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崔顥|注釋|翻譯|賞析|講解

【作品簡介】

  《黃鶴樓》由崔顥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弔古懷鄉之佳作。題詠黃鶴樓的作品很多,但舉世公認崔顥的《黃鶴樓》堪稱絕唱,詩人登臨古迹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這首詩在當時就很有名,傳說李白登黃鶴樓,有人請他題詩,他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羽《滄浪詩話》評:「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黃鶴樓》前四句寫登臨懷古。昔日的仙人已乘黃鶴離開了,此地只空餘一座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再回來,朗朗碧空千百年來只有白雲悠悠。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樓,一段美麗的神話傳說,幾分繁華與熱鬧逝去後的失落與惆悵。詩人圍繞黃鶴樓的由來反覆吟唱,似脫口道出,語言俗白,卻一氣呵成,文勢貫通。一座空空的黃鶴樓因而呈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一次尋常的登臨化為追古撫今的慨嘆,白雲千載,遐思悠悠。

  《黃鶴樓》後四句寫站在黃鶴樓上的所見所思。眼前美景如畫,內心鄉愁難抑。「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是形象而直觀的描繪:晴朗的大地,遠方漢陽的綠樹歷歷在目;鸚鵡洲上,萋萋芳草如茵。開闊的視野,生機勃勃的明媚風光,作為遠景襯托出黃鶴樓遠眺漢陽、俯瞰長江的挺拔氣勢。「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是即景生情,薄暮的柔美與思鄉的幽怨交織在一起:黃昏的霧靄悄悄地在江心聚集,鄉愁也在詩人的心中湧起;江面水氣氤氳,鄉愁依附在飄渺的煙波中。日暮煙波與悠悠白雲相照應,形成一個悠遠渺茫的意境。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原文】

《黃鶴樓》

作者: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註解】

1.黃鶴樓:三國吳黃武二年修建。為古代名樓,舊址在湖北武昌黃鶴磯上,俯見大江,面對大江彼岸的龜山。

2.悠悠:久遠的意思。

3.晴川:陽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4.歷歷:清晰、分明的樣子。

5.萋萋(qi1):草盛貌。

6.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昌縣西南,根據後漢書記載,漢黃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

7.鄉關:故鄉家園。

8.煙波:暮靄沉沉的江面。

【注評】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昔人:指傳說的騎鶴仙人。已:已經。乘:乘坐。去:離去。指離黃鶴樓而去。此地:這個地方。即黃鶴樓所在的黃鶴磯。空:副詞,只,僅。余:剩下。○即題敘事,起調平穩自然。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一去不復返:一去之後就不再回來。語出《史記·刺客列傳》:「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一:副詞。一旦,一經。千載:千年。悠悠:這裡形容白雲浮蕩的樣子。○即事抒懷,感嘆宇宙無限。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晴川:陽光照耀下的平川。這裡指漢水平原。歷歷:分明的樣子。漢陽:武漢三鎮之一。因在漢水北岸,故名。樹:樹木。全句意思是陽光照耀看漢水平原,漢陽鎮四周的樹木顯得格外分明。芳草:香草。萋萋:春草茂盛的樣子。鸚鵡洲:唐時在漢陽西南長江中,後漸被江水沖沒。○描繪登樓所見景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太陽將要落山。鄉關:故鄉。何處是:意思是在何處。煙波江上:江上的煙霧波濤。○寄寓故土之思。

【翻譯】

  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裡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韻譯】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唯有悠悠白雲徒然千載依舊。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愁!

【黃鶴樓介紹】

  黃鶴樓位於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磯頭,面對鸚鵡洲,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山東蓬萊閣合稱中國四大名樓,號稱「天下江山第一樓」。相傳始建於三國時期,歷代屢毀屢建。現樓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址仍在蛇山頭。主樓高49米,共五層,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底層外檐柱對徑為30米,中部大廳正面牆上設大片浮雕,表現出了歷代有關黃鶴樓的神話傳說;三層設夾層迴廊,陳列有關詩詞書畫;二、三、四層外有四面迴廊,可供遊人遠眺;五層為瞭望廳,可在此觀賞大江景色;附屬建築有仙棗亭、石照亭、黃鶴歸來小景等.。黃鶴樓是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迹,它雄踞長江之濱,蛇山之首,背倚萬戶林立的武昌城,面臨洶湧浩蕩的揚子江,相對古雅清俊晴川閣,剛好位於長江和京廣線的交叉處,即東西水路與南北陸路的交匯點上。登上黃鶴樓武漢三鎮的旖旎風光歷歷在目,遼闊神州的錦繡山河也遙遙在望。由於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傳至今的詩詞、文賦、楹聯、匾額、摩岩石刻和民間故事,使黃鶴樓成為山川與人文景觀相互倚重的文化名 樓,素來享有「天下絕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72根圓柱拔地而起,雄渾穩健;60個翹角凌空舒展,恰似黃鶴騰飛。樓的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黃鶴樓色彩絢麗,雄奇多姿。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點評】

  在唐代,黃鶴樓、岳陽樓和滕王閣號稱長江南岸三大名勝,黃鶴樓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223),滕王閣建於唐貞觀十三年(639),岳陽樓建於開元四年(716)。據陸遊《入蜀記》卷五:「黃鶴樓,舊傳費禕升飛於此,後忽乘黃鶴來歸,故以名樓,號為天下絕景。」滕王閣是唐高祖子李元嬰受封滕王,他曾官洪州都督,在任期間所建。岳陽樓是中書令張說謫守巴陵時在舊閱兵台基礎上所建。若論來歷,黃鶴樓最為久遠。

  題詠黃鶴樓的作品很多,但舉世公認崔顥的《黃鶴樓》堪稱絕唱,連大詩人李白也因「崔顥題詩在上頭」而擱筆,那麼,崔顥《黃鶴樓》詩究竟好在何處呢?這涉及對黃鶴樓本質特徵的把握。因為就得江山形勝而言,黃鶴樓的俯瞰江漢,與滕王閣的前臨贛江和岳陽樓的下臨洞庭,三者難分優劣;就構築形制而言,也是各有千秋,在伯仲之間。設若從這些方面落墨,既使有生花妙筆,充其量只能彷彿其狀貌。崔顥《黃鶴樓》詩高明之處在於:它根本捨棄了黃鶴樓位置、形制等這些外在特徵,而緊緊圍繞它的得名這一根本要素大做文章。而就得名論,黃鶴樓與神奇傳說相聯繫正是它魅力之所在,為岳陽樓、滕王閣所難於匹敵。詩的前兩聯寫身在黃鶴樓下仰觀寥廓天宇所見所感。當詩人第一眼看到黃鶴樓時,無窮的遐想中最突出的印象是昔人於此升飛的故事。那位「昔人」本來也是凡夫俗子,由於學仙得道,羽化登入仙境。後來他乘黃鶴重遊舊地,黃鶴樓應當記得他的仙風道骨。那黃鶴自然也是得道的仙鶴了,自那次飛過眼前這一片天空後,再上,還是屬於人間。面對白雲,詩人意識到宇宙中時間的永恆和人生的短促。雖然沒有發生一連串《天問》式的感慨,但讀者已感覺到詩人心潮的起伏,領悟到詩人藉助「黃鶴」、「白雲,,等意象所傳達出的關於宇宙、人生真諦的思考。前四句詩好就好在它是因黃鶴樓而觸發的,不能移於別處。它是自然而成,如衝口而出一般,絲毫沒有斧鑿的痕迹。它是形象化的,並沒有將思想和盤托出,卻能讓人低回思索於無窮。這樣寫,雖然沒有具體描繪黃鶴樓的形態,卻成功地展示了它的精神風貌。

  詩的後四句轉換角度,寫登上黃鶴樓俯視江漢所見所感。詩人居高臨下,如從天上觀察人寰一般,油然而生超然物外之慨,這感慨也是從空間和時間兩個角度展開。與寥廓的宇宙空間相比,人世間的距離感應該是微不足道的,晴日下,遼闊的江漢平原上景物歷歷在目;鸚鵡洲芳草萋萋更在眉睫之前,但我的鄉關卻很遙遠,非目力可及。人一生的活動範圍實在太有限,與仙人相比,真像翱翔蓬蒿之間的小雀與展翅九萬里的大鵬鳥一樣懸殊。至於從時間角度言,人的壽命以歲月計,積日成月,積月成歲,轉眼之間便是百年,一個人的一生就過完了,比起「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的冥靈來,已經短得可憐;比起「天上方七日,世上幾千年」的神仙來,更不可同日而語。在人世這個空間和人生這段時間的座標繫上,此時此地的我處在什麼位置?當此一日將暮、江上煙波泛起之際,身在黃鶴樓上的「我」真說不清楚。可見詩人之「愁」有豐富的內涵,不是單單為了鄉愁。後四句中,寫景比較突出,但都是信手拈來的眼前景,作者並非著意刻畫;特別是當這些景語融入詩人深沉的感慨後,它們作為景物的特徵更趨淡化。推知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之語,很大程度上為此而發。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前人推許此詩,有人說它「鵬飛象行,驚人以遠大」(王夫之語),有人說它「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沈德潛語),都是著眼於此詩意境的開闊和運筆的飄逸,這正是此詩藝術魅力之所在。

【字詞句基礎知識舉要】

  悠悠

  「悠悠」是形容詞,在古漢語中有許多義項:①思念、憂思的樣子。如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其出處是《詩經·鄭風·子衿》)②遼遠,遙遠。如《詩經·王風·黍離》:「悠悠蒼天,此何人哉?」③長久。如白居易《長恨歌》:「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④連綿不盡的樣子。如溫庭筠《望江南》:「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⑤飄動的樣子。如《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悠悠旆旌。」⑥飄忽不定的樣子。如元稹《酬樂天得微之詩知通州事》:「知得共君相見否,近來魂夢轉悠悠。」

  萋萋

  「萋萋」是形容詞,有四個義項:①形容草木茂盛。本詩「芳草萋萋鸚鵡洲」即取此義。②雲行瀰漫的樣子。如鮑溶《范真傳侍御累有寄因奉酬》:「萋萋巫峽雲,楚客莫留恩。」③華麗的樣子。如潘岳《藉田賦》:「襲春服之萋萋兮,接游車之轔轔。」④衰颯的樣子。如王嬙《怨詩》:「秋木萋萋,其葉萋黃。」

  【賞析】    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鶴去樓空,眼前就是一座尋常可見的江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美好憧憬與尋常江樓的落差,在詩人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為鄉愁情結的抒發作了潛在的鋪墊。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是詩中頷聯。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面因白雲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鶴樓久遠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在人非、鶴去樓空。人們留下什麼才能經得起歲月的考驗?她不是別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爛也割捨不斷的綿綿鄉戀、悠悠鄉情。本句具有一種普遍包舉的意味,抒發了詩人歲月難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為下文寫鄉關難歸的無限愁思鋪墊,因而成為深值關注和反覆品味的名句。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詩中「黃鶴」所指甚明,除了實體「仙鶴」之外,它的指嚮應該是即「一切」之意。「不復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時、歲不待人的無盡感傷。「白雲」變幻難測,寓托著作者世事難料的吁嗟嘆喟。如果說這個詞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間的廣袤,那麼「千載」則使人看到了時間的無限性。時間和空間的組合產生了歷史的縱深感和空間的開闊感,更加催生了濃濃的鄉愁。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些二句描述了美好的憧憬與動情的追憶,極富人情味:艷陽高照,碧空如洗。恍惚中,漢水北岸的樹木化作久久思念的親愛之人,佇立在眼前。和煦的陽光灑滿江面,溫暖著親人。依稀間,鸚鵡洲上的芳草叢中走來一身正氣、擊鼓罵曹的禰衡,他面對黃祖的屠刀,視死如歸,血灑碧草,正是無數浪跡天涯的遊子浸滿血淚的無私付出,才構築了無數令人難忘的故鄉。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太陽落山,黑夜來臨,鳥要歸巢,船要歸航,遊子要歸鄉,然而天下遊子的故鄉又在何處呢?江上的霧藹一片迷濛,眼底也生出的濃濃迷霧,那是一種隱隱的淚花和心繫天下蒼生的廣義鄉愁,問鄉鄉不語,思鄉不見鄉。面對此情此景,誰人不生鄉愁也無由。詩作以一「愁」收篇,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纏綿的鄉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餘音。

  詩作具有的濃郁民歌風味,景到言到情到,語如聯珠,自然天成,對仗工整,音律諧美,文采飛揚。詩人將思念親人的狹義鄉愁與心繫天下蒼生的廣義鄉愁有機結合,把鄉愁情懷抒發得波瀾壯闊、豪邁昂揚,使得本篇的韻味和風骨跨上了同類詩作的峰巔,成為被後人推為唐朝七律詩中的第一佳作。

【講解】

  崔顥早期詩歌多寫閨情,反映婦女生活;後赴邊塞,所寫邊塞詩慷慨豪邁,詩風變為雄渾奔放。但崔顥詩最負盛名的則是《黃鶴樓》。相傳這首詩為大詩人李白所傾服。宋代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二十一在《黃鶴樓》詩下注曰:「世傳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遂作《鳳凰台》詩以較勝負。」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一也記載了李白登黃鶴樓,因見崔顥此詩,即「無作而去,為哲匠斂手雲」。當然,這個傳說未必實有其事,計有功在注文的後面就表示了「恐不然」的懷疑。但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詩,在寫法上與崔作確有相似之處。至於其《鸚鵡洲》詩:「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則不僅前四句格式酷似崔詩,而且全詩格調逼肖。宋元間方回的《瀛奎律髓》卷一指出:「太白此詩乃是效崔顥體,皆於五六加工,尾句寓感嘆,是時律詩猶未甚拘偶也。」因而這首詩歷來受到極高的稱譽。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評》認為:「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直至清人孫誅編選的頗有影響的《唐詩三日首》,還把崔顥的《黃鶴樓》放在「七言律詩」的首篇。

  當然,《黃鶴樓》之所以成為千古傳頌的名篇佳作,主要還在於詩歌本身具有的美學意蘊。

  一是意中有象、虛實結合的意境美。

  黃鶴樓故址在武昌黃鶴山(即蛇山)的黃鵠磯頭,相傳始建於三國吳黃武年間,歷代屢毀屢修。昔日樓台,枕山臨江,軒昂宏偉,輝煌瑰麗,崢嶸縹緲,幾疑「仙宮」。傳說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齊諧志》),費禕登仙每乘黃鶴於此憩駕(《太平寰宇記》)。詩人登樓眺遠,浮想聯翩,詩篇前四句遂從傳說著筆,引出內心感受,景寓情中,意中有象。仙人乘鶴,杳然已去,永不復返,仙去樓空,唯留天際白雲,千載悠悠。這裡既含有歲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又隱隱露出黃鶴樓莽蒼的氣象和凌空欲飛、高聳入雲的英姿,而仙人跨鶴的優美傳說,更給黃鶴樓增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令人神思遐遠。 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黃鶴樓因其所在的黃鶴山而得名,所謂「仙人乘鶴」之事,當由其名附會而出,本屬子虛烏有。詩人卻巧妙地利用了這些傳說,從虛處生髮開去,從而使詩篇產生了令人神往的藝術魅力。接著就寫實景,隔江一派大好景色彌望:晴朗的江面,漢陽地區的綠樹分明可數,鸚鵡洲上的青草,生長得十分茂盛。漢陽鸚鵡洲,原是今武漢市西南長江中的一個沙洲,相傳因東漢末年禰衡在此作《鸚鵡賦》而得名,後來漸被江水沖沒,今鸚鵡洲已非宋代以前故地。眼前的勝景明朗開闊,充滿著勃勃生氣,使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竟至於直到日落江中,暮靄襲來。崔顥南下漫遊。離家日久,面對著沉沉暮色,浩渺煙波,便產生了思鄉懷歸之情:「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詩人縱筆順勢一路寫去,既表現了作者豐富複雜的內心感受,又展示出黃鶴樓氣象萬千的自然景色,變化著的感情和變化著的景色,造成了一種優美動人的藝術意境。正如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卷十三中對此詩所作的評論:「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

  二是氣象恢宏、色彩繽紛的繪畫美。

  詩中有畫,歷來被認為是山水寫景詩的一種藝術標準,《黃鶴樓》也達到了這個高妙的境界。首聯在融入仙人乘鶴的傳說中,描繪了黃鶴樓的近景,隱含著此樓枕山臨江,崢嶸縹緲既形勢。頷聯在感嘆「黃鶴一去不復返」的抒情中,描繪了黃鶴樓的遠景,表現了此樓聳入天際、白雲繚繞的壯觀。頸聯遊目騁懷,直接勾勒出黃鶴樓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聯徘徊低吟,間接呈現出黃鶴樓下江上朦朧的晚景。詩篇所展現的整幅畫面上,交替出現的有黃鶴樓的近景、遠景、日景、晚景,變化奇妙,氣象恢宏;相互映襯的則有仙人黃鶴、名樓勝地、藍天白雲、晴川沙洲、綠樹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鮮明,色彩繽紛。全詩在詩情之中充滿了畫意,富於繪畫美。

  三是聲調自然、音節瀏亮的音樂美。

  律詩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其實《黃鶴樓》並不是規範的七律。其一、二兩句第五、第六字竟都為「黃鶴」,第三句連用六仄,第四句以三平調煞尾。也不用對仗,幾乎都是古體詩的句法,而第五、第六句的「漢陽樹」、「鸚鵡洲」,亦似對非對。其所以被認為是「七言律詩」名作的原因,除了前面所分析的它具有意境美、繪畫美之外,就是聲調自然、音節瀏亮。此詩前四句脫口而出,信手而就,一氣呵成,順勢直下,以至於無暇顧及七律的格律對仗。「五、六雖斷寫景,而氣亦直下噴溢,收亦然,所以可貴。」(清人方東樹評語,見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卷五。)由於全詩一氣轉折,所以讀來自然流轉。此外,雙聲、疊韻和疊音詞或片語的多次運用,如「黃鶴」、「復返」等雙聲詞,雙聲片語,「此地」,「江上」等疊韻片語,以及「悠悠」、「歷歷」、「萋萋」等疊音詞,造成了此詩聲音鏗鏘,清朗和諧,富於音樂美。(原載:《唐詩名篇賞析》,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

【評析】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記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作,為之斂手,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傳說或出於後人附會,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確曾兩次作詩擬此詩格調。其《鸚鵡洲》詩前四句說:"鸚鵡東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與崔詩如出一轍。又有《登金陵鳳凰台》詩亦是明顯地摹學此詩。為此,說詩者眾口交譽,如嚴羽《滄浪詩話》謂:"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這一來,崔顥的《黃鶴樓》的名氣就更大了。

  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而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志》);又雲費文偉登仙駕鶴於此(見《太平寰宇記》引《圖經》)。詩即從樓的命名之由來著想,借傳說落筆,然後生髮開去。仙人跨鶴,本屬虛無,現以無作有,說它"一去不復返",就有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之憾;仙去樓空,唯余天際白雲,悠悠千載,正能表現世事茫茫之慨。詩人這幾筆寫出了那個時代"適鶴樓的人們常有的感受,氣概蒼莽,感情真摯。

  此詩前半首用散調變格,後年首就整傷歸正,實寫樓中所見所感,寫從樓上眺望漢陽城、鸚鵡洲的芳草綠樹並由此而引起的鄉愁,這是先放後收。

  前人有"文以氣為主"之說,此詩前四句看似隨口說出,一氣旋轉,順勢而下,絕無半點滯礙,黃鶴,二宇再三出現,卻因其氣勢奔騰直下,使讀者"手揮正弦,目送飛鴻",急忙讀下去,無暇覺察到它的重疊出現,而這是律詩格律上之大忌,詩人好象忘記了是在寫"前有浮聲,後須切響"、宇宇皆有定聲的七律。試看:首聯的五、六字同出"黃鶴";第三句幾乎全用厭聲;第四句又用"空悠悠"這樣的三卒閱煞尾;亦不顧什麼對仗,用的全是古體詩的句法。這是因為七律在當時尚未定型嗎?不是的,規範的七律旱就有了,崔顥自已也曾寫過。是詩人有意在寫拗律嗎?也未必。他跟後來杜甫的律詩有意自創別調的情況也不同。看來還是知之而不顧,如《紅樓夢》中林黛玉教人做詩時所說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在這裡,崔頗是依據詩以立意為要和"不以詞害意"的原則去進行實踐的,所以才寫出這樣七律中罕見的高唱入雲的詩句。沈德潛評此詩,以為"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詩別裁》卷十三),也就是這個意思。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規,不回到格律上來,那麼,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為七古了。此詩前後似成兩截,其實文勢是從頭一直貫注到底的,中間只不過是換了一口氣罷了。這種似斷實續的連接,從律詩的起、承、轉、合來看,也最有章法。元楊載《詩法家數》論律詩第二聯要緊承首聯時說:"此聯要接破題(首聯),要如騎龍之珠,抱而不脫。"此詩前因旬正是如此,敘仙人乘鶴傳說,額聯與破題相接相抱,渾然一體。楊載又論頸聯之"轉"說:"與前聯之意相避,要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疾雷之喻,意在說明章法上至五、六句應有突變,出人意外。此詩轉折處,格調上由變歸正,境界上與前聯截然異趣,恰好符合律法的這個要求。敘昔大黃鶴,否然已去,給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覺;忽一變而為睛川草樹,歷歷在目,妻妻滿洲的眼前景象,這一對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樓遠眺者的愁緒,也使女勢因此而有起伏波瀾。《楚辭·招隱士》曰:"王孫游分不歸,春草生分萋萋。"詩中"芳草萋萋"之語亦藉此而逗出結尾鄉關何處、歸思難禁的意思。末聯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使詩意重歸於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這樣能回應前面,如豹尾之能繞額的"台",也是很符合律詩法度的。 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正是由於此詩藝術上出神入化,取得極大成功,它被人們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作者介紹】

  崔顥(hào),唐朝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開元11年(公元723年)進士。他才思敏捷,長於寫詩,系盛唐詩人,《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並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歷史上對他的記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關他的傳說和故事流傳下來,舊《唐書·崔顥傳》里非常簡略,連他文學上的成就也未提及,這些都是為了什麼?很值得人們思考。 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

  讀過一點唐詩的人都知道一則佳話:他的《黃鶴樓》詩,傳說李白在遊覽黃鶴樓時看到,說了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束手無作,悵然離去。日後還耿耿於懷,相繼寫了《登金陵鳳凰台》、《鸚鵡洲》等詩,有不服氣,跟崔顥一較高下的意思。崔顥《黃鶴樓》詩,後代學者也是好評如潮。例如,宋人嚴羽稱其為唐人七言律詩第一名。崔顥不但詩做得好,為人的風流,也少有人能企及。新舊《唐書》崔顥傳、《唐才子傳》等文獻都記載:崔顥跟東方朔有相同的愛好,娶妻必須是美貌女子。結婚之後,稍有不滿,很快就會把她們給休了,另外聘娶美貌女子。《新唐書》說崔顥「凡四五娶」。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崔顥,少年時代居住在河南開封。關於他離開河南老家,赴長安科考,得中進士的時間有多種說法,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直齋書錄解題 二十二卷,南宋陳振孫撰。陳振孫(約1186—約1262),曾名瑗,字伯玉,號直齋,湖州安吉(今屬浙江)人,一說湖州吳興(今浙江湖州)人,著名目錄學家。寧宗、理宗之際,歷溧水、紹興、鄞縣教更多>>》卷十九內注,「唐司勛員外郎崔顥開元十年進士」。元辛文房《唐才子傳》說他「開元十一年源少良下及進士第」。

  明正德十年刻《崔顥詩集》則注「開元十二年姚重晟下進士」。不論哪個說法正確,崔顥中進士時也不過是18歲~20歲。(據聞一多先生《唐詩大系》的說法,他認為20歲左右中進士已很年輕,18歲左右未免小了一些,所以聞先生說崔顥的生年可上推至公元700年左右。這就是本文開頭將崔顥生年704年打上?的原因。)這也就是說崔顥最遲是20歲離開故鄉汴州去長安趕考的,然後他在外地漫遊20年,再到京都西安居官。而在故鄉開封,除青少年時期外,時間是很短的。

  在他所遺的詩篇中,只有一篇是寫他回鄉的,《晚入汴水》:「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客愁能幾日?鄉路漸無多。晴景搖津樹,春風起棹歌。長淮亦已盡,寧復畏潮波。」(詩中第一句楚,指楚州。唐時楚州,治所在山陽,即今江蘇淮安縣。故由淮安回開封,始有溯汴水而上之說。)從詩意看,崔顥還是思念故鄉,並有回鄉歸隱、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終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到長安,死於唐天寶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里。這可能正是崔顥的故事在開封流傳不多的主要原因。但作為開封人,在做大做好文化產業的今天,我們還是應該對崔顥有一個全面、正確、恰當的認識,不應當因為其人格低下,就否定其成就。歷史應給以適當評價的。

【英漢對照】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THE YELLOW CRANE TERRACE

Cui Hao

Where long ago a yellow crane bore a sage to heaven,

Nothing is left now but the Yellow Crane Terrace.

The yellow crane never revisited earth,

And white clouds are flying without him for ever.

...Every tree in Hanyang becomes clear in the water,

And Parrot Island is a nest of sweet grasses;

But I look toward home, and twilight grows dark

With a mist of grief on the river waves.


推薦閱讀:

簡潔譯文
濫竽充數原文、翻譯及賞析
小語種的魅力——媽,我要當翻譯官!
歌詞翻譯——約翰·丹佛《Rocky Mountain High》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翻譯

TAG:翻譯 | 賞析 | 注釋 | 黃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