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把媽媽推倒了,我卻把老太太扶起來坐下

首席碼字官/熊太行

值班挑錯官/夏周一

研究人際關係、政治權謀,《雍正王朝》是常看常新的一部大IP。大家不要覺得這是上一代人看的電視劇,權力的遊戲是不會過時的。

二月河老師寫的那段「老十四哭靈」出彩得很,人物很多,絲毫不亂。

這段拍成電視劇的時候有刪減,好多內心戲在小說里有,所以我勸各位,看完電視劇的段落之後,找小說來看看。接下來的這段,我用電視劇來評點,電視劇版本的雍正更暗黑一些。

康熙皇帝的十四兒子胤禵,是所有兒子里最豪邁善戰的一個,因為要對青海、西藏用兵平叛,康熙封他為「大將軍王」。胤禵打了幾個月仗,消息傳來,他爸爸死了,他帶著親兵在御前護衛保護(押送)下回到北京,用了半個月。

允禵,這版電視劇不是靠顏值取勝的

到了北京城外,發現北京城門緊閉(怕老十四帶著十萬兵回來,也怕門裡的八王鬧事),皇上下了一道旨意,讓老十四(他這會兒只能被稱作允禵了,要避諱)在潞河驛休息一天,明天進城。

潞河驛在哪?在通州東關,那會兒不是北京,是驛站,住外國使節的。

老十四走山西進來,應該是從北邊大同宣化或者南邊太原保定,換句話說,一號線或者四號線都能進來,無論如何不該轉到通州坐八通。

這是一個特別遛傻小子的命令,老十四很生氣,說一聲進城,就來了北京。

和雍正皇帝那個令人瘋狂的導航路線規劃相比,更可恨的是那個稱謂:

十四貝子。

貝子,還特么褥子呢。

大清的皇子,除非犯了錯誤,被處分,會封鎮國將軍這樣更低級的職稱,一般都是從貝子這個爵位開始的。

老八(最右)是親王,做過一段的總理事務王大臣,

相當於親王兼任首相

然後是貝勒、郡王、親王,親王最大了,但是還可以有恩賞,比如鐵帽子王(世襲罔替,兒子還是親王,不降級),比如雙王俸祿(工資翻番兒,到現在鬥地主雙王扔出來還能翻番,就是控訴大清朝的階級壓迫),再比如允許一個兒子繼承親王,另一個則封成郡王或者貝勒。

老十四就是一個貝子。但是他出征,皇阿瑪為了方便他工作,封他「撫遠大將軍王」,三軍事實上的負責人。

所以,描繪老十四,就是一個職務為王、爵位為貝子的皇子。

我們知道稱呼一個官場上的男人,一定要用最高的職位來稱呼他:比如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那就要稱呼副總理,而不是部長。但是如果是平級職務,就要稱呼正的,一個市長兼市委副書記,那就要叫市長。

雍正的旨意讓「十四貝子」接旨,那就是要故意挑事了。

老十四衝進了皇宮,開始「鬧靈」,要打開棺材看死人;老九老十也是藉機生事,一個個都哭著要皇阿瑪活過來看看;老八和十四之間有合作也有競爭,他盡量剋制著不表態,等戲看。

康熙真的要活過來,

一定會罵這幫無聊的小子

不知道多少人見過那種傳統的喪事,一個男人死了,兒子們辦喪事,死者的堂兄弟、表兄弟,大舅子,甚至出嫁了的女兒(姑奶奶),都是可以鬧事兒的。外人挑理,只要找出錯來,可以掀掉白事的酒席桌兒。

老十四跟村裡那些辦喪事挑理的姑奶奶一樣。

老十四砸棺材的時候,老八踢球給老十三,老十三是雍正的死忠,立刻說,我去請皇上,八哥你來勸他,他聽你的。

球又踢回來了。

老八還是假惺惺地去找老太妃幫忙:

各位老太妃,你們是長輩,你們不勸勸他,他不會停啊。

是不是很熟悉?《地道戰》里,偽軍被土八路俘虜了,下套引誘外面的鬼子,喊的就是:「全村的老百姓都在這兒啊,不肯動,非要太君下來不可啊。」

老太妃們這裡也是各懷心事。

我們知道康熙立過三個皇后,都死了。康熙死的時候,最高身份的是皇貴妃郭絡羅氏,就是鄧婕演的那個「宜妃娘娘」。

郭絡羅氏是九阿哥的親媽,老九是八爺的羽翼,後來被雍正折磨死,還改名「塞思黑」(死肥佬)。

然後才是雍正和老十四的媽媽烏雅氏。

在小說里還交代了一句,郭絡羅氏發現自己跪在了烏雅氏前面,覺得犯了大錯,趕緊道歉,因為烏雅氏是天子之母,身份已經不同了。

烏雅氏(老十四的親媽)來勸他:「兒子,聽話,別鬧了。」

老十四壓抑的怒火就爆發了:「你是誰?」

「我是你額娘啊,怎麼不認識了么?」

「你穿的是太妃的服色,你不是太后,也不是娘娘!你管不了大將軍王!有祖訓!後宮不許干政!」

老十四說的幾句話全都對。

儒家的宗法制度規定,母親是父親的正妻。

這也是為什麼探春的母親是王夫人,而趙姨娘生了她,仍然只是一個姨娘。

太后是所有皇子的母親,太妃,都只是這些皇子們的姨娘。

《末代皇帝》里的太皇太后和太妃,

慈禧的太皇太后剛當上就死掉了

但是我們知道,不是每個場合,都要講真理的。

大多數道理,在不對的場合講出來,都會傷人。

後宮這幫女人,老十四的這幫兄弟,都會覺得他這次比較混蛋。

雍正和老十四是一個額娘,真正的親兄弟,與其他那些哥哥兄弟,只是同一個爹。

他們的娘烏雅氏身份很低,烏雅氏的爺爺是過去清宮的御膳房總管,他們家是包衣奴才出身。

皇上不會娶廚子的孫女,最多是會徵召廚子的孫女進宮伺候。

進來就是個小宮女,從十四歲到十八歲,一直在打雜。清朝比較仁慈,皇上如果不碰你,到二十多就要出宮去嫁人了。

結果烏雅氏十八歲懷上了龍種。

低級宮女住的條件都不太好,所以第一個孩子胤禛(雍正)是交給佟佳氏(貴妃)帶的,佟佳氏沒有兒子,很疼這個老四。

佟佳氏是望族,大臣的女兒,和韋小寶一起賭錢的佟圖賴的孫女,佟佳氏和康熙是表兄妹,康熙的生母是佟佳氏的姑媽。

佟佳氏後來死於產後的併發症,臨咽氣前一天封了皇后。

因為養母的這層關係,雍正一度管隆科多(佟佳氏的弟弟)叫舅舅。也因為這個緣故,隆科多只是雍正的舅舅,不算是老十四的舅舅。

所以老十四對自己的身世特別敏感,其實他對母親仍然穿太妃的服色也有不滿,覺得四哥做事不妥當。但是他話說出來,卻嚷叫著自己的母親沒權利管他。

他三十五歲了,發起脾氣來還和十幾歲的少年一樣。烏雅氏心疼小兒子,擔心陰險的哥哥會殺死弟弟。

現在她也被小兒子激怒了。

大將軍王豪邁地推倒親娘,靈前胡鬧達到了新高潮,這時雍正來了。(小說里,雍正一看見宜妃跪在自己母親上首,眼神很不滿)

雍正必須自己解決問題,專屬舅舅隆科多帶著侍衛就在附近,一聲令下是可以把這個將軍弟弟拿下,但是能殺他嗎?

兄弟們都看他能不能鎮住老十四,鎮不住從此就算是完了。

雍正搬了把椅子,放在中間。

還有人在懷疑,是不是要給大將軍王一個座,收買人心。

收買個屁,不是所有的人心都值得收買的。

像這種把娘推倒的兄弟,把他打成忤逆就好了。要知道大道理和共識是政治鬥爭的巨大利器。

雍正把額娘攙扶過來。

「額娘,你坐下。大行皇帝(死了的老爹)駕崩那天,我就跟上書房議定了您的尊號,沒有宣布,就是因為兄弟還在外面。我想一家人全了,再給您風風光光尊為太后。(沒想到我這混蛋兄弟一回來就氣您)」

「額娘,皇阿瑪已經沒了,現在您就是兒子最親的人。您今天就是大清的皇太后了。」

說著皇帝跪下了,其他兄弟和百官也都跪下了。三跪九叩的大禮,一幫人正式參拜皇太后。

皇太后還想念兩句詩,說什麼你們另請高明。沒人理她,因為皇帝的決定權也是很重要的。

剩下那個擠兌自己親娘的不孝兒子被晾在那裡,他把自己的額娘,從心理上徹底地推向了哥哥。

在允禵決定跪下來叩拜自己的親媽之前,他就已經輸了。

允禵已經失去了能保全他的,最有力的一個友軍。

扶起媽媽之後,胸前的紅領巾更鮮艷了

我們可以總結一下烏雅氏的立場,一下子就明白為什麼允禵會輸了:

大清國是個很有趣的國家,康熙朝開始,確定誰當皇上,是用開寶箱的方式。今天,我們知道好多手游還在用這種方式。

寶箱開出來之前,烏雅氏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兒子當了皇上,她就是太后;一種是兒子沒當皇上,她就是個老太妃,孤獨地死去,可能還會看到兒子先死。

寶箱開出來,發現是胤禛繼位,烏雅氏註定是太后了。

胤禵回來造反,也有兩個結局,一是成功了,烏雅氏還是太后,大兒子被殺;二是失敗了,烏雅氏還是太后,小兒子被殺;三是倆兒子都輸了,老八老九他們奪走了皇位,烏雅氏變回了老太妃。

所以,烏雅氏根本就不會給小兒子任何支持,哪怕她偏疼小兒子、哪怕小兒子是她親手帶大的,感情更深。

雍正的繼位帶來了烏雅氏的太后位,然後雍正又用太后,來壓制一母同胞的兄弟。

還記得前面我們說的話嗎?儒家的宗法制度,母親是父親的正妻。康熙沒有封烏雅氏做正妻,但是當了皇帝的兒子可以做到這一點!額娘,就決定是你了呀!

對了,你們不是有太師姥爺、尚書舅舅嗎?

現在那個廚子的孫女,昔日做保潔的小宮女兒,是你們所有人的媽!

這麼短的一場戲,每個人的人設都清晰無比,老十四的失衡、衝動和狹隘、老四的謀略和記仇,老十三的腹黑、老八的陰險、老九、老十的投機和出洋相,郭絡羅氏的小心和惶恐、烏雅氏的無可奈何,還有隆科多的諂媚、張廷玉的順桿爬……

*首席碼字官*

熊太行(官方認證的仕圖君)

前雜誌主編,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心理諮詢師

危險的職場,你需要一個得力軍師


推薦閱讀:

弟弟,不要等到失去一切才悔恨!
6歲姐姐打哭2歲弟弟,媽媽在一旁錄下視頻,引全國家長深思!
周恩來總理為什麼親自下令,逮捕自己的親弟弟
6歲姐姐打哭2歲弟弟,竟然人人點贊?其實3點被嚴重忽視
弟弟燒傷姐姐,姐姐卻說:快去救弟弟

TAG:媽媽 | 弟弟 | 推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