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帝國的隕落(一)大幕開啟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人類歷史上,最震撼的一場戰爭在此刻,大幕開啟。如今,時隔七十餘年,硝煙已逝,塵埃落定。但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卻從來沒有塵封過,讓我們回到大幕開啟之時,再次來審度這個決定性的時刻對於第三帝國的影響。1939年9月1日,德軍以這個時刻為起點,迅速滅亡了波蘭,再次讓這個國家從地圖上消失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包括德國人自己。隨後,德軍擊潰英帝國,蕩平法蘭西,橫掃歐羅巴!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人在如此短的時間,花費如此少的代價,獲得如此大的勝利!然而最終德國戰車依然沒能碾平世界,德國人最終的失利讓我們不得不從戰爭的時間開始研究起德國是否應該在1939年挑起戰爭。 -

一、「慕尼黑」協定的最大贏家—— 英帝國與法蘭西在二戰正式爆發前,歐洲局勢曾一度非常緊張。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從1936年開始,希特勒就開始了他的冒險,擴充軍備,出兵萊茵河等一系列突破凡爾賽條約的行為。到了1938年,希特勒已經提出了他對捷克的領土野心。捷克作為原本奧匈帝國的重工業區,其工業能力對於以後德國戰車的運轉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我國當年曾稱霸一時的東北軍就大量採購捷克的武器裝備。所以希特勒對於捷克的領土野心不言而喻。為了安撫德國的野心,延緩希特勒侵略的步伐。英國首相親自訪問德國與希特勒會晤,給足了德國人面子,這就是著名的慕尼黑會議。事後人們對慕尼黑會議的形容總是會用上「臭名昭著」這樣的詞語,對英法兩國的綏靖政策也大加批判,認為英法此時的妥協極為不當。其實,民主政治體制下擺平各方利益,最終脫穎而出的首相張伯倫並不是一個懦弱的人,更不是一個傻瓜,平心而論,張伯倫是一位積極於政治,充滿智慧,沉著冷靜的優秀首相。張伯倫之所以對德國推行綏靖政策,在當時,不僅僅是想「禍水東引」這麼簡單。實際上,慕尼黑會議的選擇不僅僅是張伯倫的選擇更是當時歐洲絕大多數人的共同選擇。當張伯倫從德國歸來,得到了人群熱烈的歡呼。整個慕尼黑會議,最大的贏家並不是德國,而是英法!德國人並沒有從慕尼黑會議獲得多少興奮的感覺。那麼德國人到底要從挑性中獲得什麼?第一,當然是對於捷克的領土要求。第二,希特勒想藉此成為二戰爆發的導火索!也就是說,希特勒計劃在1938年就發動戰爭。那麼1938年是否是利於德國發動戰爭的時刻呢。讓我們來看一下1938年世界的情況。-(一)法國,自從一戰戰勝之後,就沉浸於危機解除的慵懶之中,戰鬥的精神日漸消沉。議會上議員們吵吵嚷嚷,卻不能給出有力的決斷。到了1938年,各黨派之間勾心鬥角,極為不團結,軍事疲軟,政務癱瘓,法國朝野上下對政府失望透頂。雖還未受到戰爭的衝擊,但已無疑是刀下魚肉。1940年的戰爭也說明了這一點,兩周時間內,這個一戰中的戰勝國,這個號稱世界上陸軍最強大的國家,就不得不承認輸掉了戰爭。 -(二)英國,這樣的「日不落」帝國雖然在此時也已經不是他最為輝煌的時代了。但長久的稱霸,為英國帶來的實力積累,讓英國人的戰鬥力不可小覷。依然是德國強勁的對手。我們從陸海空三個方面來看一下英軍和德軍的對比。海軍:1938年的英國,在海軍實力上依然無可匹敵,毫無疑問的為世界之最。德國海軍雖然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並且有著優秀的指揮官,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是在海上,單純兩國海軍正面相遇,可以預見英軍將會輕鬆獲得戰鬥的勝利。空軍:二戰中,似乎英國的皇家空軍給人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1938年的英國空軍卻並非向後面那樣具有作戰力。首先,1938年英國相較於德軍而言,幾乎不具備防空能力,戰鬥機的數量以及戰鬥能力都遠遜於德軍,這也是1940年德國空軍元帥戈林誇下海口僅憑空軍就可以擊敗英軍的原因。雖然凡爾賽和約限制了德國的軍事力量,但希特勒在上台之後就開始大力發展軍事,並且通過極為成功的經濟發展,成為軍事力量壯大的有力保證。到了1938年,德國的軍費開支穩居世界第一。德國空軍的數量是英法兩國的總和還要多,並且無論在質量上,尤其是在空軍和陸軍協調作戰的戰略意識,士兵素養上,德國人都大佔優勢,1938年的德國軍官經歷了一戰以後幾十年的精英化培養,受到了國家財政方面的全力傾注,革新開創了一個新紀元的作戰模式,經歷了西班牙戰役的實戰考驗,其作戰能力已遠超英法,成為世界之最。在其後幾年裡,大部分世界經典戰例均由德軍創造,成為世界樣板。在隨後英倫上空爆發的戰鬥,德軍遠途而戰,雖然並沒能征服英國,但僅憑空軍之力,就已經讓英國遭受到了重大打擊,取得了英格蘭的制空權。英國人對於自己頭頂的天空都不能獲得控制權,高下立現。-陸軍:如果說,德國海軍相對於英國海軍比較孱弱的話,那麼德國陸軍一騎絕塵的優秀讓英軍甚至是難以望其項背。1940年的黃色方案戰役中,德國陸軍對於英法聯軍的攻擊恰似餓虎撲羊,僅僅兩周,英法聯軍在戰場上就已經喪失了任何的希望,徹底的輸掉了戰爭。北非戰場上,全力進攻蘇聯的德國,僅將擁有極少數兵力的隆美爾帶著大量無能的義大利軍隊就以摧枯拉朽的攻勢,讓英軍潰退千里。德國陸軍的強大實力,無需贅言。如果二戰中,德國陸軍在英格蘭大陸出現,恐怕連丘吉爾都會被當成戰俘送往柏林了。(三)美國,此時國內正瀰漫著濃厚的孤立主義。雖然美國在1917年才參加一戰,但是依然讓大量的美國人屍體丟在了歐洲。美國人認為,不應該用自己的生命去打別人的戰爭。美國在此時不具備作戰的條件。雖然美國是個潛在的對手,但美國的軍事實力還不及歐洲的一個小國。而美國的戰爭潛力要發動起來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1938年的美國,並不是德國人需要考慮的因素。 -(四)蘇聯,蘇德之間必將有你死我活的戰鬥,這一點在希特勒《我的奮鬥》當中已經闡述的非常詳細。1938年的蘇軍,已經遭到的斯大林血腥的大清洗。有才能的戰將基本上全部遭到毒手。紅軍元氣大傷,在短時間內,無作戰能力可言。蘇聯發動的對芬戰爭中,堂堂萬里江山的大國,以泰山壓頂之勢入侵彈丸小國,竟然在戰爭中屢遭挫敗,部隊成建制的被芬蘭軍隊全殲,蘇芬戰爭充分暴露了自己不堪一擊的戰鬥力,成為全世界的笑柄。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蘇軍的無能,更加襯託了德軍的英勇善戰。德國人相信,蘇聯如果單獨對抗德國,則毫無勝算可言。

- 德國是最早開始戰爭準備的國家。從希特勒上台開始,希特勒就懷有一顆戰爭的心,自1936年始,德國更是直接去擴張自己的軍事實力。經過多年的準備,德國在1937年底,其軍事準備已經完成,而此時,大多說國家僅僅是感到了時局的變幻。總而言之,1937年肯定不是德軍最強大的時候,1942年的德國開始裝備虎式坦克,1944年有了V1,V2導彈,1945年甚至有了噴氣式飛機。但戰爭是一場雙方實力對比的遊戲!1938年,是英法蘇與德軍實力相差最大的時刻。隨著時間的推移,戰爭對於德軍來說越來越難打,並不是德軍戰鬥力下降了。而是同盟國戰鬥力的迅速上升和戰爭潛力的迅速挖掘,而在這一點上,德軍無論如何也不是同盟國的對手。從第三帝國方面的資料也證明希特勒是希望在1938年爆發戰爭的,為一個小小的蘇台德區,是不值得「志在天下」的希特勒如此小題大作的。希特勒本想借這個機會讓英法忍無可忍,一躍而起。對德國採取行動,德國就可以乘機將其擊敗。此時的蘇聯一方面虛弱不堪,一方面將會非常樂於看到各列強之間的廝殺,坐觀成敗,趁機解決芬蘭。況且面對依然靠著騎兵為主力的波蘭軍隊,偌大的波蘭作為戰略緩衝的作用甚至還要大於他所能造成的威脅。1938年的整個歐洲只有德國做好了充分的戰爭準備,這是德國領先他的對手,實力差距最大的時期。所以戰爭如果能在1938年爆發,則有可能德國就能夠一舉擊敗英國。並在1939年最遲1940年,乘蘇聯元氣未復之時迅速擊敗蘇聯,並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 -

在希特勒瀕臨末日之時的1945年,在蘇軍攻進柏林,希特勒在柏林的元首地堡里,望著牆上腓特烈大帝的畫像,他還喃喃自語,懊悔當初沒在1938年發動戰爭,從而導致了一切希望的毀滅。-
推薦閱讀:

透視美國大選 崩潰的帝國
成吉思汗消滅草原最強反抗部落:建立強大草原帝國
張宏傑:日本以「大日本帝國」自居是因隔 絕生活所致
《新大秦帝國》對白全錄 (大秦帝國:裂變 影評)
明帝國的衰亡

TAG: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