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哲學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蘇格拉底說,哲學就是愛智慧。智慧是一個理想,是追求的目標,對這個理想的嚮往和追求,就是哲學。這就是說,既然哲學是對智慧的追求,那麼智慧的化身因為不再需要對智慧進行追求,所以就不可能有哲學。因而,被譽為智慧的化身就意味著沒有哲學,沒哲學的思想家當然也就不可能是哲學家。 不妨把話說明白了:不管是孔子、耶穌還是馬克思,人們只要把他說的話當成不容置疑的真理,他的哲學也就死了,剩下的只是教條。

話題扯遠了,還是回到哲學就是愛智慧上來。智慧是一個理想,是追求的目標,對這個理想的嚮往和追求,就是哲學。所以,哲學不是一種靜態的知識系統,而是一種動態的(理性)思考活動。 如果打個比方說的話,那就等於說哲學是「漁」學。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魚相當於是智慧,哲學的目的是捉到魚,但它本身不是魚,它是關於怎樣捉到魚的學問。康德說,人們「不應當學習思想,而應當學習思維」,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漁」是一種方法,是一種方法就有不斷改良和進步的可能。我們不能說因為發生了改良和進步,「漁」就不是「漁」了。用竹竿兒去河裡叉魚跟開著拖網漁輪捕魚比起來有如雲泥,但它們終歸都是「漁」。 對哲學的定義也是這樣。不管你用的是理性主義的思辨方法,還是經驗主義的實證方法;不管你秉持的是邏各斯精神,還是努斯精神;不管你思考的是世界的本源、認識的本質,還是方法可不可靠、道德絕不絕對,那都只是叉竿和拖網、黃花魚和白鰱魚的區別,都只是工具和對象的區別,而非是「漁」或不是「漁」的區別。

那麼好了,你會「漁」,你把它教給我吧?你撓撓頭,面露難色。你說你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弄的,只是那麼憑著感覺一叉,就叉到了魚,或者,你說你只是瞎鼓搗了一通就把船開走了,然後就稀里糊塗的網了一船魚回來。你說我會怎麼想? 我大概會認為你是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而故意不教給我的,但你當然真的不是這樣,你確實是說不清自己是怎麼做到的,那麼我要說,你只不過是掌握了一種方法,但你還沒辦法把它說出來並傳遞給別人,也就是說,你的確會「漁」,但還沒有「漁」學。 你還沒有方法論。

你有方法,但是沒「論」。你不能把自己的方法說給別人聽,讓別人知道你是怎麼做的,從而可以複製你的行為,並且屢試不爽。對捕魚來說,你還沒有「漁」學;對愛智慧來說,你還沒有怎樣去愛智慧的「愛」學,也就是還沒有哲學。

這就是說,至少,哲學首先是方法論。現在,我要進一步說,哲學是且僅是方法論。其他的一切,管他什麼本體論、認識論、還是什麼倫理學、美學、科學哲學、法哲學、邏輯哲學等等,統統都是方法論對不同對象的運用。有了這些運用之後才能產生結論,才會有對世界、對人生、對道德、對科學以及對其他一切東西的看法,才會有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科學觀。 如果我們去翻一翻哲學辭典也會發現,不管是康德,還是邏輯實證主義者,或者是賴爾或維特根斯坦,他們在解釋什麼是哲學的時候,固然在運用各自不同的手段,針對著各自不同的對象,但是卻異口同聲的強調哲學是一種理性的活動,都在強調其所具有的方法的性質,而否認其「理論性」。

「理論性」這三個字之所以要打引號,是因為方法論作為一種「論」,不可能不是理論化的。它如果不是理論化的,那就要退回到會「漁」但還沒有「漁」學的境地了。在這裡所否認的並非是這一點,而是要淡化其作為一種知識的色彩,突出它的方法本色。

說清楚這一點,哲學是什麼的問題就顯得很簡單了。哲學就是方法論。只有方法沒有「論」,那就還不能算是哲學。由於對象的不同,所以會有不同的哲學問題,而因為方法論不同,相同的哲學問題會有不同的解答。答案水平的高低,固然有高明與否的技巧因素在內,但根本的決定因素在於方法論。再高明的魚叉大師,也干不過拖網漁輪,這是不說自明的事兒。

說到這兒,也許有人會懷疑:這麼說豈不是一切「學」都是哲學了?數學也有一套它自己的方法,也能明確地傳授給別人,但它是數學不是哲學;歷史學、經濟學等等也是這樣。 沒錯,我說的正是這個意思——所有的一切「學」都(曾經)是哲學,包括數學、歷史學和經濟學!它們最初都是哲學的一部分,就像科學最初是自然哲學一樣,只是後來才獨立出來的。

以經濟學為例。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了他的經濟學巨著《國富論》,而在此之前,做為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哲學教授的他,擁有另一部著名作品《道德情操論》。這兩部著作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屬於兩個不同的領域,但在亞當·斯密那裡,它們是一體的。《國富論》中所建立的經濟學理論體系,是以《道德情操論》為前提的,它是《道德情操論》所論述的思想的繼續發揮。 這就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在《倫理學與經濟學》一書中所說到的歷史事實:「很長一段時間內,經濟學科曾經被認為是倫理學的一個分支。」只是在《國富論》出版之後,經濟學才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從倫理學中分離出來,也正是因此,亞當·斯密才被譽為「現代經濟學之父」。

要知道,愛智慧是對「一切智慧」的愛,或者更準確的說,智慧是一個整體因而是唯一的。它包羅了對所有一切領域的洞曉,並不是說關於數的知識、歷史的知識、經濟的知識就不在智慧之內。愛智慧也包括對這些知識的追求。 所謂「哲學是百科之母」要這樣從歷史的角度去理解才對。

推薦閱讀:

個人實相的本質
盲派絕技串宮壓運的本質大揭密
區塊鏈技術的本質特徵及在證券業的應用
儒 、 道 、 佛的文化本質
縱慾的本質

TAG:哲學 | 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