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臨江仙⑴ 宋代.晏幾道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⑵。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⑶。

記得小蘋初見⑷,兩重心字羅衣⑸。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⑹。

注釋

⑴臨江仙:雙調小令,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

⑵「夢後」兩句:眼前實景,「夢後」「酒醒」互文,猶晏殊《踏莎行·小徑紅稀》所云「一場秋夢酒醒時」;「樓台高鎖」,從外面看,「簾幕低垂」,就裡面說,也只是一個地方的互文,表示春來意與非常闌珊。

⑶卻來:又來,再來。「去年春恨「是較近的一層回憶,獨立花前,閑看燕子,比今年的醉眠愁卧,靜掩房櫳意興還稍好一些。

⑷小蘋:當時歌女名。

⑸心字羅衣:未詳。

⑹彩云:比喻美人。

譯文

夢醒只見高高樓台閣門緊鎖,酒意消退但見帷簾重重低垂。去年冬天惹起的恨恚來惱我,恰是落花紛墜斯人孤獨佇立,細雨霏霏之中燕兒翩翩雙飛。

依然清晰記得初次見到小蘋,穿著綉有兩重心字的小衣衫。撥彈琵琶舞弦訴說相思滋味,當時月光是那樣的皎潔如玉,她像一朵美麗的彩雲翩然歸去。

賞析

全詞共四層: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為第一層。這兩句首先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如不仔細體味,很難領會它的真實含義。其實是詞人用兩個不同場合中的感受來重複他思念小蘋的迷惘之情。由於他用的是一種曲折含蓄,詩意很濃的修詞格調。所以並不使人感到啰嗦,卻能更好地幫助讀者理解作者的深意。作者卻別開生面,從他筆下迸出來的是「夢後樓台高鎖」。即經過甜蜜的夢境之後,含恨望著高樓,門是鎖著的,意中人並不真的在樓上輕歌曼舞。作者不寫出夢境,讓讀者去聯想。這樣就大大地增加了詞句的內涵和感染力。至於「夢」和「樓」有什麼必然聯繫,只要細心體味詞中的每一句話,就會找到答案。

緊接著「去年春恨卻來時」。既然詞人寫的是「春恨」,他做的必然是春夢了。回憶夢境,卻怨「樓台高鎖」,那就等於告訴讀者,他在夢中是和小蘋歌舞於高樓之上。在不省人事的醉鄉中是不會想念小蘋的,可是一醒來卻見原來居住小蘋的樓閣,簾幕低垂,門窗是關著的,人已遠去,詞人想借酒消愁,但愁不能消。

「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三句為第二層。「去年」兩字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有了「去年」二字第一層就有了依據。說明兩人相戀已久,刻骨銘心。下文的「記得」「當時」「曾照」就有了著落,把這些詞句串聯起來,整首詞就成了一件無縫的天衣。詞人借用五代翁宏《春殘》「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最後兩句,但比翁詩用意更深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為第三層。詞人有意借用小蘋穿的「心字羅衣」來渲染他和小蘋之間傾心相愛的情誼,已夠使人心醉了。他又信手拈來,寫出「琵琶弦上說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聯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的詩句來,給詞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第四層是最後兩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這兩句是化用李白《宮中行樂詞》「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當時皓月當空,風景如畫的地方,現在似乎還留下小蘋歸去時,依依惜別的身影」。像彩雲一樣的小蘋在讀者的頭腦里,更加嫵媚多姿了。把「在」字當作表示處所的方位詞用,因為在吳系語中,「在」能表達這種意思。某處可說成「某在」。

這首《臨江仙》含蓄真摯,字字關情。詞的上闋「去年春恨卻來時」可說是詞中的一枚時針,它表達了詞人處於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由於他和小蘋有過一段甜蜜幸福的愛情。時間是這首詞的主要線索。其餘四句好像是四個相對獨立的鏡頭(即1、夢後,2、酒醒,3、人獨立,4、燕雙飛),每個鏡頭都渲染著詞人內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

推薦閱讀:

琵琶別抱出紫塞――和親使者王昭君
有哪些適合初學者的琵琶教程值得推薦?
關於琵琶的左手基礎演奏技法
B站突然火起來的琵琶教主柳青瑤為什麼不搞音樂而去做互聯網了呢?
女兒五歲,想讓她學琵琶,可她要學古箏,我該怎麼說服她?

TAG:相思 | 琵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