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沖泡與品飲(三)(非常適合初學者閱讀)

白族三道茶的習俗是怎樣的? 「三道茶」系白族一種古老品茶藝術,起源於公元八世紀南詔時期,流傳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四百多年前,徐霞客游大理時,寫道「注茶為玩,初清茶,中鹽茶次蜜茶。」民間代代相傳,演變成了今日的三道茶習俗。白族散居在我國西南地區,主要分布在風光秀麗的雲南大理,這是一個好客的民族,大凡在逢年過節、生辰壽誕、男婚女嫁、拜師學藝等喜慶日子裡, 或是在親朋賓客來訪之際, 都會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款待。三道茶的泡飲,茶分三道,味各不同。第一道茶,稱之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業, 就要先吃苦"。製作時,先將水燒開。再由司茶者將一隻小砂罐置於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熱後,隨即取適量茶葉放入罐內,並不停地轉動砂罐,使茶葉受熱均勻,待罐內茶葉"啪啪"作響,葉色轉黃,發出焦糖香時,立即注入已經燒沸的開水。少頃,主人將沸騰的茶水傾入茶盅,再用雙手舉盅獻給客人。由於這種茶經烘烤、煮沸而成,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聞起來焦香撲鼻,喝下去滋味苦澀,故而謂之苦茶,通常只有半杯,一飲而盡。喝完第一道茶後,主人會重新烤茶、置水。換上精美的小茶碗以茶碟子相托,其內放入生薑片、紅糖、蜂乳、炒熟的白芝麻、切得極薄的熟核桃仁片,沖茶至八分滿。此茶甜中帶香,第二道茶就叫甜茶。它寓意「人生在世,做什麼事,只有吃得了苦,才會有甜來」。  第三道茶稱回味茶,先將麻辣桂皮、花椒、生薑片放入水裡煮,將煮出的汁液放入杯內,加入苦茶、蜂乳就成。飲第三道茶時,一般是一邊晃動茶盅,使茶湯和佐料均勻混合;一邊口中"呼呼"作響,趁熱飲下。飲下頓覺香甜苦辣俱全,讓人回味無窮,它寓意人們要常常回味,牢牢記住「先苦後甜」的道理。三道茶一般每道茶相隔3—5分鐘,同時桌上放些瓜子、松子、糖果之類,以增茶趣。

你聽說過三炮台碗子茶嗎? 三炮台碗子茶,其實是指下有底座(碗托)、中有茶碗、上有碗蓋的三件一套的蓋碗,因形如炮台,故稱三炮台碗。撒拉族認為,喝三炮台碗子茶,次次有味,且次次不同,又能去膩生津,滋補強身。沖泡三炮台碗子茶時,茶葉多為曬青綠茶,此外還要加入冰糖、桂圓、枸杞、蘋果、葡萄乾、紅棗、白菊花、芝麻等,也稱為「八寶茶」。喝三炮台時,一手提碗,一手握蓋,並用碗蓋隨手順碗口由里向外刮幾下,一則可以颳去茶湯麵上的飄浮物;二則可以使茶葉和添加物的汁水相融。由於有一個刮飄浮物的過程,三炮台刮碗子茶又稱為刮碗子茶。三泡台刮碗子茶的配料在茶湯中的浸出速度是不一樣的,因此,每泡茶湯滋味是不一樣的。第一泡以茶味為主,清香甘醇;第二泡因糖的作用,有濃甜透香之感;第三泡開始,各種乾果的味道浸透出來。

維吾爾族的茶禮如何? 維吾爾族是一個好客的民族,凡是家裡來客人,便高興和熱情地接待,並請坐在上席。給客人敬第一碗茶一般都由女主人來做。女主人將茶水倒在茶碗中,放在托盤裡端上來,先從資格最老的客人開始獻茶。第二碗開始由男主人敬茶,或者由專人負責隨時添茶。倒茶時不要往茶碗中猛倒,而要順著茶碗內邊慢慢地倒,茶水不能倒滿;主人給客人奉茶時,客人不要為表示客氣而接壺自斟;如果不想再喝,可用手把碗口捂一下,示意已喝好。按照維族的風俗在飲茶後或吃完飯時由長者作「都瓦」(祈禱與祝福),作「都瓦」時把兩隻手伸開並在一起,手心朝臉默禱幾秒種或者更長些,然後輕輕從上到下摸一下臉(這一動作在維吾爾民間習俗里表示吉祥如意),「都瓦」就完畢了。默禱的時間根據場合的不同而定,有短有長。在作「都瓦」時不能東張西望或起立,更不能笑。待主人收拾完茶具與餐具後,客人才能離席,否則就是失禮。維吾爾族喜歡喝獲磚茶。在飲茶習慣上又因所處的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別。天山以北(北疆)的維族多喝奶茶。奶茶的做法:將茶葉放入鋁鍋或壺裡的開水中煮沸後,放入鮮牛奶或已經熬好的帶奶皮的牛奶;放入的奶量以茶湯的1/5----1/4為宜;再加入適量的鹽。奶皮茶的做法與此基本類似。此外還有人喜食甜茶,即把沙糖塊放在茶水中飲用。有的家庭喜食核桃茶,將碾碎的核桃仁放入大茶碗中,以煮好的茶水沖飲,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茶。

維吾爾族是如何煮磚茶嗎? 天山以南(南疆)的維族平常喜歡喝清茶或香茶,有時也喝奶茶。清茶的做法是先將茯磚茶劈開弄碎,依茶壺容量大小放入適量碎茶,加入開水用急火燒煮沸騰即可;不可用溫火慢燒,因為燒的時間過長,就會使茶湯失去鮮爽味並變得苦澀。南疆人主要從事農業勞動,主食麵粉,最常見的是用小麥面烤制的饢,色黃,又香又脆,形若圓餅,進食時,總喜與香茶伴食,平日也愛喝香茶。他們認為,香茶有養胃提神的作用,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飲料。南疆維吾爾族煮香茶時,使用的是銅製的長頸茶壺,也有用陶質、搪瓷或鋁製長頸壺的,而喝茶用的是小茶碗,這與北疆維吾爾族煮奶茶使用的茶具是不一樣的。通常製作香茶時,應先將茯磚茶敲碎成小塊狀。同時,在長頸壺內加水七、八分滿加熱,當水剛沸騰時,抓一把碎塊磚茶放入壺中,當水再次沸騰約5分鐘時, 則將預先準備好的適量姜、桂皮、胡椒、芘等細末香料,放進煮沸的茶水中,經輕輕攪拌,經3-5分鐘即成。 為防止倒茶時茶渣、香料混入茶湯,在煮茶的長頸壺上往往套有一個過濾網,以免茶湯中帶渣。南疆維吾爾族老鄉喝香茶,習慣於一日三次,與早、中、晚三餐同時進行,通常是一邊吃饢,一邊喝茶,這種飲茶方式,與其說把它看成是一種解渴的飲料,還不如把它說成是一種佐食的湯料,實是一種以茶代湯,用茶作菜之舉。

四川人如何飲蓋碗茶? 在漢民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區都有喝蓋碗茶的習俗,而以我國的西南地區的一些大、中城市,尤其是成都最為流行。蓋碗茶盛於清代,如今,在四川成都、雲南昆明等地,已成為當地茶樓、茶館等飲茶場所的一種傳統飲茶方法。一般家庭待客,也常用此法飲茶。飲蓋碗茶一般說來,有五道程序:一是凈具: 用溫水將茶碗、碗蓋、碗托清洗乾淨。二是置茶: 用蓋碗茶飲茶,攝取的都是珍品茶,常見的有花茶、沱茶,以及上等常為3-5三是沏茶: 一般用初沸開水沖茶, 沖水至茶碗口沿時,蓋好碗蓋,以待品飲。 四是聞香: 泡5分鐘左右,茶汁浸潤茶湯時,則用右手提起茶托,左手掀蓋,隨即聞香舒腑。五是品飲: 用左手握住碗托,右手提碗抵蓋,傾碗將茶湯徐徐送入口中,品味潤喉,提神消煩,真是別有一番風情。

雲南人如何泡九道茶? 九道茶主要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雲南昆明一帶最為時尚。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為常見,多用於家庭接待賓客,所以,又稱迎客茶,溫文爾雅是飲九道茶的基本方式。因飲茶有九道程序, 故名"九道茶"。一是賞茶: 將珍品普洱茶置於小盤,請賓客觀形、察色、聞香, 並簡述普洱茶的文化特點,激發賓客的飲茶情趣。二是潔具: 迎客茶以選用紫砂茶具為上,通常茶壺茶杯、茶盤一色配套。多用開水沖洗,這樣既可提高茶具溫度,以利茶汁浸出;又可清潔茶具。三是置茶: 一般視壺大小,按1克茶泡50-60毫升開水比例將普洱茶投入壺中待泡。四是泡茶: 用剛沸的開水迅速沖入壺內,至3-4分滿。五是浸茶: 沖泡後,立即加蓋,稍加搖動,再靜置5分鐘左右,使茶中可溶物溶解於水。六是勻茶: 啟蓋後,再向壺內沖入開水,待茶湯濃淡相宜為止。七是斟茶: 將壺中茶湯,分別斟入半圓形排列的茶杯中,從左到右,來回斟茶,使各杯茶湯濃淡一致,至八分滿為止。八是敬茶: 由主人手捧茶盤,按長幼輩份,依次敬茶示禮。九是品茶: 一般是先聞茶香清心,繼而將茶湯徐徐送入口中, 細細品味,以享飲茶之樂。

廣東人如何喝早茶? 早市茶,又稱早茶,多見於中國大中城市,其中歷史最久,影響最深的是羊城廣州,他們無論在早晨上工前,還是在工余後,抑或是朋友聚議,總愛去茶樓,泡上一壺茶,要上兩件點心,美名"一盅兩件",如此品茶嘗點,潤喉充饑,風味橫生。廣州人品茶大都一日早、中、晚三次,但早茶最為講究,飲早茶的風氣也最盛,由於飲早茶是喝茶佐點,因此當地稱飲早茶謂吃早茶。吃早茶是漢族名茶加美點的另一種清飲藝術,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當場點茶,品味傳統香茗;又可按自己的口胃,要上幾款精美清淡小點,如此吃來,更加津津有味。如今在華南一帶,除了吃早茶,還有吃午茶、吃晚茶的,把這種吃茶方式看作是充實生活和社交聯誼的一種手段。在廣東城市或鄉村小鎮,吃茶常在茶樓進行。如在假日,全家老幼登上茶樓,圍桌而坐,飲茶品點,暢談國事、家事、身邊事,更是其樂融融。親朋之間,上得茶樓,談心敘誼,溝通心靈,倍覺親近。所以許多即便交換意見,或者洽談業務、協調工作,甚至青年男女,談情說愛,也是喜歡用吃(早)茶的方式去進行,這就是漢族吃早茶的風尚至所以能長盛不衰,甚至更加延伸擴展的緣由。

為什麼說解渴最數大碗茶? 喝大碗茶的風尚,在漢民族居住地區,隨處可見,特別是在大道兩旁、車船碼頭、半路涼亭,直至車間工地、田間勞作,都屢見不鮮。這種飲茶習俗在我國北方最為流行,尤其早年北京的大碗茶,更是名聞刻遐邇,如今中外聞名的北京大碗茶商場,就是由此沿習命名的。大碗茶多用大壺沖泡,或大桶裝茶,大碗暢飲,熱氣騰騰,提神解渴,好生自然。這種清茶一碗,隨便飲喝,無須做作的喝茶方式,雖然比較粗獷,頗有"野味",但它隨意,不用樓、堂、館、所,擺設也很簡便,一張桌子,幾張條木凳,若干只粗瓷大碗便可,因此,它常以茶攤或茶亭的形式出現,主要為過往客人解渴小憩。大碗茶由於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百姓,自然受到人們的稱道。即便是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的今天,大碗茶仍然不失為一種重要的飲茶方式。

說說布朗族的青竹茶?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我國雲南西雙版納自治州,以及臨滄、瀾滄、雙江、景東、鎮康等地的部分山區,喝青竹茶是一種方便而又實用的飲茶方法,一般在離開村寨務農或進山狩獵時採用。布朗族喝的青竹茶,製作方法較為奇特,首先砍一節碗口粗的鮮竹筒,一端削尖,插入地下,再向筒內加上泉水,當作煮茶器具。然後,找些干枝落葉,當作燒料點燃於竹筒四周。當筒內水煮沸時,隨即加上適量茶葉,待3分鐘後, 將煮好的茶湯傾入事先已削好的新竹罐內,便可飲用。青竹茶將泉水的甘甜、青竹的清香、茶葉的濃醇融為一體,所以,喝起來別有風味,久久難忘。

傣族如何喝竹筒茶的? 竹筒香茶是傣族人們別具風味的一種茶飲料。傣族世代生活在我國雲南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區,以西雙版納最為集中,這是一個能歌善舞而又熱情好客的民族。傣族喝的竹筒香茶,其製作和烤煮方法,甚為奇特,一般可分為五道程序:裝茶: 就是將採摘細嫩、再經初加工而成的毛茶,放在生長期為一年左右的嫩香竹筒中,分層陸續裝實。烤茶: 將裝有茶葉的竹筒,放在火塘邊烘烤,為使筒內茶葉受熱均勻, 通常每隔4-5分鐘應翻滾竹筒一次。待竹筒色澤由綠轉黃時,筒內茶葉也已達到烘烤適宜,即可停止烘烤。取茶: 待茶葉烘烤完畢,用刀劈開竹筒,就成為清香撲鼻,形似長筒的竹筒香茶。泡茶: 分取適量竹筒香茶,置於碗中,用剛沸騰的開水沖泡, 經3-5分鐘,即可飲用。喝茶: 竹筒香茶喝起來,既有茶的醇厚高香,又有竹的濃郁清香,所以,喝起來有耳目一新之感,難怪傣族同胞,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愛喝竹筒香茶。

打油茶的習俗是怎樣的? 油茶是滇、黔、湘、桂四省區毗鄰地區的侗族同胞喜愛的一種飲料。清明前後,侗族姑娘身背「堆巴」(綉有花邊圖案的長方形口袋),唱著「嘎拜金」(山歌)去採茶。把採回的茶葉蒸煮變黃之後,取出淌干,加少許米湯略加揉搓,再用明火烤乾,裝入竹簍,掛在火塘上的木鉤上,使之煙熏後,更加乾燥,成為打油茶的原料。或者用剛從茶樹上採下的幼嫩新梢,這可根據各人口味而定。打油茶的原料除了茶葉外還有「粒粒子」。「粒粒子」包括花生米、黃豆、芝麻、玉米花、糯粑、筍乾等。打油茶的烹制方法是先發「陰米」(平時把糯米蒸熟晾乾即為陰米),這道工序很講究火候,把油放入鍋內待發出熱氣後即放入陰米,邊放邊撈出,稍慢就會黑焦變苦。接著將「粒粒子」在油鍋里猛火炒,炒熟後抓一撮放入茶碗。然後把粘米(一種煮過的米)炒成半焦,也叫焦米,再放茶油,待焦米冒出絲絲青煙時,放入茶葉拌炒約10分鐘後加一瓢熱水,待沸加鹽、姜、蔥,把茶湯注入盛有「粒粒子」的茶碗中,再將菠菜等分別放到滾開的茶水裡燙個半生熟,裝進碗里,打油茶便成了。喝油茶時,第一碗必須端給長輩或貴賓。頭兩碗吃「空水」茶,其實空水並不空,放入陰米、花生、黃豆、蝦子、魚仔,還可加豬肝、粉腸、蔥花等香料。第三至第五碗放幾顆糯米水圓。第六至第九碗放幾片糍粑,最後一碗放糖煮甜茶,稱之為「二空三圓四粑粑,後加一碗甜油茶,不吃十碗不過崗,樂得主人笑哈哈」,其實客人並不能喝得下十碗,這只是主人要客人喝足的意思。由於喝油茶是碗內加有許多食料,因此,還得用筷子相助,所以,說是喝油茶,還不如說吃油茶更為貼切。吃油茶時,客人為了表示對主人熱情好客的回敬,讚美油茶的鮮美可口,稱道主人的手藝不凡,總是邊喝、邊啜、邊嚼,在口中發出"嘖、嘖"聲響,還贊口不絕!

你聽說過江南水鄉的「 阿婆茶」嗎? 周庄的「阿婆茶」是江南水鄉一種獨特的茶道。男女老少圍坐在一起品茗時,必須佐以當地土產腌菜、醬瓜、酥豆和糖果等茶點。吃阿婆茶以侃和品嘗茶點為主,說累了、吃咸了,才喝一口茶,潤潤喉嚨。邊吃邊談,說說笑笑,有茶有點,這便是「 阿婆茶」。周庄中老年婦女較常見的喝茶方式,每天分早、午、晚三道茶。阿婆(家庭主婦 )們邊喝茶邊做針線活,邊聊家常,成為一種帶有水鄉風韻的家庭社交,「 阿婆茶」由此命名。當然喝茶時,主人必在桌上置放幾碟土製小吃以佐茶。吃阿婆茶一般由街坊鄰里輪流作東,定下日期後,由東家先在家中洗滌好茶具,擺設桌椅,備好各式茶點後四齣邀請茶客。客人至後,主人熱情招待,天南地北、海闊天空,邊談邊吃,至吃邊三開後,客人方可離席,辭別時一般都約定下次吃阿婆茶的東家和時間。周庄人吃阿婆茶不但能促進睦鄰關係,也是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社交公關,文化娛樂的一種方式。

說說埃及人的飲茶習俗? 位於非洲的埃及,也是重要的茶葉進出口國,他們喜歡喝濃厚醇洌的紅茶,但他們不喜歡在茶湯中加牛奶,而喜歡加蔗糖。埃及糖茶的製作比較簡單,將茶葉放入茶杯用沸水沖沏後,杯子里再加上許多白糖,其比例是一杯茶要加三分之二容積的白糖,讓它充分溶化後,便可喝了。茶水入嘴後,有粘粘糊糊的感覺,可知糖的濃度有多高了,一般人喝上二三杯後,甜膩得連飯也不想吃了。埃及人泡茶的器具也很講究,一般不用陶瓷器,而用玻璃器皿,紅濃的茶水盛在透明的玻璃杯中,象瑪瑙一樣,非常好看。埃及人從早到晚都喝茶,無論朋友談心,還是社交集會,都要沏茶,糖茶是埃及人招待客人的最佳飲料。

肯亞人如何飲茶? 肯亞位於非洲高原的東北部,是一個橫跨赤道的國家,瀕臨印度洋,是屬於熱帶草原型氣候,平均海拔將近2000公尺,終年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土壤呈紅色,並屬酸性土壤,很適合茶葉生長。肯亞人民喝茶深受英國統治時期的影響,主要是飲紅碎茶,也有喝不午茶的,沖泡紅茶加糖的習慣很普遍,過去只有上層社會才飲茶,目前一般平民也普遍喝茶,在大飯店和市面上也可看到提供飲茶的場所。綠茶在肯亞的出現是最近幾年的事。

摩洛哥人也有喝茶的習慣嗎? 茶從中國通過絲綢之路,又穿越阿拉伯世界,來到了北非的摩洛哥,摩洛哥人均信仰回教,不喝酒,其它的飲料也很少,於是這裡飲茶之風很甚。摩洛哥人上從國王,下至市井百姓,每個人都喜喝茶,可以說茶已成為摩洛哥人文化的一部分。逢年過節,摩洛哥政府必以甜茶招待外國賓客。在日常的社交雞尾酒會上,必須在飯後飲三道茶。所謂的三道茶,是敬三杯甜茶,用茶葉加白糖熬煮的甜茶,一般比例是1公斤茶葉加10公斤白糖和清水一起熬煮。主人敬完這三道茶才算禮數周備。在酒宴後飲三道茶,口齒甘醇,提神解酒,十分舒服,而喝茶用的茶具,更是珍貴的藝術品,摩洛哥國王和政府都以此作為贈送來訪國賓的禮品。摩洛哥一般人家也有客來敬共的禮俗。

澳大利亞的飲茶習俗怎樣? 澳大利亞的牧民居住在高寒的山區,以放牧為生,由於氣候寒冷,蔬菜極少,使他們成為一個嗜好飲茶的民族。澳大利亞人喜歡飲紅茶,而且必須在煮好的茶湯內加入甜酒、檸檬和牛乳,這種有各種味道的茶湯營養豐富,能增加人體熱量。澳大利亞的多味茶在匈牙利和捷克等國家的下層人民中也很流行。

阿根廷人如何飲馬蒂茶? 阿根廷人喜歡飲馬蒂茶,其飲茶方式也別具一格。他們把馬蒂茶葉放入一個非常精緻的、上面刻有民族圖案的葫蘆形瓢中,然後沖入開水,片刻以後便開始飲用。他們的飲法也很獨特,既不用嘴直接去喝,也不用舌頭去舔,而是用一根銀制的吸管插入葫蘆瓢內,象中國的兒童吸飲料一樣,慢慢地吸飲。

印度人的飲茶方式是怎樣的? 印度人喜歡飲用馬薩拉茶。其製作方法是在紅茶中加入姜和小豆蔻。雖然馬薩拉茶的製作非常簡單,但是喝茶的方式卻頗為奇特,茶湯調製好後,不是斟入茶碗或茶杯里,而是斟入盤子里,不是用嘴去喝,也不是用吸管吸飲,而是伸出又紅又長的舌頭去舔飲,故當地人稱之為舔茶。

你聽說過普蘭人喝的合碗茶嗎? 普蘭人居住在歐洲極北部,他們也是喜歡飲茶的民族,至今還保留著古老的飲茶方式。普蘭人一家人在一起時,喜歡飲茶聊天,茶水熬好以後,不是每人一杯,也不是每人一碗,不論家裡有多少人,只斟滿一大碗,全家人圍坐在一張桌子邊,由老及小,依次捧碗喝上一口,象接力賽一樣,以此轉輾傳飲,這一碗喝完了,再斟滿,直到大家喝夠為止。

你聽說過馬來西亞的拉茶嗎? 拉茶是馬來西亞傳自印度的飲品,用料與奶茶差不多。調製拉茶的師傅在配製好料後,即用兩個杯子象玩魔術一般,將奶茶倒過來,倒過去,由於兩個杯子的距離較遠,看上去好象白色的奶茶被拉長了似的,成了一條白色的粗線,十分有趣,因此為被為「拉茶」。拉好的奶茶象啤酒一樣充滿了泡沫,喝下去十分舒服。拉茶據說有消滯之功能,所以馬來西亞人在閑時都喜歡喝上一杯。

說說新加坡的肉骨頭茶? 肉骨頭茶實際上是邊吃豬排 邊飲茶。肉骨頭是選用上等的包著厚厚瘦肉的新鮮排 ,然後加入各種佐料,燉得爛爛的,有的還加進各種滋補身體的名貴藥材。當你落座不久,店主就會端上一大碗熱氣騰騰的鮮湯,裡邊有四五塊排骨和豬蹄,外加香噴噴的白米飯一碗,和一盤切成一寸長的油條,顧客可根據不同的口味加入胡椒粉、醬油、鹽、醋等,在吃肉 頭的同時,必須飲茶,顯得別具風味。茶必須是福建特產的鐵觀音、水仙等烏龍茶,茶具須是一套精巧的陶瓷茶壺和小盅。吃肉骨頭茶的習俗,原來是從我國福建南部和廣東潮汕地區傳入的,肉骨頭茶現在是新加坡人傳統的飲料,不僅香味可口,別具風味,而且吸引了大批外國遊客,給風光絢麗、婀娜多姿的島國,增添了許多異彩。

土耳其人的飲茶習俗怎樣? 土耳其人喜歡飲薄荷茶。在炎熱的夏季里,土耳其人喜歡在每半杯綠茶湯里加入二三片新鮮薄荷葉,再加上冰糖。茶湯黃綠,湯麵上飄浮著幾片薄荷葉。薄荷是清涼劑,具有驅風、發汗、利尿等功效。綠茶與冰糖也都有清涼的作用。茶、冰糖和薄荷三者交融一體,相形得益,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味。薄荷茶是土耳其人最喜歡的一種飲料,由於薄荷與冰糖氣味濃,因此對茶的要求很高,否則會喧賓奪主,失去茶味。所以土耳其人喜歡中國出產的珠茶和眉茶,這兩種茶具有外形緊秀,色澤濃得起霜,葉底嫩綠泛黃等特點。加糖以後,茶味不減,湯色不退,加薄荷葉後,香味不散。

你聽說過阿拉伯的嚼茶嗎? 阿拉伯嚼茶是葉門人民喜歡的一種茶。這種茶不是用茶葉做原料,而是用當地的一種「 卡特樹」的葉子製成,是非茶之茶,卡特樹形如冬青,為多年生常綠樹,開白色小花,但不結果。阿拉伯人嚼茶的飲法十分獨特,不是用水熬制,也不用茶杯飲用,而是把這種樹葉放入嘴裡細嚼,吸其汁水,故稱為嚼茶。阿拉伯嚼共有提神醒腦的作用,但不能久服,久服會中毒。

你聽說過泰國的腌茶嗎? 泰國北部山區的人民有食腌茶的習俗。這一帶氣候溫暖,雨量充沛,野生茶樹多。由於交通不便,制茶技術落後,只能自制自銷腌茶。腌茶是一種菜肴嚼食,其製作方法與我國雲南的腌茶一模一樣,是從我國雲南南部傳過去的,一般在雨季腌制。腌茶的吃法奇特,將香料與腌茶充分拌和以後,放進嘴裡細嚼,又香又清涼。每年,這一帶要制這種腌茶四千頓左右,供本地人民食用。

紐西蘭的茶俗怎樣? 紐西蘭人普遍喜歡喝茶,每年每人平均茶葉消費量居世界第三位。在紐西蘭人的心目中,晚餐比早餐和午餐更為重要。而他們則稱晚餐為「 茶」,有代表性的晚餐是一道肉食葷菜,一道蔬菜,一道甜食。紐西蘭人就餐一般在飲茶室里舉行,因此這裡的茶室星羅棋布。在茶室里,每頓都供應茶水。茶水的品種有奶茶、糖茶等多種。但是就餐之前一般不給茶水喝,只有等用餐完畢後,才有供應。紐西蘭人因為喜歡喝茶,上午和下午都安排有喝茶休息的時間。客主雙方進行交談或供求雙方進行談判時,一般都先敬上一杯茶,表示客氣。

英國下午茶的由來? 19世紀初期,茶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飲用,特別是在晚餐後飲用 以幫助消化。那時還沒有像今天我們所知的「下午茶」概念。下午茶這一真正意義上的英國習俗是由安娜發明的。安娜是貝德福特(BEDFORD)公爵的第七位夫人,由於小午餐和晚晚餐之間相隔時間很長,在這段時間裡她感覺到疲憊虛弱,為了消除由於飢餓引起的強烈不適,她讓僕人拿一壺茶和一些小點心到她房間里,結果她發現這種下午茶安排非常愜意,很快她開始邀請她的朋友和她一起喝下午茶。不久,倫敦所有的上流人士都沉迷於文字種活動:聚在一起喝茶,吃著美味的三明治和餅乾,天南地北,高談闊論。這就是英國下午茶的由來。

註明(本文字轉自中國茶葉博物館)供大家學習交流


推薦閱讀:

讀《蓮花》
《權力的遊戲》不止有龍和裸女,早已道出閱讀的真諦
【閱讀悅讀丨文化】《紅樓夢》里林黛玉不尊重老師?
這兩個小時,決定你的出路
丟書大作戰:是對未知的嘗試,還是將錯就錯?

TAG:閱讀 | 學者 | 初學者 | 初學 | 沖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