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全球內參】馬其頓國會鬧劇根源
4月27日,位於馬其頓首都斯科普里的國會大樓發生騷亂,數百名示威者衝擊議會,抗議塔拉特·扎菲里當選議長。塔拉特·扎菲里是阿爾巴尼亞族人,由反對黨融合民主聯盟黨提名,執政黨內部革命組織黨一直反對該提名,投票結果出來之後,矛盾徹底激化。據悉,抗議份子主要是執政黨的支持者,他們同時攻擊了馬其頓議會第二大政黨社會民主聯盟部分參與投票的議員,並導致該黨主席佐蘭·扎耶夫受傷,馬其頓議會眼下陷入了僵局。
國家概況
馬其頓共和國位於東南歐的巴爾幹半島南部,東臨保加利亞,北臨塞爾維亞,西臨阿爾巴尼亞,南臨希臘,全國總人口約206萬,是一個多民族的發展中國家,其中馬其頓族佔64.8%,阿爾巴尼亞族佔25.17%,剩下的主要為土耳其族、吉卜賽族和塞爾維亞族。國內民眾大多信奉東正教,佔總人口的67%;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口佔30%,其他宗教人口佔3%。
傳統上馬其頓地區包括今天的希臘北部、保加利亞西南部地區以及獨立後的馬其頓共和國。20世紀初,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以及羅馬尼亞為了爭奪巴爾幹地區,先後爆發了兩次巴爾幹戰爭,馬其頓被一分為三,保、塞、希各得一部分。南斯拉夫聯盟解體後,馬其頓成為獨立國家,總統為國家元首,實行多黨制,內部革命組織黨是第一大黨,社會民主聯盟是第二大黨。
馬阿民族矛盾
1999年,南聯盟科索沃戰爭爆發,近40萬阿爾巴尼亞族難民從科索沃湧入馬其頓。自此以後,馬境內阿爾巴尼亞族分離傾向不斷加劇,民族問題日益突出。阿族要求修改憲法,承認阿族為主體民族,阿語為官方語言。阿族民主党參政後,馬政府曾許諾按歐洲標準給予阿族相應權利,並做出了一些緩和民族矛盾的舉措,馬國內的民族矛盾一度相對趨緩。
2001年2月,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極端分子多次越過南斯拉夫與馬其頓邊境,佔領馬村莊,與馬邊防軍交火。隨後阿族極端分子又在馬邊境地區阿族聚居的第二大城市泰托沃襲擊馬軍,遭到馬軍猛烈還擊。國內,阿族「民族解放軍」與政府軍展開激戰,同時,阿族舉行集會,要求擴大阿族權利和承認阿族主體民族地位,主張建立聯邦制國家,馬民族矛盾上升。
衝突發生後,馬總統、政府、議會紛紛發表聲明,強烈譴責阿族極端分子的恐怖主義行徑,決定採取一切措施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同時批評聯合國駐科索沃維和部隊沒有認真執行使命,維護好馬與科索沃的邊界,並呼籲國際社會予馬以支持。
2001年8月,在國際調停下,馬其頓政府與阿族政黨簽署奧赫里德框架協議,阿族的要求在政治上得到承認,馬其頓國內衝突趨於緩和,但馬其頓族和阿爾巴尼亞族之間的矛盾沒有得到根本消除,民族關係仍比較緊張。阿族極端主義仍存在,一些不滿現狀的人易受到境外勢力挑唆。
政黨合作艱難
過去的十幾年,內部革命組織黨一直在議會選舉中佔據絕大多數的席位,但去年12月議會選舉,「內部革命組織黨」僅獲得議會120個議席中的51席,社會民主聯盟獲得49席。根據馬其頓選舉法,獲得61個議席以上的政黨才可單獨組閣。內部革命組織黨黨首、前總理尼古拉·格魯埃夫斯基曾嘗試與其他黨派組建聯合政府,但以失敗告終,馬其頓陷入無政府狀態、政局持續動蕩。
在這樣的情況下,社會民主黨開始與阿爾巴尼亞族政黨結盟,同意共同推進「地拉那平台」建設,該項目包括設立阿爾巴尼亞為官方語言,制定更公平的民族政策等內容。
與阿爾巴尼亞族政黨的聯盟在馬其頓並不罕見,但是,前總理尼古拉·格列夫斯基提出的「維和行動綱領」堅決反對由左翼聯合成立中央政府。 歷次選舉,維和行動綱領都呼籲公民抵制「左翼聯盟」和「地拉那平台」的建設。 他們指責阿爾巴尼亞族政黨企圖在馬其頓建立「大阿爾巴尼亞」地區。
與伊斯蘭國組織欲建立大伊斯蘭國類似,目前,仍有一幫組織試圖在阿爾巴尼亞、科索沃以及馬其頓建立「大阿爾巴尼亞國」。在科索沃,一些原「科索沃解放軍」的成員仍在活動,並希望通過恐怖活動達到該政治目的,在巴爾幹地區實現其政治野心。據悉,這些原「科索沃解放軍」成員在阿爾巴尼亞以及馬其頓尋求志同道合者,希望獲得政治支持。
2014年4月舉行的議會選舉中,格魯埃夫斯基領導的執政黨內部革命組織民族統一民主黨得票領先。得票居第二的反對黨社會民主黨指責選舉舞弊,並拒絕進入議會。馬其頓國內政治危機由此浮出水面。而之後發生的監聽事件,又進一步激化了兩黨矛盾。
2015年2月,反對派公開多份電話通話記錄,記錄顯示有超過2萬個馬其頓人的電話遭到監聽,其中包括一些官員、反對派人士和獨立記者。反對派指責政府實行獨裁統治,利用情報機構對民眾實施監控,也由此反應出政府的腐敗現象嚴重。但馬政府否認對該事件負責,稱監聽活動是外國間諜所為。
儘管馬其頓內務和情報部門高官為此辭職,但政治風暴並未平息。5月9日,馬其頓警方在北部阿爾巴尼亞族聚居區庫馬諾沃與武裝人員發生激烈交火,造成至少8名警察死亡、14名武裝分子被擊斃。這起暴力事件對局勢越發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政府和反對派對這起暴力事件的解讀大相徑庭:政府稱武裝分子為製造局勢動蕩而發動了襲擊,反對派則認為政府為轉移民眾對監聽事件的注意力而導演了這起事件。
格魯埃夫斯基態度強硬,拒絕下台。他指責反對派為境外勢力服務,企圖在馬其頓重演烏克蘭的「顏色革命」。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境外勢力攪亂馬其頓政治局勢的企圖令人擔憂。由於馬其頓當局沒有追隨歐盟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再加上支持俄羅斯「南溪」和「藍色溪流」天然氣管道項目,西方蓄意發動「顏色革命」。俄外交部甚至說,存在西方搞「顏色革命」的確鑿證據。
加入歐盟一波三折
馬其頓前總理格魯埃夫斯基2006年上台。在對外政策上,他積極推動馬其頓加入歐盟,但由於希臘阻撓以及內部民族矛盾等問題,入盟進程進展緩慢。儘管馬其頓2005年就取得歐盟候選國地位,但入盟談判迄今尚未開啟。
馬其頓1991年宣布獨立,並於1993年以「前南馬其頓共和國」名義加入聯合國。此後,馬其頓對內對外堅持使用憲法國名「馬其頓共和國」,但遭希臘強烈反對。希臘認為,馬其頓的國名暗示馬其頓對希臘北部馬其頓省存在領土要求,要求其「更名換姓」,不然就將繼續在馬其頓加入北約和歐盟的道路上設置障礙。
1995年,希臘同意馬其頓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國名加入各種國際組織。在2008年11月,馬其頓將希臘告上了國際法庭,稱在2008年4月的北約峰會上,希臘阻撓其加入北約與歐盟是違反了兩國1995年達成的協議。3年後,國際法庭裁定希臘的確破壞了兩國1995年的協定。
未來走勢
前南斯拉夫國家中,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已加入歐盟,但克羅埃西亞花了10年時間才走到這一步:2003年提出申請,2005年至2011年六年時間談判。歐盟現在也面臨著各種危機,各國退盟浪潮風起雲湧,馬其頓國內形勢也不容樂觀,所以短期內馬其頓加入歐盟的可能性非常之低,即使正式進入談判階段,也可能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來磋商。
政府對馬其頓與科索沃邊界地區缺乏有效控制,來自科索沃的恐怖分子可以輕易進入馬其頓境內。如果政治危機繼續發酵,民族極端分子可能會趁機作亂,馬其頓有陷入內戰的危機,進而引爆整個巴爾幹地區。巴爾幹地區向來有「歐洲的火藥桶」之稱,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馬其頓國內政局動蕩不能很好地得到解決,不但將使馬其頓陷入全面內戰,而且將對地區乃至世界安全形勢帶來巨大隱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