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得分享:《常禮舉要》處世篇第十四

分享學員:王利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處世篇第十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給別人。整個處世篇處處充滿人情世故,若對此不講究,很容易吃虧、碰釘子。我們常說的國民素質要提高,國民素質指什麼?也就是說,一個人素質高低指什麼?(學生:能否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對!如今天去公共廁所,你想看到什麼?(學生:清潔的環境)你不想看到的是什麼?(學生:髒亂的環境)自己不想要髒亂的環境,那上完公廁要做什麼?就要恢復原狀,不要給後面的人一個髒亂的環境。日本人從小所受的教育里有一句話:不要給別人添麻煩。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給別人,就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日本現在有些呈現是不錯的——那是來自中華文化。

【以經解經】衛靈公篇第二十章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孝不重要嗎?(老師引導大家思維)孝是人之大本啊——天子治理天下不外乎把孝的風氣推廣!今天講究孝的人,出外也會講究與他人的關係,雖孝是下對上,但這個人出外對朋友容易信、對兄弟容易悌、對國君容易忠。忠不重要嗎?信不重要嗎?……為什麼孔子偏偏講恕?看這個恕字是哪兩個字——如心。如我自己的心,我自己不想要的也不想給別人。孔子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都統統不回答,只回答一個恕。為什麼?(學生:恕是一個原則——將心比心)對!如:關於孝——不想讓兒子對我不孝順,那我就不要把這個不孝的苦給我的父母;關於悌——不想讓自己的兄弟對自己不友愛,那我就不要對他不友愛;關於信——不想讓自己的朋友對自己不守信,那我就不要對他不守信。……

恕,是將所有品德貫穿。當自己具備恕,很多品德自然發起,所以恕是所有美好品德的貫穿。教小朋友,家長要著重引導他的將心比心。小皇帝是什麼樣?(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今天著重培養一個孩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品德,那他長大會有什麼特質?他會容易考慮他人感覺,得到他人的喜愛和幫助,這類孩子人情的敏銳度也會很高。要特別著重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若很想讓孩子具備很多美好品德的話,就先讓他具備「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品德。 《大學》中的「絜矩之道」就是在講將心比心,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1、所惡於上,毋以使下例如:1> 討厭上頭這樣做,所以對下頭就不這樣做。2> 作媳婦時討厭婆婆對自己不好,當婆婆了就不要對媳婦不好。3> 討厭上級交待事情不清楚,什麼叫交待事情不清楚?就是事情的背景、想要達到的目標、目標轉化成的步驟、步驟進一步的細化等,那我對下級就要交待清楚。2、所惡於下,毋以事上例如:1> 在家庭中,討厭小孩子對自己講話不好聽,那自己對父母講話要和氣;討厭小孩子對自己愛理不理、眼睛都不看自己,那自己對父母就不要這樣。2> 在職場,討厭下屬辦事對自己沒有交待,那自己對上級就要有交待;討厭下屬陽奉陰違、不誠實,那自己就不要這樣對上級;討厭下屬辦事能力差,那自己對上級時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果然都能夠如此時,自然會極受歡迎,你的品格、能力也會噌噌上升。3、所惡於前,毋以先後討厭前輩交接不清,那自己就不要這樣對待後輩;討厭前輩傲慢、居高臨下,自己對後輩就要注意。4、所惡於後,毋以從前討厭後輩沒禮貌,不懂尊敬前輩,那自己就不要這樣對前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很厲害,果真不斷實踐、內化,很多能力自然不斷升起,也會不斷得到人家的幫助。佛家的戒律也是如此不殺生 我不希望別人殺我,我就不要把被殺的苦給別人;不偷盜 我不希望自己的東西被偷,自己的知識產權隨便被人使用,那我就不要這樣對別人。善要利益他人,作善的基礎是說你今天做善之前要先止惡,為什麼要先止惡,動物保護組織不能說一面保護生物一面殺生,今天護生的善建立在先不殺的基礎上,在止惡的基礎上再說要做什麼善。《常禮舉要》一直強調一個概念——人情的敏銳度。人情的敏銳度要增強,人情的敏銳度如何來?就是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來,今天不斷地這樣練習、這樣體察,回觀哪些是自己不想要的,以此不斷站在他人角度來觀察,不把自己的不欲施於其他人——在這裡入手慢慢訓練起來、訓練起來、訓練起來……為什麼大家族出來的人往往在社會、職場中更能發展?因為他從小在家族中就有相應的訓練、體察。小家庭里則是小皇帝小公主,就沒有這樣的訓練體察。大家族看長輩臉色,小家庭看小輩臉色。假如今天是別人將不欲施於自己,那怎麼辦?(學生:那我反省是否有不自重的地方)老師:就是要把不欲丟給你,像職場上,煩雜的、不願乾的,都丟給你。1、先抓那個不願意的感覺自己不開心、不願意,讓自己千萬不要對人家也這樣,不然人家會很討厭自己的。2、借這個機會來提高自己借這個機會來提高自己、借這個機會來提高自己——重要的話說三遍!有一個上市公司的一把手,才三十幾歲,他回想自己是這樣走過來的:二十幾歲時,公司里人家都把不想乾的丟給他,他就以耐煩的心,在工作中學習時間的管理、提升各項工作的能力,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懂了——高管的職位非他莫屬!也就是說,借著克服工作中的困難,將能力訓練起來,竅門把握起來。所以面對他人的不欲,不妨當作訓練自己的機會。 【凡求教他人的事,必須造門請問】 ——處世篇第十五先請大家看一段視頻,這是《三顧茅廬》中劉關張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

當時天下二分,劉備暫居新野這個小縣城,將不過數人,兵不過三千,以他這時的實力,天下與他一點兒關係也沒有,他想實現他的偉大抱負,所以去求教諸葛亮振興漢室之策。他們去時諸葛亮在睡覺,劉備立候多時,張飛怒說不如把諸葛亮捆到新野!那請問,如捆到新野,還會有三分天下的局面嗎?大家看諸葛亮出來請劉備等人進去時穿著很正式,這就是說見貴客時衣著打扮要莊重。諸葛亮有很高的格局,能把天下當時及其後的形勢看得很清楚,知道劉備眼前具備什麼條件,這些條件要如何組合——這全部表現在思維力!見到諸葛亮之前,劉備是出於對徐庶的信任,覺得諸葛亮是人才;見到之後,他見識了諸葛亮的真實的能力——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劉備是靠什麼求得賢才的?就是「凡求教他人的事,必須造門請問」。諸葛亮也終其一生銘記這三顧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力量可以這麼強!自己今天求教他人抓一個覺受——向別人借錢,家裡人在等錢買米下鍋。應以什麼心態?1、把自己放在極其謙虛的位置;2、對對方,極其恭敬,尊重人家、抬高人家。3、還有呢,很真誠、很慎重。叫做——謙虛、恭敬、真誠、慎重——你登門請問要的就是這四個覺受。你借錢想要得到的是別人的錢,你求教想要得到的是別人的幫忙。自古求學——只聞來求,未聞往教。現在很多是請人來家裡教小朋友,不謙虛不恭敬,不敢說沒有效果,但效果會打很大折扣。例如,以前,老師的老師唐瑜凌先生,年輕時怎樣向李炳南老教授求教的呢?老教授住台中,唐老師住台北,從台北到台中,坐車要兩個半至三個小時,唐老師一個星期去三趟,有時下午三點半離開辦公室,七點能到趕上老師的講課,課後還要跟同學一起研討,然後趕第一趟早班車回台北上班。現在明明可以打電話、發微信什麼的啊,這一章的核心是——自己對這件事什麼態度,決定了別人對你這件事的態度!如你打電話求教,別人在電話里也不方便或不願跟你深談,人情如此!就算想跟你深談,你這種態度他也只能講到這個程度——謙虛、恭敬、真誠、慎重都不夠,他心裡清楚你聽不進去,只能講到如此。當自己今天謙虛、恭敬、真誠、慎重,到對方家裡去請教,他會怎樣?(學生:很重視)對!見面三分情——見面三分情就是講這個!站在你的角度他會把你要注意的都講清楚,甚至怎樣?(學生:你沒問到的他都已經幫你分析到了)對!劉備若很傲慢,是聽不到諸葛亮對當時天下的分析的!甚至還有一個——他能幫到你本能上很開心;若看你是一個不謙虛、不恭敬、不真誠、不慎重的人,他幫不到你心裡也不會覺得怎樣——這是人情,很厲害的!所以,「凡求教他人的事,必須造門請問」核心處是:自己對於這件事的態度決定別人對你這件事的態度,你謙虛、恭敬、真誠、慎重,他會覺得幫不到你很不好意思,幫到你是很高興的事情;反之,你不謙虛、不恭敬、不真誠、不慎重,他幫不到你也覺得沒什麼,人家本能的反應。整部《常禮舉要》都是對人情的拿捏,雪公《常禮舉要》的編訂是他幾十年人情的歷練、儒釋道經學的深入——這麼多的內涵總結出眼前薄薄的這個小冊子!要到別人家裡求教需要講究的哪些方面?去之前?1、穿著要講究;2、事先要約時間,不能不預約,也不能坐下就不走了,讓人家不得不下逐客令,為何讓自己這樣難堪?3、稍微帶點兒小禮物。《論語》中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束脩,捆起來的干肉。是帶條幹肉去,孔子就教?不是!是看重對方的恭敬、慎重。「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的核心是——以上:像子貢,富可敵國,他帶條幹肉去,反而是不恭敬不謙虛;顏回若帶條幹肉去,就足夠!

總歸讓對方覺得自己是用心的。造門請問表達自己的心意,別人不在意東西,是在意你的心意,這很直接關係到別人給自己的建議和幫助。「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若當學生的沒有向老師表達出謙虛、恭敬、真誠、慎重,老師即使教,也沒有效果。4、若帶其他人去,要事先打招呼;5、要事先說明今天去的目的,讓別人有大概的預想、準備;6、事先整理好自己的思路。不能一下講上一大堆,讓別人搞不清你到底要講什麼。要事先整理好:能向人家精簡的描述,能向人家講明需要得到什麼幫助;去了之後?1、勿要提前到,如約了十點,九點半就到了。別人不見得準備好,若有客人在,很容易打擾到人家的事情。所以你就是早到了,可在外面轉轉;2、抵達之後,先跟主人確認今天有多少時間可以佔用,對方是不好意思說能給自己多少時間的;3、若這當中,主人接了通電話看上去有事情,要主動說另約時間,主人若說不必那就可以接著談,但你要聽得出來,主人是客氣還是需要另約時間;4、談話中多聆聽,不要一股腦地講自己,要能精簡地講所求之事的背景、問題所在、需要得到什麼幫助。你可能覺得難得見個面,若不講多一些,對方就不知道真實情況。不要擔心!他對不清楚的會在你述說問題過程中詢問你。若你評估他會由於得不到完整信息而搞不清狀況,你可以在談話中適時告知;5、還有呢,今天別人不見得真的能幫到你解決問題,自己的問題超出了他的經驗閱歷範圍,就應知道要適可而止了;6、很重要的,你要能提出關鍵問題,不問,人家會認為你都懂了,聽的過程中就人家談的內容找關鍵點,提出關鍵問題。什麼是關鍵問題?就是這個問題一旦被解決,那我的問題就解決了。就是說不能腦袋空空的什麼都不講究的就去了;求教完之後1、若談話不止一次,下一次再登門拜訪要講究什麼?要接續上一次談話,對人家的建議是如何運用的,效果如何,過程中有無產生新的問題,對新的問題自己有什麼想法。有些人是宛然上次沒有發生過的一樣;2、若跟對方多年交情,打電話請教是否可以?講究的是那個效果。誠心上家裡去請教,肯定與打電話是不一樣的。例外1、上司對下屬談公事 上司要登門造訪嗎?就不必了!這本就是你的本分。2、上司對下屬談私事 總之看效果。以人情來拿捏,不懂得就蠻危險的,一不小心就傷人家、傷自己。四、聚餐篇前言現在開講第四聚餐篇,第三篇處世是總的來說,從第四篇開始就是別說。有句話,「辦小事開大會,辦大事開小會,極其重要的事吃飯。」所以不要小看吃飯,「世間莫如修行好,天下無如吃飯難」。第一、二條是前行。

天下無如吃飯難——怎麼理解?1、是指難在吃飯的禮節上;2、要表達慎重、風度;3、要讓賓主盡歡;4、要在飯局上解決問題;5、在飯局中看到人才。在飯局上,一個人很多個性都會被看到,看他有無通達人情的能力:如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一些細節上、突發事項上如何處理……例如:1、蔣介石有一次面試官員,這位官員被面試後覺得大功告成,轉身打個響指——這一個小小動作,讓他前功盡棄!為什麼?這是很嚴肅的場合,你面對的是你的最高長官,你這會兒都沉不住氣,何況在其他時候!做將帥的人心浮氣躁,怎樣做大事!天下無如吃飯難,有些飯局真不能隨便答應,答應了事先心裡要有建設、應對方法等,我問小朋友們會不會吃飯,他們都答會!他說的是本能的那種吃飯,像這種吃飯,小朋友們就不會了!2、而且有些飯局是不能吃的,如孔家第七十七代孔德成先生,參加政府的宴會後回家會讓廚師再煮一碗面吃。很多不是自己該吃的場合就不能吃,需要表達慎重和風度!這些小朋友們聽起來會不痛不癢的,他沒碰過釘子,沒吃過虧,這叫做「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假如不學,有的事會讓你就翻不過身來了,或要經很大努力才會翻過來!3、如在飯局上就算你講的話都對,但態度、語氣不對,有些偏差,或沒表現出該有的自信,就意味著你將失去機會了!所以,有能力好好吃飯的人,那個人叫——前途無量!會不會吃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以上是第四聚餐篇的前言。

【座有次序,上座必讓長者】 ——聚餐篇第一章這個長者,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劃分。在家族中,按輩份;在單位、職場,按職位;平時,按年齡。孔門還有一種劃分——以德學來劃分。現代人很少遇到這種劃分了,基本按上面的輩份、職位、年齡。講究處今天自己是主人,絕對不能遲到,能早到嗎?當然可以,要做一些準備1、假如是慎重的飯局,要提前把餐點好,客人有無忌口,要事先了解好——如客人吃素,主人卻點了滿滿一桌葷,自認為對對方很重視。2、座位的次序,事先排好有些場合甚至要在桌上放桌牌(客人的名牌)主人要事先想好誰挨誰坐,這要講究。要注意挨著坐的賓客之間的關係如何。要考慮到整個賓客名單中有沒有之間有矛盾還沒有解決的,這就不能一起請,做主人的需要小心謹慎。假如臨時有人不能來或臨時加人(當然帶人的人要事先說一聲),主人要事先想好如何調整。到了是否就能直接入座?不能。一般都會有沙發讓客人坐著等候。客人也不要早到,若主人沒有到或沒準備好,會讓主人自覺失禮。作為客人不要自作主張隨便調位子,要聽從主人安排。假如一個小朋友跑過去一屁股坐下來,怎麼辦?這要事先在家裡就有練習。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孩子要坐在哪兒,帶他去飯局要跟他先講清楚,否則亂坐,人家本能覺得:沒家教。父母在的,人家忍一忍,父母不在搞不好人家就要替父母教一教了——這是自取其辱,在家裡沒教哦。多代住在一起就非常好,家長演給孩子看,晚輩要對長輩的禮節如何——行禮如儀。在官場,你位置一坐錯,會怎樣?人家會評斷你傲慢,沒有把領導放眼裡(人家本能會想你想壓過我或你想跟我平起平坐嗎),或者你基本的禮都不懂,難成大事。不論哪一種,都影響你未來的提拔。飯局前要事先了解當地或那個圈子的規矩。私下的聚會呢?藉機會讓小孩子有禮節的練習,不是對小孩子的約束,若沒有禮節是對他未來將會有很大的禍患。同學的分享學生:通過學習,學會了如何與孩子溝通,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了。老師:孩子有什麼變化嗎?學生:變化還不是特別大。日常中一些細節做得不好,那應該是我自己做得不好。老師:小孩子似乎對父母不留意,其實他是非常留意的,那今天家長學習的動力就有了:為了讓孩子更加進步,先需要讓自己進步!

學生: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我教育孩子偏於執著,只要覺得不對就大喊大叫,現在知道自己有問題,我要和孩子一起學習……老師:這段時間的學習,對您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學生:我沒做到的,孩子做到了!我不耐煩時,孩子就拿《常禮舉要》的某一條很耐心地跟我說……老師:就是我們講過的情緒管控ABC概念。先從改變B(看事情的角度)入手,眼前容易發火的事情,從其他方面來看——即改變看事情的角度,那個C(情緒)就會改變!老師:看到大家積极參与、認真聆聽,我個人深感榮幸!非常喜歡濟南這個地方,不是喜歡千佛山、大明湖,而是喜歡濟南人的人心!耿直、單純——我很受教!希望未來長期與各位一起進行經典的學習!
推薦閱讀:

李經梧太極內功(四),練功的感應和心得
2016黨員兩學一做心得體會5篇
習練太極拳心得
傅佩榮:學習《易經》心得
無極樁精修班習悟心得

TAG:學習 | 分享 | 心得 | 處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