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大師釋龍女成佛之本意淺探
智者大師釋龍女成佛之本意淺探
論文作者:心悟法師(杭州佛學院教師)
論文摘要:在傳統的觀念中,佛陀是遵循三大阿僧祇劫而得八相成道,而《法華經》中的龍女卻是以即身而圓成佛道。古來的諸家,對於龍女成佛的判釋,有的認為是權巧示現,有的認為是佛陀本意的開顯,或權或實,爭論不一。天台智者大師,以權實不二的思想來判釋龍女成佛,真正的開顯了龍女成佛的本義。然後代天台初學之人,每讀章疏,多斷章取義,不能了解智者大師判釋龍女即身成佛之本意。本文以龍女成佛為線索,說明智者大師判釋的本意。簡單的分析後代誤讀的原因,並具體的標列出讓後人誤讀的具體問題,再以後代祖師申明的觀點作為證據,來進行綜合的論斷,其目的是說明智者大師判釋龍女成佛的真正的本意。對龍女即身成佛這一事迹的澄清及智者大師判釋本意的探討,對佛法的修學和弘傳意義深遠。
關鍵詞:即身成佛智者本意疑問影響
一。智者大師之解讀
天台智者大師,靈山親承,大蘇妙悟,以五時八教判釋東流的一代聖教,可謂罄無不盡。天台宗的實際創始人是智者大師,追溯天台教義對此的判釋,亦是從智者大師的《法華文句》開始。大師講解《法華文句》是從始至終的,因為在坐的弟子都能夠了解,所以講解龍女成佛時就比較簡約。故章安大師在記錄《法華文句》時,對此品的解釋也是一帶而過,正如善月在《山家緒餘集》之《龍女成佛權實文旨》云:「法華示龍女成佛,所以證經力用也。經疏隱秘,讀者難知。」善月大師真實的說出了,天台疏中的簡略。的確如此,若沒有一定台教基礎的人,看到龍女成佛的這一段,都會敷衍了事,對於其中的內在含義根本就沒有辦法知道。
智者大師解釋《提婆達多品》分為兩個部分來進行說明,一是說明昔日達多通經釋迦成道;二是說明文殊通經龍女成佛。在文殊通經龍女成佛這一大段,共有九段來說明全文(九段分別是,一,文殊自序、二,智積問、三,文殊答、四,智積執別教為疑、五,龍女明圓釋疑、六,身子挾三藏權難、七,龍女以一實除疑、八,時眾聞見得益、九,智積身子默然信受。)
其中解釋龍女贊佛偈(即是龍女明圓釋疑)分為三個部分來說明,初半偈明聞經得解(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次二偈即是說明成就二身(微妙凈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天人所戴仰,龍神咸恭敬;一切眾生類,無不宗奉者。)、後一偈說明引佛為證。(又聞成菩提,唯佛當證之,我闡大乘教,度脫苦眾生。)。
「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這是龍女聞經得解之語,智者大師在《法華文句》卷八下解釋云:
罪福者約七方便傳作,今偈深達無罪無福,入一實相,名為深達也。十方即十法界,同以實慧朗之,故言遍照也。
這是龍女聽聞法華經之後所悟解到的贊佛偈頌,大師解釋的非常簡練,如其所言「罪福」即是約七方便而傳作,罪和福是兩個不同的相對面,那麼此中的七方便,也應該有一個對立面。就七方便的本身來說,是藏教外凡三資糧和內凡四加行。七方便是聲聞乘入道的方便法門,就修行的本位來說,其所代表的即是出世法。和七方便所對立的,應是世間的人天之法。就善惡來說,出世間的七方便即是善,世間的人天即是惡,這是從微觀的角度來說罪福之相。
若從宏觀的角度來說,罪福之相只是十法界之相。深入罪福之相,即是說明深達十法界的體性,如實的了解十法界的體性,才是深達。即是以實相智慧,遍照十法界,不見九界之惡,不見佛法界之善,泯然一切善惡之相,而明了善惡之相。通過大師的解釋,我們可以看出,龍女就自證而言,已經證得無生。
「微妙凈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天人所戴仰,龍神咸恭敬;一切眾生類,無不宗奉者。」這裡所明的是成就二身,《法華文句》卷八下云:
具三十二相者,得法身之理,即備相好。如《大品》明,欲得一切法,當學般若,如得如意珠也。二乘但得空空,無相好也。
前兩句即是說明,通達法身之理,即具備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法身之理即是三千諸法的證得,因為天台的實相論就是一念三千。從龍女的本身來看,龍女是以畜類之身而成就佛道。畜類亦是有心之物,有心即具三千,《摩訶止觀》卷五上云:「介爾有心,即具三千。」法身即是介而即具的三千之因,龍女所證的法身之理,即是三千的果德所顯。
「又聞成菩提,唯佛當證之;我闡大乘教,度脫苦眾生。」這裡的意思比較簡單,大師並沒有進行解答。聯繫上面的意思,我們可以知道,龍女的話語中隱藏著密意,即是說明不久即將往南方無垢世界成佛。我們由此可以知道,龍女本地的風光,絕非我們可以用心意識來分別的。
《法華文句》的解釋都約能贊的角度來說明,智者大師用龍女成佛來說明圓教,在《摩訶止觀》中有七次引用,這是從來未有的現象。如《摩訶止觀》卷八下云:
圓教,即於淺業達於深業。方乃得名,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如是深達,實不曲辨於三界,亦不徑侹而入空,即此意也。觀一念起即具十,名十方。十方是依報,十界是正報。若無依報,亦無正報。既有正報,即有性相本末等百法,亦名百方。如是等法即一念業,故名一業一切業。
大師總是用龍女贊佛的偈頌來說明圓教的所證。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大師是把龍女贊佛的偈頌,作為圓教十住初心的所證來開顯,內在的說明了龍女的久遠修行,絕非此世所修,即是有從體判為實的本意。為下文起用,埋下了伏筆。
在解釋完龍女明圓釋疑之後,接下來大師開始解釋第七段龍女現成明證。第七段又分為兩個部分來進行說明,一是解釋奉獻寶珠表得圓解。經中原文云:
爾時龍女有一寶珠,價直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龍女謂智積菩薩尊者舍利弗言:「我獻寶珠,世尊納受,是事疾不?」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觀我成佛,復速於此。」
智者大師對此的解讀,如《法華文句》卷八下云:「圓珠,表示修得圓因。奉佛,是將因克果。佛即受者,即是獲果速也。此即一念坐道場,成佛不虛也。」智者大師,明確的告訴我們,奉獻價值三千大千世界的寶珠,是說明修得圓因。所謂的圓因,即是能夠了解圓教之中道第一義諦,從性起修。奉佛,就是證得性修平等。佛即受者,即是究竟佛果的證得。所謂一念作道場,即是說明龍女能夠證得一念三千,這三千是理事平等的。從大師的解釋中,我們能夠感受到,龍女已經證得了無生。
二是解釋正示因圓果滿,經中原文雲「當時眾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花,成等正覺,三十二相,八十鍾(種)好,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妙法。」這裡即是說明龍女忽然變成男子,前往南方無垢世界作佛。智者大師的解讀如《法華文句》卷八下云:
胎經雲,魔梵釋女,皆不捨身,不受身,悉於現身得成佛。故偈言,法性如大海,不說有是非,凡夫賢聖人,平等無高下,唯在心垢滅,取證如反掌。「
智者大師,是約胎藏經的即身成佛來說明龍女的轉身成佛。而此段給後人留下的疑點也比較多,因為智者大師解釋的過於簡練。後人不免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何以即身成佛,來解釋轉身成佛?即是無垢世界,為何還有八相成道?龍女此時成佛,還是在海中就已經成佛,還是在靈山會上成佛?若是在海中沒有成佛,出口就不能說出這樣的偈頌。若是在靈山會上成佛,是習果成佛,還是報果成佛。無垢世界,八相作佛,必有五時教化眾生。則此會大眾,看見龍女八相成道後,即刻為十方世界說法。既有八相成道,怎麼會沒有五時呢?
解釋完第七段後,接下來開始解釋第八段,即是說明見聞得益。《法華經》云:
爾時,娑婆世界,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普為時會,人天說法,聞法解悟,得不退轉,無量眾生,得受道跡。無垢世界,六反震動。娑婆世界,三千眾生,住不退地;三千眾生,發菩提心,而得受記。「智者大師的解讀,《法華文句》卷八下云:」南方緣熟,宜以八相成道。此土緣薄,只以龍女教化。此是權巧之力,得一身一切身,普現色身三昧也。
所謂的普現色身三昧,即是菩薩能在定中現十法界身,八相成道利益眾生。智者大師明確的告訴我們,龍女的即身成佛只是權巧的示現而已。我們再來聯繫,龍女贊佛的偈頌,大師已有判實的密意。而在這裡,又非常明確的告訴我們,龍女只是用普現色身三昧權巧示現,是約權而說。大師明確的以權實不二來解釋龍女成佛,約實而說,早已經證得無生。約權而說,以普現色身之力,權巧示現,教化眾生。從體起用,體是實,體即是約自而說。用是權,權是化他,即是約他而說。從實起權,權必引於實。權實不二,才是大師的本意。但由於後世學人,喜歡斷章取義,所以看不出大師的本意,妄自評說大師並沒有說明是權還是實。因為這樣,所以後人對此進行了很多不同的解讀。二。疑問的具體問題
就《法華文句》的本身而言,《文句》並不是大師的親手所作,而是章安大師根據智者大師的所講而記錄。此中有一個問題是可以知道,雖然記得簡略,但並不代表大師講的簡略。文簡義豐,不失大師本意。無論時代怎樣變遷,其內在的真理永遠也不會改變。正如《法華經》所言:「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如果我們能夠把智者大師的法華三大部讀下來,對於其中的內在含義自會融會貫通,自然沒有什麼疑問。
後人對於龍女成佛的疑問,也不盡相同。對法華經本身的疑問也有,看了智者大師的解釋也有,其主要的原因都是圍繞著權實的問題而展開。後世疑問的具體文題,散落在各種零散的著述中,如《十門辨惑論》、《四明尊者教行錄》、《台宗精英集》、《山家緒餘集》、《龍女成佛權實義》都有相應的記載,其大體可以歸納為五個方面:一是龍女成佛的權實、二是龍女成佛的地點、三是即身成佛和轉身成佛相違、四是無垢世界的教化、五是智積和舍利弗的懷疑。
(1)龍女成佛權實的疑問
這裡的疑問是龍女成佛的定性問題,在大師的解釋中既有實,又有權。如大師解釋龍女贊佛偈時,其中的實意很明顯,而在解釋見聞得益時,又說明龍女是權巧的示現。若是權巧的示現,則不顯今經之妙。若是實,為何《法華文句記》云:「從權而說」?到底是權還是實呢?
大師遺留的問題是,判權和判實都不可。在文殊的讚歎中,龍女的贊佛偈中,大師的解釋中,我們都能夠感受到龍女的深遠莫測。若定性的判為任何一邊都是違背聖言量,哪又應該怎樣來判權實呢?
關於權實問題的具體疑問,如《十門辨惑論》云:稽疑曰,龍女成佛少選之間,若其真者佛道甚易。何雲勤苦無量方得成佛也?如其化者,化是不實,豈以不實化群生也,佛無不實語何為若斯哉?「又如《四明尊者教行錄》所載日本國師的十問中,如其所疑問云:」七問,龍女成佛權實疑?經雲,八歲龍女剎那頃發菩提心,乃至雲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花,成等正覺。且三論、法相難約,彼娑竭羅龍王既是深位,權現龍身,豈其龍女成佛是實證耶?「
(2)龍女成佛地點的疑問
龍女以價值三千大千世界的寶珠,獻給佛陀之後,剎那間轉女成男,前往南方無垢世界作佛。這裡面的疑問是,龍女是在靈山會上,靠著佛陀不共的威神之力加持下破除無明成佛的,還是在龍宮時,就已經破除無明成佛。如果說在靈山破除無明也可以說的通?如果是在海中破無明,亦是可以。因為文殊的讚歎中就已經證明了龍女的所證。到底是何時破除無明?這些疑問的具體記載,如《龍女成佛權實義》云:「問觀向引會,稍符妙宗,未審大師的據何文,知是實人在海已證無生,於此作權、實釋耶?」又如《台宗精英集》云:「問:龍女為海中破無明、靈山座席耶?在靈山者,經疏並無一文。在海,則不顯今經之力用耶?」
還有就是佛果問題的疑問,往南方無垢世界作佛是習果成佛、還是報果成佛呢?若是報果,當時眾會皆見此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前往無垢世界成正等覺,說法度人,為何舍報果呢?若是習果,為何智者大師說,南方緣熟,宜以八相成道,安不舍報耶?關於佛果問題的疑問,如《台宗精英集》云:
今經授記龍女即往南方無垢世界成佛,為報果、習果耶?若是報果,當時眾會皆見此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即往南方無垢世界成等正覺說法度人,何舍報哉?若是習果,天台何雲南方緣熟,宜以八相成道?既有八相,安不舍報耶?
(3)解釋和經文相違的疑問
大師在解釋第七段第二部分正示因圓果滿,用的是《胎藏經》。從索引的文句來看,《胎藏經》所說的成佛,是約即身成佛而言,釋梵魔女,不脫本有之身,而於女身即身成佛。龍女成佛,從《法華經》的文句而言,是轉男身而成正覺。無論是即刻轉為男身,其本質都是轉身成佛。後人不免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以即身成佛來解釋轉身成佛,二者存在高下之分,有相違之處,這是不符合常規的思維邏輯。具體的疑問如《法華文句記》卷八云:「問。為不舍分段即成佛耶。若不即身成佛,此龍女成佛,及胎經偈云何通耶?」
(4)無垢世界的教化的疑問
龍女奉獻完寶珠以後,立刻即身成佛,前往南方無垢世界成正等覺,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裡矛盾的地方,便是無垢世界和八相成道有著相違的關係。從法華的本身而言,無垢世界是凈土。但是從大師的解釋來看,南方緣熟,宜以八相成道,則無垢世界是穢土。凈土是沒有八相成道的,只有穢土才會有八相成道。大師為何會這樣說,其中的內在含義又是什麼?如果是穢土,為何還要稱為無垢世界?具體的疑問,如云:「問無垢世界為凈土、穢土?凈土不應八相成道,穢土何無垢之稱耶?」
從八相成道的本身而言,有大乘和小乘的兩種不同。大乘的八相成道是:一、從兜率天下,二、托胎,三、出生,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轉法輪,八、入涅槃。小乘和大乘的區別是,如《佛祖統紀》二曰:「述曰:大乘開住胎合降魔於成道,小乘開降魔合住胎於托胎。」從佛出生一直到涅槃,都是遵循著四諦法的修學規則,即是知苦、斷集、慕滅、修道。所以驗知,八相成道是穢土。
八相成道既然是穢土,佛一定會五時施教,教化眾生。而在《法華經》的本身而看,龍女成佛以後,並沒有施設五時教法,而是為十方的眾生演說妙法。即有八相成道,為何沒有五時設教施化?這也是後人的疑問。
關於類似問題的疑問,如《台宗精英集》云:「問:龍女南方成佛還施五時否?若施五時,此座大眾而見此女往於彼土,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妙法。若不施五時者,既有八相,安無五時耶?」
(5)智積和舍利弗的疑問:
舍利弗和智積菩薩,是破了無明的法身大士。為何還會執著呢?從《法華經的》本身而言,智積和舍利弗的疑問,分別代表著大乘和小乘的對於無有次第圓頓大法的疑惑。智積的觀點是,佛必須是三劫行因,百劫種相,福慧均修,萬德彰顯,才可為佛。舍利弗的觀點,是純萃的小乘觀點。如《中阿含》之《瞿曇彌經》云:「女人不得行五事,若女人能得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及轉輪王,帝釋,魔王,大梵天等終無是理。」即是認為女人是不可以作佛的,不可以作轉輪王、帝釋、魔王、大梵天。即然破了無明,開佛知見。在解悟上,應該和佛是無二的,為何還會有這樣的疑問呢?具體的記載如《龍女成佛權實義》云:「問智積高位大士,身子已聞法說,開佛知見。何故於此,仍執藏別為疑耶?」
類似這樣問題的疑問,如《四明尊者教行錄》云:「身子今昔同異疑,華嚴會上有舍利弗,此與法華身子同異云何?且華嚴身子從外道家來,聞阿毗說偈證初果。次到佛所證四果,則非法華身子。若異者,豈釋迦牟一身,有二身子耶?」三。後代諸師對於智者大師原意的申明
上面把後人對於智者大師的疑問,分為五個方面來進行說明。後代的湛然、源青、善月、普榮諸祖師,在自己的著作中對智者大師龍女即身成佛的判釋,都有相應的補充和說明,下面將具體的論述。
(一)湛然大師的解讀
湛然大師對於龍女成佛的權實問題和大師引用《胎藏經》經解釋的相違問題進行了融通的說明。
《法華文句記》卷二十三云:
正示圓果中雲,龍女作佛者。問為不舍分段即成佛耶?若不即身成佛,此龍女成佛及胎經偈,云何通耶?答:今龍女文,從權而說,以證圓經,成佛速疾。若實行不疾,權行徒引,是則權實義等,理不徒然。故胎經偈,從實得說。若實得者,從六根凈,得無生忍,應物所好,容起神變,現身成佛。及證圓經,既證無生,豈不知本無舍受,何妨舍此往彼。余教凡位至此會中,盡斷無明,亦復如是。凡如此例,必須權實不二,以釋妨疑。「又云:」言權巧者,不必一向唯作權釋。只雲龍女已得無生,則曰體用而論權巧,非為專曰本跡為權巧也。故權實二義理,經力俱成。他人釋此,或雲七地、十地等者。不能顯經力用也。
湛然大師這段話解決了上面疑問的兩個問題,一是權實的定性判決問題,二是用權實來說明智者大師引《胎藏經》解釋龍女成佛的本意。下面把湛然大師的話語,用四段來具體分析。
(1)設問為順經文:
首先指出的是,大師的自我設問,並非是自己來料簡自己,而是順著智者大師的解釋而來。故善月在《山家緒餘集》之《龍女成佛權實文旨》中云:「自非記主,明斷其說,亦何由通之?且記初問答,非自為料簡,蓋全附疏意以釋妨爾。」善月明確的說明了湛然大師的自我設問,其目的是為了解除眾生的疑惑,由此可見湛然大師的苦口婆心。
(2)說明胎藏約實而說:
就《胎藏經》的本身而言,說明魔梵釋女即身成佛是約實證而言。這一點從索引的《胎藏經》的偈頌可以了知,如其所云:「法性如大海,不說有是非。凡夫賢聖人,平等無高下。唯在心垢滅,取證如反掌。」湛然大師,對於所引《胎藏經》的偈頌並沒有作解釋。從文字的意義上來說,法性的大海,是不說是和非的。從法性上來說,凡夫和聖人所本有的法性都是平等的。就好像眾流入海,失本有名。成佛的要旨是破除無明,親見本有的佛性。故藕益大師在《法華經會義》中云:「須知依圓頓教而修妙行,的可立地成佛,故云法性大海,不說有是非。凡夫賢聖人,平等無高下。唯在心垢滅,取證如反掌。」所以從自證來說是實,成佛不分男女。
(3)龍女的示現約權巧說:
從龍女的示現來說,即是判為權。這個權的判釋,不可一向專作解釋。權的判釋不是約本跡而是約體用。龍女為了破除智積和舍利弗的疑問,從實而示現為權,所以成佛速急。
(4)龍女所證的實和《胎藏經》所明的實是相同的:
龍女所證的實和魔梵釋女的即身所證之實是相同的,從所證得的實而言,其實成佛是不急的。證得六根清凈位,便得無生法忍,能夠應機,起大神通,示現成佛。證得圓經,就知道本無捨受之理,並不妨礙龍女的隨緣示現。
湛然大師明確的告訴我們,不可以用定性的權實來判釋龍女成佛,必須用權實不二的圓融來看待此中的判釋。《胎藏經》中的魔梵釋女,都是即身成佛,是約自證的實而說。龍女成佛,是約化他的權巧而說,胎藏經即是龍女自證的實,龍女的權巧化現即是胎藏經化他的權,二者不可以看作是相違。要想破除疑惑,必須權實不二,才能準確的把握經文的原意和智者大師的本意。後代的源青也云:「今家判釋,且約始證體用之權實不二,非同他判謂是十地等人權示成爾。若如彼判,證經之妙安在,是則修羅度海。」
(二)源青大師的解讀
源青大師的《法華龍女成佛權實義》為我們後人解讀智者大師的原意,提供了本意的說明。現把源青大師對於龍女成佛的判釋,略以兩點來說明。
(1)智積和舍利弗都是權巧的示現
源青大師認為智積和舍利弗等,也是菩薩的權巧化現。並用問答的形式來進行說明,《龍女成佛權實義》云:「問。智積高位大士,身子已聞法說開佛知見,何故於此仍執藏別為疑耶?答:此並善權,為破有此執者未得妙益。」源青大師明確的告訴我們,不要錯誤的認為智積菩薩和舍利弗真的有疑問,而是代眾生而問,其目的是教化眾生,令其信受奉行。
(2)補充湛然大師再明權實不二,龍女成佛地點的間接回答。
同時,源青大師把智者大師權實二意釋經的本意也進行說明,雖然歷代諸師對於這個問題反覆的進行說明,似乎讓人感覺啰嗦。但是我們靜下心來,仔細的來進行思考。我們認為源青大師的解釋,是對湛然大師的一個具體的補充。
源青大師首先就法華經的本身來闡明,亦是用問答的形式來進行說明。如其所問云:「問:」觀向引會,稍符妙宗,未審大師的據何文。知是實人,在海已證無生,於此作權實釋耶?『「用問的方式,說明後人的疑惑所在。接著用答的方式,就《法華經》的本身來進行說明龍女在海已證無生,和前面湛然大師明實產生相應。《龍女成佛權實義》云:
答:今推二釋,經有明文。且初作實釋者,豈非文殊論益事訖。復云:「于海唯說此經,智積仍問此經甚深微妙。頗有眾生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佛否?文殊答:有娑竭龍女,能至菩提。『今推問意有三,一直問頗有眾生,的問凡夫信力堅固者,以簡方便菩薩及二乘等;二問勤加精進,以簡聞不勤修者;三問速得佛不?以簡修不速證。故使文殊答亦具三,一雲有娑竭羅女,此答實凡也;二雲智慧利根,至了達諸法,此答能勤修也;三雲剎那發心得不退轉,不退轉者,豈非入圓初住?證無生忍,名念不退。無生一證,即能百界成佛,故云能至菩提。明知大師據斯問答,知是實人在海始證。又況海中益者,尚非心口所宣。豈唯龍女耶?當知但論圓機,聞經頓證,不從漸來,況是龍女彌堪顯妙耳。
即是從智積菩薩和文殊菩薩的問答中,來進行細緻的挖掘。智積菩薩的提問有三個方面,一是問龍女是否是凡夫,以排除二乘和方便的菩薩;二是問是否勤加精進,以簡擇放逸和懈怠;三是問修行此經頓證佛否?以簡擇漸次。文殊的問答中也有三含義,一是說明龍女是凡夫;二是說明龍女智慧利根,能勤修;三是說明,修行此經,疾速成佛。又說明龍女剎那發菩提心,至不退轉,即是圓教的初住位。由此可以了知龍女在海已證無生。
又約《法華經》作權巧說,如其所云:「二作權巧釋者,如文殊答斯事竟。智積仍執釋迦歷別修道,經無量劫,今方成道,不信此女剎那成佛。於是龍女即現說偈,示成明證。令眾見聞,咸使信伏,豈非權巧之力。」即是說明權巧的示現,為了破除智積的疑惑。
源青大師就《法華經》說明了智者大師權實不二的本意,憂慮眾生不懂,又反覆的加以問答的形式來進行說明,如其所言:
問:等是權巧,何不即以女身便成正覺?仍變成男,莫如身子之難,女有五障。不得成佛否?答:即龍女身,無生巳(已)證,為顯經力,自在赴緣,示女即男,相無定相。以表妙用權實難思。尚現九界之身,百界成道,豈止一身,須臾待變。等是能變,何不能即。良由見變在機,非關於應。故大師雲;『此土緣薄,只以龍女教化。南方緣熟。宜以八相成道。』且身子但執此身不速成佛,非疑變女為男,胎經只論頓證無生。故云不舍女身成佛。
這裡同樣運用權實不二來進行補充,說明龍女已經證得無生,運用神力,隨機緣自在的變現,不但顯此一身,能顯九界之身,示現八相成道。大師的解釋,揭開了龍女神秘的面紗,為我們更進一步的了解龍女即身成佛,奠定了基礎。
(三)普榮的解讀
大師所集之《台宗精英集》,對於天台教義的涉及較廣,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對於後世學人正知正見的培養,有著深化的作用。《台宗精英集》里對於龍女成佛的討論也比較深入,對於龍女破惑地點問題,報果習果成佛的問題,無垢世界和三十二相的問題,都用問答的方式,來進行說明。本文根據《台宗精英集》里的討論為線索,把前面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說明。
(1)報果習果成佛的問題,機緣不同故有兩說。
就《法華經》的本身來看,報果習果成佛的問題,似乎沒有討論的必要。因為每個人的佛學基礎不同,個人修養不同,所以在看待問題的方法上也有深淺。從《法華經》的經文來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花,成等正覺,是習果成佛。但從智者大師的解釋來看,南方緣熟,宜以八相成道,是報果成佛,二者無論從那個方面去定性的判釋,都會顯得不圓融,未免有些偏執。
只要我們理性的來判斷問題,了解祖師判釋的本意,這樣才能了解經文的不可思議,又能培養我們對於祖師的信心,產生修學的動力,急速成佛。源青大師就權實不二的圓融來進行融通,《台宗精英集》云:
只一龍女成等正覺,故使兩土機見不同。此土法華座席,人天大眾而見此女即此女身成等正覺。南方機緣,還是所見舍此報身八相成道。蓋由機見不,故天台云:「此方緣薄,秪此龍女教化。南方緣熟,宜以八相成道。『文旨昭然何勞苦諍耶?
普榮大師明確的說明只是一個龍女成佛,因為兩土的根基和機緣不同,所以會產生兩種的說法。就智者大師即是約機緣而作解釋。
(2)無垢世界和三十二相的問題,機見不同,無有相違。
龍女前往南方無垢世界成佛,具三十二相,普為十方說法。只有在穢土佛陀才會示現八相成道,施設五時教化眾生。無垢世界,從字面上來解釋,即是沒有污穢的世界。《說文》云:「垢,濁也。」所謂的無垢世界即是凈土。凈土,就不應有八相成道。沒有八相成道,就不應該有五時教化眾生。我們可以從普榮大師的《台宗精英集》關於龍女成佛的問答中找到答案,如其所云:「問:龍女南方成佛,還施五時?否若施五時,此座大眾而見此女,往於彼土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妙法。若不施五時者,既有八相安無五時耶?答:此亦兩土機見不同,今此法華座席,人天大眾見女生彼,即說法華。故云:」演說妙法,若彼土機見,既有八相,還是所見施五時也。『「又云:」問無垢世界為凈土穢土凈土不應八相成道穢土何無垢之稱耶。』答:「既施五時驗非凈土,今來且附龍女即此五障之身便成正覺,故云無垢。『」
普榮大師明確的告訴我們,由於機緣的不同,所以我們會看見兩種不同的情況。無垢世界是穢土,不是凈土,所以有八相成道和五時教化。無垢世界的立名,不是從本身來說,而是從龍女五障有漏之身轉成如來無漏妙莊嚴身,所以根據龍女即身成佛的果德所顯來命名無垢世界。大師這樣解讀,和因明中的遣他方法相一致,即是透過反面來看待問題,只有這樣文字背後的真實才會顯現出來。四。對於其他宗派的影響
智者大師對於龍女成佛的判釋,對於其他宗派的影響不是很大。對於後來三論宗吉藏大師影響深遠,吉藏大師對於龍女成佛的判釋,幾乎是天台宗的一個翻版。
吉藏大師對於龍女成佛的判釋,主要體現在《法華義疏》中。他以《山頂伽耶經》中文殊答凈光天子的四種菩提心義來判釋,如疏中云:「伽耶山頂經明有四種發心,一初發心謂入初地、二行發心二地至七地、三不退發心謂八九地、四一生補處發心謂第十地。龍女發心成佛是第四義也。」吉藏大師以一生補處發心來判釋龍女,說明龍女是十地的位次。揭示了龍女成佛的真實性,從側面突顯了法華經的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從實的角度來說,吉藏大師把龍女判為十地,和智者大師把龍女判為圓教初住是如出一轍。
吉藏大師受到天台智者大師權實的判攝,在判為實的時候亦不忘判為權。如其疏中云:
然十信菩薩亦能八相成道,位不可知也。「即是說明十信位的菩薩,亦是可以八相成道。龍女若是權巧的化現,其位次是不可知的。吉藏大師在《法華義疏》中運用種種的方法來說明隨機示現,如疏中云:」又適化無方可有四句,一遲方便,如十劫坐道場;二速方便,龍女剎那成佛;三亦遲亦速,如釋迦六年形此二種是也;四非遲非速,如凈土中成佛。不論遲速又四句,一男身成道,則釋迦之流;二女身成佛,別有經雲佛出女國作女身成佛;三亦男亦女,則龍女是也,本是女變為男;四非男非女非天非人,如凈土成佛。又三句,一出家成佛,如釋迦;二在家成佛,如智度論雲天王佛是。故不須缽及袈裟,則調達成佛號天王佛是也;三者俱非,謂凈土佛。又三句,一童真成佛,龍女是也;二非童真成佛,釋迦是也。三俱非,凈土中佛。
吉藏大師運用種種的推理來說明,佛菩薩為了教化眾生,可以示現種種不同的身。如龍女成佛,就可分為速方便成佛、亦男亦女成佛、童真成佛。因為龍女體達無礙之道,所以才有無礙之用。正是因為有著無礙的力用,才可以適應無邊的眾生,隨著機緣無礙的示現,正如疏中云:「所以如斯不同者,良由體無礙之道故有無礙之用,適無方之緣應無窮之益。」吉藏大師的判攝,明顯受到智者大師判為普現色身的影響,智者大師說明龍女可以現十界身,處處示現成佛,和吉藏大師的判攝亦是異曲同工。
通過吉藏大師的判攝,我們可以看出天台教對於三論的影響。吉藏大師的判攝,明顯的受到了《法華玄義》的影響,尤其是關於龍女成佛的判攝,更是仿造智者大師權實不二判釋。
值得說明的是《山頂伽耶經》的原文並沒有把十地和四種菩提心放在一起,如《伽耶山頂經》云:「複次天子,諸發心能過聲聞地,第二行發心能過辟支佛地,第三不退發心能過不定地,第四一生補處發心安住定地。」經中只是把四種菩提心進行類比的說明,並沒有說明十地和四種菩提心的明確關係。
世親菩薩對《伽耶山頂經》作過注釋,名為《伽耶山頂經論》。在論的原文中,天親菩薩亦沒有明文說明四種菩提心和十地的具體關係,如其所云:
複次天子,初發心能過聲聞地者,以初地前菩薩利根,觀察一切菩提分法故;第二行發心能過辟支佛地者,以初地前菩薩依般若勝智,能集諸菩薩無量行故;第三不退發心能過不定地者,此已入初地得證智故。又過聲聞辟支佛地者。以過一切功用行故。第四一生補處發心安住定地者。以善住王子地故。
世親菩薩解讀了四種菩提心,說明初發心和行發心是地前的菩薩。不退發心是證入初地的菩薩,一生補處是善住王子地的菩薩。而吉藏大師明確的說明證發心是初地,行發心是六地,不退發心是八、九地,一生補處發心是十地。在位次上和世親菩薩有著相違,不知吉藏大師出自何文。在《法華玄贊》中並沒有明確的說明,很讓後人費解。
五。總結
從佛法弘傳的角度來說,智者大師的判釋,始終突顯出《法華經》圓融的主旨,不失佛陀的本意。龍女即身成佛的故事,在民間成為流傳千古的典故。似乎已經脫離了《法華經》所詮的本有含義,形成了單獨的體系在流通,和《法華經》沒有多大的關係,其實不然,我們通過智者大師的判釋,可以看到龍女成佛的真實含義。站在《法華經》的本位而言,我們可以知道如下的幾點:一是說明了佛陀出世的本懷,讓所有的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二是說明一乘真實,三乘方便;三是說明了佛陀的本地風光,在無量劫前,釋迦牟尼佛就已經成佛,為了度化眾生所以才會處處示現;四是給所有的眾生受記作佛,把作佛的標準作了最低的開顯。
智者大師在《法華文句》中對於龍女成佛的判釋也是具備了《法華經》的四點。龍女贊佛偈頌,是約實而說,即是佛的本地實證。龍女的即身成佛,是約權而說,說明所有眾生都可以作佛,彰顯了佛陀出世的本壞。普為十方說法,即是說明三乘方便一乘真實。智者大師權實不二的判釋,處處都在突顯《法華經》的圓妙。權實的圓融,也突出了佛法的圓融。若定性的判為實,則眾生都沒落苦海,不能得出。若定性的判為權,成佛的目標過於高深,眾生不敢上求下化。智者大師的智慧是深遠的,判為權實不二,充分的體現的佛法的圓融。在弘傳的過程中,始終都是站在《法華經》的本位來說。處處說明《法華經》的權實不二,體現了佛教圓融的精神。
從修學的角度來說,龍女成佛啟迪了我們追求佛道的決心,告誡我們修學佛法應該承擔、奉獻、歡喜、包容。站在修學的本位上來說,佛法的修學離不開現實的生活。故六祖大師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龍女成佛故事,通過智者大師的詮釋,對於在現實生活中的啟示,更有其積極的一面。
修學佛法就是在生活中,去觀照我們的心。觀心是一個整體的修學過程,必須有一個理念的支持。龍女成佛從信心為下手處,啟迪我們修行的善法欲。龍女以畜類之身圓成佛道,說明了所有的眾生都可以作佛,對治我們的自卑心。畜類之身,勇猛精進的修行《妙法蓮華經》都可以即身成佛,更何況是我們這些具有智慧的人類。龍女贊佛的偈頌,說明了本地風光的久遠,消除了眾生的功高我慢。眾生都可以作佛,佛隨處示現,身邊的每個人都是佛的示現,不要輕慢每個人。要尊敬愛護每個人,只有這樣才可以圓成佛道。對待生活,要有歡喜的感受和承擔的膽識;對待他人,要具有包容的心量和奉獻的精神,只有這樣才是龍女成佛的現實意義。大師權實不二的判釋,告誡後代的學人要學修並進,不可偏執。龍女若不證實,則沒有權巧示現。權和實的判釋,從而也說明了自我修學和教化他人的關係。
推薦閱讀:
※在安樂中念佛成佛的藥師法門(普光)
※要成佛先學佛 這四個階段缺一不可
※法華淺釋(72)要相信生生世世來反對你的人,或者給你苦頭吃的人,都是在幫助你成佛的。
※對你「念佛不能成佛」一句之我見/清涼
※*顯密大比較——什麼是真正的成佛之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