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金法藏《法華禪》目錄 前言

法華禪

———法華經禪機密語解析

金法藏 著

前言

第一章 光照東方

第二章 教理精髓

第三章 皆成佛道

第四章 三界火宅

第五章 雇子除糞

第六章 雲雨藥草

第七章 大通智勝

第八章 聲聞受記

第九章 持經功德

第十章 見多寶塔

第十一章 提婆達多

第十二章 龍女成佛

第十三章 四安樂行

第十四章 菩薩地踴

第十五章 佛壽長遠

第十六章 分別功德

第十七章 隨喜功德

第十八章 六根功德

第十九章 常不輕僧

第二十章 如來神力

第二十一章 藥王燃身

第二十二章 妙音缽樂

第二十三章 觀音普門

第二十四章 妙莊嚴王

第二十五章 普賢勸發

前言

「成佛的法華」,被佛推舉為「諸經中王」,乃天台宗或法華宗建宗立派的主依佛典,祖師大德將法華譽為世尊一代時教的圓頓終教的極唱。法華經內因緣比喻的故事,在學佛人中膾炙人口廣為流傳。「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對於念佛凈土行者,具有極大的鼓舞感召力。八歲龍女當身成佛,對於希冀即身成佛的大心行者,具有非常的激勵示範力。觀音普門感應,對於祈禱除災得福的廣大民眾,具有非凡的信仰崇拜力,如是等等。

法華經中除了開示悟入、十如是、會三歸一和四安樂行等少數論理的部分之外,其餘大部分內容是佛菩薩的本生因緣故事,是形形色色的譬喻故事,是佛菩薩的神通威德等等。加之鳩摩羅什大師翻譯得文字優美流暢,是故大家喜聞樂讀。

在前言中,將高度概括介紹法華經的精髓和本書的結構,分四部分來簡介:一、本經特點,二、寫作動機,三、本書結構,四、本書風格。

一 本經特點

本經有六個特點:諸經中王,顯說秘藏,深秘難解,開示悟入,諸法實相,會三歸一。

1.諸經中王

在本經中,佛指明:在世尊一代時教乃至諸如來所說一切法中,此法華經乃是第一之說,最為甚深,最在其上,最為深大,最為照明,最為其尊,等等。在世尊所說的所有佛經中,僅有大涅槃經可與法華經相提並論,同稱為諸經中王。比如,大涅槃經中世尊說:「所謂諸佛甚深祕藏謂佛性是。以是義故名為大事。是妙經典諸經中王。」「如來所說種種妙法祕密深奧藏門,悉皆入於大般涅槃。」在本經見寶塔品中,佛說:「如來不久當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華經付囑有在。」也許由於上述原因,教下將一代時教五時中的第五時,稱為法華涅槃時。

在安樂行品中,佛說:「文殊師利。此法華經。是諸如來第一之說。於諸說中最為甚深。末後賜與。如彼強力之王。久護明珠今乃與之。文殊師利。此法華經。諸佛如來祕密之藏。於諸經中最在其上。長夜守護不妄宣說。始於今日。乃與汝等而敷演之。」

在藥王菩薩本事品中,世尊說:「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諸水之中。海為第一。此法華經亦復如是。於諸如來所說經中。最為深大。又如土山黑山小鐵圍山大鐵圍山及十寶山。眾山之中須彌山為第一。此法華經亦復如是。於諸經中最為其上。又如眾星之中。月天子最為第一。此法華經亦復如是。於千萬億種諸經法中。最為照明。又如日天子能除諸闇。此經亦復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闇。又如諸小王中。轉輪聖王最為第一。此經亦復如是。於眾經中最為其尊。又如帝釋。於三十三天中王。此經亦復如是。諸經中王。又如大梵天王。一切眾生之父。此經亦復如是。一切賢聖學無學。及發菩薩心者之父。」

2.顯說秘藏

在世尊的一代時教中,僅在法華涅槃時,佛顯說如來密藏。

在本經如來神力品中,佛說:「如來一切所有之法。如來一切自在神力。如來一切祕要之藏。如來一切甚深之事。皆於此經宣示顯說。」

在大涅槃經後分遺教品中,「爾時佛告阿難普及大眾。吾滅度後汝等四眾。當勤護持我大涅槃。我於無量萬億阿僧祇劫。修此難得大涅槃法。今已顯說。汝等當知。此大涅槃乃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金剛寶藏。常樂我凈周圓無缺。一切諸佛於此涅槃而般涅槃。最後究竟理極無遺。諸佛於此放捨身命。故名涅槃。」由此可見,法華同大涅槃經無二無別。

在法華涅槃二經中,佛說已經明顯開示如來秘藏或金剛寶藏,即正法眼藏眼見佛性之事。但是需說明的是:對見性開悟者而言,法華涅槃則可說是「顯說」;然而對於未見性者而言,還是不知不見何處為「顯說」之處。因此禪門有言: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學者勞形如猿捉影。從總體而言,大涅槃比法華更為顯說見性密意,比如,世尊在如來性品明確開示十住菩薩眼見佛性的「虛空鵝雁喻」等九譬如境界相;又如,在梵行品中開示「見煙名見火」等相貌見的八種禪境。但從局部而言,法華顯說見性密意更甚於大涅槃,這隻有禪悟見性者才能心知肚明。

3.深秘難解

法華的如來禪見性機鋒,乃諸佛秘要之藏,非常深細微妙,非聲聞緣覺力所能及,久學菩薩乘者的大心行者方是當機者。

在方便品中,世尊說:「當知是妙法,諸佛之祕要」。

在譬喻品中,佛說:「斯法華經,為深智說,淺識聞之,迷惑不解;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於此經中,力所不及。」

在信解品中,世尊說:「一切諸佛,祕藏之法,但為菩薩,演其實事。」

在法師品中,「爾時佛復告藥王菩薩摩訶薩。我所說經典無量千萬億。已說今說當說。而於其中。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藥王。此經是諸佛祕要之藏。」「若未聞未解未能修習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尚遠。若得聞解思惟修習。必知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一切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屬此經。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

前面說世尊顯說秘藏,此處又說深秘難解。在世俗諦上,顯和秘是對立的兩邊,方便和真實亦復如是,是難以融通的;在勝義諦上,卻可以將明顯和隱秘、方便和真實、煩惱和菩提、生死和涅槃等融會貫通起來。這就是正法眼藏見性開悟凡夫成佛無上微妙大法的不可思議之處。

4.開示悟入

諸佛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那就是開示佛之知見的從上如來實相義,令眾生悟入佛之知見的向上菩提道。

在方便品中,世尊說:「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佛告舍利弗。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

問題是:何為佛的知見?佛的知見,就是世尊在菩提樹下所悟之法,也是靈山宗門付法會上所說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亦是寶積經所說的自佛世界般若波羅蜜如幻法,還是愣嚴所說的如來藏妙真如性,也是華嚴所說的重重無盡法界觀,亦是大涅槃所說的眼見佛性義。若無如是知見,就很難明白本經中諸多譬喻因緣言辭的真實意趣。

5.諸法實相

本經所說的不是觀行般若或相似般若之境界,而是佛菩薩身自內證現量親見的實相般若之境界。

在序品中,文殊大士說:「諸法實相義,已為汝等說,今佛放光明,助發實相義。」

在方便品中,世尊說:「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無量眾所尊,為說實相印」。

在法師功德品中,佛說:「諸所說法隨其義趣。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

實相無相,不是實相就是無相之意,而是實相無相不二,或妙有真空不二之義。在大涅槃經中,佛說大涅槃是空與不空不二的中道,既說「一子之地」的妙有見性境界,又說「空平等地」的真空見性境界。若人認定實相僅是空寂無相,那就很難契入法華實相見性大法,因為法華經絕大多數譬喻因緣言辭說的都是清凈勝義六根所見的六塵如幻法境界,而非僅僅是空相。請讀者大德明鑒!

6.會三歸一

在方便品中,世尊開示道:

「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三世諸佛亦復如是。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舍利弗。諸佛出於五濁惡世。所謂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如是舍利弗。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妬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本經欲令一切眾生皆入佛道,將方便權說的三乘會歸本懷真實的一佛乘。若僅理解到此一層面,就是教下法師啟蒙初機之說;若能看出此諸佛語中的甚深禪機密意,即是宗門禪師的真參實證之說。

二 寫作動機

法華經看似通俗易懂,其實非常深奧難懂,許多聲聞證果者都不解其奧妙,何況一般的學佛人呢?總體來說,佛門中主要將其作為教下巨著來弘揚,宗門祖師雖具法眼拈提舉唱此經,但終日忙於接眾傳燈,於此經有所涉及,也僅限於隻言片語蜻蜓點水。在一般人眼中,法華經內有許多佛菩薩的本生故事,有諸多天地人萬事萬物的比喻,有眾多佛菩薩神通威德的描述,這一切都具有可讀性也饒有趣味,但就是品不出其中的如來禪味,看不出其中的佛性義。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若欲看出法華如來禪的門道,首先必須發起參究的疑情,進而真參實修悟入佛知見道,方能契入「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之見性境界。

為啟發大家發起參禪的疑情,下面先拈出本經多次出現的機鋒密語,作為我們的入手著眼處。

1.皆已成佛道

在方便品後半部的的偈文中,世尊舉例開示成佛道的法門:①六度成道,②建塔成道,③造像成道,④供佛成道,⑤禮佛成道,⑥念佛成道,⑦聞法成道,等等。甚至「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學佛人都會以為,這些都是資糧位的因行,是為以後見性開悟成佛道打基礎的階段。法師們會以「別時意趣說」、「總結昔行說」、「鼓勵安慰說」等諸多觀點來解釋之。

大家請注意,世尊在此不是說「未來成佛道」,而是「皆已成佛道」。方便品把「成佛道」說得那麼容易,可是在其他品和其他經里,佛有時又把成佛道說得很難。比如,「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那又如何解釋呢?殊不知,見性成佛道的時節因緣就在這些看似平常的佛門日常行為中。也就是說,佛門人日常供佛禮佛念佛之行為中,都有機會能夠明心見性開悟,此乃「如是因」和「如是果」的最好說明。在愣嚴經中世尊說,因地發心應與果地覺相應,本部分就是要說明因心果覺的相應之道,即「凡夫成佛」之道。在本書中,筆者將以一萬餘字的篇幅,詳細破譯解密其中的禪機密意。

2.受持此經功德

在本經中,論及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演說法華經功德的章節文句比比皆是,但是各章的側重有所不同。論說持經功德比較集中的品目,除了法師品第十之外,還有其他四品。安樂行品第十四,主要講宣說此經者應當安住的四法。分別功德品第十七,主要講聞佛壽命長遠的功德,以及對此深信解的見性境界相。隨喜功德品第十八,主要講隨喜此經的功德。法師功德品第十九,主要講清凈六根的千百功德,暗示六根見性的境界相。讀者應留意的是,以上五品中,除安樂行品第十四,其餘四品表象上顯說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演說法華經的諸多殊勝功德,實際上都在隱復開示見性的境界。

對於「受持此經」,首先需參究:何為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演說?其次需參究,何為此經?套用金剛經三段式就是:如來說受持此經,則非受持此經,是名受持此經。會嗎?若人蔘破「念佛是誰」,或「讀經是誰」之類的宗門話頭,方能真正明白本經「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演說」之玄機密意。金剛經又云:「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法華經云:「一切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屬此經」。既然如此,法華被稱為「諸經中王」,而金剛則非如此,那是什麼緣故呢?參禪的關鍵是,何為「此經」?此經並非文字語言之法華經或金剛經,而是指見性之大事因緣。是故佛說,「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破譯過來就是,如來說正法眼藏或自佛世界內的活佛法或此經,則非大眾理解的貝葉或紙張上的佛法或法華金剛等經,如來所說到佛法是指自性佛法,而非表相佛法。

3.六根百千功德

本經的法師功德品說,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演說此經者,以父母所生清凈肉眼和肉耳等能夠見聞覺知三千大千世界內外的情與無情森羅萬象,能以清凈琉璃明鏡身映現大千世界內外之無量境界,能以清凈意根明了大千內外六道眾生的心行。可是在我國佛教歷史上,研究弘揚法華經者大有人在,貢獻最大者莫過於智者大師智鎧,他不僅讀誦解說書寫法華經,而且專門以法華系列三經作為主修科目,以此創立了天台宗。雖然智者大師誦法華藥王菩薩本事品時見到「靈山一會儼然未散」的境界,但未有史料記載他們能以父母所生清淨肉眼(乃至五根)見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色塵(乃至六塵)的事迹。讀者恐怕也未聽聞過,歷史上受持法華者有此品所說六根神通妙用。眾所周知,佛是真實語不誑語者,那麼怎麼理解本品經文與歷史現實之間的矛盾呢?

在愣嚴會上,十方微塵如來告阿難言,輪轉生死和無上菩提,都是六根更非他物。從唯識學來說,六根有二類:一是世俗浮塵五根和意根,另一是勝義清凈六根。但是唯識學者大多將勝義清凈根理解為大腦中樞神經內分管見聞覺知的功能區域,而非禪宗祖師所說的「六根門頭放光動地」之清凈勝義根。若人根本不知不見此二類六根之分際,怎可能明白六根百千功德的真實義呢?怎可能身自內證、現量親見大千內外的般若波羅蜜如幻法呢?本書中將以二萬四千餘字的篇幅來詳盡破譯解析六根百千功德的如來禪密意。

上開只是拈提了法華經中的三個參禪之疑情,在筆者看來,本經從頭到尾都是宗門公桉和見性境界,為暢世尊宣說法華之本懷,故末學不知天高地厚地全面舉唱解析此大經的禪機與密語,欲作教門宗說之弘法之舉,以期拋磚引玉,引得宗教圓明的禪師大德演暢法華的大著問世。

三 本書結構

本書基本上按照經文的卷品順序來解說,但也作了一些必要的調整,為便於讀者比對經典閱讀,特將經品與書章對照如下:

本書章目 本經品目

第一章 光照東方 序品第一

第二章 教理精髓 方便品第二/之上

第三章 皆成佛道 方便品第二/之下

第四章 三界火宅 譬喻品第三/之下

第五章 雇子除糞 信解品第四

第六章 雲雨藥草 藥草喻品第五

第七章 大通智勝 化城喻品第七

第八章 聲聞受記 授記品第六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勸持品第十三

第九章 持經功德 法師品第十

第十章 見多寶塔 見寶塔品第十一

第十一章 提婆達多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之上

第十二章 龍女成佛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之下

第十三章 四安樂行 安樂行品第十四

第十四章 菩薩地踴 從地踴出品第十五

第十五章 佛壽長遠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第十六章 分別功德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第十七章 隨喜功德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第十八章 六根功德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第十九章 常不輕僧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第二十章 如來神力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囑累品第二十二

第二十一章 藥王燃身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第二十二章 妙音缽樂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第二十三章 觀音普門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第二十四章 妙莊嚴王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第二十五章 普賢勸發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對於章品結構的調整,特說明如下:

1.教理精髓。本經絕大部分的篇幅都在因緣比喻的公桉與禪機上,顯說教下論理之處主要分布在「方便品第二」中,故將其提煉出來單列一章。

2.聲聞受記。其內容分布在授記品第六、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和勸持品第十三,此外譬喻品第三和信解品第四也有一些有關內容。為便於對照分析,將六品內容集中在一起解說。

3.提婆達多。此品有二個內容相對獨立的部分:求法給侍和龍女成佛,現將其分列章目加以解說。

4.如來神力。此章包括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和囑累品第二十二,囑累品其實是上一品內容的延續,故合併解說。

5.陀羅尼第二十六。因為此品的密咒沒有譯文,就略去不加解說了。若讀者對於金剛內密禪或陀羅尼的密意有興趣的話,建議參閱拙著《愣嚴禪》的有關章節。

本書二十五章,其內容又可作其他歸類:

1.說者歸類

依說法者身份可分為以下三篇:

第一,如來篇。主要以諸佛果地境界與因地修學為對象。例如,第一章光照東方,第七章大通智勝,第十章見多寶塔,第十一章提婆達多,第十二章龍女成佛,第十五章佛壽長遠,第十九章常不輕僧,第二十章如來神力,等等。

第二,菩薩篇。主要以法華會上的諸大菩薩的因地本緣與現在境界為內容。例如,第十四章菩薩地踴,第二十一章藥王燃身,第二十二章妙音缽樂,第二十三章觀音普門,第二十四章妙莊嚴王,第二十五章普賢勸發。

第三,聲聞篇。主要以法華會上的聲聞眾現在的境界與未來成佛的狀況為內容。例如,第八章聲聞受記。

2.體裁歸類

還有一些章不能歸入上述三篇,可歸入以下三類中:

第一,教理篇。例如,第二章教理精髓。

第二,譬喻篇。例如,第四章三界火宅,第五章雇子除糞,第六章雲雨藥草。

第三,流通篇。第九章持經功德,第十三章四安樂行,第十六章分別功德,第十七章隨喜功德,第十八章六根功德。

以上分類只是便於讀者對於本書或本經,有一個總體框架的認識,並不絕對,其實說者身份歸類與體裁歸類之間又有許多交叉。

四 本書風格

1.本經宗旨

法華經以開示佛之知見的大事因緣為宗,以悟入佛之知見的向上菩提路為旨,以實相般若波羅蜜如幻法為趣。本經既有引導讀者觸證如來藏或第八識的機鋒,又有引導大家親見正法眼藏性相的禪機,還有開悟後微密觀照自佛世界如幻法的差別智境界,更有即妙有入真空的見性指南。可以這樣說,法華經主要是宣說見性開悟境界的佛經,屬身自內證現量親見的實相般若之境界。

2.教門宗說

古來大師已有許多本經的註疏,主要從教下文理玄義的角度演繹,大藏經內大多數註疏都是如此。筆者側重從宗門機鋒密語的角度解說,拙著是對古來大師註疏的補充。前者可謂教門教說,筆者可謂教門宗說;前者詳說處,筆者則時常略說之;前者略說處,筆者則大多詳說之。讀者若對照閱讀參究,則相得益彰,時機因緣成熟時,頓然大開圓解或明心見性,也不無可能。因為,教下的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的大事因緣,就是宗門的佛祖西來意和向上一路,其實教內真傳的大開圓解就是教外別傳的明心見性。

3.禪教不二

如來禪與祖師禪所悟的內容雖然相同,但表現禪風的手段方法卻有較大的差異。如來禪側重用佛菩薩神通威德顯現的莊嚴景象,或者用眾多比喻夾雜著禪言密語,或者用長篇本生因緣故事來表現機鋒,所說的許多人事物非我們所熟悉了解,故不容易產生親切感。祖師禪側重用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人事物來表現機鋒,三言兩語甚至一言半語,再輔之以肢體的表形語言,直截了當,直指人心,見性成道。如來禪與祖師禪各有千秋,應取長補短,如此方能相得益彰。

在本書中,為大家精選了一百四十餘個祖師的宗門公案,此外還有更多的一言半語的機鋒禪語,通過對照參究,令我們更容易領會本經如來禪的機鋒密意。現代人的古文水平大多不敢恭維,為使讀者明白祖師禪公案,筆者勉力將部分公案文言翻譯成白話文,再以自己參禪的見處,補充解釋其中隱含的玄機密意,也許對大家打破漆桶有所助益。總之,以如來禪和文字禪為主,以祖師禪和機鋒禪為輔。通過閱讀本書,佛言祖語或教意祖意或宗門教下,是同是別、是一是二的問題,讀者自然心中有數了。

4.拈提舉唱

在本書每章的敘述中,筆者首先從經文的表面意思上,概況出本章的提綱要點。其次,逐節逐段地拈提出如來禪的機鋒要點。接著,結合大涅槃、華嚴、愣嚴等諸多大乘了義經典,來解析其中的教內真傳之玄機妙義。再後,舉出祖師禪中有關的公案,該公案大多同本處佛經之禪機具有相似性和關聯性,將祖師禪公案同如來禪經文加以對照參究,破譯解碼法華經文之見性密意,以便截斷意識情解的思維葛藤,直指人心、見性成道。

5.其餘說明

讀者在閱讀本書時,若對於禪宗或明心見性的有關名相感到疑惑難懂的話,建議大家先參閱拙著《正法眼藏通錄》,或參閱筆者的其他相關著作,然後再回過頭來讀此書。

本書有前言和二十五章,共約二十八萬字。

在此衷心祝願大家,隨文入觀契入見性開悟的境地,大開圓解品嘗到實相般若的無上醍醐法味。此為筆者寫作的大事因緣。


推薦閱讀:

詩論目錄
《命理玄機探秘》自序(及目錄)
浙江大學-數據結構-課堂講解-匯總篇
阮元:重刻宋板註疏總目錄
中國畜禽遺傳資源目錄

TAG:目錄 | 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