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些「絲綢之路」知識吧,會讓你的「西北之行」更有深度!
一、絲綢之路的由來
絲綢之路起源於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打通通道,建立聯繫,史稱「鑿空」。以此為開端,最終開闢了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出產的絲綢。
絲綢之路示意圖
隨著時代發展,後來又開闢了幾條絲路,所以廣義上的「絲綢之路」除了張騫開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絲綢之路」,還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進入中亞的「草原絲綢之路」,以及從長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嶇的「西南絲綢之路」,當然還有「海上絲綢之路」。
下面重點要說的路線,就是傳統的「西北絲綢之路」。
二、絲綢之路的路線
絲綢之路路線圖
傳統的絲綢之路,起於古長安(西安),經甘肅,新疆,到達中亞國家,再經伊朗,敘利亞等到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400多公里。這條路被認為是連結東西方文明的紐帶,它可分東,中,西三段,下面分段介紹:
東段:自長安至敦煌,分北南中三條路線。北線由長安,經寶雞、隴縣、固原至武威,路途最短,但沿途缺水,補給不易,是早期的路線。南線由長安,經天水、臨洮、臨夏、西寧、偏都口至張掖。中線與南線在天水分道,經天水、蘭州、翻烏鞘嶺至武威。南線補給條件好,但繞道較長,故中線後來成為主要幹線。
南北中三線會合後,穿過河西走廊,由張掖經酒泉、瓜州至敦煌。
自製的絲綢之路路線圖
中段:敦煌至蔥嶺(今帕米爾高原),分南中北三道。南道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經陽關、若羌、且末、和田,至莎車,再西越蔥嶺。中道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經玉門關、羅布泊(樓蘭),庫爾勒,輪台、庫車、阿克蘇至喀什,再西越蔥嶺。北道由瓜州,經哈密、烏魯木齊、伊寧、到碎葉城。
西段:由蔥嶺以西直到歐洲,此段涉及範圍較廣,包括中亞、南亞、西亞和歐洲,國家眾多,線路也常有變化,這裡就不介紹了。
三、河西走廊介紹
河西走廊位於甘肅西部,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南北皆有山脈,長約900公里,寬數公里到數百公里,型如走廊,又在黃河以西,故名。在上面自製的地圖上,河西走廊的大致範圍就是抹綠的那一長條。
河西走廊地形示意圖
河西走廊是絲綢之路上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和戰略要地,有「絲路明珠」之稱。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從絲綢之路的路線圖上即可看出,在進河西走廊前,和出走廊後,絲綢之路都有分叉,唯獨在河西走廊,只此一條,別無分路。
河西走廊是沿祁連山脈分布的天然綠洲,它最初是由霍去病收復的,公元前119年,他率軍在此與匈奴兩次鏖戰,終於將匈奴驅趕出去,咽喉要道得以暢通無阻。失去祁連山對匈奴是致命的打擊,他們在歌中哀嘆:「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霍去病收復河西走廊後,中央政府隨即在河西走廊中部,建立了中國的第一個官方國有企業:鼎鼎大名,影響深遠,流傳至今的山丹軍馬場。
霍去病像
西北的歷史人文景觀,也大多分布於河西走廊,如:嘉峪關、莫高窟、玉門關、陽關等景點。
四、絲綢之路的發展歷史
張騫鑿空西域後,絲綢之路雖已開通,但西域諸國仍受匈奴控制,商路常受襲擾。在漢武帝派兵攻破大宛後(今烏茲別克),絲綢之路始暢通無阻。
張騫像
漢宣帝二年(前60年),西漢徹底擊敗匈奴,設置了西域都護府,常駐官員,這是中央政府對西域管轄的開端。絲綢之路進入繁榮時代。
天鳳三年(16年),西域諸國斷絕了與新莽政權的聯繫,絲綢之路中斷。
東漢永平十六年(73年),「投筆從戎」的班超出使西域,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決心,最終收復西域,重新打通絲綢之路。漢代習慣將引進的東西冠以胡字,如胡琴,胡蘿蔔等。
班超像
魏晉時期,絲綢之路繼續發展,就是在這個階段,開闢了"西南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在此期間,通過絲綢之路引進了玻璃製造工藝。
唐代,是絲綢之路的繁榮鼎盛時期。大唐疆域,東起朝鮮海濱,西至底格里斯河,在西域設置了安西和北庭兩大都護府。那時的敦煌、玉門關、陽關等地,各色人等,川流不息,人聲鼎沸,盛極一時。唐代習慣將引進的東西冠以海字,如海棠、海石榴等。安史之亂後,唐朝衰落,絲綢之路逐步走向低谷。
北宋時,中央政府失去對河西走廊的控制,南宋時,甚至連西北地區都無法涉足了,絲綢之路明顯衰落,海上絲路崛起。
元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廣大版圖,再次促成了絲綢之路的暢通。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馬可波羅來到了中國,東方的繁華富庶,簡直要亮瞎了他的狗眼。回家出了本書,一通猛吹,勾引得歐洲人開始尋找東方,最終揭開了「大航海時代」的帷幕。
與歐洲相反,明代中期以後,政府採取了閉關鎖國政策,絲綢之路全面走向衰落,但這時候造船和航海技術歷害,海上絲路取而代之。
清代,連海都禁了,更別說絲綢之路了,這直接造成了國人的「坐井觀天,夜郎自大」,最終為清末的悲慘史埋下了伏筆。
五、絲綢之路的意義
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而交流和協作才是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的唯一道路。回顧歷史,可以看出,絲綢之路的繁榮往往也伴隨著中原王朝的強大。
是什麼造就了強盛的漢唐帝國?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但我敢肯定,沒有開放和包容的心態,沒用絲綢之路帶來的交流融合,開闊眼界,漢唐帝國一定達不到如此高度。
道理應該很好理解,再小的國家也有可取之處,大家通過商貿往來,互通有無,通過信息交流,取長補短。開放、包容、兼收並蓄這才是一個強大帝國該有的健康心態,也才是一個強大帝國自信的真正表現。
「偏安一隅」,「躲進小樓成一統」的思想是要不得的,歷史上從沒見那個封閉的國家強盛過,反面例子倒是比比皆是。曾創造了燦爛文明的瑪雅人,封閉在美洲大陸,在舊大陸早已普遍使用鐵器後,瑪雅人仍停留在石器時代,竟長達千年之久,再精美的石器也比不上鐵器,瑪雅文明最終滅亡了,可他們不滅亡誰滅亡呢?
其實,想一想,國家如此,作為個體的人,何嘗不是如此。不讀書,不看報,排斥學習新事物,還懶得與人溝通交流,你不落伍誰落伍?
六、去西北旅行吧!
我常驚嘆於絲綢之路的長路漫漫,關鍵還是在那個年代啊!途中多是環境極度惡劣地區,沒有高速,沒有國道,沒有汽車。想當年,絲綢之路上的商旅,忍受著嚴寒酷暑,穿越荒漠戈壁,環境惡劣,道路坎坷。他們跋山涉水,翻山越嶺,是多麼強大的力量在支撐著他們背井離鄉,一路前行!
他們動輒在外幾年,甚至十幾年,還會有很多人客死他鄉。面對壯美的風光,遙望故鄉的方向,是怎樣一種複雜的心情在胸中激蕩,有豪邁也有悲壯,有雄渾也有凄涼,有激越也有孤獨,有自豪也有思念……
漫長艱辛的旅程後,當熟悉的長安城,巍峨的宮殿群終於進入視野時,我想,再鐵石心腸的人,那一刻,也會淚如泉湧的。
去西北旅行吧!去看一看那壯美的大漠戈壁,秀美的草原綠洲,還有那穿越千年的古道雄關。別管什麼無人區,什麼高原反應,什麼道路崎嶇,要知道,千年以前,哪裡早已人來人往!
?
推薦閱讀:
※易失函數相關知識
※《易經》入門並不難,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就可以啦!
※曝光補償ev值理論知識
※風水知識:武曲星
※周易大師知識-世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