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模仿式」進步到「顛覆性」創新

-社會- 來源:科學網

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且特別提出「重視顛覆性技術創新」。由此可見,顛覆性創新的特殊意義。

我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旨在於實現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的宏偉跨越;而實現這一跨越的標誌就是由科技創新的「跟跑者」變成「領跑者」;而完成這一「華麗轉身」的突破口就是從「模仿式」進步到「顛覆性」創新。

一、顛覆性創新拉開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序幕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大有「山雨欲來」之勢。即將到來的科技革命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具顛覆性、最具綜合性、最具劃時代意義、最徹底地改變人類文明進程的一次完整「革命」!其源蓋因為,這次革命的標誌是「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化」,有可能導致當今人類世界進入一個自然人與機器人「並行」的新時代。這次革命不再局限於某一學科分支和某一技術領域,而是產業革命、工業革命、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四位一體」的綜合性革命!

1. 第三次產業革命的浪潮

就人類文明進程中來說,經過漫長的「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的崎嶇攀登,今天,走到了一個新的拐點,就是「智業革命」的起跑線!

近日來,一場「人機大戰」引起全世界高度關注,並引發全社會空前的「熱議」。前世界圍棋第一人、韓國九段名將李世石,以1:4的總比分敗給了谷歌的人工智慧程序「阿爾法狗」。一時間,關於人工智慧的討論在世界範圍內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人工智慧將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計算機將全面超越人類」,甚至出現「機器人將全面戰勝人類」的呼聲!

「人機大戰」由來已久,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1997年5月,IBM的機器人「深藍」戰勝了當時的國際棋王卡斯帕羅夫;2002年10月,德國的機器人「深奧的弗里茨」又與新棋王克拉姆尼克4:4戰平;2004年4月,中國的「紫光之星」以2:0戰勝了美女棋後諸宸。為什麼前幾次在全社會沒有產生多大的「漣漪」,而這一次在世界範圍內如此轟動?蓋因為機器人代表了最新的顛覆性技術,成為新一輪產業革命的「風向標」!也標誌著在「智業革命」到來之前必然產生的思想波動!

2.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端

就工業發展來說,經過「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等三次工業革命之後,今天,我們迎來了「互聯網」為經絡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這就是「智能化」。就世界範圍來說,「互聯網+」的時代已經到來!大數據使「數字地球」、「數字社會」、「數字生存」成為現實。人與人、物與物、車與車、船與船,幾乎被一網打盡!3D列印、智能材料、智能穿戴、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駕駛軍艦、無人駕駛飛機,等等,使工業生產更加綠色、更加高效,智能化機器人團隊一躍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勞動力」。

3. 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門檻

就科技發展來說,全世界經歷了五次革命,今天站在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門檻上。前五次之所以能稱其為「革命」,都是因為它顛覆了原來的思想觀念、否定了原來的學術觀點,創立了新的理論學說。

(1)亞平寧半島爆發第一次科技革命

「十字軍東征」歷時二百年,無果而終,但大大削弱了宗教的思想統治。但丁的《神曲》吹響了思想啟蒙的進軍號,使得「文藝復興」迅速蔓延到整個歐洲。哥白尼1543年出版的《天體運行論》,一夜之間打破了「一千年的科學黑暗」。「日心說」顛覆了托勒密的「至大論」,推翻了長期以來居於宗教統治地位的「地心說」,帶來了天文觀念的根本變革。文藝復興在全歐洲迅速演變為「文藝搭台、科學唱戲」。新的天文發現隨之而來,譬如:布魯諾提出了「新宇宙觀」;達芬奇發現月球不發光;伽里略發現了太陽黑子。特別是伽利略發明了天文望遠鏡,使整個義大利沸騰了,人們歡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伽利略發現新宇宙」。因此,從學科發展來說,第一次科技革命主體上是一次「天文學革命」。

(2)英倫三島成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發源地

培根的思想啟蒙著作、莎士比亞鞭笞現實的作品,催生了新思想的誕生。1688年的「光榮革命」,創造性地建立了君主立憲的社會制度,使小小的英倫三島迅速變成了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國」。牛頓作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旗手,集科學之大成,在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光學等領域都有傑出的建樹。他發現了萬有引力,提出了力學三大定律。特別是1667年發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使全歐洲驚呼:「上帝創造了世界,但牛頓發現了上帝創造世界的方法」。1765年瓦特發明了真正帶來產業進步的蒸汽機;1776年亞當·斯密發表了《國富論》,揭示了市場經濟的基本原理。可以說牛頓為工業時代創造了一把科學的鑰匙,瓦特拿著它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亞當·斯密揮動著一隻「無形的手」為工業革命締造了一個新的經濟秩序。因此,以牛頓為代表、以「蒸汽機」為標誌、以近代物理學的創立為核心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實質上是一次「物理學革命」。

(3)法國大革命點燃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導火索

從大文豪伏爾泰的思想啟蒙,到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帶來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終於導致了1789年7月14日攻打巴士底獄,把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台。在號稱「自由、平等、博愛」的法蘭西,迅速出現了一批世界級的傑出科學家,比如,拉瓦錫作為近代化學之父,建立了新化學理論;蓋呂薩克提出了氣體分配定律;居維葉創立了「災變理論」;拉普拉斯建立了偏微分方程;還有拉格朗日公式、傅立葉級數、蒙日定理、達朗貝爾方程等等。在數理化各個領域,以法國為中心帶來了革命性的進步。但總體上可以歸結為一次以近代化學理論的創立為特色的「化學革命」。

(4)德意志統一大典催生了第四次科技革命

號稱歐洲走廊的德意志不斷重演著分裂與統一的歷史,終於在1871年完成了統一大典。國家的財政保障和充分的學術自由,成就了德意志的科學家。導致了一大批代表人物的出現,例如:現代物理學家普朗克、數學大師高斯,還有黎曼幾何、希伯特運算元、薛定諤方程、海森堡公式。這些名字足以證明當時的德國應該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中心。特別是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作為全新的顛覆性理論幾乎讓全世界不知所云。從普朗克、薛定鄂、海森堡,到愛因斯坦,這一批科學巨人帶來了以「量子理論」的創立為主體的科技革命。因此,第四次堪稱為「量子學革命」。

(5)美利堅二戰後一躍成為第五次科技革命的中心

第五次科技革命誕生在二戰後的美國,迄今仍然主導著自然科學和高新技術的新潮流。美國當年崛起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戰爭而無償地接受了一大批猶血統的著名科學家,如:費米、馮·卡門、馮·諾依曼、奧本海默、愛因斯坦,等等。從1946年的第一台電子管計算機,到第一隻晶體管、第一個集成電路、第一個大規模集成電路,第一台機器人,第一個互聯網,都誕生在美國。以信息技術為依託的數字社會,把全人類推向了信息革命的新時代。因此,主體上第五次科技革命可歸結為「信息學革命」。

今天,我們站在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門檻上。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面對世界經濟曲折發展而又艱難復甦的大背景,面對中華民族不可逆轉的偉大復興,全世界都在問,新一輪革命誰領風騷?

二、顛覆性創新是跨越式發展的標誌

「創新」一詞源自熊彼特,但一百多年悄無聲息。真正引起社會關注是1997年。克隆羊「多莉」造成的「克隆震撼」,「知識經濟」帶來的「思想風暴」促使全世界不得不認真思考「創新」的意義和內涵。於是 「創新」迅速變成了全社會的時代精神。

對我國來說,未來的五年是全面決勝小康的「衝刺階段」,是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起跳節點」,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渡口」。因此,在這十分重要的「關鍵時期」,如何依靠科技創新來引領和支撐中華民族實現「宏偉跨越」,意義特別重大。

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中國是一個科技大國。作為經濟支撐,我們的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會迅速成為世界第一。就科技發展來說,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們取得了「超常規」發展的驕人業績。

一是科技人力資源在世界上排第一位。不管是科技人力資源的現實投入和科技後備人力資源總量,無論是按人頭還是按全時當量計算,我們在世界上都穩居第一位。2014年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達到7512萬人;R&D人員總量達到371萬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為3170萬人,特別是理工科的大學生數量,在全世界絕對第一。

二是國家財政科技投入在世界上排第二位。我國2015年全社會R&D投入高達14300億元。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5年11月發布的《2015年科學報告:面向2030》,美國科技投入佔世界28%;中國佔20%;歐盟佔19%;日本佔10%。而且預見,中國2019年會超過美國,成為全世界第一。

三是科技產出在世界上名列前茅。2014年SCI收錄中國論文總量26.35萬篇,佔世界14.9%,連續6年在全世界排第二位;被引用數量排第四位;國際科技論文佔全球比重達到20.2%; 2015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髮明專利申請110.2萬件,連續5年居世界第一位;2015年共授權發明專利35.9萬件,發明專利申請在全部專利申請中的比例達到39.4%。

四是科研設施總體上是一流的。儘管我們的科研裝備國產化程度比較低,但大型科研設施是世界一流的。譬如:位於貴州平塘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位於四川西昌的深地核天體物理實驗室,垂直岩石厚度2400米,實驗空間30萬平米,是世界最深、國際最大的地下實驗室;位於廣東東莞的散裂中子源將與美、英、日一起構成世界四大脈衝式散裂中子源;位於山東青島的國家深海基地建成並投入使用,其中「蛟龍」號深潛器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是目前下潛深度最大的載人深潛器。此外,「雪龍號」、「科學號」、「大洋一號」、「向陽紅」系列等30多艘科學考察船是世界上航海能力最強、規模最大的科考船隊。

五是中國的科技事業業績非凡。我們用30多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300年的科技發展歷程。屠呦呦獲得了2015年度諾貝爾醫學獎。在一些高新技術領域我們從「跟跑」變成了「並行」。譬如:計算機領域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在國際上蟬聯「六聯冠」;航天領域的長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飛船、天宮系列航天器;海洋探測領域的「海龍」系列、「蛟龍」系列、「潛龍」系列、「海馬」系列深潛裝備;航空領域的國產首架大飛機C919總裝下線;核能領域的「華龍一號」首堆示範工程開工建設。

由此可見,迄今為止。我們的確已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科技大國,但還遠不是科技強國。首先是近幾十年來,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重要科學發現和重大技術發明很少是我們完成的。引力波是美國人檢測到的;石墨烯是英國人發現的;3D列印、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幹細胞,等等,我們習慣於跟風模仿,一哄而上,但不是原創者。其次是在眾多高新技術產業領域,我們還不掌握核心技術,甚至缺乏關鍵技術。譬如:現代船舶製造產業。我國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國,我們的造船產能足已容納全世界的造船訂單,但是我們並不掌握船舶基本設計、船舶電子、船舶動力等關鍵技術。我們主體上是以「焊鋼板」為主的船舶總裝,結果帶來的是大量的原材料消耗、勞動力消耗和環境污染。三是裝備短板。從國防軍工裝備、科研調查探測裝備,到產業工程裝備,還嚴重依賴進口。特別是特定環境領域、大型成套裝備國產化程度非常低。形成了從「工具」層面就受制於人的尷尬局面,而且靠進口裝備,往往是「一次購買,終生依賴」。

因此,如何實現從科技大國到科技強國的宏偉跨越;如何從「量」的積累轉向「質」的飛躍;如何從「點」的突破變成「面」的提升;如何從模仿跟跑到並行領跑?成為全國科技界必須深入思考而又迫在眉睫的重大命題。歸根結底,一句話,突破口在顛覆性創新!

三、顛覆性創新的潮頭已經暗流涌動

回顧世界科技革命的歷史,往往是經過長期的科學積累之後,一些離經叛道的學術思想,一批離奇古怪的科學發現,一堆難以置信的技術發明在緩慢發展中突然浮出水面,成為科技革命的「先頭部隊」。今天,不斷湧現的一些超出想像、挑戰常規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使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世界範圍內,顛覆性創新的潮頭已經形成,隨之而來的將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滾滾大潮。

1.引力波

2015年9月4日,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與華盛頓州的兩個探測器以7毫秒的時間差先後捕捉到了引力波。分析證明,探測到的信號是由兩個巨大黑洞合併而產生的引力波。兩個黑洞合併前的質量分別相當於36個和29個太陽質量,合併後的總質量為62個太陽質量,3個太陽質量的能量以引力波的形式在不到1秒的時間內釋放,其峰值能量比整個可見宇宙釋放的能量要高出約50倍。

於是引力波作為一種「時空漣漪」、「宇宙呢喃」,如同「一石擊破水中天」,迅速在全世界引起空前的反響。首先是對傳統波動理論的顛覆性「認識」。人們要問:引力波是一種什麼波?它如何以聲波的頻率、光波的速度、電磁波的穿透方式,穿過茫茫太空的各種時空介質,歷時13億年順利到達地球?其次是它開啟了一個觀測宇宙的新窗口。幾百年來,天文觀測主要靠電磁光譜的測量,射電、光學、紅外、X射線等天文觀測手段均是在收集光,靠「看」來觀測宇宙。而引力波的發現則將從「聽」這一完全不同的角度進行天文探測。所以,它標誌著一個天文學新時代的開端,意味著科學家抓住了揭開宇宙奧秘的「鑰匙」,必將引發新的天文學革命。

2.宇宙大爆炸

大約在150億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質都高度密集在一點,有著極高的溫度,因而發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之後,物質開始向外迅速膨脹,就形成了今天的宇宙。這一模型得到了當今科學觀測的支持,最直接的證據來自對遙遠星系的研究和微波背景輻射。

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提出星系的紅移量與星系間的距離成正比,並推導出星系都在互相遠離的宇宙膨脹說。1964年,美國貝爾公司的彭齊亞斯和威爾遜,在調試發射天線時,出乎意料地接收到一種干擾雜訊,而且不同方向上強度一致,歷時數月而無變化。這種雜訊的波長對應於3.5K的黑體輻射電磁波,故稱之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兩人於1978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宇宙大爆炸理論否定了宇宙能量守恆、質量守恆定律。自然界本來「物質不滅」,而大爆炸從「零」開始,完全是「無中生有」。上下四方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浩淼時空,本無邊無緣、無始無終,現在突然有了起點,那「零」之前是什麼?由此引起的對暗物質、暗能量、反物質的探測將徹底改變人類的宇宙觀。

3.大型哺乳動物克隆

在生命科學領域,從來沒有人相信大型哺乳動物能夠通過無性繁殖來傳宗接代,可「克隆羊」的誕生,翻開了生命科學嶄新的一頁。1997年2月27《自然》雜誌公布了伍爾莫特等人的研究成果。經過247次失敗之後,他們克隆出一隻基因結構與供體完全相同的小羊。它的出現,在理論上證明了,分化了的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在實踐上證明了,利用體細胞進行動物克隆的技術是可行的。利用同樣方法,人完全可以被複制。 因此「多利」的誕生在世界各國科學界、管理界乃至宗教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克隆技術的重要理論和實用價值促使科學家加快了研究步伐,必將帶來生命科學領域的革命性變化。

4.再生醫學

誘導多能幹細胞過程可以將人體內的普通細胞「逆轉」回到早期胚胎髮育狀態,從而重新獲得分化成為體內絕大多數細胞的能力。這就從發育學角度實現了「返老還童」。它從理論到方法徹底顛覆了傳統的遺傳學,並開始逐步應用於疾病治療。

2010年,英國倫敦兒童醫院成功使用一位10歲兒童患者的幹細胞重新培育出了氣管。

2013年,英國倫敦大學幫助一名因皮膚癌割除鼻子的56歲男子重新長出了一個鼻子。

2014年,日本理化研究所利用誘導多潛能幹細胞製成視網膜細胞,並成功地移植到一名患眼疾的婦女眼中。

2014年,中國學者僅用4個小分子化合物組合對體細胞進行處理就成功地逆轉其「發育時鐘」,實現細胞在結構上的「返老還童」。

2015年,韓國研究人員利用取自兩個男性身上的皮膚細胞製造出了胚胎幹細胞系。

2016年,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小鼠胚胎幹細胞體外分化並獲得具有功能的精子細胞,並成功地用其繁衍出老鼠後代。

5.熱液生物群落

我們對生物的認識,習慣於「萬物生長靠太陽」,但在水深4000多米的深海洋底,在高壓、高熱、高黑、高毒的「四高」環境中居然有大量海洋生命群落存在。海洋調查證明,在高溫熱液噴口周圍,生存著茂盛的熱液生物群,主要有細菌、古菌、管狀蠕蟲、蛤類、貽貝類;還有管水母類、腕足動物、腸鰓動物、海蛇尾類及魚類、蝦類和蟹類等。往往是外貌似曾相識,但細看迥然不同。於是一大堆超出人們想像的問題產生了。他們是從哪裡來的?他們吃什麼、靠什麼活著?他們怎麼新陳代謝和傳宗接代?

由於海底熱液環境與地球剛剛誕生時的環境非常相似,所以海洋熱液生物的研究將為生命起源提供重要依據。海底熱液生物的發現改變了人們對生命過程的認識,科學家大膽推測海底熱液系統可能是原始生命的起源地。因此被認為是 20 世紀生物學和地球科學領域的最重大發現之一。

6.准晶體

自然界的物質有著固定的晶格結構規律,最大的特點就是存在可重複的對稱軸和對稱面,由此產生了晶體的各種特性。但「准晶體」的發現,打破了原子結構必須具有「重複性」這一黃金法則。

1982年,以色列科學家發現了「准晶體」,其原子結構不具備可重複性。隨後,在實驗室中製造出了准晶體。2009年,義大利科學家在俄羅斯東部哈泰爾卡湖發現了天然准晶體。礦物分析表明,「准晶體」結構能天然形成,而且也能在自然環境下保持穩定。准晶體的發現,是晶體礦物學研究中的一次「顛覆性」突破。它的發現者也因此獲得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

7.量子通訊

1993年,美國科學家依據量子糾纏理論,提出了量子通信的概念。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量子通信已逐步從理論走向實驗,並向實用化發展。

量子通信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量子通信最大的特點是安全性和高效性。安全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量子加密的密鑰是隨機的,即使被截獲,也無法破解信息;二是分別在通信雙方手中具有糾纏態的2個粒子,其中一個粒子的量子態發生變化,另外一方的量子態就會隨之變化,得到的信息並非原有信息。量子通信的高效性體現在1次傳輸相當於經典通信方式的128次。因此,量子通訊從理論到技術將徹底顛覆現行的信號傳輸方式和通訊模式。

8.反常量子霍爾效應

187 9 年,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的霍爾發現,在均勻磁場中放入載流半導體薄片,則在薄片橫向兩側會出現一定的電勢差。這種現象稱為霍爾效應。而「反常霍爾效應」指不存在外磁場對電子的洛倫茲力的情況下而產生的運動軌道偏轉。因為是沒有外場對電子的軌道效應,所以與霍爾效應在物理本質有很大不同。

2013年,清華大學薛其坤教授從實驗中觀測到「反常霍爾效應」,美國《科學》雜誌於2013年3月14日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一種全新的量子效應;它的發現對理解拓撲絕緣體的性質、自旋與軌道相互作用、時間反演對稱性都有重要意義。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觀測結束了人們對於無磁場量子霍爾效應長達25 年的追尋, 為拓撲絕緣體中其它量子現象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也使得量子霍爾效應的無能耗邊緣態在電子傳輸方面的應用成為可能。因此,它開啟了一扇通往一個新的材料世界——「拓撲量子材料」的大門。

9.石墨烯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成功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兩人也因此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組成的只有一層原子厚度的二維晶體;是當今宇宙中已發現的最薄的物質,具有高表面積特性,每克石墨烯的表面積達2630平方米;也是已知最高強度的物質,機械強度大約為1100 Gpa,斷裂強度比最好的鋼材還要高200倍;同時它還具有其他材料無法比擬的導熱性和導電性,能夠承載的電流強度比現有的銅材料高6個數量級。此外,石墨烯幾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它又非常緻密,即使是最小的氣體原子也無法穿透。

作為目前發現的厚度最小、強度最大、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石墨烯被稱之為「新材料之王」。科學家預言,它將「徹底改變21世紀」,可能會掀起一場席捲全球的顛覆性技術革命。

10.新概念武器

信息化戰爭、數字化戰場使人類逐漸告別了「血與火」的時代,告別了拋扔「鋼鐵」的過去,也告別了單純以「殺人」為目的決鬥,而導致了完全顛覆性的「新概念武器」的誕生。在工作原理、操作平台、控制技術、作戰能力等眾多方面完全有別於傳統武器,能大幅度提高作戰效能,徹底顛覆傳統的作戰模式。

目前提出的新概念武器主要有高性能物理武器、網路武器、基因武器、智能武器、氣象武器等眾多門類。具體武器種類更多,譬如:激光武器、微波武器、電磁脈衝、粒子束、電磁炮以及納米武器、基因武器、網路病毒,等等。這些新概念武器,徹底改寫了人類戰爭的歷史,完全顛覆了人類戰爭的概念,同時也為減少人類殺戮、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新貢獻。

四、顛覆性創新以思想解放為前提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風聲鶴唳,大國之間的科技競爭愈演愈烈。前幾輪科技革命,我們坐失了發展崛起的良機,今天,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理應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勇立潮頭。今天的中國,應該說,有能力、有實力、有資格在世界範圍內進入科技創新的第一梯隊,爭當科技革命的「領跑者」。但由於歷史局限和國情現狀,「全面領跑」尚待時日,但「點上突破」條件成熟。要實現「重點跨越」的超常規發展,首當其衝的是促進科學技術的顛覆性創新。而顛覆性創新的關鍵是思想新穎,基礎是觀念超前,科技創新永無止境,思想解放永遠在路上。

1.離經叛道

任何真理都是相對的,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絕對真理。任何規律都是有條件的,自然界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規律。太陽每天東升西落,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客觀規律,但當你站在南極點上,你就會發現太陽一直在「北邊」轉圈!今天是星期一,明天不一定是星期二!如果你正在穿越國際日變線的航船上,你會發現,明天可能是星期三,也可能還是星期一!當年牛頓的三大力學定律轟動全球,可在量子領域就不靈了,代之而來的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因此,實施顛覆性創新首先需要「離經叛道」的科學思想,不膜拜權威,不盲從規律,不迷信書本,惟實求真,敢吼天下第一聲!

2.逆向思維

自然界崇尚「均衡」,凡事有好必有壞!喜馬拉雅山最高,它底下的「輕物質」造成的「反山根」也最厚;馬里亞納最深,它底下的「重物質」造成的「地幔上拱」也最突出。牡丹花好空入目,棗樹花小結實成!科學技術從來就是「雙刃劍」,一方面它給千家萬戶帶來實惠;另一方面它又給人類帶來巨大傷害。技術進步使我們建起了高樓大廈,但遇到強烈地震,又是這些水泥籠子埋葬了人類自己。因此,推進顛覆性創新不是一味的跟潮跟風,順著別人的路往前跑,而是冷靜思考,逆向思維。別人都說好,我考慮他壞的一面;別人往前進,我琢磨往後退;別人都向東走,我向西另闢蹊徑。

3.致力「證偽」

科學不是神話,科學家不是神仙,科學理論不是聖經範本!將科學技術「神聖化」是愚昧無知的表現。但往往是某一個「新概念」在國際上一出現,我們就盲目地「證實」,甚至不斷發展,不斷完善,而很少去質疑它的正確性。如果自己的研究結果與某個大師的看法一致、某個實驗數據與國際上某個模型符合,就倍感自豪。

實際上科學的本質是不斷「證偽」而不是「證實」!當年愛迪生髮明電燈失敗了一千次,實際上是完成了一千次「證偽」,因為他發現了一千種不能發光的材料。真正的「證實」是做不到的,任何真理終將被「證偽」、被否定!因此,敢於證偽、善於證偽是推進顛覆性創新的捷徑,因為證偽的過程本身就是燃放顛覆性思想的火花。

4.學科交融

古人推崇「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把「博學」放在首位。我們講究知識淵博,「淵」就是「深」,也必然代表「窄」,就像海螺殼一樣,越來越窄,越來越深,最後達到了頂尖。而「博」更不容易,科學方方面面,技術林林總總,人生苦短,所學無幾!但實施顛覆性創新必須注重學科交叉,如純粹單一學科,往往是「海螺殼」式發展,很難出現顛覆性的新穎思想。

為什麼很多顛覆性的學術思想是 「外行人」提出來的,因為他們沒有學科桎梏,沒有學術框框。魏格納是德國氣象學家,他觀察世界地圖後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最後發展成「板塊構造」理論,導致了地球科學史上一場劃時代的革命。一個學術觀點的產生肯定依託本學科的知識積累,但如果在其它學科得到共鳴,就會形成「規律性」的飛躍。反之,一個在本學科「自圓其說」的理論,在其它學科可能會「一票否決」。

5.技術集成

顛覆性技術的產生往往是由於其它技術領域的介入。單純在本技術領域不斷完善、不斷發展,即使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也很難實現「跨越式」的發展。而其它技術領域展現的是另類方法,另一種渠道,另一種資源,往往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智能機器人作為典型的顛覆性技術,就是多種技術集成的結果。單純某一技術領域無法完成這類顛覆性的技術創新。而以信息技術、材料技術、自動化技術為基礎,再與若干專業技術集成就出現了這一改變人類文明進程的重大創新成果。

當前,世界範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噴薄欲出,我國全面進入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大力推進顛覆性創新恰逢其時,搶佔科技革命制高點當仁不讓,蓬勃復興的中華民族有能力為人類做出新的貢獻。


推薦閱讀:

顛覆外匯行業的瑞郎黑天鵝事件是如何發生的?
從內到外的顛覆,智能汽車要這麼才能走起來
A054-淺論張國榮的悲劇性與顛覆性-killercat007
史上最厲害的一次偷情,竟然顛覆了一個王朝,你能猜到嗎?
別顛覆了「曖昧

TAG:創新 | 模仿 | 進步 | 顛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