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眼睛,畫靈魂--一葉飄然煙雨中
06-07
《葯》是魯迅先生反映辛亥革命的小說,借秋瑾的故事反映革命不為群眾理解的悲哀,展現出當時的群眾愚昧麻木和冷漠自私。小說中一再寫到各種人物的眼神,既有群體的展現,也有個別的典型介紹,這些眼神極其鮮明地揭示了革命者與群眾隔膜的現狀,也展現了當時愚弱國民的靈魂。1、「很像久餓的人見了食物一般,眼裡閃出一種攫取的光。」這是夏瑜即將被殺時,刑場上看客們的眼神。這些看客是中國社會普通的國民,他們不知道這個即將被處死的人為什麼而死,大約也不想知道這個;他們只是潮一般涌去,想看看有什麼熱鬧可瞧,只是試圖用不同尋常的殺人場面來填補自己生活的空虛,藉以打法無聊的寂寞的日子。這些在暗夜中閃著磷光的、興奮的眼神,體現出群眾的極端麻木和對革命者犧牲無動於衷的殘忍。2、「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這是老栓買葯時,康大叔的眼神。這眼神充滿了兇殘、惡毒和貪婪。這劊子手殺人之後,還不忘記填滿自己的腰包,他「信息靈」,打聽到華老栓需要人血饅頭來給兒子治病,於是在完成殺人使命之後,不忘記賺錢的生意。這兇殘而貪婪的眼神令老栓害怕,「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3、「兩人的眼光都彷彿要在他身里注進什麼又要取出什麼似的。」這是老栓夫婦看著兒子吃藥時的眼神。眼神中透露出熱切的盼望:兒子吃過這份「靈藥」之後一定會快快好起來的,眼神反映了群眾的愚昧、麻木和自私。——愚昧的是,人的鮮血怎麼可以治好癆病!麻木和自私的是,企圖將別人孩兒的生命移至到自己孩兒身上,全然不顧他人的犧牲和別人父母的喪子之痛。4、「聽著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滯。」這是茶客們聽說夏瑜不是乞求阿義可憐自己的處境,反而說「阿義可憐」時的眼神。這些茶客無法理解夏瑜的思想,不願也不敢相信「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但夏瑜這番話似乎又對他們有所觸動,因為不解、吃驚和害怕而眼光板滯。但接下來他們卻以夏瑜「發了瘋了」來解釋,以求得自己精神重壓的解脫,反映出當時群眾的愚昧、麻木和奴性。5、「那老女人徘徊觀望了一回,忽然手腳有些發抖,踉踉蹌蹌退了幾步,瞪著眼睛只是發怔。」這是夏四奶奶上墳時發現兒子墳上花環時的眼神。這樣眼神分明告訴我們:夏四奶奶也與自己的孩兒隔膜著,她無法探知兒子的內心世界,但又深深痛惜著兒子的死,這時見到了墳上的花環,仍然無法理解兒子的追求,只是以為這是屈死的兒子在向自己顯靈,反映出夏四奶奶的極度傷心和不覺悟。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魯迅先生曾說:「要極儉省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我是怎樣做起小說來》)文中的這幾處眼神描寫,正是從一個極小的視角反映了小說的主題,活化出當時國民的靈魂。作者藉此向我們展示了辛亥革命時期群眾的愚昧麻木和自私冷漠的現狀:他們不理解革命,甚至把為他們的利益而犧牲的烈士視為仇人。這一社會現實是由於辛亥革命者沒有喚醒民眾,嚴重脫離群眾造成的。因而在《葯》中,夏瑜為群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是,他的死不過是給無聊的看客賞鑒了一次殺人的盛舉,給騙子手提供了一次詐騙的機會,給愚昧的群眾一濟不能治病的假藥,給無惡意得閑人一次飯後茶餘的談資,給自己的母親留下無盡的羞愧和悲哀。通過這不同眼神的描寫,魯迅先生畫出了「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留給我們無盡的喟嘆和深沉的反思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近視後不戴眼鏡會加深近視嗎?|近視| 眼睛
※每天對著電腦工作 12 小時的女生要怎麼保護眼睛?
※在羽毛球運動中被球打到眼睛的概率是多少?
※上眼皮脂肪很多,肥厚,內雙,導致眼睛不能睜大,貼雙眼皮貼也會陷進去,請問有什麼方法改善嗎?
※它們是宇宙中的美妙「眼睛」,但是卻是恆星死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