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課外文言文213篇 @ 閱讀欣賞
06-07
文言文課外閱讀練習(一)感謝http://www.wodutom.com/fgw168/wyw2131.htm 從那裡複製而來。一:細柳營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芝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於亞夫,可得而犯邪!」1.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3分)A.將以下騎送迎 齊使田忌將而往B.天子且至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C.已而之細柳軍 之虛所賣之D.其將固可襲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2.用「/」為下文的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的畫線句。(3分)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簡述漢文帝稱亞夫為「真將軍」的原因。(3分)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孟母戒子(《韓詩外傳》)【選文】孟子少時,誦(1),其母方織。孟子輟然(2)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訁宣 (3)也 ,呼而問之:「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其母引刀裂其織,以此戒(4)之。自是之後,孟子不復訁宣 矣。【注釋】(1)[誦]背誦。(2)[輟然]突然停止的樣子。(3)[訁宣 ]xāun,遺忘。(4)[戒]警告。【練習】1、解釋各組中加點的詞的含義。① 孟子輟然中止( ) ② 呼而問之:「何為中止?」( )處士笑而然之( ) 何有於我哉?( )2、在文中找出同義詞填在下面的橫線上。①失:( ) ②此:(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樣的一項是( )A、呼而問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見之 D、自是之後【閱讀提示】孟軻的母親用刀割斷她自己織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誦不得遺忘,使孟子從此養成了嚴謹治學的態度,長大後終於成為戰國時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三:歐陽修論作文(蘇軾《東坡志林》)【選文】頃歲(1)孫莘老識歐陽文忠公,嘗乘間(2)以文字問之。云:「無它術,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見之。」【注釋】(1)[頃歲]近年來。(2)[乘間]乘機,乘著間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於)。(5)[指摘]挑剔,批評。【練習】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嘗( ) 術( ) 過( ) 疵( )2、請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麼。(1)嘗乘間以文字問之( )(2)唯勤讀書而多為之( )(3)多作自能見之( )3、歐陽修認為寫好作文的訣竅是什麼?答:【閱讀提示】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論述了作文的訣竅:一是勤奮讀書,二是多動筆。今天讀來,不無啟迪。四:墨池之上[甲]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於楹間以揭之,又告於鞏曰:「願有記。」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後人尚之如此,況仁人庄士之遺風餘思,被於來世者何如哉。[乙]人有從學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又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從學者云:「苦於無日。」董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董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農時)之餘也。」1.用自己的話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是 ;[乙]文中董遇告訴從學者 。 (3分)2.解釋下面兩組加點的詞。 (4分)(1)a 被於來世者何如哉 被: b 將軍身被堅執銳 被:(2)a 或問「三餘」之意 意: b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3.用現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加點詞必須準確譯出)。 (4分)(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於楹間以揭之……(2)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4.談談你讀[乙]文後獲得的啟示。五:鐵杵磨針(《方輿勝覽》)選文】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釋】(1)[媼]ǎo,年老的婦女。(2)[卒]完成。【練習】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成( ) 去( ) 方( ) 欲( )2、解釋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麼。(1)問之,曰:「欲作針。」( ) (2)學而時習之( )(3)一日曝書畫,牧童見之( ) (4)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3、翻譯文中橫線的句子。【閱讀提示】後人所說的「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即指此事六:《扁鵲見蔡桓公》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通假字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扁鵲望桓侯而還走(「還」通「旋」)B.湯熨之所及也(「湯」通「燙」)C.火齊之所及也(「齊」通「劑」) D.臣是以無請也(「無」通「亡」)2.加點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君有疾在腠理(君王) B.扁鵲復見(又,再)C.桓侯故使人問之(原因) D.司命之所屬(類)3.下面加點的「之」字與其他三項意思不同的是( )。A.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B.君之病在肌膚C.司命之所屬 D.君子之學必好問4.省略成分補充正確的一項是( )。A.醫之好治不病以(之)為功 B.桓侯故使人問之(原因)C.(疾)無奈何也 D.(使者)已逃秦矣5.加點詞語不屬於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A.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B.是非君子之道C.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D.箕畚運於渤海之尾(七)不食嗟來之食齊(齊國)大飢(饑荒)。黔敖(齊國的一位富商)為食(準備了食物)於路,以待餓者食之(給他們吃)。有餓者蒙袂(mèi)輯屨(jù)(袖子遮著臉,拖拉著鞋),貿貿然(兩眼昏昏無神的樣子)來。黔敖左奉(捧)食,右執飲,曰:「嗟(喂)來食!」(餓者)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終不食而死。 (選自《禮記.檀弓》 (1)上文與《魚我所欲也》選段中的哪些語句相對應?把它摘錄在下面橫線上。(2分) (2)「嗟來之食」的故事流傳至今,已成為人們熟知的成語;模仿《現代漢語詞典》中對成語「拔苗助長」的釋義,試解釋它的意義。(4分) 【拔苗助長】古時候宋國有個人,嫌禾苗長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點,回家還誇口說:「今天我幫助苗長了!」他兒子聽說後,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見於《孟子.公孫丑》)。後來用來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嗟來之食】(提示:答題不超出100字。故事情節須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譯。)參考答案:古時候齊國發生了大饑荒。有個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捨飲食,對一個飢餓的人大聲吆喝:「喂!來吃。」飢餓的人說,我就是不吃『嗟來之食』才落到這個地步的。終於不食而死(見於《禮記.檀弓》)。今泛指帶有污辱性的施捨。(4分。故事敘述大致完整得2分,點明出處得1分,成語意基本解釋清楚得1分。)八:錫餳不辨[閱讀提示]濫竽充數的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故事中的南郭先生已成了不學無術、不懂裝懂的代表人物。其實歷史上這種人已不足為奇,由於他們的淺薄無知,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料。明 1 名醫戴原禮嘗 2 至京,聞一醫家術 3 甚高,治病輒效,親往觀之。見其迎 4 求 5 溢 6 戶,酬應不暇。偶一求葯者既 7 去,追而告之曰:「臨 8 煎加錫一塊。」原禮心異之,叩 9 其故。曰:「此古方爾 10 。」殊不知古方乃 11 餳 12 字,餳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 13 !今之庸 14 醫妄謂 15 熟諳 16 古方,大抵 17 不辨錫餳類耳!注釋: 1 明:明朝。 2 嘗:曾。 3 術:技術。 4 迎:迎接他出診的人。 5 求:上門求診的人。 6 溢:滿。 7 既:已。 8 臨:等到。 9 叩:問。 10 爾:同「耳」。 11 乃:是。 12 餳:táng 同糖。 13 嗟jiē乎:唉,嘆詞。 14 庸:平庸,此指無技術。 15 妄謂:胡說。 16 熟諳ān:熟悉。 17 大抵:大都。[訓練]一、 指出下列句子詞類活用的現象。1.見其迎求溢戶2.原禮心異之二、 區別下列各組加點詞的不同含義。偶一求葯者既去( )1.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 )叩其故( )2.叩石墾壤( )殊不知古方乃餳字( )3.殊不沾污( )臨煎加錫一塊( )4.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三、 找出文中議論的句子,並說說它的作用。九:鄒與魯哄[閱讀提示]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正像孟子所說的那樣:「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反之,推行暴政,造成貧富懸殊,階級對立,其統治地位一定不會牢固。這就是選文中的百姓「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的原因。鄒與魯哄 1 ,穆公 2 問曰:「吾有司 3 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 4 也。誅之,則不可用誅;不誅,則疾視 5 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 6 則可也?」孟子對 7 曰:「凶 8 年飢歲,君之民老弱轉 9 乎溝壑,壯者散而之 10 四方者,幾 11 千人矣;而君之倉廩 12 實 13 ,府庫充,有司莫以告 14 ,是上慢 15 而殘下 16 也。曾子 17 曰:『戒之戒之!出乎爾 18 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後得反之 19 也。君無萬焉 20 。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 21 矣。」注釋: 1 哄:斗,交戰。 2 穆公:鄒國國君。 3 有司:官吏。 4 莫之死:即莫死之。 5 疾視:惡狠狠地看著。 6 如之何;怎麼辦。 7 對:回答。 8 凶:荒。 9 轉:拋棄。 10 之:往。 11 幾:幾乎。 12 倉廩lìǖ:糧倉。 13 實:充實。 14 莫以告:不把真實的情況報告。 15 上慢:在上位的人怠慢。 16 下:下面的百姓。 17 曾子:即曾參,孔子的學生。 18 爾:你。 19 反之:報復在上位的人的機會。 20 不尤焉:不要怪罪百姓。 21 死其長:為他們的長官而死。[訓練]一、 穆公向孟子提出了一個怎樣的問題?孟子是怎樣解答的?從中可看出孟子怎樣的主張?二、 文中孟子引用了曾子的話,有什麼作用?請聯繫文中內容翻譯這句話。三、 解釋下列片語。1.莫之死 ( )2.如之何 ( )3.凶年飢歲 ( )4.莫以告 ( )四、下列各組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 )誅之 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A. B.反之 而民莫之死也出乎爾者 君行仁政C. D.此古方爾 人之才行十:賣柴翁毆宦者[閱讀提示]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寫過著名的《賣炭翁》,深刻揭露「宮市」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但白居易筆下的賣炭翁面尋宮使的掠奪,只能忍氣吞聲,逆來順受。選文中的賣柴翁卻表現出強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奮起反抗,怒毆宦者。嘗有農夫以驢負 1 柴。宦者稱宮市 2 取之,與 3 絹數尺,又就索 4 「門戶」 5 ,仍邀 6 驢送柴至內 7 。農夫啼泣,以所得絹與之。不肯受,曰:「須得爾 8 驢。」農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後食。今此柴與汝,不取直 9 而歸,汝尚 10 不肯,我有 11 死而已!」遂毆宦者。注釋: 1 負:馱。 2 宮市;王宮中所設的市肆。 3 與:給。 4 就索:向他索取。 5 門戶:指門戶稅。 6 邀:強要。 7 內:宮內。 8 爾:你。 9 直:同「值」。 10 尚:還。 11 有:只有。[訓練]一、 解釋加點的詞,並指出詞性。1.宦者稱宮市取之 ( ) ( )2.農夫啼泣,以所得絹與之 ( ) ( )3.今以柴與汝 ( ) ( )4.嘗有農夫以驢負柴 ( ) ( )5.我有父母妻子 ( ) ( )6.我有死而已 ( ) ( )二、 試分析文中的「宦者」和《賣炭翁》中的「宮使」(可從兩者的掠奪的程度手段及對人物的描寫方法方面分析)。三、 找出文中表示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的詞語。十一:鑿壁偷光(《西京雜記》)【選文】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1),衡乃穿壁(2)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3),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而問衡,衡曰:「原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4)給以書,遂成大學(5)。【注釋】(1)[逮]及。(2)[穿壁]在牆上找洞。(3)[文不識]姓文名不識。(4)[資]借。(5)[大學]大學問家。【練習】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而( ) 大姓( ) 償( ) 怪(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樣的一項是( )A、鄰舍有燭而不逮。 B、匡衡勤學而無燭。C、與其佣作而不求償。 D、學而時習之。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樣的一項是( )A、以書映光而讀之。 B、資給以書。C、非學無以致疑。 D、以此戒之。1、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由本文而來的一個形容勤學的成語是 ,再寫出三個由勤學故事而來的成語: 。十二:掛牛頭賣馬肉[閱讀提示]掛羊頭賣狗肉,常被用來比喻以好的名義做招牌,實際上兜售低劣的貨色。然而文中的「掛牛頭賣馬肉」,卻被晏子用來比喻靈公表裡不一,內外有別的做法,從而告誡靈公宮內宮外要一視同仁,統一執法。靈公 1 好婦人而丈夫飾 2 者。國人盡服之 3 。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飾者,裂其衣裳,斷其帶。」裂衣斷帶,相望 4 而不止。晏子見 5 ,公問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飾者,裂斷其衣帶,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對曰:「君使服之於內,而禁之於外,猶懸牛首於門,而賣馬肉於內也。公何以不使內勿服,則外莫敢為 6 也。」公曰:「善。」使內勿服,不逾 7 月,而國人莫之服 8 。注釋: 1 靈公:指衛靈公。 2 丈夫飾:穿男子服裝。 3 盡服之:都跟著穿戴男子服飾。 4 相望:指(國人)紛紛埋怨責怪。 5 見:求見。 6 為:做,這裡指穿。 7 逾:超過。 8 莫之服:沒有人穿。[訓練]一、 靈公有禁不止的原因是什麼?它給我們什麼啟示?二、 翻譯晏子的兩句話,分析「懸牛首於門」和「賣馬肉於內」各喻指什麼。三、 下列句子不是判斷句的一項是( )A.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B.裂斷其衣帶,相望而不止者,何也?C.臣本布衣。D.劉備,天下梟雄。四、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1.公使吏禁之曰 ( )2.使內勿服 ( )3.女子而男子飾者 ( )4.相望而水止者,何也( )十三:與陳伯之書(節選)(丘遲《丘司空集》)【選文】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1),感生平於疇日(2),撫弦登陴(3),豈不愴悢(4)!所以廉公之思趙將(5),吳子之泣西河(6),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想早勵良規(7),自求多福。【注釋】(1)[故國之旗鼓]因為陳伯之原是梁的江州刺史,後來投魏,這封信是丘遲勸他臨陣歸降,所以說是「見故國之旗鼓」。(2)[疇日]昔日。(3)[撫弦登陴]拿著弓箭登上城牆。弦,弓弦;陴,城牆上的女牆。(4)[愴悢(liàng)]悲傷。(5)[廉公之思趙將]廉頗原是趙將,後來被迫奔魏,但仍思復用於趙。(6)[吳子之泣西河]吳起治於西河,因為魏武侯聽信讒言,西河可能不保,所以吳起望西河而泣下。(7)[規]打算。【練習】1、下列加點詞語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見 見故國之旗鼓。 B、樹 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每見壁間題字。 見巨蛇圍如碗,擺撲叢樹中。C、思 廉公之思趙將。 D、之 人之情也。學而不思則罔。 故少之日,得學之功十五。1、填空。(1) 文中描寫景物的句子是:(2)「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的原因是:3、文中的「將軍」指代( )A、廉頗 B、吳起 C、陳伯之 D、丘遲4、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十四:自護其短(《雪濤小說·知無涯》)【選文】北人(1)生而不識菱者,仕(2)於南方。席上啖菱,並殼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某人自護(3)其短,曰:「我非不知。並殼者,欲以清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注釋】(1)[北人]北方人。(2)[仕]做官。(3)[護]掩蓋,遮掩。【練習】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而( ) 啖( ) 去( ) 欲( )2、下列各組加點詞意思不一樣的一項是( )A 仕於南方。 B 或曰:啖菱須去殼。不得已而從仕。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道。C 前山後山,何地不有。 D 仕於南方。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嘗射於家圃。3、在下列句子的括弧里填上省略成分。[ ]曰:「我非不知。並殼者,[ ]欲以[ ]清熱也。」4、翻譯文畫橫線的句子。5、這個寓言告訴人們的道理是:十五:蒲留仙寫書(鄒弢《三借廬筆談》)【選文】蒲留仙先生《聊齋志異》,用筆精簡,寓意處全無跡相,蓋脫胎於諸子,非僅抗於左史、龍門(1)也。相傳先生居鄉里,落拓無偶,性尤怪僻,為村中童子師,食貧自給,不求於人。作此書時,每臨晨攜一大磁罌(2),中貯苦茗,具淡巴菰(3)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於上,煙茗置身畔。見行道者過,必強執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如是二十餘年,此書方告蕆(4)。故筆法超絕。【注釋】(1)[左史、龍門]指左丘明和司馬遷。左丘明著《左傳》,司馬遷生於龍門。(2)[罌(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3)[淡巴菰]煙草的舊音譯名。(4)[蕆(chǎn)]完成。【練習】1、解釋文中帶點的詞。居( ) 於( ) 置( )語( ) 是( ) 方( )2、比較下列各組詞的不同意義。①為 為村中童子師( ) ②故 故筆法超絕( )凡為足下道者( ) 溫故而知新( )3、用文的話概述《聊齋志異》的特點:4蒲松齡「筆法超絕」的原因是什麼?【閱讀提示】本文敘述了蒲松齡先生寫《聊齋志異》時搜集素材的故事。十六:螳螂捕蟬(《說苑》)【選文】吳王欲伐荊(1),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3)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4),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5)得其前利(6),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注釋】(1)[吳王欲伐荊]吳王,指吳王闔閭;荊,楚國。(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國王的侍從官;少孺子,年輕人。(3)[懷丸操彈]藏著子彈拿著彈弓。(4)[委身曲附]彎曲著身體,屈著前肢。(5)[務欲]一心想要。(6)[前利]眼前的利益。【練習】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伐 ( ) 旦( ) 子( ) 延( )2、在文中找出與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詞,並寫出相應的句子。(1)則懷丸操彈於後園。 字: 句:( )(2)如是者三旦。 字: 句:( )3、為下列句子補出省略的成分。(1)[ ]欲取蟬,而[ ]不知黃雀在其傍也。(2)[ ]欲啄螳螂,而[ ]不知彈丸在其下也。4、填空。(1)《螳螂捕蛇》寫了 和 兩種動物,告訴人們的道理是:(2)《螳螂捕蟬》寫了 、 和 等幾種動物,告訴人們的道理是:5、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閱讀提示】本文通過年輕的侍從官給吳王講的這個故事,告誡人們:凡事須瞻前顧後,全面權衡,千萬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卻身後的禍患。十七:以學自損,不如無學(顏之推《顏氏家訓》)【選文】夫學者,所以求益(1)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2)長者,輕慢同列(3)。人疾之(4)如仇敵,惡之如鴟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注釋】(1)[求益]求得長進。(2)[凌忽]欺侮和輕視。(3)[同列]同輩。(4)[疾之]怨恨他。【練習】1、下列各組詞的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 夫學者,所以求益耳。 B 凌忽長者,輕慢同列。問姓名於士大夫 皆在中朝時聞天下長者之言。C 所以求益耳。 D 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以刺刀攫其首。 奉書草草,唯為親為己自重。2、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十八:蛛與蠶(《雪濤小說·蛛蠶》)【選文】蛛語蠶曰:「爾飽食終日以至於老,口吐經緯(1),黃口燦然,固之自裹。蠶婦操汝入於沸湯,抽為長絲,乃喪厥(2)軀。然則其巧也,適以自殺,不亦愚乎!」蠶答蛛曰:「我固自殺。我所吐者,遂為文章(3),天子袞龍(4),百官紱綉(5),孰非我為?汝乃枵(6)腹而營口,吐經緯織成網羅,會伺其間,蚊虻蜂蝶之見過者無不殺之,而以自飽。巧則巧矣,何其忍也!」蛛曰:「為人謀則為汝自謀,寧為我!」噫,世之為蠶不為蛛者寡矣夫!【注釋】(1)[經緯]織物直線叫經,橫線叫緯。(2)[厥]義同「其」。(3)[文章]指帶花紋的織品。(4)[袞(gǔn)龍]龍衣,古時帝王的禮服。(5)[紱(fú)綉]祭祀時穿的禮服。(6)[枵(xiāo)腹]空腹。【練習】1、在文中找出兩個第二人稱代詞: 、 。2、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各指代什麼。口吐經緯( ) 遂為文章( )3、解釋加點詞的不同意義。(1)我所吐者,遂為文章( ) (2)為人謀則為汝自謀( )4、下列句中的「之」各指代什麼。(1)蚊虻蜂蝶之見過者無不殺之。( )(2)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 )(3)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5、蛛和蠶各自的特點是什麼。(1) 蛛:(2) 蠶:6、作者在文的態度是什麼?從哪裡可看出來?答:【閱讀提示】本文以利世不利己的蠶和利己不利世的蜘蛛相對比,諷刺了那些自私自利的人。十九:答謝中書書(節選)(陶弘景《陶隱居集》)【選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1)。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2),沈鱗競躍。實是欲界(3)之仙都。自康樂(4)以來,不復有能與(5)其奇者。【注釋】(1)[交輝]交相輝映。(2)[頹]墜落。(3)[欲界]佛家有三界之說,欲界即指人間。(4)[康樂]指謝靈運。他曾襲封康樂公。(5)[與]這裡指欣賞、進入某種境界(這裡是江蘇茅山風景)。【練習】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義。俱( ) 沈( ) 競( ) 復( )2、下列句中「之」字不解釋為「的」的一項是( )A、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B、實是欲界之仙都。C、照以海濱之月。 D、有牧童見之,拊掌大笑。3、在文中找出描寫動景的句子。4、在文中找出議論的句子。二十:王充求學(范曄《後漢書·王充傳》)【選文】王充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無城徒焉。充少孤,鄉里稱孝。後到應有京師,受業太學,師事扶風班彪(1)。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注釋】(1)[扶風班彪]扶風人班彪,漢代著名史學家,班固的父親,《漢書》是他草創的。【練習】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徒焉( ) 師事( ) 輒( ) 遂( )2、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要求補出省略成分)。3、王充的「好博覽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A、學習態度、學習方法 B、學習內容、學習方法C、學習內容、學習態度 D、學習方法、學習範圍【閱讀提示】本文敘述了王充求學的故事,其中的「好博覽而不守章句」不失為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二十一:鄭人買履(《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選文】鄭人且(1)有置履者,先自度(2)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3)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乃反(4),市罷(5),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注釋】(1)[且]將要。[置]購置。(2)[度(duó)]量度,動詞。下文「寧信度(dù)」的「度」是名詞,指量度好的尺碼。(3)[至]等到。[之]往,到。(4)[返]同「返」。(5)[罷]結束。【練習】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① 而置之其坐。 ( 同 )② 反歸取之。 ( 同 )2、下列加點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 先自度其足 B 寧信度何不試之以足 無自信也C 鄭人有且置履者 D 先自度其足遂不得履 吾忘其度3、解釋「之」字在句子中的意義。(1)反歸取之( ) (2)何不試之以足( )(3)至之市而忘操之( )( )4、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並用括弧補出省略的內容。①②5、為什麼這位鄭人會「寧信度,無自信」?答:【閱讀提示】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墨守成規的教條主義者,說明因循守舊,不思變通,終將一事無成。二十二:買櫝還珠(《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選文】楚人有賣某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1),熏以桂椒(2),綴以珠玉,飾以玫瑰(3),緝(4)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5)其珠。此可謂善賣櫝者,未可謂善鬻珠也。【注釋】(1)[木蘭]一種香木。[櫃]這裡指小匣子。(2)[桂椒]桂花和花椒,兩種香料。(3)[玫瑰]一種美石。(4)[緝]裝飾邊沿。(5)[還]退還。【練習】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義。為( ) 綴( ) 飾( ) 還(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①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 ) ②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③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 ) ④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 )3、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讀了這則寓言,你認為楚人和鄭人各應該汲取什麼教訓?① 楚人:② 鄭人:【閱讀提示】這個故事啟發人們認識這樣的道理:過分追求形式,反而會喧賓奪主,埋沒內容,適得其反。(二十三)齊莊公出獵齊莊公出獵,有一蟲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曰:「此何蟲也?」對曰:「此所謂螳螂者也。其為蟲也,知進而不知卻,不量力而輕敵。」庄公曰:「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矣!」回車而避之。1、解釋下列句中加線的詞(1)不量力而輕敵 (2)此為人2、下列各句中的其與「其為蟲也」中的「其」的用法,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其如土石何 B、其真不知馬也C、其一犬坐於前 D、專其利三世矣3、翻譯:有一蟲舉足將搏其輪4、出自本文的一個成語是 ,現在常用這個成語來比喻二十四:予產不毀鄉校[閱讀提示]老百姓議論朝政的好壞,表明他們對國家的關心。同時,當權者也可以從中了解自己的政事如何。歷代賢明的君主都善於聽取屬下及人民的意見,鄭國國相子產就是其中的一個。鄭人游於鄉校 1 ,以議執政之善否。然明 2 謂子產 3 曰:「何不毀鄉校?」子產曰:「胡為?夫 4 人朝夕游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將行之;其所惡者,吾將改之,是吾師也,如之何 5 毀之?吾聞為國忠信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譬之若防川也,大決 6 所犯,傷人必多,吾不能救也,不如小決之使導 7 ,吾聞而葯之也。」注釋: 1 鄉校:鄭國都城中一個養老而兼校射的地方。 2 然明:鄭國大夫。 3 子產:鄭國國相。 4 夫:發語詞。 5 如之何;怎麼能。 6 大決:河流大的決口。 7 導;疏導。[訓練]一、 1 對待百姓的議政,子產和然明的態度是怎樣的? 2 用一個字歸納他們的做法。二、解釋加點的詞。1.鄭人游於鄉校 ( )2.以議執政之善否 ( )3.吾聞為國忠信以損怨 ( )4.譬之若防川也 ( )三、翻譯下列句子。1.何不毀鄉校?2.是吾師也,如之何毀之?3.吾聞而葯之也。一、 子產在闡述自己的觀點時,運用了什麼方法,因而顯得形象貼切,淺顯易懂。二十五:河中石獸[閱讀提示]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著複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據常情主觀判斷。應該正確分析,綜合考慮,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樣,既考慮石獅的比重,又正確分析水的衝力和石獅子的相互作用,進而又分析這種相互作用產生的反衝力對河床形態的局部改變。如此,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滄州 1 南,一寺臨河干 2 ,山門圮 3 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閱 4 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 5 數小舟,曳 6 鐵鈀,尋十餘里,無跡。一講學家設賬 7 寺中,聞之笑曰:「爾輩 8 不能究物理,是非森柿 9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 10 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 11 乎?」眾服為確論。一老河兵 12 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游。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嚙 13 沙為坎穴 14 ,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再轉不已,遂反溯 15 逆流而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於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 16 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 17 歟?注釋: 1 滄州:今河北省滄縣。 2 臨河干:臨,靠近;干,岸邊。 3 圮:pǐ,倒塌。 4 閱:經歷。 5 棹:(zhào),船槳,此用作動詞,劃。 6 曳:yè,拖著。 7 設帳:設立講壇。 8 爾輩:你們這般人。 9 柿:fèi,木片。 10 湮:yàn,沉落。 11 傎:diōn,同「癲」,瘋。 12 河兵:水手。 13 嚙:niè,啃咬。 14 坎穴:洞穴。 15 溯:從下游向上。 16 但:只。 17 臆斷:主觀武斷。[訓練]一、 閱讀理解全文後填空。對於河中石獸的位置,寺僧判斷其在 ,依據是 ;講學家判斷其在 ,理由是 ;老水兵則判斷其在 ,是因為 。二、對下列句子翻譯不當的一項是 ( )A.尋十餘里,無跡。(尋找了十多里,也沒有石獸的蹤跡。)B.眾服為確論。(眾人佩服他的話,認為是正確的論斷。)C.如其言,果得於數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說法去找,果然找到石獸在幾里外的上游。)D.竟不可得。(居然沒有找到。)三、分析一段所運用的表達方式及其作用。四、翻譯第三段。二十六:良馬對[閱讀提示]怎樣評判馬的優劣,歷來是人們所熱衷的話題。愛國名將岳飛對區別良馬和駑馬,也有自己的標準,讓我們來看看他是否言之有理。高宗 1 問岳飛曰:「卿 2 得良馬否?」對曰:「臣 3 有二馬,日啗 4 芻 5 豆數升,飲泉一斛 6 ,然非精潔 7 不受 8 。介 9 而馳,初不甚疾,比 10 行百里,始奮 11 迅。自午 12 至酉 13 ,猶可百里。褫 14 甲而不息 15 不汗,若無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 16 取,力裕 17 而不求逞,致遠 18 之材也。不幸相繼以 19 死。今所乘者,日不過數升,而秣 20 不擇粟,飲不擇泉,攬 21 轡 22 未安 23 ,踴躍 24 疾驅,甫 25 百里,力竭 26 汗喘,殆 27 欲斃 28 然。此其寡取 29 易盈 30 ,好逞易窮 31 ,駑鈍 32 之材也。」高宗稱善 33 。注釋: 1 高宗:宋高宗。 2 卿:qìng,您。 3 臣;我,岳飛自稱。 4 啗:dàn,吃。 5 芻:chú,草。 6 斛:hú,古代十斗為一斛。 7 精潔:精細清潔。 8 不受:不吃。 9 介:甲,披上甲。 10 比:等到。 11 奮:振作精神。 12 午:午時,相當於今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一時。 13 酉:yǒu,酉時,相當於今下午五時至七時。 14 褫:chǐ,解脫。 15 息:氣喘。 16 敬:gǒu,輕易。 17 裕:充足。 18 致遠:能走遠路。 19 以:而。 20 秣:mò,喂。 21 攬:抓住。 22 轡:pèi韁繩。 23 安:穩。 24 踴躍:蹦跳的樣子。 25 甫:fǔ,才。 26 竭:盡。 27 殆:幾乎。 28 斃:倒下。 29 寡取:指吃喝得少。 30 易盈:容易滿足。 31 窮:力盡。 32 駑鈍:nú dùn,駑:劣馬,鈍:笨拙,此指沒才能。 33 善:好。[訓練]一、 選文中嶽飛是從哪兩方面來說明馬的優劣的?他認為「致遠之材」和「駑鈍之材」的區別是什麼?二、 下列選項中沒有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A.日啗芻豆數升,飲泉一斛,然非精潔不受。B.介而馳,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奮迅。C.而秣不擇粟,飲不擇泉。D.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三、 解釋加點詞的含義。1.然非精潔不受 ( )2.若我事然。 ( )3.不幸相繼以死 ( )4.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二十七:胸有成竹[閱讀提示]大家對「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意思一定了解,但未必知道這個成語的來歷。讀了下面這則短文,你對這個成語的含義會有進一步理解,同時還能獲得其他的啟示。竹之始生,一寸之萌 1 耳,而節葉具焉 2 。自 3 蜩蝮蛇 4 。以至於劍拔十尋 5 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6 ,執筆熟視 7 ,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 8 ,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 9 ,少縱則逝 10 矣。[訓練]一、 文中用了兩處比喻,找出來,說說它們的比喻義。二、 翻譯下列句末語氣詞,說明其表達的語氣。1.而節葉具焉。 ( ) ( )2.豈復有竹乎 ( ) ( )3.少縱則逝矣 ( ) ( )4.苛政猛於虎也 ( ) ( )三、 解釋加點的詞。1.竹這始生,一寸之萌耳 ( )2.豈復有竹乎 ( )3.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 ( ) ( )4.以追其所見 ( )四、 這則短文對你有何啟示二十八:借書速還(宋濂《黃生借書說》)【選文】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以致書以觀,每假(1)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2)。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注釋】(1)[假]借。(2)[逾約]超過預定的期約。【練習】1、下列各句中「以」的意義和「非學無以致疑」中的「以」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無以致書以觀。 B、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C、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D、多以書假余。2、給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選擇正確的意義。①余勸時即嗜學。 ( )A、嗜好 B、喜歡 C、特別 D、學習②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 )A、到 B、去 C、向 D、在③余因得遍觀群書 ( )A、就 B、因此 C、於是 D、因為1、指出下列句中「之」各指代什麼。①錄畢,走送之。( ) ②一日曝書畫,有牧童見之。( )③處士笑而然之。( ) ④學而時習之。( )2、從下列語句可看出人物的什麼特點。①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②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二十九)浦陽鄭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錢。憂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為之痛,肢體心膂②無不病者。懼而謀諸醫,醫視之,驚曰: 「此疾之奇者,雖病在指,其實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傷身。然始發之時,終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終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葯可治也;至於既成,甚將延乎肝膈④,否亦將為一臂之憂。非有以御其內,其勢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為之。」君從其言,日服湯劑,而傅⑤以善葯,果至二月而後瘳,三月而神色始復。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始以為不足治,而終至於不可為。當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顧;及其既成也,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孝孺《指喻》)注釋·:①握:四寸為一握。②膂(頒):脊骨。③瘳(ch6u):病癒。④肝膈:泛指人體內臟。⑤傅:塗。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錯誤的兩項是( )A.懼而謀諸醫(謀劃) B.甚將延乎肝膈(蔓延)C.疾未易為之(變換) D.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消除)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兩項是( )丸剛艮湯劑,而傅以善葯 徐以杓酌油瀝之B.不速治,且能傷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雖病在指,其實一身病也 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D.終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憂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發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顧(指代「各種疾病」)D.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指代「禍患)4.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為不足患。(2)始以為不足治,而終至於不可為。5,本文寫鄭君醫治拇指疾患一事是為了說明一個什麼道理?請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三十.天祥至潮陽,見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厘山②,使為書招張世傑。天祥曰:「吾不能儼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屋山破,軍中置酒大會。弘范曰:.「國亡,丞相忠孝盡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將不失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國亡不能捄,為人臣者死有餘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義之,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復食。至燕,館人供張e甚盛。天祥不寢處,坐達旦,遂移兵馬司⑦,設卒以守之。……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 「吾事畢矣。」南鄉拜而死。(《宋史。文天祥傳》)注釋:①弘范:蒙古漢軍元帥,率部下抓獲文天祥。②壓(yd)山:宋末抗元的最後據點。③扦(h6n):保衛。④泫(xu6n)然:水滴下的樣子。⑤捄:同「救」。⑥供張:陳設帷帳及一切用具。⑦兵馬司:主管京師治安的機關。⑧鄉(xihn):同「向」。1.用「I」標出下面句子朗讀時的停頓處。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 。2.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1)書: (2)涕: (3)殊:3.弘范「使(天祥)為書招張世傑」,天祥是怎麼說的?又是怎麼做的?請用自己的話回答。4.選出對畫線句子「國亡不能抹,為人臣者死有餘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 ( )A周家滅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餘罪,怎麼還敢逃脫殺頭之罪來表現忠貞不二之心呢!B.國家滅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餘罪,怎麼還敢逃脫殺頭之罪而懷有二心呢!C周家滅亡不能拯救,因為大臣死有餘罪,怎麼還敢逃脫殺頭之罪來表現忠貞不二之心呢!D周家滅亡不能拯救,因為大臣死有餘罪,怎麼還敢逃脫殺頭之罪而懷有二心呢5.從文中找出能體現弘范敬重天祥的句子。 (不少於兩句)6.閱讀全文並結合你學過的課文,談談文天祥至今仍為人們敬仰的原因。三十一:吳起昔吳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諾。」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注釋】①吳起:戰國時著名的軍事家。②俟:等待。1.解釋下面加點詞的含義。(4分)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 ②故人來,方與之食(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 ) ④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2.下列「之」的用法與另三個不同的一項是(2分)( )A.(吳)起不食待之。 B.故人來,方與之食。C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 D.(吳)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3.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4.這個小故事中,吳起在為人處事上最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點是:(2分)三十二:王冕苦學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方輒默記。暮歸,亡其牛。或牽牛來責蹊(1)田,父怒,撻之,己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2)映長明燈(3)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4)若不見。安陽韓性(5)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6)。性卒,門人事冕如事性。時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養。久之,母思還故里,冕買牛駕母車,自被(7)古冠服隨車後。鄉里小兒競遮道訕笑,冕亦笑。注釋:(1)蹊:踐踏。(2)策:通「冊」。(3)長明燈:佛像前的燈,晝夜不滅。(4)恬:心神安適。(5)韓性:紹興人,大學者。(6)通儒:指博學多聞、通曉古今的儒者。(7)被:披。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依僧寺以居 無從致書以觀B.安陽韓性聞而異之 恃衛之臣不懈於內C. 暮歸,亡其牛 其真無馬耶D.錄為弟子. 或異二者之為,何哉?2.對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或牽牛來責蹊田--有時候牽著牛來責怪王冕踏了他們的田地。B.執策映長明燈讀之-—手拿著書照著佛像前長明的燈光讀書C.門人事冕如事性——他門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韓性一樣。D.自被古冠服隨車後----自己穿戴著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隨在車子後面。3.將文中加橫線的兩個句子翻澤成現代漢語。A.竊入學舍聽諸生讀書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B.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從這兩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樣的品質?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十三:為學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1.本文通過一個生動的故事,告訴我們 對於學習的重要性。2.「以( )告富者」是一個省略句,括弧中省略的內容是。3.選出下面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A、貧者語於富者曰(告訴)B、吾欲之南海(往)C、西蜀之去南海(距離) D、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看來)4.文中有兩處「子何恃而往」,為什麼第一處用的是問號,而第二處用的是嘆號?請作簡要分析。答:5.對比鮮明是本文寫法上的一大特點,請以蜀鄙二僧欲往南海部分為例,說說文章是如何運用對比手法的。答:三十四:李牧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日擊數牛饗士,習射騎,謹烽火,多間諜,厚遇戰士。為約曰:「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匈奴每入,烽火謹,輒入收保,不敢戰。如是數歲,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讓李牧,李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歲余,匈奴每來,出戰。出戰,數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復請李牧。牧杜門不出,固稱疾。趙王乃復強起使將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許之。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歲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願一戰。於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①十萬人,悉勒習戰。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詳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單于聞之,大率眾來入。李牧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滅襜襤②,破東胡③,降林胡④,單于奔走。其後十餘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註:①彀者:善於射箭的人。②襜襤:部族名,在代地北面。③東胡:部族名,在匈奴之東,故稱「東胡」,是後世烏桓、鮮卑族的祖先。④林胡:部族名,在今山西朔縣以北至內蒙古境內。⒈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日擊數牛饗士 饗:用酒食招待B.趙王讓李牧 讓:責備C.以數千人委之 委:拋棄D.李牧多為奇陳 陳:陳列⒉ 分別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的字的意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①趙之北邊良將也 ③出戰,數不利②匈奴小入,詳北不勝 ④以數千人委之A.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 B.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C.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D.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⒊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其後十餘歲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 其皆出於此乎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 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好學而不勤問 雖連城拱璧不啻也⒋ 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A.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防地內的租稅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為軍隊的經費B.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匈奴如果入侵,要趕快收攏人馬保衛國土C.牧杜門不出,固稱疾——李牧閉門不出,堅持說有病D.大縱畜牧,人民滿野——讓大批牲畜到處放牧,放牧的人滿山遍野⒌ 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李牧「兵不厭詐」手段的一組是:①習射騎,謹烽火,多間諜 ②烽火謹,輒入收保,不敢戰③出戰,數不利,失亡多 ④大縱畜牧,人民滿野⑤匈奴小入,詳北不勝 ⑥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⑥⒍ 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牧長期駐守雁門關,他養精蓄銳,為後來打敗匈奴做好了充分的準備。B.李牧被免職後,一直卧病在家,直到趙王重新起用他,才勉強領命出征。C.李牧被重新起用後,仍然堅守不出,匈奴因此認為他膽怯。D.李牧以小利引誘匈奴單于,然後出奇制勝,大敗匈奴。三十五:濫竿充數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1、南郭處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他為什麼要「請為王吹竽」?答:2、南郭處士本不會吹竿,可他卻為齊宣王吹竽多年,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答:3、齊泯王聽吹竿,喜歡一個一個獨奏,南郭處士為什麼要逃走?答:4、南郭處士逃走後,你認為他會去做什麼?答:三十六: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管仲、隰朋①從於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③師於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過乎?注釋:①管仲、隰(xǐ )朋:都是春秋時期輔佐齊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時期的一個小國家。③不難:不惜,不恥。1、「乃掘之」中的「乃」與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2分)( )A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B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C當立者乃公子扶蘇。D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2、下列句子翻譯錯誤的一項是(2分)( )A老馬之智可用也。老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B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C蟻壤一寸而仞有水。蟻壤高達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D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於老馬、老蟻。憑管仲的聖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們有所不知的時候,不恥向老馬、老蟻學習。三十七:動筒嘗於國學動筒(1)嘗於國學(2)中看博士論難(3)云:「孔子弟子達者有七十二人。"動筒因問曰:「達者七十二人,幾人已著冠(4)?幾人未著冠?」博士曰:「經傳無文。」動筒曰:「先生讀書,豈合(5)不解孔子弟子著冠有三十人,未著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據何文,以知之?」動筒曰「《論語》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豈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無以對。注釋:①動筒:人名。②國學:京師官學的通稱。③論難:針對對方的論點進行辯論。④著冠:成年。⑤豈合:怎麼能。1.解釋下列加點詞:①嘗於國學中看博士論難: ②達者七十二人:③經傳無文: ④博士無以對:2.將下列文言文語句翻譯為現代漢語(1)據何文,以知之? (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3、動筒的說法為什麼引人大笑? 答:4.請舉動筒或博士(任選)角度,談談給你的啟示。答:三十八: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古人云: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則,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1)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注釋:①漫浪:隨隨便便。②急.:要緊。1.解釋加點的詞。①可以有得:②其義自見:③自曉其文:2.讀書要分哪兩步進行?怎樣才算達到了要求呢?(請用文章原句答) 。3.作者在「三到」中,強調了_________的重要,這是因為(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4、作者在這段話中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請用自己的話概括。答:三十九:楚人學舟楚①人有習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師之是聽。於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遂遮謝舟師,椎③鼓徑進,亟犯④大險,乃四顧膽落,墜槳失柁⑤。【注釋】①楚:古國名。②折:調頭。旋:轉彎。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戰,前進時以擊鼓為號。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1)其始折旋疾徐( )(2)乃四顧膽落( )2.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1)遂以為盡操舟之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椎鼓徑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告訴人們的道理是:____________四十:魯國之法①魯國之法:魯人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金於府①。子貢②贖魯人於諸侯而讓其金。孔子曰:「賜③失之矣!夫聖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於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②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魯人必多拯溺者矣。(選自馮夢龍著《智囊》)[注釋]①府:指國庫。②子貢:孔子的學生。③賜:子貢的名。④子路:孔子的學生。1. (1)文中寫子貢做了什麼事?孔子對他的做法持什麼態度?孔子持這種態度的理由是什麼?請用自己的話回答。(4分)答:(2)文中第②段沒有標點符號,請用「|」線標示出需要加標點符號的位置。(2分)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魯人必多拯溺者矣。2.根據要求寫一段話。要求:(1)以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與情節作為內容,其中人物要涉及3個或3個以上。(2)用上總分(或「分總」)結構和排比手法。(4分)四十一:《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譽之曰(稱讚) B.於物無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處) D.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句首發語詞)2.下列加點詞語解釋相同的一項是( )。A.或曰 而或長煙一空 B.以子之矛 父以足受C.陷子之盾 吾欲之南海 D.不可同世而立 人而無止,不死何俟四十二:《鑿壁借光》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而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1.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鄰舍有燭而不逮(達到) B.邑人大姓(大戶人家)C.主人怪而問衡(奇怪) D.願得主人書遍讀之(希望)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不一樣的一項是( )。A.鄰舍有燭而不逮 B.匡衡勤學而無燭C.與其佣作而不求償 D.學而時習之3.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不一樣的一項是( )。A.以書映光而讀之 B.資給以書C.非學無以致疑 D.以此戒之4.讀了這則故事以後你有何感想?請把它寫出來。(100字左右)四十三:《世無良貓》某惡鼠,破家求良貓。厭以腥膏,眠以氈罽。貓既飽且安,率不食鼠,甚者與鼠遊戲,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復蓄貓,以為天下無良貓也。1.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某惡鼠(討厭) B.率不食鼠(於是)C.鼠以故益暴(更加) D.遂不復蓄貓(就)2.給加點的詞語選擇正確的的解釋( )。鼠以故益暴。A.因為 B.因此C.憑藉 D.用來3.給加點的詞語選擇正確的的解釋( )。以為天下無良貓也。A.把……當作 B.以之為C.認為 D.當作4.選出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 )。例句:厭以腥膏A.楚人以晏子短 B.孔子云:何陋之有C.咨臣以當世之事 D.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5.選出對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A.某人家中被老鼠嚴重破壞,於是養了一隻貓,本想讓貓來制止老鼠的猖獗。B.某人對這隻貓充滿了希望,於是大魚大肉的供養它,還給它很好的環境居住。C.貓在養尊處優的生活中,反而不願意捕鼠了。D.某人最終認為是天下沒有好貓,其實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結果。他沒有想到過於安逸會削弱貓的鬥志。四十四:《馬價十倍》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日立於市,人莫與言。願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之賈。」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1.加點的詞語解釋相同的一項是( )。A.比三日立市 比肩繼踵而在 B.人莫之知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C.願子還 大府召是兒,幼願耳 D.去而顧之 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2.選出下列句中的「之」用法不一樣的一項( )。A.臣有駿馬欲賣之 B.願子還而視之C.去而顧之 D.臣請獻一朝之賈3.加點的字讀音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A.願子還而視之(huán) B.臣請獻一朝之賈(ɡǔ)C.臣請獻一朝之賈(zhāo) D.陰霞生遠岫,陽景逐迴流。(jǐng)4.省略的部分補充正確的一項是( )。A.人莫與言(駿馬) B.(余)乃重修岳陽樓C.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之) D.一鼓作氣,再(鼓)而衰5.對文章意思判斷有錯的一項是( )。A.本來是一匹劣馬,但是由於請到了伯樂來故弄玄虛,因此「馬價十倍」。B.賣馬者為了請到伯樂,允諾給他一天的報酬。C.伯樂其實並沒有發表什麼評論,他「還而視之,去而顧之」,無非是在暗示這匹馬被自己看中了。D.這匹馬其實也算得上是一匹好馬,但只有請到了伯樂,人們才意識到了,表明了人們迷信權威的社會現實。四十五:林之棟畫蘭(《荒鹿偶談》)【選文】林之棟善畫蘭,好游,聞蘭所在,則必大尋之。樵者或告:某山大壑中,常聞蘭花氣特多,茅棘虎豹,不可行。林乃募壯士執刀矢火攻,具裹糧(1),鳴金入深谷中,若當勁敵者。至則蘭葉長丈許,花大如掌。自是,所畫蘭益奇變。【注釋】(1)[執刀矢火攻,具裹糧]拿著刀箭和取火的東西,準備了乾糧。【練習】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①乃 林乃募壯士執刀矢火攻( ) ②之 聞蘭所在,則必大尋之( )今乃掉尾而斗( ) 一日曝書畫,有牧童見之( )2、下列句子修辭格運用不同於其它兩項的一項是( )A、若當勁敵者 B、花大如掌 C、貓眼黑睛如線四十六:甘桔千樹(賈思勰《齊民要術》)【選文】李衡(1)於武陵龍陽汛州(2)上作宅,種甘桔千樹。臨死,敕(3)兒曰:「吾州里有千頭木奴,不責(4)汝衣食,歲上一匹絹,亦可足用矣。」吳末,甘桔成,歲得絹數千匹。恆(5)稱太史公所謂「江陵千樹桔,與千戶侯等」者也。樊重(6)欲作器物,先種梓、漆(7),時人嗤之;然積以歲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種植之不可已已(8)也。諺曰:「一年之計,莫若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此之謂也。【注釋】(1)[李衡]三國時吳人,做過丹陽太守。(2)[汛州]大沙洲。(3)[敕]告誡。(4)[責]要求。(5)[恆]通常。(6)[樊重]東漢人,光武帝劉秀的外祖父。(7)[梓、漆]梓樹和漆樹。梓樹是好木材,漆樹可以產漆。(8)[已已]停止。【練習】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樹( ) 歲( ) 嗤( ) 假( )2、在文中找出與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詞義相同的詞。①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②然積以歲月,皆得其用。( )3、文中人物對千樹甘桔有不同理解,請指出:① 三國時李衡認為千樹柑桔等於② 漢代司馬遷認為千樹柑桔等於4、翻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四十七:執泥繪像(《賢奕編·警喻》)【選文】歙(1)俗多賈(2),有士人父壯時賈秦隴(3)間,去三十餘載矣,獨影堂畫像存焉。一日父歸,其子疑之,潛以畫像比擬無一肖,拒曰:「吾父像肥皙(4),今瘠黧;像寡須,今髯多鬢皤(5),乃至冠裳履綦,一何殊也!」母出亦曰:「嘻!果遠矣。」已而,其父與其母亟話疇昔,及當時畫史姓名,繪像顛末,乃愜然阿曰:「是吾夫也!」子於是乎禮而父焉。【注釋】(1)[歙(Shè)]地名,今安徽歙縣一帶。(2)[賈(ɡǔ)]指經商或商人。(3)[秦隴]秦州、隴州。(4)[皙]皮膚白。(5)[皤(pó)]白。(6)[綦(qí)]鞋上的裝飾。(7)[亟(qì)]多次。(8)[顛末]始末。(9)[愜(qiè)然]高興的樣子。(10)[阿]驚訝聲。【練習】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去( ) 焉( ) 以( )肖( ) 乃( ) 是( )2、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不同含義。① 子於是乎禮而父焉( ) ② 一日父歸,其子疑之( )子曰:學而時習之( ) 反側傾跌之狀,似有物捉制之( )3、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一杯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2005/01/13 03:54pm
IP: 已設置保密[本文共55378位元組]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代漢語中的「借」與「貸」都有「借入」「借出」的雙重意思?
※如何看得懂文言文?
※現在的書市上能買到的《儒林外史》哪個版本比較好?
※有哪些不常見但是很實用的古文名言?
※泡茶要用啥樣的沸水?你可能誤會了陸羽的「三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