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柳先生著《吳式太極拳基礎》(四)
技擊性與體育性的統一
我國傳統武術,一般都是技擊性兼具體育性。而太極拳是拳術的技法與氣功的功法相結合的產物,把拳術的技擊性融合於氣功的健康長壽的體育性之中,是技擊性與體育性的統一。太極拳技擊上應用的原則,是「借力發人」,「後發先至」,「以小力勝大力」。太極拳技擊上的應用必須具備的條件是:第一,要有相當的太極內勁的功底,第二,要聽勁(感覺)靈,反應(變勁)快,能夠「捨己從人」,「得機得勢」,善於利用槓桿、合力、力偶、慣性、作用與反作用、以及重心、圓周運動等等的力學原理,接勁靈、化勁活、拿勁穩、發勁准。聽勁,是指對方出勁,有勁可聽而言,如果對方不出勁,還需問勁,即以意探之,以輕力誘之,探知對方的動靜。練推手,主要就是練聽勁、接勁、化勁、練沾連粘隨,不丟不頂,不失機勢,也就是練太極內勁的應用技巧。
太極拳以拳架為體,推手為用,就是說太極內勁,應該主要是從拳架中練出來,但也有必要結合練推手,才能較好的成長,體和用可以相輔相成,是不宜截然分割的。一般應在練拳架能夠舒展放鬆,初步懂得松沉、虛實在動作過程的轉化時開始練,可以較易理解粘和走的關係,不至主觀片面地愛用蠻力與人頂抗,進步可以較快。練習時,應堅持用輕力,以手腕與人接觸的一定部位能粘貼不離為度,你實我虛,你虛我實,你退我進,你剛我柔,又粘又走,不丟不頂。你用輕力、用重力,我都堅持這種練法,養成不恐、不怒、不躁、不亂的習慣。久之,由又粘又走,不丟不頂,提高到「粘即是走,走即是粘」,能夠「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虛實轉化靈活,剛柔相濟緊湊,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八種總勁運用自如,這就是聽勁靈、反應快,能夠很好的接勁、化勁,得機得勢的具體表現。能接勁、化勁,也就能拿勁、發勁。化和發是一個圓周運動的兩個方面,由圈子較大的「先化後發」,到圈子很小的「化即是發」,是一個熟練和提高的過程,也是行氣走勁上由「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發展至「意到即氣到,氣到即勁到」,周身都能運用的提高過程。這是內勁的成長和應用技巧的提高相輔相成,技擊性與體育性並行不悖的練習方法。但是要從體育性取得相當的成效,提高到在技擊性方面也取得相當高的成就,不但要有能堅持長期不間斷地練習的毅力,而且必須有能長期堅持刻苦磨練的意志。練拳架,肢體動作過程需緩慢柔和,而意、氣卻須換得靈,而且必須始終堅持「內氣潛移」,「勁由內換」,決不圖外表形象的威武神氣。練推手,必須牢記與練拳架相輔相成的關係,始終堅持內勁應用的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借力發人,後發先至,以小力勝大力諸原則,堅持練太極內勁的應用技巧,決不能盲目的拼力氣。所以性子急躁,不下苦功求速成,朝三暮四;或是好勝心強,愛主觀片面地用蠻力與人頂抗的習慣改不了,都是練習過程中進步或提高的重大障礙。是否排除得了這些障礙,是一個思想品德的修養問題。太極內家功夫深的人,都是態度謙和穩重,待人處事熱情誠懇,絕無好勇鬥武習氣的人,可以具體說明這個問題。
推薦閱讀:
※關永年先生談如何練好太極拳
※克夫女人究竟長什麼樣?先生全面分析面相!
※用張神峰「歸秀論」斷:魏多亮、侃侃先生爭論不休的命例(2)
※被稱為先生,李佩幸福嗎?
※歷屆奧林匹亞先生們給的建議,像冠軍一樣去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