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0310 11 P0001 大寶積經(120卷)【唐 菩提流志譯併合】叄拾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三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四  後秦三藏法師羅什譯  善臂菩薩會二十六之二  善臂。云何菩薩摩訶薩。具足行禪波羅蜜。菩薩。若眼見色不取其相。或時眼根為外緣所牽。應正行守護不令隨緣。不留心於無明貪著世間。護持是戒。爾時具足得眼根戒。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知法。亦如是。是菩薩若行住坐卧。若說法若默然。終不遠離寂定之心。善護手足無有散亂。常懷慚愧善護口業。安詳直視。心常寂靜不憙戲笑。善御身口意業。令其寂靜。若屏猥處及現露處。無有異心。於所須物衣服飲食卧具醫藥心常知足。易養易滿易可使令。善行寂靜遠離憒鬧。於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心無有異。不高不下。命及非命亦無異心。無嗔無愛。等視冤家猶如赤子。於忍不忍心常平等。聖聲凡聲寂聲亂聲。亦復如是。憎愛色中心不高下。離染嗔恚愛不愛者。聲香味觸法亦復如是。是菩薩觀欲如骨璅。邪憶想故。發起此心。觀欲如肉團多怨憎故。觀欲如炬火。染著苦法遠離樂故。觀欲如樹上果。多人愛著故。觀欲如假借。不得自在故。觀欲如夢。念念滅故。觀欲如癰。於苦倒中生樂想故。觀欲如鉤。行諸惡法墮惡道故。觀欲如灰河。增益欲染不知足故。是故菩薩如是觀已。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成初禪行。離覺觀。內凈信心在一處。無覺無觀。定生喜樂。成二禪行。離喜行舍念。正智一心身行樂。諸聖人能行能舍。成三禪行。舍苦樂意。先滅憂喜。行舍念凈。成四禪行。於一切眾生思惟樂想。成就無量無邊慈心。於眾生中思惟苦想。成就無量無邊悲心。於眾生中思惟喜想。成就無量無邊喜心。於眾生中舍苦樂想。成就無量無邊舍心。是菩薩不思惟色想。成就空處寂靜行。不思惟空想。成就識處寂靜行。不思惟識想。成就無所有處寂靜行。不思惟無所有處想。成就非有想非無想處寂靜行。是菩薩於入息出息。若隨若住。長時知長。短時知短。成就入息出息寂靜行。是菩薩思惟觀身不凈想。成就不凈寂靜行。是菩薩思惟無常想生老病過。成就無常想寂靜行。思惟食中起無量過患想。成就食不凈想寂凈行。於諸世界城邑聚落種種嚴飾中。思惟分別必歸壞敗想。成就世間不可樂寂靜行。是菩薩內有色想。外觀色少。若好若丑取其相貌。成就初勝處行。是菩薩內有色想。外觀色多。若好若丑取其相貌。成就二勝處行。是菩薩若死若燒風吹日曝。成為灰土。為水所漂。若碎滅磨滅。若斷三有。是名內無色想觀外色少。若好若丑取其相貌。成就第三勝處行。是菩薩內無色想外觀色多。若好若丑取其相貌。成就第四勝處行。是菩薩內無色相。外觀色青無量無邊。愛樂取相。成就第五勝處行。是菩薩內無色想。外觀色赤無量無邊。愛樂取相。成就第六勝處行。是菩薩內無色相。外觀色黃無量無邊。愛樂取相。成就第七勝處行。是菩薩內無色相。外觀色白無量無邊。愛樂取相。成就第八勝處行。是菩薩入是無量無邊地一切處。不念異相。成就初一切處行。是菩薩入無量無邊水火風青黃赤白虛空識一切處。不念異相。成就十一切入處行。是菩薩入苦法時。心緣一切善根。所謂大慈大悲。攝持正法。不斷三寶。莊嚴佛身。清凈梵音。本昔誓願教化眾生。凈佛世界。坐菩提樹。轉妙法輪。除斷一切眾生結使。其心所緣境界如是。是菩薩入禪定時。離四識住處。不依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識大。亦不依止今世後世。入如是定都無所依。是菩薩入禪其心愛樂。為欲入於無上解脫定故。是菩薩修行禪定。願令一切眾生得度得解脫故。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若思惟若思惟已。願令一切眾生得度得解脫故。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於此禪定若無力能學。是菩薩應如是思惟。我今應時時漸漸。勤加精進遠離亂心。時時漸漸。勤加精進學一心。令此一心增廣具足。乃至生有。終不懈怠不生愁憂。是菩薩發起菩提心。念菩提心。修菩提心。悕望菩提。願求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無量無邊善根禪定。欲令一切世間在在處處所有眾生。發起無漏禪定。發起無學禪定。生無漏禪定。生無學禪定。菩薩摩訶薩行是禪定。不以為難。以為喜樂。速疾具足禪波羅蜜  善臂。云何菩薩摩訶薩。具足般若波羅蜜。善臂。若有聰明智慧之人。學已能持。聞已誦習。善學諸法甚深相義。亦能分別。如所聞法。聞已思義。有如是等者。菩薩爾時。則應親近。恭敬供養尊重讚歎。乃至刀杖不應遠離。是菩薩因學問故。因了義故。因思義故。供養恭敬師和上故。乃至近死。終不避難諸苦惱事。所謂饑渴寒熱。蚊虻毒螫。風吹日曝。諸惡觸等。罵詈誹謗。是菩薩於正法中起寶聚想。於說法者起寶藏想。於聽法者起難遭想。於問義者起慧命想。於多學者斷除無明起智慧想。於分別諸法起百千生。生慧眼想。是菩薩聞是諸法。受持修學。廣分別已。知陰界入。四聖諦。十二因緣。三世三乘。得如是知。云何知界。知二界。有為界無為界。是名二界。云何有為界。若法生住滅者。是名有為界。云何無為界。若法無生住滅。是名無為界。是名知有為無為界。複次知三界。善界不善界無記界。云何善界。若不貪共不貪。若不恚共不恚。若不痴共不痴。是名善界。云何不善界。若貪共貪。若嗔共嗔。若痴共痴。是名不善界。云何無記界。除善不善。若有餘法。是名無記界。複次知三界。所謂欲界色界無色界。云何欲界。地獄畜生餓鬼阿修羅。人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若於此中欲染貪著。嗔恚愚痴悕望。欲得心所作業。是名知欲界。云何色界。梵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凈天。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果實天。少果天。廣果天。無量果天。無想天。無熱天。無惱天。善見天。好善見天。阿迦膩吒天。若於此中。色染愚痴悕望。欲得心所作業。是名色界。云何無色界。空處天。識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有想非無想處天。若於此中。無色染污愚痴悕望。欲得心所作業是名無色界。是名三界。複次知四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無為界。是名知四界。複次知六界。所謂欲界。恚界。害界。出界。不恚界。不害界。是名知六界。複次知六界。所謂地水火風空識界。是名六界。觀地大。無常變壞無堅無牢相。若無常即是苦。若是苦即無我。水火風空識大。無常變壞無堅牢相。若無常即苦。若苦即無我。是名知六界。是菩薩聞如是法已。受持修學廣分別已。即知五陰。所謂色陰。受想行識陰。色如水沫。即是生滅不得久住。受如水泡。即是生滅不得久住。想如野馬。即是生滅不得久住。行如芭蕉。即是生滅不得久住。識如幻化。即是生滅不得久住。是名知五陰。是菩薩聞是法已。受持修學廣分別已。即知內入。所謂眼入。耳鼻舌身意入。是名內六入。眼入即是苦法老法死法。空無我無我所。熾然三毒。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亦能熾然諸苦惱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熾然三毒乃至諸苦。是名知內六入。複次知外六入。眼所見色。是名外六入。耳所聞聲。鼻所嗅香。舌所嘗味。身所覺觸。意所知法。是名外六入。眼所見色是外入。不堅牢性。無所依止。亦無勢力。一切無常。如實非不如實如幻如化。耳所聞聲。鼻所嗅香。舌所嘗味。身所覺觸。意所知法。亦如是。是名知外六入。是菩薩聞如是法已。受持修學廣分別已。即知四聖諦。所謂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是名四聖諦。云何苦聖諦。若五陰六界。內六入外六入。是名苦。此苦無常喻如怨賊。如癰如箭。如獄閉系。如器壞敗。是不自在即是無我。得如是知已。是名知苦聖諦。云何集聖諦。所謂貪恚痴慢我慢專取於我。決定計我常住不壞。我即是色。我異於色。我即是想。我異於想。我是想非想。我異想非想。我即是陰。我異於陰。我中有陰。陰中有我。我即是界入。我異界入。我中有界入。界入中有我。我即是受。我異於受。我即是知。我異於知。我是無受。我異無受。我是色少。我異色少。我是色多。我異色多。我是常。我是無常。我是常無常。我是非常非無常。我是有邊。我是無邊。我是有邊無邊。我是非有邊非無邊。死後如去。死後不如去。死後亦如去亦不如去。死後非如去非不如去。命即是身。身即是命。此眾生從何處來。去至何處。此諸眾生。即是斷滅非有相續。自作自受。他作他受。計有我者即有我所。有我所者即是有我。如是攝取我見身見。若結若使。若我我所。我受貪恚痴本。若總身口意業。若福業若罪業。若欲界業。若色無色界業。是名集聖諦。云何滅聖諦。若貪恚痴盡。我我所盡。受取有盡。是名滅聖諦。云何道聖諦。若見苦集盡。思惟一切有為過患。見涅槃寂靜。所作已辦。住如是法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名道聖諦。如是知四聖諦。是菩薩分別思惟四聖諦時。見有為法。是苦是無常是空是無我。見無為法。能為覆護。是舍是依。雖作是觀不證涅槃。如是知四聖諦。是菩薩聞如是法已。受持修學廣分別已。即知十二因緣。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是名十二因緣。若不知不見四聖諦十二因緣。是名無明。若有身口意業。若福業。若罪業。若欲界系。色無色界系。是名行。若有心意識。是名識。若有受想思觸思惟。是名名。若有四大。四大所造色。從歌羅羅乃至化生。若作色非作色。是名色。名色合故名名色。若眼耳鼻舌身意。是名六入。若眼緣色生眼識。三法和合故生觸。是名觸。若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是名受。若有愛染。是名愛。若有愛見戒取。是名取。若有色受想行識。是名有。若此有發起。是名生。若此有衰變。是名老。若此有滅壞。是名死。菩薩如是。分別思惟十二因緣。見聞覺知。地非是我。不生愛著。我非地不生愛著。亦非悕望。水火風空識亦如是。見聞覺知。涅槃非我。不生愛著。我非涅槃不生愛著。亦非悕望。是菩薩見諸法從因緣起。知三解脫門。廣修學見諸法空無相無作。是菩薩見諸法從因緣起。知寂滅樂。精勤修學廣分別已。則無明滅。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如是菩薩。雖觀十二因緣起滅。而不證於滅。菩薩如是知十二因緣。是菩薩聞是法已。一心受持修學。廣分別已即知三世。所謂過去未來現在。云何過去世。若法生已滅。是名過去世。云何未來世。若法未生未起。是名未來世。云何現在世。若法生已未滅。是名現在世。是菩薩念過去世諸不善根。輕毀可惡背舍離之。未來不善根當受不善果報。不喜不愛不可適意。現在不善根。當令不起。是菩薩能攝護身口意業。及六情根。常起善業無有中間。於過去善根。是菩薩菩提心。專念菩提。悕望菩提。欲得菩提。以深重愛。樂願一切眾生得度得解脫。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未來世現在世亦如是。常不離是心。終不懈怠失念放逸。若過去世陰界入等。即是滅盡。不實不在。無我無我所。若未來世陰界入等。是未生未起。無我無我所。若現在陰界入。是念念不住。何以故。世法無有一念住者。若有一念。是一念中亦有生住滅。是生住滅亦復不住。如生住滅中有內外陰界入。是內外陰界入亦有生住滅。若如是不住者。即是非我非我所。若過去世滅盡。不實不在。非我非我所。若未來世未生未起。非我非我所。若現在念念不住。是非我非我所。若見三世。非我非我所。是名實智慧者。不見我我所。是我我所。是即於諸有行。無我無我所行。離欲想行。斷想行滅想。雖作是行不證涅槃。是名知三世。是菩薩聞是法已受持修學。廣分別已即知三乘。所謂天乘梵乘聖乘。云何天乘。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是名天乘。云何梵乘。慈悲喜舍是名梵乘。云何聖乘。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名聖乘。是菩薩時時修集天乘梵乘聖乘。教化眾生令住三乘。是時自身不證解脫。是名知三乘。複次知三乘。所謂聲聞乘。緣覺乘。大乘。云何聲聞乘軟根解脫。於一念中離三有窟宅。樂欲出世欲得涅槃。見寂滅處。勤加精進如救頭然。若其未解四聖諦者。欲以智箭射四諦的。欲證欲解以深欲精進。是名聲聞乘。云何辟支佛乘中根解脫。欲得寂靜獨在一處。而自利益入寂靜定。方便分別十二因緣。欲得緣覺道。欲證緣覺。是名緣覺乘。云何大乘上根解脫。欲令一切眾生得度得解脫。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六波羅蜜。欲利益一切世界。欲斷一切眾生苦惱。於一切世界五欲樂中。心尚輕賤。何況世間無量諸苦。欲令眾生持無上戒。欲得聞見大乘經典。受持修學思惟分別。讀誦令利。勤加精進。若有菩薩。修四攝法應往親近。欲令眾生攝真智慧。安住四攝。常欲得聞諸深法要。受持分別。欲令一切入於禪定。自舍己樂利益眾生。欲以自力隨他所樂。令住三乘。雖作是化。常自安住無上道中。不壞不動心如金剛。常願欲得無上菩提。願求菩提是名大乘。是名知三乘。是菩薩聞是法已。受持修學廣分別已。即知方便。於佛法僧五體投地。以此為業。於其所作願無上道。如是歸依發菩提心。若行若住若坐若卧。若飲食洗浴。於此事中更無餘心。但願無上菩提。常作如是廣博修學。是菩薩若始入定。若入定已。常願一切眾生得度得解脫故。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欲於世界中尊。欲調伏一切眾生。欲於一切眾生中無能勝者。欲得最勝。欲教誡一切眾生。欲令一切眾生得寂滅。欲於一切法得成正覺。具學。是菩薩若一切所作善根。願一切眾生。無有恐怖。出三惡道滅無量苦。斷諸煩惱。令現在未來欲得緣覺乘者。願令具足。現在未來欲得大乘者。願令具足。願請一切世間所有現在未來諸佛世尊。住世一劫說法。令聖人眾隨佛在世而得和合。是菩薩如是思惟。若在在處處。所有眾生所修善根。若欲生人中天上。若住聲聞乘。若住辟支佛乘。若愛語布施利益同事。願令具足。是菩薩以是法故於三時中。讀誦通利思惟此法。所謂我今歸依一切世間在在處處。所有諸佛佛法僧菩薩。頭面禮敬。諸佛威德無能勝者。其相甚妙。菩薩常應作如是念。諸佛法僧。願令世間在在處處無有空處。所在方面常有諸佛。令我勸請。留住一劫。說微妙法。呵責諸惡。若已作若今作我今已得離一切惡。乃至一念中間。當願以一切善根。令諸眾生壽命無量。住於一切諸善法中。如諸菩薩。速轉法輪。令諸聖人得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願令佛法常住於世。利益眾生。生五道者悉得善根乃至敬禮諸佛。常住是願。是諸菩薩所有善願。令他眾生及其己身。得妙威德善妙威德。若未來現在。一切世間佛法僧寶。令住一劫無諸留難。及諸菩薩寶。速令具足六波羅蜜。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留難。欲令一切眾生斷除苦惱怖畏。行於喜樂。斷一切不善根。成就一切善根。隨如所願成就三乘。速疾成就諸波羅蜜。壽命無量而得解脫。成無上道。乃至敬禮諸佛。常作是願。是菩薩欲令一切眾生斷諸苦惱。若一切世間在在處處。所有諸佛乃至法身。願我以身奉施彼佛。欲令一切眾生得度成無上道。在所生處信敬三寶。以天香花。奉養恆河沙等諸佛世尊。亦供養法僧及諸菩薩。令所奉寶如須彌山。一切世間在在處處所有眾生。若有所須。七寶房舍。衣服飲食。醫藥卧具。悉當給與令無所乏。若有樂於忍辱精進持戒者。我當隨其所樂而為解說使成就勝法。令三寶具足修六波羅蜜疾成佛道。離諸惡法善行實義。身口意業。不退菩提樂於菩提。在在處處。見佛菩薩常學善根。安止眾生於善法中。是菩薩自知及他所有善根。趣向智慧。思惟智慧。願欲令一切眾生得度得解脫故。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是菩薩趣向思惟已。願令一切眾生得度得解脫故。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是菩薩如是智慧。若無力能學。應如是思惟。我今當勤加精進。時時漸漸斷於無明。我今復當倍加精進。時時漸漸學此智慧。令此智慧增廣具足。乃至生有。終不懈怠生於憂愁。如是菩薩。發菩提心。念菩提心。修菩提心。悕望菩提心。是菩薩無量無邊善智慧。何以故。此慧於余善慧中。最勝第一。令一切世間眾生。發起無量智慧。發起無學智慧。生無漏智慧。生無學智慧。善臂。如是菩薩。行此智慧不以為難。以為喜樂。速疾具足般若波羅蜜。佛說是經已。善臂菩薩。歡喜贊言。善哉善哉。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四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五  大唐三藏法師菩提流志奉 詔譯  善順菩薩會第二十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諸大眾五百聲聞十千菩薩。恭敬圍繞。時舍衛城有一菩薩。名曰善順。已於過去無量佛所。種諸善根。承事供養。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住於大慈心不嗔恚。住於大悲弘濟無倦。住於大喜善安法界。住於大舍苦樂平等。節量時食少欲知足。常為眾生之所樂見。恆以五戒及八齋法。於某城中憐愍教化。然後復勸。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慈悲喜舍。清凈梵行。爾時善順菩薩。為令眾生見佛聞法。與諸人眾前後圍繞。將詣佛所。時天帝釋。以凈天眼見此菩薩。住上精進行頭陀行。具凈屍羅弘濟堅固。便自念言。今此善順。於諸梵行曾不懈息。將不為求帝釋處耶。或貪王位及欲樂耶。作是念已。即便化作四丈夫身。至菩薩前。種種惡言毀罵菩薩。復以刀杖及於瓦石。打擲加害。爾時菩薩。住慈忍力。皆忍受之曾無嗔恨。時天帝釋。復更化作四大丈夫。來語菩薩。咄哉善順。彼諸惡人以不善言罵辱於汝。及以瓦石刀杖之屬橫相打害。何不令我為汝仇報。我當為汝斷彼命根  爾時菩薩告彼人言。善男子等莫作是語。若殺害者成就惡業。假使有人於我此身節節支解。猶如棗葉我終不生殺害之心。何以故。殺害之人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乃至雖得人身。所生父母猶不愛念。恆為眾人之所憎惡。善男子。一切諸法凡有二種。一者善法。二者不善法。由不善法墮於惡趣。若依善法獲於福利。爾時善順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善惡猶種植  皆隨業所生  何有苦子因  成熟甘果者  現見法如是  智者應思惟  苦報酬惡緣  為善常安樂  爾時天帝所化之人。聞是言已。自念不能令彼菩薩為殺害業。忽然不現。爾時天帝復更化作金銀寶聚。令諸丈夫至菩薩所。作如是言。汝可方便取此珍寶隨意所用  爾時菩薩告彼人言。諸善男子莫作是說。所以者何。夫盜業者能令眾生貧窮下劣無依無怙。假使我貧命不存濟。終不行於不與取法。諸君當知。凡夫愚冥貪求覆蔽。何有智人行不與取。爾時善順菩薩。而說偈言  積財雖千億  貪著心不舍  智者說此人  在世恆貧苦  彼雖無一物  安住舍離心  智者說斯人  世間最富貴  智者離諸惡  一切皆端嚴  愚夫由作罪  舉身皆醜陋  智者勸修善  愚夫恆為惡  寧受智毀罵  不用愚稱讚  時彼天帝所化之人。聞是言已悵然而去  爾時天帝。復自親試持俱胝金。至菩薩所作如是言。我先於此舍衛大城。波斯匿王。與余丈夫有所諍論。須得一人為我曲證。汝能為我作證人者。當用此金而以相奉。爾時菩薩告帝釋言。仁者當知。夫妄語者為不善業。既誑自身。亦誑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由於妄語。能為一切惡之根本。趣不善道。毀清凈戒。能壞色身。口氣常臭。所出言詞為人惡賤。爾時菩薩。重說偈言  妄語之人  口氣常臭  入苦惡道  無能救者  夫妄語者  誑於自身  亦誑天龍  摩睺羅等  當知妄語  為諸惡本  毀清凈戒  死入三塗  汝設與我  滿閻浮金  我終不能  作於妄語  時天帝釋聞說是已。忽然不現  爾時天帝。復令舍支夫人日光夫人及於五髻諸夫人等往菩薩所重加試煉壞其禁戒。時舍支等即與五百盛年女人。以香塗身花妝藻飾。於後夜分至菩薩前而作是言。我等女人年色姝盛願親枕席相與為歡。爾時菩薩。以無染眼觀彼諸女。告之言曰。地獄畜生閻羅王界。諸狂亂者。不正心者。耽昏臭穢膿血不凈。愛惡羅剎是汝親友。非諸天人清凈眷屬。爾時菩薩。重說偈言  愚人昏迷念不凈  耽染臭穢膿血身  諸欲迅滅歸無常  永沈地獄閻羅界  假令變化如汝等  色身殊勝滿世間  我無一念貪染心  常生如夢如怨想  時舍支等雖盡變態。而彼菩薩曾無貪染。各還天宮白帝釋言。我觀善順志願堅固。當成正覺無有疑也。所以者何。彼於我等無少貪愛。俱生厭離。爾時帝釋雖聞此言。猶懷憂惱如箭中身。恆作是念。彼人必當毀奪於我。無有疑惑。我今應往重加試之。於諸願中的何所願。作是思已至菩薩前。捨去憍慢頭頂禮足。以偈問曰  仁今勤修凈梵行  於諸欲願何所求  為求日月釋梵天  為求三有諸王位  爾時善順菩薩。以偈答曰  我觀日月釋梵天  世間王位三有報  一切無常不堅固  何有智者為茲願  爾時天帝聞此頌已。復白菩薩。若如所言為求何願。於是菩薩。以偈答曰  我本不貪世間樂  但求不生不滅身  勤修方便濟群生  願同登彼菩提路  爾時天帝聞是頌已。心生安樂。必知菩薩不求釋位。歡喜踴躍。以偈嘆曰  汝言弘濟為群生  此心廣大無與等  願破魔軍證甘露  由斯恆轉勝法輪  爾時天帝說是偈已。恭敬旋繞禮菩薩足。忽然不現。爾時善順菩薩。於其晨朝。入舍衛城游化往來。得劫初時閻浮金鈴。其鈴價直過閻浮提  爾時菩薩持此金鈴。於四衢中高聲唱言。此舍衛城誰最貧窮。當以此鈴而施與之。時有最勝耆舊長者。聞是語已奔走而來。白菩薩言。我於此城最為貧窮。可持此鈴而施於我。爾時菩薩語長者言。汝非貧者。所以者何。於此城中。有善男子貧中最貧。應以此鈴而施與之。長者問言。誰為此人。菩薩答言。波斯匿王於此城中最為貧者。時彼長者。謂菩薩言。莫作是說。何以故。波斯匿王。富貴多財庫藏盈溢。珍奇賄貨用無窮盡。云何乃言貧中最貧。爾時菩薩。於大眾中。以偈答言  設有伏藏千億餘  以貪愛心無厭足  猶如大海吞眾流  如斯愚人最為貧  由此復令貪增長  展轉滋蔓相續生  於現在世及未來  彼無智者常貧匱  爾時善順菩薩說此偈已。與諸大眾。即便往詣波斯匿王。於時彼王。方與長者五百餘人。算數校計庫藏財寶。菩薩爾時前白王言。我於此城往來游化。得劫初時閻浮金鈴。其鈴價直過閻浮提。我於彼時竊作是念。於此城中有最貧者。當持此鈴而施與之。復更思惟。城中最貧莫過王者。今齎此鈴願以相奉。王既貧窮為我受之。爾時菩薩。作是言已。重說偈言  若人多貪求  積財無厭足  如是狂亂人  名為最貧者  王恆多賦稅  橫罰無過人  愛著於國城  不觀來世業  於世得自在  不能蔭群生  見諸貧苦人  曾無憐愍念  耽染於女人  不懼於惡道  邪亂未常覺  豈非貧窮者  若人知凈信  歸依佛法僧  於身及命財  常念不堅固  知不堅固已  於彼不迷惑  能於身命財  永得常堅固  若能勤念住  樂於不放逸  彼人名富貴  善財常安樂  如火焚燒時  不厭於林樹  王今亦如是  貪愛無厭足  水不厭於雲  海不厭於水  王今亦如是  何有厭足時  日月常巡歷  不厭於四方  王今亦如是  終命無休息  如火焚燒時  不厭於草木  智人亦如是  未嘗不行善  如水不厭雲  如海不厭水  智人亦如是  不厭善增長  王位雖自在  畢竟歸無常  一切皆不凈  智者應舍離  爾時波斯匿王聞斯語已。內懷慚愧。謂菩薩曰。善哉仁者。汝雖善勸我猶未信。今汝斯言。為汝自說為有證乎。菩薩答言。汝不聞耶。如來應正等覺。具一切智今者現與無量大人乾闥婆阿修羅等。在於舍衛大城祇樹給孤獨園。當證大王是貧窮人。王言。仁者。若如汝說。我願相與往見如來。聽聞教誨歸依供養。菩薩答言。大王當知。如來境界非諸凡愚之所能測。破煩惱慢哀愍眾生。已於聖智能知此世及於來世。若有善根勝意樂者。雖在極遠佛常加護。若知我心。欲令大王於我生信。必當來此為我作證。爾時菩薩。即於王前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即以偈頌。請如來曰  如來真實智  悲愍諸群生  願知我深心  垂哀為作證  爾時菩薩說偈請已。於彼大地忽然震裂。五百聲聞十千菩薩。梵釋諸天及於龍鬼。無量眾生圍繞如來。從地踴出。善順菩薩。合掌恭敬。前白佛言。世尊。我先於此舍衛城中。游化往來。得劫初時閻浮金鈴。其鈴價直過閻浮提。我於爾時便作是念。若有眾生於舍衛城最貧窮者。當以此鈴而施與之。復自思惟。波斯匿王於此城中最為貧者。何以故。恃於王位。於諸眾生未嘗憐愍。殘剝欺奪橫加侵損。貪愛覆蔽不知厭足。我以此王為最貧者。欲將金鈴而施與之。王問我言。謂我貧窮誰為證者。我又答雲。如來大師應正等覺。舍離煩惱嗔垢無餘。於諸眾生悉皆平等。當為作證。唯願世尊。示教利喜  爾時世尊。為欲調伏波斯匿王。而告之曰。大王當知。或有於法。善順貧窮王為富貴。或有於法。王為貧窮善順富貴。所以者何。身登王位於世自在。金銀摩尼車[(王*巨)/木]珊瑚。庫藏盈滿。當於此時善順貧窮。王為富貴。勤修梵行。樂凈屍羅。舍家多聞。離諸放逸。八齋五戒。弘濟無疲。有一於此。王實貧窮善順富貴。王今應知憍薩羅國。一切眾生財物庫藏。比於善順五戒八齋堅固清凈。百分千分不及其一。至俱胝分亦不及一。爾時波斯匿王。親聞如來真實教誨。舍所憍慢。合掌殷勤瞻仰善順。而說偈言  善哉摧伏我憍慢  當得如來最勝身  以此王位舍於汝  願恆為汝菩提眾  我實貧窮汝為富  今知此說非妄言  王位徒為眾苦因  背於白法生惡趣  爾時波斯匿王說是偈已。白佛言。世尊。我於今者。發於無上大菩提心。願於眾生安樂解脫生死系縛。我今願以財物庫藏金銀之屬。分為三分。一分奉施如來世尊及比丘眾。一分施與舍衛城中貧窮苦惱無依怙者。一分財物留資國用。凡我所有園池花果。悉願奉施最勝如來並比丘眾。唯願世尊。垂哀納受  爾時憍薩羅國五百長者。睹斯事已。皆發無上大菩提心  爾時善順菩薩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為諸大眾說於法要。令諸眾生遇如來者。為不空過  爾時世尊。告眾人言。善男子等。有三無量功德資糧。於諸如來。雖有稱說猶不能盡。況於聲聞諸三乘等。何者為三。一者護持正法。二者發菩提心。三者勸諸眾生起無上願。復有三十二法。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能勤修者。則為見於如來不空過也。一者於諸如來生不壞信。二者護持正法令得久住。三者於尊重僧而不輕慢。四者於應供人恭敬親近。五者於愛於憎心常平等。六者恆於正法樂聞恭敬。七者安住寂靜離於諠鬧。八者於如來乘演說無倦。九者若說法時不為名利。十者志求真實如理勤修。十一舍施。十二持戒。十三忍辱。十四精進。十五禪定。十六正慧。十七於諸眾生隨樂護念。十八成熟眾生不忘失法。十九恆於己身善自調伏。二十以善法要調伏於他。二十一不染煩惱。二十二常樂出家。二十三住阿蘭若。二十四聖種喜足。二十五勤行頭陀。二十六舍不善法。二十七弘誓堅固。二十八蘭若無懈。二十九植眾善本。三十常不放逸。三十一遠二乘見。三十二讚歎大乘。於是五百比丘。聞斯法已。遠塵離垢得法眼凈。及萬二千眾生。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世尊。以法教化。令諸眾生獲善利已。與諸比丘並余來眾。忽然不現。爾時波斯匿王。既睹斯事踴躍歡喜。便以二衣價直百千兩金。而以施於善順菩薩。作是言曰。善哉仁者。願垂哀納。善順菩薩。告於王言。大王當知。我於此衣不應受之。所以者何。然我自有百衲之衣。恆掛樹枝以為箱篋。一切眾生無欺奪想。我既自身無慳吝心。亦令他人不生愛著。其有施者名清凈施。時波斯匿王。復作是言。汝若不受願當為我以足踏之。令我長夜安樂利益。菩薩爾時為於王故。即以雙足踏此二衣。時波斯匿王。謂菩薩言。今此之衣。便於汝身為我受訖。我何所用。善順菩薩。告於王言。汝持此衣。施於城中貧窮苦惱無依怙者。爾時波斯匿王。如菩薩教持此二衣。會諸貧人而施與之。時諸貧人觸斯衣者。狂者得心。聾者得聞。盲者得見。根不具者悉得具足。由於菩薩威神力故。彼時眾人俱發聲言。我今以何報菩薩恩。爾時空中有聲告曰。諸人當知。善順菩薩不可以於花香飲食為報恩者。唯當速發菩提心耳。是時五百貧人。聞於空中有如是聲。咸說偈言  我等今者  發菩提心  當成正覺  說諸勝法  於諸眾生  施以安樂  我樂菩提  得佛法故  爾時波斯匿王白菩薩言。善哉仁者。汝若詣彼將見如來。願時報我。我當隨從。善順菩薩言。大王當知。諸佛難值正法難聞。豈獨大王而自往耶。當為眾生作於善友。王應於此舍衛城中敕諸人民悉令隨從。違王教者王法治之。所以者何。凡諸菩薩。猶有眷屬圍繞莊嚴。況於王乎  時波斯匿王。白菩薩言。誰者是於菩薩眷屬。菩薩答言。勸菩提心。是菩薩眷屬。令覺悟故。勸見如來是菩薩眷屬。不虛妄故。勸聞正法是菩薩眷屬。獲多聞故。勸見聖眾是菩薩眷屬。得善友故。四攝是菩薩眷屬。攝眾生故。六波羅蜜是菩薩眷屬。增長菩提故。三十七品是菩薩眷屬。趣向道場故。菩薩有斯眷屬。莊嚴侍衛。能摧魔軍。至師子吼。登最勝處  爾時波斯匿王及諸大眾。歡喜踴躍。九千眾生離煩惱垢。得清凈眼。佛說是經已。善順菩薩。波斯匿王。及諸天人乾闥婆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五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六  大唐三藏法師菩提流志奉 詔譯  勤授長者會第二十八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得上調伏。猶如大龍。所作已辦。棄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解脫心得自在。最上應供。眾所知識。唯有阿難。猶在學地。其名曰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阿濕波。舍利弗。大目乾連。摩訶劫賓那。摩訶拘絺羅。摩訶梵頗。羅睺羅。難陀。如是等而為上首。復有菩薩摩訶薩五百人俱。皆得三昧及陀羅尼。爾時舍衛大城。有一長者。名勇猛授。富有財寶倉庫盈溢。金銀琉璃車[(王*巨)/木]馬瑙珊瑚虎珀摩尼真珠。象馬牛羊。奴婢僕使商估等類一切眾多。時勇猛授。與五百長者。游宴聚會作是議言。諸仁者。佛出世難。人身難得。時亦難遇。於佛法中以信出家。是事亦難。成比丘性亦復甚難。如法修行是亦為難。知恩報恩少恩不忘是人難得。能於佛法生信樂心是人難得。信樂成就是事復難。莊嚴佛法是事亦難。解脫生死倍復為難。我等為於聲聞辟支佛乘而求滅度。為當發趣最上佛乘。咸復唱言。我等寧於無上佛道而趣涅槃。作是議已。前後圍繞。出舍衛城向只陀林。詣如來所頂禮佛足。右繞三匝卻坐一面。爾時世尊。知而故問。告長者言。汝等何緣今來我所。時勇猛授。與五百長者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我等諸人。同時集會作是議言。佛世難遇。人身難得。乃至解脫生死倍復為難。我等為於聲聞辟支佛乘而求滅度。為當發趣最上佛乘。咸作是言。我等寧於無上佛道而趣涅槃。由此議故。今詣如來應正等覺。世尊。菩薩摩訶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云何學。應云何住。云何修行。佛言。善哉善哉。汝等發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來詣我所。應當諦聽善思念之。如諸菩薩。應學應住應所修行。當為汝說。時諸長者受教而聽  佛告長者。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勝志樂者。當於一切眾生起大悲心。應廣修行。應勤熏習。是故菩薩。於身命財及以妻子倉庫舍宅飲食衣服車乘卧具花鬘塗香一切樂具應無所著。何以故。以諸眾生執著於身。而生惡業。由惡業故。墮地獄中。若於眾生起大悲心。於身命財則不執著。便生善趣。是故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勝志樂者。於諸眾生起慈悲已。應修大舍而不求報。不求報者應住戒律。三戒清凈應具忍辱。能忍諸惡應起精進。不惜身命。應修一心安住禪定。應修智慧善巧方便。應於我人眾生壽命皆悉舍離。為眾生故。應行布施護持凈戒。為眾生故。應修忍辱發起精進。為眾生故。應入禪定修習智慧善巧方便。時諸長者。復白佛言。世尊。我等於身及彼妻子一切財寶資生之具。心常愛惜。世尊。菩薩摩訶薩。云何觀察。於身命財能無貪吝。爾時世尊。告長者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勝志樂者。應觀此身無量過患。微塵積集生住異滅。念念遷流九漏瘡門。猶如毒蛇所住窟穴。其中無主如空聚落。畢竟破壞如壞瓦瓶。惡露盈溢猶如穢器。受諸不凈猶如圊廁。不可觸動猶如惡瘡。貪美為患如雜毒食。不識恩德如未生怨。欺誤於人如惡知識。痴愛為害如友獼猴。斷智慧命猶如殺者。奪諸善法猶如劫賊。常求人便猶如怨仇。無有慈心猶如魁膾。難可承事如暴惡人。如箭著身觸之則痛。如朽腐舍常務修治。如老弱乘難可驅策。如毒蛇篋不可附近。如逆旅館疲苦所集。如孤獨舍無所攝屬。如獄卒伺害。如王者憂國。如邊城警畏。如惡國多災。如破器難持。如祠火無厭。如陽焰虛誑。如幻化惑人。如析芭蕉中無堅實。如水聚沫不可執持。如水上泡速起速滅。如河岸樹臨危動搖。如駛河流終歸死海。復告長者。次觀此身前後因緣。初從欲愛和合而生。為長養故咽於搏食。至於生藏痰陰消之。次至黃藏將欲熟時。則變為酢。次至風藏風分汁滓。各別流行成大小便。汁變為血。血變為肉。肉處生脂。脂處為骨。骨中生髓。如是身緣前後不凈。若諸菩薩作是觀時。復應思惟。如此身者三百六十骨聚所成。如朽壞舍。諸節支持。以四細脈周匝彌布。五百分肉猶若泥塗。六脈相系。五百筋纏。七百細脈。以為編絡。十六粗脈鉤帶相連。有二肉繩。長三尋半。於內纏結。十六腸胃繞生熟藏。二十五氣脈猶如窓隙。一百七關穴如破碎器。八萬毛孔如亂草覆。五根七竅不凈盈滿。七重皮裹六味長養。猶如祠火吞受無厭。如是之身一切臭穢自性潰爛。誰當於此愛重憍慢。唯應觀察。如借他器。猶車運載。但為養育。至菩提故。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是身眾穢器  猶如貯糞瓶  凡夫無智慧  恃色生憍慢  鼻中洟恆流  口氣常臭穢  眼眵蟲遍身  誰當生凈想  如人執持炭  磨瑩欲令白  假使至盡時  體色終無變  設欲凈其身  傾河以自洗  身盡莫能凈  其事亦如是  於時世尊說此偈已。復告五百諸長者言。若諸菩薩發勝志樂。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觀此身四十四種。何等名為四十四種。一者此身可厭性無和合故。二者此身臭穢膿血常流故。三者是身不堅畢竟敗壞故。四者是身羸弱支節相持故。五者是身不凈穢惡流溢故。六者是身如幻誑惑凡愚故。七者是身瘡門九處常流故。八者是身火然慾火盛故。九者是身為火嗔火猛故。十者是身遍然痴火遍故。十一者是身盲冥貪嗔痴故。十二者是身墮網愛網覆故。十三者是身瘡聚瘡遍滿故。十四者是身不安四百四病故。十五者諸蟲住處八萬戶蟲故。十六者是身無常畢竟歸死故。十七者是身頑痴於法無知故。十八者猶如瓦器生住壞故。十九者是身逼迫多憂惱故。二十者無有救護必壞滅故。二十一者是身險惡諂誑難知故。二十二者如無底坑諸欲難滿故。二十三者如火受薪貪色無厭故。二十四者身無厭足貪受五欲故。二十五者如被捶打隨損害故。二十六者是身不定盛衰增減故。二十七者身隨心轉不正思惟故。二十八者身不知恩必棄冢間故。二十九者身為他食狐狼所啖故。三十者身如機關筋骨相持故。三十一者身不可觀膿血糞穢故。三十二者身不自由依飲食生故。三十三者身妄纏裹終敗壞故。三十四者身為惡友多逆害故。三十五者身為殺者自殘害故。三十六者身為苦器苦所逼故。三十七者身為苦聚五蘊生故。三十八者身為無主眾緣生故。三十九者是身無命離男女相故。四十者是身為空應觀蘊界處故。四十一者是身虛妄如夢中故。四十二者是身不實如幻化故。四十三者身為幻惑如陽焰故。四十四者身為欺誑如影像故。是為四十四種。菩薩作是觀時。所有身命愛欲執著。妻子舍宅飲食衣服。車乘香鬘一切樂具。皆悉厭離無所顧戀。速能成就六波羅蜜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善得人身甚為難  莫為此身造眾惡  畢竟冢間餧狐狼  勿為惡見生貪愛  凡愚迷惑痴狂故  由愛此身造諸業  此身亦復不知恩  晝夜唯增眾苦緣  機關動轉常疲睏  洟唾便利恆充滿  饑渴寒熱相煎迫  何有智者愛此身  此身無厭如大坑  徒能長養眾怨害  由此身故常作惡  於無量劫受諸苦  應念定死修勝福  正信生於佛法中  飲食衣服及塗香  長養此身來已久  誰能執持令不壞  應知無益勿耽迷  牟尼世尊難可遇  無量劫中時出現  當於佛法生凈信  惡道可畏勿隨行  設令壽命千億歲  猶懼無常生厭離  何況須臾不可保  為彼沉淪惡趣中  或有惡友來相勸  人身難得今已得  多求財寶受娛樂  及此盛年恣嬉遊  何有求財而樂者  設得守護猶勤苦  如此愚人徒妄言  是故智者應觀察  財物如幻亦如夢  愚痴眾生被誑惑  剎那時得剎那失  何有智者生愛心  譬如幻師幻化事  乾闥婆城種種色  財寶如是誑凡愚  於虛妄中何有實  種種苦惱求財利  水火王賊常侵奪  由此能為眾苦因  何有智者生愛樂  有諸常懷貪愛者  馳逐財利無厭時  能於父母無慈心  乃至親屬生怨害  言語善順心乖違  造作種種欺誑緣  或學邪論邪咒等  誇炫伎藝如淫女  或復諂誑現柔和  或復剛強示威猛  如是無量眾惡業  莫不皆由財利生  珊瑚金玉摩尼珠  是物本來如泡沫  不能了知如幻化  為此虛誑墜三塗  彌勒世尊出現時  一生次當補我處  國界黃金而布地  是等為從何所來  劫盡世間悉燒壞  須彌河海盡燋枯  畢竟磨滅歸虛空  而此寶物何從去  種種惡業求財物  養育妻子謂歡娛  臨命終時苦逼身  妻子無能相救者  於彼三塗怖畏中  不見妻子及親識  車馬財寶屬他人  受苦誰能共分者  父母兄弟及妻子  朋友僮僕並珍財  死去無一來相親  唯有黑業常隨逐  智人終不為親愛  作諸惡業入阿鼻  唯除業盡方得出  親屬無有能代者  閻羅使者唯考業  不問親緣及友朋  汝得人身不舍惡  極苦今應甘忍受  閻羅常告彼罪人  無有少罪我能加  汝自作罪今自來  業報自招無代者  父母妻子無能救  唯當勤修出離因  是故應舍枷鎖業  善知遠離求安樂  於家妻子應生怖  恆依佛教正修行  在家熾然為苦本  猶如炎爐甚可畏  身心燋熱鎮燒燃  誰有智者生貪著  愛樂修行諸佛教  無所營求為快樂  愚闇凡夫不覺知  家為苦本橫貪愛  於彼皮筋骨肉中  迷惑妄生夫婦想  不能了知如幻化  凡夫於此生貪著  智者能知此過患  世間欲樂皆捐棄  樂法當如求葯想  應速舍離居家縛  爾時五百長者。聞此法已。得無生忍。歡喜踴躍。而說偈言  慶哉獲大利  諸利中最上  我等於佛法  皆生欣樂心  發趣於菩提  利樂眾生類  以善而養命  覺慧自安心  憐愍諸眾生  願當成佛道  我等皆已發  無上菩提心  金色相莊嚴  照明於世界  樂菩提心者  當得如來身  大心菩提心  諸心中最上  解脫一切縛  具足諸功德  少福諸眾生  於此無欣樂  不觀生死過  不樂菩提心  菩提心功德  若有色方分  周遍虛空界  無能容受者  恆河沙數等  諸佛剎土中  假使布珍寶  供養於諸佛  有能一合掌  迴向菩提心  其福過於彼  邊際不可得  非唯供養福  余福亦復然  如是菩提心  最勝仙所說  菩提心最勝  如阿伽陀葯  能除一切病  與一切安樂  我見諸眾生  三火所熱惱  智者無量劫  勤苦常修習  如醫王勇猛  具足菩提行  救拔眾生苦  永離諸憂惱  於一切生處  終不舍是心  勤修諸行願  勇猛求佛法  我等得善利  我等心欣樂  今遇釋師子  當得如來身  爾時世尊即便微笑。從其面門放種種光。青黃赤白紅紫頗黎。照於無量無邊世界。乃至梵世日月威光皆悉隱蔽。還繞三匝從佛頂入。爾時尊者阿難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有何因緣現此微笑。如佛所現非無因緣。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諸佛最上之導師  不以無因現微笑  哀愍世間利益者  願說所為之因緣  貧乏眾生無法財  應說最上大乘施  能作世間盲冥眼  願說微笑之因緣  於時世尊告阿難曰。汝見此五百長者今於我所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阿難白言。唯然已見。佛告阿難。此五百長者。已於往昔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承事供養種諸善根。今聞是法得無生忍。此諸長者。從是已後不生惡趣。於人天中常受快樂。復於來世彌勒佛所。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及賢劫中一切諸佛。悉皆承事恭敬供養。於諸佛所聽聞正法。受持讀誦為他廣說。過二十五劫。各於諸佛剎中成無上菩提。皆同一字型大小勝蓮花藏如來應正等覺。爾時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希有世尊。希有善逝。當何名此廣大法門。云何奉持。佛告阿難。是法門名菩薩瑜伽師地。亦名勇猛授長者所問。如是名號汝當受持。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及諸比丘。五百長者。諸菩薩眾。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六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優陀延王會第二十九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睒彌國瞿師羅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優陀延王。第一夫人。名曰舍摩。常於如來及諸聖眾。深信恭敬親近供養。及常稱讚如來功德。時王復有第二夫人。名為帝女。常懷諂妒。往彼王所。妄說如來並諸弟子。於大夫人有所非法。王聞是語極生嗔怒。即以箭射舍摩夫人。爾時夫人哀愍王故入慈三昧。時所放箭遂即卻還。至王頂上空中而住。其箭焰赫猶如火聚。甚可怖畏。乃至三發箭皆如是。爾時優陀延王。既睹斯事舉身毛豎。驚忙悔恨謂夫人曰。汝為天女為龍女耶。為復夜叉乾闥婆女。毗舍遮女。羅剎女耶。夫人答言我非天女。乃至亦非羅剎之女。大王。當知我於佛所聽聞正法。受持五戒作優婆夷。哀愍大王入慈三昧。王雖於我生不善心。由我慈願得無傷損。因嘆王言。善哉大王。當於如來應正遍知。歸命頂禮必獲安隱。優陀延王。便作是念。彼於佛所聽聞正法作優婆夷。尚有如此威神之力。何況如來應正等覺。作是念已。即往佛所頂禮佛足。右繞三匝。白言世尊。我由欲染因緣。為彼女人虛妄言說之所誑惑。遂於如來及諸聖眾。生毒害意。具陳上已。復白佛言。唯願如來及諸聖眾。施我歡喜。聽我懺悔。如斯罪[億-音+(夫*夫)]令速消滅  爾時世尊告彼王言。如汝所說。謂於如來及諸聖眾。如凡愚人有諸過患。遂於福田妄起嗔毒。汝今若能依聖法律。自悔其罪無覆藏心。盡未來世不復更犯。我當攝受令汝當來善法增長。優陀延王。復白佛言。世尊。我為女人之所迷倒。狂亂無知。因此發生粗猛嗔毒。由斯罪業當墮地獄。唯願世尊。利益安樂諸眾生故。慈悲開示女人諂曲虛誑過患。勿令我等親近女人。當於長夜得免諸苦。佛言。且置斯事。何要問此不問余耶。王言世尊。我無異問。女人令我造地獄業。我於今者。唯為了知女人過患。女人諂曲虛誑邪媚。願為開示。乃至三請亦如是說。佛言。王應先知丈夫過患。然後觀察女人過失。優陀延王。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言。一切丈夫。皆由四種不善愆過。為諸女人之所迷亂。何者為四。一者於諸欲染耽著無厭樂觀女人而自縱逸。不知親近沙門及婆羅門。具清凈戒修福業者。以不親近。如是等人。則於凈信及凈屍羅多聞施慧。悉皆退失。彼由無有信戒多聞施慧等法。非善丈夫。行餓鬼法。無有智慧。耽欲放逸。欲之所執。欲所系縛。欲所活命。親近愚夫。遠諸智者。惡友為伴。行非所宜。貪著女人不凈境界。便為女人之所調伏。猶如奴僕。系屬墮落諸女人所。無慚無愧親近游止。諸瘡漏門。膿血穢污洟唾常流。猶如冢間不凈境界。至於父母違背恩養。舍離沙門及婆羅門。不生殷重恭敬供養。習行畜生所行之法。於佛法僧不生凈信。於涅槃界永當退失。如是等人。當入眾合乃至阿鼻諸大地獄。亦復當墮鬼界畜生。無有救護。雖聞我教。猶數思念邪惡女人歌舞戲笑。不生厭離。當知彼習愚人之法。不樂修行善丈夫事。大王。當知丈夫親近女人之時。即是親近惡道之法。此是丈夫第一過患。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諸欲皆苦  下劣穢惡  膿血不凈  深可厭畏  眾多過患  之所集處  何有智人  於此忻樂  猶如廁中  不凈盈溢  亦如死狗  若死野干  及屍陀林  穢污充遍  欲染之患  可厭亦然  諸愚痴輩  愛戀女人  如犬生子  未嘗舍離  亦如蠅見  所吐飲食  又若群豬  貪求糞穢  女人能壞  清凈禁戒  亦復退失  功德名聞  為地獄因  障生天道  何有智人  於此忻樂  又如有人  服食毒藥  身心痛惱  不能運動  由是欲因  能為苦本  如身有毒  愚不了知  亦如不了  幻化之法  妄有尋求  但自疲苦  愚夫亦爾  常於欲染  疲苦貪求  墮諸地獄  或設飲食  歌舞伎樂  婚娶他女  將為已妻  積集眾多  無利苦法  愚夫造此  無利之業  增長諸罪  退失善根  於無利中  不惜身命  由斯墜墮  惡道深坑  便招地獄  猛焰鐵丸  鋒刃刀山  毒箭諸苦  女人能集  眾多苦事  假以花香  而為嚴好  愚人於此  妄起貪求  親近稱譽  下劣之法  退失智慧  墮落三塗  此由愚痴  之所迷惑  如海疲鳥  迷於彼岸  又如愚夫  取於熱鐵  置之頸項  如牛被軛  欲如諸酒  狂亂於人  如何愚夫  不知苦本  或於父母  不識恩慈  皆由欲染  生此過患  常於如是  邪欲之法  稱讚習行  無有慚愧  彼由愚痴  所迷亂故  作是罪已  當趣三塗  耽重於欲  惛醉之人  父母之恩  亦能棄捨  若有貪染  親近欲者  則為違背  福德上田  無量俱胝  妄想煩擾  展轉逼惱  從此而生  或復悕求  世間財位  以是非法  展轉相勸  由此現招  捶打苦事  死必當墮  阿鼻地獄  現見眾苦  皆來集身  善友乖離  天宮永失  何有智人  於此忻樂  寧投鐵獄  馳走刀山  眠卧焰爐  不親女色  若常貪染  邪欲之者  退失眾多  諸利樂事  女人能作  眾苦之因  欲能滅壞  一切安樂  惡法積集  善友乖離  皆以耽求  女人為本  若有得聞  我之所說  能於女人  深生厭離  則為莊嚴  清凈天道  亦當速證  無上菩提  複次大王。夫父母者。皆願利樂所生子故。難作能作。能忍一切難忍之事。假令種種不凈穢惡皆能忍之。又欲令子色力之身速增長故。令見閻浮勝妙之事。乳餔養育無疲厭心。或為令子獲諸妙樂。艱辛經求所得財物。供給營辦資生所須。及往他家結求婚娶。既婚娶已。於他女人愛戀耽著。由耽著故惛醉纏心。或見父母漸將衰老。違逆輕欺。所有資財無慚費用。或令父母不住於家。如是皆由欲所迷倒。大王。當知以此因緣。於己父母棄背恩養。於他女人尊重承事。種種供給無疲厭心。即是成就地獄之本。此是丈夫第二過患。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汝等當知  尊重供養  於父母者  是人常有  釋梵護世  之所扶持  能令居家  安隱快樂  或因貿易  大海遠方  安隱往來  獲諸財利  此即說為  無價大寶  現能與果  名最上田  如是現世  果報珍寶  皆因供養  父母而得  復於來世  當得遠離  駝驢等身  負重驅役  亦復不受  屍糞灰河  刀山鋒刃  鎔銅等苦  又於來世  生在人中  富有財寶  豐饒谷帛  妻子眷屬  悉皆和穆  或復當來  得生天上  宮殿園苑  音樂自然  縱意歡娛  受諸妙樂  何有智者  聞是法音  於父母田  不勤供養  複次大王。若諸丈夫由於邪見。不知自身速當壞滅。造作諸惡而自欺誑。彼愚痴人虛度長夜。猶如木石雕刻所成。雖形似人而無所識。習諸欲者。即是成就往惡趣業。此是丈夫第三過患。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丈夫為欲  之所迷亂  由斯造作  種種諸罪  倒見闇障  隱蔽其心  乘此當生  惡趣牢獄  邪行之者  當復遠離  一切賢聖  亦不恭敬  諸沙門等  由顛倒見  乃至歸命  山河邪魅  為於貪慾  或復殺害  一切禽獸  祭祀神祇  倒見為因  非法求福  由斯永離  一切安樂  若於是中  造惡之者  不知凈信  兇險無慚  如是之人  永離賢聖  彼必當墮  [口*睾]叫地獄  或為於欲  逼惱於他  當墮燒然  極燒然獄  復由倒見  於佛法僧  不能親近  恭敬供養  正教法寶  而不聽聞  遠離賢聖  墮諸惡趣  是故智者  既得人身  勿復作斯  顛倒妄見  勤修布施  及凈屍羅  當得生天  證菩提道  複次大王。或有丈夫為於身命。極自勞苦積集珍財。後為女人所纏攝故。如彼僮僕敬事供承。由是因緣慳惜財寶。不施沙門及婆羅門。亦復堪忍王法治罰。輕毀凌辱悉能受之。或被女人捶打呵叱。或至怖懼屈意瞻奉。見其憂戚即自念言。我今云何令彼歡悅。當觀此人是欲僮僕。於斯不凈下劣之境。而生凈想起於愛染親近如是女人之時。即是圓滿惡趣之業。此是丈夫第四過患。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耽欲惛醉人  彼實無安樂  親近惡法故  不名善丈夫  若人自縱逸  無有禁戒者  隨心之所為  失坏於福利  彼無智慧人  行於畜生法  馳趣於女色  猶豬樂糞穢  愚者不能觀  欲染之過患  妄生殷重想  猶若盲冥人  為色所系縛  增長於欲愛  猶如於野干  不離屍冢間  於聲香味觸  而生愛著心  輪轉生死中  如獼猴系柱  無明纏覆故  為女所迷亂  如市求利人  矯詐來親附  愚人親近欲  是入魔境界  猶若翳茶迦  耽嗜於糞穢  亦如霔雹雨  能損於稼穡  窯師常近火  多為所焚燒  諸未見諦者  為欲失白法  如風吹微糠  其義亦如是  假如善丈夫  為殺者所執  寧受斯逼害  不應親女人  若樂觀女色  貪求轉復多  取相之凡夫  增長於欲愛  如於炎夏時  遊行曠野中  渴逼飲鹼水  飲已渴彌增  未見真實者  愚痴徒自活  親近於女人  貪慾愛堅固  若人觸毒蟲  便為毒所害  如是諸凡夫  犯欲亦如是  譬如彩畫瓶  內盛以惡毒  是中實可畏  外相現端嚴  嚴飾於女人  謂彼為姝妙  是中甚穢惡  如氣滿皮囊  又如以繒彩  纏里於利刀  莊嚴彼女人  其義亦如是  如火滿深坑  無煙能燒害  女人亦如是  暴惡無哀愍  如死狗死蛇  穢惡而壞爛  亦如燒糞穢  人皆厭惡之  死蛇糞狗等  雖甚可厭惡  如是諸女人  可厭復過彼  譬如劫壞時  大地皆火起  叢林諸草木  一切悉燋然  大身者所居  海水盡干竭  須彌等寶山  世界遍燒壞  如是劫燒時  焚燎于山海  無有諸眾生  能為救護者  因茲女欲故  燒害諸愚夫  猶如劫火然  一切皆燒盡  不凈常流注  涎洟膿血身  奈何彼愚夫  於此而耽著  骸骨相搘柱  皮肉以覆之  臭穢甚可惡  如棄殘宿食  亦如倉廩門  糠麨恆狼籍  此身諸穢惡  充滿亦復然  胃脾腎肝膽  及腸肺糞穢  並髓腦膿血  八萬戶諸蟲  在中常唼食  盲冥諸愚夫  痴網自纏覆  於是不能了  雜食所余穢  九孔常流注  如是過患身  由先不凈業  愚夫於女人  繫戀彼聲色  由斯生染著  曾不如實知  如蠅見於吐  而生愛著心  愚夫貪女人  境界亦如是  顛仆於女色  恆自穢其身  如何彼愚夫  於此樂游止  如鳥為求食  不知避網羅  貪愛於女人  被害亦如是  譬如水中魚  游泳網者前  便為他所執  豈非自損傷  女若捕魚人  諂誑猶如網  男子同於魚  被網亦如是  殺者之利刀  雖復甚可畏  女人刀可畏  傷害復過彼  如蛾投燈炬  及火燒屋時  蟲等被焚燒  無依無救者  迷醉於女人  貪火所燒害  由斯墮惡趣  無依怙亦然  邪行諸愚夫  愛戀他妻室  妄生欣悅想  猶如於家雞  亦如曠野雉  妄游殺害所  損傷因自生  而無救濟者  舍離於佛法  親近彼女人  由是業因緣  墜墮於惡道  又如諸獼猴  跳躑嚴樹間  必致自損傷  豈不由愚惑  如是耽欲者  於彼諸女人  為痴網所羅  數受生死苦  如世之罪人  處以尖摽苦  耽醉淫慾者  當懸劍樹林  譬如以猛火  燒然彼鑊湯  投之以麻麥  隨沸而漂沒  如是耽欲人  不識於善路  死當墮惡道  煎煮鑊湯中  鑊湯之大數  六十四俱胝  諸造惡之人  以彼為居處  如是一一鑊  量各一由旬  猛火遍燒然  底及四周際  或有滿百年  或二三四百  受煎煮之苦  皆由自業為  獄卒以利鉤  時復舉令出  皮肉皆爛墮  其骨白如珂  於是諸獄卒  復將置鐵槽  以杵而搗之  無能救護者  爾時諸骨髓  盡碎末為塵  由業風所吹  死已復還活  若有侵逼他  妻妾童女等  當緣鐵刺樹  並受斧杵殃  有三股鐵叉  或四五岐者  侵擾他妻室  當受此刑治  復有鐵嘴烏  深啄於髓腦  野乾等諸獸  競來食啖之  如是邪欲人  當墮屍糞獄  及走於鋒刃  亦復上刀山  如是邪欲人  顛墜炎熱獄  既被燒害已  復趣於寒冰  如是邪欲人  亦墮極炎熱  [口*睾]叫及大叫  並往黑繩中  如是邪欲人  當沒鹼熱河  復經歷煻煨  未至底便死  地獄有蒺[廿/梨]  五角極銛利  彼為狗所逼  忙怖走其中  愛戀於女人  墮於大怖處  或吞於鐵丸  或飲洋銅汁  有二熱鐵山  彼此來相合  昔時耽欲者  於中受苦殃  受斯苦楚時  都無救護者  得如是罪報  皆由自業緣  昔同歡愛者  今於何所在  我獨受其殃  而不來相救  由於先世中  自作如是業  假令父母等  無能相救者  由於先世中  自作如是業  假令男女等  無能相救者  由於先世中  自作如是業  假令兄弟等  無能相救者  由於先世中  自作如是業  假令姊妹等  無能相救者  由於先世中  自作如是業  假令朋友等  無能相救者  愚夫為邪欲  貪求於女人  無間地獄中  受如是諸苦  說此不清凈  穢惡之女人  愚夫所遊行  智者皆遠離  親近彼女人  最為極下劣  是惡中之惡  何足為欣樂  耽著諸凡夫  常抱於糞囊  由此業因緣  當受無量苦  愚夫為女人  受種種刑罰  囚系及捶打  而無厭離心  愚夫為女人  被種種燒害  能忍受斯苦  而無厭離心  或置在尖標  或殺或沉水  或擲於大坑  備受諸苦毒  雖見如是苦  猶於淫慾中  稱讚於女人  曾不生厭離  或有少智人  知為眾苦本  見已還親近  如胡膠見火  聞佛之所說  雖復生信受  仍多畜女人  其眾如群羊  或聞諸佛教  才興厭悔心  須臾貪復生  如惡毒還發  猶如被怖豬  暫止須臾頃  若見於糞穢  貪愛還復生  愚夫聞法已  暫爾心驚怖  後見諸欲色  貪愛還復生  猶如有丈夫  從其自身首  棄擲金花鬘  翻戴於熱鐵  愚夫耽欲故  棄捨諸佛教  貪求下劣法  造作諸罪業  迷醉諸欲者  墮閻羅界中  常吞熱鐵丸  復飲洋銅汁  迷醉於欲者  背善而行非  舍離於清凈  永趣閻羅界  若有智慧人  聞我說是法  應舍一切欲  速求於出離  爾時世尊說是偈已。優陀延王。即白佛言。今此所聞希有希有。如來應正等覺。善能說是諸欲過患。我今歸依佛法僧寶。從今已往乃至盡形。歸佛法僧作優婆塞。唯願世尊。攝受於我。佛說此經已。優陀延王及諸大眾。天人世間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推薦閱讀:

家有二寶:『大寶照書養,二寶照豬養』
殊勝靈驗的「噶瑪巴千諾」佛號!-第十六世大寶法王故事分享
大寶積經(73-104)
生了二胎 媽媽千萬別和大寶說這句話

TAG:大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