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害女性顏值的黃褐斑,看看中醫怎麼治?

傷害女性顏值的黃褐斑,看看中醫怎麼治?

金蘭中醫學社2016-11-09

導讀:有一首歌中這麼唱到,「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可知誰願承受歲月無情的變遷」,隨著歲月的蒼老,臉上便會爬滿皺紋和斑點,直接讓美麗容顏大打折扣啊!然而,對於女性來說,有一種斑可謂是拉低顏值的「元兇」,這種斑被稱之為「黃褐斑」。得了「黃褐斑」,該怎麼治療,且看中醫專家如何「放招」。

《黃帝內經》上說,「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血脈之精反映在人的眼目之上,血脈之氣則反應在皮膚之五色上。但客觀的古人還是認識到了人種與地域的差異,由於人種不同,遺傳不同,人們的皮膚底色各異。既有張飛那樣的鍋底黑,也有關羽那樣的重棗紅,也有竇爾敦那樣的靛青,或者如秦瓊秦二爺那樣的大黃臉,相較之下,人們更喜歡面如敷粉的銀袍小將趙雲。人生而如此,這是常色。但隨著情緒、季節等因素,有所變化,黃中帶青,白中透紅,便是客色。如春帶青,夏稍赤,秋髮白,冬微黑,這稱為客色。但實際上,生活在赤道的人們由於日照充足,面色多黑;生活在兩極的人們,尤其是北歐的斯堪的那維亞人,膚色多白晰。

若因疾病而造成面色的改變,便是病色。比如,肝病之人,多面青;腎病之人,多面黑;肺病之人,多面白;心病之人,多面紅;脾病之人,則多面黃。如果人病之後,符合五行規律,或符合相生的規律,則屬順病,病情雖重,但預後尚佳。但若人病之後,面色反常,如肝病之人,面色青黃或青黑,與五行的相剋相乘相侮一致,則預後堪憂。臨床上亦多有驗證,有一病人面白,肺氣不足,易外感,每遇流感即被傳染;面黃肌瘦,則是中國人對脾胃不好,營養不良者的最佳形容。曾有同事某,初識時,見他面色鐵青,提醒他去查肝功能。但他說,臉色生而如此,每年體檢必查肝功,都完全正常。因此,飲食作息毫不在意,依舊飲酒熬夜。十年後某一日,出差外地時,忽然接到其妻來電,告其因肝癌不治身亡。可見,望診與實驗室檢查並不一定同步。

無論人生而何色,若色澤明亮而含蓄,便是好;色澤晦暗外露,則不好。五臟色盡現,便是危證。因此,《素問·脈要精微論》里便有非常生動的比喻:「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五色精微象見矣,其壽不久也。」

有個黃褐斑的病人,她原來做刑警,整日辦案,晝夜顛倒不說,壓力山大,內分泌失調,月經紊亂。於是,姣好的面容便被生長在兩顴的黑斑破壞了。而右側的全職媽媽雖然也是黃褐斑病人,但其面部有光澤,病情便較前者輕許多。

黃褐斑是困擾亞洲女性的一個損容性疾病,但偶爾也見於男性患者,說明該病主要的西醫病因與內分泌失調有關。

其臨床表現為對稱分布於面部的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大小不等。常見的誘發因素為妊娠、劣質化妝品、遺傳、某些慢性疾病如肝腎功能障礙、口服避孕藥、皮膚微生態失衡及情志失調等。黃褐斑雖然只是皮膚疾病,但其病程較長、發病緩慢、療效亦不如人意,嚴重影響患者美觀,對患者的心理是非常嚴重的打擊。

針對黃褐斑的中醫病因,早在《內經》中就有所闡明,女子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面皆焦,發始白」,男子是「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說明美麗的容顏,與年齡相關,與腎精、氣血有著更為密切的關係。

黃褐斑辨證分型主要分三型:

氣滯血瘀型:病人平素壓力大,常處於緊張狀態,或急躁易怒,或抑鬱不歡。除面部色斑外,常伴有太息,頭脹,失眠,月經不調,或經行腹痛,有血塊。舌暗或有瘀斑,脈弦澀。

氣血虛弱型:其實也就是心脾兩虛型,病人心重,多思少眠,易驚,納少,疲倦但入睡困難,易早醒,月經量少,色淡或經後有腹痛隱隱。舌淡,脈沉細。

肝腎不足型:此類病人常伴有其他器質性病變,腰膝酸痛,失眠,潮熱,盜汗,或有其他類似更年期的表現,婦女表現為月經量少或閉止。舌紅,苔少,脈弦細。

有人將黃褐斑的病因歸結於瘀,也有人稱之為肝斑,均有道理。總之是由於氣機的不暢,導致氣血不能上輸於面而成的。

治療損容性疾病,多以局部取穴為主,如果有明顯的局限性的色斑,可採用圍針法,用針多以半寸為宜,進皮僅0.1寸,不可過深。這是個比較考驗技術的工作,如果進針過淺,針根本立不住;該病病在皮膚,是《內經》要求的刺皮勿傷肉,面部毛細血管豐富,如果進針過深,則會傷肉或傷血脈,造成皮膚出血,出現瘀痕。如果色斑面積較大,則宜採用皮膚針散刺,局部紅暈或微有出血即可,不可動作過於粗暴。

而遠端選穴一般要根據中醫的辨證分型進行。

如氣滯血瘀型,可先開病人四關,調暢氣機。四關穴即是合谷與太沖穴,分別位於手足的第一、二掌(趾)關節之間,形如關隘,故名四關。然後配以天樞、水道、足三里、三陰交等穴。

該型針法宜補瀉兼施,對瘀滯重者,還可以配合以刺血療法,比如,在大椎處刺絡拔罐,使瘀血出才有可能新血生。不過,刺血方法不可頻用,久用,以防傷正氣。

一般而言,此類的普通針刺法可以一周兩次,但刺血法,建議兩周一次。

氣血虛弱型,則宜補益氣血,可選用中脘、足三里、三陰交等穴。針法操作宜輕柔,補法為主。亦可用艾灸法,灸上述穴位,或者艾灸背俞穴,心俞、肝俞、脾、胃俞、腎俞等穴。普通針刺法建議一周一次,艾灸法可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鐘。

肝腎不足型,可選用百會、印堂、神門、足三里、三陰交、太沖、太溪等穴。針法亦宜補瀉兼施,一周治療一次或兩次為宜。

一般療程,醫生都以10次來算,其實臨床中並無多少一定之規,因為病人的情況千差萬別,療程規定,只在進行RCT研究時才有價值。

(本文為原創作品,作者授權發表。本文作者黃濤,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主任醫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首屆國醫大師程莘農親傳弟子,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未經作者授權,禁止轉載使用。欲了解更多中醫健康養生資訊,請關注微信號jinlanzhongyi)


推薦閱讀:

【疏肝消斑湯】消除黃褐斑
艾灸去黃褐斑效果好!
常服三七,跟這五類色斑說拜拜!
中醫 | 名中醫告訴你:怎樣快速祛「黃褐斑」
消滅黃褐斑的上、中、下三策,你選哪一策?丨正安

TAG:女性 | 中醫 | 顏值 | 傷害 | 怎麼 | 黃褐斑 | 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