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推薦中醫觀點--小兒發燒常識
重點推薦中醫觀點--小兒發燒常識
這文章是編者看過的上百篇相關文章中,介紹的最全面,最客觀,科譜性也最強的,希望所有的媽媽們能夠認認真真地讀完,這樣也就能夠非常清楚地了解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會多病,為什麼不能經常打抗生素,孩子發燒該如何面對等經常遇到,又經常會犯錯的問題。健康寶貝希望所有會員的孩子健康快樂,也希望孩子的家長能夠多了解一些免疫相關知識,特別是乳珍如何能夠改善和增強孩子體質的相關知識,這樣孩子就可以少生病,少受罪。全家人也就少了孩子生病帶來的煩惱和痛苦。
我們鼻子呼吸的空氣是熱熱的,我們的皮膚亦在呼吸散熱,排散水分、出汗。呼吸、排汗所排出的熱氣,並非身體的發炎,乃是心腎的君火、相火上升所產生的體溫,即消化營養,產生體能所產生的餘熱之排放。五行調和不周,體熱排放不良,乃造成發燒,即餘熱被蓄積而成,故發燒的原因可列舉如後: 1.感冒:感冒發燒,因五臟調理五氣產生體能而生體溫,若五臟調理五氣,熱不能排,為皮膚毛孔被風、暑、寒、濕、燥火之氣蔽塞,即肺金毛孔收斂(肺主皮毛),致體溫、熱氣無法從皮膚毛孔排出,即是發燒的感冒為最多。感冒發燒,不是外來的細菌或病毒侵入體內,更不是調節體溫的中樞神經失控,只是身體的表皮、毛孔被蔽塞而已,分為傷風、傷寒、傷(中)暑、濕、熱等中醫學謂之表證,細菌、病毒根本未進入體內,經曰:"寒邪外束,陽不得越,郁而為熱(發燒)"。
2.傷食: 飲食不當,脾胃虛弱致食物蓄積腸胃,無法消化在胃腸堆積發酵而產生熱能的發燒,以嬰幼兒為最多。此發燒四肢掌心熱,不像感冒的四肢冷,消食即燒退而痊癒。
3.虛勞: 因身體虛,水火(心腎)不能即濟,風木動搖,時憎寒壯熱,乃體溫外越,不能為身體產生體能,並非發炎,是今日婦女更年期,身體衰弱,故須辨別心虛發熱、脾虛發熱、肝腎虛發熱而調治,不可退燒,是為虛損發燒。
4.瘀血: 受傷時因氣血循環受瘀血阻滯,瘀積的瘀血將體溫升高而發燒,只要化瘀血,發燒即可痊癒。許多受傷而成植物人者,乃因瘀血阻滯,或被用冰塊冰瘀血致血凝不散,或被強力消炎,消炎即傷心、腎,因心腎同為少陰經,腎主骨、骨主髓、腦為髓海,受傷植物人的造成,乃因心、腎的衰弱,更被消炎而心的循環無力將瘀血排出,並非腦受傷害的問題,化瘀血燒即退,心腎補強,瘀血排出植物人亦能恢復健康。 許多十三、四歲的少女,月經初來時,被打德國麻疹疫苗,或感冒月經來,被消炎傷心腎,致經來不止,或經血逆行至鼻、齒流血,被止血致瘀血內結,復又感冒再被消炎,乃為今日十二、三歲學童血癌│瘀血發燒不退的主因。
5.出痘疹: 出痘疹發燒是在促使病毒產生免疫功能,如穀子、各種種子發芽時的產生溫度,痘疹必發燒才能促使病毒發揮排除盡凈,產生免疫功能,使五臟調適五氣不致產生障礙,故出痘疹發燒不須退燒,唯須注意發痘疹時的飲食,避免併發症之發生,痘疹發透燒即退而痊癒,身體免疫功能即建立而不易再生病。(詳見摧殘民族幼苗的預防針篇)
6.藥物中毒: 三合一疫苗造成的藥物中毒、頭痛、嘔吐、發燒,西醫稱為"無菌性腦脊髓膜炎"或白血球升高至三、五萬而燒不退為白血病,解毒燒即退,白血球數據亦降而康復。
7.孩子長牙齒髮燒: 齒為骨之餘氣,而腎主骨,嬰兒長牙齒時,脾土虛不能制腎水,土不能制水乃因脾虛而非感染(發炎),只要調理脾胃,發燒即可痊癒,不可消炎、退燒。
8.驚嚇: 七情不順,如孩子受驚嚇而腹脹發燒,只要收驚即愈,情志不順,抑鬱憂思傷脾而發燒,消脹氣燒即退。
9.婦女坐月子感冒: 婦女坐月子感冒,發燒稱"月內風",與一般感冒不同治,此時氣血大虛,須調理氣血兼祛風,退燒始痊癒,不可以感染(發炎)治。
10.不明原因的發燒: 醫師自己不懂,或診斷錯誤,治療錯誤,或不會治的發燒,今日皆稱不明原因的發燒,萬般皆有因,何以會有不明原因的發燒呢?
退燒: 發燒的治療並不困難,只要找出發燒的原因,如感冒發燒,只要使汗流出發燒即退。發燒本身不至於傷害孩子,所以退燒是否必要,長久以來一直有爭議。主張不必退燒的學者認為,發燒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可以幫助白血球抵抗細菌。發燒的型態可以幫助診斷病因,一味退燒反而誤導。
發燒是因各種疾病引起的身體防衛性反應。研究顯示,身體負責吞食細菌的白血球,在體溫升高時(38℃~39.5℃)其吞食能力加強。因此當小孩因感冒或其他感染疾患引起體溫升高時,運用各種可能的方法,要把體溫立即降到正常範圍,並非明智之舉。因為這樣可能降低病童本身的抵抗能力。
退燒不當的誤區 1/ 抗生素:發燒是體內正邪較量,抗生素好像原子彈放在戰場,兩敗俱傷,燒雖退,後果可想而知。不是所有發燒都是有炎症,60%的發燒不能使用抗生素,亂用抗生素反而造成病情延誤、病情轉化、體內菌群紊亂、抵抗力下降、器官粘膜受到損害等綜合問題增加,最後無法治療。而很多家長還以為是自己寶寶得了奇怪的病開始就無法治療呢。 2/ 點滴:稻草垛里的穀子太熱了,是鋪開散熱還是用水澆穀子好?點滴就是用水降溫的方法,500ml涼水加到血液里,溫度降了,病卻深入體內,心肝腎都要為這500ml涼水承擔巨大壓力,自身的免疫系統也被衝垮。溫度降了,但病還是不好。 3/ 冰鎮:除肺的呼吸外,皮膚也在呼吸,受外邪侵犯無法呼吸的時候就發燒,汗出燒退,亂用冰鎮,反而幫助外邪阻止皮膚呼吸,邪氣不出,攻入五臟六腑,病情變化加重。 4/ 亂服中藥:中藥副作用小,但用錯一樣造成病情惡化,發燒有很多情況,虛寒火燥都可以引起感冒發燒,虛寒用涼葯,反而寒徹入骨,不可收拾,所以必須辯證施治,不要輕易用藥。 5/ 退燒藥:退燒藥麻痹中樞神經系統使體溫下降,同時也促進汗液增加排出,這樣很快降低體溫,但免疫系統被麻痹,無法知道身體出現毛病,完全不抵抗,使外邪在體內積存,也增加了診斷的困難。
中醫觀點之小兒發燒中醫認為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氣血未充,臟腑未實,脾常不足,如餵養不當或感受外邪,容易引起脾胃功能失常,運化失司,由脾胃虛弱,上咳嗽痰多,感冒發燒,下腹瀉便秘,營養不足,貧血等各種小兒疾病。而使用抗生素對脾胃的傷害極大。很多寶寶經常感冒發燒,而且一病就要打點滴、抗生素才能治好,其實長此以往,反而大大損害了自身的免疫系統,使小兒疾病進入惡性循環。 案例: 寶寶13個月,非常健壯,感冒咳嗽,上兒童醫院診斷為病毒性感冒,吃藥不見好,後打點滴,使用頭孢類抗生素,發燒持續7天,後一直咳嗽,流鼻涕,遷延一個月,診斷為喉炎,其間吃消炎藥,川貝止咳糖漿,小兒桔紅丸一直不好,嗓子啞哭不出聲,無食慾,體重急劇減輕。看中醫,診斷虛寒之症,開湯藥以健脾胃,促食慾為主,停止消炎藥,3天後,嗓子好了,只剩流鼻涕,多喝水吃飯,1周病好。 感冒是萬病之首,要特別注意,感冒發燒開始,是體內免疫系統和外邪激烈鬥爭的時候,應當以增強免疫能力為主,不能隨便使用抗生素將雙方一起殺死,也嚴重破壞體內其它機能,本來沒病的部位也因免疫破壞而受外邪侵害。乳珍就是可以有效提高孩子免疫力的產品。小兒感冒之初,辨別虛實寒熱,正確用藥,很快就能好,用藥錯誤,遷延不好,病情還會不斷複雜。其它病情嚴重也要想到脾胃是小兒根本,注意首先調理。
小兒發燒用藥 很多父母,看到寶寶感冒,不看醫生自己找來感冒藥吃,有些好了,有些卻遷延不好,日趨嚴重,皆因為用藥不當,越治越重。 中醫認為感冒是因為人們感受了外邪,如風寒、風熱暑熱等邪氣,侵犯人體而產生的一種疾病,由於風邪是主要邪氣,由此,人們又把感冒稱之為傷風,或傷風感冒。感冒的癥狀,一般比較輕淺,在治療中,中醫多主張疏風解表,通過發散祛邪,就可達到治癒的目的。感冒一般分為三型: 風寒感冒:多發生在初冬至冬末初春之時,表現為頭痛、怕冷、無汗、發熱、鼻堵、流清涕,咳嗽一般不重,但喉嚨發癢。此時病人咽部一般不紅,化驗白血球不高。治療時採用疏風散寒之法。中成藥可以選九寶丸、風寒感冒沖劑。 民間有用薑糖水治感冒,或吃一大碗熱湯麵後,捂汗退熱等方法。但要注意此二法只適用於風寒感冒初起。若有熱症,咽紅腫痛,流黃涕,舌紅等,切不可濫用此法。 風熱感冒是臨床最常見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它的癥狀是發熱較重,一般不怕冷,有汗,流黃涕,咳嗽,吐黃痰,咽紅腫痛,口渴,大便干,尿黃。中成藥可以選小兒感冒沖劑、風熱感冒沖劑。 發熱較高時,可用牛黃清熱散,或紫雪散與湯藥同用此型要注意飲食,盡量少食或不食魚、肉等食物。以清淡流食或十流食為宜。並保持大便通暢。 暑熱感冒:多發生於夏季氣候炎熱之時。主要癥狀為高熱,口渴,煩悶,大汗出,頭暈目昏,精神出倦,無食慾,嘔吐或腹瀉等等。 中成藥可用藿香正氣丸等葯。食物亦以清淡為主,可多吃些西瓜等果類。也可用鮮蘆根煮水頻服。 小兒感冒的主要癥狀有發熱、流鼻涕、鼻塞、咳嗽,有時可伴有嘔吐和輕度腹瀉。尤其周歲以內的患兒全身癥狀重,多為高熱、不吃奶,甚至還有抽風等。看到這種情況,家長一定十分著急。那麼,該怎樣給患兒合理用藥呢?以下幾點,供使用時參考:
(1)不要急於退熱。不急於給小兒退熱有幾方面的原因: ①體溫37.5~38℃為低熱,38~39℃為中熱,39℃以上為高熱。低熱或中熱有利於小兒成長發育。發熱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所產生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有利於殲滅入侵的病毒和細菌,從而有利於小兒的正常成長發育。 ②不到高熱不用藥。體溫達到39度以上就必須用藥,而且刻不容緩。高熱持續過久,可使身體的許多重要功能失調;由於氧氣和營養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臟血管的負擔;大腦興奮過度而導致高熱驚厥或過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亂;抵抗力減弱,合併肺炎等。 ③退熱葯副作用大,非萬不得已不用。無論是撲熱息痛、復方阿司匹林(APC),還是其它五花八門的退熱葯,都離不開由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汀來合成。因此,退熱葯都有較大的副作用:刺激胃粘膜,破壞食慾,使胃潰瘍加重甚至出血,引起胃腸長期少量出血並由此而導致缺鐵性貧血;引發血液疾病;損害肝臟和腎臟;嚴重過敏反應者,表現為剝脫性皮炎合併肝腎中毒而致死。 ④可酌情採用物理、藥物降溫。
(2)合理用藥:小兒感冒不要隨便使用抗菌素,應選用一些抗病毒藥物,因感冒是由病毒所引起。小兒常用抗感冒病毒的藥物有: ①病毒靈(嗎啉胍),服用量按每日每公斤體重10毫克,分3次口服。 ②板藍根沖劑,每次半袋,每日3次,白開水沖服。 ③金剛烷胺,每片0.1克,小兒用量按年齡折算,允許連續服藥時間為3~5日,最長不可超過10日。 ④抗病毒口服液,每次半瓶,每日3次。 ⑤抗感解毒沖劑,每次半袋,每日3次,白開水沖服。
(3)可合用抗菌素的指征: ①服用抗病毒藥物後仍不退熱時。 ②防止6個月以下月齡嬰兒發生繼生性細菌感染。 ③血象檢查白細胞總數明顯增高。 ④經常患扁桃體炎者。 ⑤出現氣管炎(咳嗽、膿痰)或肺炎徵象者。
(4)應用抗病毒藥、退熱葯、抗菌素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劑量不得過大,服用時間不應太久。 ②多喝開水,促進藥物的吸收與排泄。 ③3歲以下小兒肝腎尚未發育成熟,故不宜使用撲熱息痛。 ④小兒本人或其家族有解熱類葯過敏史。
對於已經頻繁使用抗生素的幼兒,一定要想辦法從孩子內部著手進行調整,增加孩子的免疫力,同時在孩子疾病複發的時候按照上邊的方式進行處理,盡量少給孩子使用各類藥物,這樣孩子的身體才會慢慢調理過來,自己就可以有能力與各類疾病進行鬥爭。增加孩子的免疫力應該是讓您孩子少生病的首要之選。
推薦閱讀:
※【舞曲下載】高品質發燒女聲交誼舞曲-陳影 蔣雪兒
※寶寶感冒發燒就用藥?圖樣圖森破 家長千萬不可盲目!
※羣星 發燒老情歌HIFI經典篇 3CD
※皰疹性咽峽炎高發 媽媽們準備好應對了嗎?
※兩歲男童渾身長長毛 剪掉立即發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