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鑒賞精選五十題
06-07
1、讀下面這首詞,完成⑴-⑵題。(7分)洪培欣語文網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①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映,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應念嶺表經年②,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洪培欣語文網注釋:①張孝祥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②嶺表,指五嶺以外的地區。經年是指作者被貶擔任廣南西路經略撫使,在嶺南過的一年。洪培欣語文網⑴下面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 秋草無色,秋水無波,畫面的空靈使中天的一輪皓月、湖上的一葉扁舟分外突出。洪培欣語文網B. 「素月分輝,明河共映,表裡俱澄澈」的景與「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的情交相呼應,交相融合。洪培欣語文網C. 詩人獨以一顆心面對浩瀚水天,欣然領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懷坦蕩,無懼兩鬢已斑,前途坎坷。D. 這是一首豪放詞,也是現實主義的詞作。這些特點在詞中的描寫和抒情中有明顯的體現。洪培欣語文網⑵ 上闋和下闋的結尾,作者都採用了模糊表達的方式。試分析這樣寫的好處。(4分)(1)D (3分)(不是現實主義,是浪漫主義。)(2)①擴大詞句的內涵。②引起讀者思考,吸引讀者參與想像。(兩點4分,一點2分。)2.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後面的題目(6分)官舍竹王禹偁誰種蕭蕭數百竿?伴吟偏稱作閑官。不隨夭艷爭春色,獨守孤貞待歲寒。聲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歡。明年縱便量移去,猶得今冬雪裡看。【注】閑官:詩人當時因受讒而被貶,所任的商州團練副使是個無事可做乾的虛銜。洪培欣語文網這首詩描寫竹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寫出了竹什麼特點?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懷?洪培欣語文網托物言志。(答「托物抒懷」「繪聲繪色」「由形到聲」也可)寫出了竹清白、堅貞、高潔的特點。表現了詩人孤獨而堅貞不渝的情懷。(每答對一問得2分)3.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後面的題目(6分)酒泉子納蘭性德謝卻荼蘼, 一片月明如水。 篆香①消,猶未睡,早鴉啼。嫩寒無賴羅衣薄,休傍闌干角。最愁人,燈欲落,雁還飛。【注】①篆香,猶盤香。 唐宋時將香料做成篆文形狀,點其一端,依香上的篆形印記,燒盡計時。(1)詞上片用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環境?(3分)(2)分析說明全詞表現的抒情主人公的情感。(3分)(1)夜月、啼鴉、篆香、凋零的荼蘼等,(2分)渲染環境的凄清冷寂。(1分)(2)啼鴉、飛雁襯託人物內心的紛亂與孤獨之感;(1分)一夜無眠折射了人物的重重心事;(1分)全詞集中表現了作者的孤寂感傷懷人之情。(1分)4.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後面的題目(6分)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1)「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是為後世所傳誦的佳句,「送」與「滴」字用得尤妙,請簡要賞析。(3分)洪培欣語文網(2)詩中詩人經歷了怎樣的情感變化?請作簡要分析。(3分)(1)「送」字化無情為有情,生動地寫出荷花的香氣清淡細微(1分); 「滴」字既準確寫出竹露滴在池面清脆的聲響,又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寂寥。(1分)寫荷氣以「送」,寫竹響以「滴」,從嗅覺、聽覺兩方面寫,而不直寫視覺形象,恰是夏夜給人的真切感受。(1分)(2)詩人先寫夏夜水亭納涼的清爽舒適(1分),由於境界的清幽絕俗而想到彈琴助興,又由於身邊知音寥落,無人共度良宵,頓生孤獨之感,(1分)這就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故人思念的惆悵。(1分)5、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的題目。(6分)答張十一①韓愈山凈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篔簹競長纖纖筍,躑躅②閑開艷艷紅。未報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詩罷看雙鬢,斗④覺霜毛一半加。[注]①張十一:名署,與韓愈同任監察御史,因勸諫德宗皇帝,兩人同時被貶。韓愈被貶到廣東陽山,張署被貶到湖南臨武。②躑躅:杜鵑花科。③恩波:皇帝的恩澤。④斗:通「陡」。(1).前四句描寫景物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特點?請略加分析。(3分)(2).前人評價尾聯寫得婉轉含蓄,對此你是怎麼理解的?(3分)(1).⑴襯托:以聲襯靜,猿的哀鳴打破了山村的寧靜;⑵擬人:「競長」「閑開」寫出了春天的生機。⑶寓情於景:猿的哀鳴觸動了詩人內心的悲愁,色彩鮮艷、充滿生機的春景反襯了詩人的哀怨之情。(寫出其中一點得1分,兩點得3分)(2)⑴詩人寫愁不說愁,只說鬢髮白了一半;⑵只說讀張署的詩是白了鬢髮的原因,不正面寫自己的愁怨。(寫出一點得1分,兩點得3分)6、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後面的題目。(7分)晚望【清】鄭珍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雲收去鳥,翠稻出行人。水色秋前靜,山容雨後新。獨憐溪左右,十室九家貧。⑴ 這首詩字面平易,卻實有錘鍊之功。頷聯「收」、「出」兩字以淺為深,以俗為雅,用得很特別。請簡要賞析這兩個字的妙處。(3分)⑵ 這首詩歌是怎樣表達詩人思想感情的?請結合全詩內容加以概括分析。(4分)(1)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語言」的能力,也就是品賞詩歌的「鍊字」藝術。考查兩個動詞,答題時首先要考慮兩字本身在詩歌中的含義,其次要考慮兩字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和作用。洪培欣語文網【參考答案】鳥兒隱沒於碧雲之中,卻說被藍天白雲收了進去;農人田間穿行勞作,卻說被翠綠的稻秧送了出來。一「收」一出「,運用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繪出一幅清新明麗的春景圖。(2)【解析】在本詩中詩人要表達的情感是很明確的--感嘆民生疾苦。這裡重點考查情與景的關係,揣摩樂景與哀情之間的辯證關係。【參考答案】前三聯描繪春色之美和恬靜閑適之感,最後兩句點出農村的窮苦和內心的沉重。作者運用「以樂寫哀」的手法(或「以樂景襯悲情」、「對比」、「襯托」、「對照」),表現自然界美好與現實生活貧困的不協調,抒發了滿腔悲憤之情,也使感嘆民生疾苦的主旨更為鮮明。洪培欣語文網7、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宿山寺賈島眾岫聳寒色,精廬向此分。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雲。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群。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聞。(1)賈島寫詩擅長苦吟奇句,頷聯中的「透」和「逆」二字用得準確傳神,請簡要分析(4分)答:「透」字寫出了從疏落的樹枝空隙之間,看見夜空的流星划過的景象。「逆」寫出了月亮之側雲朵漂移,雲行而反似月走,雲與月看似逆向而行的畫面。(2)這首詩寫出了山寺的什麼特點?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請結合全詩簡要說明。(4分)答:①孤峙高寒,清幽靜寂;遠離世俗,超乎物外。(一是圍繞「高」,二是圍繞「靜」三是圍繞「不俗」)②主要運用了襯托的表現手法。眾岫之寒,流星之爍,林木之疏,走月之逆,行雲之行,松巢之高,仙鶴之不群,老僧之混沌,都襯托山寺的孤峙高寒,清幽靜寂;遠離世俗,超乎物外。(3)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答:厭世慕隱,佛家情懷(大意對即可,大體答到「厭惡世俗」,「歸隱之念」「高潔情懷」「超凡脫俗」「皈依之念」都算對。《宿山寺》賞析:賈島的《宿山寺》,全篇一山,一寺,一星,一水,一月,一雲,一松,一鶴,一僧,來此一宿,不禁煩襟滌盡,皈依之念頓生。眾岫之寒,流星之爍,流水之疏,走月之逆,行雲之行,松巢之高,仙鶴之不群,老僧之混沌,契台一體,詩人的筆意,地僻境清,遠離俗世,胸襟高潔超群之致,隨手拈來,流露於字裡行間,實在令人嘆而觀止,起筆從視覺形象寫起:群峰高聳,山,無需多著墨,用一「寒」,其色自青,翠色浮空,透出一片寒意;而「聳」字極神,山高,峰極為挺拔。詩人投宿的寺院就座落在群峰環繞的一座山峰的絕頂之上。作者甩了水墨畫的技法,勾畫出山寺孤峙高寒的特點。頸聯始見奇筆,「流星透疏水」,星本不動,影落水中,水流而反似繁星流動,流淌中,繁星隨水而逝,非是夜空中閃亮划過夜空之流星,空明澄凈,引人入勝。最奇者,詩人竟把水分為疏和密,疏而能透,繁星倒影水中,厚密則顯濁混,難以透瑩光也。詩人之所以稱為詩人,其感覺必異於常人的。月本不移,而片雲飄移,雲行而反似月走,且為兩物相逆而行,詩人短短五字,盡也。觀察之細緻,構想之奇瑰,非一顆敏感之心性不能為之,令人拍案叫絕。這兩句的妙處渲染出空山幽寂清玲的氣氛,有力地襯託了山寺的凄冷荒寂。五、六句從自然景觀轉人人事議論。「絕頂人來少」.是說山寺因在絕頂而人跡罕至,揭示了山寺的遠離市塵。「高松鶴不群」,寫獨鶴單棲高松之上。鶴為仙禽,青霄遺舉,不於雞鴛為伍,本即離塵脫俗,益以古剎旁之高松,巢在其上,倍顯其了無俗氣,卓爾不群。橙鶴在古典詩文中,常作為高潔與長壽的象徵,現在看到松鶴,自然使人想到植松養鶴之人。這就為下面寫寺中高僧作了鋪墊。尾聯兩句,寫寺中只有一位八十歲高僧,雖然久經春秋,卻雙足未曾落於塵世,一直與世無爭。讀到這裡,回頭再看「絕頂…高松」二句,正是展現了具有象徵意味的這位僧人的生活環境。推之全詩,可以看出,有此眾岫環抱空寂之山,才有此絕頂孤峙之寺,有此絕頂孤峙之寺,才有此超然世外之僧;而身臨其境,投宿其寺,親見其僧者,唯有詩人一人而已。於是,詩人的胸襟可窺一斑也。賈島少年為僧,後雖還俗,但因屢試不第,仕途不遇,他似乎一直未脫離過「僧本位」的思想。在他那以「幽奇寒僻」的風格見長的詩作中,往往皆蘊含著耐人尋味的禪意。這首詩,堪稱其中的佳作。賈島的詩,無輕俗之弊,幽細精緻,造語不凡,雅正清奇。洪培欣語文網這首詩充分顯示出加工之妙。賈島首先從這個山寺悟出了它的寂靜,確立了全詩的主題,再根據這個主題來改造加工所有素材,使其達到孤寂的地步。尤其是頸聯,更把這種孤寂推倒王國維所謂「境界」的高度,精美絕倫,警策動人。賈島少年為僧,後雖還俗,但因屢試不第,仕途不遇,他似乎一直未脫離過「僧本位」的思想。在他那以「幽奇寒僻」的風格見長的詩作中,往往蘊含著耐人尋味的禪意。這首詩,堪稱其中的佳作。起筆從視覺形象寫起:群峰高聳,翠色浮空,透出一片寒意;詩人投宿的寺院就座落在群峰環繞的一座山峰的絕頂之上。作者用了水墨畫的技法,勾畫出山寺孤峙高寒的特點。三、四句具體描繪夜空天體運行的景觀。從寺外疏落的樹枝空隙之間,看見夜空的流星划過;朵朵輕雲,逆著月亮運行的方向飄移,月亮就在雲際中遊動。作者描繪這種幽清奇麗的景象,極見「推敲」鍊字之功。沈德潛評「走月逆行雲」說:「順行雲則月隱矣,妙處全在逆字。」(《唐詩別裁》)同樣,「流星透疏木」的「透」字與「疏」字也有嚴密的內在邏輯關係,唯因木之「疏」,所以才能「透」出流星來,否則縱有流星划過,為濃厚的枝葉所遮擋,又怎能看見呢?然而這兩句的妙處還不止於此,疏木與行雲襯托下的流星走月的自落自行,渲染出空山幽寂清冷的氣氛,有力地襯託了山寺的凄冷荒寂。五、六句從自然景觀轉入人事議論。「絕頂人來少」,是說山寺因在絕頂而人跡罕至,揭示了山寺的遠離市塵。「高松鶴不群」,寫獨鶴單棲高松之上。松鶴在古典詩文中,常作為高潔與長壽的象徵,現在看到松鶴,自然使人想到植松養鶴之人。這就為下面寫寺中高僧作了鋪墊。結尾兩句寫寺中只有一位八十歲高僧,雖然久經春秋,卻一直與世無爭。讀到這裡,回頭再看「絕頂」「高松」二句,正是展現了具有象徵意味的這位僧人的生活環境。推之全詩,可以看出,有此眾岫環抱空寂之山,才有此絕頂孤峙之寺,有此絕頂孤峙之寺,才有此超然世外之僧;而身臨其境,投宿其寺,親見其僧者,唯有詩人一人而已。於是,詩人的胸襟可見一斑了。洪培欣語文網8、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8分)數日趙師秀數日秋風欺病夫,盡吹黃葉下庭蕪。林疏放得遙山出,又被雲遮一半無。野望翁 卷一天秋色冷睛灣,無數峰巒遠近間。閑上山來看野水,忽於水底見青山。(1)兩首詩都寫秋景,流露出的情感有無異同?請簡要分析。(4分)(2)趙師秀和翁卷都是當時有名的苦吟詩人,兩首詩的末兩句均令人拍案叫絕,請任選其一,結合詩句內容賞析其妙處。(4分)(1)感情的不同之處:趙詩所抒發的感情,由病體經受秋風、見到黃葉遍地而悲苦,到看見疏林秋山、白雲飛來而振奮,再到見山峰被雲遮蔽若隱若現而既欣喜又遺憾,感情是有變化的,是悲喜交織、由悲而喜;翁詩自始至終都是以閑適的心態在欣賞秋景,抒發讚賞喜悅的感情。感情的相同之處:整體上都通過白描筆法,寫出景物、意境的清空、悠藐、高遠,藉此表達作者閑雲野鶴般的疏放和閑淡之情。(每點2分,共4分)(2)任選一首詩的後兩句進行賞析即可得4分。示例:趙詩末兩句,寫樹林稀疏,遠山剛呈現出它的雄姿,卻又被飛來的雲遮去了一半。一「放」一「出」一「遮」,三個動詞做動態化的描寫,把樹山雲都寫得神采飛揚,顯現出淡遠清幽的意境,顯得沖談而清奇,一改前面悲苦的情調。(分析「放」字的擬人手法,「疏」與「遮」前後對照映襯也可)(詩意2分,手法分析2分,共4分)翁詩末兩句,寫詩人登山看水,卻在水裡看見了青山的影子。從詩人的視角的變化,寫出登山看水卻又於水中見山的體驗,寫出山的青翠水的澄澈,表達一種理趣,表現了詩人的閑情逸興。(分析「忽」「閑」「見」也可)(詩意2分,手法分析2分,共4分)9、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的題目。(11分)答張十一①韓愈山凈江空水見沙, 哀猿啼處兩三家。篔簹②競長纖纖筍,躑躅③閑開艷艷花。未報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詩罷看雙鬢,斗⑤覺霜毛一半加.【注】①韓愈一生中兩次遭貶,本詩是他第一次被貶到陽山(今屬廣東)後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德宗貞元十九年,張十一與韓愈同為監察御史,一起被貶張到郴州林武令任上曾有詩贈韓愈,韓愈寫此詩作答。②篔簹:(yún dāng)生長在水邊的大竹子。③躑躅:即杜鵑花。④恩波:皇帝的恩澤。⑤斗:通「陡」。(1)、頷聯上下兩句中最精鍊傳神的分別是哪一個字?請作簡要分析(6分)(2)、「未報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這兩句是全詩的關鍵,蘊含著作者內心深處許多矛盾著的隱微之情,請簡要分析(5分)(1).「競」「閑」用的比較傳神(1分)「競」字把嫩筍爭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寫活了(1分)「閑」字則把躑躅隨處開放、清閑自得的意態揭示了出來(1分)以樂景襯哀情,色彩艷麗的綠竹和紅花,交相輝映,一切顯得悠閑超脫,沒有羈絆,更加反襯出作者無所事事、不被重用的愁苦之情(3分)(2).皇帝的深恩我尚未報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熱的瘴氣中虛度餘生(1分)而已既有無辜被貶的憤怨與悲愁,(1分)又有對自己從此消沉下去的擔心;(1分)既有自己被貶南荒回歸無望的嘆息,(1分)又有對未來建功立業的憧憬(1分)10、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後面的題目。南柯子·憶舊仲殊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①?【注】①家:句末語氣詞,加強語氣。洪培欣語文網(1).這首詞的上闋在寫景時用了哪些技巧?試結合詩句分析。(5分)(2).這首詞抒發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6分)(1).①寫景採用了遠近結合的手法。「十里青山遠」是遠景,寫出了青山歷歷在目之景;「潮平路帶沙」是近景,寫出了潮水退去,沙跡殘留的路面之狀。(2分)②用了視聽(動靜)結合的手法。「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是視覺描寫,「數聲啼鳥」是聽覺描寫。(1分)③「數聲啼鳥怨年華」運用了擬人修辭手法,表達作者內心的愁怨。(2分)(2).①抒發了作者年華易逝,青春不再的憂傷之情。「數聲啼鳥怨年華」一句可以看出這一點;②抒發了作者天涯飄泊的厭倦之情,「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寫詞人站在荷塘邊,想起從前路過此地,乘著酒意,觀賞荷花,引發叩問:「你還記得那年買酒喝的那個醉漢么?」抒發了作者對物是人非的複雜心情。(每點2分)11、 讀下面這首詞,完成①~②題。(7分)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時作元好問塞上秋風鼓角,城頭落日旌旗。少年鞍馬適相宜。從軍樂,莫問所從誰。候騎才通薊北,先聲已動遼西。歸期猶及柳依依。春閨月,紅袖不須啼。[注]:猶及:還趕得上。①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開頭兩句,對仗工整,借「秋風鼓角」「落日旌旗」分別從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表現了邊塞景象的壯美。洪培欣語文網B. 上片後三句勾勒出一個樂觀豪邁、甘願為國效力的少年形象,其中「從軍樂」的「樂」字堪稱這首詞的詞眼。洪培欣語文網C. 下片前兩句寫出了大部隊聲勢浩大,行動迅捷,作戰威猛,很快就取得了戰鬥的勝利。洪培欣語文網D. 這首詞以邊塞生活為題材,既無「將軍白髮征夫淚」的哀傷之氣,也無「古來征戰幾人回」的悲慨之情。洪培欣語文網②「歸期猶及柳依依」一句中,「猶及」二字使該句意蘊頗豐。請結合前後詩句具體分析。(4分)洪培欣語文網①C(3分)②(4分)「歸期猶及柳依依」是說勝利歸來還趕得上楊柳依依的春天。「猶及」一句與上文的「才通」「已動」意脈相貫,表現此前行軍作戰的迅捷順利,強調歸期在即,同時又與後文的「不須啼」呼應,暗示勝利指日可待,表現出喜悅樂觀的情懷、豪邁慷慨的胸襟。12、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的題目。(7分)擬古九首(其九)①[晉]陶淵明種桑長江邊,三年望當采。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柯葉自摧折,根株浮滄海。春蠶既無食,寒衣欲誰待。本不植高原,今日復何悔。【注】①公元418年劉裕扶持晉恭帝登基,隔年又逼晉恭帝退位,改晉為宋。有人認為這首詩暗喻晉亡的一段歷史。(1).簡析畫線句在全詩中的作用。(3分)(2).分析這首詩的象徵意義。(4分)(1).(3分)結構上起過渡作用,由描述轉為議論。哀嘆桑樹被毀,春蠶無葉可食,養蠶人的寒衣也無著落。暗喻晉亡後造成的禍害。寫出結構上的作用,給1分;寫出哀嘆的意思,給1分;寫出暗喻的意思,給1分。(2).(4分)桑樹象徵晉國。桑樹錯植在長江邊,以致折枝毀葉,被洪水捲走,而晉恭帝依賴於劉裕登基,又因劉裕而亡國,桑樹的命運就是晉國的命運。寫出象徵意義,給2分;具體分析,給2分。如果從人生命運,或者從事物發展的因果關係等角度分析也可以。13、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後面的題目。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其二)貫休(唐)水香塘黑蒲森森, 鴛鴦鸂鶒①如家禽。前村後壟桑柘②深, 東鄰西舍無相侵。蠶娘洗繭前溪淥, 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 笑指西坡瓜豆熟。洪培欣語文網【注】①鸂鶒(xīchì):一種像鴛鴦的水鳥。②柘(zhè):一種樹。(1).詩歌的前三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5分)(2).詩歌的頸聯和尾聯出現的人物形象各有怎樣的特點?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6分)(1).池塘里,蒲草森森,長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壓壓的一片,微風吹過,帶來陣陣清香;(1分)一對對鴛鴦、鸂鶒,悠悠自在,嬉戲覓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樣,一點也不怕人;(1分)到處都是一片翠色蔥蘢的桑樹和柘樹,長勢繁密幽深。(1分)描繪了一幅靜謐安恬的田園之景。(2分)(2).蠶娘是一個勤勞的、因喜獲豐收而內心喜悅的形象。一條碧波蕩漾、清澈見底的小溪,抱村而流,吹著笛子,聲音清脆悠揚,一時興起,又和衣進入溪水,沐浴在綠水碧波之中,可見其快樂、頑皮。(2分)山翁則是一個淳樸善良、殷勤好客的形象。他挽著我的手臂,笑容滿面,親切熱情地指著西坡那片地對我說,瓜和豆已經熟了,再住上幾日就可嘗新了,表現其淳樸善良、殷勤好客。(2分)(結合詩句1分,性格特點概括1分,如果有分析「我」的酌情給1分。)【詩歌賞析】前三句寫自然景色。池塘里,蒲草森森,長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壓壓的一片;微風吹過,帶來陣陣清香;一對對鴛鴦、鸂鶒,悠悠自在,嬉戲覓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樣,一點也不怕人;「前村後壟」猶言「到處」,到處都是一片翠色蔥蘢的桑樹和柘樹。這三句中雖無一字讚美之詞,然而田園的秀色,豐產的景象,靜穆的生活氣息已是觸目可見,具體可辨,值得留戀。且不說桑柘的經濟價值,單說蒲,蒲嫩時可食,成熟後可織席制草具,大有利於人。再說鴛鴦鸂鶒尚且寧靜地生活著,何況乎人!這就又為第四句「東鄰西舍無相侵」作了鋪墊與烘托。而且植物的蓬勃生長,總離不開人的辛勤培植。詩句不言村民勤勞智慧,而頌揚之意俱在言外。洪培欣語文網在上述景色秀麗、物產豐盛、生活寧靜、村民勤勞的環境里,「東鄰西舍」自然相安無事,過著「無相侵」的睦鄰生活。沒有強凌弱、眾暴寡、爾虞我詐、互相爭奪等社會現象。很明顯,通過農家寧靜生活的描寫,詩人作為佛門人士,也不免寄託了本人的理想和情趣,這自不待言。洪培欣語文網詩的後四句,一口氣寫了包括作者在內的四個人物,在同類唐詩中,這還是不多見的。這四句從生活在這一環境中人物內心的恬靜,進一步展示出山家的可愛。瞧,一條碧波蕩漾、清澈見底的小溪,抱村而流,蠶娘在淥溪邊漂洗著白花花的蠶繭。牧童哥吹著笛子,聲音清脆悠揚;一時興起,又和衣進入溪水,沐浴在綠水碧波之中。山翁挽著我的手臂,笑容滿面,親切熱情地指著西坡那片地對我說,瓜和豆已經熟了,再住上幾日就可嘗新了。寥寥幾筆,把繭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聲悅耳的客觀景緻,寫得逼真如畫;蠶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令人不難想見,蠶娘喜獲豐收,其內心之甜美;牧童和衣而浴,其性格之頑皮;「山翁留我宿又宿」,其情誼之深厚。加上「笑指」等詞語的渲染,更把山翁的動作、情態、聲音、笑貌及其淳樸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進一步顯現出來;而詩人「我」,處在這樣的環境里,不待言,其流連忘返的心情可想而知。更妙的是,詩在末尾用一「熟」字狀「西坡瓜豆」,繪出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回應上文滿塘黑壓壓的蒲與到處都是的桑柘,真叫人見了喜煞。全詩至此戛然而止,卻留下耐人回味的餘地。14、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的題目。題王叔明《岩居高士圖》〔元〕倪瓚①臨池學書王右軍②,澄懷觀道宗少文③。王侯筆力能扛鼎④,五百年來無此君。【注】①倪瓚,元代最有影響的畫家,畫界的權威。②王右軍,東晉書法家王羲之。③宗炳,字少文,南朝宋代畫家,平生喜觀漫遊山水,將所見景物圖於壁上,自稱「澄懷觀道,卧以游之」。 ④扛鼎:《史記?項羽本記》:「籍(項羽)長八尺余,力能扛鼎。」(1).詩的前兩句提到王右軍和宗少文,這樣寫有什麼作用?(4分)(2).後兩句暗含王叔明畫作的特點。作為元代著名畫家,他的畫作有較強的代表性。請結合作者對王叔明畫作的感情傾向,分析元畫的欣賞趣味。(4分)(1).提出兩位古人,運用烘托、類比的手法,為下文作鋪墊,暗喻著王蒙的繪畫造詣可以與他們比美,同時也與繼承前人的成就分不開。(2).倪瓚抓住王蒙畫作筆力雄健(「能扛鼎」)的特點,給予極高的評價(「五百年來無此君」)。倪瓚作為最有影響的畫家,其評價具有權威性,著意於「筆力」應該是元代文人畫的共同風尚,這也正是我們欣賞的趣味所在。1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九日杜甫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葉①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①竹葉:竹葉青酒⑴根據前兩聯,回答詩人當時的處境怎樣。(3分)⑵頸聯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景象?運用了什麼手法?請簡述。(4分)⑶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歌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3分)⑴孤獨、老病、重陽登高而憂愁無法排解(因病不能多飲酒而無心賞菊)(3分,每點1分)⑵他鄉日落時分,黑猿聲聲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來(1分)的凄涼(1分)景象。渲染(1分)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鄉南飛的白雁繪聲繪色地渲染凄清之境。(1分)亦可答:對比(1分)異鄉之景與舊國之物的對比,黑猿與白雁的色彩對比。(1分)⑶思親懷鄉、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傷、遭逢戰亂傷時憂國的情懷。(每點1分)16、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後面的題目。(7分)浣溪沙①蘇軾山下蘭芽短浸溪, 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②。註:①這首詞是詞人於元豐五年(1082)謫居黃州期間所作。②黃雞:即「黃雞催曉」,語自白居易《醉酒》詩。(1)詞中所寫是什麼季節?從哪裡看出來?(3分)(2)詞的下片表達了詞人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簡要分析。(4分)(1)(3分)春天。從「蘭芽短」(蘭草發芽)、「子規啼」看出來。(1點1分。)(2)(4分)下片寫門前流水尚能西流、不要白頭面對黃雞催曉,表達了詞人雖處逆境而老當益壯(不服年老)、自強不息(曠達進取)的精神。(1點1分)17、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的題目。卜運算元朱敦儒①旅雁向南飛,風雨群初失。饑渴辛勤兩翅垂,獨下寒汀②立。洪培欣語鷗鷺苦難親,矰繳③憂相逼。雲海茫茫無處歸,誰聽哀鳴急。【注釋】①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強渡黃河,進逼洛陽,中原大地沉浸在血與火的深淵。作為主戰派的朱敦儒也加入南渡的隊伍,開始了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②汀(tīng):水邊平地,小淵。③矰繳(zēngjiǎo)。系有絲繩、弋射飛鳥的短箭。(1).這首詩表現了旅雁的哪些特徵?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2).本詞處處寫雁,實則處處寫人。透過旅雁的形象,你眼前呈現出的是一幅怎樣的南渡畫面?請加以描述。(5分)(1).旅雁特徵:失群孤危、饑渴辛勞、孤宿寒汀、哀怨憂懼、無所依託、無力續飛。(2分)這首詠物詞運用象徵(托物寓意/借物喻人)的手法,(1分)以南飛失群的孤雁來抒發詩人身世的浮沉,生活的動蕩不安,(1分)同時也象徵了在靖康之變中廣大人民流離艱辛的景況。(2分)(2).大批民眾背井離鄉,顛沛南逃,路上風雨交加。有的人不幸走散,饑寒交迫,前無親人可投,孤苦無依,後有追兵相逼,困頓不堪。(共5分。「南渡人多」1分,「天氣狀況」1分,「心理焦慮」1分,「走散後的情景」2分。意思對即可。)18、閱讀下面的古代詩歌,完成後面的題目。鷓鴣天(元代)魏初去歲今晨卻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閑無處,兩鬢秋霜細有華。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圓夜煮茶?(1)綜觀全詞,「心事」具體指的是什麼?(3分)(2)詞中用了哪種手法寫「心事」?(4分)(1)想家,想與家人團聚,安享天倫之樂;厭倦奔波與飄泊(仕途),希望歸隱田園。(2)用去年團圓的歡樂與今年分離的痛苦作對比寫「心事」;用「兩鬢秋霜細有華」「兒女團圓夜煮茶」的細節寫「心事」;通過寫歸鴉反襯自己的不歸,來寫「心事」。(答成寫景烘托心事也可)19、閱讀下面兩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數日趙師秀數日秋風欺病夫,盡吹黃葉下庭蕪。林疏放得遙山出,又被雲遮一半無。野望翁 卷一天秋色冷睛灣,無數峰巒遠近間。閑上山來看野水,忽於水底見青山。(1)兩首詩都寫秋景,流露出的情感有無異同?請簡要分析。(4分)(2)趙師秀和翁卷都是當時有名的苦吟詩人,兩首詩的末兩句均令人拍案叫絕,請任選其一,結合詩句內容賞析其妙處。(4分)(1)感情的不同之處:趙詩所抒發的感情,由病體經受秋風、見到黃葉遍地而悲苦,到看見疏林秋山、白雲飛來而振奮,再到見山峰被雲遮蔽若隱若現而既欣喜又遺憾,感情是有變化的,是悲喜交織、由悲而喜;翁詩自始至終都是以閑適的心態在欣賞秋景,抒發讚賞喜悅的感情。感情的相同之處:整體上都通過白描筆法,寫出景物、意境的清空、悠藐、高遠,藉此表達作者閑雲野鶴般的疏放和閑淡之情。(每點2分,共4分)(2)任選一首詩的後兩句進行賞析即可得4分。示例:趙詩末兩句,寫樹林稀疏,遠山剛呈現出它的雄姿,卻又被飛來的雲遮去了一半。一「放」一「出」一「遮」,三個動詞做動態化的描寫,把樹山雲都寫得神采飛揚,顯現出淡遠清幽的意境,顯得沖談而清奇,一改前面悲苦的情調。(分析「放」字的擬人手法,「疏」與「遮」前後對照映襯也可)(詩意2分,手法分析2分,共4分)翁詩末兩句,寫詩人登山看水,卻在水裡看見了青山的影子。從詩人的視角的變化,寫出登山看水卻又於水中見山的體驗,寫出山的青翠水的澄澈,表達一種理趣,表現了詩人的閑情逸興。(分析「忽」「閑」「見」也可)(詩意2分,手法分析2分,共4分)20、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7分)轉應曲·邊草戴叔倫邊草,邊草,邊草盡來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萬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聲愁絕。(1)「重疊復沓」是古詩詞中常用的結構方式與手法。請簡析它在這首詞中的作用。(3分)(2)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首詩中最精鍊傳神或最能表達作者情感的文字。你認為這首詞的「眼」是什麼?為什麼?請結合全詞簡要賞析。(4分)(1)①可創造意境,加強語意、感情的抒發,以盡其情。(1分)②如「邊草」的疊句,就造成了一種茫茫無邊的荒涼草原的意境,從而為老兵提供了一片迷離的活動背景,以烘托其空虛彷徨的心理狀態。「明月」的疊句不僅造成了一種月光滿地,使戍卒輾轉難眠的意境,還形成了一種迴環往複的韻致,強烈烘託了老兵輾轉反側的思鄉情緒。(2分)(2)①詞眼是「愁絕」。(1分)作者為了突出詞眼,增加其藝術感染力,先進行了景物烘托---邊塞將盡的枯草,積滿山山嶺嶺的冰雪,初晴的夜空上普照大地的明月,偶爾傳來的悲切嗚咽的胡笳聲,用這諸般景物托出那羸弱的老兵。這樣步步寫來,層層烘托,感情所至,就自然凝成了「愁絕」二字。這樣的「愁」,自有其沉重的扣人心弦的力量。(2分)景物的烘托之外,作者又運用疊句的藝術形式所創造的藝術氛圍加以烘托。這種複雜的藝術氛圍,就強烈地烘託了那老兵的輾轉反側的思鄉情緒,再加上那一聲追魂奪魄的悲笳,困於戍守的老兵還會不「愁絕」嗎?(1分)2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渡江[明]張 弼揚子江頭幾問津,風波如舊客愁新。西飛白日忙於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勝鄉國夢,敝裘猶帶帝京塵。交遊落落俱星散,吟對沙鷗一愴神。(1)「客愁」在詩中表現在哪些方面?請加以概括。(4分)(2) 指出「吟對沙鷗一愴神」中「沙鷗」意象的作用。(2分)(1)(4分)奔波忙碌(幾問津、忙於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鄉(鄉國夢),朋友零落(交遊落落)。洪培欣語文網(2)(2 分)以到處飛翔的沙鷗襯托作者的孤單漂泊。22、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悲秋黃公度萬里西風入晚扉,高齋悵望獨移時。迢迢別浦帆雙去,漠漠平蕪天四垂。雨意欲晴山鳥樂,寒聲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關時事,不學楚人兒女悲。(1).請從「景」與「情」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5分)(2).後人評此詩「格調高致」,請結合詩歌內容作簡要分析。(6分)(1).頷聯融情於景,詩句描寫了遠處的別浦,遠去的行舟,廣漠而靜謐的荒野,寥廓蒼茫的天空等蕭瑟落寞的景象,寄寓了詩人悵惘、孤獨的情感。(2).古人寫悲秋多從自己的身世經歷訴離別,寄愁思,多作「兒女悲」的個人感慨,而本詩卻借悲秋抒發憂國之思,表現了詩人不念個人得失的豪邁氣度和胸懷天下的偉大抱負。2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後面的題目。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洞庭青草①,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應念嶺表②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③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註:①洞庭青草:洞庭湖在岳陽市南,青草湖在洞庭之西南,二湖相通,總稱洞庭湖。②嶺表:嶺外,即五嶺以南的兩廣地區。 ③萬象:萬物。這首詞作於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當時,他被讒言落職,從廣西經洞庭湖北歸。洪培欣語文網(1).請從修辭的角度,任選兩例分析這首詞上片的特色?(6分)(2).後人極力推崇此詞說:「飄飄有凌雲之氣,覺東坡《水調》猶有塵心」,請結合原文,簡要分析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5分)(1).比喻、誇張、對比、對偶。(每例明確修辭手法1分,結合詞句說明1分,表達作用1分)(2).上片描寫廣闊清靜、上下澄明的湖光水色,表現作者光明磊落,胸無點塵的高尚人格。(2分)下片抒發豪爽坦蕩的志士胸懷,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肝膽皆冰雪」可謂是一切志士仁人的共同品性,是人類最可寶貴的品格。(2分)結尾幾句以西江北斗、賓客萬象的奇思妙想和偉大氣魄,表現他淋漓的興緻和凌雲的氣度。表現出對宇宙奧秘,人生哲理的深深領悟,達到一種超越時空的極高的精神境界。(12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後面的題目。卜運算元海棠為風雨所損劉克莊片片蝶衣輕,點點猩紅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種千般巧。朝見樹頭繁,暮見枝頭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風吹了。【注】劉克莊,南宋著名詞人,一生致力於抗金復國大業,卻屢遭當權者的排擠、壓制和迫害。(1).海棠的「百種千般巧」在上闋中是如何體現的?請作簡要分析。(5分)(2).下闋通過「朝與暮」「繁與少」的對比,強調了什麼?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6分)(1).「巧」在形色:花瓣兒薄如蝶翅,輕盈有致(2分);花朵固小,卻猩紅如染,鮮艷嬌美(2分);「片片」狀花瓣之薄,「點點」言花朵之密(1分)。(2).下片將早晨的「朝與暮」和「繁與少」對比,強調海棠變化之大、受損之重,流露出詞人對風雨無情吹打鮮花的惋惜與不滿(3分),暗喻作者才不見用,遭受壓抑的愁苦情懷,流露出對當權者壓制、迫害和摧殘人才的不滿。(3分)25、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8分)村晚雷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1)本詩中作者描寫了怎樣的畫面?表達出怎樣的感情?(4分)(2)本詩在寫景上極有特色,請從表達技巧角度任選兩個方面加以賞析。(4分)(1)寧靜閑適的暮春晚村圖景,表達了作者對閑適的田園生活讚美嚮往之情。(2)①鍊字,作者用「滿」字寫出春山春水春草的美麗,春草茂盛,春水澄澈,春山柔美,春草春山倒映在春水中,清晰可見,渾然一體,別有趣味;「橫」字準確傳神寫出牧童嫻熟的牧牛技巧和聰明活潑的性格;②動靜結合,作者先寫靜景後寫動景,景物層次分明,有機結合,完整構成一幅幽靜美麗的田園風光圖;③以動襯靜,牧童的短笛襯托出晚村的幽靜;④比擬,「銜」用比擬手法寫出日落景象,化靜為動,形象生動;⑤情景交融,詩中情與景高度統一,水乳交融,詩中的每一處景物都充分表現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讚美嚮往。26、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7分)轉應曲·邊草戴叔倫邊草,邊草,邊草盡來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萬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聲愁絕。洪培欣語文網(1)「重疊復沓」是古詩詞中常用的結構方式與手法。請簡析它在這首詞中的作用。(3分)(2)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首詩中最精鍊傳神或最能表達作者情感的文字。你認為這首詞的「眼」是什麼?為什麼?請結合全詞簡要賞析。(4分)(1)①可創造意境,加強語意、感情的抒發,以盡其情。(1分)②如「邊草」的疊句,就造成了一種茫茫無邊的荒涼草原的意境,從而為老兵提供了一片迷離的活動背景,以烘托其空虛彷徨的心理狀態。「明月」的疊句不僅造成了一種月光滿地,使戍卒輾轉難眠的意境,還形成了一種迴環往複的韻致,強烈烘託了老兵輾轉反側的思鄉情緒。(2分)(2)①詞眼是「愁絕」。(1分)作者為了突出詞眼,增加其藝術感染力,先進行了景物烘托---邊塞將盡的枯草,積滿山山嶺嶺的冰雪,初晴的夜空上普照大地的明月,偶爾傳來的悲切嗚咽的胡笳聲,用這諸般景物托出那羸弱的老兵。這樣步步寫來,層層烘托,感情所至,就自然凝成了「愁絕」二字。這樣的「愁」,自有其沉重的扣人心弦的力量。(2分)景物的烘托之外,作者又運用疊句的藝術形式所創造的藝術氛圍加以烘托。這種複雜的藝術氛圍,就強烈地烘託了那老兵的輾轉反側的思鄉情緒,再加上那一聲追魂奪魄的悲笳,困於戍守的老兵還會不「愁絕」嗎?(1分)27、閱讀下面這首樂府詩,完成後面的題目。江鄉故人偶集客舍戴叔倫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還作江南會,翻疑夢裡逢。風枝驚暗鵲,露草泣寒蟲。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鍾。(1)、清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請體會並說出「風枝驚暗鵲,露草泣寒蟲」一句描繪了怎樣的情景,表達了怎樣的感情。(5分)(2)、古人寫詩講究「鍊字」,「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鍾」一句中哪兩個字用得最好?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6分)(1)、 ①這兩句通過烏鵲的驚動和秋蟲的悲鳴表現了夜色的沉寂和凄涼。(意思對即可) ②抒寫了身世飄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懷鄉思親的悲涼況味。(意思的即可)(2)、 ① 長 畏②「長」意即永遠沉醉不願醒來,只有在這樣的境界中,才能忘卻飄零之苦,暫得歡愉;側面表現了流離的痛苦。「畏」是說害怕聽到報曉的鐘聲,曲折地表達了不忍與朋友分別的心理,傳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飄泊在外的痛楚。(其他言之成理即可)28、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的題目。觀魏博何相公獵張祜曉出禁城東,分圍淺草中。紅旗開向日,白馬驟迎風。背手抽金鏃,翻身控角弓。萬人齊指處,一雁落寒空。(1).詩歌前兩聯描寫了怎樣的場景?有什麼作用?(5分)(2).結合詩歌后兩聯,簡要分析何相公形象。(6分)(1).這兩聯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色彩艷麗、壯闊宏大的晨獵場景(晨獵圖),「淺草」「紅旗」「白馬」,寫出環境色彩的艷麗,「分圍」「向日」「迎風」,寫出場面的宏大。(分析2分,概括1分)烘託了晨獵的氛圍,為人物的出場做了鋪墊。(作用2分)(2).塑造了一個身手矯健、技藝高超的獵手形象。「背手抽」寫出了取箭動作的嫻熟利落。「翻身控」展現了獵手動作難度大,技藝高超。尾聯通過描寫人們的驚嘆和大雁應聲而落側面表現出射箭技藝的高超。(形象概括2分,分析4分)29、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的題目。秋晚登城北門陸 游幅巾藜杖北城頭,卷地西風滿眼愁。一點烽傳散關信,兩行雁帶杜陵①秋。山河興廢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樓。橫槊賦詩非復昔,夢魂猶繞古梁州②。註:①杜陵:本指長安,此處借指汴京。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漢中,南宋西北邊境上的重要關塞南鄭、大散關皆在此地,詩人過去曾在這裡駐守。(1).(7分)①下列對詩句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上句運用白描的手法刻畫了詩人登臨北城樓扶杖遠眺的形象,下句則寫詩人見西風卷地而觸目傷懷的情景。B.頷聯寫詩人在北城頭遠遠地看見從大散關傳來的烽煙,南飛的鴻雁在硝煙中把秋意帶到了詩人日夜懷念的杜陵。C.頸聯以形傳神,通過詩人「搔首」「倚樓」這兩個動作,形象而生動地表現了其內心煩亂不安又悵然無奈的情緒。D.全詩感情充沛,詩人愁緒滿懷,既有登臨而起的悲秋之情,也懷有對山河興廢的嘆惋,還有因身世安危而生的感慨。②請結合詩歌內容,賞析尾聯中「非」和「猶」兩字運用的妙處。(4分)(2).梁啟超稱讚陸遊「亘古男兒一放翁」,請根據這首詩的內容概括陸遊的「男兒」本色,並聯繫你的閱讀積累或社會現實,談談你對「男兒」的認識。(不少於200字)(10分) 洪培欣語文網(1).(7分)① (3分)B。(應該是南飛的鴻雁帶來杜陵秋意)②(4分)答案要點:解釋字義、詩句表面的意思(1分);指明手法,答出對比,並說明效果(1分);說明表達的情感內涵(詩人雖壯志未酬,但雄心猶在的情懷,雖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但念念不忘收復失地、北定中原,憂慮邊關戰局)(2分)。(2).(10分)(1)概括陸遊的男兒本色--有雄心壯志,有家國意識,有心繫國家安危的責任感,有百折不回的堅韌毅力。2分(至少要說出兩點)。(2)結合原文具體詩句進行簡要分析,2分。(3)聯繫閱讀積累或者結合社會現實,2分。(舉例具體,恰當,有類比關係)(4)談出認識,有觀點句,有分析,2分。(觀點鮮明,認識清楚,分析深入)(5)語言表達,2分(思維清晰,沒有病句, 1分;語言精彩,用詞恰當, 2分。)30、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後面的題目。菩薩蠻·宿水口洪 臻斷虹遠飲橫江水,萬山紫翠斜陽里。系馬短亭西,丹楓明酒旗。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鴻去。又是月黃昏,寒燈人閉門。(1).請分析上片寫景的技巧與作用。(6分)(2).下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1). ①「斷虹遠飲橫江水」化靜為動(或動靜結合),充滿情趣。②寫景由遠而近,描寫井然有序。③以樂景稱哀情,為下片的抒情做鋪墊。(6分)(2).表現了詞人的羈旅愁思與孤獨寂寞之感。(2 分)結合詩句具體分析(3 分)。3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洪培欣語文網悲秋南宋·黃公度萬里西風入晚扉,高齋悵望獨移時。迢迢別浦帆雙去,漠漠平蕪天四垂。雨意欲晴山鳥樂,寒聲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關時事,不學楚人兒女悲。【注】詩人黃公度因反對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譏謗」國事的罪名,貶為肇慶府通判(1)請從「景」與「情」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4分)(2)頸聯中「山鳥」和「井梧」是帶有喻意的藝術形象,請指出「山鳥」和「井梧」分別喻指哪類人。(2分)(3)黃公度的這首《悲秋》格調高致,請結合詩歌內容作簡要分析。(4分)(1)(4分)【答案】頷聯融情於景(1分),詩句描寫了遠處的別浦、遠去的行舟,廣漠而靜謐的荒野,寥廓蒼茫的天空等蕭瑟落寞的景象(2分),寄寓了詩人的悵惘、孤獨的情感(1分)。【解析】本題重點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解題時要注意從題目指定的「景」與「情」的角度進行賞析,賞析「景」的區域為頷聯,但「情」的賞析要注意聯繫上下詩句。洪培欣語文網(2)(2分)【答案】「山鳥」喻指那些只求一時的歡樂和和平、沉湎於偏安局面的權貴們;「井梧」喻指那些看到暫時繁榮背後隱伏著危機的、關心國家命運的有識之士。【解析】本題重點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解題時要注意聯繫作者的時代背景及身世遭際。作者關切時事,借眼前實景委婉曲折地表達對朝廷投降政策的不滿。「雨意欲晴」和「寒聲初到」,是自然氣候的變化,又實中寓虛,隱喻政治氣候的變化。詩人賦予「山鳥」「井梧」以人的性格,用帶有喻意的藝術形象,抒情的筆調,告訴人們:山鳥只是為目前的晴天而高興,井邊的梧桐卻敏感地覺察到季節的變易。作者藉此表現在宋金對峙的那個時代,那些沉湎於偏安局面的權貴們,僅希求一時的和平和歡樂,惟有關心國家命運的有識之士,才能看到隱伏著的危機.(3)一般古人寫悲秋大多從自己的身世經歷訴離情、寫別恨,寄愁思,多做「女兒悲」的個人感慨(2分),而本詩卻借悲秋抒發憂國之思,表現了詩人個人得失不縈於懷的豪邁氣度和胸懷天下的偉大抱負。32、閱讀下面一首明詩,然後回答問題。(7分)古戍明·劉基古戍連山火,新城殷地笳[注]。九洲猶虎豹,四海未桑麻。天迥雲垂草, 江空雪覆沙 。 野梅燒不盡,時見兩三花。[注]笳:號角⑴本詩作於元末,請結合前兩聯談談這首詩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3分)⑵本詩的後兩聯描繪了怎樣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變化?(4分)(1) 本詩寫了邊城堡壘烽火不斷,遍地號角,農事敗壞,老百姓不能安居樂業的情形。(1分)反映了當時戰事頻繁,時局動蕩,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2分)(2) 頸聯寫了一派荒蕪蕭條的景色:白雲低垂,與草原連成一片,江面廣闊,白雪覆蓋著無垠的黃沙。流露出詩人對現實的怨憤,對國家前途的憂心。(2分)尾聯寫雖歷經戰火和風雪,梅樹依舊頑強堅貞,透露出春的消息。寄託了詩人對未來的美好希望及堅定信念。(2分)33、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的題目。(7分)感遇①·其一張九齡(唐)蘭葉春葳蕤②,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①此詩系張九齡遭讒貶謫後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②葳蕤:枝葉茂盛而紛披(1)、首聯用了對偶修辭,互文以見義,寫出了春蘭與秋桂 、 的特徵。(3分)(2)、聯繫全詩,從表現手法的角度分析作者所表達的情感。(4分)(1)、(3分)生機勃發、清雅高潔(2)、(4分)詩人採用了傳統的比興手法,托物寓意,抒發情感。詩人通過讚譽高雅清香的春蘭秋桂不慕求虛榮,不阿諛權貴,芳香出於自然,以此自喻,從而抒發自己孤芳自賞、潔身自好、不求人知、恬淡從容的襟懷,表達堅持政治理想、不求富貴利達的高尚節操。34、閱讀下面這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8分)姑蘇①懷古許渾②宮館余基輟棹過,黍苗無限獨悲歌。荒台麋鹿爭新草,空苑鳧鷖占淺莎③。吳岫雨來虛檻冷,楚江風急遠帆多。可憐國破忠臣死,日日東流生白波。註:①姑蘇,即姑蘇台,夫差曾在台上備官妓千人,又造春宵宮,為長夜之飲。②許渾,晚唐詩人。③莎,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塊根稱「香附子」,可入葯。(1).請簡析這首詩頷聯中的「爭」和「占」字的表達效果。(4分)(2).詩歌尾聯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色?試分析這種寫法的妙處。(4分)(1)、「爭」和「占」生動地描繪出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1分)使歷史陳跡的死寂與自然生命的生機形成鮮明的對比,(1分)透露出一種對歷史變遷、國家興衰的感慨。(2分)(2)、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2分)由直接抒情過渡到景物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人世無常、自然永恆的人生感慨,給人無限聯想和想像。(2分)35、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題目。(7分)虞美人·寄公度舒亶①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背飛雙燕貼雲寒,獨向小樓東畔倚闌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注】①舒亶:宋神宗時任御史中丞,獲罪罷官,曾寫此詞寄贈江南友人公度。⑴ 詞上闋點明了季節的句子是 ;「背飛雙燕」一語,在詞中的寓意是 。(2分)⑵ 試從「虛實結合」的角度賞析本首詞。(5分)⑴芙蓉落盡天涵水/朋友離別。(2分)⑵要點:上闋實寫日暮獨倚樓頭所見蒼涼的秋景;(2分)下闋虛擬歲暮朋友登樓遠眺,遙贈我江南春梅的情景。(或,下闋從對方著筆,想像朋友登高望遠,贈我江南春梅的情景)(2分)虛實結合的描寫中,見秋水冬雪、花落燕飛,更見遲暮懷人的深深情意、殷殷希冀。(1分)36、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送人歸京師①陳與義②門外子規啼未休,山村落日夢悠悠。故園便是無兵馬,猶有歸時一段愁。【注】①京師: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陳與義:南宋初年愛國詩人,河南洛陽人(1)指出詩中「子規」意象的含義。(2分)(2)詩中「故園便是無兵馬」與「猶有歸時一段愁」是否矛盾?為什麼?(4分)(1)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杜宇、子鵑。傳說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凄切,故藉以抒悲苦哀怨之情。(2)不矛盾,因為在詩人看來,即便故園沒有戰火,但國土淪喪,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歸京時,觸景生情,心中難免生出一段憂國之愁。37、閱讀下面的曲詞,然後回答問題。(6分)[折桂令]問秦淮孔尚任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1)「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用了哪兩種修辭手法?(2分)(2)「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色?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4分)(1)借代,反問。(2)通過「白鳥」「綠水」「嫩黃花」「新紅葉」等描繪了初秋景色,又通過「飄飄」「滔滔」「有些蝶飛」「無個人瞧」等表達了因昔盛今衰引發的冷寂落寞之情。38、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7分)金陵懷古王珪懷鄉訪古事悠悠,獨上江城滿目秋。一鳥帶煙來別渚,數帆和雨下歸舟。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雲壓舊樓。故國凄涼誰與問,人心無復更風流。【注】王珪:時任北宋左相,寫作此詩時北宋在與西夏的兩次戰爭中均遭失敗(1)試分析詩歌首聯在全詩中的作用。(3分)(2)全詩表現「凄涼」之情。請簡析頸聯是如何表現這種情感的。(4分)(1)(3分)①開篇點題,點明時間和地點。(1分)②「悠悠」「獨上」「滿目秋」等詞,開篇即為全詩籠罩了一層孤寂、蕭索的氣氛。(1分)③與尾聯中的「故國凄涼」「誰與問」形成首尾呼應。(1分)(2)(4分)用「蕭蕭」「慘慘」疊音詞修飾「暮吹」與「寒雲」,摹聲繪色,寫出了晚風凄緊,寒雲慘淡之景,也寫出了作者的凄涼心緒;「驚」運用擬人手法,既寫出了秋風中「紅葉」飄零的情狀,也寫出了詩人心頭之「驚」;「壓」既形象地寫出了寒雲之重,也表現出詩人心情之沉重。(「蕭蕭」「慘慘」「驚」「壓」,每處賞析1分)39、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回答問題。 (11分)梔子花詩【明】沈周雪魄冰花涼氣清,曲欄深處艷精神。一鉤新月風牽影,暗送嬌香入畫庭。註:沈周,明朝「吳門畫派」的領袖。(1).梔子花為常綠灌木,夏季開花,起首句為什麼會有「冰雪」之喻?全詩體現了詩人怎樣的情致? (5分)(2).詩的後兩句尤為奇妙,歷來頗得詩評家的青睞,請作簡要賞析。(6分)(1).①梔子花呈白色,又因其在夏季開花,所以喻其花魂為雪鑄,喻其花為冰質,以突出其冰清玉潔的形象在夏天給人們帶來的清涼之氣、舒爽之感。②體現了詩人對夏夜梔子花形象的喜愛以及由梔子花、夜風所營造的清新、雅緻、幽靜、恬適氛圍的欣賞、沉醉。(2).(6分,每答對一點給2分)①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寫出了「梔子花」在夜風中的風情。②一「牽」一「送」,夏夜微風的情態可掬;言「影」言「香」,梔子花的精魂大有飛動之感。③如鉤新月,暗香浮動,視覺與嗅覺相結合,營造出幽美恬靜的意境。40、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8分)同王徵君湘中有懷張謂八月洞庭秋,瀟湘水北流。還家萬里夢,為客五更愁。不用開書帙,偏宜上酒樓。故人京洛滿,何日復同游?(1)請說說首聯在詩中的作用。(2分)(2)頷聯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3分)(3)請簡要分析詩歌尾聯所蘊涵的情感。(3分)(1)一方面緊扣標題寫景,另一方面又融情於景,引出後面的懷人念遠之意。(言之成理即可) 洪培欣語文網(2)虛實結合的手法。「萬里夢」,點明空間,魂飛萬里,極言鄉關京國之遙遠,這是虛寫;「五更愁」,點明時間,徹夜縈愁,極言客居他鄉時憶念之殷深,這是實寫。(能答出一種手法、言之成理即可) 洪培欣語文網(3)尾聯寫道:我的朋友都在長安和洛陽,什麼時候能和他們一起暢遊?作者以問句的形式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對家鄉親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與親人朋友相聚不能的無奈和惆悵之緒。(言之成理即可)41、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問題。(8分)二郎神(宋)柳 永炎光謝。過暮雨、芳塵輕灑。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鉤遙掛。應是星娥嗟久阻,敘舊約、飆輪①欲駕。極目處、微雲暗度,耿耿銀河高瀉。閑雅。須知此景,古今無價。運巧思、穿針樓上女,抬粉面、雲鬟相亞②。鈿合金釵私語處,算誰在、迴廊影下。願天上人間,佔得歡娛,年年今夜。【注】①飈輪:指御風而行的神車。②亞:通「壓」,低垂的樣子。(1)指出這首詞描寫的是中國傳統的什麼節日,並說明作出判斷的依據。(4分)(2)此詞採用了虛實結合的藝術表現手法,請結合作品的上片賞析。(4分)(1)七夕節(又稱「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2分)「應是星娥嗟久阻,敘舊約、飆輪欲駕」,牛郎織女七夕欲飛渡銀河相會;「運巧思、穿針樓上女,抬粉面、雲鬟相亞」,少女七夕望月穿針,向織女乞巧;「鈿合金釵私語處,算誰在、迴廊影下」,青年男女選擇七夕交換信物,夜半私語。(以上3點,至少答出1點,2分。引用了相關的詞句但未作說明,1分。)(2)詞的上片寫暑熱已退,黃昏雨後輕灑芳塵,碧天如水,一彎新月出現在遠遠的天空,是實寫;(1分)想像織女乘駕神車飛渡銀河,是虛寫。(2分)通過虛實結合的手法,營造了七夕清爽宜人、浪漫美好的環境氛圍。(1分)42、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杏花天影姜夔丙午之冬,發沔口①。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風月清淑②,小舟掛席,容與波上.綠絲低拂鴛鴦浦,想桃葉、當時喚渡③。又將愁眼與春風,待去;倚欄橈,更少駐金陵路、鶯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滿汀芳草不成歸,日暮;更移舟,向甚處?註:①沔口,今湖北漢口。②清淑,晴和。③桃葉,晉·王獻之的愛妾。獻之曾於渡口作歌一首贈桃葉,桃葉亦作歌回贈。後人因此稱此渡口為桃葉渡。⑴有人認為「又將愁眼與春風」一句著一「愁」字,含蓄精妙。你同意嗎?請簡述理由。(4分)⑵下片寫離情愁苦主要使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試結合具體詩句簡要分析。(4分)⑴同意。上片寫景思人。「又將愁眼與春風」一句,與起句「綠絲」相呼應。(1分)春風乍到,柳芽欲綻還閉,恍似含愁,因而愁人所見的柳芽,自然也成為「愁眼」。(1分)這是一種移情作用。此處詞人所云之愁,寄寓柳可再見而人難重覓,景物猶在而情事已非之愁恨,故著一「愁」字,含蓄精妙。(2分)⑵下片寫離情愁苦。主要運用了反襯、擬人、融情於景等手法。(2分,答出兩點即可)如:「金陵路,鶯吟燕舞」,以秦淮鶯燕之樂景反襯作者離索懷人之悲情。又如:「算潮水,知人最苦」將潮水人格化。潮聲嗚咽,好象與自己交流心聲,最能理解我之愁苦。托喻微妙,感慨亦深。又如:「滿汀」等句寫江中小州,芳草萋萋,隱喻詞人煙波日暮,羈旅未歸而愁如芳草的傷感,遂發出「移舟」漂泊,何處是人生歸宿的茫然失落之慨嘆。國破家亡,無限痛楚,均注於詞義轉折之中,神情刻畫之內。(2分,舉出一例並作分析即可)4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7分)旅宿杜牧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1)頸聯是怎樣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的?(3分)答案:虛寫鄉愁令人難眠,漸入夢境,夢回故鄉。可路遠,醒來時天已大亮。實寫的是遠離故鄉,書信難達。表達羈旅中的思鄉之情。(3分)(2)聯繫全詩的情感,簡析尾聯的寓意。(4分)答案:用滄江美景、漁人垂釣與詩人長途跋涉、行旅艱辛形成鮮明對比。反襯自己風塵僕僕難與家人團聚的愁緒,表達了詩人對家鄉自由自在閑適生活的嚮往。(4分)43、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7分)寄全椒山中道shi韋應物今朝郡齋①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②。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注]①郡齋:滁州刺史衙署的齋舍。②煮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齋戒後的農曆九月九日,將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進鍋里煮。(1)試結合全詩分析首句的「冷」字好在哪裡。(3分)(2)這首詩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試結合全詩加以分析。(4分)(1)(3分)「冷」字是全詩寫景敘事抒情的關鍵。(1分)首句寫郡齋天氣的冷,聯想到山中天氣的冷;由天氣的冷,聯想到在山中艱苦修鍊的朋友的孤獨、凄冷。於是詩人慾送一瓢酒去,好讓他在這秋風冷雨之夜,得到一點友情的慰藉(1分)。通過一個「冷」字,虛實結合,把詩人對山中朋友的想念很巧妙地表達了出來。(1分)(未答到最後一點,但前面各點的分析較具體,也可以給3分)(2)(4分)作者的感情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山中道士的憶念之情。(1分)寫山中道人的種種活動,想送酒去安慰都是這種情感的表現。(1分)但憶念只是一層,還有更深的一層,即作者心中的寂寞之情。(1分)「郡齋冷」兩句抒寫,可以看到詩人身處郡齋的寂寞,想送酒去安慰山中的道士,終於又覺得找不著他們而無可奈何;而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終於無從化解。(1分)44、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7分)眼兒媚阮閱樓上黃昏杏花寒,斜月小欄杆。一雙燕子,兩行征雁,畫角聲殘。綺窗人在東風裡,無語對春閑。也應似舊,盈盈秋水,淡淡春山。(1)、作者寫「燕子」「一雙」,「征雁」「兩行」,有何寓意?(3分)(2)、「也應似舊,盈盈秋水,淡淡春山」這一句意境開闊,別具情味,古人曾評價說:「心已馳神到彼,詩從對面飛來」,請依此談談你的理解。(4分)(1)反襯(1分),詞人借雙飛燕和兩行雁或成雙成對的燕和雁反襯自己此刻的孤獨(1分),抒發了思婦的形單影隻,無限孤寂的情感(1分)。(2)這三句結得巧妙,運用了比喻和想像的手法,(1分)寫遠方的丈夫正在思念自己:想像家鄉的妻子是不是仍像舊時那樣,眼如秋波,眉若春山,還是那麼年輕嬌美吧!(2分)從而表達自己對遠方丈夫的深切思念。(1分)45、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題龍陽縣青草湖①唐溫如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髮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注】①青草湖:位於洞庭湖的東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與洞庭湖一脈相連,所以,詩中又寫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堯的女兒,舜的妃子,死後化為湘水女神。(1)首句那個字煉得最好,請作簡要分析。(3分)(2)請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對本詩進行賞析。(3分)(1)答案(3分)運用擬人的手法,融情於境,生動傳神。不僅是洞庭湖被西風吹老,詩人自己也被無情的時光吹老,一夜發白,寫出了詩人因秋風而生髮的悲秋之意,遲暮之感。答出擬人手法1分,賞析2分,意思答對即可。(2)(3分)虛實相生。(1分)一、二句寫悲秋,未必不伴隨著生不逢時、有志難伸的感慨;三、四句記夢,寫出對夢境的留戀,(1分)正從反面流露出他在現實中的失意與失望。(1分)46、閱讀下面這首,完成後面的題目。送別杜審言宋之問卧病人事絕, 嗟君萬里行。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別路追孫楚①,維舟吊屈平。可惜龍泉劍②,流落在豐城。【注】①孫楚:西晉文學家,名重一時,但「多所凌傲,缺鄉曲之譽」,年四十始參鎮東軍事。②龍泉劍:傳說在豫章豐城有紫氣,識寶之人挖地四餘丈,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一曰龍泉,一曰太阿。(1).請從情與景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5分)(2).古人評此詩「一個『嗟』字,自然蘊藉,寫盡了作者的複雜心情」,請結合全詩進行具體分析。(6分)(1).頷聯寓情於景(1分)。「河橋不相送」:與好友別離固已難堪,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傷之外,又增添一種遺憾之情。(2分)「江樹遠含情」:想像送別情景:友人遠去了,唯江邊垂柳,臨風依依,惜別之情,無窮無盡,運用擬人手法。形象而含蓄地寫出了自己與友人的深厚情誼。(2分)(2).一個「嗟」字,直貫篇末,渲染了一種悲涼沉重的氣氛。一寫惜別之情,因同知己離別而悵惘。二寫傷懷之情,為故人不得志而感傷。用孫楚、屈原的典故,借他們的身世遭遇喻友人仕途之坎坷,寄託了作者對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三寫對友人的撫慰與希冀,以龍泉劍終於被有識之士發現,喻友人也終將脫穎而出,再得起用。於憤懣不平中寄託了對友人的深情撫慰與熱切期望。(每點2分)47、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後面的題目。浣溪沙晏幾道(北宋)唱得紅梅①字字香,柳枝桃葉②盡深藏。遏雲③聲里送離觴。才聽便拚④衣袖濕,欲歌先倚黛眉長。曲終敲損燕釵梁。【注】①「梅」,指歌曲《落梅花》、《梅花引》之類,多述離情。②「柳枝」,指樂府《楊柳枝》曲,亦指歌女名;「桃葉」,晉朝王獻之愛妾之名,臨江相別時王獻之作《桃葉歌》。③《列子·湯問》載,秦青唱歌送薛譚,「聲振林木,響遏行雲」。④「拚」(pàn),甘願、不顧惜。(1).詞的上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請選擇其中兩種修辭手法,結合詩句簡要賞析。(5分)(2).一般的送別詩詞,常借離別之景,抒離別之情。而同為送別詞,此詞的寫法卻很新巧,請就這一點,分別結合上下片的內容作簡要賞析。(6分)(1).修辭手法有:通感、對比、誇張、雙關。①通感 「紅」添色彩,讓讀者由樂曲之名聯想到紅梅熱烈綻放、鮮麗詩意的畫面;「香」添味道,以紅梅之香寫其樂聲,生動別緻地表現出其歌聲甜美動人。聽覺與視覺、嗅覺交織起來,使描繪的樂曲更富藝術魅力。②對比其他歌女所唱的《桃葉歌》《楊柳枝》與這位姑娘所唱的《梅花》進行對比,更顯出這位歌女歌聲不同凡響,情感真摯美麗,與後面的「遏聲雲里」相呼應,銜接緊密自然。③誇張 描繪歌曲阻遏行雲,更加突顯出這位歌女歌聲高亢動人,離別之情熱烈深沉。④雙關 「柳枝」、「桃葉」既可指曲名,亦可指人名,語意雙關,表達離情、歌聲更加含蓄有味,同時,也巧妙地進行了對比,使表意變得豐富起來。(2).(1)上片,著力描寫歌女唱曲的優美動人,從側面托出悲離傷別的感傷,虛實相生,別有韻味。(3分)(2)下片,用獨特的細節來表現離情別緒。如歌女欲歌之時,作者沒有描述傷感之語,而是描繪修長眉黛,間接顯現出歌女離別時的脈脈深情;結尾句行人聽歌以玉釵按拍擊節,曲終釵斷,「分釵」暗示「分離」,表達出離人凄絕之情,其味更是有餘不盡了。(3分)(分別結合上下片分析,各3分:答出寫法的獨到之處,1分;結合詩句分析,1分;表達效果,1分48、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金陵驛二首(其一)①文天祥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雲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注]①這首詩是文天祥被俘後,於祥興二年(1279)被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經金陵(今江蘇南京)時所作。(1)對這首詩中語句的解說,不恰當的兩項是(4分) ( )( )A.首句描寫慘淡的夕陽映照著長滿衰草的離宮,這一景象暗寓南宋朝廷已如夕陽般沉淪之意。洪培欣語文網B.第二句中的「孤雲」既是實景也是自比,詩人在故國覆亡之後感到,自己就像那天邊飄浮的孤雲,再也無所依託。C.頷聯發出了山河依舊、人事已非的感慨,頸聯表達家國滄桑之感。這兩聯中都運用了對比手法。D.「舊家燕子」是化用唐朝劉禹錫《烏衣巷》中的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這一句表達了詩人決心以死報國的堅定信念。E.最後兩句詩人表示,自己雖被迫離開江南,決無生還的希望,但那忠魂終將回歸故鄉,體現了哀苦之至的心志。(2)這是一首抒情言志的詩,它在寫法上有何特點?(6分)(1)C D( C.頸聯沒有運用對比手法。 D.「舊家燕子」一句表達了對世事變遷的深沉感慨。)(2)寫法上的特點是:觸景生情,寓情於景;(3分)巧妙運用典故,將內心複雜而強烈的情感,表達得委婉含蓄而又淋漓盡致。(3分)49、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後面的題目。(8分)採桑子歐陽修群芳過後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註:歐陽修致仕後,隱居潁州西湖作了一組《採桑子》詞,共十首,此詞是第四首。(1) 詞的上片運用了哪些意象描寫了怎樣的圖景?(4分)(2) 首句是全詞的綱領 ,全詞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結合詞句分析。(4分(1)運用了落花、飛絮、垂柳等意象(1分),描摹出一幅清疏淡遠的暮春圖景(1分)。落紅零亂滿地、楊花漫空飛舞、欄畔柳條盡日斜拂於春風中(1分),作者在孤寂清冷中體味出安寧靜謐的美趣(4分)(2)全詞實寫群芳凋謝後西湖的暮春景象,虛寫過去湖上遊樂的盛況(2分),表達了作者繁華喧鬧消失後既覺有所失的空虛,又覺獲得寧靜、無所牽繫的閑適心情(2分)。50、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回答問題。 (11分)梔子花詩【明】沈周雪魄冰花涼氣清,曲欄深處艷精神。一鉤新月風牽影,暗送嬌香入畫庭。註:沈周,明朝「吳門畫派」的領袖。(1).梔子花為常綠灌木,夏季開花,起首句為什麼會有「冰雪」之喻?全詩體現了詩人怎樣的情致? (5分)(2).詩的後兩句尤為奇妙,歷來頗得詩評家的青睞,請作簡要賞析。(6分)(1).(1)梔子花呈白色,又因其在夏季開花,所以喻其花魂為雪鑄,喻其花為冰質,以突出其冰清玉潔的形象在夏天給人們帶來的清涼之氣、舒爽之感。(2)體現了詩人對夏夜梔子花形象的喜愛以及由梔子花、夜風所營造的清新、雅緻、幽靜、恬適氛圍的欣賞、沉醉。(2).(6分,每答對一點給2分) ①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寫出了「梔子花」在夜風中的風情。②一「牽」一「送」,夏夜微風的情態可掬;言「影」言「香」,梔子花的精魂大有飛動之感。③如鉤新月,暗香浮動,視覺與嗅覺相結合,營造出幽美恬靜的意境。51、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的題目。春遊湖徐府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1)「夾岸桃花蘸水開」一句中最傳神的字是哪一個?請簡要分析。(4分)(2)、富有理趣是宋詩的一大特色,請簡要分析」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中蘊含的理趣。(4分)洪培欣語文網(1)、「蘸」字,(1分)運用擬人手法(1分),一方面生動形象地寫出桃花開得繁密,把樹枝壓彎了後貼著水面的情景,(1分)另一方面也表明下過春雨,桃花是濕的,形象地表現了「桃花帶雨」的動人情形,表達了作者喜悅的心情。(1分)(2)、春水上漲,沒過橋面,正當遊人無法過去之際,一隻小船從綠蔭深處撐過來,(2分)詩句告訴人們,困境中仍然蘊含著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體現了宋詩特有的理趣。(2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看完這個,詩歌鑒賞還不會?那就只能呵呵了!
※《登金陵鳳凰台》李白唐詩鑒賞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鑒賞
※《潘妃曲(十九首選三)》怎樣鑒賞?
※語文備考 | 詩詞鑒賞知識點匯總,詩詞體裁、表達方式你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