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以為用耳朵就能聽懂孩子,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小莉的話
分享了雲香老師的幾篇文章之後,有媽媽評論說,雖然覺得雲香說得不錯,但如果連傾聽和表揚都有這麼多道道兒,這媽當得也太累了吧,我們父母那一代哪懂得什麼心理學教育學,我們自己不也成長得挺好嗎?我非常能理解這種想法,但我覺得這種類比還是靠不住。
我們父母那一代對養育孩子的理解就是「吃得飽,穿得暖」,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分析「小時候被打的我們,為什麼沒有產生心理創傷」?其實如果說沒有創傷,不如說是沒有覺察到自己的傷口。沒當媽之前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嘻嘻哈哈、沒心沒肺、很傻很天真的女孩,可隨著自己為人妻為人母,在這種人與人深度相處過程中,在不斷地自我探索和察覺過程中,我才慢慢發現,我的傷一點也不輕。
我媽以前常說一句話,「你小的時候,只要大哭,我就把你關房裡,不哭了才會抱出來」。媽媽說這話時很輕鬆,甚至有點得意,認為自己對付孩子哭鬧有一套。我想,她完全不了解這樣做對幼小的孩子有多殘忍,成年的我不會怪她,可我漸漸知道了,我生怕得罪人,我希望討好身邊所有的人等這些弱點,是因為我害怕被「內在的媽媽」拋棄,我怕被關進孤獨的「小黑屋」,我不敢哭泣,不敢表達憤怒。如果我不去學習,不去成長,我大概永遠也不會知道,我性格中這些弱點從何而來,又將去往……
做媽媽是一種修行,要理解孩子,須先成全自己,而這條自我成長之路從來都不輕鬆。今天這個主題,如何放下自我,全然地傾聽孩子,從「洋蔥皮」中去發現那個「洋蔥核」,雲香的這篇文章讓我受益匪淺。
馬上就開學了,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分離焦慮」,今天第二條的三個故事《媽媽心媽媽樹》、《魔法親親》、《阿文的小毯子》都值得給寶貝聽聽,相信會更好地幫助孩子適應入園。
豆豆入園非常順利,從表面上看,他並沒有出現明顯的分離焦慮,在幼兒園該玩耍時玩耍,該睡覺時睡覺,入園後從來不曾因此哭過,好像並沒有特別的反應。但我知道,他還是很焦慮,因為我發現,他回到家時不如從前那樣高興,雖然也會笑,但不是那種由心而發的喜悅。
1
下面發生的這件事就是他在入園第三天晚上發生的,這也是他真正度過分離焦慮期的轉折點:
晚上臨睡時,豆豆忽然想起自己將Y車(一個巧克力盒子,他很喜歡,拿來當車玩,並叫它「Y車」)落在幼兒園了,於是問我:「媽媽,我的Y車呢?」
我:「我不知道,你早上不是帶到幼兒園去了嗎?」
豆豆:「那現在車在哪?」
我:「是不是在書包里?」
豆豆看了看,沒有。
我:「書包里沒有。」
豆豆:「我忘在幼兒園了。我現在就要,你給我拿回來。(後來錄音回放,我才發現他實際上說的是:我要你陪我去把車拿回來。而我當時則自動過濾成:你給我把車拿回來)。」
我:「我沒辦法拿回來,幼兒園關門了。」
豆豆:「可是我現在就要,你馬上給我拿回來。」
我:「你可以打電話問問房老師,看還可以拿回來嗎?」
豆豆打通了房老師電話,房老師告訴他:「你的車今晚想在幼兒園住,姥姥(園長的媽媽)會好好照顧它的,你明天放學後再帶回家好嗎?」
聽完房老師的話,豆豆安靜了一小會兒,然後又找到我:「媽媽,你現在陪我去把車拿回來!」
我:「你真的很想讓你的Y車回來,我也很想幫助你,但我沒辦法,姥姥睡覺了,幼兒園關門了。」
豆豆開始哭:「咱們去拿呀,敲門讓姥姥開門!」
我:「你好希望你的Y車馬上回來。」
豆豆:「那快去呀,快去呀!」
我:「你很想讓你的車回來,我也很想幫助你,但是沒辦法,姥姥睡覺了,我也要睡覺了,我們都要睡覺了。」
豆豆大哭:「現在去,馬上去!」
我:「你希望我馬上去幫你拿車。」
豆豆:「去呀,去呀。」
我:「這個車對你很重要,你恨不能馬上就拿到它。」
豆豆:「你去拿呀,去呀!」
我:「我確實很想幫助你,但我沒辦法,因為我要睡覺了。」
豆豆哭得更傷心了:「你陪我去拿呀,去拿呀。」
2
按照P.E.T.父母效能訓練的理論,孩子提出一個問題時,往往他真正要表達的不是這個問題(俗稱洋蔥皮),而是隱藏在這個問題背後的其他問題(即洋蔥核),如果我們僅僅只是解決表面上的這個問題的話,那我們就沒有真正理解孩子的意圖。
比如曾經有個媽媽找我諮詢,她八歲的孩子每天早上為了上學的事情而哭泣,媽媽百思不得其解,還以為孩子在學校受了什麼委屈,後來她聽取我的建議,傾聽孩子才知道,原來孩子是擔心自己不在家的時間,小弟弟(剛出生的老二)把媽媽獨佔了,從此媽媽就不愛自己了。
在這個案例中,洋蔥皮就是不上學,洋蔥核就是害怕失去媽媽。因為找到了洋蔥核,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媽媽答應大孩子,每天單獨送她去上學,把小弟弟留在家裡讓爸爸來照顧,這樣,不管是大孩子還是小孩子,每天都有和媽媽單獨相處的時光了。自那以後,上學反而成了母女相處的幸福時光了,孩子哪裡還會因為上學而哭鬧?
3
那麼,在我們這件事里,豆豆讓我幫他拿車回來只是一個洋蔥皮,真正的洋蔥核是什麼,我還沒有半點頭緒,因為我一直在洋蔥皮上轉圈,根本就沒有摸著門。作為一個女中阿甘,我不拋棄、不放棄,我繼續努力!
我:「你希望自己放學的時候就把Y車一起帶回來。」
豆豆平靜了很多:「我上午還記得要帶回來的,下午走的時候就忘了。」
說著豆豆又開始哭:「那現在去拿呀!去呀!」
我:「你希望放學時沒忘記就好了。」
豆豆:「媽媽,你變魔法把車變出來吧。」
我:「你希望媽媽有魔法能把車變出來。」
豆豆:「你用繩子變!」
我:「我變不出來。」
當時我很矛盾要不要用繩子變一個試試,但事實上是不可能變出來的,我怕這又給他無謂的希望,隨後勢必讓他失望,所以沒去嘗試。
豆豆:「你把繩子拐彎呀!」
我:「拐彎我也變不出來。」
豆豆:「那你用紙變呀。」
我:「你希望我用一個東西把車變出來。」
豆豆:「變!變!你快變!」
我:「不管用什麼,我都沒辦法變出來。我也好希望能變出你的車來,但是我做不到。」
豆豆開始撕心裂肺地大哭:「你變,你變,你快變!」
我:「你真的很希望我能變出來。」
豆豆:「是的,是的,你快變。」
我沉默。
這時豆豆爸爸來了,說:「豆豆,我們去開車吧,我幫你變,不光變Y車,還變X車,變Z車。」
豆豆一下子高興起來,兩個人去玩車了,事實上也沒提變Y車的事。
豆豆睡著以後,豆豆爸爸跟我說:「你看,孩子給你這麼好的練習機會,你都搞不定,最後不是還得我出馬?」
的確,在這件事中,豆豆爸採用轉移注意力的辦法當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這依然沒有從根本上看見孩子,孩子哭鬧的真正原因還是沒找到。
4
我百思不得其解,到底為什麼我的傾聽會失敗呢?明明在我說「你希望自己放學的時候就把Y車一起帶回來」這句話時,彷彿洋蔥皮就要剝開了,但不知道怎麼回事又繞回去了。
本來以為此事就到此為止了,豆豆爸爸也以為自己的轉移注意力方法很有效時,卧室傳來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豆豆從夢中驚醒,哭喊:「我要你陪我去把車拿回來,我要呀!」
我趕緊跑過去,想要抱抱他。
豆豆不讓我抱,還拳打腳踢,動作非常激烈,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我怎麼哄也不管用,無奈之際,我腦海里閃過一個念頭:夢中驚醒的孩子可以傾聽嗎?
無意識的我說出了一句我剛才認為可能會管用的話:「你不知道怎麼回事就忘了把車拿回來了。」
你知道嗎?就是這一句話,像魔法一樣,讓豆豆馬上不掙扎了,開始小聲地抽泣。
我抱著他,一聲不敢吭,生怕多說了一個字。
過了幾分鐘,豆豆又開始大哭,我又趕緊重複:「你忘了把車拿回來,好難過。」
豆豆抽泣著說:「我要你陪我去把車拿回來。」
我說:「你希望我陪著你去把車拿回來。」
豆豆聲音一下子小了,繼續哭。
忽然,豆豆來了句:「把書房的燈關了。」
我忙不迭地說:「好,我去關,我現在就去。」
豆豆大哭:「我要爸爸去關。」
我:「好,爸爸去關燈,我在這裡陪著你。」
豆豆平靜了很多,不哭了。我腦中靈光一閃,洋蔥核可能是:「我要你陪我!」
於是我試探著說了句:「你要媽媽陪著你。」
豆豆緊繃的身體一下子就柔軟了,抽泣著開始入睡。
快睡著時,他又開始抽泣想要大哭,我趕緊握著他的手,輕輕地在他耳邊說:「媽媽陪著你,媽媽在你身邊。」
重複幾次之後,豆豆終於進入了夢鄉,可能這件事印象太深刻,他夢裡時不時就會驚醒,而每次在他將要哭時我就趕快把洋蔥核送上:「你要媽媽陪著你,你要和媽媽在一起。」然後他就能安然入睡!
第二天早上,我以為他前一天晚上哭得聲嘶力竭,眼睛都腫了,情緒會不好,沒想到,他早上醒來特別高興,摟著我說:「媽媽,我真是太喜歡你了!」
隨後,就哼著自己編的小曲去尿尿了,送他上幼兒園的路上,他也是一路陽光燦爛,這是他入園這三四天以來第一次這樣高興。經過這次深度傾聽,豆豆彷彿一下子釋放了自己的入園焦慮,真正開心地享受起幼兒園的生活了。
聽了這麼久,我終於搞清楚孩子哭鬧其實只有一個原因:他把車忘記在幼兒園了,非常難過,這種難過想要媽媽的陪伴來緩解,當然也可以說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希望媽媽陪著他,一直陪著他,包括上幼兒園。
5
這個說起來很簡單的原因,我卻用了好幾個小時才搞清楚(文中記錄的僅僅是傾聽過程中重要的部分),可見傾聽有多麼困難。常常有人想要快速弄懂孩子的意思,就肆意猜測孩子的想法,她們甚至弄出了一些例句來套用:「媽媽看得出來,你現在覺得______(感覺辭彙),是因為______(孩子相信的原因)。我猜,你但願______(孩子的願望)。」
這不是傾聽,是媽媽先入為主的猜測,尤其是用「媽媽看得出來」這種說法,非常容易堵住孩子傾訴的通道,你都看出來了,那我還說什麼呢?尤其是,你明明說得不對,我不是這樣想的,你卻自信滿滿地告訴我「你看得出來」,表面上看是尊重,實際上卻能把人給憋死。
就像在豆豆這個案例中,如果我也使用上面的例句:「媽媽看得出來,你現在覺得很難過,是因為你把車忘記在幼兒園了,我猜,你但願車馬上就出現在你面前。」這真的是孩子真實的想法嗎?這話這樣居高臨下、悲天憫人,彷彿在說:「我什麼都知道了,我這樣慈悲,你也不要再哭了吧!」孩子哪裡還有機會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呢?
說到底,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我們都需要被理解,而不是被看透。因此,「我知道」這三個字不要輕易說出口,別人的心思我們不知道,也不可能完全知道。
記得有一次,我跟豆爸生氣,我很希望他能跟我道歉,但他沒有,我很鬱悶,就不睡覺,一直看電視。豆爸(他也學過很多溝通理論)在勸說我不要看電視未果的情況下說:「你現在覺得很憤怒,因為你想看電視而我卻讓你去睡覺,我猜,你但願沒有人管你,你可以一直看電視,想幾點睡就幾點睡。」
當時我聽到這話,真是氣得半死,什麼叫我希望一直看電視?你懂我為什麼看電視嗎?你知道什麼呀?我告訴你,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抽你!
當然,在豆豆這個案例中,最初我就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我帶了預設。當時,我一直在想,他是不是因為入園焦慮?他是不是不想去幼兒園?我該怎麼把這個話引出來?
因為想了太多的問題和技巧,我真的沒有做到全然跟隨,所以當他反覆說「我要你陪我去幼兒園把車拿回來」時,我根本就沒有聽到他前面說的幾個字:「我要你陪我」,而反覆地集中在後面幾個字「把車拿回來」上面。相反,當他夜裡鬧覺時,我當時認為半夢半醒的孩子是不能進行傾聽的,所以很無意識地、不帶預設地說出的話反而真正聽見了孩子。
其實真正的傾聽是不帶任何猜測和預設的,我不知道你為什麼哭,但我願意聆聽你、跟隨你,結果是什麼樣我不做假設,這樣才是真正有效的傾聽,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裡,知道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
真正的傾聽是非常困難的,要做到無我,把自己交給孩子,任由孩子帶著你信馬由韁。這需要很多的練習和學習,更需要清空自己。就比如我,在剛開始練習傾聽的那段日子,隨時準備開錄音筆,錄下自己的每一個成功或者不成功的案例,反覆揣摩,慢慢修鍊。
我發現雖然剛開始時我經常傾聽不成功,但是這樣的聆聽和跟隨卻仍然讓我和我的家人受益匪淺,讓我們家每一個人都倍感幸福。
的確,當一個人願意花時間聽你說話,願意真正愛你,願意不帶預設、不帶揣測地緊緊跟隨你的時候,那該是一種多大的幸福?反過來說,當我們願意去花時間聽一個人說話,願意真正愛這個人,願意不帶預設、不帶揣測地陪伴這個人時,我們又該多幸福!
所以,即使你還不太懂得傾聽,即使你經常聽不到孩子心裡真正的想法,只要你願意蹲下來聽,就會給你們的親子關係乃至家庭關係帶來巨大的改變,甚至可以說,傾聽適用於一切關係!
(作者:雲香 本文節選自雲香新書《孩子的成長,媽媽的修行》,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
閱讀推薦以下兩篇文章,是尹建莉老師的新作《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中有關幼兒園的篇章,可以在公眾號「愛讀童書媽媽小莉」-自定義菜單-「小莉書單」-「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查閱。或者,回復關鍵詞「幼兒園」即可。
1、幼兒園入園前的心理準備
2、如何解決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的問題
推薦閱讀:
※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做的烘焙有什麼?簡單輕便的迷你棍狀巧克力!
※你的三分脾氣,毀了孩子的七分人生!
※發獃的孩子缺少愛
※3歲的孩子罵人怎麼辦?
※什麼才是真正的為了孩子而不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