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爸爸的賢內助──母親虞蘇霖

爸爸的賢內助──母親虞蘇霖朱秀迎(一) 賢妻良母虞蘇美─一─個美好的名字!她就是我爸爸的賢內助──我們的媽媽。偉大、慈愛、誠懇、聰明、文雅、秀麗、端莊的媽媽永遠活在我們心裡!媽媽出身貧苦,未上過學,但她酷愛學習,83歲高齡還在允中弟弟為她塑造的銅像上題了剛勁有力的一行字:虞蘇霖,一九八八年五月。蘇霖是婚後爸爸為她取的,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我緬懷媽媽,隨手錄一些媽媽平生事迹,讓子孫後代們認識到這位好媽媽、好奶奶、好外婆、好外太婆、好太婆、好太太婆。媽媽於光緒三十二年(丙午)八月初六(1906年9月23 日)出生在浙江省東陽縣十四都(現巍山鎮管區)看芝村的上看芝一戶貧農家,外公虞岩福一生勤勞忠厚,外婆王嫦芸取自六都(現樟村鄉)荷塘村,端莊清秀,十分慈善。外公外婆養育成人有五男二女,媽媽排行第五,她上有三個哥哥,一個姐姐,下有兩個弟弟。閨女時代,她哥哥幼年出外謀生,姐姐早被封建禮教迫出家門去嫁人,弟弟年幼無知,因此媽媽是外公外婆家唯一的勞動幫手。外公祖上沒水田,赤貧如洗,因此只得不分嚴冬酷暑起早摸黑上山開荒,外公在前面背著犁,扛著開山鋤,媽媽趕著牛背把鋤,扛著頭天割的草,跟在後頭跑。用汗水換來了蔥綠幼嫩的茶蓬、象水牛角一樣的玉米蒲、象小豬一樣大的番薯和洗衣木槌一樣長大的蘿蔔,儘管種的東西豐收,但全家仍難以糊口。媽媽跟外公在田野幹活,一回家就幫外婆縫補漿洗、紡紗織布,每到「茶葉時」,白天忙於上山採茶,晚上就忙於揉茶烘茶,要制出一二百斤茶干,有多累人,但媽媽都承受下來,她具有一生勤勞耐苦的優秀品質。外公送舅舅們上私塾念書時,媽媽多麼想去讀書,但家庭貧窮,加上那個年代的重男輕女觀念局限,任憑媽媽渴望讀書,卻連學校門也沒法進去,這是她終身憾事。媽媽十八、九歲,出落成溫文爾雅、秀麗出眾的大姑娘,爺爺奶奶看中了,託人去替爸爸說媒。爸爸從小在外念書,十九歲就投筆從戎,媽很少有機會見到爸爸,只是聽到長輩們都稱讚爸爸是個難得的好後生,就同意了這門親事。二十歲那年嫁到與自家相隔一個坎頭、一條路的爸爸家裡,婚禮那天,爸爸未能及時趕回家,還是他小妹妹代他與媽媽拜的堂。媽媽從此成為一個既要操持繁重家務、孝敬公婆高堂的賢媳,又是幫助丈夫事業成就的良妻。夫妻互敬互愛,相敬如賓,算命先生說媽媽有「幫夫運」,確實爸爸自參加北伐就節節勝利、連升三級,家境也一天天好起來。婚後,爸爸保衛國家致力革命,很少回家,媽媽長年累月要干力所不及的重活,小阿娘上學讀書,媽媽向爺爺要求讓她也上學讀書,可是做不到。後來小阿娘、四阿娘頭年、次年相繼出嫁,媽媽都幫她們準備嫁妝,做鞋、織帶、織布……家中客人多,要燒茶送水,做菜燒飯,還要舂米磨面,沉重的勞動簡直使媽媽透不過氣來。媽媽說現在做媳婦的人真幸福,生小孩子全家人都來關心。小孩子出生了什麼東西都有得吃;但那時候在快要生我前,肚子已很痛了,還要在舂米,爸爸又不在家,生下小孩子未滿月就得去舂米磨面了。由於營養不足奶水沒有,只得弄一點玉米粉做糊給我充饑。我病了,是外公外婆出錢買來了葯喂我吃,我不肯吃,把調羹也咬斷了,媽媽又哭,見我那細弱的手臂,擔心是否養得大,直到長大了、工作了,才放心地笑了。我七歲那年,民國壬申臘月二十四日(1933年1月19日),媽媽生下了妹妹秀娟,1933年爺爺計劃造房子,十三間全座屋,泥、木工匠幾十個,媽媽承擔了手藝工匠和全家的吃鈑事,她只得成天背著妹妹幹活,扒樹片、擔水、燒飯,這樣一天天她的身體支持不下了,眼睛布滿了血絲,不得已才去杭州治眼病,那次在杭州拍了她生平第一張照片,爸爸為那照片題了字:「蘇霖,二十九齡,病目就醫杭州時小影。」,我們看到照片後問媽媽為什麼不帶笑容,媽媽說:「在苦的日子裡,也不知道該怎麼笑,笑也笑不起來。」1935年,農曆八月初六,兩個舅舅在杭州堆假山,為了祝賀媽媽30歲生日,特地在「奎元館」餐廳訂了一席酒菜,媽媽卻因勞累過度而暈倒了,急送醫院搶救,才活過來。由於家中爺爺催得緊,媽媽只好中斷治病回到東陽家裡操持繁重的家務。爸爸做「官」廉潔奉公,有口皆碑,家屬過著清苦的生活,媽媽沒有燙過頭髮,沒有穿過高跟鞋,她唯一的一件翻毛呢大衣是別人硬給做來的,後來給大妹秀娟上大學時穿,在29歲拍照時穿的一件灰色大稠面子夾旗袍衣,是媽媽唯一的上等衣。媽媽艱苦樸素的美德是我們的楷模。抗日時期,媽媽在憂慮、清苦中支撐看整個家。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繼而是上海「八.一三」抗戰爆發,爸爸奉命開往上海吳淞口杭日,在守衛吳淞和寶山戰役中,鏖戰了七天七夜,於9月4日身負重傷,在杭州仁愛醫院搶救。媽媽從舅舅處獲知此事,但為免得公婆著急,自己一人承受這一驚心的消息,托說去杭州治眼疾,隻身連夜趕到杭州探望,在醫院裡媽媽精心照料,使爸爸能提早出院。在傷後的一年裡,爸爸沒有吃過乾飯,媽媽專為他買豆漿、熬粥燒湯,並在屋旁掘地種了瓜、菜燒給爸爸吃,使爸爸的身體能恢復得好一些。後來爸爸投入鄉里抗日救亡工作,媽媽大力支持,她在家照養孩子、操持家務,又要管理田間農事,還要招待來往客人。每收種農忙時,她協助爸爸披星戴月、櫛風被雨、下地幹活。勞力不足,農時難誤,還得跑東奔西,爬山過嶺像求神拜佛一樣去呂湘湖、呂潘、金庄、羅店……等地請人幫忙,我雖是兄弟姐妹中的老大也幫不了媽媽一點忙。那時候弟妹都年幼,四五個人都是捧「木木」(一種供小孩子用的木碗),媽媽含辛如苦安排全家十幾口人的生活,爸爸把僅有的幾斤米用申報紙包成六兩一包,放在壇里,叫媽媽每天拿一包供全家煮稀飯吃。媽媽拚命種瓜、芋、苦麻、白菜等蔬菜代糧食,使全家人沒餓肚皮。晚上她在桐油燈下為孩子們把破衣服都補得整整齊齊好像新衣服。補襪子、做鞋把她右手中指都做彎了。弟妹們出世沒奶吃,媽媽總是把米磨成「九重粉」來做米糊,喂孩子們長大。她一年辛苦到頭,還總是那麼耐心,從來不打罵孩子們。鄰里都誇她這樣有本領。自家少田,租種了西溪人的田,全年收起許多糧食交了租所剩無幾。媽媽又要奔東走西,到呂潘、金庄、下看芝四處借糧,有時就挑柴背樹去離家十八里外的懷魯市賣了,再買回一些糧食。到青黃不接,大麥抽穗剛灌漿時,媽媽拿著斗籃上田把大一點的麥穗捋回來,在鍋里焙乾連夜磨成粉烤大麥餅或是做大麥糊吃。洋芋才像紐扣大也就掘回連葉炒吃,媽媽燒得鹹淡適中,也覺得很好吃。一次確實找不出一點糧食,媽媽把賣了田換來的布到嶺頭、嶺腰一帶去賣,途中碰到賣豆腐乾的就先換回來充饑,她自己只吃得一點點。那歲月,一般每天三餐飯湯,記得我跟爸爸去田畈勞動,肚子餓了回到家,媽媽早做好可口的飯湯等著,吃了全身又都是力氣。割稻時缺錢請人幫忙,爸媽兩人抬著稻桶去田裡割稻、打稻直至收曬完畢。是爸媽的血汗換來了我們的溫飽。在那兵荒馬亂的日子裡,一次聽說日本佬要來搜山時,被人民推為十四都鄉鄉長兼抗日自衛委員會主席的爸爸正為抗日救亡奔忙,只有媽媽帶我們逃難,那時我們兄弟姐妹是6個,除我和大妹秀娟外都是小孩和只會哭的幼兒,外婆幫媽媽帶四妹秀鳳,大人都背了衣物和日用品住到附近山上的柴窠棚里,媽媽把我們安頓好,她自己冒險下山去燒吃的,燒好了送上山來給我們吃。有時閒遊散兵來家敲詐勒索,媽媽都機敏地應付過去,游匪們認為鄉長家總有好吃的,誰知揭開鍋一看竟是一大鍋大麥糊,就悻悻而走。說要解放了,耕者有其田,我們大家都高興,想今後不用過交了租就沒有飯吃的日子。但事與願違,困惡人誣陷,土地改革中被錯劃為富農成分,爸媽都受了冤屈,精神上遭受殘酷迫害,肉體上也遭到摧殘,鬥爭、低頭、罰跪等一些想像不到的磨難接連而來,爸爸的一生為人民效力反而落得受苦受難,爸爸媽媽是患難夫妻,堅強地活下來了。1952年,爸爸遭誣陷,蒙冤入獄,家裡家外全由媽媽一人操持,政治的虐待不言而喻,弟弟妹妹大一點年歲的都上學去了,家中勞力奇缺,僅我一個參加工作,月薪也只在18-22元, 一家人的學習生活擔子全落在媽媽身上,直到1956年在媽媽多方奔走後,爸爸冤情基本清楚,得提前釋放回家,共敘天倫之樂。但接二連三的政治運動,在四清、文化大革命中被強加了許多莫須有的罪名,每逢節假日不管年邁多病都被強制去服勞役,即使我們回家,也失去了團聚的歡樂。1971年瘦弱多病的爸媽被逼在烈日下,在寒風中到東風水庫挑泥,搗岩石,平壩堤,遭受身心極度催殘的爸爸年邁虛弱經不起那凜烈的寒風襲擊,就一病不起,在1975年的1月6日含冤離開我們而去。媽媽為失去爸爸悲痛欲絕,頓時衰老了,幸而有許多子女、孫兒、孫女、外甥、外甥女們,使她有著精神支柱,在苦難中堅持生活下來。黑暗的盡頭是黎明,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媽媽在磨難中解放出來了,1979年摘去了「富農分子」帽子,1983年4月15日,爸爸平反了。我們假日回來可得到媽媽溫暖的愛撫了,我們可以談要談的話,媽媽年青了許多,臉上泛起笑容。為消除媽媽舊日的隱痛,使她生活得愉快,我們及弟弟們還請她去北京、南京等地遊覽。1985年8月1日媽媽還以嬌健的步伐登上了八達嶺萬里長城,眺望祖國美好的風光。對於一位80高齡的人來說也是值得驕傲的事。1986年10月秀娟邀媽媽和我去南京、蘇州玩,當登上中山陵時,媽媽說:在生你(指我)的那年中山陵動工,孫中山先生出喪時,你爸爸陪阿公來南京參加葬禮,那件白紡綢衫就是送中山先生時做的。媽媽的記憶力非常好,往事記憶猶新。1987年4月,組織上安排我們退休教師去普陀旅遊, 我想和媽媽一起去,媽媽說「別地不去,南海活觀音是要去拜一拜。」她樂意要去,可是組織上認為年歲這樣大的人不宜遠途旅行,不同意,只好我自己去了。當時我心想來年和芷妹一起陪媽媽去普陀也好,但是1987年暑假,媽媽隨秀娟去長沙住了,就一直沒機會陪她去南海,成為我終身遺憾內疚的事了。媽媽到長沙後,一直在記掛家鄉的子女親人,1988年當她得知我胃動手術的事急壞了,老想回來看我,又把她平日節省下來的錢寄給我,又一再叫弟妹寫信要我到長沙休養。誰知道媽媽自己在 1989年4月28日也發病住院,為了不使我掛心竟瞞著我,當我得知媽媽身體欠佳而到長沙時,媽媽卻支撐著起來到客廳接我。她那慈愛的笑,親切的呼聲「大囡」,使我由衷地高興:媽媽能起床了,一天天健康起來,這是子女們的幸福。誰知在8月19日早晨,又發病, 幸而及時送醫院搶救,從死亡線中救了回來,這是媽媽生命中第二次的復活。但病魔是殘酷無情的,在1989年11月26日下午6時45 分奪走了我們親愛的媽媽的生命,媽媽最終和我們永別了!我們千呼萬喚「媽媽」再也沒有那親切的「哎」聲了!媽媽:您是勤勞慈愛碩果存,德高望重日月光,遠行之途眾相送,只緣恩德播彼蒼。願您在天國安息,願您和爸爸共遊仙境,自由自在的仙境,擺脫掉過去的苦難回憶,祝您永遠快樂!    您的大女兒秀迎寫完於1989年12月29日凌晨,長沙。(二)生平好事說不完 媽媽不僅對子女、兒孫倍加關心愛護,她對於弱者、窮者都視為親人,盡她所能加以幫助:70多歲的喜魁外婆,移動著那雙裹得很小的小腳,步履艱難地挑著用尿澆裝的肥料從我家屋後路上經過, 到里坑梯地上去澆肥。媽媽一見,總會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兒去幫她挑一程,挑上往梯地必經的陡坡。媽媽還常將自己辛苦種大的瓜菜, 送給老屋裡的堂伯母和村裡其他窮苦的老人。 我家屋後種著茂密的紅毛芋(洋姜),採掘時節, 總有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蹲在路坎上看,媽媽常把挖出的洋姜分一些給他們。 前園的葡萄和下菜園的板栗成熟時節,媽又用圍裙裹著採取的果子分送給村鄰。上看芝有個叫阿思的女人,在抗日初期跟隨去江蘇做工的丈夫來到離娘家遙遠的東陽,人生地不熟,不免常受某些人甚至丈夫的欺凌,赤貧的家庭又生了幾個孩子,竟難以度日,靠拔野菜吃糠餅過日子,有時一不順心家庭鬧矛盾又要挨打,所以經常「眼淚鼻撮」。那時我家也是窮得很,但媽媽憐憫她外地女子,常要從自己僅有幾斤米的壜子里留幾杯米給她,並常常安慰她,要她和丈夫和好支撐家庭,帶養好子女,使她有勇氣生活下去。如今,她的大女兒回憶起媽媽對她們幫助的情景,常常要懷念這位慈祥的姑媽。呂湘湖村名叫行章的妻子不知什麼時候得了精神病,一天到晚在外村東走西闖嘴裡也不知嘮叨些什麼,她也常會氣沖沖闖進我家,但在媽媽的熱情招待下,她卻很有道理,與正常人差不多,只是道長訴短怎樣受人欺凌,且痛罵一頓那些欺負她的人。媽媽不禁端凳讓坐,而且燒點心給她吃,在媽媽的勸導下,她每次都是笑眯眯地離去。媽媽常說:做女人是夠苦的,女人更該理解女人。上看芝的菊蓮嫂一度跟丈夫不投意,要自尋短見,當時爸 媽知道了這件事,就叫她住到我家來,好好勸導。在她思想極度緊張的時候,都是媽媽陪伴且說理、勸導,使他們夫妻重新和好,白頭到老。菊蓮嫂生前老是提起這件事,十分感激我的爸爸媽媽。媽媽更具有象爸爸一樣寬宏大量的胸懷。「四清」時,有人來找爸媽揭發他們的仇人,他們認為那人也是陷害過我們的人。然而爸媽拒絕暗地協助告人之狀。媽媽常教育我們:我們不能記仇,只能報恩,我們不能象某些人一樣,一有機會就取氣。當誣陷過我們的人有困難時,照樣百般護呵照顧。媽媽說我們要讓所有的家庭都和睦相處,所有的人都幸福。以往我們有權有勢時都不仗勢欺人,現在更宜寬宏大量做人。媽媽十分關心集體事業,常說集體好了也就是我們的家好了,其實集體也就是我們的家。大躍進時,提倡行動軍事化、生活集體化,連隊就設在我家裡。隊里覺得媽媽耐心、慈祥,就與她商量,要她負責託兒所。媽媽二話沒說,把孩子來生活的地方打掃得乾乾淨淨,雜物都搬開,讓孩子們有平坦、舒適的地方可走。全村的幼兒都來了,媽媽教大一點的孩子唱兒歌、猜謎語;對那些連大小便都還不會叫的幼兒,則將自家弟妹過去用的暖桶、坐車都搬出來用,不怕臟和累地抱他們,揩鼻涕、抹屁股、洗尿布,每當孩子的父母收工回來領回去時都是乾乾淨淨、笑眯眯地,有的孩子甚至躲在媽媽身邊不肯離去。媽媽一段古老的兒歌我記憶猶新:麻雀娘,采礱糠,采粒白米請姑娘,姑娘幾時來,八月十三來,什麼擔擔來,饅頭粽粿擔擔來,擔來給誰個,擔來給梅花姐,梅花姐在哪裡,在樓上納鞋底,鞋底拿來看一看,烘在灶膛里、燒成灰了,灰抓來看看,埋進白豆地了,白豆拔來瞧瞧,被黃牯牛吃了,黃牯牛牽來看看,黃牯牛逃到溪里去了,陪我到溪邊看看,被大水淹沒了┉┉無止境的邏輯性極強的兒歌,媽媽能一直延伸下去,孩子們不僅會念,還會表演。由於媽媽平日養豬養得好,當連隊的養豬場遇到困難時,又一度分配媽媽養豬。那已是冬天了,孩子的父母少出工,自己可以照顧孩子了,所以媽媽接受了養豬的任務。豬圈壞了,是爸爸幫助修理好的;養豬場離家有很長一段路,天冷風大怕豬食冷了,爸爸又幫助媽媽將一隻小水桶添做了一個蓋子.媽媽燒豬食十分細心,要用手在豬食里全摸過幾遍,將裡面的硬物都弄出來,還要使豬食糊的溫度既不燙手也不冷,然後冒著刺骨的北風一天三次及時去餵豬。為了防止豬受寒患病,每天在欄里墊上干稻草,結果一段時期下來,豬都長得很壯.在連隊評比中媽媽得到了表揚獎勵。但媽媽並不驕傲,要她介紹經驗,她說:其實也沒有什麼好講的,我只憑對集體的事熱心、關心,細心,把集體的事與自己家中的事一樣負責對待。平常,媽媽為了使常規農家肥料多投資到集體使用,自留地里就利用向別人學習製作土化肥和堆肥,同時養了雞,將雞糞掃起用水浸泡發酵後用於屋前菜園及自留地,種起了嫩綠可口的蔬菜、瓜果。媽媽生平的好事說不完、寫不盡,再擇要寫幾件以志緬懷。一、酷愛學習,尊敬有文化知識的人。她培養子女讀書成才,是每個孩子的啟蒙老師。媽媽自小家境貧窮沒有上學讀書的機會,在生活中倍感沒有文化的痛苦,她只有把讀書的福份給了下一代。她常說:討飯討米也要讓子女上學讀書識字。為了讓我們上學,她費盡心機節衣縮食,每當臨近開學,她就東奔西走向親友借學費借學米,有的好心人對她說,你自己這樣艱苦,女兒將來是別人家裡的,何必這樣辛苦維持她們讀書!媽媽回答他們說,不管兒子女兒都是一樣的,我的女兒不讀書別人那有好媳婦?我再苦也要他們上學,你們借給我,幫助我,將來一定不會忘記你們的恩勞的。媽媽為使我們專心讀書,盡量不要我們干過多過重的活,寧可她自己起早摸黑,什麼事都爭先幹掉。為了我們在學校里吃好,她種了許多九頭菜,腌起菜曬了幾「米悶」的乾菜。每逢星期日就用平日捨不得吃的年豬臘肉炒乾菜,油油香香的,而自己在家裡卻很少用油炒菜,都是將青菜蘿蔔切了蒸在飯鍋頭,用一點鹽拌了當菜吃。媽媽常說,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靠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教書的教師是很偉大,教育孩子們都要尊敬老師,努力認真讀書,她自己沒有上過學,但會教孩子學習,凡在她身邊長大的兒女、外孫兒女,一開始會講話,她就教著數1、2、3、4、直到100、200、1000、10000, 她會教「人、手足、刀尺、一人唱一人聽,你唱我聽……」她會教認圖,會間接教讀生字,她會講很多的勤奮學習、誠實為人、艱苦樸素、助人為樂的故事給孩子聽。我的幾個孩子都是她一手培訓教育而上學的,他們的懂事全是外婆的功勞,媽媽教育孩子注重表揚,首先看到他們的優點,有缺點好好開導點拔,從無大聲叱責。所以孩子們對她特別尊敬親昵、聽話,在媽媽面前許多孩子都表現得勇敢勤勞,就連巧芳這個性倔的孩子,在外婆前面卻非常聽話。媽媽注意鼓勵孩子們努力學習在生活上關心之外,她還常常把子女給她的生活費節省下來給每個上學的子孫作獎學金。考上中學、大學獎得更多,逢年過節又是將節省下來的錢獎勵下輩鼓勵學習,在她的關懷下,子女、外孫、外孫女、孫女中已有大學畢業生17人。媽媽到學校來看我時,在隔壁留神聽我講話,也聽別的老師上課,她也關心我對學生的教育,她說「你講話太快,要象傅老師那樣慢慢講,學生容易聽懂」。象某某老師上課同罵人一樣粗聲大氣不好。她說「學生的爺娘把兒女送到學校來,都想子女學好,我們當老師的不要罵他們,人都喜歡聽好,多表揚他們都會高興,會進步起來的。當老師不能凶」。媽媽的一番話老在我心裡泛起,我把講話速度放慢,我也從未打過學生,多發掘學生們的優點;但我的性子還太急,講話還是常要大聲大氣,唯恐學生聽不見。甚至在媽媽前面也粗氣大聲,媽媽常說耳朵都被震聾了,我太對不起媽媽了。二、愛清潔整齊。這是媽媽的一大美德,她喜歡穿白色的內衣褲,領子袖子口最好比衣服高一點,長一點以便翻到外面保護衣服的乾淨。在1989年11月5日拍的那張照片里也顯出了她的這一愛好, 她的小衫褲、毛巾、浴巾等,都及時用肥皂清洗後還要用開水浸泡,既消毒又顯得潔白乾凈。在家裡一條毛巾已用了3年還是那麼乾淨, 並勤曬被褥。媽媽幹活喜歡系圍裙、戴手袖套,定時洗圍裙與袖套,內裡衣袖仍是乾乾淨淨。媽媽房裡的東西都存放得整齊「落業」。床上的衣物都摺得整整齊齊,抓癢棒、眼藥水、風油精都有固定的位置放好。在她體力十分衰弱的時候,還是堅持做好整潔,她怕我吃力,當我不在床前時她悄悄地整理好。見到媽媽勤勞的結晶,怎不使使我內疚,因為我沒有盡到照顧她的責任。媽媽在老家時每天不厭煩地要掃幾十次地,因為自己家有雞鴨,鄰居有雞鴨,不時撒糞便,媽媽總是及時打掃乾淨,把雞糞作肥料澆到園子里,瓜菜也長得特別快。每天早上她都要將尿桶洗刷乾淨,把肥料提到菜園裡,並常到溪里提水澆菜。掃帚壞了,她拿竹枝高梁桿、棕櫚片縛掃帚,既結實又美觀。為了可隨手撣掉柜子桌面的灰塵,媽媽縛了好多高梁撣帚,每個房間都放幾個,固定放一處,就可用上幾年。為晒衣服,她做起晒衣竿,做起木叉子,可以叉高處的籃子、物件,總之處處想得周到。三、愛種花和瓜菜。每到春天媽媽把收集到的鳳仙花籽、雞冠花籽在前後園子里播種,長了苗細心護理,為不讓雞來啄吃,裝進盆子插上竹枝或是刺。到了夏、秋天,美麗的花開了,是那麼鮮艷,許多孩子要來討花,媽媽有計劃地送他們幾朵。媽媽把花籽及時收起送給他們,媽常說「種花芬天下」。前菜園的白菊花開得好香,媽媽及時摘下晒乾供泡茶用。說白菊花清涼解毒, 吃了對眼睛很好。 除了自己吃用,也常送些給別人。媽媽勤勞的雙手每年都種起許多絲瓜、南瓜、蒲蘆、冬瓜、黃瓜,種起了許多九頭菜、白菜、菘菜、苦麻、大蒜、茄子、莧菜等。最可觀的是地場四周、內門堂一周的絲瓜,種瓜之前媽媽早早準備了爬藤的草繩,她搓的草繩既牢固又光滑。她千方百計將許多絲瓜帶到我們學校來。她有一把專用的鋤頭,有一個專用的「尿澆」,菜園裡常年鬱鬱蔥蔥,一年到頭吃不完的青菜。媽媽吃著她自己種起的青菜、絲瓜特別有味,高興。一支九頭菜就有五斤重,腌了一大缽,吃不光的晒成菜乾。在她住的大房間如今還存著親手製作的菜乾。四、為子女養育而操盡心。1960年我生第一個孩子安生,是媽媽拋棄了家中的一切事情,陪我去東陽城裡人民醫院。那時是困難時期,不易買到食品,她跑遍東陽城裡商店,找來了桂圓,一個一個剝了往我嘴裡塞。我是難產,丈夫克敬又不在身邊,全由媽媽一人照顧。孩子一出生就要洗尿布,那時沒有自來水,醫院裡只有一口井,也沒有提水桶,只好從人家那兒借用,天旱水干往十幾米深的井裡一桶桶提了水洗,為燒點心給我吃,要跑到很遠的親戚家裡去燒了端給我吃。出院回家,她匆忙快速步行回家,燒吃的招待抬我回家的人。縣城離家有65里路,且有竣高的山嶺,媽媽為了女兒不辭勞苦。1961年她一個人挑了一大擔東西,獨自找到南京大學去照顧秀娟妹生小孩──利生。鼓樓醫院離南京大學一段路,晚上學校大門關了,只得從一個籬笆洞里進進出出。1963年我生樂生,又是媽媽陪我在城裡醫院住,那時,仍屬困難時期,2元錢一斤的索粉,不知幾元錢一斤的桂圓終於也找來了要我吃,她自己上街去排隊買包子,誰知排了半天的隊,只買到個豆腐渣做餡的冷包子。克敬來後,過半個月我去湖溪住,又是媽媽一人回家,媽媽你太辛苦了。曉珍生家利、虹、方正;鳳妹生朝陽、芳芳,都是她在場照料;湘浪只六個月就由她照料,一邊背著湘浪,一邊幹活。樂生、躍生斷奶後又都是她帶領。媽媽嘔心嚦血為我養育孩子,我沒齒不忘,外孫、外孫女們也永遠不會忘記您的恩情。方正記得您老是帶著他到東到西,多疼他。方明雖年幼,也很懂事,常到奶奶像前紀念,因為他知道奶奶從幾千里外的老家到長沙來抱他、帶他、教育他。五、無微不至地關懷體貼子孫後代。每當我們回家之前,媽媽早就把房間打掃乾淨,把最鮮的稻草曬了又曬,拍了又拍,鋪到床上真象金絲床,既軟又暖,把被褥曬了又曬,床鋪得整整齊齊,讓我們睡得舒舒服服,她把自己捨不得用的新毛巾拿出來給我們洗臉,把最好的香皂也拿出來用,巴不得我們用,她就高興地笑了。媽媽把平日節省下的錢備好,買起春節時要吃的肉豬腿,腌了曬好,等大家回去就切成大塊大塊煮了吃,她自已很少吃肉。過年了,豬頭肉燒好,一邊切肉一邊把那塊最好的「葡萄肉」拿出來往我們嘴裡塞,把最大的雞腿放著準備帶到遠在他鄉的親人嘗。端午、冬至,一定把棕子、麻糍裝在籃子、杯子里千方百計託人帶給我們吃。每逢溫度適中時,她就釀起甜酒,什麼三月桃花酒、八月桂花酒,九月重陽酒……過年吃的酒早已在重陽時釀好,讓我們在節日里喝上甜而香的釀白酒。媽媽在1987年春天釀了酒,現在還有一小缽在廚里放著。記得我生安生那年,媽媽為我釀了甜酒,雖過了一個暑假,那酒還是象蜂蜜那麼甜而香,媽媽的手藝真高!每當子女及親戚帶去給她吃的補品,如桂圓、紅棗、蓮子、白木耳、人蔘等,她總捨不得自己吃,老是在西樓窗台上曬了又曬,幾天曬一次,絲毫不變質,直到有親人回家,她才拿出煮起一大罐,大碗大碗要我們大家吃,連一點花生米也捨不得自己吃,曬了保存,等大家團聚時吃。後門靠西邊的竹筍是小弟其中從山上掘來一條石筍的竹鞭發展起來的,東邊的白玉筍,是爸爸生前從十五里外的富家塢嶺腳背來栽成林的。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割資本主義尾巴」時被幹部斬平了。但後來又發得十分茂盛,媽媽及時管理了這些竹子,每當出筍季節她就打開後門照顧,疏密有致的成養,把過密的筍掘起來,過路人眼紅,鄰居小孩也要來偷,媽媽慷慨地送他們幾根叫他們不要偷,媽媽常把最好的筍選起來帶給我和小妹吃。同時分一些給別人吃。她說可惜長沙太遠了,否則,這種筍也可帶一些去,多好吃啊!媽媽疼子女的心意反映在各個方面。媽媽很疼媳婦,更關心不在父母身邊的孩子們。記得二弟媳曉珍要生孩子了,她就從長沙回東陽去照顧,金珠在東陽生世郎,她更是十分細心照料,湘華生方明時她雖年歲已高,體力也衰弱了,但還是千里迢迢到長沙,爭先早早去抱方明。曉珍在家時要去田畈幹活,家中孩子全由媽媽照顧,教他們做飯,如果自己燒好飯時就叫他們不必燒,一起吃。媽媽對方正確實珍為寶貝,不讓別人半點欺侮,自己到哪裡就把他帶到哪,還常抱著他。一次在大門口踏步上,一不小心兩人連滾帶跌摔倒在地場,媽媽沒有關心自己痛不痛,而先關心方正是否跌痛了,得知方正沒有跌痛時才放心。鳳妹去大爽教書,外甥女芳芳留在媽媽身邊,細心關照她的飲食起居。媽媽的用物包括弟弟的用品,她都特別精心保管,菜籃子用了就洗乾淨掛起來瀝干水,有太陽就把該曬該洗的東西都及時曬洗,所以凡她用的、保管的東西總是顯得特別乾淨,特別「長壽」。六、精心養雞,每年她都要精心培養母雞孵出一窠小雞,媽媽常把「雞出來了」的好消息告訴我們。有時請她去學校住,就是丟不開雞,住上幾天就要回家,她將米糠、青菜、用刀釜打碎的骨頭和成飼料,定時餵養,並留心雞下蛋的時間,雞下了蛋又捨不得吃。每逢年節,她把蛋存起來用棉花蓋好防凍,到春節煮起來讓客人吃。她把全家族中下輩的生日記得一清二楚,凡是在她身邊的人一到生日,她就做壽麵、煮雞蛋祝賀。她常說「人活到一百歲也只一百個生日,我活著總把你們的生日記牢。」在她離開我們的前兩天,還叫我寫信告訴湘浪今年20歲,十一月初二生日。要燒麵條、雞蛋吃。還說虹是初三生日,說他們自己都會忘記的,我們寫封信去提一提。她總是關心我們的生日,可是今後我們再聽不到您告訴我們誰是那天生日了,只有我們追憶您生前的吩咐而記著了。媽媽!您對我們的愛講不完、寫不盡,子女後輩一定世代銘記。祝您在仙境愉快!
推薦閱讀:

媽媽能找到一百個理由和你爸爸分開,卻用兩個理由告訴自己留下來
巧用穴位輕鬆搞定母親失眠症
北野武:我用盡一生與母親較量,最終滿盤皆輸
難忘,母親
母親的愛

TAG:母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