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恐襲:改變全球反恐格局 浙江日報
本報記者顧周皓 法國總統奧朗德17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話,就加強協調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進行討論。雙方同意,兩國軍隊和情報部門將建立更加密切的接觸和協調以打擊恐怖組織,並籌劃建立一個打擊「伊斯蘭國」的獨特聯盟。同一天,美國白宮發表聲明說,法國總統奧朗德將於24日訪美與美國總統奧巴馬討論兩國合作反恐。 一時間,法國巴黎恐怖襲擊案件再度向全世界敲響了恐怖主義的警鐘,一個新的全球反恐聯盟呼之欲出,世界反恐格局從此變得不同。
面對恐怖主義需全球合作
這次巴黎恐怖襲擊案,會讓人頓時有這樣的感想:為什麼又是法國?的確,1月份,巴黎發生沙爾利周刊遇襲事件;8月,若不是幾名美國士兵及時出手,法國高鐵列車恐怕已經血流成河;11月13日,就在三年前法國總統奧朗德公開承認敘利亞反對派聯盟的同一天,花都巴黎又遭遇如此慘痛的襲擊。連續不斷的恐怖襲擊,雖然讓人對法國國家安全體系的能力產生質疑,同時也說明,在恐怖分子已經通過網路和社交媒體來蠱惑人心招募成員的今天,面對恐怖主義全球化本土化的形勢,僅僅依靠一個國家的力量,難以做到滴水不漏萬無一失。恐怖主義是針對全人類的暴行,反恐也需要全球各國進一步的合作。
此次巴黎恐怖襲擊一時很難像「9·11」事件那樣,令西方國家再度聯手大動干戈。「9·11」事件之後,美國憑藉自己的軍事實力以及在北約組織中的影響力,拉動北約各國發起反恐戰爭,使得中東地區和整個國際政治格局的地位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而法國的實力和影響力,註定其無法像美國那樣發動全球式的反恐。在恐怖襲擊發生之後,法國除了抓捕恐怖分子之外,無非是多出動幾架飛機,向敘利亞的「伊斯蘭國」組織基地多投下幾十枚炸彈。而過去的經驗表明,僅僅依靠空襲,難以對恐怖分子實施實質性的打擊。
因此,法國必然要尋求各方面的合作。而近期打擊「伊斯蘭國」最為積極也最有成效的俄羅斯顯然是首選。何況俄羅斯也有自己的切膚之痛:在埃及墜落的俄羅斯客機已經證明是遭恐怖襲擊。考慮到之前「伊斯蘭國」聲稱自己擊落了這架客機的表態,「伊斯蘭國」實施了此次恐怖襲擊的可能性極大。俄羅斯總統普京對恐怖分子又一直是毫不妥協的強硬態度,法國急切需要俄羅斯這樣的強援。法俄聯手反恐,必將大大改善目前因烏克蘭問題而陷入冷淡的俄歐關係。
同時,「伊斯蘭國」的暴行人神公憤。在各方壓力下,美國恐怕也會增加與俄羅斯在反恐問題,特別是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合作。對於俄羅斯來說,這也是展示大國實力,擴大自身影響的大好時機。
在西方國家的「世界秩序」當中,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並沒有獲得相應的地位與尊重。這種「世界秩序」的局限性也是中東地區長期陷入動蕩的一個重要原因。從未來看,如何在全球,在每個地區建立起一個國與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政治秩序是防範恐怖主義、維持世界和平的一個重要條件,而中國應當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一個積極有為的角色。
反恐應避免越反越恐
對於法國遭受的不幸,我們在哀悼、悲傷的同時,更應關注如何才能徹底地防範恐怖主義威脅。「9·11」事件已經過去14年,世界各國為反恐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如今恐怖主義仍在全球蔓延。這不禁讓人們反思,反恐為何越反越恐?誰該為此負責?
「9·11」事件之後,西方國家站在道德高地之上,拉起反恐戰爭大旗,一呼百應。如果當時西方國家能夠採取正確的應對措施,成功孤立恐怖分子,恐怕就不會有今天越反越恐的局面。遺憾的是,西方國家在這場反恐戰爭中,先是未能反省自身內在問題,簡單的以血還血,以國家暴力應對恐怖主義;又在反恐戰爭中夾雜過多私心,以反恐之名行謀利之實;最後在反恐中採取雙重標準,以一國之好惡判定恐怖分子標準。致使反恐鬥爭至今徒勞無功。
伊拉克戰爭,美國以莫須有的罪名推翻薩達姆政權,結果不但導致了西方國家反恐聯盟的大分裂,同時也使伊拉克陷入無盡的混亂和動蕩之中。在「阿拉伯之春」當中,西方國家在推翻利比亞的卡扎菲政權之後,又向俄羅斯的盟友敘利亞出手,公然採取雙重標準,支持敘利亞反對派,將敘利亞推入了內戰的深淵。西方國家的干涉,令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等國的極端勢力乘機興起,從而造成「伊斯蘭國」數年中迅速坐大的局面。
美國《外交政策》6月份發表一篇題為《恐怖主義在除美國之外的幾乎所有地方大行其道》的文章。文章稱,美國實施全球反恐以來,全球死於恐怖主義的人數增長了4000%,而且增幅越來越快。全球死於恐怖襲擊的人數從2013年的17981人上升至2014年的32727人,增長81%。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2014年,美國全年死於恐怖襲擊的只有24人,而「9·11」事件以來,美國平均每年死於國際恐怖主義的人數是28人。
由此可見,對於美國來說,其主導的國際反恐行動可謂非常成功。但對於全世界,特別是對於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這樣的國家來說,卻是巨大的災難。3600萬人口的伊拉克,2014年死於恐怖襲擊的達到1.5萬人。難怪在巴黎恐怖襲擊之後,敘利亞總統阿薩德會發表講話說:「法國今天遭受的野蠻恐怖襲擊,是敘利亞人民在過去5年中一直都在經歷的。」
西方國家應正視自身問題
面對著越來越頻繁的恐怖襲擊,有些人認為這是「文明的衝突」。這種說法恐怕是故意將恐怖分子套上宗教的標籤,從而為西方國家失敗的政治經濟社會政策開脫。
回顧近年來歐洲發生的恐怖襲擊,一個突出的特點是,發動襲擊的成員有很多是來自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和美國等西方國家。據統計,僅法國就有一千多人參加了「伊斯蘭國」組織。巴黎恐怖襲擊,恐怖分子中就有法國公民。
恐怖分子在歐洲國家的本地化說明,西方社會結構仍然存在著嚴重問題。大量來自中東北非地區的穆斯林移民在西方社會有著強大的疏離感和不安全感,其中一些年輕人雖然長期在那裡生活,但認同感不高,思想理念同西方格格不入,總感到深受壓抑,加之當地制定許多限制穆斯林的法規,更增加他們的不滿,對自己身處的西方社會充滿了仇恨。「伊斯蘭國」輕而易舉就能將這些年輕人對社會的極端不滿引導為恐怖主義。
當前,西方社會一方面接納了大量穆斯林移民;但另一方面並不能讓這些穆斯林新移民產生歸屬感。即使沒有外部恐怖主義組織的召喚,這些無法融入當地社會的移民也會以其它方式進行反抗。法國、瑞典、德國、丹麥等國家近年來都發生過大規模的穆斯林社區騷亂,法國穆斯林社區在2005年發生的騷亂持續三個星期,焚燒車輛數千輛,許多商家遭到洗劫。
因此,西方社會要徹底解決恐怖主義問題,除了直接對「伊斯蘭國」恐怖組織進行打擊之外,還需要對自身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結構進行改革,讓大量的穆斯林新移民能夠真正融入當地社會。但遺憾的是,目前看來,新移民和本國人之間的衝突帶來的只是西方國家中極右勢力的興起,而不是改革社會經濟和政治結構的改革。
巴黎恐怖襲擊雖然史無前例,令法國遭受了難以承受之痛。但是,如果法國政府和其他西方國家不改變反恐的基本方式,如果它們無法採取有效措施讓穆斯林新移民融入當地社會,歐洲反恐的前景恐怕不容樂觀。
評分
關閉關閉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主辦 | ?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版權所有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張震避談舒淇·杭州日報
※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7.03.30)
※溫州製造從賣產品到賣標準 浙江日報
※溫嶺市聯合接處訪中心昨啟用·台州日報
※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