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甘薯栽培技術要點

一、扦插技術要求  甘薯道理的高低取決於單位面積上的株數、單株結薯和平均薯塊重量,其中株數較穩定,而薯數和薯重的變化受生長期和扦插方法的影響。所以爭取早插,延長生長期,是達到全苗、早發、增加單株結薯數和薯重的重要措施。  (一)扦插時期:適期早插,充分利用有限的生長期,發揮無性繁殖生長的優勢,增加物質積累,延長生長期,使薯塊形成早,膨大期長,薯塊干物質增多。新疆早春氣溫低,乾旱多風,宜於氣溫穩定在15℃以上,淺土層溫度達17-18℃時扦插,以爭取「適期求早,好中求早」。  (二)扦插的方法:常用直栽法、斜栽法、釣鉤栽法、船底栽法和水平栽法等。  1、直栽法:選取苗長16厘米直插土中,入土節數3-4節,薯苗下部入土較深不易受旱,成活率高,結薯集中,薯塊大,大薯率高。  2、斜栽法:薯苗傾斜插入土中,入土10厘米,苗尖外露3-4厘米,宜用於土層較厚地區,單株結薯多,中層節位結薯較大,下部結薯少。新疆多用此方法。  3、船底形栽法:薯苗較長,將苗中部壓入土中,首尾翹起呈船底形。多用於土層厚、土壤較肥、豐水的地區,其多數節位處於地表,有利於結薯。但中部入土深,結薯少些。  4、水平栽法:薯苗長20-25厘米,順壟開溝,將苗壓入4-5厘米淺土層中,頂芽露出地面6-8厘米。此法各節能生根結薯,薯數較多,薯塊均勻,在豐水多肥情況下有較大的增產潛力。但用苗較多,而且費工。  5、釣鉤栽法:用於深斜栽法,苗長20厘米,用人工壓彎薯苗,使之形成釣鉤形,彎鉤處入土較深,易成活,但費工。  (三)栽植密度:合理密植是最大限度利用地力和光能,充分發揮群體生產力,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重要措施。密度要根據品種、株型、地力條件、栽種期早晚、生長期長短、扦插的方法而定。一般大葉蔓長、匍匐生長、重疊型、耐水肥品種,早栽宜稀;葉小蔓短、半直立、生長疏散型品種,水肥差生長期短,密度宜大些。丘陵地雙行壟栽密度宜大些;平原單行壟栽密度宜小。新疆春薯生長期160-180天,多用單行壟上斜插,壟距60-70厘米,壟高20-25厘米,每壟栽一行,為3000-4000株/畝。  二、田間管理  (一)髮根分枝結薯階段:包括長苗、分枝、結薯。甘薯扦插後3-10天,從苗地下部髮根,地上部展開第一片葉,老葉變綠叫還苗,大量根系迅速生長,地上部生長由緩慢轉快,不斷分枝,葉片製造的光合產物逐漸增加,並向地下運轉,開始結薯。此階段的任務是促進生根、早封壟、早結薯、多結薯,管理措施以水肥運籌為主。  1、栽後及時查苗補栽,補後及時灌水,以利幼苗成活。  2、早施提苗肥,巧施壯棵肥:栽後15-20天結合灌水追施苗肥,以尿素為主。栽後30-40天,在莖葉生長盛期前,氮、磷配合追施壯苗肥,促進早分枝、早結薯、早封壟。  3、及時中耕鬆土:栽後10天至封壟前中耕2-3次,結合灌水及時中耕鬆土。  4、防治地下害蟲:苗期主要是地老虎、螻蛄,用2.5%敵百蟲粉1.5-2公斤/畝,或3%呋喃丹顆粒劑.5-2公斤/畝,或50%辛硫磷乳劑150-200克/畝,拌細土20-30公斤撒於地面。  (二)蔓薯並生階段  1、灌水:栽後70-100天是長葉長蔓結薯時期。此時氣溫高,(7-8月)蒸發量大,田間需水量大,應及時灌水,使土壤保持濕潤,每隔7-10天灌一水。  2、追肥:結合灌水補施磷、氮肥,促進壯棵,追肥量應佔總肥量5%左右。如徒長時可用摘心提蔓和打老葉等方法,盡量不要翻蔓,以防影響葉片光合作用。  3、防治害蟲:莖葉害蟲有甘薯天蛾、甘薯麥蛾、斜紋夜蛾等。  (三)薯塊盛長階段:此期甘薯葉片生長達高峰,開始逐漸轉慢,葉片由綠轉淡綠至黃綠,枝梢下陷,地下薯塊迅速膨大。田管中心任務是保護莖葉不早衰,延長莖葉功能期,促進薯塊膨大。主要措施是適量灌水,適時根外追肥。三、收穫  1、收穫時間:一般要求在低溫冷害或霜凍前收穫完畢。當氣溫降到18℃以下時甘薯停止生長,養分積累運轉已減退;降到9℃以下時甘薯會受冷害。所以收穫應在氣溫降至15℃時開始,10℃以前結束。  2、收穫注意事項:甘薯組織脆弱、皮薄、塊大、水分多,很容易碰傷,從而染菌腐爛,影響貯藏。所以收穫時要輕刨、輕裝、輕運、輕放,不要傷薯塊。  四、貯藏  (一)薯塊腐爛的原因  1、低溫:在9℃以下甘薯組織因冷害受傷而導致腐爛。  2、高溫:薯堆過大,呼吸增強,產生大量熱量,加之通風不良,溫度上升到20℃以上而導致腐爛。  3、缺氧:窖內薯多空間小,呼吸耗氧多又不能得到及時補充,二氧化碳增多,甘薯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使甘薯中毒而腐爛。  4、病蟲為害:薯塊帶有黑斑病、干腐病、軟腐病、線蟲病等入窖而腐爛。  (二)薯塊貯藏技術  1、薯窖的選擇:選擇向陽、地勢高、土層堅實、地下水位低、運輸方便的地方建窖。  2、挖建薯窖的原則:結構牢固,不發生倒塌、滲水、漏水現象,有良好的防寒保溫性能,通風換氣和調溫方便。  3、窖的大小:大小與薯量相適應,按立方米堆放500-600公斤薯塊,並加80%的空間和人行道。如貯存10000公斤薯塊,即10000÷500=20立方米,加80%的空間(20×0.8=16立方米),則窖的大小為20+16=36立方米。  4、入窖及堆放:一般把薯塊堆成正方體或長方體,使薯塊適當集中,與空間接觸面積小,散熱慢,易保溫。  5、嚴把入窖關:受冷害或凍害受傷的、帶病的、劃傷的、水漬的薯塊絕不入窖。  6、薯窖管理  (1)初期管理:甘薯入窖後20-30天,薯塊呼吸旺盛,薯堆內呼吸產生的熱和水分積累越來越多,使窖溫升高達20℃以上,薯堆表面呈水濕狀稱為「發汗」,此時利於病菌繁殖,易導致薯塊腐爛。此時為貯藏的關鍵時期,可以通過通風散熱排濕,使窖溫降到15℃左右,薯塊呼吸減弱,強迫進入休眠狀態,等窖溫穩定不再升高時,關上門窗氣孔。  (2)中期管理:高溫、高濕過後至翌年立春氣溫最低,南疆一般在-20℃,北疆可達-35℃,持續時間長,易受凍害,此時主要任務是防寒,使入窖初期的15℃溫度緩慢下降,維持在14-12℃,決不可低於10℃.當窖溫開始穩定在14℃左右時,封閉出入口氣孔,防止冷空氣入窖。或者培土保溫,在窖頂和四周鋪一層草墊,或加一層土,窖內薯堆上蓋草簾等。  (3)後期管理:立春後至出窖,此時氣溫升高,但新疆早春氣溫較低且常有倒春寒,薯塊長期處於被迫休眠狀態,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弱,易染病。同時由於長期密閉,二氧化碳較多,此時選擇中等晴暖風小天氣開窗通氣。當氣溫回升穩定在10℃以上時,開窖取薯育苗。
推薦閱讀:

技術敏感度 — 基層技術管理者必備
生辰八字算命技術綜述
太極拳的技擊技術四要
江湖防盜技術節選
甘薯莖線蟲病防治-圖文識別技術

TAG: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