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課課外閱讀書目

.[美]羅伯特.達爾《現代政治分析》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

〔美〕 羅伯特?古丁漢斯 – 迪特爾?克林格曼《政治科學新手冊》(上、下冊)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版

[美]戴維?伊斯頓:《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華夏出版社1999年版[美]加裡布埃爾?阿爾蒙德?小鮑威爾《當代比較政治學——世界展望》商務印書館1993年版

[英]費里德利希?馮?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下)三聯書店1997年版

[美]查爾斯?林德布洛姆《政治與市場—世界的政治—經濟制度》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意]加埃塔諾.莫斯卡《政治科學要義》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年版

[美]西摩?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戴維?B?杜魯門《政治過程——政治利益與輿論》(上、下)(台灣)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美] 布坎南、塔洛克《同意的計算:立憲民主的邏輯基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美]曼瑟爾?奧爾森《集體行動的邏輯》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美]亞當.普沃斯基《民主與市場》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美]塞繆爾?亨廷頓《變革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三聯書店1989年版

[美]李普塞特著《政治人》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美]塞繆爾?亨廷頓著《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三聯書店 1989年版 [美]塞繆爾?亨廷頓著《第三波—20世紀後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聯書店1998年版

[美]西達.斯考切波著《國家與社會革命——對法國、俄國和中國的比較分析》,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7年3月版

普沃斯基的《民主與市場》張瑞星的讀書筆記

一,政治民主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問題。

二,民主何以持久問題。

民主——「壞東西」、 「好東西」、 不確定的東西。

1、民主是個壞東西。

在希臘文里,「民主」由「demos」和「kratos」組成,「寓意人民的統治」。 民主是個「壞東西」可以說是古希臘的傳統。反民主的理論最起碼可以追朔到蘇格拉底…蘇格拉底認為『民眾沒有任何關於善的知識』,因此,他不可能『附和民主原則和民眾主權』。」此後,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西塞羅乃至孟德斯鳩都將民主視為多數人統治中的壞的政體。

2、民主是個好東西

逆轉民主的壞名聲,使民主成為一個好東西,盧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將作為政體概念的民主制,轉化為一切政治合法性的來源。他通過「公意」將大眾凝鑄為具有自由意志的「人民」,並將其置於政治領域的絕對位置,即「主權者」。隨後通過人民主權原則的論證使民主成為一切政治合法性的來源。

3、民主是個不確定的東西

普沃斯基則認為民主是個不確定的東西。「民主的一大標誌特徵即是,對所有的參與者來說,具體的結果總是不確定的。」「民主是一種處理衝突的制度,其結果有參與方的所作所為決定,但任何單一的力量絕對控制不了。任何競爭中的政治力量都無法知道衝突的結果,因為他們的行動影響也取決於其他方的行動,他們充滿變數,不可預期。因此,從參與各方來看,結果都是不確定的:民主似乎是這樣一種制度,在此制度下,每一個人都做他認為是最佳的事情,然後投出骰子看最終的結果。因為民主是一種分散的決策行為體制,而知識的作用範圍肯定是有限的,所以結果總是不確定的。」他指出「民主的本質就是利益相互衝突的各派政治力量之間的競爭」、「民主的本質特徵就在於沒有什麼東西是一成不變的」(p46)。民主的兩點精髓就是:民主的進程的結果是未知的,事先無法確定;是民眾以及為增進自身利益與價值而相互競爭的政治力量決定著民主結果。因此,民主是一種有規則的開放體系,或者說民主意味著有組織的不確定性。(P12)

既然民主是個不確定的東西,那為何人們還傾向於建立並維持民主制度呢?這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解釋。從最保守意義上來講,民主能使人免於專斷權力的侵害;從積極的角度來講,民主提供了一種改變眼下不利狀況的遠景;從根本意義上來講,正因為我們有衝突,所以才需要民主。

要注意到,專制與民主下不確定性之差異在如下意義上是有條件的:專制之下毫無疑問,政治結果不會包括那些對權力結構意志不利的東西;而民主之下則沒有任何一個群體能從自己的偏好與資源出發很確定地預測結果。資本家並不總會贏的民主方式處理的衝突。P32

這兩種體制下的不確定性有三個方面的區別:一,專制政權可以事後改變規則;專制之下懲罰性再分配的時間和數量都是武斷的;在民主之下,稅率有政治力量的行為聯合決定。

由此可見,民主是一種產生不確定性的體制,是一種策略行為分散化的體制,知識只能是局部的。(P33)各團體、各組織的影響力是有限的,不存在凌駕於所有政治力量之上的勢力。

他總結道:總之,在一個民主國家所有的力量必須為實現其利益不斷奮鬥。任何一種力量都不會因其政治地位而受到保護。誰也不能等到事後去修正結果。人們必須將其利益付諸競爭與不確定性中。在從威權統治轉向民主統治過程中關鍵的一步是要跨越一道門檻,對形式上的政治過程產生的結果,誰也不能干預和扭轉。民主化就是把所有的利益付諸競爭的行動,就是使不確定性制度化的行動。邁向民主化的關鍵就是從一群人到一套制度的權力轉移。

二、民主得以持久的條件

自民主被認為是一個好東西以來,關於民主能否持久就成了熱門話題。那麼作為不確定的東西的民主得以持久的條件有哪些呢?

對此,普沃斯基有多處表述。首先他指出使民主持久的中心問題是:在競爭中失敗的政治力量何以接受失敗的結局,並願意繼續參與競爭而不是去顛覆民主制度?只有在下列情況下,民主才會得到鞏固:在一定的政治經濟條件下,某種特殊的制度體系成為人們間唯一的博弈規則;誰也不能想像遊離於民主制度之外;失敗方想做的一切就是在他們剛剛失敗過的民主制度下,重新努力。

當服從——在制度框架內行為——構成了所有相關政治力量分散策略的均衡時,民主才是鞏固的。

我認為唯有當民主能夠喚起各主要政治力量從自身利益出發主動地遵守民主制度時,民主才能長久存在。為了喚起這種遵從,民主必須同時給所有這些力量提供公平的機會,使之能在制度的框架內競爭,併產生實質性成果。即民主必須是公平而有效的。

按照他的分析,可將民主得以持久的條件歸納如下:

制度本身的條件。

民主制度提供一種遠景,使失敗的一方有機會重頭再來。

只有在下列情況下,民主才會得到鞏固:在一定的政治經濟條件下,某種特殊的制度體系成為人們間唯一的博弈規則;誰也不能想像遊離於民主制度之外;失敗方想做的一切就是在他們剛剛失敗過的民主制度下,重新努力。他強調在一定條件下,某些制度會為相關的政治力量提供一種遠景,使之服從目前不利的結局,以促進未來的利益。政治力量相信,組織民主競爭的制度框架會允許他們將來繼續推進其利益,因此而接受眼前的失利。P8

第二,民主必須公平、有效。

總之,從靜態的觀點看,民主制度必須是公平的。它必須給相關政治力量在利益和價值競爭中以獲勝的機會。從動態的角度看,民主必須是有效的。它必須使民主體制下的失敗也比其他非民主體制下的失敗的未來前景更具有吸引力。P19

於是,為了喚起服從,要鞏固民主,民主制度必須在某種程度上是公平的,在總體上是有效的。P19

第三,民主制度下的所有組織都必須遵守規則。

民主要穩定有效,政府萬萬不可對政治力量間的關係變化無任何反應,不能在制定政策時不與各種力量商議,當政府執行規則時就不能不受服從規則的限制

第四,民主制度下的政府要有治理能力。

穩定的民主要求政府應當足夠強大以便有效地治理,而不是虛弱到一碰到重大利益的阻礙就不能治理。

2、社會經濟方面的條件。

從社會方面來看:首先,需要沒有任何一個組織足夠強大到能阻止一切結果出現;其次需要軍隊的中立。

從經濟方面來看:首先,民主需要以一定的經濟績效為基礎。新生民主政權的存續很大程度取決於他們的經濟成就。其次,政治轉型與經濟轉型相互依賴。在過渡國家,這種過度的過程就是從各式各樣的權威主義向民主的過渡,從各式各樣的國家統治的、壟斷的、封閉的經濟體制向以市場為基礎的經濟體制的過渡。這兩種過渡都是根本性的轉變,相互依賴、缺一不可。經濟上的壓力會給政治轉變帶來直接威脅。

3、文化心理方面的條件。

主要是指內涵妥協、寬容和信任的民主精神。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說:「妥協是政治的靈魂」,事實上,可以更進一步說,妥協是民主的靈魂。妥協精神被視為民主所有條件中最為重要的條件之一,因為「民主國家的公民須樂於以妥協的辦法解決他們的分歧。民主的所有條件之中,這是最重要的,因為沒有妥協就沒有民主,而有關各方如不願妥協,即無達成妥協的可能」,「妥協是民主程序的核心」,「妥協的過程對民主是特殊的支持」。妥協精神是民主政治制度內生的、必然的政治現象,也是民主政治能夠得以長期存在和發展的奧秘。民主化轉型過程中的制度只能在談判協商中產生。P4

寬容是民主政治中不可或缺的公民美德。在民主制下,改革能否成功取決於轉型成本在政治上是否能被容忍。轉型過程中,物質條件出現暫時的惡化就足以破壞民主政治和經濟改革。因此,無論向民主轉型還是鞏固轉型後的民主制度,都需要公民的寬容和理解。

在民主政治的運行過程中,信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信任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沒有信任這樣的東西,人類社會就根本不會存在,就此而言,信任是社會生活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在缺乏信任的情況下,人類關係就將為猜疑所支配。每個人都將把任何其他人作為一個潛在的敵人,一旦有機會,這種潛在的敵人就會使他栽跟斗」。[4]信任也是人們走向相互合作的前提和基礎。因為信任可以減少了交易成本,增強社會整合、公民參與的動力,它是政治體系和社會系統實現良性運行的潤滑劑。在運用博弈論分析民主體制下人們為什麼普遍遵守規則時,他就是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可能就是對他人會像自己一樣遵守規則的信任。

三、餘論

使民主鞏固的各條件之間並不一定是相容相洽的,轉型民主最難兼顧公平與效率,政治領域的民主與經濟領域的自由常常相矛盾。民主的鞏固可能是條件與制度共同作用的結果,制度或許必須符合條件。同時,他提醒我們,雖然民主是我們所努力追求的東西,但我們也不應該將民主理想化。民主要求人們中止一種信念,不再相信肯定有一種結果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最好的、理性的。以規則和人數作出的決策,並沒有什麼最初的理性。民主政治的日常生活並不是什麼讓人感到神聖而敬畏的場景;相反他就是為了一點小算盤而無休無止的爭論,為了矇騙與誤導他人而編出譽美之詞,在權力與金錢之間拉拉扯扯,法律也並不標榜什麼正義,政策反而有助於增進特權。另外,民主化轉型需要注意轉型策略。過渡的最終結局取決於過渡的方式。P34這與亨廷頓在第三波中的提醒是一致的。

在進行這些探討時,普沃斯基綜合運用了多種方法,如邏輯實證方法、博弈論、社會心理分析方法等。


推薦閱讀:

快生活,慢思考
新年將至,你一定沒讀過這幾本可能改變人生的書
故事一 夕陽
愛他就評論他——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沉浮與枯榮—八十自述》讀書推薦

TAG:閱讀 | 政治 | 讀書 | 書目 | 政治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