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系列二——你為什麼總是感到空虛?
06-07
雙相系列二——你為什麼總是感到空虛?
清明一壺寂寞酒,紅牛勾兌二鍋頭,江南魂斷隔千山,夢回長江楚天隔,煙柳牽絲枝滿綠,長空萬里煙雨霧。落花流雲隨波流,一簾文竹掩蒼苔,寂靜晚無眠,孤城燈火無數。
一個人不開心時,可以有很多詞語來形容——比如憤怒、抑鬱、悲傷、難過……有時候也許只要環境上有一些轉換,這些負面的情緒也會隨之改變。但是有一種情緒,是很難輕易改變的。它就是【空虛】。
對許多人來說,空虛好像只是一種不可捉摸的形容詞。好像並沒有什麼大不了。其實不然。一個人空虛到極致時,會感到抑鬱,鬱鬱寡歡也會成為常態。甚至身體上也會有反應——噁心頭疼、失眠、也會有食欲不振的現象。空虛是一種無法用語言去形容的、看似很虛幻的一種感覺上的存在。但它也會讓我們感覺到疼痛。我曾聽過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很內向且敏感的年輕姑娘,除了定期與家人通話外,基本上沒有什麼社交生活。
她的職業就是寫網路小說,這也讓她的【宅】成為了可能。她很少出門,食物和生活用品都是通過網路來購買。有次她曾跟朋友說,曾經有一個月的時間,她活動的最大量就是拿著快遞箱子從1樓坐電梯到6樓。她說自己也會寂寞,有時候一個人待在空曠而黑暗的出租屋裡趕著稿子,她也會突然哭出來。她經常會對朋友說——我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啊,我好寂寞。為了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她開始學會了自我傷害。持續不斷的疼痛可以讓她感知到自己的存在。當然這是一個非常少見的例子。但這也從某種程度上詮釋了【空虛】的可怕之處——
它會讓我們產生【自我存在感知】上的障礙。為了確定自己的存在,有些人會自殘,有些人傾向於去做一些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以此來逃避空虛。我經常會聽到身邊的同事抱怨——生活好沒有意義啊。或者是——生活實在是太無趣了,我需要一點調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感受到空虛,但是他們的空虛的來源肯定也各不相同。有些人會因為外在環境的無趣而感到空虛,有些人會因為內心的虛無狀態而感到空虛。無論是內在還是外在,空虛對於我們來說都意味著痛苦和煎熬。上面提到的那個寫網路小說的年輕姑娘,因為空虛而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自然就沒辦法對未來產生幸福的期待。
因為生活太過寂寞,每天的日子都像一潭濃綠的死水一般沉積。在一成不變的枯燥日子裡,她感受不到來自外界的愛與關懷,與之相對應的是,她也沒辦法用愛與關懷來回饋別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空虛都只是一種短暫的感受。環境一旦改變,或者心境一旦有所不同,【空虛】也就隨之消失無蹤。但對於生活枯寂的年輕姑娘來說,空虛就意味著一種如影隨形且無法輕易擺脫的負面情緒了。情況嚴重時,有些人甚至會被【空虛】所支配所操縱,做出一些常人不會有的行為。比如自殘。當空虛成為常態時,也會有人開始產生自己的人生沒有意義、不具備任何價值的負面情緒。空虛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在1960年,溫尼科特提出了真我/假我的概念,並且指出——
發展出真我的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發展出假我的孩子則不能。
所謂真我【true self】,指的是一些人在成長的過程中,認為世界是順應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這種認知,給了他們自我保護的能力,他們認為自己是有能力的,因此世界對他們來說也是安全的。
所以他們可以毫無障礙地表達出自己的各種情緒上的需要,從這一方面來說,他們可以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對待生活也會充滿了熱情的期待。所謂假我【false self】。指的是一些人在成長的過程中,認為對於世界來說,自己並不起什麼支配性的作用,只是一個需要依靠外界才能存活的配角而已。因此這類人大多敏感纖細又脆弱,他們在表達自己情緒上的需要時,會遇到各種障礙,或者說,他們沒有辦法感知到自己在情緒上有任何需要——除了空虛。所以他們對生活缺少相應的熱情和期待。從一開始空氣中若有若無地漂浮著【空虛】的氣息,到後來空虛發展到極致時,人們就會不堪其擾。因為空虛,人們會感受到生活的無意義,對生活失去熱情,對未來不抱期待。空虛太嚴重時,有些人會選擇自殘,甚至是自殺。所以不要小瞧空虛二字。
越是負面的情緒,越會在內心奔突失控。痛苦、不開心、煎熬等等負面情緒,也許只是空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意識到自己是空虛的,這對克服空虛很重要。偶爾會有人意識不到自己的癥結在於空虛,導致後來問題也愈加嚴重。甚至有人會攻擊自己的治療師,這都不是什麼新聞。關於《丈夫得了抑鬱症》一劇,有人針對抑鬱症丈夫堺雅人表達了這一觀點——抑鬱是一種希望的喪失,動力的消退,彷彿行屍走肉,精神上每時每刻的煎熬,在意識的黑洞里摸索徘徊。恢復的過程也如同用火柴棒去構建城堡,即使看起來高聳強大,也有可能瞬間崩塌。
即便很艱難,但是劇中的夫婦兩人還是彼此扶持,度過了這一難關。
在這個劇中我最喜歡的一點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有意義。
就像對我來說,空虛只是一種負面情緒而已。它不是固定在人們身上的標籤,人們也不會因為空虛而必須要失去些什麼。就像人們有時會感到孤獨、悲傷或者是快樂一樣,空虛也是某種心境下的情緒反應。不要過度解讀,更不要心存畏懼。當我們感受到【空虛】時,勇敢去面對就是了。雖然它不能像其他情緒一樣很快轉換,但是它畢竟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不可逆轉。只要堅持,總有一天,我們會像那些發展出【真我】的孩子一樣,能夠合理地表達自己在情緒上的需要,也能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和存在價值。在這個太過努力的社會,也許不努力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就像花朵謝了之後還會再次綻放一樣,順其自然也許是最好的解藥。
推薦閱讀:
※叔本華說,人生兩苦,物質匱乏,精神空虛,我們如何獲得快樂?
※正法:【三解脫門】 空
※女人為什麼出軌 是空虛還是尋找刺激?
※雙相系列一——空虛與飢餓是朵雙生花?