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前評委會主席:相信莫言會走得更遠

2014-09-07 14:29:48 來源: 作者: 責任編輯:姜貞宇「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小組工作更像是間諜中心。」昨天,84歲的瑞典小說家、前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謝爾·艾斯普馬克攜夫人一起亮相北京,出席了一場由多個國家詩人們組成的座談會。他還在今天早上在中華世紀壇舉行的「第六屆中華世紀壇中秋國際原創詩會」上朗誦自己的詩歌,在談到很多人用魔幻現實主義這個詞來形容中國作家莫言的小說風格時,老爺子糾正道,莫言的小說受到馬爾克斯魔幻現實主義風格的影響是事實,「但莫言是在馬爾克斯的基礎上有所發展,他超越了魔幻現實主義,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用神秘現實主義來形容他的作品更加準確。」「我在來北京的飛機上,還在學習漢語呢!」雖然已經84歲,但老爺子依然精力充沛。他調侃道,很多人眼中,詩人是一個很奇怪曖昧的角色,像一個偷竊者,一個社會邊緣人,「詩人應該從袖子里拿出演講稿,上面寫滿了用已經消失的墨水寫成的詩句才對。」寫詩向李贄致敬為了此次北京詩會,艾斯普馬克專門創作了一首詩《只有月亮是唯一的朋友》,在詩中,他這樣寫道:這個忠告你得自我,李贄,一度也嘗試過教你寫作,就好像野兔蹦跳獵鷹衝擊,並非為了讓人引述。他說,自己創作這首詩歌是為了向中國明代文學家李贄致敬。這首詩由瑞典籍中國作家萬之翻譯,並在今天早上的詩歌朗誦會上現場朗誦。艾斯普馬克1981年當選為瑞典學院院士,1987年到2004年連續擔任了1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目前,他依然是諾貝爾文學獎18位評選委員中的5人核心小組成員之一。所以雖然他此次來京是為了詩歌,但話題卻無法繞開諾貝爾文學獎。艾斯普馬克說,上個世紀文學最大的變化發生在20年代。他以美國作家福克納為例,「他當初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在國際上還不是非常有名氣,但獲獎本身讓世人發現了這位非常偉大的作家。「他小說中的對話讓新的文學發展成為了可能。」同樣,在他眼中,馬爾克斯的小說描寫的同樣是拉丁美洲的小說家和美國作家之間的「對話」,這種對話讓世界了解了拉丁美洲的歷史。談到莫言,他認為莫言的小說跟194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福克納的小說描寫的地域很像,都是將故事的發生地濃縮在一個很小的地方,莫言的小說主角是他的山東家鄉高密,他描寫這篇土地上的事情,時而現實時而神秘,讓世界驚嘆,這種風格非常獨特。」他認為,「對話」是不同文化之間的一種碰撞,「馬爾克斯在福克納和莫言之間起到了一個中介的角色,每一個階段的作家之間的對話都應該有作家自己的獨特的回答,對話不是一個簡單的傳承,而是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東西。」我們的工作像是間諜莫言在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時,在發表演講前,有一段介紹莫言的文字就是老爺子念的,「當時我們的一個秘書老婆生孩子,所以他不能來,由我代替。」想套點有關諾貝爾評獎的內幕絕無可能。不過老爺子一高興,也說點套話,他說,每年小組要篩選200多個作家,最後入圍5個。5人小組最後會將自己的意見提交給18位評選委員,進行投票。這個過程保密但公平,「絕對不受政治因素影響。」「我們的工作有點像間諜中心,我們在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內線,這些作家負責推薦作品。如果一個國家內同時有20多個作家同時推薦一個人,這是一件很不靠譜的事情。我們一般指定一兩位作家進行推薦,當然,這都是有報酬的。」由於語言隔閡,如果評選委員對某位作家作品有興趣,就會花錢將他的作品用瑞典語翻譯出來,「有時候,我們在看作品的過程中,會突然發現,另一個作家的作品更加優秀。」他透露,1988年埃及作家馬哈富茲早在那年五月就已經入圍,此後他遇到一位美國作家,這位作家並不知情,向他大力推薦馬哈富茲,「我當然不能告訴他這位作家早已經在我們的關注之下了。」結果等到當年的諾貝爾獎頒布時,得獎者果然是這位埃及作家。美國作家聽到後,向老爺子炫耀,「這都是我的功勞。」「其實是他一切都蒙在鼓裡呢。」聊到這老爺子樂不可支。還有一次,法國作家克萊齊奧獲獎的2008年,基本上已經定下來由他獲獎,但過幾天,老爺子去法國巴黎接受《費加羅報》的採訪,記者向他求證時,他一臉嚴肅地說道,「不」,結果沒過幾天,頒獎結果出來後,果然是他!相信莫言會走得更遠獲獎是一把雙刃劍,獲獎會帶來名聲,但不一定對今後的寫作有利。「獲獎本身會不會對莫言今後的創作產生負面的影響?」記者問。艾斯普馬克承認,是有這樣的作家,比如美國寫《人鼠之間》的約翰·斯坦貝克,他1962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這只是一個例子。」也有很多作家在得獎後,仍然寫出偉大的作品,比如1929年的托馬斯·曼,「我們曾經很嚴肅地討論過,在1948年的時候,考慮給他頒第二次獎,最後的討論結果是:不!」他說,得獎後寫出更好作品的作家,比如1923年得獎的愛爾蘭作家葉芝。「所以說,諾貝爾獎是不會給作家帶來負面影響的。我相信莫言得獎後依然會寫出偉大的作品,他真的有一種力量,沒有人會阻止他!」艾斯普馬克說,最近十年來,諾獎尤其關注那些紀錄式的作家,最大的例子就是不久前來中國的奈保爾,他在2001年獲得了諾獎,「他的作品勇敢的記錄下了當時的社會現狀。」除了諾獎的工作,艾斯普馬克身是一名作家和詩人,他的小說系列《失憶年代》一共7冊,6冊已在國內出版,此外,他還出版了11本詩集。他告訴北京晚報記者,自己的作品喜歡關注人類共同的命運和文字本身以及詩歌的力量,而作為17年的諾獎評委會主席,他說,「好的作家會帶給我創作的靈感,但反過來,正因為我有這樣的位置,我知道什麼是好的作品,什麼是不好的,我也會用這樣的標準來評獎。」本報記者 王金躍 文並攝 J166【編輯:姜貞宇】
推薦閱讀:

【文學】莫言獲諾獎治療中國作家諾獎焦慮症
新華網評:莫言獲獎,文學還在路上
《莫言作品全編·長篇小說系列》:莫言的千言萬語
賈平凹與莫言相比誰的文筆更好?
莫言奪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成中國第一人

TAG:文學 | 相信 | 莫言 | 諾貝爾文學獎 | 主席 | 諾貝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