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館能否借鑒星巴克模式?

在二三十年前,美國老百姓喝的是世界上最差的咖啡,雖然美國很早就是一個咖啡的國家。上世紀七十年代星巴克(StarBucks)的出現,以及它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迅速發展,提高了美國咖啡店、飲食店、超市的咖啡質量。今天的美國咖啡與三十年前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在美國的咖啡愛好者中,對星巴克的興盛和它的經營也是褒貶各異。但是,對它在提高咖啡口感和吸引年輕人走進咖啡館這兩點上,大多數人都推崇備至。不僅是飲料,更是生活方式三百年來,美國人喝咖啡的習慣是買新鮮的咖啡豆,然後煮咖啡。但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隨著麥當勞等快餐店的迅速增長,人們買咖啡豆的習慣慢慢消褪了:為了求快,求便宜,越來越多的人改去喝5-20秒就沖好的即飲咖啡。即飲咖啡的製造商與快餐店的市場營銷概念是一樣的:他們不惜犧牲咖啡的質量去追求儘可能低的價格。超市的即飲咖啡就是用質量最差的咖啡豆事先磨好,再在貨架上進一步陳化而來。就這樣,飲食越偏向快餐,快餐館和超市裡的咖啡質量也就越差,步入了惡性循環。星巴克是在1971年從西雅圖華盛頓開始的。它的最初創始人傑瑞?包德文(JerryBaldwin)只開了一爿小店,賣質量最好、最新鮮的咖啡豆。幾年後,它的下一任主人哈羅德?緒梓(HowardSchultz)根據在義大利喝咖啡的概念,不僅在星巴克店裡提供純正的咖啡,而且把星巴克變成了很多人的一種咖啡經歷。他這樣寫到:在美國,無論在餐館還是在家裡,咖啡只是提神的飲料,特別是早餐時和中晚餐後,而在義大利,咖啡卻是 「家」的延伸。每天早上,一個義大利人去會他熟悉的咖啡店,喝一杯他所喜愛的,專門為他而沏的咖啡,這樣開始的一天,是一種精神的享受。對義大利人來說,咖啡不僅僅是飲料,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以後,緒梓在設計星巴克咖啡店時,就是去追求這種「星巴克」的經歷。星巴克以它濃郁芬芳的咖啡,自然而舒適的環境與顧客建立起一種感情上的聯絡和溝通。星巴克咖啡店內的設計除了強調崇尚自然、環境保護意識,還包括從咖啡豆到顧客手裡的一杯咖啡的主題。這樣,那裡的顧客可以很自然地了解到從新鮮、高質量的咖啡豆,到一杯充滿了誘惑力、清香的咖啡沖泡過程。「第三個地方」哈羅德還根據美國社會人們的社交和生活習慣,把星巴克變成了除了辦公室和家裡的「第三個地方」,很多人去星巴克只是去喝一杯咖啡,看看報,送幾封電子郵件。這些顧客被星巴客的咖啡香氣、星巴克店裡的音樂和環境所吸引。星巴克是他們熟悉的環境,而又與家和辦公室不同。這種第三個地方的概念和星巴克的各種飲料對很多青年人都有吸引力,他們常會結伴去,特別是在大學區的星巴克,常常會碰到很多年輕人,星巴克的存在成了很多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它的咖啡價格比快餐店的低劣咖啡價格要高,從1.5美元到5美元,是中產階層群體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接受的價格。星巴克的廣告主要是它本身的咖啡店和它的咖啡店群。在美國,所有的公司都在電視上做廣告,不僅極其昂貴,而且弄得人眼花繚亂。在打入新的城市時,星巴克不僅找到他的顧客最密集的區域,而且會很用心地選擇幾個地點,組成一個星巴克群。


推薦閱讀:

你的中國星座是什麼?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易理篇(73)
因為這些畫 歐洲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懂中國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隊金牌榜
直擊「中國著名盜墓村」

TAG:中國 | 星巴克 | 借鑒 | 茶館 | 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