道要猛烈多少倍,而且地獄中根本沒有修佛法的機會。現在我們能夠遇到佛法,有的道友講我的環境很差,即使再困難,念咒、觀想的機會都還是有的。該學的學完之後,在心中去觀想,誰都阻止不了。我可以在家裡不供佛像,我可以手上不挂念珠,但是我在心中觀想法義,這是誰都擋不住的,從這方面講我們還是有機會修法的,但地獄中根本沒有修法的可能。所以我們要想:假如現在不精進,下世墮地獄了,那什麼時候才能起來?在地獄很長時間中,根本沒有機會修法,而且地獄是大無暇處。所以我們沒有轉生到地獄是非常好的,為了不轉生地獄、為了下一世得到暇滿,現在必須要精進。二、餓鬼:如果投生為餓鬼,那麼終日感受饑渴的厄難,也不會有機會修法。如果我們投生到餓鬼道,終日都會感受饑渴的痛苦。這是因為在生前非常慳吝,捨不得上供下施,內心對財富非常耽著。對財富很耽著的話,就會永遠處在不滿足的狀態,這就是餓鬼的心態。有些大德講餓鬼的痛苦,並不是真實意義上的饑渴,真實意義的痛苦來自於永遠得不到滿足,體現在沒有辦法找到吃的,即使找到也吃不下去。這是因為生前不滿足的因導致了沒有辦法滿足的果,所以餓鬼道的饑渴永遠滿足不了,沒有辦法達成相應自己心意的、能夠吃飽喝足的心愿。而且環境也是顛倒的:夏天月亮也是特別熱;冬天太陽特別冷,這也是不滿足。我們在人間,比如說今天很冷,可以在太陽出來的時候曬太陽,這個能滿足我們。但是在餓鬼道環境是顛倒的,終日感受痛苦。後面前行中會講到,有些時候甚至於這些餓鬼不要說喝水、看到水了,十二年中連水的名稱都聽不到,就是這麼大的業力。我們想想看,終日在饑渴的狀態中,哪裡有心態去修法呢?沒有辦法去修法。就像我們一兩天不吃飯的話,心中非常饑渴難耐,怎麼有心思去聽法呢?心是慌的、根本沒辦法去聽法。餓鬼道就是這樣的情況,根本是無暇之處。三、旁生:如果轉為旁生,那麼遭受被人役使及相互殘害的痛苦,也沒有修法時機。如果我們轉為旁生(就像平常我們講的飛禽走獸,還包括除此之外的小蟲等也是旁生),被人役使是其中一大類的痛苦。總的來說就是不自在,比如說:馬、牛等就經常被人役使。還有相互殘害,是指野生動物之間相互殘害,如果是家養的動物會被人殘害,有些時候即便是沒有被人殘害也是很愚笨的,根本聽不懂佛法。如果被人役使,怎麼可能聽法呢?互相殘害,也是沒辦法遇到佛法,並且也是聽不懂的。即便是沒有被人役使,也沒有互相殘害,比如現在的寵物也是很笨的,沒辦法接受甚深的法義,跟它講法是聽不懂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沒有修法的時機。雖然有些佛弟子家裡養一些寵物狗、貓,上師講法的時候會把寵物帶去聽法,或者放在電腦前聽法音。這種做法是比較好的,可以多多少少給寵物種一點善根,但也是僅此而已。我們也不知道它去聽法的時候是什麼心、作了什麼意,只不過是聽到聲音了。單從聽到佛法聲音這一點來講是比較好的。但是它有沒有聽懂、能否觀想,這方面就沒有辦法去奢望,只要能夠聽到就算不錯了,僅此而已。還能怎麼樣呢?沒辦法的。有些佛弟子放生時,會盡量在物命耳邊念一些佛號,給它們種一些善根。給寵物念佛號,聽法的時候給它們也聽一聽,種一些善根,除了這個之外,它們沒有時間修法,這也是無暇之處。四、長壽天:如若轉生到長壽天,那麼一直處在無想的狀態中虛度光陰,也同樣不具備修法的時機。壽命很長的天人就叫長壽天。大恩上師在講記中講到,如果從字面上理解,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都可以算作長壽天,還有色界第四層旁邊的無想天,都可以算作無暇。當然我們會說欲界天也有有暇的。欲界天在佛出世、初轉法輪的時候,八萬天子和五比丘都是在差不多的時間先後證道的。還有佛陀住世的時候,也有很多天子從天界下來聽法,證得初果的也比比皆是。這是特殊時期的情況,但佛出世的時間畢竟是少數的,大多數的時候佛陀沒有出世,天人也沒有辦法修法的。這並不是欲界天不能修法的最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欲界天的享受太過圓滿了,天人的心思不在聽法上。因為沒有什麼苦,基本上類似於心想事成的狀態,只要是想得到的東西都可以從如意樹上拿。處在特別圓滿的欲妙中,心思被欲妙所纏縛,沒有心思聽法。所以如果轉生到欲界天,基本上是屬於無暇之處。當然也不排除個別的欲界天人有修法、有證果的,但這種情況很少,大部分是屬於無暇之處。還有一種是無色界,絕大多數的無色界天人,也屬於無暇。因為無色界沒有色法,沒有身體聽法的條件就沒有了。聽法必須要耳根,耳識,但無色界天人沒有眼根、耳根,就不會有眼識、耳識。他們只有意識和心所法,僅有這些接受不了法的訊息。安住無色界的時候,雖然不是完全沒有想(因為最高的無色界是非想非非想,沒有粗大的想),但還是有非非想這樣細微的想。所以從這方面來講的話,非想非非想乃至於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等,還是有心裡活動、有心識的,只是這種細微的想沒辦法緣法義。這是無色界的情況。為什麼我們說絕大多數無色界天人屬於無暇呢?學過《俱舍論》就會知道,無色界也有阿羅漢。他在色界修完後,必須要到無色界去證阿羅漢。有人問:無色界沒人給講法怎麼樣證呢?阿羅漢到無色界的時候已經不用再聽法了,內心當中的法義已經積累夠了,只要靠意念就可以證了。所以到了無色界之後沒有身體不用聽法,也不用打坐。即使沒有色身,在無色界里依然可以證果。《俱舍論》中講到是這樣的,所以說無色界是不是純無暇處,不敢一概而論。因為無色界也有很多天人證阿羅漢。這些阿羅漢去無色界之前不一定是在人間(現在人間佛法很衰弱),也有從欲界到無色界的,但不多;有些是從色界轉生到無色界證果(從欲界到色界,從色界再到無色界),《俱舍論》講,這叫做次第證果。所以無色界不一定全部是無暇處,但大多數是無暇處。色界其實也一樣。《俱舍論》講,色界雖然有眼根、眼識、耳識等等,但是他們有聞慧而沒有思慧,因為一「思」,馬上就入定,所以修行佛法的條件也不圓滿。而且不能成為別解脫戒的所依,因為主要耽著於禪定,不確定是佛法。但色界不一定是純粹的無暇,因為色界也有很多證阿羅漢、二果、三果的。但是色界當中有一個地方絕對是無暇,叫做「無想天」,有些地方講長壽天就是專指無想天,它相當於四禪天中廣果天的郊區。無想天是什麼狀態?剛轉生到無想天時的第一念有想法,「我要入定了」,最後出定的那一念有思想,中間沒有思想,有色身但是「無想」。按照《俱舍論》的講法,在無想天入定的過程當中,心、心所全部不起,寂滅一切心和心所法。除了要入定之前第一念有一個作意,出定之後有一個想法(有了想法之後,馬上就要墮落了)之外,中間很長時間當中,「一直處於無想的狀態中」,心、心所都不起,只是享受以前修無想定的果。入無想定後,沒有痛苦,感覺很舒適、快樂。感覺很快就出來了,但其實時間很長。這裡面一點善法都沒修,一直安住在無想定當中。為什麼說絕對是無暇呢?《俱舍論》講,有兩種狀態純粹沒有心、心所。一種是小乘三果以上的聖者以及第四果阿羅漢有能力入「滅盡定」,也叫「滅盡受想定」—受蘊和想蘊的滅盡。因為受和想的作用很突出、粗大,所以叫滅盡受想定。其實不單單是滅盡受蘊和想蘊的心所,而是一切心、心所都滅盡了。這是三果、四果聖者可以入的滅盡定—沒有心、心所,是聖人修的,因此不能說是無暇。還有一種是外道在人間因地時修的無想定,所得的果叫無想天。這種無想定是修到四禪以上,寂滅心和心所。在人間修的時候,他的心、心所就滅掉了,後來果成熟了轉生無想天。這純粹是外道的定,把無想天當成涅槃,把無想定當成解脫道。死了之後升到無想天,「我要入涅槃」,就開始入定,中間什麼都不起。出定之後,「完了,」他想:「涅槃怎麼是這樣?明明我已經涅槃了為什麼又出來了?」因而生起邪見:「解脫是假的」,產生了邪見就墮落了。這是外道的禪定,第一念和最後一念有心,中間沒有心。他把這種定錯當作解脫道去修,把無想定錯認為涅槃的果位。所以,真正意義上絕對的無暇指的是無想天。其它地方,包括非想非非想天、無色界、色界等,都有聖者。但這些聖者但絕對不可能入無想定,不會生到無想天上(有可能會生到其它地方)。所以嚴格意義上講,長壽天即無想天是真正的無暇,泛泛地講,大多數無色界、色界、欲界的天人,都可以叫無暇(但是還有特殊情況,剛才已經分析過了)。下面講四種人間的無暇。五、邊地:假設轉生在邊鄙地方,那裡無有佛法,因而也不會有修法的機會。邊鄙地方現在還是很多的,雖然中國很多地方都有佛法,但是也有些地方沒有三寶,沒有寺院、僧人、學佛的居士,沒有守五戒、齋戒的人。還有一些更偏遠的像非洲等外道盛行的地方是邊地。邊地是指沒有三寶名稱,沒有佛弟子行持戒律、講經說法的地方。假如轉生在邊鄙地方,沒有佛法,怎麼可能有修法的機會呢?有些人說,雖然這些地方沒有佛法,但是,如果去了一個可以修行佛法的人,或者雖然他沒有皈依三寶,但以前是修行人,這還算不算邊地?這是很特殊的情況。這裡主要指整體而言,沒有人行持佛法,沒有寺院等三寶所依,都叫做邊地。這些地方沒有佛法、三寶,連三寶的名稱都聽不到,怎麼可能有修行佛法的機會?一旦轉在邊地是很可憐的,雖然你是人,佛法也還沒有隱沒,卻是在無暇之處。六、持邪見者:如果投生為外道或成為隨同他們的持邪見者,就會因為自相續被邪見染污而沒有修法的良機。如果生於外道團體、外道家族中,或者成為隨從他們的持邪見者(持有常見、斷見的人),會因為自相續被各式各樣的邪見所染污,而沒有修法的良機。印度有些守持無因果的斷見外道,認為人死了之後完全斷滅了。有些守持常見的外道,雖然也承許有前後世、因果、解脫道,但認為有一個常有的我存在。這些常、斷見都叫邪見。要修行佛法,首先要有世間正見——因果見,在世間正見的基礎上還需要具有空性見。出世間和世間兩種正見具足,才可以修持正法。否則,如果成為持邪見者就沒辦法真實地修行佛法,這也屬於無暇。七、佛不出世:如果出生在暗劫,那麼連三寶的名號也聽不到,不曉善惡,也就不會有修法的機會。這裡面有暗劫、明劫。明劫是佛陀出世的劫,比如現在我們就是明劫,因為釋迦牟尼佛出世了,成佛之後講法,有法義傳遞下來就叫明劫。如果在一整個劫當中沒有佛陀出世,就叫做暗劫。「暗」是「黑暗」,因為沒有三寶光明,所以叫暗劫。暗劫中雖然生在人間,但沒有佛陀出世,沒有佛、法、僧,連三寶的名號也聽不到,不知道善惡的取捨,因此不會有修法的機會。八:喑啞:如果投生為喑啞之人,則心相續無法調柔,由此導致無有機會修法。喑啞指沒辦法講話、聽不到聲音,還有心不堪能的意根喑啞,類似白痴,意根中沒有俱生慧(辨別能力)。我們想想看,如果自己諸根不具會怎麼樣?有眼根可以看佛經,有耳根可以聽法語,心智正常可以思維。否則,就看不到經書、佛像,也沒辦法聽聞法義。喑啞是第四種人間的無暇,看不到、聽不到、心智也沒辦法思維的話,雖然是人也屬於無暇之處。遠離了以上講的八種情況,也叫「八難」或八無暇,就是閑暇的自性。首先,排除地獄、惡鬼、旁生、長壽天之後是個人,就有閑暇,至少有機會了。再排除佛不出世:雖然是人,佛不出世一切都沒辦法安立。再排除邊地:雖然佛出世了,但生在邊地也不行。又排除持邪見者:雖然佛出世,我沒生在邊地,生在中土,但如果是一個持邪見者怎麼辦?在佛法興盛時,中土也有很多持邪見的人,持邪見者是不會有機會的。雖然內心當中沒有明顯的邪見,但如果諸根不具、喑啞,也沒辦法接受佛法。把這些一一排除之後,修行佛法的所有閑暇都有了:佛已出世、不是邊地、不持邪見、不是喑啞,這是總的基礎,再加上後面要講的特法:自圓滿和他圓滿(五種他圓滿,五種自圓滿),這十圓滿具有了,才真正是暇滿難得的人身,修行佛法的所有條件、框架和特法都有了。前面我們簡單地介紹了八無暇,後面華智仁波切、大恩上師會進一步分析。這些分析很重要,越分析我們越知道,現在得到人身、遠離這些情況不容易,尤其是了知它們的因之後,我們就知道的確是難得。得到暇滿人身後,要盡量地使用人身來修善法,不要把人身浪費到沒有意義的世間瑣事上面。今天我們的課就講到這個地方。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托內尼波札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傑嘎納其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一個資深老股民的自白 一個資深老股民的自白
分享
0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我的更多文章
推薦閱讀:
※[轉載]《大圓滿前行》第21課筆錄
※法律人,你不能不懂心理學(大圓滿)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六十六課
※「徹卻」——立斷的大圓滿見(二)
※密教內三部即大圓滿三乘
TAG:大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