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名人養生一至九

古代名人養生一至九

名人養生「一德」 明代養生家呂坤說:「仁可長壽,德可延年,養德尤養生之第一要也。」   名人養生「二字」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認為,生在於「安」、「和」二字。「安」即靜心,「和」即順心,「安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   名人養生「三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名人養生「四法」 明代醫學家萬密齋指出:「養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慾,二曰慎動,三曰法時,四曰卻疾。」 名人養生「五知」 宋代周守忠說:「知喜怒之損性,故豁情以寬心;知思慮之銷神,故損情而內守;知語煩之侵氣,故閉口而忘言;知哀樂之損壽,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慾之竊命,故忍之而不為。   名人養生「六節」 明代醫學家江綺石說:「節嗜欲以養精,節煩惱以養神,節憤怒以養肝,節辛勤以養力,節思慮以養心,節悲哀以養肺。」   名人養生「七食」 清代養生家石成金指出:食宜早些,不可遲晚;食宜緩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過飽;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溫暖,不可寒涼;食宜軟爛,不可堅硬;食畢再飲茶兩三口,漱口齒,令極凈。   名人養生「八樂」 石成金的「八樂」是:靜坐之樂,讀書之樂,賞花之樂,玩月之樂,觀畫之樂,聽寫之樂,狂歌之樂,高卧之樂。   名人養生「九思」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維,見德思義。」

張學良養生之道

張學良是現代中國歷史上的一位獨特的政治人物。他的經歷極不平常,特別是被幽居50餘載,是一般人承受不了的,但他竟能保持長壽健康,主要原因是:  (1)有頑強的意志與堅定的信念:他追求真理,熱愛祖國,深信自己是清白無辜的堅信終有一天會得到歷史公平的評價。這個信念使他健康地活了下來。  (2)依靠夫妻恩愛之情:在漫長的歲月里,一直有趙四小姐陪伴,形影不離,同甘共苦,相依為命。愛情的甘露始終澆灌著他生命之樹常青。93歲時,張學良寫一首風趣的詩:「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盡英雄;我雖並非英雄漢,惟有好色似英雄」。足見他夫妻恩愛感情之深。  (3)適應生活環境,接受命運的安排:張學良原來是很有脾氣的,但經過一段矛盾的心情之後,終於想清了道理,以積極的方法來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並建立了新的生活規律。  (4)性格幽默:張學良一貫以幽默的性格著稱,他多次說:「如果明天我被槍斃,今天晚上我仍能睡得又香又甜。」「我一生有三愛,愛打麻將,愛說笑話,愛唱老歌。」可見樂觀與幽默給了他無窮的生命活力。  張學良在他92歲高齡之際,自己總結了八個字:信靠,順服,感謝,等候。

金庸的養生之道—品綠茶

「品茗綠茶」是金庸的養生之道,他對綠茶有一定研究,76歲的「查大俠」說:「綠茶最好的茶葉是好嫩的,是清明之前便要採下做綠茶。」為了避免喝進含鉛質太多的綠茶,金庸建議選擇杭州龍井茶,由於名貴的綠茶葉是來自嫩芽,種茶者必不捨得噴上農藥破壞。他強調喝茶的分量不會太多,就如他每日的食量亦很少,尤其是澱粉質食品均會「吃少一點」;他寄語城市人:「遇上困難事,愈輕鬆愈容易應付,愈緊張便愈難應付」,他個人以看書及寫書法,令自己生活變得輕鬆,達到保持健康的目標。

孔子晚年的養生之道

孔子一生大部分時間不得志,經歷了許多政治紛擾,生活紛擾,可是他仍活了73歲。人生七十古來稀,應該說,孔子是長壽的,這與他晚年有一套養生術有關。  心胸開闊以養性  孔子曾以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概括他一生幾個階段的特點。他的話就是很深刻的養生經。人到了老年,自己的行為能把握得住,也能放得開,進入一個人能解脫一切的狀態,這時,不為世事所困擾,對一切順境、逆境都看得很開,變得眼界高超,虛懷若谷。 但這又不是看破紅塵,消極避世,而仍然是積極進取,追求理想,享受生活樂趣。所以孔子晚年還致力於編撰《春秋》,不倦地學習《易》,以至韋編三絕,還繼續給弟子上課。 有一次楚國大夫葉公問孔子的學生子路:你們的孔夫子是個怎樣的人?子路一時不知怎樣回答人。孔子知道了這件事後對子路說:孔子這個人啊,發憤時可以忘了吃飯,高興時什麼憂愁都扔掉了。他啊,連快要老了自己還不知道。(《論語.述而》)應該說,正是這種開闊的心境使孔子獲得了長壽。   飲食講究以養生  孔子晚年飲食很講究,有八不食的習慣,從現在的保健、飲食衛生觀點看,大部分也是正確的,要求高的。這八不食分為三類: 一、色味方面:食物變顏色了不吃,變味了不吃。 二、食物質量方面:糧食陳舊了不吃,魚和肉不新鮮了不吃,不時新的菜蔬不吃。 三、製作方面:烹調不當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飯菜不吃,從市場上買回來的酒和熟肉不吃。 這八不吃,對飲食衛生的要求很全面,對當代人也是一種啟發。 孔子還很強調吃相,他說:食不語,寢不語。就是吃飯時不要說話,睡覺時也不要說話。 孔子有句名言: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指糧食,膾指切碎了的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多吃經過精加工的糧食,吃的肉切得越細越好。這是大有道理的。老年人的牙齒不好,腸胃的消化功能也大大減弱,食物太粗,肉不切細,不煮爛,便咬不動,會引起消化不良症。孔子晚年堅持了這一飲食原則,保證了營養的攝人,是他長壽的重要保證。 孔子的這句話還可作另一種理解,那就是老年人要多食用美食。美食就是經過精巧烹調,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能刺激人的食慾,使人胃口大開。現代很多營養學家都主張:保健食品應該是美食,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我們應提倡家庭美食。 家庭也可以製作美食。美食精細以頤年,對老年人來說,這不是一種奢求,而是養生的需要。

淺談:張錫純與氣功養生學

張錫純(1860~1933年),字壽甫,河北鹽山人。當時與陸晉笙、楊如候、劉蔚然,被譽為全國「名醫四大家」,所著《醫學衷中參西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風行海內外,其入門受業弟子有100餘人,函授子弟達500餘人。他是近代中醫理論造詣高和臨證經驗豐富的名家,其學術經驗,至今仍受到中醫界的廣泛重視。  值得提出的是,在當時醫學界鼓吹中醫要科學化的浪潮中,他不僅奮力捍衛傳統中醫的學術地位,而且獨樹一幟,把當時未被列入中醫學術殿堂的氣功養生學,提高到應有的地位,認為它是中醫的源起和基礎,號召醫界身體力行並應用於臨床治療。他在著述中介紹了氣功養生學的理論,功法和治療效果,是近現代氣功養生學的先驅者。  張錫純提出,中醫源起於氣功養生學(他當時稱哲學),再及醫學,說:「夫《內經》既為黃帝講明醫學之書,而必以哲學(「上古真天論」)開其端,誠以哲學者保生之學也……保已之身用哲學,所以哲理,即已身之氣化也;保人之身用醫學,亦因先洞悉已身之氣化,自能代人人燮理其身中之氣化也。」結論是:「由斯知哲學實為醫學之本源,醫學即為哲學之究竟。」用唯物主義認識論表述,他指出了氣功養生學是中醫學實踐基礎之一,而這正是西方醫學所沒有的。他提倡醫家力行靜坐氣功,並學習長於養生氣功之道家的《丹經》,認為醫家通曉氣功養生學有以下裨益:(1)易於領悟臟腑經絡之功能和人體內之氣化作用。如通過練習靜坐氣功,對醫家理解心之君火、腎之相火及其相互關係,以及腦的作用、命門學說、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及其功能,均大有裨益;(2)能使醫家增智益神,即能開發人腦的潛在智能,他說:「若是,則研究醫學者顧可不留心哲學(氣功養生學),藉以清我性靈,益我神智乎哉!」(3)由於上述裨益,能使醫家「臨證審機,觸處洞然,用藥調方,隨手奏效。既能壽身,又能壽世」,「可濟醫藥之窮也」,即一些醫藥難愈之證,可藉氣功而愈。  對於氣功之實際效能,他以親身實踐所得,對讀者來函作了具體的回答。他自幼稟賦心火旺而相火不足,故飲食不畏寒冷,而恆畏坐涼處,中年以後,相火不足更甚,偶坐涼處即泄瀉。他先服食硫黃,僅有一時之效,後以氣功使「心腎互相交感,」此症即徹底治癒,自言:「今年已七十有三,臂力精神毫不衰老,即嚴冬之時食涼物,坐涼處,亦毫無顧忌,是哲學誠可濟醫藥之窮也。」《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又刊登三則讀者來函,以證明氣功之效驗:一為張慎敬,自秋後患黎明泄瀉,「屢治不效」,後依錫純介紹之心火溫腎水之氣功法,行之四五日,「泄瀉遂愈」;二為戈文藻,「患寒飲症,發則喘急,不坐亦不卧,服藥無效」;三為丁振鷗,「患鼻息熱而痰延郁胸」症,後二人皆以張氏介紹之「吸升呼降」之氣功法治癒。  張氏介紹的氣功法,主要有靜坐功(凝神入氣穴)、吸升呼降溝通心腎法、意通督脈任脈法等等。此外,張氏還介紹了佛道修鍊氣功之書,如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張紫陽的《悟真篇》,柳華陽的《金山證論》、《慧命經》等等。  綜觀張氏之論,使我們認識到:氣功養生學是中醫所特有的實踐基礎之一,也是中醫優勢所在的一個廣闊領域。它對於領悟醫理、開發智能、養生療疾,大有裨益;對於中醫教育來講,似應列為必修課程之一,它不受實習條件之限制,親自實踐,更易領會中醫之理論,樹立較為鞏固的專業信念,於弘揚東方醫學,實為有益之舉。

淺談齊白石的養生七戒

一、戒酒:齊白石高齡時幾乎每天都收到酒宴請柬,席間同座舉杯歡飲,每每都以「謝謝,不會飲酒」的答話謝絕了。  二、戒煙:齊老從不吸煙,不備煙,朋友來了,奉花相待,友人知情諒解,也抑制著煙癮不吸煙。  三、戒狂喜:齊老的書畫珍品即使選入國際畫展,他也不喜形於色,仍鎮靜若常,不動聲色。  四、戒悲憤:他從不因個人得失而悲嘆氣惱。  五、戒空想:必須動腦筋構思畫境時,齊老就聚精會神邊思邊畫,他絕不空思,夜晚不動腦不貪坐。  六、戒懶惰:齊老注重生活自理,衣食住行乃至補縫衣、洗刷碗、打掃地、徒步行,自己能辦的決不求助他人。  七、戒空度:齊老常說:「一旦不學,苦混一天!」因此,他每天學習能收穫一點,便覺得心慰意得,樂在其中。

蘇東坡中醫「養生四味葯」

蘇東坡是我國古代的大文豪。有一次,蘇東坡的朋友張鶚向他請教養生之道。蘇東坡揮筆寫了四味葯:一曰無事以當貴,二曰早寢以當富,三曰安步以當車,四曰晚食以當肉。 蘇東坡解釋說,「無事以當貴」,是指人不要把功名利祿、榮辱得失考慮得太多,如能在情志上任性逍遙,隨遇而安,無事以求,這比大貴更能使人終其天年。 「早寢以當富」,對老年人來說,養成良好的起居習慣,尤其是早睡早起,以獲得任何財富更加富貴。 「安步以當車」,指人不要過於講求安逸,而應多以步行來替代騎馬乘車,多運動才可以強健肢體,通暢氣血。 「晚食以當肉」,意思是人應該用已飢方食、未飽先止代替對美味佳肴的貪吃無厭。

乾隆養生法之探究

腹常旋、肛常提:「腹常旋、肛常提」是我國古代流傳的一種保健方法,乾隆也非常推崇這種方法,並將其歸入他的養生歌訣。其實早在隋代名醫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明代李梃的《醫學入門》中已有這方面的介紹,因其應用簡便、經濟,平穩可靠,所以古今養生家對此均十分重視。 祖國醫學認為,腹部是任脈行經路線,它的絡脈散佈於腹部,任脈有交通陰陽的作用,又有「生養之本」之稱和「主胎胞」之功,因此「腹常旋」有助於人體的陰陽交會,改善脾胃功效約鞍鎦嗣塹納⑸場⑸ぁ?BR> 旋腹的方法,常取坐式進行自我按摩,操作時,先用左手掩壓命門穴 (即神闕穴處),再用右手圍繞肚臍四橫指周圍輕輕迴旋擦摩二十次,再換右手掩壓命門穴,左手圍繞肚臍四橫指周圍輕輕迴旋擦摩二十次,共計四十次.肚臍下二橫指為氣海穴,下四橫指為丹田穴,是任脈經的二十主要穴位。臍旁三橫指為天樞穴,臍上三橫指為下脘穴。如能經常按摩這些穴位,叫調節脾胃,強壯身體,對男女生殖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等病,像男子遺精,女子月經不調、尿閉、遺尿以及腹痛、泄瀉等症均有療效,特別是丹田穴的按摩,對促使正氣的運行,甚為有益。 有關「肛常提」,古人很早以前就發現了肛門和會陰部在人生髮展中的不平衡,並有意識地企圖改變這種薄弱狀況。例如;我國古代醫學家曾提出「地門常閉」。武術界也明確提出要鍛煉這一部位。太極拳提出要「調襠」或「裹臀調襠」;形意拳提出「提肛裹胯」、「穀道(即肛門)內提」:八卦拳貝櫻求「緊襠收胯」或「肛門要上提」等等。實踐證明,骨盆底諸肌也會和臀腿部肌肉一樣,通過鍛煉會變得堅實有力,這對於肛門的保健極為重要。 現代醫學也觀察到,人體因久坐、久站,肛門部常常出現水腫、瘀血而引發靜脈屈曲成痔,以致肛門括約肌代謝減弱,收縮無力。括約肌鬆弛可致肛門失禁、內痔脫出,特別是老年人更易出現。「肛常提」能預防和治療肛門直腸疾病、胃腸道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特別是活動少的人以及老年人作提肛運動更為重要。 「肛常提」的方法,無論站、坐、卧均可,當吸氣時,用力收縮肛門,盡量將肛門向上提起;呼氣時則盡量放鬆。如此反覆15~20次不等。最好再配以下蹲、起立等活動。該練習不受年齡限制,每天不少於進行三次,多者不限。有便秘者更應堅持鍛煉。 需要提醒的是患有內痔、混合痔、脫肛者均可鍛煉,但當急性感染時,應在炎症控制後方可進行。 「腹常旋、肛常提」是根據中醫經絡學說用柔和、輕鬆之力施術於人體,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來調節全身,藉以調和營衛氣血,達到防病、治病,養生保健的目的。讀者不妨每天抽出少量時間加以習之,你一定會在自己身上得到健康的回報。

武則天養生秘訣

武則天是盛唐時期的女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武則天也是。一位高壽的皇帝。她經歷了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四代帝王,享年81歲。她之所以長壽,與她長期騎馬鍛煉,以及參禪修心有密切的關係。 武則天自幼身體強健,擅長馴馬。在當唐太宗才人時,外國進貢一匹駿馬,性情暴烈,不能調服。武則天走了過來,敏捷地躍上馬背,任憑那馬怎樣嘶鳴跳躍,她緊抓住韁繩,鎮定自若。最後那匹馬終於被降服了。這使太宗驚嘆不已:女流之輩竟勝過鬚眉。他問武則天是怎麼馴服烈馬的。武則天說出了自己的見解:首先用鞭子抽它,如果不順從,便用錐子扎它,馬還不老實,就立刻用匕首殺死它。唐太宗聽了嘖嘖稱奇,暗自讚歎這位「媚娘」競有這麼大的勇氣。「才人」在宮中是專為皇帝后妃出遊準備車馬的,在太宗出去打獵或遊玩時,武則天總是騎馬護駕,前後照應,長期的馬上運動,使她一直保持著健康的體魄和充沛的精力。 武則天27歲時,唐太宗駕崩。作為太宗的后妃之一,她被送入感業寺,當了3年尼姑。在這3年里,她整日參禪打坐,在身心修養上取得了很大進步,這也成了她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唐代盛行佛教,武則天自幼隨母修習打坐。在寺院里,她更得以專心致志地修習禪定了。她每日早起,默默地觀照自己心裡念頭的生滅,一直到某時忽然前念已空,後念未生,就一下子定在現在的這個境界中。這就是禪定的境界。有時,她也修數息、隨息:放鬆周身,跏跌而坐,默數出息入息的次數,從一至十,循環不斷,漸漸發覺自己似已不呼不吸,周身舒暢,這時便可停止計數,只是靜靜地讓心思隨著呼吸一出一入,長久下去,也可得到禪定。如果從現代觀點看,這種禪定的修習,無疑包含了深妙的氣功。在氣功狀態下,全身的興奮灶集中於一點,或為心思,或為呼吸,而機體的其他部分相應得到了休息。這樣,就達到了補養精氣、積蓄能量的保健目的。從更深的角度上看,禪定修習使她的智慧得到開發,認識到現實中的一切都是變動的。不能永存的,人的生命也只是短暫的一瞬間。這樣的認識使她在以後的政治生涯中,能保持一種豁達超然的態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對於健康長壽 無疑是最關鍵的。中醫認為,七情過極皆可致病,而武則天依靠修習禪定,遠離煩惱,豁達樂觀,因而得以高壽。最明顯的例子便是他廢掉李氏之後,自己稱帝。許多效忠於李氏的大將紛紛起兵反抗,其中以徐敬業為最主要的一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為徐敬業寫了、一篇《討武翌檄》,痛罵武則天身事父子,惑亂宮闈,殺子廢子,人神共棄。然而她看了之後,非但沒有發怒,還連連稱讚駱氏的文筆,說朝廷沒有任用這樣的人才,是宰相的過失。徐敬業兵敗之後,武則天也並未將他按造反處斬,而只是將他貶到外地去當刺史。除此二人,他還赦免了一些辱罵自己、誹謗朝政的人。她有如此的心胸和修養,無疑是她健康長壽的最佳的保證。 武則天興趣廣泛,她寫得一手好字,喜歡音樂、詩歌。她還喜歡大自然的風光,這對她的健康長壽也是大有好處的。武則天的一生經歷了多次大動蕩,但她能堅持下來,創造出一番偉業,得享81歲高齡。這正是她長期修心養性,心胸開闊的結果,也是她堅持鍛煉,愛好廣泛的結果呀!

錢鍾書的十六字養生術

錢鍾書享有「文化崑崙」之譽,是當代「第一博學鴻儒」。其高壽的因素可概括為:「幽默風趣、淡泊名利、夫妻情深、童心童趣」十六個字。 幽默風趣 錢鍾書的幽默是出了名的。無論是日常談話還是平時寫作,他那機智風趣的幽默話語總是脫口而出。 錢鍾書作品中的幽默語言幾乎俯拾皆是。例如《圍城》中,他比喻那位張小姐「身材將來準會跟她老太爺那洋行的資本一樣雄厚」;「飯店周圍濃烈的尿屎氣,彷彿這店是棵菜,客人有出肥料灌溉的義務」;「桌面就像《儒林外史》里范進給胡屠戶打了耳光的臉,颳得下斤把豬油」…… 有人說,看錢鍾書充滿幽默的文學作品,本身就是一條最有效的養生保健途徑,正所謂「幽默療法」。 淡泊名利 錢鍾書對名和利淡漠也是出了名的。國內18家省級電視台擬拍大型系列電視片《當代中華文化名人錄》,錢鍾書自然名列其中。但是任憑電視台磨破嘴皮,他都婉言謝絕採訪。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曾邀請他前往講學。實際授課時間加起來只有8個小時,開價16萬美金,交通、住宿、餐飲費另行提供,可偕夫人同往。錢鍾書不假思索地回絕了。 夫妻情深 半個世紀以來,錢鍾書楊絳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即使不得已分開,也總是鴻雁頻傳。這種夫妻之情為他們的健康長壽打下了牢固的心理基礎。據楊絳回憶,錢鍾書寫《圍城》時,她曾自願包攬了劈柴、生火、燒飯、洗衣等家務。兩年里他「錙銖積累」地寫,楊「錙銖積累」地讀,讀完後夫婦「相視大笑」。 「文革」中,錢氏夫婦曾被流放到窮鄉僻壤。兩位老人過著集中營式男女宿舍的日子,但他們仍像年輕人那樣悄悄地雪地探親,隔溪幽會,偶爾聚攏在一起,便美如新婚燕爾。改革開放後,錢鍾書夫婦閉門避囂,專心治學。他們謝絕了眾多國內外邀請,過著「很愜意的日子」。 童心童趣 錢鍾書之所以長壽,還在於他的「痴氣」,在於他有一顆不老的童心。 楊絳回憶說,錢鍾書曾一度喜歡玩一種遊戲,叫「石屋裡的和尚」:一個人盤腿坐在帳子里,放下帳門,披著一條被單,自言自語。這似乎沒什麼好玩,但錢鍾書卻能自得其樂,「玩」得很開心。 錢鍾書喜歡臨睡時在女兒的被窩裡埋「地雷」:把各種玩具、鏡子、刷子,甚至硯台或大把的毛筆一股腦兒埋進去,女兒驚叫,他大樂。這種遊戲錢鍾書百玩不厭。錢鍾書不愛看偵探小說,愛看兒童動畫片,愛看電視劇《西遊記》。


推薦閱讀:

80後復旦女神教師又火了,每一個人都能從她說的這10點日汲取力量!
中外名人藝術 ● 當代著名畫家 / 張東林 /
世界上有哪些名人沒有愛情?
如何評價山岡八庄的《德川家康》?
東東槍是誰?

TAG:養生 | 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