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牛腩下肚,身上又有了做人的煙火氣
人,是需要煙火氣的,冬天裡更是這樣。
當然了,也有人是不需要煙火氣的,比如袁枚老爺子,飲食七戒裡面就有一條戒火鍋。在於他老人家認為「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但是火鍋這東西「一律以火逼之」,食材都混做一團失去了各自的本味。
但是我們想一下老爺子是什麼人,進士出身,縣令七年,為官頗有名聲,文筆和大學士紀昀齊名,號稱「南袁北紀」----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紀曉嵐。但是老爺子自己無意仕途,隱居小倉山隨園。
封建時代的進士,放在現在都是各省高考狀元一檔,當時名聲顯赫,又出自江南,自然有才子的清高。何況火鍋的來源據說是忽必烈打仗時候發明的----你叫我這麼一個大文豪去吃兵油子的食物,我拉不下這個臉。畢竟吃火鍋時管你是才子還是兵痞,圍起來吃到後來都是滿面紅光,蒸汽氤氳,才子也就沒了才子的樣子了。
但是我們想一下,在數九隆冬里,結束一天的辛勤工作,回家的路上整個人早已疲憊不堪,這時候你路過街邊的蛋糕店,哪怕玻璃櫃里的蛋糕再精緻,你也不會有太多的食慾----因為做人是需要煙火氣的。
冬天裡能令人咧開嘴笑的,莫過於回到家,發現爐灶上的湯早已咕嘟了幾個小時。這時候盛上這麼一碗充滿煙火氣的熱湯來,明明一勺下去連呼燙嘴,卻抱著碗不肯放,喝完了巴不得再來一碗,直到長輩一拍肩膀----去,等會還要吃飯呢,先去洗個手。這時候才心滿意足地離開餐桌,做做閑散的事情準備吃飯。
你看,這樣一碗湯下肚,人就活過來了。
喝湯的時節,也有講究。春天江南人喝腌篤鮮,緣於冬去春來,人們吃了一個冬天的腌貨,等不及吃新鮮菜了,但是過年剩下的腌肉還不少,就腌肉鮮肉搭配上春筍一起煲個湯;夏天人大多沒什麼胃口,喝的湯要麼是清熱去火要麼是提神開胃,要是大夏天有人請你吃飯端上來一碗紅燒蹄髈,肯定得到是白眼而不是讚賞;秋冬季節,就要講究個補字了,古時候天冷,要吃得肥厚、甘腴,人才能抵擋得住冬天的寒冷,所以大多吃羊肉,北方吃手把羊肉,蘇州喝羊肉湯,至於牛,在以前是壯勞力,捨不得吃,何況吃牛還犯法,便是達官貴人吃牛也得動點把戲,大清早派一個下人上知縣老爺府上通報一聲----我家牛昨天摔死了,牛死不能復生,只能今天拿來煮著吃了。
所以,等到近現代,牛肉才開始盛行,人們也都喜歡天冷時節來一碗牛腩下肚,而且牛肉與禽類、豬肉、羊肉都不一樣,雞湯滋補、豬肉肥厚、羊肉溫和。只有牛肉,煲上半天卻依然有著一絲野氣,所以都說吃牛肉長力氣。
牛做起來也不複雜,不像豬肉、羊肉要費大力氣處理好腥味、膻味,處理牛腩也就是提前浸泡出血水,都不用切塊,直接沖洗乾淨加上一大鍋清水,等煮開後撇乾淨浮沫。原湯也不用換,直接就在這鍋湯里下八角桂皮生薑料酒,各種秘制材料,據說香港最出名的九記牛腩里還要放大量的糖以保證牛腩酥爛,我不知真假,也就沒放,只是放了一些陳皮以增添香氣。蓋上鍋蓋,改成小火慢燉,剩下的事情,交給時間處理就好。如果買到的牛腩夠新鮮,這時候你聞一聞雙手,還能聞到殘留的淡淡的牛油香。
等到工作結束或是一覺醒來,即便外面再冷,你搓搓雙手,打開鍋蓋把裡面牛肉切成塊,加上切好的蘿蔔下鍋。待蘿蔔煮的軟糯,就可以拿碗筷了,講究些的,撒一把香菜小蔥,不講究的,一樣吃。但是,不管講究不講究,這一碗牛腩下去,身上肯定又有了做人的煙火氣。
封面圖來自香港的九記牛腩,侵刪。
喜歡的話可以關注公眾號:張記茶館,美食、NBA、歷史,想聊什麼聊什麼
推薦閱讀:
※要說最滋潤,沒誰比得過它!
※別再買泡椒鳳爪了,這樣做更好吃!
※張嘉佳的文筆和廚藝,哪一個更能打動女人丨推薦
※吶,這世間總有一碗簡單又好吃的面在等你呢!
※煮一煮蘸一蘸,最嫩的雞肉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