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幾個部位觸診中的注意事項

觸診體位:頸項部觸診不同醫生及不同部位常用不同的體位,一般我常用坐位,並使受檢查的頸椎略前屈15度左右。這個啟發來源於頸椎牽引,在15度前屈時能夠適當增加一些突起的部位更明顯而又不影響整體結構。檢查主要用左手掌托住受檢者的前額部,用右手拇指觸診。

1. 棘突:頸椎棘突觸診正常從C2開始,因為C2棘突比較大,容易觸得比較清楚而且定位準確。然後再順序向下觸摸,C3—C5棘突比較小,不容易觸摸清楚。C6—C7棘突和T1棘突比較大,容易觸摸清楚。C2—C4棘突均衡生產書中顯示是呈分叉狀,當患有棘上韌帶炎或棘滑囊炎時,在這個突上有明顯的淺壓痛。如果是脫位或其他問題時有深壓痛。觸摸時要注意檢查棘突是否偏斜,壓痛點是在棘突的中央區還是在兩側,並由輕到重測定壓痛點是位於淺層還是位於深部,一般淺壓痛多為項韌帶、棘間韌帶或皮下筋膜的問題。這裡還有一點問題就是怎麼鑒別是第七頸椎和第一胸椎或者說第六頸椎,因為這三節在低頭的時候常常可以看到是一樣大的。我的習慣做法是拇指先定按一節,然後再讓患者活動頸椎,如果是上一節或者是所按節的活動,那麼可以確定它不是胸椎,不活動的下一節是胸椎,那麼上一節就是第七頸椎。

2. 棘突間:低頭35度左右時容易觸到,經常見於棘間韌帶損傷,可能是扭傷或落枕。頸、胸椎棘間有壓痛性硬結呈索狀物常見於項韌帶鈣化。

3. 棘突旁:與腰椎不太同,這裡如果受壓是肌肉而不是神經根,所以定位意義遠不如腰椎,但有時可以發現陽性反應物及軟組織痙攣,常見於肌肉筋膜損傷、慢性炎症等;局部壓痛同時向同側上肢有放射痛,可見於頸椎病或關節突部位軟組織損傷。

4. 橫突及橫突間:這兩個比較有意義。觸診時由鎖骨上窩沿胸鎖乳突肌外緣觸壓橫突尖前側及後側,同時觸壓橫突間,由於橫突前結節到橫突後結節之間有很多肌肉附著,又是脊神經後支的支配區,所以觸診時兩者結合分析有明顯的定位意義。如為關節突移位(棘突肯定伴隨移位),則壓痛點多在橫突尖及橫突尖及橫突間後側,臨床表現可以看到脊神經後支支配區頸項疼痛;如果為椎體後外緣增生,椎間盤側後突出,則以前側壓痛明顯,多發生於C6、C7,並多向肩臂腋部並向手部放射。

5. 前斜角肌:這塊肌肉有點神秘,觸診時患者頭向健側並稍側屈,深吸氣後閉氣,以食指、中指在其鎖骨上沿胸鎖乳突肌外緣向內上方按壓,可以觸到前斜角肌的下端,輕輕觸壓來了解該肌的硬度及是否有壓痛。如果由頸肋及頸椎病等引起的前斜角肌綜合征,可以出現放射性壓痛;頸心綜合征者左前斜角肌多有明顯壓痛,並向腋部及胸前放射。這塊肌肉起於C3`--C6橫突前結節,斜行向下止於第一肋骨上緣的斜角肌結節,臂叢神經與鎖骨下動脈在其後方,肉雖然不大,但受C3`--C8共6個神經的支配,臨床上C2—C7任何一節頸椎有病,都可以使斜角肌受累。所以這個地方常常是治療的要點。

6. 鎖骨上窩:在鎖骨上方及肩關節內側凹陷處,它的下面下臂叢神經受壓可以出現疼痛,臨床如有前斜角肌壓痛,一般這裡幾乎都有壓痛,但這裡的壓痛不一定有前斜角肌壓痛。

7. 枕神經點:枕大神經在乳突與樞椎棘突的連線中點凹陷處,枕小神經則在乳突後下方的胸鎖乳突肌後緣處。高位頸椎病特別是寰樞病變最早出現枕神經壓痛。有人研究證明,枕神經受擠壓是頸椎病引起頭痛的主要病理學基礎,主要發病原因是寰樞椎周邊肌肉或筋膜的病損,或者是寰樞椎的移位引起。所這裡常是頭暈頭痛的重點入手治療區。

8. 椎動脈點:在乳突尖和樞椎棘突連線中外三分之一處的下方及胸鎖乳突肌後緣的後方,在枕神經之外。這點深處是寰椎與樞椎之間的一小段椎動脈,前面是寰樞關節,後面是軟組織,所以經常能被觸壓到。椎動脈型頸椎病及椎動脈綜合征,在這裡多有壓痛或異常感覺。手法推拿如果在這裡用力過猛,可以誘發眩暈,所以這個地方不適合過重按壓。

9. 乳突後緣:壓痛時最常見於胸鎖乳突肌和頸最長肌肌腱的勞損。

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推薦閱讀:

風水吉祥物使用注意事項
孕前調理注意事項
紅霉素軟膏6大用途,5個注意事項!
下葬吉日如何挑選及注意事項介紹
取名改名注意事項

TAG:頸椎 | 注意 | 注意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