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第二心臟」
來源:《養生月刊》 2007年 第08期
自盤古開天以來,人們都在尋找健康長壽妙藥,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人體腳下就隱藏著健康長壽的「密碼」,這就是足部穴位。腳不僅是人類進化的關鍵,也是人類健康生存的保護神。健康長壽始於足下。腳為何是人體的「第二心臟」腳被譽為人體的「第二心臟」的理由是根據生物全息理論而來的,足底是很多內臟器官的反射區,按照生物全息理論的觀點,腳穴同耳穴、第二掌骨側一樣,成為人體的縮影,完整地緊系著全身臟腑器官,現代醫學認為人體中腳離心臟最遠。因此,從心臟送出去的動脈血把營養物質輸送到腳的各個部位,然後變成靜脈血攜帶著廢棄物流回到心臟的過程較長,所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且腳位於身體的最下端,所以流下去的血要是沒有足夠的壓力就很難順暢地流回心臟。因此,憑藉腿腳部靜脈周圍的肌肉,也就是腿腳的肌肉正常功能的發揮,攜帶代謝廢物的靜脈血就能夠從身體最末端腳尖的毛細血管,經由小靜脈、靜脈,最後流回到心臟。為了血液從末梢流回到心臟,肌肉必須發揮其作用。就是說,離心臟最遠的腳部肌肉特別重要。所以腳是人的「第二心臟」、「第二個大腦」和「第二個身體」的說法是有道理的。腳為何能反映臟腑器官的病變古有「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之說,人之足猶如樹之根,樹之繁茂在根深,足部健康關係到全身健康。腳是人身體之根,是保健之重點。連接人體臟腑十二經脈有一半起止於腳,有六十多個穴位彙集在腳上,因此腳被國外醫學科學家稱為人體「第二心臟」。足反射學原理是以生物全息反射學和中醫經絡學為主的邊緣科學。而這一反射的過程,需要人體經絡的配合才能完成,經絡全程是一條非常細的結締組織束狀的「通道」,並具有高振動音的特性。經絡循行線與人體各部位穴點連結在一起。而我們的兩隻腳上面有很多穴位,如果患者臟腑有病,在大腦皮質內已形成一個病理興奮灶時,由足部反射傳來的觸壓和痛覺衝動也會形成另一個興奮灶而表現在腳部,從而確定臟腑的病變。也就是人體病變在腳穴的反映,相當於自然界的「末下雨先颳風」。在身體有隱患未發作之前,腳穴就能反映出來,腳是反映人體臟腑器官的一面鏡子,它可告訴人們健康的狀態。腳部保健按摩的好處按摩腳部穴位可調動人體內部的潛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消除致病因子。它適宜治療人體各個臟腑器官的疾病,特別對久治不愈的慢性病和醫學上還缺乏有效治療方法的疾病有一定療效。按摩腳部穴位治病不分陰陽、表裡、寒熱、虛實,能標本兼治,整體調理,多功能一次完成,是解開人體自身調整系統奧秘的又一把金鑰匙。按摩腳部穴位是直接的,它能明顯地起到雙向調節作用,虛者能補,實者能瀉,寒者能溫,熱者能清,積者能散,堅者能軟,損其有餘,補其不足,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疏通經絡,通利關節,扶正祛邪,增強體質。經常按摩三陰交、足三里、風池穴,可益腎固本、增補真元、固養精氣、強身祛病。祖國醫學還有「腳浴」。方法是每晚臨睡前,先用適量的溫水,水溫在40℃左右,加一勺鹽,將雙腳放入浸泡。冬天燙腳的水應比體溫略高,在40℃~50℃之間。總之,應以能耐受、舒適為宜。待雙腳泡5分鐘後,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平行交替按摩雙腳湧泉穴各60次,再用雙手大拇指在溫水中按摩雙腳腳趾間隙各20次。隨著洗腳與按摩時間開長,為保持水溫在40℃左右,可分次加入適量熱水。按摩後揩乾雙足,再用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平行按摩同側三陰交、足三里各20次。手法先輕後重,由外及內,由表及裡,均勻、柔和。現代醫學認為:熱水可刺激腳上豐富的神經末梢,反射到大腦皮層,達到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調節組織器官功能,加強新陳代謝,在熱水中加鹽可引熱下行,有消炎、止痛、消除疲勞的作用。雙手指在溫水中按摩湧泉穴和腳趾間隙,可刺激各穴位陽氣內生,促進血液、淋巴液循環和組織間的代謝,並可加強腳部骨肉纖維的活力,使人除感到腳部和其周圍的溫暖、舒服外,也給全身帶來一種輕鬆、愉快和靈活感。正如民謠所說:「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調腸濡;冬天洗腳,丹因溫灼」。道明了前人對足浴養生的推崇。赤腳走路對人體的重要性人類的腳,原本就是為了走路而形成的。但是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包括電梯、自行車、摩托車、轎車的普及讓我們離步行越來越遠。其實,赤腳走路時,地面上的物體對足底的刺激有類似按摩、推拿的作用,能增強神經末梢的敏感度,把信號迅速傳入內臟器官和大腦皮層,調節植物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另外,經常使雙腳裸露在新鮮空氣和陽光中,還有利於足部汗液的分泌和蒸發,增進末梢血液循環,提高抵抗力和耐寒能力,預防感冒或腹瀉等症。赤腳走的另一種功效是釋放人體積存過多的靜電。對於幼兒來說,足底皮膚與地面的摩擦還可增強足底肌肉和韌帶的力量,有利於足弓的形成,避免扁平足的發生。另外,赤腳走路時,腳離開地面的時候腳尖會彎曲,這個運動恰如抽水泵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其實,走路的時候,腳的大小有三種變化。雖然只不過是一瞬間,但停在空中的時候最小;只用一隻腳踩地支撐身體的時候最大;腳後跟接觸地面時,或腳後跟完全離開地面,只有腳趾根部落在地面時大小介於兩者之間。腳的這種大小變化是因為血管周圍的肌肉伸縮運動活躍起來了,由此血液也得到了良好的循環。這與心臟活動一樣,像一個水泵似的伸展和收縮,以促進腳末端的血液循環。徒步旅行的話,步子邁得更大,腳離開地面時腳踝會完全伸展,這就更加能促進的血液循環。此外,根據最近的研究表明,步行能夠促進大腦活性物質的釋出,從而使大腦的神經細胞活躍起來。那麼,生活中怎麼樣去走路鍛煉?美國斯圖曼的醫學家提倡:頭兩周,隔天一走,每次15分鐘;第三、四周,也是隔天一次,每次延長至30分鐘;第五周以後,每周步行四天,每次40到60分鐘。也可以按上面的安排,一天三次,早晚各15 分鐘,中午30分鐘。走路有慢速、中速和快速三種。慢速,每小時3.2公里,中速4.8~5公里,快速6.4~7公里。前兩種較合適,只有體質好的,可以快速行走。對腳的保護不可大意為了健康,一定要善待自己的雙腳。俗話說:「鞋合不合適腳知道」,所以對於腳的保護,鞋的選擇就顯得十分重要。專家認為,鞋要具有鞋跟低、鞋料輕、材質軟、舒服的優點,而且鞋跟的高度最好在3~5厘米,這不僅僅為了美觀,更重要的是腳跟有了一定高度對一個人的大腦、脊柱、心臟都有一定益處,當一隻腳在步行時在空中停留的一瞬間,另一隻腳踏地支撐身體的全部重量,有了鞋跟作緩衝,這個震動又間接地影響到大腦、脊柱、心臟,有了鞋跟的緩衝,腳離開地面時就完全伸展,這能促進血液循環。穿過高的鞋跟也不好,身體的重心會前移,幾乎把壓力都轉移到了前腳掌,而被彎折的腳掌,擠在狹窄空間里的腳趾頭,小心謹慎地支撐著人體的重量和平衡,每邁出一步都潛藏著壓力帶來的疼痛和摔倒的危險。高跟鞋,這種「高高在上」的折磨,讓女人心甘情願地用笑容和自信掩蓋,而藏在鞋子里的美足,正在經歷這樣的疼痛——高跟鞋穿得多,易患腰椎間盤突出、尿失禁、踝關節損傷等疾病。奉勸女性讀者還是應更多地考慮健康為好。
推薦閱讀:
※心臟病人吃什麼好
※心臟病發作是何導因?
※心臟在這段時期最脆弱
※測測你的心會為誰留下位置?心臟很小,裝不下那麼多!
※預防心臟病的六點主要告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